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模拟题库2套选择题
第一章统计学及其基本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 推断统计学研究( )。(知识点:1.2 答案:D) 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 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
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 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 (知识点:1.3 答案:D)
A.数理统计学派 B.政治算术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国势学派
3.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知识点:1.4 答案:B) A.性别 B.年龄 C.籍贯 D.民族
4. 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 )。(知识点:1.6 答案:C)
A.从定性到定量 B.从定量到定性 C.从个体到总体 D.从总体到个体
5. 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知识点:1.6 答案:C) A.10个企业 B.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 C.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D.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6.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 ).(知识点:1.6 答案:A)
A. 样本 B. 总体单位 C. 个体 D. 全及总体
7. 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知识点:1.7 答案:D)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 D. 标志值
8. 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 )。(知识点:1.7 答案:A)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质量指标 D. 数量指标
9. ( )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以数值表示的。(知识点:1.7 答案:A)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质量指标 D. 数量指标
10. 在出勤率、废品量、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费用额和人均粮食生产量五个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几个( )。(知识点:1.7 答案:B)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通常的涵义是指( )。 (知识点1.1 答案:AB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局 E. 统计核算体系
2、描述统计内容包括( )( )( )( )( )。 (知识点1.2 答案:ABCD) A.统计数据收集方法 B.数据加工处理方法 C.统计数据显示方法 D.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 E.抽样推断方法
3. 根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来分,可将统计学分为( )( )( )( )( )。(知识点1.2 答案:AC)
A.应用统计学 B.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 E.统计数学
4. 下列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的是( )( )( )( )( )。(知识点1.2 答案:ABCDE)
A.生物统计学 B.农业统计学 C.卫生统计学 D.社会统计学 E.人口统计学
5. 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有( )( )( )( )( )。(知识点1.3 答案:CE) A.阿亨瓦尔 B.凯特勤 C.威廉·配第 D.恩格尔 E.约翰·格朗特
6. 下列各项中,( )( )( )( )( )是相对数。(知识点1.4 答案:BCDE) A. 商品销售额 B. 人口密度 C. 学生出勤率 D. 人均产量 E. 平均工资
7.下列各项中,( )( )( )( )( )是连续型变量。(知识点1.5 答案:BD) A. 汽车产量 B.钢铁产量 C.图书馆藏书 D.图书馆面积 E.公交站点数
8. 统计指标的特点是( )( )( )( )( )。(知识点1.7 答案:ACE) A. 可量性 B. 大量性 C. 综合性 D. 差异性 E. 具体性
9. 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有( )( )( )( )( )。(知识点1.8 答案:ACD) A. SAS B. SNA C. SPSS D. STATISTICA E. ERP
10. Excel实现统计分析的主要途径是( )( )( )( )( )。(知识点1.8 答案:ABE)
A. 公式 B. 函数 C. 过程 D. 方程 E. 数据分析工具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吴为写毕业论文去收集数据资料,( )是次级数据。(知识点:2.1 答案:C) A.班组的原始记录 B. 车间的台帐 C. 统计局网站上的序列 D. 调查问卷上的答案
2.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知识点:2.2 答案:A)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C.确定调查单位 D.登记的方便
3.要了解某商场电视机的库存情况,宜采用( )。(知识点:2.3 答案:A) A.现场观察法 B.实验采集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4.检查产品寿命应采用( )。(知识点:2.4 答案:B)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5.为掌握商品销售情况,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知识点:2.4 答案: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6. 将总体中的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再依固定间隔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方式为( )。(知识点:2.5 答案:D)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7. 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 )。(知识点:2.5 答案:B) A. 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 C. 一次性调查 D. 经常性调查
8.统计整理所涉及的资料( )。(知识点:2.6 答案:C)
A.原始数据 B.次级数据 C.原始数据和次级数据 D.统计分析后的数据
9.在进行数据分组时,首先考虑的是( )。(知识点:2.7 答案:B)
A.分成多少组 B.选择什么标志分组 C.各组差异大小 D.分组后计算方便
10.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知识点:2.8 答案:A)
A.230 B.200 C.210 D.180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 )( )( )( )。(知识点2.2 答案:ABCDE) A.调查的目的 B.调查对象 C. 调查单位 D.调查时间 E.调查项目
2.全国工业普查中( )( )( )( )( )。(知识点2.2 答案:ABCE)
A.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C.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D. 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统计指标 E.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3.普查是( )( )( )( )( )。(知识点2.4 答案:BCE)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4.全面调查形式有( )( )( )( )( )。(知识点2.4 答案:DE)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统计报表 E.普查
5. 哪几种抽样方式可以通过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而减小抽样误差?( )( )( )( )( )。(知识点2.6答案:AD)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E. 普查
6. 根据树苗高度的次数分布表,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 )( )。(知识点2.8 答案:ACE)
4. 用Excel汇总第二季度中三个月份的资料,用( )功能。(知识点3.3 答案:B) A.透视表 B. 合并计算 C. 单变量求解 D. 分类汇总
5. 小张收集了1957-2007年中国GDP的数据,如果要反映这50年我国生产发展的趋势,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 )(知识点3.5 答案:D) A. 直方图 B. 散点图 C. 饼图 D. 折线图
6. 小钱收集了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2007年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的资料,如果要反映2007年这三个省三次产业的结构,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 )(知识点3.5 答案:C) A. 直方图 B. 散点图 C. 饼图 D. 折线图
二、多项选择题
1. 统计表可以分为( )( )( )( )( )。(知识点3.1 答案:ACE)
A. 简单表 B. 复杂表 C. 简单分组表 D. 复杂分组表 E. 复合分组表
2. 完整的统计图应包括( )( )( )( )( )。(知识点3.4 答案:ABCDE)
A.标题 B. 坐标轴和网格线 C. 图表区 D. 绘图区 E. 图例
3. 下面这张表的资料用什么图形表现比较合适?( )( )( )( )( )。(知识点3.5 答案:CD)
A. 直方图 B. 散点图 C. 饼图 D. 折线图 E. 茎叶图
某地区税收收入构成表
4.某公司2006年管理人员年均收入35000元,生产人员为25000元;2007年各类人员年均收入水平不变,但管理人员增加15%,生产人员增加25%,则两类人员平均的年收入2007年比2006年( )。(知识点4.1, 答案:B)
A.提高 B.下降 C.持平 D.无法判断
5.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由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 )。(知识点4.3, 答案:D)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极差
6.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知识点4.3, 答案:B)
A.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B.算术平均数高低的影响 C.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D.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
7.在一个单项分配数列中,若各组变量值都减少一半,每组次数增加1倍,中位数( )。(知识点4.2, 答案:A)
A.减少一半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不变
8.离散程度的测度值愈大,则( )。(知识点4.3, 答案:A)
A.反映变量值愈分散,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差 B.反映变量值愈集中,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差
C.反映变量值愈分散,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好 D.反映变量值愈集中,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好
9.甲数列的算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0;乙数列的算术平均数为20,标准差为3,故( )。(知识点4.3, 答案:C)
A.两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B.乙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甲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D.两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0.如果某个分布是极度右偏,则其偏度系数为( )。(知识点4.6, 答案:D)
A.-0.3 B.0.3 C.-2.9 D.2.9
11.已知总方差为1000,组内方差的平均数为600,组间方差为( )。(知识点4.4, 答案:A)
A.400 B.500 C.600 D.1600
12.如果某同学在英语竞赛中的标准得分为2,并且知道1%为一等奖,5%为二等奖,10%为三等奖,则他( )。(知识点4.5, 答案:D)
A.获一等奖 B.获二等奖 C.获三等奖 D.无缘奖项
二、多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 )( )( )( )。(知识点
4.1, 答案:ABE)
A.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B.各组频数多少的影响
C.与各组变量值大小无关 D.与各组频数多少无关 E.各组变量值和频数共同影响
2.下列现象应采用调和平均数计算的有( )( )( )( )( )。(知识点4.1, 答案:ABD)
A.已知各组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B.已知某企业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
C.已知各车间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各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量,求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
E.已知某企业各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算术平均数甲组小于乙组,标准差甲组大于乙组,则( )( )( )( )( )。(知识点4.3, 答案:ACE)
A.乙组算术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组 B.甲组算术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组
C.乙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组 D.甲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组 E.甲组离散程度大于乙组
4.将所有变量值都减去10,那么其( )( )( )( )( )。(知识点4.3, 答案:BCD)
A.算术平均数不变 B.算术平均数减去10 C.方差不变
D.标准差不变 E.标准差系数不变
5.将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0倍,那么其( )( )( )( )( )。(知识点4.3, 答案:BE)
A.算术平均数不变 B.算术平均数(扩大10倍)减去10 C.方差不变
D.标准差不变 E.标准差系数不变
6.如果某个分布是左偏,并且是尖峰,则( )( )( )( )( )。(知识点4.6, 答案:AE)
A.= -2 B.= -2 C.=2 D.=0 E.= 2
第五章 参数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统计量的说法正确是( )。(知识点5.1 答案:C)
A. 统计量的分布含有未知参数 B. 统计量中可以包含未知参数
C. 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不能含有任何未知参数 D. 统计量是具体数据的函数
2、计算总体均值或成数估计的必要样本容量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 )。(知识点5.7 答案:B)
A. 最小一个 B. 最大一个 C. 中间一个 D. 平均值
3、抽样误差是指( )。(知识点5.1 答案:D)
A. 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B. 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C. 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D. 调查中产生的随机性误差
4、比例(成数)和比例(成数)方差的关系是( )。(知识点5.1 答案:C)
A. 比例越接近于0,比例方差越大 B. 比例越接近于1,比例方差越大
C. 比例越接近于0.5,比例方差越大 D. 比例越接近于0.25,比例方差越大
5、矩估计的基本原理是( )。(知识点5.2 答案:A)
A. 用样本矩估计总体矩 B. 使得似然函数达到最大
C. 使得似然函数达到最小 D.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6、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抽取的乙企业工人数比甲企业工人数多3倍,则重复抽样时随机抽样误差( )。(知识点5.1 答案:C)
A. 乙企业较大 B. 甲企业较大 C. 相同 D. 不能作出结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 )。(知识点5.1 答案:ACE)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避免的
C.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D.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增大
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2、评价点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常见的有( )。(知识点5.3 答案:ABD)
A.无偏性 B.一致性 C.可靠性 D.有效性 E.经济性
3、参数估计所需的样本容量取决于( )。(知识点5.7 答案:ABDE)
A. 总体方差 B. 容许误差 C. 样本个数
D. 置信度 E. 抽样方法
4、如果正态总体均值95%置信区间为(960,1040),则有( )。(知识点5.4 答案:BCE)
A.样本容量为16 B.能给出置信下限的单侧置信区间为(966.33,+∞)
C. 样本均值为1000 D.样本方差是81.63 E. 容许误差是40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知识点5.3 答案:ABDE)
A. 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
B. 样本方差是正态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C. 是正态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D. 样本成数是总体成数的无偏估计
E. 在大量次抽样后,计算出的的算术平均数应接近于总体均值
6、关于必要样本容量,正确是( )。(知识点5.7 答案:BCDE)
A. 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Δ缩小一半,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1/4。
B. 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Δ缩小一半,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4倍。
C. 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扩大一倍,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1/4。
D. 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总体的方差越大,所需样本容量也大。
E.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要小。
第六章 假设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知识点6.1 答案:A)
A. 假设检验 B. 参数估计 C. 双边检验 D. 单边检验
2. 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 )。(知识点6.2 答案:A)
A. 原假设 B. 备择假设 C. 合理假设 D. 正常假设
3.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知识点6.2 答案:C)
A. 都有可能被接受 B. 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C. 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D. 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4. 在复合假设检验中,“=”一般放在( )。(知识点6.2 答案:A)
A. 原假设上
B. 备择假设上
C. 可以放在原假设上,也可以放在备择假设上
D.有时放在原假设上,有时放在备择假设上
5. 在假设检验中,不能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知识点6.4 答案:C)
A. 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 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 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 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6. 在假设检验中,通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称为( )。(知识点6.3 答案:B)
A. 置信水平 B. 显著性水平
C. 取伪概率 D. 取真概率
7. 拒绝域的大小与我们事先选定的 ( )。(知识点6.4 答案:D)
A. 统计量有一定关系 B. 临界值有一定关系
C. 置信水平有一定关系 D. 显著性水平有一定关系
8. 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样本容量一定,则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 )。(知识点6.3 答案:B)
A. 可以同时减小 B. 不能同时减小
C. 可以同时增大 D. 只能同时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
1. 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的联系与区别,下面五个判断正确的有( )( )( )( )( )。(知识点6.1 答案:ABC)
A.都是对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推断,都是运用概率估计来得到自己的结论;
B.前者则需要事先对总体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确定可以接受的临界值;
C.后者无须事先对总体数量特征做出假设。它是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找出恰当的区间,给出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
D.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第一类错误
E.假设检验中实测显著性水平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置信系数
2. 当我们根据样本资料对零假设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 )( )( )。(知识点6.3 答案:ACDE)
A.当零假设为真时接受它;
B.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我们犯了第一类错误;
C.当零假设为真时拒绝它,我们犯了第一类错误;
D.当零假设为假时拒绝它;
E.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我们犯了第二类错误
3. 假设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 )( )( )( )( )。(知识点6.4 答案:CD)
A.原假设有逻辑上的错误 B.原假设根本不存在 C.原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
D.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大 E.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
4. 在假设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与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的关系是( )( )( )( )( )。(知识点6.3 答案:DE)
A. = B. 与成正比例关系变化 C. 与成反比例关系变化
D.当值给定后,值随之确定 E. 当值减小后,值会随之增大
5. 假设检验中,下面五个判断正确的有( )( )( )( )( )。(知识点6.2 答案:BCD)
A.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的概率就是备择假设为真时接受它的概率
B.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的概率就是备择假设为真时拒绝它的概率
C.当零假设为真时接受它的概率就是备择假设为假时拒绝它的概率
D.当零假设为真时拒绝它的概率就是备择假设为假时接受它的概率
E.当备择假设为假时拒绝它的概率等于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的概率
第七章 方差分析
7.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饮料生产企业研制了一种新型饮料,饮料有五种颜色。如果要考察颜色是否会影响销售量,则水平为( )。(知识点7.1, 答案:D)
A.2 B.3 C.4 D.5
2.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 )。(知识点7.2, 答案:A)
A.SSA B.SSE C. D.
3.SST的自由度是( )。(知识点7.2, 答案:D)
A.r-1 B.n-r C.r-n D.n-1
4.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应该是( )。(知识点7.2, 答案:B)
A. B.不全相等
C.全不相等 D.
5.如果要拒绝原假设,则下列式子( )必须成立。(知识点7.2, 答案:B)
A. B.P-valueα
6.对双因素方差分析(无交互作用),下列命题哪个是错的( )。(知识点7.4, 答案:
C)
A.SST=SSA+SSB+SSE B.SSB的自由度是s-1
C.F临界值只有一个 D.必须对两个因素分别决策
7.如果要比较3种化肥(A、B两种新型化肥和传统化肥)施撒在三种类型(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土地上对作物的产量情况有无差别,则往往考虑用( )方法。(知识点7.5, 答案:D)
A.单因素方差分析 B.三因素方差分析
C.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D.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二、多单项选择题
1.运用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 )( )( )( )。(知识点7.1, 答案:ACDE)
A.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B.各总体的均值相等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相互独立 E.样本必须是随机的
2.下列指标中包含有随机性误差的是( )( )( )( )( )。(知识点7.2, 答案:ABCDE)
A.SSA B.SSE C.SST D.MSA E.MSE
3. 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若=2.5,则下列各式中哪些说明比较总体间没有显著差别( )( )( )( )( )。(知识点7.3, 答案:CD)
A. B. C.
D. E.
4.对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下列命题哪个是对的( )( )( )( )( )。(知识点7.4,答案:ADE)
A.SST=SSA+SSB+SSE B.SSB的自由度是n-1 C.可以计算三个F值
D.SST的自由度是n-1 E.F临界值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
第八章 非参数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列联表的统计量的自由度为( )。(知识点8.6 答案:C)
A. B. C. D.
2.改变单元的变量单位,以下量中不受影响的是 ( )。(知识点8.6 答案:C)
A.观察值 B.期望频数 C.统计量 D.期望频率
3.在独立性检验中,以下的取值不恰当的是( )。 (知识点8.6 答案:D)
A. 0.05 B. 0.10 C. 0.01 D. 0.5
4.单样本K-S检验的统计量中是一个n次观察的随机样本观察值的( )。(知识点8.3 答案:B)
A. 理论次数 B. 实际累计频率 C. 理论累计频率 D. 实际次数
5.根据α=0.05,n=20查《符号检验界域表》得临界界域为(5,15),因此要想拒绝,则( )。(知识点8.4 答案:C)
A. =7,=13 B. =8,=12 C. =4,=16 D. =9,=11
6. 在数据序列[***********]110中,游程有( )个。(知识点8.5 答案:A)
A. 12 B. 6 C. 10 D. 2
7.用单样本K-S检验某学校期末统考的成绩是否是正态分布,若
A. 拒绝原假设,成绩分布是正态 B. 拒绝原假设,成绩分布不是正态
C. 不能拒绝假设,成绩分布是正态 D. 不能拒绝原假设,成绩分布不是正态
8. 用一致对来考察两个变量n对等级数据的相关程度的指标是( )。(知识点8.7 答案:
A)
A. Kendall tau B. 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 C. Kendall’W D. K-S 值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分布的性质,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有( )( )( )( )( )。(知识点8.2 答案:ACE)
A. B. C.
D. E.
2.以下关于列联表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知识点8.6 答案:ABE)
A. B.值与自由度有关 C.越小,则越大
D.分布与正态分布均具有对称性 E..越小,则越小
3.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比较,其优势是( )( )( )( )( )。(知识点8.1 答案:ACD)
A. 不受总体分布状态的限制 B. 检验的效率较高
C. 非参数检验的统计量表现形式易于理解 D. 可以使用分类、顺序数据
D.可以用小样本
4. 考察两个变量n对等级数据的相关程度的指标有( )( )( )( )( )。(知识点8.7 答案:AB)
A. Kendall tau B. 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 C. Kendall’W D. K-S 值 E. Run值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知识点:9.1,答案:C)
A. 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 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 x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随之减少(或增大) D. 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2. 下列各直线回归方程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知识点:9.1,答案:B)
A.= 15+7X,r=0.92 B. = 20-5X,r=0.85 C. = -10+2X,r=0.78 D. = 5-3X,r=-0.69
3. 在回归直线中,回归系数表示( )。(知识点:9.2,答案:D)
A. 当x=0时,y的期望值 B.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额
C. 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 D.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4.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知识点:9.3,答案:C)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决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5. 已知是的两倍,是的1.2倍,相关系数r = ( )。(知识点:9.1,答案:B)
A. B. C. 0.92 D. 0.65
6. 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因变量的( )。(知识点:9.3,答案:D)
A.数列 B.总变差 C.回归变差 D.剩余变差
7. 如果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知识点:9.3,答案:
C)
A.完全不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正线性相关 D.高度相关
8.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表示( )。(知识点:9.4,答案:D)
A. 当=0时,y的期望值 B. 变动一单位时y的变动额 C. 变动一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9. 对整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应采用( )。(知识点:9.4,答案:C)
A. z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卡方检验
10. 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6000元。则总生产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知识点:9.2,答案:B)
A. Y=6+0.24x B. Y=6000+24x
C. Y=24000+6x D. Y=24+6000x
二、多项选择题
1. 单位产品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85-5.6x,x单位为千件,Y单位是元;这意味着( )( )( )( )( )。(知识点:9.2,答案:AE)
A. 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B. 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是正相关
C. 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为79.4元 D. 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6元 E. 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5.6元
2.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则其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 )( )( )( )。(知识点:9.1,答案:DE)
A. 0.5 B. -0.5 C. 0 D.1 E.-1
3. 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回归平方和是指( )( )( )( )( )。(知识点:9.3,答案:BCE)
A. 实际值与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B. 估计值与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C. 受自变量变动影响所引起的变差 D. 受随机变量变动影响所产生的误差
E. 总变差与残差平方和之差
4. 关于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 )( )( )( )。(知识点:9.1,答案:ACE)
1.
立
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一种特例 B. 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一种特例 C. 函数关系就是完全相关关系 D. 相关关系就是线性相关关系 E.完全不相关就是独
5. 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 )( )( )( )( )。(知识点:9.2,答案:ABCE)
A. 相关系数为0 B. 线性回归系数为0 C.可决系数为0
D. 估计标准误差为0 E. 变量x与y不一定独立
6.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线性相关,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 )( )( )( )( )。(知识点:9.3,答案:ABD)
A.相关系数=1 B. 可决系数=1 C. 估计标准误差=1
D. 估计标准误差=0 E. 回归系数
第十章 多元统计分析
一、单选题
1. 第k个主成分yk的系数向量是( )。(知识点10.1 主成分分析,答案:B)
A.第k个特征根
B.第k个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C.第k个特征根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
D.第k个特征根所对应的累计方差贡献率
2.p个变量,其因子载荷矩阵,变量共同度是( )。(知识点10.2 因子分析,答案:B)
A.各行元素之和 B.各行元素平方和 C.各列元素之和 D.各列元素平方和
3.已知ABCD四个样本点,计算其距离矩阵为:。选择最长距离法作为类与类间距离的测度方法,首先( )聚为一类。(知识点10.3 聚类分析,答案:A)
A.A和B B.B和D C.A和C D.C和D
4.距离判别时,待判样本x计算出与各类的距离分别为:,则( )。(知识点10.4 判别分析,答案:B)
A.x归入第一类 B.x归入第二类 C.x还需进一步判断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
1.有关主成分的方差,下述表达正确的是( )。(知识点10.1 主成分分析,答案:ABCE )
A.主成分的方差矩阵是对角矩阵
B.第k个主成分的方差为对应的特征根
C.主成分的总方差等于原变量的总方差
D.主成分的方差等于第k个主成分与第j个变量样本间的相关系数
E.任意两个主成分的方差是不相关的。
2.因子分析中,第j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知识点10.2 因子分析,答案:BE )
A.是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列元素的平方和
B.是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列元素的平方和占p个变量的总方差之比
C.是因子载荷矩阵中各行元素的平方和占p个变量的总方差之比
D.是说明变量所包含的原始信息被公共因子所解释的部分大小的
E.是衡量各个公共因子相对重要程度的一个指标。
3.对样本进行聚类,通常采用的相似性统计量有( )。(知识点3 聚类分析,答案:ABE )
A.绝对距离
B.欧氏距离
C.夹角余弦
D.相关系数
E.切比雪夫距离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知识点10.4 判别分析,答案:BCE)
A.在费歇尔判别中,计算待判样本与各类的距离,判断待判样本与哪一类最近,就判它属于哪一类。
B. 在距离判别中,计算待判样本与各类的距离,判断待判样本与哪一类最近,就判它属于哪一类。
C. 贝叶斯判别中,对于待判样本x,如果在所有的P(Gk/x)中P(Gh/x)是最大的,则判定x属于第h总体。
D. 判别规则只能是统计性的
E. 判别规则可以是统计性的,也可以是确定性的。
第十一章 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序列,那么所得修匀序列比原序列首尾各少( )。(知识点11.2答案:A)
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
2.对某公司历年利润额(万元)资料拟合的方程为(原点在2000年),这意味着该公司利润额每年平均增加( )。(知识点11.2答案:B)
A.110万元 B.10万元 C.100万元 D.10%
3.在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时,剔除长期趋势的方法是( )。(知识点11.3答案:C)
A.按月资料移动平均 B.按季资料移动平均 C.将实际值除以趋势值 D.将实际值乘以趋势值
4.二阶滑动平均模型MA(2), 其自相关函数有如下特点( )。(知识点11.5答案:A)
A. 2步之后是截尾的 B. 具有拖尾性 C. =0,任意 D. 无显著特点
5.如果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则可以判断此序列适合( )模型。(知识点11.5答案:C)
A. MA B. AR C. ARMA D. 线性
6.AR(2)模型的偏自相关函数( )。(知识点11.5答案:C)
A. 0.2 B. 0.4 C. 0 D. -0.4
7. MA(2)模型的自相关函数( )。(知识点11.5答案:B)
A. 0.8 B. 0 C. 0.4 D. -0.2
二、多项选择题
1.长期趋势有以下几种情形( )( )( )( )( )。(知识点:11.2 答案:BCDE )
A.呈稳定的水平趋势 B.向上发展变化趋势 C.向下发展变化趋势 D.等比上升趋势 E.等差上升趋
2. 直线趋势方程中的参数b表示( )( )( )( )( )。(知识点:11.2 答案:DE )
A.趋势线的截距 B.当的数值 C.趋势值或理论值
D.趋势线的斜率 E.当t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c的平均增减数量
3.反映季节变动的指标有( )( )( )( )( )。(知识点:11.3 答案:BD ) A.平均发展速度 B.季节比率 C.平均增长速度 D.季节指数 E.平均增长量
4.用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 )( )( )( )( )。(知识点:11.2 答案:AC )
A. 考虑了现象发展中长期趋势的影响 B. 所得季节比率之和正好等于零
C. 要求具备连续三年以上的分月(季)资料 D. 各季季节比率之和调整后等于400% 1. 适用于没有长期趋势的时间序列
第十二章 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式的经济意义为( )。(知识点12.2, 答案:D)
A.反映价格综合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由于价格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 D.反映由于销售量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
2. 若销售量增加,而销售额不变,则商品的销售价格指数( )。(知识点12.3, 答案:
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3. 以基期变量值加权的指数称为( )指数。(知识点12.4, 答案:A)
A.拉氏 B.派氏 C.马艾 D.理想
4.如果CPI为( )%,表明从总体上说,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知识点12.5, 答案:D)
A.98 B.99 C.100 D.101
5. 在指数数列中,具有不变权数的指数是( )。(知识点12.4, 答案:A)
A.拉氏价格指数(定基) B.拉氏价格指数(环比)
C.派氏价格指数(定基) D.派氏价格指数(环比)
6. 写出以基期销售额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比率价格指数:( )(知识点12.3, 答案:C)
A. B. C. D.
7. 实际工资 = 名义工资 ÷ ( )。(知识点4, 答案:C)
A.上证指数 B.纳斯达克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8. 如果CPI上涨20%,则现在的1元钱只值原来的( )钱。(知识点5, 答案:D)
A.0.8元 B.0.9元 C.0.93元 D.0.83元
9. 2008年与2007年相比,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购买90%的商品,说明物价指数上升( )%。(知识点12.4, 答案:B)
A.10.00 B.11.11 C.12.05 D.12.11
10. 在正常的经济行为下,拉氏公式计算的指数( )派氏公式计算的指数。(知识点12.2, 答案:C)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无法判断是否大于或小于
二、多项选择题
1. 指数是( )( )( )( )( )。(知识点12.1, 答案:ABCE)
A.能够综合反映事物变动的方向和变动水平 B.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示器
C.反映居民生活变化的指标 D.根据反映不同的事物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 E.有计量单位的,即%,但往往不写出来
2. 设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指数的意义是( )( )( )( )( )。(知识点12.2, 答案:CE)
A.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D.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 E.反映商品销售量变动时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3. 同度量因素在指数运算分析中所引起的作用是( )( )( )( )( )。(知识点12.2, 答案:BE)
A.比较的作用 B.权数的作用 C.平衡的作用 D.稳定的作用 E.同度量作用
4. 对指数的优良性的评价往往采用( )( )( )( )( )。(知识点12.3, 答案:ABE)
A.时间颠倒测试 B.因子颠倒测试 C.平衡测试 D.稳定测试 E.循环测试
第十三章 统计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科学的统计决策过程首先要确定决策目标,其次是( )。(知识点13.1, 答案:
B)
A.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B. 自然状态和行动方案的辨认
C. 损益值的计算 D. 行动方案的抉择
2、风险型决策是根据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 )概率,选择最佳方案的决策。(知识点13.2, 答案:C)
A. 最大 B. 最小
C. 先验 D. 后验
3、用决策树进行决策分析时,采用的方式是( )。(知识点13.2, 答案:B)
A. 顺推 B. 反推
C. 逻辑推理 D. 视情况而定
4、绘制决策树时,一般用矩形方框和圆圈分别表示( )(知识点13.2, 答案:A)
A. 决策点和机会点 B. 机会点和决策点
C. 决策点和概率枝 D. 概率枝和决策点
5、按后验概率进行分析判断的决策方法是( )。(知识点13.3, 答案:B)
A. 风险型决策 B. 贝叶斯决策
C. 不确定型决策 D. 概率决策
6、敢冒风险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是( )。(知识点13.4, 答案:A)
A. “好中求好”决策方法 B. “坏中求好”决策方法
C. α系数决策方法 D. “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
7、若决策者感到客观形势不利,可采用保守的决策方法( )。(知识点13,4, 答案:
B)
A. “好中求好”决策方法 B. “坏中求好”决策方法
C. α系数决策方法 D. “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
8、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所选方案的收益值与该状态下真正的最优方案的收益值之差,称为( )。(知识点13.4, 答案:A)
A. 后悔值 B. 收益值
C. 期望值 D. 损益值
二、多项选择题
1、绘制决策树时,应包括( )( )( )( )( )。(知识点13.2, 答案:ABCDE)
A. 决策点 B. 方案枝 C. 机会点 D. 概率枝 E. 损益值
2、不确定型决策一般有( )( )( )( )( )。(知识点13.4, 答案:ABCE)
A. “好中求好”决策方法 B. “坏中求好”决策方法 C. α系数决策方法
D. β系数决策方法 E. “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
3、在风险型决策中,选择方案的标准主要有( )( )( )( )( )。(知识点13.2, 答案:ACD)
A. 以期望值为标准 B. 以自然状态为标准 C. 以合理性为标准
D. 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 E. 以可能结果为标准
4、损益矩阵由( )( )( )( )( )组成。(知识点13.2, 答案:ABCE)
A. 可行方案 B. 自然状态 C. 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D. 决策树 E. 损益值
第十四章 统计质量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影响产品质量的随机性原因5M1E中E是指( )。(知识点14.1 答案:B)
A. 探索(Exploration)B. 环境(Environment)C. 辩解(Explanation)D. 开采(Exploitation)
2.对大部分产品而言,应该控制在( )。(知识点14.4 答案:C)
A. B. C. D.
3.下列控制图中上下控制界限不是定值的是( )。(知识点14.3 答案:A)
A. p图 B. 图 C. c 图 D. 图
4.若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则公差中心为( )。(知识点14.4 答案:D)
A. 50 B. 50.03 C. 49.99 D. 50.01
5.( )针对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其按影响大小进行排列而编制成的累积频数分布条形图。(知识点14.2 答案:B)
A. 鱼刺图 B. 帕累托图 C.控制图 D.直方图
6.( )是表示质量特征与各种因素关系的图形,其作用四帮助人们逐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知识点14.2 答案:A)
A. 鱼刺图 B. 帕累托图 C.控制图 D. 直方图
二、多项选择题
1.系统性原因的特点是( )( )( )( )( )。(知识点14.1 答案:ABD)
A.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直接造成大量废品、次品 B. 不是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的
C. 在整个生产过程始终存在,具有经常性 D. 容易识别也能消除。
E. 不易识别,能够加以控制或减少但不能消除
2.工序能力指数为( )( )( )( )( )时,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知识点14.4 答案:ACE)
A. B. C.
D. E.
3.所谓“3σ”原理,是指( )( )( )( )( )。(知识点:14.3 答案:ABD)
A. 分布范围取μ±3σ B. 工序能力为B=6σ C. 工序能力为B=3σ
D. 产品质量合格的概率可达99.73% E. 产品质量合格的概率可达97%
4.控制用控制图一定是( )( )( )( )( )。(知识点:14.3 答案:ABCDE)
A. 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B. 可以用于控制 C. 以后不需要再进行修改
D. 从分析用图转化而来 E. 工序能力达到了设定标准
模拟题库2套选择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 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选项三:
选项四:
问题: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1 )。
选项一: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选项二: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选项三:确定调查单位
选项四:登记的方便
问题:SST的自由度是(4 )。
选项一:r-1
选项二:n-r
选项三:r-n
选项四:n-1
问题:科学家为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在实验室中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得到数据为( 4 )。
选项一:统计台帐资料
选项二:第二手资料
选项三:普查资料
选项四:原始数据
问题:某饮料生产企业研制了一种新型饮料,饮料有五种颜色。如果要考察颜色是否会影响销售量,则水平为(4 )
选项一:2
选项二:3
选项三:4
选项四:5
问题: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4)
选项一:数理统计学派
选项二:政治算术学派
选项三:社会统计学派
选项四:国势学派
问题: 用Excel汇总第二季度中三个月份的资料,用( 2)功能。
选项一:透视表
选项二:合并计算
选项三:单变量求解
选项四:分类汇总
问题:以基期变量值加权的指数称为( 1)指数。
选项一:拉氏
选项二:派氏
选项三:马艾
选项四:理想
问题: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应为 (3 )
选项一:1
选项二:-1
选项三:0.25
选项四:0.5
问题:推断统计学研究(4)
选项一: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
选项二: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
选项三: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
选项四: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问题: 现有某公司2007年各季度在各个地区销售各种产品的情况,数据库的四个字段是:地区、季度、商品、销售额。如果要反映各种商品在各地区和各季度的销售情况,应该绘制
(4)。
选项一:地区和商品的二维透视图
选项二:季度和商品的二维透视图
选项三:地区、季度和销售额的三维透视图
选项四:地区、季度和商品的三维透视图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05%,则表示( 3)。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该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1) 选项一:假设检验
选项二:参数估计
选项三:双边检验
选项四:单边检验
问题: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2)
选项一:性别
选项二:年龄
选项三:籍贯
选项四:民族
问题: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方法是( 3 )
选项一:算术平均数
选项二:调和平均数
选项三:几何平均数
选项四:众数和中位数
问题:抽样推断的精确度和极限抽样误差的关系是(1 )
选项一:前者高说明后者小
选项二:前者高说明后者大
选项三:前者变化而后者不变
选项四:两者没有关系
问题: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1 )
选项一:原假设
选项二:备择假设
选项三:合理假设
选项四:正常假设
问题: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4 )
选项一:实际误差
选项二:调查误差
选项三:可能误差范围
选项四:平均误差的程度
问题: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集中趋势值是( 4 )
选项一:算术平均数
选项二:调和平均数
选项三:几何平均数
选项四:众数和中位数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4)。
选项一:销售额与销售价格
选项二: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
选项三:身高与体重
选项四:猪肉销售量与冰箱销售量
问题: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3)
选项一:从定性到定量
选项二:从定量到定性
选项三:从个体到总体
选项四:从总体到个体
问题: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变异指标是( 1 )
选项一:极差
选项二:平均差
选项三:标准差
选项四:方差
问题: 如果希望在用Excel汇总的汇总表中显示汇总数据的来源,需在"合并计算"的选项页上选择(4 )功能。
选项一:首行
选项二:首列
选项三:最左列
选项四:创建连至源数据的链接
问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95%的置信区间比90%的置信区间(1)
选项一:宽
选项二:窄
选项三:相同
选项四:可能宽也可能窄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通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称为(2 )
选项一:置信水平
选项二:显著性水平
选项三:取伪概率
选项四:取真概率
问题:无论是重复还是不重复随机抽样,样本均值的期望值和总体均值的关系是(1 ) 选项一:相等
选项二: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选项三:前者小于后者
选项四:后者小于前者
问题:众数和中位数是( 3 )
选项一:数值平均数
选项二:算术平均数
选项三:位置平均数
选项四:动态平均数
问题: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是( 2)。
选项一:0.9
选项二:-0.9
选项三:1.5
选项四:-1.5
问题:对双因素方差分析(无交互作用),下列命题哪个是错的(3 )。
选项一:SST=SSA+SSB+SSE
选项二:SSB的自由度是s-1
选项三:F临界值只有一个
选项四:必须对两个因素分别决策
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应该是(2 )。
选项一:
选项二:不全相等
选项三:全不相等
选项四:
问题: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4 ) 选项一:指标
选项二:标志
选项三:变量
选项四:标志值
问题:若协方差大于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是(1 )。
选项一:正相关
选项二:负相关
选项四:低度相关
问题: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3 )
选项一:10个企业
选项二: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
选项三: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选项四: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问题:以基期销售额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比率价格指数是(3)。
选项一:
选项二:
选项三:
选项四:
问题: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1 ) 选项一:样本
选项二:总体单位
选项三:个体
选项四:全及总体
问题:标准差系数抽象了(2)
选项一: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选项二:均值高低的影响
选项三: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选项四: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
问题:检查产品寿命应采用(2 )。
选项一:普查
选项二:抽样调查
选项三:重点调查
选项四:典型调查
问题: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1 )。
选项一: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选项二: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选项三:确定调查单位
选项四:登记的方便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不能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4)
选项一: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选项二: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选项三: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选项四: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问题:为掌握商品销售情况,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3 )。
选项一:普查
选项二:抽样调查
选项四:统计报表
问题:要了解某商场电视机的库存情况,宜采用( 1)。
选项一:现场观察法
选项二:实验采集法
选项三:问卷法
选项四:访谈法
问题:某商店销售量增长10%,商品零售价格也增长10%,则商品销售额增长(4)。 选项一:25%
选项二:15%
选项三:20%
选项四:21%
问题: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抽样指标也充分地靠近总体指标,称为抽样估计的(2)
选项一:无偏性
选项二:一致性
选项三:有效性
选项四:充分性
问题:小赵收集了近二十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二十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状况,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4)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如果要拒绝原假设,则下列式子(2 )必须成立。
选项一:
选项二:P-value
选项三:F=1
选项四:P-value>
问题:在复合假设检验中,"="一般放在( 1)
选项一:原假设上
选项二:备择假设上
选项三:可以放在原假设上,也可以放在备择假设上
选项四:有时放在原假设上,有时放在备择假设上
问题:当峰度系数 值等于0时,次数分布曲线为 ( 2 )
选项一:尖顶峰度
选项二:标准峰度
选项三:平顶峰度
选项四:"U"型分布
问题: 在正常的经济行为下,拉氏公式计算的指数( 3)派氏公式计算的指数。 选项一:小于
选项二:等于
选项三:大于
选项四:无法判断是否大于或小于
问题:为调查幼儿园中每一幼儿的发育状况,则( 3)。
选项一:每一个幼儿园是调查单位。
选项二:幼儿园中的每一个幼儿是报告单位。
选项三:幼儿园中的每一个幼儿是调查单位。
选项四:幼儿园中的老师是调查单位。
问题:变量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增加1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3) 选项一:减少15%
选项二:增加15%
选项三:不变化
选项四:判断不出
问题:下列指标中为非随机变量的是(4 )
选项一:样本均值
选项二:样本方差
选项三:样本成数
选项四:样本容量
多选
问题:影响样本平均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1 )(2 )( 3)(4 )( 5)。 选项一:总体的变异程度
选项二:样本容量
选项三:抽样方法
选项四:抽样组织方式
选项五:估计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的要求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随机性误差的是(1 )(2 )(3 )( 4)( 5)。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选项三:SST
选项四:MSA
选项五:MSE
问题: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则其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4)( 5 ) 选项一:0.5
选项二:-0.5
选项三:0
选项四:1
选项五:-1
问题:下列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有(4 )( 5)
选项一:极差
选项二:平均差
选项三:标准差
选项四:平均差系数
选项五:标准差系数
问题:完整的统计图应包括( 1 )( 2 )(3)( 4 )( 5 )。
选项一:标题
选项二:坐标轴和网格线
选项三:图表区
选项四:绘图区
选项五:图例
问题:描述统计内容包括(1)(2)(3)(4)
选项一:统计数据收集方法
选项二:数据加工处理方法
选项三:统计数据显示方法
选项四: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
选项五:抽样推断方法
问题:当我们根据样本资料对零假设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 )( 3 )( 4 )(5)
选项一:当零假设为真时接受它
选项二: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我们犯了第一类错误
选项三:当零假设为真时拒绝它,我们犯了第一类错误
选项四:当零假设为假时拒绝它
选项五: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我们犯了第二类错误
问题:下列现象应采用调和均值计算的有(1 )(2 )(4 )
选项一:已知各组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选项二:已知某企业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
选项三:已知各车间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选项四:已知各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量,求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
选项五:已知某企业各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
问题:全国工业普查中( 1 )( 2 )( 3 )( 5 )。
选项一: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选项二: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选项三: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选项四: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统计指标
选项五: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数是统计
问题:设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指数的意义是(3 )( 5)
选项一: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选项二: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选项三: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选项四: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
选项五:反映商品销售量变动时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问题:运用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1 )(3 )( 4)( 5)
选项一: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选项二:各总体的均值相等
选项三: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选项四:各总体相互独立
选项五:样本必须是随机的
问题: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千件)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C=85-5.6x,这意味着( 1 )( 3)( 5 )
选项一: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选项二: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三: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为79.4元
选项四: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6元
选项五: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5.6元
问题: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的联系与区别,下面五个判断正确的有( 1 )( 2 )( 3 ) 选项一:都是对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推断,都是运用概率估计来得到自己的结论
选项二:前者则需要事先对总体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确定可以接受的临界值
选项三:后者无须事先对总体数量特征做出假设。它是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找出恰当的区间,给出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
选项四: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第一类错误
选项五:假设检验中实测显著性水平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置信系数
问题:指数是(1 )(2 )( 3)( 5)
选项一:能够综合反映事物变动的方向和变动水平
选项二: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示器
选项三:反映居民生活变化的指标
选项四:根据反映不同的事物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
选项五:有计量单位的,即%,但往往不写出来
问题: 统计表可以分为( 1 )(3)( 5 )
选项一:简单表
选项二:复杂表
选项三:简单分组表
选项四:复杂分组表
选项五:复合分组表
问题:加权均值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 )(2 )(5 )
选项一: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选项二:各组频数多少的影响
选项三:与各组变量值大小无关
选项四:与各组频数多少无关
选项五:各组变量值和频数共同影响
问题: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1 )( 2 )( 3 )( 4 )( 5 )。
选项一:调查的目的
选项二:调查对象
选项三:调查单位
选项四:调查时间
选项五:调查项目
问题:"统计"一词通常的涵义是指(1)(2)(3)
选项一:统计学
选项二:统计工作
选项三:统计资料
选项四:统计局
选项五:统计核算体系
问题: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均值甲组小于乙组,标准差甲组大于乙组,由此可推断(1(3 )(5)
选项一:乙组均值代表性高于甲组
选项二:甲组均值代表性高于乙组
选项三:乙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组
选项四:甲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组
选项五:甲组离散程度大于乙组
问题:抽样推断适用于下列那些情况(1 )(2 )(3 )(4 )(5 )。 选项一:具有破坏性的情况
选项二:用于时效性要求强的情况
选项三:对于大规模总体和无限总体的情况
选项四:用于对全面调查的结果进行核查和修正
选项五: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又需要知道总体的全面情况时
)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模拟题库2套选择题
第一章统计学及其基本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 推断统计学研究( )。(知识点:1.2 答案:D) 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 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
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 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 (知识点:1.3 答案:D)
A.数理统计学派 B.政治算术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国势学派
3.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知识点:1.4 答案:B) A.性别 B.年龄 C.籍贯 D.民族
4. 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 )。(知识点:1.6 答案:C)
A.从定性到定量 B.从定量到定性 C.从个体到总体 D.从总体到个体
5. 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知识点:1.6 答案:C) A.10个企业 B.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 C.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D.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6.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 ).(知识点:1.6 答案:A)
A. 样本 B. 总体单位 C. 个体 D. 全及总体
7. 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知识点:1.7 答案:D)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 D. 标志值
8. 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 )。(知识点:1.7 答案:A)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质量指标 D. 数量指标
9. ( )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以数值表示的。(知识点:1.7 答案:A)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质量指标 D. 数量指标
10. 在出勤率、废品量、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费用额和人均粮食生产量五个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几个( )。(知识点:1.7 答案:B)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通常的涵义是指( )。 (知识点1.1 答案:AB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局 E. 统计核算体系
2、描述统计内容包括( )( )( )( )( )。 (知识点1.2 答案:ABCD) A.统计数据收集方法 B.数据加工处理方法 C.统计数据显示方法 D.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 E.抽样推断方法
3. 根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来分,可将统计学分为( )( )( )( )( )。(知识点1.2 答案:AC)
A.应用统计学 B.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 E.统计数学
4. 下列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的是( )( )( )( )( )。(知识点1.2 答案:ABCDE)
A.生物统计学 B.农业统计学 C.卫生统计学 D.社会统计学 E.人口统计学
5. 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有( )( )( )( )( )。(知识点1.3 答案:CE) A.阿亨瓦尔 B.凯特勤 C.威廉·配第 D.恩格尔 E.约翰·格朗特
6. 下列各项中,( )( )( )( )( )是相对数。(知识点1.4 答案:BCDE) A. 商品销售额 B. 人口密度 C. 学生出勤率 D. 人均产量 E. 平均工资
7.下列各项中,( )( )( )( )( )是连续型变量。(知识点1.5 答案:BD) A. 汽车产量 B.钢铁产量 C.图书馆藏书 D.图书馆面积 E.公交站点数
8. 统计指标的特点是( )( )( )( )( )。(知识点1.7 答案:ACE) A. 可量性 B. 大量性 C. 综合性 D. 差异性 E. 具体性
9. 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有( )( )( )( )( )。(知识点1.8 答案:ACD) A. SAS B. SNA C. SPSS D. STATISTICA E. ERP
10. Excel实现统计分析的主要途径是( )( )( )( )( )。(知识点1.8 答案:ABE)
A. 公式 B. 函数 C. 过程 D. 方程 E. 数据分析工具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吴为写毕业论文去收集数据资料,( )是次级数据。(知识点:2.1 答案:C) A.班组的原始记录 B. 车间的台帐 C. 统计局网站上的序列 D. 调查问卷上的答案
2.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知识点:2.2 答案:A)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C.确定调查单位 D.登记的方便
3.要了解某商场电视机的库存情况,宜采用( )。(知识点:2.3 答案:A) A.现场观察法 B.实验采集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4.检查产品寿命应采用( )。(知识点:2.4 答案:B)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5.为掌握商品销售情况,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知识点:2.4 答案: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6. 将总体中的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再依固定间隔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方式为( )。(知识点:2.5 答案:D)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7. 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 )。(知识点:2.5 答案:B) A. 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 C. 一次性调查 D. 经常性调查
8.统计整理所涉及的资料( )。(知识点:2.6 答案:C)
A.原始数据 B.次级数据 C.原始数据和次级数据 D.统计分析后的数据
9.在进行数据分组时,首先考虑的是( )。(知识点:2.7 答案:B)
A.分成多少组 B.选择什么标志分组 C.各组差异大小 D.分组后计算方便
10.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知识点:2.8 答案:A)
A.230 B.200 C.210 D.180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 )( )( )( )。(知识点2.2 答案:ABCDE) A.调查的目的 B.调查对象 C. 调查单位 D.调查时间 E.调查项目
2.全国工业普查中( )( )( )( )( )。(知识点2.2 答案:ABCE)
A.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C.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D. 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统计指标 E.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3.普查是( )( )( )( )( )。(知识点2.4 答案:BCE)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4.全面调查形式有( )( )( )( )( )。(知识点2.4 答案:DE)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统计报表 E.普查
5. 哪几种抽样方式可以通过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而减小抽样误差?( )( )( )( )( )。(知识点2.6答案:AD)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E. 普查
6. 根据树苗高度的次数分布表,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 )( )。(知识点2.8 答案:ACE)
4. 用Excel汇总第二季度中三个月份的资料,用( )功能。(知识点3.3 答案:B) A.透视表 B. 合并计算 C. 单变量求解 D. 分类汇总
5. 小张收集了1957-2007年中国GDP的数据,如果要反映这50年我国生产发展的趋势,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 )(知识点3.5 答案:D) A. 直方图 B. 散点图 C. 饼图 D. 折线图
6. 小钱收集了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2007年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的资料,如果要反映2007年这三个省三次产业的结构,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 )(知识点3.5 答案:C) A. 直方图 B. 散点图 C. 饼图 D. 折线图
二、多项选择题
1. 统计表可以分为( )( )( )( )( )。(知识点3.1 答案:ACE)
A. 简单表 B. 复杂表 C. 简单分组表 D. 复杂分组表 E. 复合分组表
2. 完整的统计图应包括( )( )( )( )( )。(知识点3.4 答案:ABCDE)
A.标题 B. 坐标轴和网格线 C. 图表区 D. 绘图区 E. 图例
3. 下面这张表的资料用什么图形表现比较合适?( )( )( )( )( )。(知识点3.5 答案:CD)
A. 直方图 B. 散点图 C. 饼图 D. 折线图 E. 茎叶图
某地区税收收入构成表
4.某公司2006年管理人员年均收入35000元,生产人员为25000元;2007年各类人员年均收入水平不变,但管理人员增加15%,生产人员增加25%,则两类人员平均的年收入2007年比2006年( )。(知识点4.1, 答案:B)
A.提高 B.下降 C.持平 D.无法判断
5.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由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 )。(知识点4.3, 答案:D)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极差
6.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知识点4.3, 答案:B)
A.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B.算术平均数高低的影响 C.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D.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
7.在一个单项分配数列中,若各组变量值都减少一半,每组次数增加1倍,中位数( )。(知识点4.2, 答案:A)
A.减少一半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不变
8.离散程度的测度值愈大,则( )。(知识点4.3, 答案:A)
A.反映变量值愈分散,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差 B.反映变量值愈集中,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差
C.反映变量值愈分散,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好 D.反映变量值愈集中,算术平均数代表性愈好
9.甲数列的算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0;乙数列的算术平均数为20,标准差为3,故( )。(知识点4.3, 答案:C)
A.两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B.乙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甲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D.两数列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0.如果某个分布是极度右偏,则其偏度系数为( )。(知识点4.6, 答案:D)
A.-0.3 B.0.3 C.-2.9 D.2.9
11.已知总方差为1000,组内方差的平均数为600,组间方差为( )。(知识点4.4, 答案:A)
A.400 B.500 C.600 D.1600
12.如果某同学在英语竞赛中的标准得分为2,并且知道1%为一等奖,5%为二等奖,10%为三等奖,则他( )。(知识点4.5, 答案:D)
A.获一等奖 B.获二等奖 C.获三等奖 D.无缘奖项
二、多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 )( )( )( )。(知识点
4.1, 答案:ABE)
A.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B.各组频数多少的影响
C.与各组变量值大小无关 D.与各组频数多少无关 E.各组变量值和频数共同影响
2.下列现象应采用调和平均数计算的有( )( )( )( )( )。(知识点4.1, 答案:ABD)
A.已知各组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B.已知某企业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
C.已知各车间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各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量,求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
E.已知某企业各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算术平均数甲组小于乙组,标准差甲组大于乙组,则( )( )( )( )( )。(知识点4.3, 答案:ACE)
A.乙组算术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组 B.甲组算术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组
C.乙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组 D.甲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组 E.甲组离散程度大于乙组
4.将所有变量值都减去10,那么其( )( )( )( )( )。(知识点4.3, 答案:BCD)
A.算术平均数不变 B.算术平均数减去10 C.方差不变
D.标准差不变 E.标准差系数不变
5.将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0倍,那么其( )( )( )( )( )。(知识点4.3, 答案:BE)
A.算术平均数不变 B.算术平均数(扩大10倍)减去10 C.方差不变
D.标准差不变 E.标准差系数不变
6.如果某个分布是左偏,并且是尖峰,则( )( )( )( )( )。(知识点4.6, 答案:AE)
A.= -2 B.= -2 C.=2 D.=0 E.= 2
第五章 参数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统计量的说法正确是( )。(知识点5.1 答案:C)
A. 统计量的分布含有未知参数 B. 统计量中可以包含未知参数
C. 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不能含有任何未知参数 D. 统计量是具体数据的函数
2、计算总体均值或成数估计的必要样本容量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 )。(知识点5.7 答案:B)
A. 最小一个 B. 最大一个 C. 中间一个 D. 平均值
3、抽样误差是指( )。(知识点5.1 答案:D)
A. 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B. 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C. 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D. 调查中产生的随机性误差
4、比例(成数)和比例(成数)方差的关系是( )。(知识点5.1 答案:C)
A. 比例越接近于0,比例方差越大 B. 比例越接近于1,比例方差越大
C. 比例越接近于0.5,比例方差越大 D. 比例越接近于0.25,比例方差越大
5、矩估计的基本原理是( )。(知识点5.2 答案:A)
A. 用样本矩估计总体矩 B. 使得似然函数达到最大
C. 使得似然函数达到最小 D.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6、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抽取的乙企业工人数比甲企业工人数多3倍,则重复抽样时随机抽样误差( )。(知识点5.1 答案:C)
A. 乙企业较大 B. 甲企业较大 C. 相同 D. 不能作出结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 )。(知识点5.1 答案:ACE)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避免的
C.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D.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增大
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2、评价点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常见的有( )。(知识点5.3 答案:ABD)
A.无偏性 B.一致性 C.可靠性 D.有效性 E.经济性
3、参数估计所需的样本容量取决于( )。(知识点5.7 答案:ABDE)
A. 总体方差 B. 容许误差 C. 样本个数
D. 置信度 E. 抽样方法
4、如果正态总体均值95%置信区间为(960,1040),则有( )。(知识点5.4 答案:BCE)
A.样本容量为16 B.能给出置信下限的单侧置信区间为(966.33,+∞)
C. 样本均值为1000 D.样本方差是81.63 E. 容许误差是40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知识点5.3 答案:ABDE)
A. 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
B. 样本方差是正态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C. 是正态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D. 样本成数是总体成数的无偏估计
E. 在大量次抽样后,计算出的的算术平均数应接近于总体均值
6、关于必要样本容量,正确是( )。(知识点5.7 答案:BCDE)
A. 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Δ缩小一半,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1/4。
B. 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Δ缩小一半,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4倍。
C. 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扩大一倍,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1/4。
D. 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总体的方差越大,所需样本容量也大。
E.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要小。
第六章 假设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知识点6.1 答案:A)
A. 假设检验 B. 参数估计 C. 双边检验 D. 单边检验
2. 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 )。(知识点6.2 答案:A)
A. 原假设 B. 备择假设 C. 合理假设 D. 正常假设
3.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知识点6.2 答案:C)
A. 都有可能被接受 B. 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C. 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D. 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4. 在复合假设检验中,“=”一般放在( )。(知识点6.2 答案:A)
A. 原假设上
B. 备择假设上
C. 可以放在原假设上,也可以放在备择假设上
D.有时放在原假设上,有时放在备择假设上
5. 在假设检验中,不能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知识点6.4 答案:C)
A. 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 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 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 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6. 在假设检验中,通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称为( )。(知识点6.3 答案:B)
A. 置信水平 B. 显著性水平
C. 取伪概率 D. 取真概率
7. 拒绝域的大小与我们事先选定的 ( )。(知识点6.4 答案:D)
A. 统计量有一定关系 B. 临界值有一定关系
C. 置信水平有一定关系 D. 显著性水平有一定关系
8. 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样本容量一定,则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 )。(知识点6.3 答案:B)
A. 可以同时减小 B. 不能同时减小
C. 可以同时增大 D. 只能同时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
1. 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的联系与区别,下面五个判断正确的有( )( )( )( )( )。(知识点6.1 答案:ABC)
A.都是对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推断,都是运用概率估计来得到自己的结论;
B.前者则需要事先对总体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确定可以接受的临界值;
C.后者无须事先对总体数量特征做出假设。它是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找出恰当的区间,给出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
D.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第一类错误
E.假设检验中实测显著性水平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置信系数
2. 当我们根据样本资料对零假设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 )( )( )。(知识点6.3 答案:ACDE)
A.当零假设为真时接受它;
B.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我们犯了第一类错误;
C.当零假设为真时拒绝它,我们犯了第一类错误;
D.当零假设为假时拒绝它;
E.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我们犯了第二类错误
3. 假设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 )( )( )( )( )。(知识点6.4 答案:CD)
A.原假设有逻辑上的错误 B.原假设根本不存在 C.原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
D.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大 E.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
4. 在假设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与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的关系是( )( )( )( )( )。(知识点6.3 答案:DE)
A. = B. 与成正比例关系变化 C. 与成反比例关系变化
D.当值给定后,值随之确定 E. 当值减小后,值会随之增大
5. 假设检验中,下面五个判断正确的有( )( )( )( )( )。(知识点6.2 答案:BCD)
A.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的概率就是备择假设为真时接受它的概率
B.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的概率就是备择假设为真时拒绝它的概率
C.当零假设为真时接受它的概率就是备择假设为假时拒绝它的概率
D.当零假设为真时拒绝它的概率就是备择假设为假时接受它的概率
E.当备择假设为假时拒绝它的概率等于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的概率
第七章 方差分析
7.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饮料生产企业研制了一种新型饮料,饮料有五种颜色。如果要考察颜色是否会影响销售量,则水平为( )。(知识点7.1, 答案:D)
A.2 B.3 C.4 D.5
2.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 )。(知识点7.2, 答案:A)
A.SSA B.SSE C. D.
3.SST的自由度是( )。(知识点7.2, 答案:D)
A.r-1 B.n-r C.r-n D.n-1
4.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应该是( )。(知识点7.2, 答案:B)
A. B.不全相等
C.全不相等 D.
5.如果要拒绝原假设,则下列式子( )必须成立。(知识点7.2, 答案:B)
A. B.P-valueα
6.对双因素方差分析(无交互作用),下列命题哪个是错的( )。(知识点7.4, 答案:
C)
A.SST=SSA+SSB+SSE B.SSB的自由度是s-1
C.F临界值只有一个 D.必须对两个因素分别决策
7.如果要比较3种化肥(A、B两种新型化肥和传统化肥)施撒在三种类型(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土地上对作物的产量情况有无差别,则往往考虑用( )方法。(知识点7.5, 答案:D)
A.单因素方差分析 B.三因素方差分析
C.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D.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二、多单项选择题
1.运用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 )( )( )( )。(知识点7.1, 答案:ACDE)
A.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B.各总体的均值相等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相互独立 E.样本必须是随机的
2.下列指标中包含有随机性误差的是( )( )( )( )( )。(知识点7.2, 答案:ABCDE)
A.SSA B.SSE C.SST D.MSA E.MSE
3. 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若=2.5,则下列各式中哪些说明比较总体间没有显著差别( )( )( )( )( )。(知识点7.3, 答案:CD)
A. B. C.
D. E.
4.对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下列命题哪个是对的( )( )( )( )( )。(知识点7.4,答案:ADE)
A.SST=SSA+SSB+SSE B.SSB的自由度是n-1 C.可以计算三个F值
D.SST的自由度是n-1 E.F临界值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
第八章 非参数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列联表的统计量的自由度为( )。(知识点8.6 答案:C)
A. B. C. D.
2.改变单元的变量单位,以下量中不受影响的是 ( )。(知识点8.6 答案:C)
A.观察值 B.期望频数 C.统计量 D.期望频率
3.在独立性检验中,以下的取值不恰当的是( )。 (知识点8.6 答案:D)
A. 0.05 B. 0.10 C. 0.01 D. 0.5
4.单样本K-S检验的统计量中是一个n次观察的随机样本观察值的( )。(知识点8.3 答案:B)
A. 理论次数 B. 实际累计频率 C. 理论累计频率 D. 实际次数
5.根据α=0.05,n=20查《符号检验界域表》得临界界域为(5,15),因此要想拒绝,则( )。(知识点8.4 答案:C)
A. =7,=13 B. =8,=12 C. =4,=16 D. =9,=11
6. 在数据序列[***********]110中,游程有( )个。(知识点8.5 答案:A)
A. 12 B. 6 C. 10 D. 2
7.用单样本K-S检验某学校期末统考的成绩是否是正态分布,若
A. 拒绝原假设,成绩分布是正态 B. 拒绝原假设,成绩分布不是正态
C. 不能拒绝假设,成绩分布是正态 D. 不能拒绝原假设,成绩分布不是正态
8. 用一致对来考察两个变量n对等级数据的相关程度的指标是( )。(知识点8.7 答案:
A)
A. Kendall tau B. 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 C. Kendall’W D. K-S 值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分布的性质,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有( )( )( )( )( )。(知识点8.2 答案:ACE)
A. B. C.
D. E.
2.以下关于列联表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知识点8.6 答案:ABE)
A. B.值与自由度有关 C.越小,则越大
D.分布与正态分布均具有对称性 E..越小,则越小
3.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比较,其优势是( )( )( )( )( )。(知识点8.1 答案:ACD)
A. 不受总体分布状态的限制 B. 检验的效率较高
C. 非参数检验的统计量表现形式易于理解 D. 可以使用分类、顺序数据
D.可以用小样本
4. 考察两个变量n对等级数据的相关程度的指标有( )( )( )( )( )。(知识点8.7 答案:AB)
A. Kendall tau B. 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 C. Kendall’W D. K-S 值 E. Run值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知识点:9.1,答案:C)
A. 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 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 x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随之减少(或增大) D. 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2. 下列各直线回归方程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知识点:9.1,答案:B)
A.= 15+7X,r=0.92 B. = 20-5X,r=0.85 C. = -10+2X,r=0.78 D. = 5-3X,r=-0.69
3. 在回归直线中,回归系数表示( )。(知识点:9.2,答案:D)
A. 当x=0时,y的期望值 B.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额
C. 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 D.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4.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知识点:9.3,答案:C)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决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5. 已知是的两倍,是的1.2倍,相关系数r = ( )。(知识点:9.1,答案:B)
A. B. C. 0.92 D. 0.65
6. 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因变量的( )。(知识点:9.3,答案:D)
A.数列 B.总变差 C.回归变差 D.剩余变差
7. 如果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知识点:9.3,答案:
C)
A.完全不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正线性相关 D.高度相关
8.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表示( )。(知识点:9.4,答案:D)
A. 当=0时,y的期望值 B. 变动一单位时y的变动额 C. 变动一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9. 对整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应采用( )。(知识点:9.4,答案:C)
A. z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卡方检验
10. 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6000元。则总生产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知识点:9.2,答案:B)
A. Y=6+0.24x B. Y=6000+24x
C. Y=24000+6x D. Y=24+6000x
二、多项选择题
1. 单位产品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85-5.6x,x单位为千件,Y单位是元;这意味着( )( )( )( )( )。(知识点:9.2,答案:AE)
A. 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B. 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是正相关
C. 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为79.4元 D. 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6元 E. 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5.6元
2.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则其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 )( )( )( )。(知识点:9.1,答案:DE)
A. 0.5 B. -0.5 C. 0 D.1 E.-1
3. 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回归平方和是指( )( )( )( )( )。(知识点:9.3,答案:BCE)
A. 实际值与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B. 估计值与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C. 受自变量变动影响所引起的变差 D. 受随机变量变动影响所产生的误差
E. 总变差与残差平方和之差
4. 关于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 )( )( )( )。(知识点:9.1,答案:ACE)
1.
立
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一种特例 B. 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一种特例 C. 函数关系就是完全相关关系 D. 相关关系就是线性相关关系 E.完全不相关就是独
5. 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 )( )( )( )( )。(知识点:9.2,答案:ABCE)
A. 相关系数为0 B. 线性回归系数为0 C.可决系数为0
D. 估计标准误差为0 E. 变量x与y不一定独立
6.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线性相关,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 )( )( )( )( )。(知识点:9.3,答案:ABD)
A.相关系数=1 B. 可决系数=1 C. 估计标准误差=1
D. 估计标准误差=0 E. 回归系数
第十章 多元统计分析
一、单选题
1. 第k个主成分yk的系数向量是( )。(知识点10.1 主成分分析,答案:B)
A.第k个特征根
B.第k个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C.第k个特征根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
D.第k个特征根所对应的累计方差贡献率
2.p个变量,其因子载荷矩阵,变量共同度是( )。(知识点10.2 因子分析,答案:B)
A.各行元素之和 B.各行元素平方和 C.各列元素之和 D.各列元素平方和
3.已知ABCD四个样本点,计算其距离矩阵为:。选择最长距离法作为类与类间距离的测度方法,首先( )聚为一类。(知识点10.3 聚类分析,答案:A)
A.A和B B.B和D C.A和C D.C和D
4.距离判别时,待判样本x计算出与各类的距离分别为:,则( )。(知识点10.4 判别分析,答案:B)
A.x归入第一类 B.x归入第二类 C.x还需进一步判断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
1.有关主成分的方差,下述表达正确的是( )。(知识点10.1 主成分分析,答案:ABCE )
A.主成分的方差矩阵是对角矩阵
B.第k个主成分的方差为对应的特征根
C.主成分的总方差等于原变量的总方差
D.主成分的方差等于第k个主成分与第j个变量样本间的相关系数
E.任意两个主成分的方差是不相关的。
2.因子分析中,第j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知识点10.2 因子分析,答案:BE )
A.是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列元素的平方和
B.是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列元素的平方和占p个变量的总方差之比
C.是因子载荷矩阵中各行元素的平方和占p个变量的总方差之比
D.是说明变量所包含的原始信息被公共因子所解释的部分大小的
E.是衡量各个公共因子相对重要程度的一个指标。
3.对样本进行聚类,通常采用的相似性统计量有( )。(知识点3 聚类分析,答案:ABE )
A.绝对距离
B.欧氏距离
C.夹角余弦
D.相关系数
E.切比雪夫距离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知识点10.4 判别分析,答案:BCE)
A.在费歇尔判别中,计算待判样本与各类的距离,判断待判样本与哪一类最近,就判它属于哪一类。
B. 在距离判别中,计算待判样本与各类的距离,判断待判样本与哪一类最近,就判它属于哪一类。
C. 贝叶斯判别中,对于待判样本x,如果在所有的P(Gk/x)中P(Gh/x)是最大的,则判定x属于第h总体。
D. 判别规则只能是统计性的
E. 判别规则可以是统计性的,也可以是确定性的。
第十一章 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序列,那么所得修匀序列比原序列首尾各少( )。(知识点11.2答案:A)
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
2.对某公司历年利润额(万元)资料拟合的方程为(原点在2000年),这意味着该公司利润额每年平均增加( )。(知识点11.2答案:B)
A.110万元 B.10万元 C.100万元 D.10%
3.在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时,剔除长期趋势的方法是( )。(知识点11.3答案:C)
A.按月资料移动平均 B.按季资料移动平均 C.将实际值除以趋势值 D.将实际值乘以趋势值
4.二阶滑动平均模型MA(2), 其自相关函数有如下特点( )。(知识点11.5答案:A)
A. 2步之后是截尾的 B. 具有拖尾性 C. =0,任意 D. 无显著特点
5.如果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则可以判断此序列适合( )模型。(知识点11.5答案:C)
A. MA B. AR C. ARMA D. 线性
6.AR(2)模型的偏自相关函数( )。(知识点11.5答案:C)
A. 0.2 B. 0.4 C. 0 D. -0.4
7. MA(2)模型的自相关函数( )。(知识点11.5答案:B)
A. 0.8 B. 0 C. 0.4 D. -0.2
二、多项选择题
1.长期趋势有以下几种情形( )( )( )( )( )。(知识点:11.2 答案:BCDE )
A.呈稳定的水平趋势 B.向上发展变化趋势 C.向下发展变化趋势 D.等比上升趋势 E.等差上升趋
2. 直线趋势方程中的参数b表示( )( )( )( )( )。(知识点:11.2 答案:DE )
A.趋势线的截距 B.当的数值 C.趋势值或理论值
D.趋势线的斜率 E.当t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c的平均增减数量
3.反映季节变动的指标有( )( )( )( )( )。(知识点:11.3 答案:BD ) A.平均发展速度 B.季节比率 C.平均增长速度 D.季节指数 E.平均增长量
4.用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 )( )( )( )( )。(知识点:11.2 答案:AC )
A. 考虑了现象发展中长期趋势的影响 B. 所得季节比率之和正好等于零
C. 要求具备连续三年以上的分月(季)资料 D. 各季季节比率之和调整后等于400% 1. 适用于没有长期趋势的时间序列
第十二章 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式的经济意义为( )。(知识点12.2, 答案:D)
A.反映价格综合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由于价格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 D.反映由于销售量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
2. 若销售量增加,而销售额不变,则商品的销售价格指数( )。(知识点12.3, 答案:
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3. 以基期变量值加权的指数称为( )指数。(知识点12.4, 答案:A)
A.拉氏 B.派氏 C.马艾 D.理想
4.如果CPI为( )%,表明从总体上说,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知识点12.5, 答案:D)
A.98 B.99 C.100 D.101
5. 在指数数列中,具有不变权数的指数是( )。(知识点12.4, 答案:A)
A.拉氏价格指数(定基) B.拉氏价格指数(环比)
C.派氏价格指数(定基) D.派氏价格指数(环比)
6. 写出以基期销售额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比率价格指数:( )(知识点12.3, 答案:C)
A. B. C. D.
7. 实际工资 = 名义工资 ÷ ( )。(知识点4, 答案:C)
A.上证指数 B.纳斯达克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8. 如果CPI上涨20%,则现在的1元钱只值原来的( )钱。(知识点5, 答案:D)
A.0.8元 B.0.9元 C.0.93元 D.0.83元
9. 2008年与2007年相比,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购买90%的商品,说明物价指数上升( )%。(知识点12.4, 答案:B)
A.10.00 B.11.11 C.12.05 D.12.11
10. 在正常的经济行为下,拉氏公式计算的指数( )派氏公式计算的指数。(知识点12.2, 答案:C)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无法判断是否大于或小于
二、多项选择题
1. 指数是( )( )( )( )( )。(知识点12.1, 答案:ABCE)
A.能够综合反映事物变动的方向和变动水平 B.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示器
C.反映居民生活变化的指标 D.根据反映不同的事物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 E.有计量单位的,即%,但往往不写出来
2. 设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指数的意义是( )( )( )( )( )。(知识点12.2, 答案:CE)
A.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D.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 E.反映商品销售量变动时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3. 同度量因素在指数运算分析中所引起的作用是( )( )( )( )( )。(知识点12.2, 答案:BE)
A.比较的作用 B.权数的作用 C.平衡的作用 D.稳定的作用 E.同度量作用
4. 对指数的优良性的评价往往采用( )( )( )( )( )。(知识点12.3, 答案:ABE)
A.时间颠倒测试 B.因子颠倒测试 C.平衡测试 D.稳定测试 E.循环测试
第十三章 统计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科学的统计决策过程首先要确定决策目标,其次是( )。(知识点13.1, 答案:
B)
A.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B. 自然状态和行动方案的辨认
C. 损益值的计算 D. 行动方案的抉择
2、风险型决策是根据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 )概率,选择最佳方案的决策。(知识点13.2, 答案:C)
A. 最大 B. 最小
C. 先验 D. 后验
3、用决策树进行决策分析时,采用的方式是( )。(知识点13.2, 答案:B)
A. 顺推 B. 反推
C. 逻辑推理 D. 视情况而定
4、绘制决策树时,一般用矩形方框和圆圈分别表示( )(知识点13.2, 答案:A)
A. 决策点和机会点 B. 机会点和决策点
C. 决策点和概率枝 D. 概率枝和决策点
5、按后验概率进行分析判断的决策方法是( )。(知识点13.3, 答案:B)
A. 风险型决策 B. 贝叶斯决策
C. 不确定型决策 D. 概率决策
6、敢冒风险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是( )。(知识点13.4, 答案:A)
A. “好中求好”决策方法 B. “坏中求好”决策方法
C. α系数决策方法 D. “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
7、若决策者感到客观形势不利,可采用保守的决策方法( )。(知识点13,4, 答案:
B)
A. “好中求好”决策方法 B. “坏中求好”决策方法
C. α系数决策方法 D. “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
8、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所选方案的收益值与该状态下真正的最优方案的收益值之差,称为( )。(知识点13.4, 答案:A)
A. 后悔值 B. 收益值
C. 期望值 D. 损益值
二、多项选择题
1、绘制决策树时,应包括( )( )( )( )( )。(知识点13.2, 答案:ABCDE)
A. 决策点 B. 方案枝 C. 机会点 D. 概率枝 E. 损益值
2、不确定型决策一般有( )( )( )( )( )。(知识点13.4, 答案:ABCE)
A. “好中求好”决策方法 B. “坏中求好”决策方法 C. α系数决策方法
D. β系数决策方法 E. “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
3、在风险型决策中,选择方案的标准主要有( )( )( )( )( )。(知识点13.2, 答案:ACD)
A. 以期望值为标准 B. 以自然状态为标准 C. 以合理性为标准
D. 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 E. 以可能结果为标准
4、损益矩阵由( )( )( )( )( )组成。(知识点13.2, 答案:ABCE)
A. 可行方案 B. 自然状态 C. 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D. 决策树 E. 损益值
第十四章 统计质量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影响产品质量的随机性原因5M1E中E是指( )。(知识点14.1 答案:B)
A. 探索(Exploration)B. 环境(Environment)C. 辩解(Explanation)D. 开采(Exploitation)
2.对大部分产品而言,应该控制在( )。(知识点14.4 答案:C)
A. B. C. D.
3.下列控制图中上下控制界限不是定值的是( )。(知识点14.3 答案:A)
A. p图 B. 图 C. c 图 D. 图
4.若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则公差中心为( )。(知识点14.4 答案:D)
A. 50 B. 50.03 C. 49.99 D. 50.01
5.( )针对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其按影响大小进行排列而编制成的累积频数分布条形图。(知识点14.2 答案:B)
A. 鱼刺图 B. 帕累托图 C.控制图 D.直方图
6.( )是表示质量特征与各种因素关系的图形,其作用四帮助人们逐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知识点14.2 答案:A)
A. 鱼刺图 B. 帕累托图 C.控制图 D. 直方图
二、多项选择题
1.系统性原因的特点是( )( )( )( )( )。(知识点14.1 答案:ABD)
A.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直接造成大量废品、次品 B. 不是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的
C. 在整个生产过程始终存在,具有经常性 D. 容易识别也能消除。
E. 不易识别,能够加以控制或减少但不能消除
2.工序能力指数为( )( )( )( )( )时,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知识点14.4 答案:ACE)
A. B. C.
D. E.
3.所谓“3σ”原理,是指( )( )( )( )( )。(知识点:14.3 答案:ABD)
A. 分布范围取μ±3σ B. 工序能力为B=6σ C. 工序能力为B=3σ
D. 产品质量合格的概率可达99.73% E. 产品质量合格的概率可达97%
4.控制用控制图一定是( )( )( )( )( )。(知识点:14.3 答案:ABCDE)
A. 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B. 可以用于控制 C. 以后不需要再进行修改
D. 从分析用图转化而来 E. 工序能力达到了设定标准
模拟题库2套选择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 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选项三:
选项四:
问题: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1 )。
选项一: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选项二: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选项三:确定调查单位
选项四:登记的方便
问题:SST的自由度是(4 )。
选项一:r-1
选项二:n-r
选项三:r-n
选项四:n-1
问题:科学家为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在实验室中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得到数据为( 4 )。
选项一:统计台帐资料
选项二:第二手资料
选项三:普查资料
选项四:原始数据
问题:某饮料生产企业研制了一种新型饮料,饮料有五种颜色。如果要考察颜色是否会影响销售量,则水平为(4 )
选项一:2
选项二:3
选项三:4
选项四:5
问题: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4)
选项一:数理统计学派
选项二:政治算术学派
选项三:社会统计学派
选项四:国势学派
问题: 用Excel汇总第二季度中三个月份的资料,用( 2)功能。
选项一:透视表
选项二:合并计算
选项三:单变量求解
选项四:分类汇总
问题:以基期变量值加权的指数称为( 1)指数。
选项一:拉氏
选项二:派氏
选项三:马艾
选项四:理想
问题: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应为 (3 )
选项一:1
选项二:-1
选项三:0.25
选项四:0.5
问题:推断统计学研究(4)
选项一: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
选项二: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
选项三: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
选项四: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问题: 现有某公司2007年各季度在各个地区销售各种产品的情况,数据库的四个字段是:地区、季度、商品、销售额。如果要反映各种商品在各地区和各季度的销售情况,应该绘制
(4)。
选项一:地区和商品的二维透视图
选项二:季度和商品的二维透视图
选项三:地区、季度和销售额的三维透视图
选项四:地区、季度和商品的三维透视图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05%,则表示( 3)。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该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1) 选项一:假设检验
选项二:参数估计
选项三:双边检验
选项四:单边检验
问题: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2)
选项一:性别
选项二:年龄
选项三:籍贯
选项四:民族
问题: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方法是( 3 )
选项一:算术平均数
选项二:调和平均数
选项三:几何平均数
选项四:众数和中位数
问题:抽样推断的精确度和极限抽样误差的关系是(1 )
选项一:前者高说明后者小
选项二:前者高说明后者大
选项三:前者变化而后者不变
选项四:两者没有关系
问题: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1 )
选项一:原假设
选项二:备择假设
选项三:合理假设
选项四:正常假设
问题: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4 )
选项一:实际误差
选项二:调查误差
选项三:可能误差范围
选项四:平均误差的程度
问题: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集中趋势值是( 4 )
选项一:算术平均数
选项二:调和平均数
选项三:几何平均数
选项四:众数和中位数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4)。
选项一:销售额与销售价格
选项二: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
选项三:身高与体重
选项四:猪肉销售量与冰箱销售量
问题: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3)
选项一:从定性到定量
选项二:从定量到定性
选项三:从个体到总体
选项四:从总体到个体
问题: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变异指标是( 1 )
选项一:极差
选项二:平均差
选项三:标准差
选项四:方差
问题: 如果希望在用Excel汇总的汇总表中显示汇总数据的来源,需在"合并计算"的选项页上选择(4 )功能。
选项一:首行
选项二:首列
选项三:最左列
选项四:创建连至源数据的链接
问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95%的置信区间比90%的置信区间(1)
选项一:宽
选项二:窄
选项三:相同
选项四:可能宽也可能窄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通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称为(2 )
选项一:置信水平
选项二:显著性水平
选项三:取伪概率
选项四:取真概率
问题:无论是重复还是不重复随机抽样,样本均值的期望值和总体均值的关系是(1 ) 选项一:相等
选项二: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选项三:前者小于后者
选项四:后者小于前者
问题:众数和中位数是( 3 )
选项一:数值平均数
选项二:算术平均数
选项三:位置平均数
选项四:动态平均数
问题: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是( 2)。
选项一:0.9
选项二:-0.9
选项三:1.5
选项四:-1.5
问题:对双因素方差分析(无交互作用),下列命题哪个是错的(3 )。
选项一:SST=SSA+SSB+SSE
选项二:SSB的自由度是s-1
选项三:F临界值只有一个
选项四:必须对两个因素分别决策
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应该是(2 )。
选项一:
选项二:不全相等
选项三:全不相等
选项四:
问题: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4 ) 选项一:指标
选项二:标志
选项三:变量
选项四:标志值
问题:若协方差大于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是(1 )。
选项一:正相关
选项二:负相关
选项四:低度相关
问题: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3 )
选项一:10个企业
选项二: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
选项三: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选项四: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问题:以基期销售额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比率价格指数是(3)。
选项一:
选项二:
选项三:
选项四:
问题: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1 ) 选项一:样本
选项二:总体单位
选项三:个体
选项四:全及总体
问题:标准差系数抽象了(2)
选项一: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选项二:均值高低的影响
选项三: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选项四: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
问题:检查产品寿命应采用(2 )。
选项一:普查
选项二:抽样调查
选项三:重点调查
选项四:典型调查
问题: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1 )。
选项一: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选项二: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选项三:确定调查单位
选项四:登记的方便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不能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4)
选项一: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选项二: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选项三: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选项四: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问题:为掌握商品销售情况,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3 )。
选项一:普查
选项二:抽样调查
选项四:统计报表
问题:要了解某商场电视机的库存情况,宜采用( 1)。
选项一:现场观察法
选项二:实验采集法
选项三:问卷法
选项四:访谈法
问题:某商店销售量增长10%,商品零售价格也增长10%,则商品销售额增长(4)。 选项一:25%
选项二:15%
选项三:20%
选项四:21%
问题: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抽样指标也充分地靠近总体指标,称为抽样估计的(2)
选项一:无偏性
选项二:一致性
选项三:有效性
选项四:充分性
问题:小赵收集了近二十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二十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状况,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4)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如果要拒绝原假设,则下列式子(2 )必须成立。
选项一:
选项二:P-value
选项三:F=1
选项四:P-value>
问题:在复合假设检验中,"="一般放在( 1)
选项一:原假设上
选项二:备择假设上
选项三:可以放在原假设上,也可以放在备择假设上
选项四:有时放在原假设上,有时放在备择假设上
问题:当峰度系数 值等于0时,次数分布曲线为 ( 2 )
选项一:尖顶峰度
选项二:标准峰度
选项三:平顶峰度
选项四:"U"型分布
问题: 在正常的经济行为下,拉氏公式计算的指数( 3)派氏公式计算的指数。 选项一:小于
选项二:等于
选项三:大于
选项四:无法判断是否大于或小于
问题:为调查幼儿园中每一幼儿的发育状况,则( 3)。
选项一:每一个幼儿园是调查单位。
选项二:幼儿园中的每一个幼儿是报告单位。
选项三:幼儿园中的每一个幼儿是调查单位。
选项四:幼儿园中的老师是调查单位。
问题:变量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增加1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3) 选项一:减少15%
选项二:增加15%
选项三:不变化
选项四:判断不出
问题:下列指标中为非随机变量的是(4 )
选项一:样本均值
选项二:样本方差
选项三:样本成数
选项四:样本容量
多选
问题:影响样本平均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1 )(2 )( 3)(4 )( 5)。 选项一:总体的变异程度
选项二:样本容量
选项三:抽样方法
选项四:抽样组织方式
选项五:估计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的要求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随机性误差的是(1 )(2 )(3 )( 4)( 5)。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选项三:SST
选项四:MSA
选项五:MSE
问题: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则其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4)( 5 ) 选项一:0.5
选项二:-0.5
选项三:0
选项四:1
选项五:-1
问题:下列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有(4 )( 5)
选项一:极差
选项二:平均差
选项三:标准差
选项四:平均差系数
选项五:标准差系数
问题:完整的统计图应包括( 1 )( 2 )(3)( 4 )( 5 )。
选项一:标题
选项二:坐标轴和网格线
选项三:图表区
选项四:绘图区
选项五:图例
问题:描述统计内容包括(1)(2)(3)(4)
选项一:统计数据收集方法
选项二:数据加工处理方法
选项三:统计数据显示方法
选项四: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
选项五:抽样推断方法
问题:当我们根据样本资料对零假设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 )( 3 )( 4 )(5)
选项一:当零假设为真时接受它
选项二: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我们犯了第一类错误
选项三:当零假设为真时拒绝它,我们犯了第一类错误
选项四:当零假设为假时拒绝它
选项五: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我们犯了第二类错误
问题:下列现象应采用调和均值计算的有(1 )(2 )(4 )
选项一:已知各组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选项二:已知某企业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
选项三:已知各车间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选项四:已知各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量,求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
选项五:已知某企业各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
问题:全国工业普查中( 1 )( 2 )( 3 )( 5 )。
选项一: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选项二: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选项三: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选项四: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统计指标
选项五: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数是统计
问题:设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指数的意义是(3 )( 5)
选项一: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选项二: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选项三: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选项四: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
选项五:反映商品销售量变动时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问题:运用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1 )(3 )( 4)( 5)
选项一: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选项二:各总体的均值相等
选项三: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选项四:各总体相互独立
选项五:样本必须是随机的
问题: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千件)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C=85-5.6x,这意味着( 1 )( 3)( 5 )
选项一: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选项二: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三: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为79.4元
选项四: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6元
选项五: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5.6元
问题: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的联系与区别,下面五个判断正确的有( 1 )( 2 )( 3 ) 选项一:都是对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推断,都是运用概率估计来得到自己的结论
选项二:前者则需要事先对总体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确定可以接受的临界值
选项三:后者无须事先对总体数量特征做出假设。它是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找出恰当的区间,给出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
选项四: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第一类错误
选项五:假设检验中实测显著性水平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置信系数
问题:指数是(1 )(2 )( 3)( 5)
选项一:能够综合反映事物变动的方向和变动水平
选项二: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示器
选项三:反映居民生活变化的指标
选项四:根据反映不同的事物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
选项五:有计量单位的,即%,但往往不写出来
问题: 统计表可以分为( 1 )(3)( 5 )
选项一:简单表
选项二:复杂表
选项三:简单分组表
选项四:复杂分组表
选项五:复合分组表
问题:加权均值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 )(2 )(5 )
选项一: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选项二:各组频数多少的影响
选项三:与各组变量值大小无关
选项四:与各组频数多少无关
选项五:各组变量值和频数共同影响
问题: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1 )( 2 )( 3 )( 4 )( 5 )。
选项一:调查的目的
选项二:调查对象
选项三:调查单位
选项四:调查时间
选项五:调查项目
问题:"统计"一词通常的涵义是指(1)(2)(3)
选项一:统计学
选项二:统计工作
选项三:统计资料
选项四:统计局
选项五:统计核算体系
问题: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均值甲组小于乙组,标准差甲组大于乙组,由此可推断(1(3 )(5)
选项一:乙组均值代表性高于甲组
选项二:甲组均值代表性高于乙组
选项三:乙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组
选项四:甲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组
选项五:甲组离散程度大于乙组
问题:抽样推断适用于下列那些情况(1 )(2 )(3 )(4 )(5 )。 选项一:具有破坏性的情况
选项二:用于时效性要求强的情况
选项三:对于大规模总体和无限总体的情况
选项四:用于对全面调查的结果进行核查和修正
选项五: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又需要知道总体的全面情况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