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2,1999年版)
一、单项选择题
1、甲类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为(B)。(规范第2.0.1掌握)
A、>10% B、
2、甲类可燃液体的闪点<( A )。(第2.0.2条,了解) A、28℃ B、45℃ C、60℃ D、120℃
3、乙类可燃液体的闪点<( C )。(第2.0.2条,了解) A、28℃ B、45℃ C、60℃ D、120℃
4、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A)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规范第3.1.2了解) A、最小 B、最大 C、不等于 D、中等
5、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A)穿越生产区。(规范第3.1.6了解)
A、严禁 B、可以 C、应该 D、必须
6、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C)。(规范第3.1.7掌握) A、27% B、26% C、25% D、24%
7、石油化工企业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居住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的防火间距为( C )m。(第3.1.7条,了解) A、150 B、120 C、100 D、80
8、石油化工企业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 B )倍塔杆高度。(第3.1.7条,了解) A、1 B、1.5 C、2 D、3
9、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罐组距相邻工厂(围墙)的防火间距为( C )m。(第3.1.7条,了解) A、60 B、90 C、120 D、150
10、工厂总平面,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C )布置。(规范第3.2.1掌握)
A、分散 B、散点 C、集中vD、单个
11、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 B )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密集场所的阶梯上。(规范第3.2.3了解) A、可以 B、不应 C、应该 D、禁止
12、当厂区采用阶梯式布置时,(A )应有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漫流的措施。(规范第3.2.4掌握)
A、阶梯间 B、楼梯间 C、楼梯前室 D、阶梯前室
13、石油化工企业厂内甲类工艺装置距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为( B )m。(第3.2.11条,了解) A、15 B、30 C、45 D、60
14、石油化工企业厂内甲类工艺装置距丙类工艺装置的防火间距为( C )m。(第3.2.11条,了解) A、10 B、15 C、20 D、30
15、当液化烃汽车装卸采取能防止液化烃就地排放的措施时,装卸设施的防火距离可减少( C ),但不应小于( )。(规范第3.2.11A掌握)
A、27% 15m B、26% 14m C、25% 10m D、24% 10m
16、工厂主要出入口不应少于(C),并宜位于不同方位。(规范第3.3.1掌握)
A、三个 B、四个 C、两个 D、五个
17、工艺装置区、液化烃储罐区应设( D )消防车道。(规范第3.3.5掌握)
A、单车道 B、双车道 C、四车道 D、环形
18、消防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A),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 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 m。(规范第3.3.5掌握) A、6 m B、7 m C、8m D、9m
19、任何储罐的中心至不同方向的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 B )。(规范第3.3.6了解)
A、小于60 m B、大于120 m C、大于80m D、小于90m 20、厂内铁路宜集中布置在厂区( B )。(规范第3.4.1了解) A、中间 B、边缘 C、侧面 D、后方
21、可燃液体采用密闭装卸时,其防火距离可减少( C )。(规范第3.4.4掌握)
A、27% B、26% C、25% D、24%
22、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线,( D )兼作走行线。(规范第3.4.6掌握)
A、严禁 B、必须 C、可以 D、不得
23、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管道,( D )环绕工艺装置或罐组四周布置。(规范第3.5.1掌握) A、严禁 B、必须 C、可以 D、不应
24、石油化工企业距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设备( A )m 以内的管沟、电缆沟、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窜人和积聚的措施。(第3.5.5条,了解) A、30 B、40 C、50 D、60
25、石油化工企业建筑物、构筑物的构件,应采用( A )材料。 (第4.1.1条,了解) A、非燃烧 B、难燃 C、可燃 D、易燃
26、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应采用( B)。(规范第4.1.1掌握) A、可燃材料 B、非燃烧材料 C、难燃烧材料 D、不燃烧材料 27、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房间内火灾危险性类别( A)的设备确定。(规范第4.2.1了解) A、最高 B、最小 C、最大 D、最低
28、明火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等与炉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D)。(规范第4.2.5了解) A、9m B、8m C、7 m D、6 m
29、在装置内部,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为占地面积不大于( C )的设备、建筑物区。(规范第4.2.11掌握) A、13000m2 B、11000m2 C、10000 m2 D、12000 m2
30、石油化工企业当装置宽度小于或等于( B )m、且装置外两侧设有消防车道时,其装置内部可不设贯通式道路。(第4.2.12条,了解)
A、40 B、60 C、80 D、100
31、石油化工企业可供消防车通行的装置内道路的的宽度不应小于( A )m。(第4.2.12条,了解) A、4 B、5 C、6 D、7
32、石油化工企业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设备时,当火灾危险性大的设备所占面积的比例小于( A )%,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第4.2.16条,了解) A、5 B、10 C、15 D、20
33、当同一建筑物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时,其中间隔墙应为(B)。(规范第4.2.17掌握) A、防火门 B、防火墙 C、玻璃门 D、防火卷帘
34、装置的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设备侧的外墙,应为(A)。(规范第4.2.21掌握)
A、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 B、有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
C、无门窗、洞口的燃烧材料实体墙 D、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空心墙。
35、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D)式厂房内。(规范第4.2.24掌握)
A、敞开 B、半敞开 C、全开 D、敞开或半敞开
36、液化烃、可燃液体泵,宜( C )布置。(规范第4.2.25掌握) A、露天 B、半露天 C、露天或半露天 D、敞开
37、空气冷却器不宜布置在操作温度(B)自然点的可燃液体设备上方。(规范第4.2.27了解)
A、小于 B、等于或高于 C、等于 D、高于
38、石油化工企业面积小于( C )㎡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的房间,可只设1个安全疏散门。(第4.2.31条,了解) A、40 B、50 C、60 D、75
39、凡在开停工、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可燃液体泄漏、漫流的设备区周围,应设置不低于(B)的围堰和导液设施。(规范第4.2.33了解)
A、90 mm B、150 mm C、50 mm D、190mm
40、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管道,(D)穿过与其无关的建筑物。(规范第4.3.2了解) A、严禁 B、必须 C、可以 D、不得
41、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采样管道,(D)引入化验室。(规范第4.3.3了解)
A、严禁 B、必须 C、可以 D、不应
42、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应设(B)排液阀,排出的液体应排放至密闭系统。(规范第4.3.8掌握) A、一道 B、两道 C、三道 D、四道
43、加热炉燃料气管道上的分液罐的凝液,(A)敞开排放。(规范第4.3.11了解)
A、不应 B、必须 C、可以 D、严禁
44、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定压),不应(A)设备的设计压力。(规范第4.4.2掌握)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等于或高于 45、严禁将混合后可能发生(B)并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几种气体混合排放。(规范第4.4.12了解)
A、物理反应 B、化学反应 C、爆炸反应 D、混合反应
46、石油化工企业涂有耐火层的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C )h。(第4.5.3条,了解) A、0.5 B、1 C、1.5 D、2
47、在可能泄漏(D)气体和液体的场所内,应设可燃气体报警器。(规范第5.1.4掌握)
A、丙类 B、丁类 C、乙类 D、甲类
48、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应采用(C)。(规范第5.2.1掌握) A、铁罐 B、铜罐 C、钢罐 D、不锈钢罐
4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储罐固定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 D )m3。(第5.2.5条,了解)
A、60000 B、90000 C、100000 D、120000
50、石油化工企业相邻罐组防火堤的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 B )m的消防空地。(第5.2.13条,了解) A、5 B、7 C、9 D、11
51、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成组布置时,每组全压力式储罐的个数不应多于( C )个。(第5.3.2条,了解) A、6 B、9 C、12 D、15
52、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石油气缓冲罐与灌瓶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B )m。(第5.5.1条,了解) A、5 B、10 C、15 D、20
53、火炬应设可靠的(A)系统。(规范第5.6.4了解) A、点火 B、灭火 C、供水 D、喷淋
54、石油化工企业甲类物品的库房宜单独设置,其储量不应超过( D )吨。(第5.9.1条,了解) A、5 B、10 C、15 D、30
55、石油化工企业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等包装产品的高架仓库,其货架应采用( A )材料制作。(第5.9.3条,了解)
A、非燃烧 B、难燃 C、可燃 D、易燃
56、甲、乙类工艺装置内生产污水管道的支干管、干管的最高处检查井宜设(C)。(规范第6.1.8掌握) A、排水管 B、排烟管 C、排气管 D、排火管
57、隔油池的保护高度,不应小于(B)。(规范第6.2.1了解) A、490 mm B、400 mm C、450 mm D、430mm
58、石油化工企业应设( A )。(规范第7.2.1了解) A、消防站 B、排烟管 C、排气管 D、排火管
59、石油化工企业中消防站的服务范围,应按行车路程计,行车路程不宜大于( C )km。(第7.2.2条,掌握) A、1.5 B、2 C、2.5 D、3
60、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车辆的车型配备,应以( A )为主。(第7.2.5条,掌握)
A、大型泡沫消防车 B、干粉—泡沫联用车 C、高喷车 D、通讯指挥车
61、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用水由工厂水源直接供给时,工厂给水管网的进水管不应少于( B )条。(第7.3.1条,掌握)
A、1 B、2 C、3 D、4
62、石油化工企业设有消防水池时,其补水时间不宜超过( B )h。(第7.3.2条,掌握) A、24 B、48 C、72 D、96
63、石油化工企业水池容量大于( D )m3 时,应分隔为2 个池,并应用带阀门的连通管连通。(第7.3.2条,掌握) A、200 B、500 C、700 D、1000
64、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地上卧式罐宜采用移动式水枪冷却。其着火罐供水强度不应小于( B )L/min・㎡。(第7.3.9条,掌握) A、3 B、6 C、9 D、12
65、当石油化工企业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部分,应保证每个消火栓出口处在达到设计消防水量时,给水压力不应小于( B )MPa。(第7.3.11条,掌握)
A、0.10 B、0.15 C、0.20 D、0.25
66、石油化工企业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C )m。(第7.3.16条,掌握)
A、30 B、75 C、120 D、150
67、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火灾宜采用( A )泡沫灭火系统。(第7.4.1条,掌握)
A、低倍数 B、中倍数 C、高倍速 D、超高倍数
68、石油化工企业大于或等于( C )m3的浮顶罐应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7.4.6条,掌握) A、10000 B、30000 C、50000 D、70000
69、石油化工企业甲类工艺装置内手提式干粉型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 A )m。(第7.7.3条,掌握) A、9 B、10 C、11 D、12
70、石油化工企业甲类工艺装置内手提式干粉型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 A )m。(第7.7.3条,掌握) A、9 B、10 C、11 D、12
71、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容积大于( B )m3时,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或固定式水炮和移动式消防冷却供水系统。(第7.9.2条,掌握)
A、50 B、100 C、150 D、200
72、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最大储罐容积小于400㎡,其移动式消防冷却用水量不应小于( B )L/s。(第7.9.5条,掌握) A、15 B、30 C、45 D、60
73、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最大储罐容积大于或等于400 ㎡,其移动式消防冷却用水量不应小于( C )L/s。(第7.9.5条,掌握) A、15 B、30 C、45 D、60
74、根据API2510介绍,液化石油气储罐消防冷却水的设置方式按可靠性排序为(A)。(规范第7.9.7了解)
A、固定淋水→固定水炮→水喷雾 B、水喷雾→固定淋水→固定水炮
C、固定水炮→水喷雾→固定淋水 D、固定淋水→水喷雾→固定水炮
75、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循环水池距最近液化烃储罐不宜小于( B )m。(第7.9.11条,掌握) A、15 B、30 C、45 D、60 76、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水泵房用电设备的电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所规定的( A )负荷供电要求。(第8.1.1条,掌握)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77、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水泵房及其配电室事故照明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 B )min。(第8.1.2条,掌握) A、10 B、20 C、30 D、40 二、多项选择题
1、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B、C、D)。(规范第3.2.2掌握) A、在总平面布置时,应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
B、工厂的原料、成品或半成品大多是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
C、生产大多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可燃物质可能泄漏的几率多,火灾危险性大。
D、工艺装置和全厂储运设施占地面积较大,可燃气体散发较多。 2、全厂性高架火炬有的在事故排放时可能产生“火雨”,且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A、B、 C、D)等。(规范第3.2.7了解) A、热 B、烟雾 C、噪声 D、有害气体
3、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的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D )(第3.2.10条,了解)
A、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 B、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蓠或茂密的灌木丛;
C、液化烃罐组防火堤内严禁绿化; D、厂区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操作。
4、制定防火间距的原则和依据(A、B、C、D)。(规范第3.2.11掌握)
A、防止或减少火灾的发生及发生火灾时工艺装置或设施间的相互影响。
B、辐射热影响范围、重要设施重点保护、火灾几率及影响范围。 C、消防能力及水平、扑救火灾的难易程度。 D、节约用地、与国际接轨。
5、石油化工企业的( A、B、C、D )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第3.3.5条,了解)
A、工艺装置区 B、液化烃储罐区
C、可燃液体的储罐区、装卸区筑 D、化学危险品仓库区 6、在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区,与铁路股道平行的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A、D )(第3.3.7条,了解) A、若一侧设消防车道,车道至最远的铁路股道的距离,不应大于80m。
B、若一侧设消防车道,车道至最远的铁路股道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
C、若两侧设消防车道,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 D、若两侧设消防车道,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 7、对尽头式线路规定停车车位至车档应有20m是因为(A、D)。(规范第3.4.5了解)
A、当某车辆发生火灾时,便于将其他车辆与着火车辆分离,减少火灾影响及损失。
B、生产过程要求线路必须靠近。
C、可与可燃液体装卸栈台同区布置。 D、装卸的固体物料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
8、液化烃、可燃液体和甲、乙类固体的铁路装卸线停放车辆的线段为平直段时,其优点为(A、B、C、D)。(规范第3.4.7掌握) A、有利于调车时司机的瞭望、引导列车进出栈台和调对鹤位,不易发生事故。
B、在平直段对罐车内油品的计量较准确,卸油较净。 C、不致发生溜车事故。 D、以上皆是。
9、布置在公路型道路路肩上的管架支柱、照明电杆、行道树或标志杆等,应符合下列列规定(A、B)。(规范第3.5.7了解) A、至双车道路面边缘不应小于0.5m; B、至单车道中心线不应小于3m;
C、至双车道路面边缘不应小于0.8m; D、至单车道中心线不应小于5m;
10、连续排放的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A、D)以上。(规范第4.4.9了解) A、20m B、4.5m C、21m D、3.5m
11、装置内火炬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A、B、C、D)。(规范第4.4.13了解)
A、严禁排入火炬的可燃气体携带可燃液体;
B、火炬的高度,应使火焰的辐射热不致影响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C、火炬的顶部,应设常明灯或其他可靠的点火设施; D、距火炬筒30m范围内,严禁可燃气体放空。
12、在丁二烯生产中,为防止生成过氧化物而采取的措施有(A、B、C、D、E)。(规范第4.6.6了解)
A、生产丁二烯的精馏、储存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如叔丁基邻苯二酚、对苯二酚。
B、回收丁二烯宜有除氧过程。
C、用大于或等于20%的苛性纳溶液与丁二烯单体混合,在过氧化物,宜加芳烃油稀释。
D、丁二烯储存稳定要低于27℃,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E、生产、储存过程中严禁与空气、氧化氮和含氧的氮气长时间接触。
13、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储罐应成组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A、C、D )(第5.2.4条,了解)
A、在同一罐组内,宜布置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 B、同组罐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相邻最大罐的直径。 C、沸溢性液体的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液体储罐同组布置。 D、液化烃的储罐,不应与可燃液体储罐同组布置。
14、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储罐罐组的总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B、D )(第5.2.5条,了解)
A、固定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60000m3。 B、固定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120000m3。 C、浮顶、内浮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300000m3。 D、浮顶、内浮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600000m3。 15、多品种的液体罐组内,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隔堤(A、B、C、D)。(规范第5.2.15了解)
A、甲b、乙a类液体与气体类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B、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C、相互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D、助燃剂、强氧化剂及具有腐蚀性液体储罐与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16、(B、C、D),应分别成组布置。(规范第5.3.1掌握) A、可燃液体储罐 B、液化烃储罐 C、可燃气体储罐 D、助燃气体储罐
17、二硫化碳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规范第5.9.7了解)
A、库房温度宜保持在5---20℃之间,空桶与实桶均不得露天堆放。 B、实桶应单层立放,桶装库房下部应通风良好。
C、当库房采暖介质的设计温度高于100℃时,应对采暖管道、暖气片采取隔离措施。
D、二硫化碳的储罐,不应露天布置,罐内应有水封,并应防冻。 18、排气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B、C)。(规范第6.1.9掌握)
A、管径不宜小于100㎜
B、排气管的出口,应高出地面2.5m 以上,并应高出距排气管3m 范围内的操作平台、空气冷却器2.5m以上。
C、距明火、散发火花地点15m半径范围内,不应设排气管。 D、罐组内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气管。
19、石油化工企业中消防站的服务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 A、C )(第7.2.2条,掌握)
A、行车路程不宜大于2.5km B、行车路程不宜大于5km
C、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宜超过5min D、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宜超过10min
20、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站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B、C、D )(第7.2.3条,掌握)
A、应便于消防车迅速通往工艺装置区和罐区。 B、宜避开工厂主要人流道路。
C、宜远离噪声场所。 D、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1、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车辆的宜配置( A、B、C、D )车型。(第7.2.5条,掌握)
A、大型泡沫消防车 B、干粉—泡沫联用车 C、高喷车 D、通讯指挥车
22、下列场所应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有(A、B、C、D)(规范第7.4.2掌握)
A、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10000M3的非水溶性和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500M3水溶性甲乙类可燃液
体的固定顶罐及浮盖为易熔材料的内浮顶罐。 B、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50000M3可燃液体浮顶罐。 C、机动消防设施不能进行有效保护的可燃液体灌区。 D、地形复杂消防车扑救困难的可燃液体罐区。
23、石油化工企业下列火灾场所宜采用于粉灭火系统:( B、C、D )(第7.5.2条,掌握)
A、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50000m3的可燃液体浮顶罐。
B、封闭空间宜采用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并应确保30s内喷射的干粉量达到设计干粉浓度。
C、局部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宜采用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D、扑救液化烃罐区和工艺装置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泄漏火灾,宜采用干粉车。
24、石油化工企业( A、B、C、D )等位置宜设置二氧化碳型灭火器。(第7.7.1条,掌握)
A、仪表控制室 B、计算机室 C、电信站 D、化验室
25、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区内宜设置( A、B )灭火器。(第7.7.1条,掌握)
A、干粉型 B、泡沫型 C、二氧化碳型 D、清水型
26、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内手提式干粉型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 )(第7.7.3条,掌握)
A、甲类装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9m,乙、丙类装置不宜超过12m。
B、每一配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多层框架应分层配置。 C、危险的重要场所,宜增设推车式灭火器。 D、重点部位可与二氧化碳型灭火器联用。
27、电话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B、C)。(规范第7.8.1掌握)
A、一、二级消防站,应设不少于两处火灾同时报警 的录音受警电话。
B、消防分站、工厂生产调度中心、消防水泵房,宜设受警监听电话。
C、工艺装置、储运设施的控制室应设火灾报警专用电话。 D、可以设置在石化企业的甲、乙类装置区及灌区四周。 28、(A、B、D)等自动报警器的信号盘应设置在其保护区的控制室或操作室内。(规范第7.8.5掌握) A、感烟 B、感温 C、火焰 D、电话
29、液化烃储罐火灾的灭火措施有(A、B、C)。(规范第7.9.3—7.9.6了解)
A、切断气源 B、气源无法切断时,维持稳定燃烧。 C、对储罐进行水冷却 D、安装自动灭火系统
30、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罐区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的用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 )(第7.9.4条,掌握) A、着火罐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9L/min・m2;
B、距着火罐1.5倍着火罐直径范围内的邻近罐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4.5L/min・m2;
C、着火罐和邻近罐的冷却面积,应按其表面积计算。 D、火灾延续时间应按照3h进行计算。
31、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气体厂房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B、C )(第7.11.2条,掌握)
A、多层厂房及单层厂房长度大于或等于30m时,应设置消火栓。 B、多层甲、乙类的厂房宜在楼梯间增设半固定式消防竖管,各层设置水带接口,竖管入口设于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
C、消火栓配置的水枪应为直流—水雾两用枪。 D、消火栓应选择双口双阀型。 32、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单元及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室消防应满足下列要求:( A、B、C、D )(第7.11.3条,掌握) A、控制室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应单独设防火分区; B、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信号盘设于操作间; C、电缆沟进口处,有可能形成可燃气体积聚时;应设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
D、应设置手提式及推车式气体灭火器。
33、(A、C、D)应设静电专用接地线。(规范第8.3.4掌握) A、汽车罐车 B、联合装置 C、铁路罐车 D、装卸栈台
34、下列物质属于甲类可燃气体的有:( A、B、C )(附表2.1,了解)
A、乙炔 B、氢气 C、硫化氢 D、一氧化碳
35、下列物质属于甲类可燃液体的有:( A、B、C、D )(附表3.1,了解)
A、液化石油气 B、二甲胺 C、液化乙烯 D、液化天然气 三、判断题
1、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规范第3.1.2了解)
2、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可以穿越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规范第3.1.6了解)
3、石油化工企业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厂外企业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35m。(√)(第3.1.7条,了解)
4、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罐组距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2倍塔杆高度。(×) (第3.1.7条,了解)
5、石油化工企业工厂主要出入口一般不应少于两个,小型企业可只设置一个。(×) (第3.3.1条,了解)
6、工艺装置区、液化烃储罐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规范第3.3.5掌握)
7、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罐区内的储罐当仅一侧有消防车道时,车道至任何储罐的中心,不应大于80m。(√)(第3.3.6条,了解)
8、可燃液体采用密闭装卸时,其防火距离可减少30%。(×)(规范第3.4.8掌握)
9、石油化工企业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设备时,当火灾危险性大的设备所占面积的比例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第4.2.16条,了解) 10、液化烃泵不超过两台时,可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同房间布置。(√)(规范第4.2.25掌握)
11、空气冷却器必须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设备上方。(×)(规范第4.2.27掌握)
12、石油化工企业涂有耐火层的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第4.5.3条,了解)
13、石油化工企业在可能泄露甲类气体和液体的场所内,应设可燃气体报警器。(√)(规范第5.1.4掌握)
14、石油化工企业储罐应采用钢罐。(√)(规范第5.2.1掌握) 15、对于全冷冻式液化烃储罐还应设真空泄放设施。(√)(规范第5.3.11掌握)
16、全厂性工艺及热力管道,宜地下敷设。(×)(规范第5.8.1了解)
17、石油化工企业甲类物品与乙、丙类物品库房共用一栋建筑物时,其储量应小于5吨。(×)(第5.9.1条,了解)
18、二硫化碳的储罐,可以露天布置,管内应用水封,并应防热。(×)(规范第5.9.7了解)
19、循环水场冷却塔的填料、收水器,当采用聚氯乙烯、玻璃钢等材质时,应采用阻燃型,其氧指数不应小于40。(×)(规范第6.2.4了解)
20、石油化工企业中消防站接到火警后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宜超过5min。(√)(第7.2.2条,掌握)
21、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车辆的车型配备,应以大型泡沫消防车为主,且应配备干粉或干粉—泡沫联用车。(√)(规范第7.2.5了解) 22、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车辆的车型配备,应以大型水罐车为主。(×)(第7.2.5条,掌握)
23、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的火灾延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2h。(×)(第7.3.6条,掌握)
24、石油化工企业室外消火栓距路面边不宜大于5m;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第7.3.15条,掌握)
25、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水泵应为自动控制。(√)(规范第7.3.29掌握)
26、可燃液体火灾宜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规范第7.4.1掌握)
27、扑救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电器设备及烷基金属化合物等的火灾,宜选用钠盐干粉。(√)(第7.5.1条,掌握)
28、灭火蒸汽管从主管上方引出,蒸汽压力不宜大于1Mpa。(√)(规范第7.6.2了解)
29、石油化工企业必须设置火灾报警系统。(√)(第7.8.1条,掌握)
30、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站与消防水泵房,可以设直通电话。(×)(第7.8.3条,掌握)
31、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均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或固定式水炮和移动式消防冷却供水系统。(×)(第7.9.2条,掌握) 32、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可采用水喷淋或水喷雾等形式;但当储罐储存的物料燃烧,在罐壁可能生成碳沉积时,应设水喷淋。(×)(第7.9.7条,掌握)
33、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可采用水枪或移动式消防水炮。(×)(规范第7.9.10掌握)
34、甲乙类油品海港码头,当停泊35000吨级及其以上船型时,宜设置防热辐射水幕。(√)(规范第7.10.3掌握)
35、重要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或配电箱处实现自动切换。(√)(规范第8.1.3了解)
36、压力储罐不设避雷针、线,但应做接地。(√)(规范第8.2.3掌握)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2,1999年版)
一、单项选择题
1、甲类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为(B)。(规范第2.0.1掌握)
A、>10% B、
2、甲类可燃液体的闪点<( A )。(第2.0.2条,了解) A、28℃ B、45℃ C、60℃ D、120℃
3、乙类可燃液体的闪点<( C )。(第2.0.2条,了解) A、28℃ B、45℃ C、60℃ D、120℃
4、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A)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规范第3.1.2了解) A、最小 B、最大 C、不等于 D、中等
5、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A)穿越生产区。(规范第3.1.6了解)
A、严禁 B、可以 C、应该 D、必须
6、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C)。(规范第3.1.7掌握) A、27% B、26% C、25% D、24%
7、石油化工企业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居住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的防火间距为( C )m。(第3.1.7条,了解) A、150 B、120 C、100 D、80
8、石油化工企业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 B )倍塔杆高度。(第3.1.7条,了解) A、1 B、1.5 C、2 D、3
9、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罐组距相邻工厂(围墙)的防火间距为( C )m。(第3.1.7条,了解) A、60 B、90 C、120 D、150
10、工厂总平面,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C )布置。(规范第3.2.1掌握)
A、分散 B、散点 C、集中vD、单个
11、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 B )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密集场所的阶梯上。(规范第3.2.3了解) A、可以 B、不应 C、应该 D、禁止
12、当厂区采用阶梯式布置时,(A )应有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漫流的措施。(规范第3.2.4掌握)
A、阶梯间 B、楼梯间 C、楼梯前室 D、阶梯前室
13、石油化工企业厂内甲类工艺装置距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为( B )m。(第3.2.11条,了解) A、15 B、30 C、45 D、60
14、石油化工企业厂内甲类工艺装置距丙类工艺装置的防火间距为( C )m。(第3.2.11条,了解) A、10 B、15 C、20 D、30
15、当液化烃汽车装卸采取能防止液化烃就地排放的措施时,装卸设施的防火距离可减少( C ),但不应小于( )。(规范第3.2.11A掌握)
A、27% 15m B、26% 14m C、25% 10m D、24% 10m
16、工厂主要出入口不应少于(C),并宜位于不同方位。(规范第3.3.1掌握)
A、三个 B、四个 C、两个 D、五个
17、工艺装置区、液化烃储罐区应设( D )消防车道。(规范第3.3.5掌握)
A、单车道 B、双车道 C、四车道 D、环形
18、消防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A),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 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 m。(规范第3.3.5掌握) A、6 m B、7 m C、8m D、9m
19、任何储罐的中心至不同方向的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 B )。(规范第3.3.6了解)
A、小于60 m B、大于120 m C、大于80m D、小于90m 20、厂内铁路宜集中布置在厂区( B )。(规范第3.4.1了解) A、中间 B、边缘 C、侧面 D、后方
21、可燃液体采用密闭装卸时,其防火距离可减少( C )。(规范第3.4.4掌握)
A、27% B、26% C、25% D、24%
22、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线,( D )兼作走行线。(规范第3.4.6掌握)
A、严禁 B、必须 C、可以 D、不得
23、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管道,( D )环绕工艺装置或罐组四周布置。(规范第3.5.1掌握) A、严禁 B、必须 C、可以 D、不应
24、石油化工企业距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设备( A )m 以内的管沟、电缆沟、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窜人和积聚的措施。(第3.5.5条,了解) A、30 B、40 C、50 D、60
25、石油化工企业建筑物、构筑物的构件,应采用( A )材料。 (第4.1.1条,了解) A、非燃烧 B、难燃 C、可燃 D、易燃
26、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应采用( B)。(规范第4.1.1掌握) A、可燃材料 B、非燃烧材料 C、难燃烧材料 D、不燃烧材料 27、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房间内火灾危险性类别( A)的设备确定。(规范第4.2.1了解) A、最高 B、最小 C、最大 D、最低
28、明火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等与炉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D)。(规范第4.2.5了解) A、9m B、8m C、7 m D、6 m
29、在装置内部,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为占地面积不大于( C )的设备、建筑物区。(规范第4.2.11掌握) A、13000m2 B、11000m2 C、10000 m2 D、12000 m2
30、石油化工企业当装置宽度小于或等于( B )m、且装置外两侧设有消防车道时,其装置内部可不设贯通式道路。(第4.2.12条,了解)
A、40 B、60 C、80 D、100
31、石油化工企业可供消防车通行的装置内道路的的宽度不应小于( A )m。(第4.2.12条,了解) A、4 B、5 C、6 D、7
32、石油化工企业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设备时,当火灾危险性大的设备所占面积的比例小于( A )%,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第4.2.16条,了解) A、5 B、10 C、15 D、20
33、当同一建筑物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时,其中间隔墙应为(B)。(规范第4.2.17掌握) A、防火门 B、防火墙 C、玻璃门 D、防火卷帘
34、装置的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设备侧的外墙,应为(A)。(规范第4.2.21掌握)
A、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 B、有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
C、无门窗、洞口的燃烧材料实体墙 D、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空心墙。
35、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D)式厂房内。(规范第4.2.24掌握)
A、敞开 B、半敞开 C、全开 D、敞开或半敞开
36、液化烃、可燃液体泵,宜( C )布置。(规范第4.2.25掌握) A、露天 B、半露天 C、露天或半露天 D、敞开
37、空气冷却器不宜布置在操作温度(B)自然点的可燃液体设备上方。(规范第4.2.27了解)
A、小于 B、等于或高于 C、等于 D、高于
38、石油化工企业面积小于( C )㎡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的房间,可只设1个安全疏散门。(第4.2.31条,了解) A、40 B、50 C、60 D、75
39、凡在开停工、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可燃液体泄漏、漫流的设备区周围,应设置不低于(B)的围堰和导液设施。(规范第4.2.33了解)
A、90 mm B、150 mm C、50 mm D、190mm
40、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管道,(D)穿过与其无关的建筑物。(规范第4.3.2了解) A、严禁 B、必须 C、可以 D、不得
41、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采样管道,(D)引入化验室。(规范第4.3.3了解)
A、严禁 B、必须 C、可以 D、不应
42、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应设(B)排液阀,排出的液体应排放至密闭系统。(规范第4.3.8掌握) A、一道 B、两道 C、三道 D、四道
43、加热炉燃料气管道上的分液罐的凝液,(A)敞开排放。(规范第4.3.11了解)
A、不应 B、必须 C、可以 D、严禁
44、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定压),不应(A)设备的设计压力。(规范第4.4.2掌握)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等于或高于 45、严禁将混合后可能发生(B)并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几种气体混合排放。(规范第4.4.12了解)
A、物理反应 B、化学反应 C、爆炸反应 D、混合反应
46、石油化工企业涂有耐火层的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C )h。(第4.5.3条,了解) A、0.5 B、1 C、1.5 D、2
47、在可能泄漏(D)气体和液体的场所内,应设可燃气体报警器。(规范第5.1.4掌握)
A、丙类 B、丁类 C、乙类 D、甲类
48、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应采用(C)。(规范第5.2.1掌握) A、铁罐 B、铜罐 C、钢罐 D、不锈钢罐
4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储罐固定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 D )m3。(第5.2.5条,了解)
A、60000 B、90000 C、100000 D、120000
50、石油化工企业相邻罐组防火堤的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 B )m的消防空地。(第5.2.13条,了解) A、5 B、7 C、9 D、11
51、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成组布置时,每组全压力式储罐的个数不应多于( C )个。(第5.3.2条,了解) A、6 B、9 C、12 D、15
52、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石油气缓冲罐与灌瓶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B )m。(第5.5.1条,了解) A、5 B、10 C、15 D、20
53、火炬应设可靠的(A)系统。(规范第5.6.4了解) A、点火 B、灭火 C、供水 D、喷淋
54、石油化工企业甲类物品的库房宜单独设置,其储量不应超过( D )吨。(第5.9.1条,了解) A、5 B、10 C、15 D、30
55、石油化工企业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等包装产品的高架仓库,其货架应采用( A )材料制作。(第5.9.3条,了解)
A、非燃烧 B、难燃 C、可燃 D、易燃
56、甲、乙类工艺装置内生产污水管道的支干管、干管的最高处检查井宜设(C)。(规范第6.1.8掌握) A、排水管 B、排烟管 C、排气管 D、排火管
57、隔油池的保护高度,不应小于(B)。(规范第6.2.1了解) A、490 mm B、400 mm C、450 mm D、430mm
58、石油化工企业应设( A )。(规范第7.2.1了解) A、消防站 B、排烟管 C、排气管 D、排火管
59、石油化工企业中消防站的服务范围,应按行车路程计,行车路程不宜大于( C )km。(第7.2.2条,掌握) A、1.5 B、2 C、2.5 D、3
60、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车辆的车型配备,应以( A )为主。(第7.2.5条,掌握)
A、大型泡沫消防车 B、干粉—泡沫联用车 C、高喷车 D、通讯指挥车
61、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用水由工厂水源直接供给时,工厂给水管网的进水管不应少于( B )条。(第7.3.1条,掌握)
A、1 B、2 C、3 D、4
62、石油化工企业设有消防水池时,其补水时间不宜超过( B )h。(第7.3.2条,掌握) A、24 B、48 C、72 D、96
63、石油化工企业水池容量大于( D )m3 时,应分隔为2 个池,并应用带阀门的连通管连通。(第7.3.2条,掌握) A、200 B、500 C、700 D、1000
64、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地上卧式罐宜采用移动式水枪冷却。其着火罐供水强度不应小于( B )L/min・㎡。(第7.3.9条,掌握) A、3 B、6 C、9 D、12
65、当石油化工企业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部分,应保证每个消火栓出口处在达到设计消防水量时,给水压力不应小于( B )MPa。(第7.3.11条,掌握)
A、0.10 B、0.15 C、0.20 D、0.25
66、石油化工企业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C )m。(第7.3.16条,掌握)
A、30 B、75 C、120 D、150
67、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火灾宜采用( A )泡沫灭火系统。(第7.4.1条,掌握)
A、低倍数 B、中倍数 C、高倍速 D、超高倍数
68、石油化工企业大于或等于( C )m3的浮顶罐应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7.4.6条,掌握) A、10000 B、30000 C、50000 D、70000
69、石油化工企业甲类工艺装置内手提式干粉型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 A )m。(第7.7.3条,掌握) A、9 B、10 C、11 D、12
70、石油化工企业甲类工艺装置内手提式干粉型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 A )m。(第7.7.3条,掌握) A、9 B、10 C、11 D、12
71、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容积大于( B )m3时,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或固定式水炮和移动式消防冷却供水系统。(第7.9.2条,掌握)
A、50 B、100 C、150 D、200
72、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最大储罐容积小于400㎡,其移动式消防冷却用水量不应小于( B )L/s。(第7.9.5条,掌握) A、15 B、30 C、45 D、60
73、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最大储罐容积大于或等于400 ㎡,其移动式消防冷却用水量不应小于( C )L/s。(第7.9.5条,掌握) A、15 B、30 C、45 D、60
74、根据API2510介绍,液化石油气储罐消防冷却水的设置方式按可靠性排序为(A)。(规范第7.9.7了解)
A、固定淋水→固定水炮→水喷雾 B、水喷雾→固定淋水→固定水炮
C、固定水炮→水喷雾→固定淋水 D、固定淋水→水喷雾→固定水炮
75、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循环水池距最近液化烃储罐不宜小于( B )m。(第7.9.11条,掌握) A、15 B、30 C、45 D、60 76、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水泵房用电设备的电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所规定的( A )负荷供电要求。(第8.1.1条,掌握)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77、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水泵房及其配电室事故照明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 B )min。(第8.1.2条,掌握) A、10 B、20 C、30 D、40 二、多项选择题
1、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B、C、D)。(规范第3.2.2掌握) A、在总平面布置时,应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
B、工厂的原料、成品或半成品大多是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
C、生产大多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可燃物质可能泄漏的几率多,火灾危险性大。
D、工艺装置和全厂储运设施占地面积较大,可燃气体散发较多。 2、全厂性高架火炬有的在事故排放时可能产生“火雨”,且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A、B、 C、D)等。(规范第3.2.7了解) A、热 B、烟雾 C、噪声 D、有害气体
3、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的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D )(第3.2.10条,了解)
A、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 B、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蓠或茂密的灌木丛;
C、液化烃罐组防火堤内严禁绿化; D、厂区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操作。
4、制定防火间距的原则和依据(A、B、C、D)。(规范第3.2.11掌握)
A、防止或减少火灾的发生及发生火灾时工艺装置或设施间的相互影响。
B、辐射热影响范围、重要设施重点保护、火灾几率及影响范围。 C、消防能力及水平、扑救火灾的难易程度。 D、节约用地、与国际接轨。
5、石油化工企业的( A、B、C、D )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第3.3.5条,了解)
A、工艺装置区 B、液化烃储罐区
C、可燃液体的储罐区、装卸区筑 D、化学危险品仓库区 6、在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区,与铁路股道平行的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A、D )(第3.3.7条,了解) A、若一侧设消防车道,车道至最远的铁路股道的距离,不应大于80m。
B、若一侧设消防车道,车道至最远的铁路股道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
C、若两侧设消防车道,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 D、若两侧设消防车道,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 7、对尽头式线路规定停车车位至车档应有20m是因为(A、D)。(规范第3.4.5了解)
A、当某车辆发生火灾时,便于将其他车辆与着火车辆分离,减少火灾影响及损失。
B、生产过程要求线路必须靠近。
C、可与可燃液体装卸栈台同区布置。 D、装卸的固体物料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
8、液化烃、可燃液体和甲、乙类固体的铁路装卸线停放车辆的线段为平直段时,其优点为(A、B、C、D)。(规范第3.4.7掌握) A、有利于调车时司机的瞭望、引导列车进出栈台和调对鹤位,不易发生事故。
B、在平直段对罐车内油品的计量较准确,卸油较净。 C、不致发生溜车事故。 D、以上皆是。
9、布置在公路型道路路肩上的管架支柱、照明电杆、行道树或标志杆等,应符合下列列规定(A、B)。(规范第3.5.7了解) A、至双车道路面边缘不应小于0.5m; B、至单车道中心线不应小于3m;
C、至双车道路面边缘不应小于0.8m; D、至单车道中心线不应小于5m;
10、连续排放的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A、D)以上。(规范第4.4.9了解) A、20m B、4.5m C、21m D、3.5m
11、装置内火炬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A、B、C、D)。(规范第4.4.13了解)
A、严禁排入火炬的可燃气体携带可燃液体;
B、火炬的高度,应使火焰的辐射热不致影响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C、火炬的顶部,应设常明灯或其他可靠的点火设施; D、距火炬筒30m范围内,严禁可燃气体放空。
12、在丁二烯生产中,为防止生成过氧化物而采取的措施有(A、B、C、D、E)。(规范第4.6.6了解)
A、生产丁二烯的精馏、储存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如叔丁基邻苯二酚、对苯二酚。
B、回收丁二烯宜有除氧过程。
C、用大于或等于20%的苛性纳溶液与丁二烯单体混合,在过氧化物,宜加芳烃油稀释。
D、丁二烯储存稳定要低于27℃,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E、生产、储存过程中严禁与空气、氧化氮和含氧的氮气长时间接触。
13、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储罐应成组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A、C、D )(第5.2.4条,了解)
A、在同一罐组内,宜布置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 B、同组罐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相邻最大罐的直径。 C、沸溢性液体的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液体储罐同组布置。 D、液化烃的储罐,不应与可燃液体储罐同组布置。
14、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储罐罐组的总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B、D )(第5.2.5条,了解)
A、固定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60000m3。 B、固定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120000m3。 C、浮顶、内浮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300000m3。 D、浮顶、内浮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600000m3。 15、多品种的液体罐组内,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隔堤(A、B、C、D)。(规范第5.2.15了解)
A、甲b、乙a类液体与气体类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B、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C、相互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D、助燃剂、强氧化剂及具有腐蚀性液体储罐与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16、(B、C、D),应分别成组布置。(规范第5.3.1掌握) A、可燃液体储罐 B、液化烃储罐 C、可燃气体储罐 D、助燃气体储罐
17、二硫化碳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规范第5.9.7了解)
A、库房温度宜保持在5---20℃之间,空桶与实桶均不得露天堆放。 B、实桶应单层立放,桶装库房下部应通风良好。
C、当库房采暖介质的设计温度高于100℃时,应对采暖管道、暖气片采取隔离措施。
D、二硫化碳的储罐,不应露天布置,罐内应有水封,并应防冻。 18、排气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B、C)。(规范第6.1.9掌握)
A、管径不宜小于100㎜
B、排气管的出口,应高出地面2.5m 以上,并应高出距排气管3m 范围内的操作平台、空气冷却器2.5m以上。
C、距明火、散发火花地点15m半径范围内,不应设排气管。 D、罐组内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气管。
19、石油化工企业中消防站的服务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 A、C )(第7.2.2条,掌握)
A、行车路程不宜大于2.5km B、行车路程不宜大于5km
C、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宜超过5min D、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宜超过10min
20、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站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B、C、D )(第7.2.3条,掌握)
A、应便于消防车迅速通往工艺装置区和罐区。 B、宜避开工厂主要人流道路。
C、宜远离噪声场所。 D、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1、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车辆的宜配置( A、B、C、D )车型。(第7.2.5条,掌握)
A、大型泡沫消防车 B、干粉—泡沫联用车 C、高喷车 D、通讯指挥车
22、下列场所应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有(A、B、C、D)(规范第7.4.2掌握)
A、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10000M3的非水溶性和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500M3水溶性甲乙类可燃液
体的固定顶罐及浮盖为易熔材料的内浮顶罐。 B、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50000M3可燃液体浮顶罐。 C、机动消防设施不能进行有效保护的可燃液体灌区。 D、地形复杂消防车扑救困难的可燃液体罐区。
23、石油化工企业下列火灾场所宜采用于粉灭火系统:( B、C、D )(第7.5.2条,掌握)
A、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50000m3的可燃液体浮顶罐。
B、封闭空间宜采用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并应确保30s内喷射的干粉量达到设计干粉浓度。
C、局部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宜采用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D、扑救液化烃罐区和工艺装置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泄漏火灾,宜采用干粉车。
24、石油化工企业( A、B、C、D )等位置宜设置二氧化碳型灭火器。(第7.7.1条,掌握)
A、仪表控制室 B、计算机室 C、电信站 D、化验室
25、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区内宜设置( A、B )灭火器。(第7.7.1条,掌握)
A、干粉型 B、泡沫型 C、二氧化碳型 D、清水型
26、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内手提式干粉型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 )(第7.7.3条,掌握)
A、甲类装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9m,乙、丙类装置不宜超过12m。
B、每一配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多层框架应分层配置。 C、危险的重要场所,宜增设推车式灭火器。 D、重点部位可与二氧化碳型灭火器联用。
27、电话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B、C)。(规范第7.8.1掌握)
A、一、二级消防站,应设不少于两处火灾同时报警 的录音受警电话。
B、消防分站、工厂生产调度中心、消防水泵房,宜设受警监听电话。
C、工艺装置、储运设施的控制室应设火灾报警专用电话。 D、可以设置在石化企业的甲、乙类装置区及灌区四周。 28、(A、B、D)等自动报警器的信号盘应设置在其保护区的控制室或操作室内。(规范第7.8.5掌握) A、感烟 B、感温 C、火焰 D、电话
29、液化烃储罐火灾的灭火措施有(A、B、C)。(规范第7.9.3—7.9.6了解)
A、切断气源 B、气源无法切断时,维持稳定燃烧。 C、对储罐进行水冷却 D、安装自动灭火系统
30、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罐区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的用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 )(第7.9.4条,掌握) A、着火罐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9L/min・m2;
B、距着火罐1.5倍着火罐直径范围内的邻近罐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4.5L/min・m2;
C、着火罐和邻近罐的冷却面积,应按其表面积计算。 D、火灾延续时间应按照3h进行计算。
31、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气体厂房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B、C )(第7.11.2条,掌握)
A、多层厂房及单层厂房长度大于或等于30m时,应设置消火栓。 B、多层甲、乙类的厂房宜在楼梯间增设半固定式消防竖管,各层设置水带接口,竖管入口设于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
C、消火栓配置的水枪应为直流—水雾两用枪。 D、消火栓应选择双口双阀型。 32、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单元及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室消防应满足下列要求:( A、B、C、D )(第7.11.3条,掌握) A、控制室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应单独设防火分区; B、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信号盘设于操作间; C、电缆沟进口处,有可能形成可燃气体积聚时;应设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
D、应设置手提式及推车式气体灭火器。
33、(A、C、D)应设静电专用接地线。(规范第8.3.4掌握) A、汽车罐车 B、联合装置 C、铁路罐车 D、装卸栈台
34、下列物质属于甲类可燃气体的有:( A、B、C )(附表2.1,了解)
A、乙炔 B、氢气 C、硫化氢 D、一氧化碳
35、下列物质属于甲类可燃液体的有:( A、B、C、D )(附表3.1,了解)
A、液化石油气 B、二甲胺 C、液化乙烯 D、液化天然气 三、判断题
1、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规范第3.1.2了解)
2、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可以穿越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规范第3.1.6了解)
3、石油化工企业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厂外企业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35m。(√)(第3.1.7条,了解)
4、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罐组距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2倍塔杆高度。(×) (第3.1.7条,了解)
5、石油化工企业工厂主要出入口一般不应少于两个,小型企业可只设置一个。(×) (第3.3.1条,了解)
6、工艺装置区、液化烃储罐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规范第3.3.5掌握)
7、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罐区内的储罐当仅一侧有消防车道时,车道至任何储罐的中心,不应大于80m。(√)(第3.3.6条,了解)
8、可燃液体采用密闭装卸时,其防火距离可减少30%。(×)(规范第3.4.8掌握)
9、石油化工企业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设备时,当火灾危险性大的设备所占面积的比例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第4.2.16条,了解) 10、液化烃泵不超过两台时,可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同房间布置。(√)(规范第4.2.25掌握)
11、空气冷却器必须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设备上方。(×)(规范第4.2.27掌握)
12、石油化工企业涂有耐火层的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第4.5.3条,了解)
13、石油化工企业在可能泄露甲类气体和液体的场所内,应设可燃气体报警器。(√)(规范第5.1.4掌握)
14、石油化工企业储罐应采用钢罐。(√)(规范第5.2.1掌握) 15、对于全冷冻式液化烃储罐还应设真空泄放设施。(√)(规范第5.3.11掌握)
16、全厂性工艺及热力管道,宜地下敷设。(×)(规范第5.8.1了解)
17、石油化工企业甲类物品与乙、丙类物品库房共用一栋建筑物时,其储量应小于5吨。(×)(第5.9.1条,了解)
18、二硫化碳的储罐,可以露天布置,管内应用水封,并应防热。(×)(规范第5.9.7了解)
19、循环水场冷却塔的填料、收水器,当采用聚氯乙烯、玻璃钢等材质时,应采用阻燃型,其氧指数不应小于40。(×)(规范第6.2.4了解)
20、石油化工企业中消防站接到火警后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宜超过5min。(√)(第7.2.2条,掌握)
21、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车辆的车型配备,应以大型泡沫消防车为主,且应配备干粉或干粉—泡沫联用车。(√)(规范第7.2.5了解) 22、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车辆的车型配备,应以大型水罐车为主。(×)(第7.2.5条,掌握)
23、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的火灾延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2h。(×)(第7.3.6条,掌握)
24、石油化工企业室外消火栓距路面边不宜大于5m;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第7.3.15条,掌握)
25、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水泵应为自动控制。(√)(规范第7.3.29掌握)
26、可燃液体火灾宜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规范第7.4.1掌握)
27、扑救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电器设备及烷基金属化合物等的火灾,宜选用钠盐干粉。(√)(第7.5.1条,掌握)
28、灭火蒸汽管从主管上方引出,蒸汽压力不宜大于1Mpa。(√)(规范第7.6.2了解)
29、石油化工企业必须设置火灾报警系统。(√)(第7.8.1条,掌握)
30、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站与消防水泵房,可以设直通电话。(×)(第7.8.3条,掌握)
31、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均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或固定式水炮和移动式消防冷却供水系统。(×)(第7.9.2条,掌握) 32、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可采用水喷淋或水喷雾等形式;但当储罐储存的物料燃烧,在罐壁可能生成碳沉积时,应设水喷淋。(×)(第7.9.7条,掌握)
33、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可采用水枪或移动式消防水炮。(×)(规范第7.9.10掌握)
34、甲乙类油品海港码头,当停泊35000吨级及其以上船型时,宜设置防热辐射水幕。(√)(规范第7.10.3掌握)
35、重要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或配电箱处实现自动切换。(√)(规范第8.1.3了解)
36、压力储罐不设避雷针、线,但应做接地。(√)(规范第8.2.3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