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尔瞻,号南皋。江西吉水县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
邹元标从小聪颖好学,9岁即学习儒家经书。20岁时跟随嘉靖进士胡直出游,遍历名山大川,拜访了诸多书院,饱闻各家学说,深受影响,从此立下了为学之志,他志向远大,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不能消极退让和放弃职责,应有百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这种精神指导下,他不顾打击和迫害,多次犯颜直谏,以致数次被杖,多次遭贬,而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宁折不弯的著名大臣和学者。万历三年(1575年)在都匀卫所(后改名南臬书院)讲学。万历五年(1577),邹元标考中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与伍惟忠友好,为人敢言,勇于抨击时弊,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病死,首辅张居正居丧不丁忧,元标三次上疏反对“夺情”,“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根本与禽兽无异,当场廷杖八十,发配贵州,潜心钻研理学。万历十一年(1582),邹元标才被召回朝廷吏科给事中,他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医治民瘼,因而触犯了皇帝,被皇帝视为“讪君卖直”,再次遭到贬谪,降南京吏部员外郎。从万历十八年(1590)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邹元标整整三十年居家讲学,未涉仕途。在这期间,邹元标与顾宪成、赵南星成为“东林党三君”。天启元年(1621),邹元标重返朝廷,有感于朝内党派纷争,大臣各怀偏见的情况,向皇帝进谏“和衷”之议。他恳切地指出;今日国事,皆二十年诸臣酝酿所成。过去没有做到进贤让能,而是锢贤逐能,朝廷大臣不降心平气,专务分门立户。现在当务之急,是朝臣“和衷而己”。以前“吝怀偏见,偏生迷,迷生执,执而为我,不复知有人,祸且移于国”。今后评价一个人,“当惟公惟平,毋轻摇笔端;”评论一事“当惩前虑后,毋轻试耳食”。这样才能做到“以天下万世之心,衡天下万世之人与事”。那么“议论公而国家自享安静和平之福”。忧国之心,溢于辞表。在此期间,邹元标还举荐重用涂京浚、李邦华等11人,受到皇帝优识诏褒纳。他还提出开发荒地,积集财赋,加强军备等数事。为原受诬蒙冤的大臣昭雪。对于时政,邹元标也数陈良策,认为当今最重要的就是要”简俭,和厚,大约,收拾人才,调养之气,为国家计财用,为小民陈疾苦,这些都得到朝气廷的认可,逐渐在朝气廷树立了清直的形象。邹元标回归故里后,仍不忘国事,上书谈论军国大计,推荐朱变等可用之才,可谓为大明朝尽心尽力。他一生清正廉直,潜心治学,名誉颇高,确实堪称一代名贤。天启四年(1624),邹元标卒于家中,享年74岁。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有子邹德淇。
邹元标的一生,除主要致力于政务和讲学外,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有《愿学集》8卷、《太平山居疏稿》4卷、《日新篇》2卷、《仁丈会语》4卷、《礼记正议》6卷、《四书讲义》2卷、《工书选要》11卷、《邹南皋语义合编》4卷。邹元标文学创作较多的是诗歌,他现存的近二百首诗作中即有不少佳作,特别是那些写景记游的作品,写得很有情趣。他刚直不阿,方正耿直的精神和思想一直在人们中传颂,在他家乡吉水县,至今仍流传着“割不尽的韭菜地,打不死的邹元标”的歌谣。
邹元标 行书五言诗轴
邹元标《五言诗轴》,行书。
邹元标
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尔瞻,号南皋。江西吉水县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
邹元标从小聪颖好学,9岁即学习儒家经书。20岁时跟随嘉靖进士胡直出游,遍历名山大川,拜访了诸多书院,饱闻各家学说,深受影响,从此立下了为学之志,他志向远大,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不能消极退让和放弃职责,应有百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这种精神指导下,他不顾打击和迫害,多次犯颜直谏,以致数次被杖,多次遭贬,而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宁折不弯的著名大臣和学者。万历三年(1575年)在都匀卫所(后改名南臬书院)讲学。万历五年(1577),邹元标考中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与伍惟忠友好,为人敢言,勇于抨击时弊,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病死,首辅张居正居丧不丁忧,元标三次上疏反对“夺情”,“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根本与禽兽无异,当场廷杖八十,发配贵州,潜心钻研理学。万历十一年(1582),邹元标才被召回朝廷吏科给事中,他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医治民瘼,因而触犯了皇帝,被皇帝视为“讪君卖直”,再次遭到贬谪,降南京吏部员外郎。从万历十八年(1590)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邹元标整整三十年居家讲学,未涉仕途。在这期间,邹元标与顾宪成、赵南星成为“东林党三君”。天启元年(1621),邹元标重返朝廷,有感于朝内党派纷争,大臣各怀偏见的情况,向皇帝进谏“和衷”之议。他恳切地指出;今日国事,皆二十年诸臣酝酿所成。过去没有做到进贤让能,而是锢贤逐能,朝廷大臣不降心平气,专务分门立户。现在当务之急,是朝臣“和衷而己”。以前“吝怀偏见,偏生迷,迷生执,执而为我,不复知有人,祸且移于国”。今后评价一个人,“当惟公惟平,毋轻摇笔端;”评论一事“当惩前虑后,毋轻试耳食”。这样才能做到“以天下万世之心,衡天下万世之人与事”。那么“议论公而国家自享安静和平之福”。忧国之心,溢于辞表。在此期间,邹元标还举荐重用涂京浚、李邦华等11人,受到皇帝优识诏褒纳。他还提出开发荒地,积集财赋,加强军备等数事。为原受诬蒙冤的大臣昭雪。对于时政,邹元标也数陈良策,认为当今最重要的就是要”简俭,和厚,大约,收拾人才,调养之气,为国家计财用,为小民陈疾苦,这些都得到朝气廷的认可,逐渐在朝气廷树立了清直的形象。邹元标回归故里后,仍不忘国事,上书谈论军国大计,推荐朱变等可用之才,可谓为大明朝尽心尽力。他一生清正廉直,潜心治学,名誉颇高,确实堪称一代名贤。天启四年(1624),邹元标卒于家中,享年74岁。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有子邹德淇。
邹元标的一生,除主要致力于政务和讲学外,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有《愿学集》8卷、《太平山居疏稿》4卷、《日新篇》2卷、《仁丈会语》4卷、《礼记正议》6卷、《四书讲义》2卷、《工书选要》11卷、《邹南皋语义合编》4卷。邹元标文学创作较多的是诗歌,他现存的近二百首诗作中即有不少佳作,特别是那些写景记游的作品,写得很有情趣。他刚直不阿,方正耿直的精神和思想一直在人们中传颂,在他家乡吉水县,至今仍流传着“割不尽的韭菜地,打不死的邹元标”的歌谣。
邹元标 行书五言诗轴
邹元标《五言诗轴》,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