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 (11-16课)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2、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3、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4、为解决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我国实行什么政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2、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3、民族区域自治。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4、民族共同发展。措施:①西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一国两制”的提出者是谁?目的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3、香港、澳门分别是何时回归祖国?
答:1、邓小平。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意义: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②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个国家是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3、港:1997年7月1日,澳:1999年12月20日。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3、“一国两制”首先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答:1、原因: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运用。2、意义:①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②开创香港澳门历史发展新纪元;③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成功范例。3、台湾问题;香港问题。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目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 2、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列举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史实。4、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
答:1、原则:一个中国;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3、史实: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4、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哪三支海军?3、我国是哪一年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 4、我国哪一年仿制成功了歼5
型歼击机?5、我国的导弹部队是什么时候组建的?主要担任什么任务?
答:1、华东军区海军。2、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3、1971年。4、1956年。5、1966年;核反击任务。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新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我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3、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完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成就:①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4、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完善:1954年,中、缅、印共同倡导。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万隆会议什么时候在哪里召开?此次会议有什么特点?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万隆会议周恩来有什么贡献?这个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答:1、1955年,印尼万隆。特点: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2、贡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我国什么时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哪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什么意义?2、标志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是什么?3、建国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经历哪三步?5、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6、中日什么时候建立外交关系?7、在21世纪初,我国成功的承办了一次国际性的会议,请回答此次会议的名称、举办时间、地点、会议的主题、特点?
答:1、1971年10月25日。第 26 届。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1971年的“乒乓外交”。3、由对抗到开始走向正常化。4、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台湾问题。6、1972年。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上海。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特点: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八年级历史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 (11-16课)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2、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3、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4、为解决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我国实行什么政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2、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3、民族区域自治。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4、民族共同发展。措施:①西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一国两制”的提出者是谁?目的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3、香港、澳门分别是何时回归祖国?
答:1、邓小平。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意义: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②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个国家是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3、港:1997年7月1日,澳:1999年12月20日。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3、“一国两制”首先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答:1、原因: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运用。2、意义:①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②开创香港澳门历史发展新纪元;③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成功范例。3、台湾问题;香港问题。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目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 2、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列举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史实。4、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
答:1、原则:一个中国;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3、史实: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4、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哪三支海军?3、我国是哪一年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 4、我国哪一年仿制成功了歼5
型歼击机?5、我国的导弹部队是什么时候组建的?主要担任什么任务?
答:1、华东军区海军。2、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3、1971年。4、1956年。5、1966年;核反击任务。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新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我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3、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完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成就:①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4、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完善:1954年,中、缅、印共同倡导。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万隆会议什么时候在哪里召开?此次会议有什么特点?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万隆会议周恩来有什么贡献?这个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答:1、1955年,印尼万隆。特点: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2、贡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历史基础知识小问答】1、我国什么时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哪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什么意义?2、标志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是什么?3、建国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经历哪三步?5、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6、中日什么时候建立外交关系?7、在21世纪初,我国成功的承办了一次国际性的会议,请回答此次会议的名称、举办时间、地点、会议的主题、特点?
答:1、1971年10月25日。第 26 届。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1971年的“乒乓外交”。3、由对抗到开始走向正常化。4、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台湾问题。6、1972年。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上海。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特点: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