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构建方法

本体构建方法

本文通过借鉴其他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尤其是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企业本体的建立过程,首先尝试着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本体模型,并且经过反复迭代的过程,不断的进行排错和修改,直至本体模型初具雏形。然后在遵循本体建立准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总结出一套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构建方法。 领域本体构建过程

3.1 确定本体的领域与范围

首先要明确构建的本体将覆盖的专业领域、应将本体的目的、作用以及它的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对象,这些对于领域本体的建立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应当在开发本体前注意。对于特定的专业领域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法和特定的详细内容等的注释,应当明确。另外能力问(competency questions )是由一系列基于该本体的知识库系统应该能回答出的问题组成(Gruninger 和Fox ,1995),能力问题被用来检验该本体是否合适:本体是否包含了足够的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是否需要特定的细化程度或需要一个特定领域的表示。

3.2 列举领域中重要的术语、概念。

在领域本体创建的初始阶段,尽可能列举出系统想要陈述的或要向用户解释的所有概念。这上面的概念和术语是需要声明或解释的。而不必在意所要表达的概念之间的意思是否重叠,也不要考虑这些概念到底用何种方式(类、属性还是实例)来表达。

3.3 建立本体框架。

上一步骤中已经产生了领域中大量的概念,但却是一张毫无组织结构的词汇表,这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把它们进行分组,形成不同的工作领域,在同一工作领域的概念,其相关性应该比较强。另外,对其中的每一个概念的重要性要进行评估,选出关键性术语,摒弃那些不必要或者超出领域范围的概念,尽可能准确而精简的表达出领域的知识。从而形成一个领域知识的框架体系,得到领域本体的框架结构。 上述Step 2和 Step 3并非是绝对的顺序,这两个步骤往往也可以颠倒过来进行,有时会先列举出领域中的术语和概念,然后从概念中抽象出本体框架;也可以先产生本体框架,再按照框架列举出领域的术语。至于如何具体进行,应该根据开发人员对领域的认识程度,如果领域内已经存在非常清晰的框架或者认识已经很深刻,则可以直接产生框架。当然,这两个步骤也可以交叉进行。

3. 4 设计元本体,重用已有的本体,定义领域中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为了描述各个概念,利用术语对概念进行标识,并对其含义进行定义,在这一步定义时先采用自然语言进行定义。为了定义一个概念,设计了元本体。一个概念可以采用元本体中定义的元概念进行定义,或采用在本体中已经被定义的概念进行定义,或重用已有的本体。

元本体是指本体的本体,其术语用于定义本体中的概念,如实体、关系、角色等。它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本体,是领域内概念的抽象。在设计元本体时,尽量做到领域无关性,并且包含的元概念数目尽可能的少。 目前,web 上有许多可重用的本体资源库。重用已有的本体,既可以减少开发的工作量,又能增强与其它使用该本体的系统的交互能力。目前有许多本体可以通过internet 获得,许多现成的本体,例如:UNSPSC 、 DMOZ 、Ontolingua 的本体文库和DAML 的本体文库等,可以导入倒本体开发系统中。本体被表达的形式通常并不重要,因为许多知识表示系统能够导入和导出本体。即使某个知识表示系统不能直接使用某种形式的本体,将本体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通常也不难实现。

除了概念,还要定义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不仅仅涉及同工作领域的概念,不同工作领域的概念也可以相关,只是这些关系总是属于某一个工作领域。

定义类(class )及类的层次体系。创建的概念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类,而对类的层次的定义有以下3种方法:

(1) 自上向下法(top-down ):先定义领域中综合的、概括性的概念,然后逐步细化、说明。

(2) 自下向上法(bottom-up ):先定义具体的、特殊的概念,最底层、最细小的类的定义开始,然后对这些概念泛化成综合性的概念。

(3) 混合法(combination ):混合使用自上向下法与自下向上法。先建立那些显而易见的概念,然后分别向上与向下进行泛化与细化。

这3种方法各有利弊,采用那种方法取决于开发人员对领域认识的角度。如果设计人员对该领域有自上向下系统的认识,第1种方法比较适合。一般来说,混合法比较适合大部分设计人员。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从概念类的定义开始,从步骤2建立的概念中,选择那些独立存在的对象所对应的概念(注意:不是那些描述这些对象性质的概念),并采用术语来表示。这些术语将以类的形式组织到本体的类的层次分类系统中去。

本体构建方法

本文通过借鉴其他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尤其是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企业本体的建立过程,首先尝试着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本体模型,并且经过反复迭代的过程,不断的进行排错和修改,直至本体模型初具雏形。然后在遵循本体建立准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总结出一套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构建方法。 领域本体构建过程

3.1 确定本体的领域与范围

首先要明确构建的本体将覆盖的专业领域、应将本体的目的、作用以及它的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对象,这些对于领域本体的建立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应当在开发本体前注意。对于特定的专业领域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法和特定的详细内容等的注释,应当明确。另外能力问(competency questions )是由一系列基于该本体的知识库系统应该能回答出的问题组成(Gruninger 和Fox ,1995),能力问题被用来检验该本体是否合适:本体是否包含了足够的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是否需要特定的细化程度或需要一个特定领域的表示。

3.2 列举领域中重要的术语、概念。

在领域本体创建的初始阶段,尽可能列举出系统想要陈述的或要向用户解释的所有概念。这上面的概念和术语是需要声明或解释的。而不必在意所要表达的概念之间的意思是否重叠,也不要考虑这些概念到底用何种方式(类、属性还是实例)来表达。

3.3 建立本体框架。

上一步骤中已经产生了领域中大量的概念,但却是一张毫无组织结构的词汇表,这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把它们进行分组,形成不同的工作领域,在同一工作领域的概念,其相关性应该比较强。另外,对其中的每一个概念的重要性要进行评估,选出关键性术语,摒弃那些不必要或者超出领域范围的概念,尽可能准确而精简的表达出领域的知识。从而形成一个领域知识的框架体系,得到领域本体的框架结构。 上述Step 2和 Step 3并非是绝对的顺序,这两个步骤往往也可以颠倒过来进行,有时会先列举出领域中的术语和概念,然后从概念中抽象出本体框架;也可以先产生本体框架,再按照框架列举出领域的术语。至于如何具体进行,应该根据开发人员对领域的认识程度,如果领域内已经存在非常清晰的框架或者认识已经很深刻,则可以直接产生框架。当然,这两个步骤也可以交叉进行。

3. 4 设计元本体,重用已有的本体,定义领域中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为了描述各个概念,利用术语对概念进行标识,并对其含义进行定义,在这一步定义时先采用自然语言进行定义。为了定义一个概念,设计了元本体。一个概念可以采用元本体中定义的元概念进行定义,或采用在本体中已经被定义的概念进行定义,或重用已有的本体。

元本体是指本体的本体,其术语用于定义本体中的概念,如实体、关系、角色等。它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本体,是领域内概念的抽象。在设计元本体时,尽量做到领域无关性,并且包含的元概念数目尽可能的少。 目前,web 上有许多可重用的本体资源库。重用已有的本体,既可以减少开发的工作量,又能增强与其它使用该本体的系统的交互能力。目前有许多本体可以通过internet 获得,许多现成的本体,例如:UNSPSC 、 DMOZ 、Ontolingua 的本体文库和DAML 的本体文库等,可以导入倒本体开发系统中。本体被表达的形式通常并不重要,因为许多知识表示系统能够导入和导出本体。即使某个知识表示系统不能直接使用某种形式的本体,将本体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通常也不难实现。

除了概念,还要定义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不仅仅涉及同工作领域的概念,不同工作领域的概念也可以相关,只是这些关系总是属于某一个工作领域。

定义类(class )及类的层次体系。创建的概念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类,而对类的层次的定义有以下3种方法:

(1) 自上向下法(top-down ):先定义领域中综合的、概括性的概念,然后逐步细化、说明。

(2) 自下向上法(bottom-up ):先定义具体的、特殊的概念,最底层、最细小的类的定义开始,然后对这些概念泛化成综合性的概念。

(3) 混合法(combination ):混合使用自上向下法与自下向上法。先建立那些显而易见的概念,然后分别向上与向下进行泛化与细化。

这3种方法各有利弊,采用那种方法取决于开发人员对领域认识的角度。如果设计人员对该领域有自上向下系统的认识,第1种方法比较适合。一般来说,混合法比较适合大部分设计人员。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从概念类的定义开始,从步骤2建立的概念中,选择那些独立存在的对象所对应的概念(注意:不是那些描述这些对象性质的概念),并采用术语来表示。这些术语将以类的形式组织到本体的类的层次分类系统中去。


相关文章

  • 农业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 201 1年11月 农机化研究第1l期 农业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熊大红钆",方逵8,戴小鹏8,黄璜. (湖南农业大学a.信息科学技术学院:b.资源环境学院:C.农学院,长沙4lOl28) 摘要:介绍了本体论的有关概念和理论,然后将本 ...查看


  • 基于本体的语义分析
  • 第28卷第3期2011年3月 计算机应用研究 ApplicationResearchofComputers Vol.28No.3Mar.2011 基于本体的语义分析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应用 张文秀,陈 伟,朱庆华 京210093) 1a 1b ...查看


  •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张志刚,李勇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 E-mail : 摘 要:分析了当前领域本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领域本体建设的一般方法,并对其中一些关键的技术作了介绍.但是目前领域本体的创建还缺乏系统的. ...查看


  • 基于机会视角对创业机会的识别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献中关于企业家信息处理和机会识别-构建机制,来阐明创业机会能同时识别和构建,也可以分别被识别或构建. [关键词]创业信息处理:创业机会识别:认知和构建观点:算法和启发信息处理 一.概述 在文献中可以发现两股有关机会识别和 ...查看


  • 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
  • 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已是势在必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重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理解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本体.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 ...查看


  • 校本培训材料一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寨头堡乡小学校本教研 时间:2014.2.24 地点:寨头堡乡中心小学 主持人:王校长 主讲人:鞠红英 内容:<课改,路在何方> 老师一直在研究课文怎么讲,课文怎么讲才能讲好,走了60多年,基本上 ...查看


  • _中国管理学_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 2009年8月总第463期第15期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Aug. 2009Gen.463No.15 "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文/吕 [摘 力 要]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心在探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 ...查看


  • 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 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宋叶 (历史与社会学院10级,历史学,学号[1**********]) 摘 要:孔子的法哲学思想目的是和谐,"仁"是其基石,我与君.个 人.家庭.国家的和谐是其主要内容,礼.德.刑则是构建和 ...查看


  • 社会科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认识论原则
  • [摘 要]20世纪7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妇女主义)根源于当时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女性主义学者在该运动中重新解释传统科学哲学的概念,从而创造出女性认识论.女性主义认识论,例如经验女性主义,立场论以及后现代主义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