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下部施工技术标准

遂渝二线SYZHSG 标段接触网下部工程

施工技术补充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改建铁路遂渝增建第二线站后工程指挥部

2010年10月31日

目 录

一、编制说明.....................................................1

二、编制依据.....................................................1

三、施工定测.....................................................1

(一)、纵向定测.......................................................................................................................................... 1

(二)、横向测量.......................................................................................................................................... 3

(三)、桥隧测量.......................................................................................................................................... 3

(四)、线路改造区段站前单位须向站后单位交桩内容(一般找铺架单位)...................................... 4

(五)、施工定测纪录及施工表.................................................................................................................. 4

(六)、安全注意事项.................................................................................................................................. 4

四、基坑开挖.....................................................5

(一)基坑开挖............................................................................................................................................ 5

(二)安全注意事项.................................................................................................................................... 5

五、混凝土浇制...................................................6

(一)混凝土................................................................................................................................................ 6

(二)基础浇制............................................................................................................................................ 7

(三)基础养护及拆模................................................................................................................................ 9

(四)冬季基础浇注施工............................................................................................................................ 9

(五)安全注意事项.................................................................................................................................. 10

六、桥钢柱、隧道立柱锚栓打灌....................................10

七、支柱安装整正................................................11

(一)支柱...................................................................................................................................................11

(二、支柱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11

(三)支柱安装.......................................................................................................................................... 12

(四)支柱整正.......................................................................................................................................... 12

(五)安全注意事项.................................................................................................................................. 14

八、接地极埋设..................................................14

(一)、接地极埋设.................................................................................................................................... 14

(二)安全注意事项.................................................................................................................................. 15

九、供电线拉线锚板埋设..........................................15

十、砼支柱及基础的培土、砌石、水沟改移、支柱防护.................16

遂渝二线SYZHSG标段接触网下部施工补充技术标准

一、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的基础上,根据本线特点及设计资料制定的标准,本标准是对“施工规范”及“验标”的补充,施工中首先必须执行上述标准。

二、编制依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 《接触网施工工艺手册》一、二、三册中的有关规定

《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6—2009

《接触网钢柱基础图》(贰化施网507图)

《接触网钢柱及基础图(窄形)》(贰化施网508图)

《接触网钢柱基础图(与部通用参考图配套)》(贰化施网508-II)

《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等径圆杆基础构造图》2010版(贰化施网507-III)

《典型桥、挡建筑物上接触网支柱安装图》(贰化施网601)

本线设计平面图、安装图及变更设计文件

三、施工定测

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定测时应满足以下规定:

(一)、纵向定测

1、测量前先阅仔细读相关设计文件,审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全图,备好相关资料(标准定位距岔心的距离、跨距选用表、支柱类型尺寸表等)以便遇到需调整时参考使用。为防止漏拉跨距,可用铅笔测完一个勾一个,因平面图为比例图,找起测点或复核桥里程时可用直尺直接在平面图上量取。

2、纵向测量应以左线为准,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者车站两端最外侧1#、2#道岔定位柱开始,以正线钢轨为依据,采用钢卷尺丈量,直线区段可沿任意一轨丈量,曲线区段沿外轨丈量,曲线内侧支柱沿外轨丈量后,再用丁字尺反映到内轨。跨距布置尽量使用标

准跨距及整数跨距,测量过程中应以大型建筑物里程、坐标,随时校验测量结果,以防产生积累偏差,偏差应合理分摊各跨距中,若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杆位若受影响需调整跨距时,调整量为+1米、-2米,无法满足要求时也可按设计说明书中的跨距选用表数值进行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超过设计允许值,且正线相邻跨距之比小于1:1.5,站场咽喉区小于1:2.0;支柱坑位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方便后续施工。

3、要牢记“天上地下”口诀即支柱位置包括锚板拉线坑,不得位于电力线下(离高压线应有5米以上距离),也不能处于涵洞上各类锚柱要预留拉线坑位置;改造区段坑位不得位于拉线或接触线非支下;杆位应避开道口、站舍门口、居民正大门及影响站容的地方。

4、当遇有跨线建筑物时,必须测量跨线建筑物底部距离轨面的高度,计算净空高度是否满足对承力索的绝缘距离要求,以确定建筑物是否需要改造,同时应尽量将不改造或拆除的跨线建筑物调整至跨中。

5、复线左右线并行区段同一跨的支柱应尽量对齐但必须保证支柱装配完毕后上、下行间有效带电距离不小于2米,线间距≤4.8米时上下行定位方向应一正一反,左右线非绝缘锚段关节应错开2米以上,绝缘锚段关节应错开5米。

6、位于信号机显示范围内的支柱,应按设计规定增大限界,不得影响正常的信号显示,支柱距信号机不小于5米,下锚支不能与信号机在同一跨内,定测时也应考虑信号机距接触悬挂尤其是岔区信号机距接触悬挂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以免验收时再调整接触网。为减小信号机对接触网的影响,应及时向信号专业索取定测后的信号机里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7、单开道岔的标准定位柱纵向位置应在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为300处,非标准定位支柱应尽量设置在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为300~600mm处(但不能超过700mm),复式交分道岔支柱必须位于距对称轴中心1.5m 处。

8、当支柱位于两线间时,应同时保证对两侧股道的侧面限界。

9、测量时应以道岔定位柱、桥支柱、隧道立柱为控制点,各控制点之间应闭合,误差不得大于2米,一个区间、站场内各控制点之间必须闭合,凡不符的必须重新复测,并查明原因,否则严禁开工。测量时要随时与线路建筑物(比如:涵洞、桥)的相对位置核对。根据总长度不变的原则(比如一个跨距加了5米,应在其它跨距内减少5米),一个区间、站场在测量完成后严禁出现多(或少)5米或10米不知去向,应查明原因。确因道岔位置与设计图位置不符或其他设计错误等原因方可采取调整跨距、增设支柱等措施并按建设指

挥部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办理手续。

10、雨棚共柱的接触网工程应在设计确定实施方案后方可定测施工。

11、电分相锚段关节内跨距系为保证机车受电弓双弓间距与中性区长度匹配需要而选定的定型跨距组合,测量及施工时严禁调整该组合跨距。

(二)、横向测量

1、同组硬横梁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施工允许偏差硬横梁不得大于2°。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mm。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 mm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2、测量硬横跨时务必测出各股道高差以便确定吊柱长度。

(三)、桥隧测量

1、桥支柱固定螺栓孔定位测量前,应事先进行几何尺寸计算(对角法),制作孔位布置模板,并精确测量。当轨面与桥墩面高差小于2米时应计算桥钢柱的限界,以保证桥钢柱的斜腿不顶住桥人行道盖板,计算方法为桥栏杆外沿至斜腿钢柱线路侧锚栓距离必须小于(桥人行道盖板底部距墩台高度-700-桥钢柱底座厚度)。

2、桥锚栓的保护层按照不小于300mm 计。若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要求需增设或改变底座形式时,应按建设指挥部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办理手续。

3、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双线桥硬横梁桥支柱当一侧移动时,另一侧应同时移动。

4、桥锚栓测量的同时应复核设计桥钢柱的高度能否满足要求,支柱高度以轨顶至柱顶距离作为控制尺寸,轨顶至柱顶距离H 应满足:

(1)腕臂桥钢柱

导线高度h j =6. 45m 时,H =8. 15m

(2)带吊柱的硬横跨桥钢柱

导线高度h j =6. 45m 时,H ≥8. 4m (下锚及转换抬高0.5米)

(3)设计选用桥钢柱高度应大于或等于H +轨面与桥支柱底面高差

5、测量隧道前应复核隧道净空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范围内调整,但调后跨距不得大于隧道内设计允许值。

(四)、线路改造区段站前单位须向站后单位交桩内容(一般找铺架单位)

1、新建区间路基段

z 线路中心桩及里程(20米或30米一处,曲线五大桩应显著标识,有外移桩

时应标明外移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或接触网预留支柱处线路中心桩。

z 直线段起始里程,曲线起止里程,曲线长度,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

z 水准点表及高程(设计院给定的或临时水准点,1~2Km左右一处)

z 线路坡度表(用来计算设计轨面高程)、线路平面图

z 隧道详细横断面图。

2、站改车站:

z 新建各股道的线路中心桩,若新建股道为直线时的直线段线路中心桩,直线长

度,直线起止里程,若新建股道为曲线时的五大桩(ZH点、HY点、QZ点、YH

点、HZ点),曲线长度,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曲线起止里程

z 新建道岔的岔心桩及里程、道岔型号及轨重、岔后曲线的五大桩(ZH点、HY 点、

QZ 点、YH点、HZ点),曲线长度,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曲线起止里程

z 水准点表及高程(设计院给定的或临时水准点,1~2Km左右一处)

z 线路坡度表(用来计算设计轨面高程)、线路平面图

z 车站详细横断面图

交桩分书面交桩资料和现场认桩两部分,交桩需站前监理、站后监理,站前单位、电气化施工单位四方签认保存。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电气化施工单位及监理,否则由此造成的后果由站前施工单位承担。

(五)、施工定测纪录及施工表

1、施工定测后应做好定测记录(按标准格式填写,内容要注明起测点,起点至终点的线路闭合情况),上报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定测后需更改图纸设计的,应提出变更设计请求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工程部审核、总工联系设计批准后方可作为改图施工的依据。

2、根据定测结果编制施工表,施工表中应注明道岔柱、软横跨柱、回流线跨越柱、设备柱、中锚锚柱、网锚锚柱、有接地极等字样。

3、按竣工资料要求提前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电子表格,指派专人在施工工程中根据进度随时填写。

(六)、安全注意事项

1、凡涉及既有线的测量,应严格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规定设置防护人员,防护人员的应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职工担任。

2、钢尺测量时严防短接轨道电路,尤其是在道岔、信号设备处。

四、基坑开挖

(一)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与设备管理、监理单位联系,在设备管理单位及监理单位人员到达施工现场,并经设备管理单位人员对地下设施现场交底后方可开挖基坑;本线进行基坑开挖前事先必须采用光电缆探测仪探测坑位处光电缆走向及埋设深度后再开挖。

2、基坑位置:基坑开挖时,应按照施工技术部门编制的施工作业表及测定在钢轨腹部的标记,确定基坑位置,基坑横线路方向应对准钢轨腹部测定的标记,并垂直线路(同组软横跨支柱坑中心连线应垂直线路正线)中心线。如遇电缆、水管等物体必须移动时,可按设计跨距+1m~-2m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值;硬横跨支柱坑位应整组位移;道岔柱位于道岔理论岔心即线间距300mm 位置处,挖坑时应严格控制。

3、为使基坑施工标准化,直埋支柱基坑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硬横跨基础坑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用原坑胚模就地浇灌时基础坑尺寸应较设计尺寸每边加大25mm。当不能挖台阶时,可取近似台阶形即挖底角,但必须保证基础坑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基础坑体积不小于基础设计体积。

4、基坑开挖应保证侧面限界符合设计图要求,施工允许误差应符合验标表5.4.4-1的要求,当遇到电缆排移不开需增大限界时,最大不得超过3.6米,并及时通知技术人员,确需增大时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侧面限界大于3.6米时支柱应增设大限界框架。

5、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监理、设计单位联系,共同确认变更,并按照变更设计手续办理。

6、当基坑处有电缆、管道、水沟需改移或基坑为石坑或水坑时,基坑开挖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将基坑处地质情况用数码相机拍照作验工计价及竣工文件基础资料之用。

(二)安全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时应安装挡碴防护板,将防护板立于坑口边缘线路侧,在顺线路方向坑口两侧设置固定挡碴防护板的木桩,并用φ4.0铁线捆扎牢固;防护板长度不小于1.5米,高度以道碴不超出防护板为准,当普通挡碴防护板承载力不够时使用不小于4cm 厚的厚木板做挡碴防护板。

2、开挖杆坑前,提前通知监理及配合单位,监理及配合人员不到位不开工。并在设备管理单位帮助下,对地下管、线、电缆设施的位置进行确认,划定施工范围,确保既有线运输安全。

3、基坑开挖时,在地面以下1.5m 内应轻挖轻刨,开挖过程中如遇地下电缆、管道、文物等设施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有关单位,妥善处理。

4、基坑开挖采用 “挖小坑局部支撑法”施工,以尽量减少开挖量,确保线路稳定。基坑遇水沟时应先改移水沟后开挖基坑,当水沟改移困难时应用水槽等设施保证排水畅通,开挖基坑的弃土不得堵塞水沟。进行基坑开挖时应结合支柱所到货型号及数量进行,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5、应做好文明施工,为防止道床污染,采用草袋或彩条塑料布覆盖道床等措施。挖坑弃土应有防止道碴污染的措施。弃土应投放坑边0.6m 以外的田野侧,堆积高度不得超过轨面,多余弃土应及时清理。

6、基坑开挖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每个基坑不得少于2人,坑内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发现来车时,坑内人员应到安全地点待避,列车通过时,坑内不得有人。

7、基坑开挖时遇到汛期、雨季,要控制基坑开挖数量,做到少开挖基坑及时立杆,遇到大雨、暴雨、连阴雨时,不得开挖基坑。已挖的基坑应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开挖基坑时,应连续进行。基坑敞口不能及时立杆时应用弃土装袋回填或派人监护。

8、在站台、平交道口等行人较多的地点的基坑,尽可能当天开挖当天立杆,如遇特殊原因基坑需要敞口过夜时,在基坑上方加盖木板或水泥板等设施,周围拉上警戒标示,防止行人坠落,站台上开挖基坑时使用木板圈围基坑,防止行人及旅客进入。

9、区间施工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横跨线路时认真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原则,任何人员不得在线路上坐、卧、休息等。

10、未经防护人员同意不得搬运沙石料横穿铁路,在防护员同意的情况下仍须严格按规定执行,且不得搬运庞大、重,单人无法搬运的物品。

11、夜间作业必须配齐足够的照明设备及防护用具。

12、认真与相关的设备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处理好施工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五、混凝土浇制

(一)混凝土

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等原材料应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次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送检及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2、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混凝土标号由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许用MA 标志)进行水灰比和配合比实验,确定水灰比和配合比,取得水灰比和配合比后严格按照水灰比和配合比施工。

3、本线设计硬横跨钢柱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15级,桥锚栓灌注砂浆强度为M20级。

4、水泥选用:水泥标号根据设计混凝土的等级选用,其标号不低于P.32.5号水泥。水泥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按出厂日期起计算),若超过必须进行检验,重新确定标号。

5、砂子选用:应采用坚硬耐久,且粒径在5mm 以下的天然中、粗河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制成的机制砂,砂子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

6、石子选用:应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不得使用风化石。石子粒径为20~80mm。

7、水:宜采用自来水、井水、清洁的河水、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水标准》的规定。

8、加入基础的片石应选用无裂缝、无夹层和未煅烧过的,不得使用风化石。

(二)基础浇制

1、模型板方向应保证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车站正线,偏角不得大于2°,基础模型板与地面衔接良好,基础螺栓应用框架固定,浇制过程中不能位移。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注完一个,再以该基础为基准校核另一基础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2、为使钢柱一次安装基本到位,少加或不加垫片,硬横跨基础顶面应水平。基础支摸后,模板内侧涂刷机油或敷设透明塑料薄膜以提高基础表面光洁度。

3、地角螺栓按基础受力情况,采用不对称布置,受拉侧采用长螺栓,浇制时螺栓布置按照技术给定型号及位置安装,螺栓外露为140mm,施工误差±20mm。地角螺栓应保持顺直,弯钩指向基础中心。

4、确定基础限界:根据轨面处钢柱内缘倾斜值及主角钢至基础边缘的距离确定模型位置。基础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L=设计限界-(基础顺线路长度长度-钢柱底部顺线路长度)÷2。

5、腕臂柱杯形基础杯深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100mm,杯口、杯底垂直中心线应相吻合,杯口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支柱安装后侧面限界的要求及预应力横

腹砼支柱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不大于2°的要求。

6、硬横梁基础面标高(基础面至轨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同组硬横跨基础两基础面,杯形基础两杯底标高应相等,相对偏差不应大于50mm。

7、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为±20mm,且基础位置应符合支柱侧面限界要求。

8、钢柱基础露出地面高度按照:站台处高出站台面100mm,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面高出路肩面200mm, 施工允许误差±30mm。拉线基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下锚拉环外露长度以下锚拉环中心计为80 mm,施工允许误差±20mm,不得深埋,以防造成后续拉线施工时U 型挂环无法安装。

9、浇制过程中应严格按水灰比和配合比施工,各种配料的搅拌应均匀,当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坚持“三三制”,即水泥与砂混合搅拌三次,加水搅拌三次成砂浆,再加石子搅拌三次形成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应根据现场使用的箩筐及水桶,用磅秤量重,将试验确定的水灰比及沙石料配合比转换成每盘(两包水泥)混凝土需几筐砂、几筐石子、几桶水。现场应设置醒目的配合比及水灰比揭示牌。

10、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大于3米时,应设置斜槽或竖向吊桶。混凝土宜连续进行一次浇注成型,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1、在厚大无筋或稀疏少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基础允许加入片石,加入片石的数量应不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12、混凝土浇制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基础边角及螺栓处应进行人工捣固,并随时检查基础螺栓的位置是否变动,基础浇灌过程中,必须校正复核螺栓之间各部距离、螺栓对角线,允许施工偏差±2mm。

13、当基础坑内有电缆时应尽量排移至基础坑外,不能排移时应征得设备管理单位同意,对电缆加设保护套,保护套应每边超出基础200mm,一般采用木槽加沙或φ110高强度PVC 管加沙,以使电缆在基础内能自由抽动,不得将基础和电缆浇灌为一整体,木槽或PVC 管距基础螺栓和基础顶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14、凡有基础施工的车站或区间,每个车站或区间第一次灌注时需制作试块一组,以后每灌注50m 3混凝土做一组试块,混凝土量大于500m 3的单位工程,按每灌注100m 3做一组试块,每个车站或区间不得少于一组试块。在同等条件养护下,基础的试块抗压极限强度不得

小于设计强度;采用同等条件养护的试件,要测量试件温度,以日平均气温累计达到600℃时计算养护龄期。具体要求见附注。

15、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办理,掺入外加剂,冬季施工时严格按照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案施工。在基础浇制施工时应加入防冻剂、早强剂,防冻剂、早强剂的加入剂量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基础浇制完成采取塑料薄膜覆盖,四周用土对覆盖的塑料薄膜进行密封,不再进行浇水养护。

16、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表5.2.7的规定。

17、所有硬横跨基础需按基础图要求植入一根φ12的接地钢筋,钢筋埋入基底以下200mm,钢筋的位置以靠近(支柱留有孔的)筋板为准,钢筋外漏长度为600mm。

18、有接地极(设备接地)的基础在基础浇筑时应将接地极一并埋入(不得浇制于基础内,应保证接地电阻),避免二次开挖。

19、基础浇制时应在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下进行施工,并及时填写、签认隐蔽工程记录。

(三)基础养护及拆模

1、养护:

(1)、混凝土浇注完毕12小时后,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在浇注后3小时内应进行覆盖并浇水。

(2)、养护日期: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少于7天,对掺入有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3)、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原则,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拆模

(1)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时进行。拆模后,应保证基础表面的平整,光滑,不出现蜂窝、麻面、棱角损坏等现象。

(2)拆模后,应对基础螺栓进行清洗,并用黄油涂抹后用塑料布或麻袋包扎。

(四)冬季基础浇注施工

(1)冬季施工采用原材料加热法。

(2)严格控制水温,水温超过规定与水泥接触后会发生假凝现象。对P.0.32.5普通水泥,搅拌时水和骨料的温度分别不得超过70℃和50℃。

(3)延长搅拌时间(应比非冬季施工延长一半左右)。

(4)水泥严禁加热,可在施工前3~4天搬入室内。

(5)基础浇制后,在混凝土获得100%的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的设计载荷。

(6)基础浇制后应对基础采取保护措施,保温、保潮。可在基础上盖塑料布,用沙土、黄土覆盖400mm 厚度以上,或四周用土对覆盖的塑料薄膜进行密封,不再进行浇水养护。

(7)搅拌时减少拌合水量,降低流动性,搅拌均匀,灌捣密实,施工速度加快。

(8)冬季施工用的模板应配合严密,防止漏浆,并应贴防水层与保温材料隔离。

(9)养护期间如天气变冷,则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防护,辅以人工加热,防止混凝土受冻。

(10)施工的各项测量结果、检查结果、施工方法、养护方法、养护期限、温度、保温情况及强度等资料作好记录。

(五)安全注意事项

1、基础施工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横跨线路时认真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原则,任何人员不得在线路上坐、卧、休息等。

2、基础施工须倒运材料时,未经防护人员同意不得搬运沙石料横穿铁路,在防护员同意的情况下仍须严格按规定执行,且不得搬运庞大、重,单人无法搬运的物品。

3、基础浇制时使用震捣器严格执行临时用电规定。

4、基础用的材料在搬运堆放时不得侵入限界。基础螺栓、钢板等在搬运过程中不得短接轨道电路。

5、基础搅拌平台及搅拌过程中人员、工机具、材料不得侵入限界。

6、基础浇制时做好对道床的防护,严禁污染道床。施工完成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弃土应及时清理。

六、桥钢柱、隧道立柱锚栓打灌

1、桥钢柱固定锚栓打孔前,应复核测量结果是否与设计相符;打灌前,应积极与站前单位联系,了解桥墩内的布筋情况,求得配合。(利用探测仪,重点对桥墩打孔处探测,以防打孔时打断钢筋),打孔时尽可能避开墩台内的布筋,万一如遇到钢筋时,应改移孔位,即重新测量;灌前应用水冲洗眼孔,灌注时应捣固使用水泥砂浆密实,灌注完后养护7-14天,并做砂浆试块,每300组锚栓、埋入杆作一组试块,数量不足300作一组。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表5.3.7的规定。

2、灌注后的桥支架固定螺栓应符合施工规范5.3.10条的规定

3、隧道内各埋入杆件,其位置施工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5.3.11条的规定,隧道内立柱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倾斜度不得大于1°。

4、本线隧道内均采用M20×290×170型化学锚栓,施工时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供货商提供的安装指南操作安装,并应事先编制详细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样板示范安装,再全面开展施工,为保证质量,应责任到人(做好安装记录)。

5、为保证质量节约成本,新建桥及隧道宜通过与桥墩及隧道施工单位协商采用预埋锚栓方法施工。二院设计部分采用贰化施参网603-Ⅱ图。预埋锚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垂直,两个方向的允许偏差均不大于3°;螺栓呈竖直状态,螺栓外露长度、螺栓间距应符合验标表5.2.7的规定,预埋锚栓顶部向下300mm 应采用一级热镀锌。

七、支柱安装整正

(一)支柱

1、本线接触网混凝土支柱均选用H100/9.0+1.5(φ350)型支柱。

2、支柱安装时应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支柱号及支柱型号对应安装,支柱应满足现行验标规定。

3、过渡用H65-250、H85、H93、H100、H170、H170-250支柱主筋为不对称分布,设置在直线或曲线外侧时,受压侧为线路侧;设置在曲线内侧(R≤2500m)时,受压侧为田野侧。支柱安装施工时应严格区分。

(二、支柱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1、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外观检查标准: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5.5.1条。

2、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外观检查标准: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5.5.2条。

3、钢柱及钢接硬横跨梁

外观检查标准: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5.5.3条,5.5.4条。

4、H型钢柱

外观检查标准:应严格按照通用参考图《接触网H 型钢柱》(图号:通化(2008)

1301)、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 第4部分 H形支柱 》TB/T2921.4-2008相关规定、规范及标准执行。

5、支柱、硬横梁到场检验应邀请监理参加,并填写进场材料报检单,及时报监理签认。

(三)支柱安装

1. 竖立钢柱前,应确认基础螺栓位置是否正确;

2. 竖立混凝土支柱前,应确认坑位、限界、坑深,以及是否安设底板。

3. 对于H90、H93、H170型支柱为非对称布筋,分受拉侧和受压侧,安装前根据受力状

况,确保受力面正确。

4.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安装钢柱。原则上应当天整正,

万一完成不了,也应使钢柱纵横线路达标,并将四角最少各紧固一个地角螺栓螺帽,

以免支柱在风压下倾斜影响正常运营。

(四)支柱整正

带杯型基础的预应力等径圆钢筋混凝土支柱整正

1、圆杆立杆前应由监理组织站前站后监理、站前施工单位、站后施工单位对预留工程进行现场验收合格并提交隐蔽工程记录、检验批等资料后进行。

(1)基础面应与路基面平齐,不得高于路基面;

(2)腕臂柱杯型基础杯底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即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0~+50mm。

(3)腕臂柱基础顶面高出路肩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杯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0~+50mm,杯底应平整。

(4)腕臂柱杯型基础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即不得扭面,施工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

(5)拉线基础位置应符合预留基础平面图要求,拉线基础中心距离锚柱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8.5米的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200mm;拉线基础中心距离线路中心的施工偏差为0~+100mm(网锚及中锚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距离较杯基中心距离线路中心大100mm,附加悬挂下锚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距离与杯基中心距线路中心距离相等)。

(6)如发现杯深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立即告知站前单位,责令其立即整改。

2、杯形基础内支柱安装前,先清除杯口内杂物,按设计要求垫入细石混凝土垫层。

3、安装前将插入基础杯芯部分的支柱表面及杯壁凿毛,并清洗干净。

4、利用安装列车或汽车吊车将等径圆杆立入杯基内,并使支柱侧面限界和所标注出的限界点相吻合。同时立杆人员通过线坠及水平尺大致测量支柱状态,并使支柱基本达到作

业任务单的所给出的状态,用4块以上木楔子四边布置将支柱固定。

5、在整正过程中,先利用杯口处的标记把支柱侧面限界整到位,然后再进行支柱的斜率整正。一人调好精纬仪(镜头与支柱外侧基本对齐),对准支柱外侧,测量垂直线路方向的斜率,另一人用线坠测量顺线路方向的斜率。一人拿铁锤,听从经纬仪和线坠操作人员命令,用锤子敲击不同的木楔子来调整支柱垂直线路和顺线路方向的斜率达到规定标准。

6、横线路方向:曲内支柱均应直立,施工偏差为0~0.5%(柱顶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施工偏差为向曲内0~30mm);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支柱,外侧倾斜率0~0.5%(柱顶部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施工偏差为10~30mm),且保证支柱在受力后不能向受力方向倾斜。顺线路方向:支柱均应中心直立,柱顶倾斜施工偏差为±20mm,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超过60mm。

7、待支柱整正完毕后,再用C20级细石混凝土填充支柱与基础间的间隙,并用小扁铲捣固密实。

8、第一次灌注至距杯口200~250mm处,经过24小时拆除木楔子,再灌注至基础顶面,并用抹子将其与基础面抹平。

9、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灌注完毕后12小时,必须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时用沙将混凝土面覆盖,每天中午10~12点浇水一次,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原则,养护期一个星期,气温低于5℃时不得进行浇水,养护用水与拌制用水相同。

钢柱整正:

1、钢柱整正可使用薄厚不同的钢垫片垫在钢柱主角钢下面。每块钢垫片的面积不应小于50mm×100mm。且每个钢柱主角钢下面钢垫片的块数不得超过3块。桥钢柱(或桥支架)与桥墩台之间可用厚薄不同铁垫块进行调整,但桥接腿、底座与桥钢柱之间不得加铁垫块。

2、基础螺栓应配备方垫片,紧固基础螺栓的螺帽时,应对角循环进行。钢柱整正完成后,应将螺栓涂黄油包扎。

3、格构及实腹式钢柱承载后应直立或向受力反侧略有倾斜,施工允许偏差符合表5.5.3的规定。

4、桥钢柱(格构及实腹式)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同一组硬横梁两钢柱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偏差±20mm。

5、钢柱承载稳定后,即可进行基础帽浇制,基础帽应将地脚螺栓及支柱底座外露部分

全部遮盖,基础帽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标准,基础帽图详见附图。

6、遂渝二线H 型钢柱上部零件均为预留孔内安装,因此H 型钢柱分中间柱和中锚柱两种支柱类型,安装时务必注意。

7、站内硬横跨钢柱轨面以上高度≥8.35m,由转换柱抬高支时再加高0.5米。

8、支柱整正后,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中的要求,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监理、工务、施工及供电部门确认,并在支柱根部标注轨面标高红线(详见附图四),作为上部安装、验收及维修的基础。

9、支柱整正后,应及时进行跨距测量并整理成电子文档,以便复核是否有因施工引起的跨距超标,并为后续的锚段长度计算及吊弦长度计算提供基础数据。测量记录表中应包含设计跨距、调整跨距、实测跨距及测量日期、测量人等。

(五)安全注意事项

1、既有线上进行支柱安装作业时吊臂不得向临线转动,不得将吊臂侵入临线限界。

2、支柱安装后若来不及及时整正应采取防支柱倾倒的安全防护措施,钢柱应保证每个角都有一个垫片、螺母紧固到底部。

3、支柱整正用材料、零件不得侵限。支柱安装不得影响信号机的显示。

4、既有线上进行支柱整正时必须按照规定设置防护。

5、用正反扣整杆器进行支柱整正时,整杆器框架不得安装过高(不得高出轨面400mm),钢轨卡子安装时应确认现场轨道电路情况,不得短接轨道电路。

6、利用钢轨整正支柱时必须避开高温时段,使用整杆器整正支柱时,必须保证线路的稳定,不得对支柱进行强拉强推,以防拉动轨道。

7、使用地锚整正支柱时必须保证地锚的牢固。

8、支柱整正完毕,应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及时恢复道床原状,疏通排水沟。支柱与水沟发生干扰时,应按原水沟截面改移水沟,并保证改移后的水沟与原水沟地面相平,顺直畅通,不得形成直角。

八、接地极埋设

(一)、接地极埋设

1、零散支柱、铁路桥与立交桥及隧道两侧均设不大于30欧姆电阻单接地极,长度小于100m 的桥钢柱与桥栏杆相连不另设接地极。

2、架空地线下锚柱、设备支柱设不大于10欧姆电阻双接地极接地,锚段长度大于1000m

时架空地线的中间应增设一处双接地。

3、接地极设置位置及电阻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桥隧两侧应就近埋设,接地极埋设后应测定电阻值,垂直接地体支数根据实测电阻值适当调整,满足设计电阻要求。

4、普通接地极:当土壤电阻率小于150Ω·m,接地电阻要求≤10Ω时,垂直接地扁钢数量为4块;当土壤电阻率小于250Ω·m,接地电阻要求≤30Ω时,垂直接地扁钢数量为2块;当土壤电阻率大于150Ω·m,接地电阻要求≤10Ω或土壤电阻率大于250Ω·m,接地电阻要求≤30Ω时应采用加强式接地极,加强式接地极垂直接地角钢和水平接地扁钢数量见下选用表;接地极各金属件应热浸镀锌,焊接处应补涂沥青防腐,接地极制作参见附图。 土壤电阻率

ρ=200Ω·m

电阻值要求

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土壤电阻率 ρ=300Ω·m 土壤电阻率 ρ=400Ω·m 土壤电阻率 ρ=500Ω·m 土壤电阻率 ρ=600Ω·m 土壤电阻率 ρ>600Ω·m n(根)

接地电阻≤10Ω L(米) n(根) L(米) n(根)L(米)n(根)L(米)n(根)L(米) n(根)L(米)5

/ 20.1 / 6 2 25.1 8 5.1 3 35.1 10 10.1 4 45.1 12 15.1 5 55.1 / 20.1 / / / 接地电阻≤10Ω

5、接地体的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1.5米以上,埋入深度不应小于0.8米,埋设后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6、接地极埋设应与支柱、基础开挖同时进行。

7、接地极埋设时应保证接地极距通讯、信号电缆在3米以上,在地形受限时达不到3米时,应加绝缘防护,但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米。接地扁钢与通讯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米,并应加绝缘防护,交叉角为90°。

(二)安全注意事项

1、接地体间的焊接应牢固,以确保接地电阻值。

2、埋入接地极施工与基坑开挖工序相同,不能直接打入,并应对地下电缆或管道进行调查。

3、接地电阻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加入降阻剂,直至达到设计标准。

4、接地极埋设时应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及时填写、签认隐蔽记录。

九、供电线拉线锚板埋设

1、本线供电线下锚采用拉线锚板式,锚杆的选用φ25×3540型,埋设前应开挖马道,

锚板拉杆出土部分最高点距地面高度不得大于500mm,受力后不得超过700mm;锚板埋设应保证锚杆与地面的夹角为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

3、锚板埋设时应将有折角的面应朝下。锚杆埋设后,应保证焊接部分朝下,双环锚杆的长环在下,短环在上。

4、锚板∪型拉环与垫板连接螺栓应紧固,凡埋入地下部分的锚杆、拉环、垫板均应涂防腐漆两遍进行防腐。

5、锚板设置在锚支的延长线上,锚板的方向与下锚支的延长线垂直。

6、锚杆拉线必须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困难地段允许偏差为+200mm,任何情况下不允许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7、锚板埋设时应由监理确认,并及时填写隐蔽记录

十、砼支柱及基础的培土、砌石、水沟改移、支柱防护

1、基础田野侧土层厚度小于设计埋深,进行边坡培土,培土厚度不小于1m,并分层夯实,其坡度与路基相同;高填土路基上的基础和孤立基础按设计进行培土或砌石。基础培土、砌石:埋设在路堤地带的基础,当基础外缘距路肩边不足1米时(填方地带的砼支柱外缘距边坡〈0.2m时)应用土培足1米,或用浆砌片石护坡加固,培土应分层夯实,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2、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跟基础截面相当且经常有水流过的水沟时应采取加大基础

限界(但必须报设计校核支柱容量)以避开水沟的方法处理;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在400mm 左右的水沟时可采取在基础内预留水沟的方法处理,见后附图二;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较大但较浅且无水的水沟时可采取改移水沟的方法处理,改移后的水沟底面应与原水沟底面相平,水沟截面与原水沟相同,改移的水沟与原水沟的连接应顺畅,不得形成直角形式,所挖开的挡墙用同样的片石浆砌成原形状,且与挡墙连接处应保证磨面美观,按照原状态勾出条缝来;详见后附图;具体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贰化施参网609”图中相应的培土、砌石、水沟改移方案。

3、在有机动车活动的场所如路旁及装卸货物站台上的混凝土腕臂柱、混凝土软横跨柱、接触网钢柱应对支柱作防护,具体防护形式及施工方法见“贰化施参网607”。

附图:基础培土、砌石示意图(图中单位以mm 计)

附图:水沟改移示意图(图中单位以mm 计)

备注:盖板为水泥砂浆浆砌而成,当开挖要破挡墙时才使用。

附图:基础穿埋管平面示意图(图中单位以mm 计)

Φ400钢筋混凝土钢管

中铁建电气化局遂渝二线站后工程指挥部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日

附注:砼试件养护抗渗试件制作的要求

根据砼新评定标准要求,用于工程项目砼强度评定的试块,应分为标养和同条件养护两种情况。目前一些委托单位对此要求不甚了解,标养与同条件养护概念不清,砼抗渗试件制作方法不科学,直接影响砼构件强度的评定结果,在此将砼试件和抗渗试块的制作养护的方法及要求介绍给大家,请参照执行,并请见证单位及时予以见证。 一、砼的正确养护

1、标养:砼试件脱模后立即进入标养环境养护(温度20+2℃,温度95%以上),工地无条件的立即送到实验室标养。 2、同条件养护:

①试件与构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实际考查构件的强度情况,最少要制作三组试件,以日平均气温累计温度达到600℃时,计算养护龄期。气温低、养护时间长,但不能超过60d;气温高,养护时间短,但不能少于14d。 例如: 日期 6月1日 6月2日 6月3日 6月4日 6月5日 6月6日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日平均气温℃ 35 36 35 38 39 35 38 39 40 41

累计温度℃35 71 106 144 183 218 256 295 335 376

日期 6月11日 6月12日 6月13日 6月14日 6月15日 6月16日 6月17日 6月18日 6月19日 6月20日

同条件养护龄期为16天 日平均气温℃ 38 39 39 38 39 39

累计温度℃ 414 453 492 530 569 608

②强度代表值乘1.1的系数 ③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④砼试件要提前送样,不要超龄期

3、填写砼抗压委托单,只能填标养、同条件养护,不允许填自然养护。 二、 砼抗渗试件的正确制作 ①抗渗成型模应刷废机油; ②用机械或人工捣实砼,收光

③在砼刚硬化时(用指甲可以划动砼),用钢丝刷毛试件的上下面,使砼上下面为毛面。 ④时间养护1-2天后,小心脱模,模脱不下来可以请实验室帮忙脱。 请监理、施工单位引起重视共同作好此项工作。

襄樊东锦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七月六日

附图一:钢柱基础帽示意图

说明:

1、 图内尺寸以毫米计。

2、 基础顶帽为C10细石砼浇制,支柱受力

后,施工前将螺母、垫圈及地脚螺栓除锈后,刷两道沥青防腐。砼基层清理干净,顶帽砼内严禁夹填额外砖、砂及块石等。

3、基础帽顶及侧面用1:3水泥沙浆12厚抹

面,压实赶光。

附图二:自制斜率测量尺

线路侧

附图三:预应力支柱侧面限界测量工具

附图四:等径预应力支柱侧面限界测量工具

第 25 页 共 28 页

附图五:支柱处轨面标高线标注图

第 26 页 共 28 页

附图六:杯型基础支柱C20细砼加固封口图

接地极加工示意图

说明:1、将∠50×5的角钢切成2.52米一段,将40×4的扁钢焊成7.5、

12.5、17.5米等长度的水平接地体,各段长度根据接地极处土质情况而定。

2、将φ12的圆钢切成1.5米一段,焊接于扁钢上,搭接长度为80mm,圆钢除锈后涂红丹防锈漆,干透后刷沥青。

3、7.5米长的水平接地体电焊两块接地体角钢,12.5米焊三块,17.5米焊四块,构成接地极。

遂渝二线SYZHSG 标段接触网下部工程

施工技术补充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改建铁路遂渝增建第二线站后工程指挥部

2010年10月31日

目 录

一、编制说明.....................................................1

二、编制依据.....................................................1

三、施工定测.....................................................1

(一)、纵向定测.......................................................................................................................................... 1

(二)、横向测量.......................................................................................................................................... 3

(三)、桥隧测量.......................................................................................................................................... 3

(四)、线路改造区段站前单位须向站后单位交桩内容(一般找铺架单位)...................................... 4

(五)、施工定测纪录及施工表.................................................................................................................. 4

(六)、安全注意事项.................................................................................................................................. 4

四、基坑开挖.....................................................5

(一)基坑开挖............................................................................................................................................ 5

(二)安全注意事项.................................................................................................................................... 5

五、混凝土浇制...................................................6

(一)混凝土................................................................................................................................................ 6

(二)基础浇制............................................................................................................................................ 7

(三)基础养护及拆模................................................................................................................................ 9

(四)冬季基础浇注施工............................................................................................................................ 9

(五)安全注意事项.................................................................................................................................. 10

六、桥钢柱、隧道立柱锚栓打灌....................................10

七、支柱安装整正................................................11

(一)支柱...................................................................................................................................................11

(二、支柱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11

(三)支柱安装.......................................................................................................................................... 12

(四)支柱整正.......................................................................................................................................... 12

(五)安全注意事项.................................................................................................................................. 14

八、接地极埋设..................................................14

(一)、接地极埋设.................................................................................................................................... 14

(二)安全注意事项.................................................................................................................................. 15

九、供电线拉线锚板埋设..........................................15

十、砼支柱及基础的培土、砌石、水沟改移、支柱防护.................16

遂渝二线SYZHSG标段接触网下部施工补充技术标准

一、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的基础上,根据本线特点及设计资料制定的标准,本标准是对“施工规范”及“验标”的补充,施工中首先必须执行上述标准。

二、编制依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 《接触网施工工艺手册》一、二、三册中的有关规定

《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6—2009

《接触网钢柱基础图》(贰化施网507图)

《接触网钢柱及基础图(窄形)》(贰化施网508图)

《接触网钢柱基础图(与部通用参考图配套)》(贰化施网508-II)

《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等径圆杆基础构造图》2010版(贰化施网507-III)

《典型桥、挡建筑物上接触网支柱安装图》(贰化施网601)

本线设计平面图、安装图及变更设计文件

三、施工定测

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定测时应满足以下规定:

(一)、纵向定测

1、测量前先阅仔细读相关设计文件,审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全图,备好相关资料(标准定位距岔心的距离、跨距选用表、支柱类型尺寸表等)以便遇到需调整时参考使用。为防止漏拉跨距,可用铅笔测完一个勾一个,因平面图为比例图,找起测点或复核桥里程时可用直尺直接在平面图上量取。

2、纵向测量应以左线为准,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者车站两端最外侧1#、2#道岔定位柱开始,以正线钢轨为依据,采用钢卷尺丈量,直线区段可沿任意一轨丈量,曲线区段沿外轨丈量,曲线内侧支柱沿外轨丈量后,再用丁字尺反映到内轨。跨距布置尽量使用标

准跨距及整数跨距,测量过程中应以大型建筑物里程、坐标,随时校验测量结果,以防产生积累偏差,偏差应合理分摊各跨距中,若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杆位若受影响需调整跨距时,调整量为+1米、-2米,无法满足要求时也可按设计说明书中的跨距选用表数值进行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超过设计允许值,且正线相邻跨距之比小于1:1.5,站场咽喉区小于1:2.0;支柱坑位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方便后续施工。

3、要牢记“天上地下”口诀即支柱位置包括锚板拉线坑,不得位于电力线下(离高压线应有5米以上距离),也不能处于涵洞上各类锚柱要预留拉线坑位置;改造区段坑位不得位于拉线或接触线非支下;杆位应避开道口、站舍门口、居民正大门及影响站容的地方。

4、当遇有跨线建筑物时,必须测量跨线建筑物底部距离轨面的高度,计算净空高度是否满足对承力索的绝缘距离要求,以确定建筑物是否需要改造,同时应尽量将不改造或拆除的跨线建筑物调整至跨中。

5、复线左右线并行区段同一跨的支柱应尽量对齐但必须保证支柱装配完毕后上、下行间有效带电距离不小于2米,线间距≤4.8米时上下行定位方向应一正一反,左右线非绝缘锚段关节应错开2米以上,绝缘锚段关节应错开5米。

6、位于信号机显示范围内的支柱,应按设计规定增大限界,不得影响正常的信号显示,支柱距信号机不小于5米,下锚支不能与信号机在同一跨内,定测时也应考虑信号机距接触悬挂尤其是岔区信号机距接触悬挂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以免验收时再调整接触网。为减小信号机对接触网的影响,应及时向信号专业索取定测后的信号机里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7、单开道岔的标准定位柱纵向位置应在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为300处,非标准定位支柱应尽量设置在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为300~600mm处(但不能超过700mm),复式交分道岔支柱必须位于距对称轴中心1.5m 处。

8、当支柱位于两线间时,应同时保证对两侧股道的侧面限界。

9、测量时应以道岔定位柱、桥支柱、隧道立柱为控制点,各控制点之间应闭合,误差不得大于2米,一个区间、站场内各控制点之间必须闭合,凡不符的必须重新复测,并查明原因,否则严禁开工。测量时要随时与线路建筑物(比如:涵洞、桥)的相对位置核对。根据总长度不变的原则(比如一个跨距加了5米,应在其它跨距内减少5米),一个区间、站场在测量完成后严禁出现多(或少)5米或10米不知去向,应查明原因。确因道岔位置与设计图位置不符或其他设计错误等原因方可采取调整跨距、增设支柱等措施并按建设指

挥部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办理手续。

10、雨棚共柱的接触网工程应在设计确定实施方案后方可定测施工。

11、电分相锚段关节内跨距系为保证机车受电弓双弓间距与中性区长度匹配需要而选定的定型跨距组合,测量及施工时严禁调整该组合跨距。

(二)、横向测量

1、同组硬横梁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施工允许偏差硬横梁不得大于2°。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mm。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 mm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2、测量硬横跨时务必测出各股道高差以便确定吊柱长度。

(三)、桥隧测量

1、桥支柱固定螺栓孔定位测量前,应事先进行几何尺寸计算(对角法),制作孔位布置模板,并精确测量。当轨面与桥墩面高差小于2米时应计算桥钢柱的限界,以保证桥钢柱的斜腿不顶住桥人行道盖板,计算方法为桥栏杆外沿至斜腿钢柱线路侧锚栓距离必须小于(桥人行道盖板底部距墩台高度-700-桥钢柱底座厚度)。

2、桥锚栓的保护层按照不小于300mm 计。若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要求需增设或改变底座形式时,应按建设指挥部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办理手续。

3、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双线桥硬横梁桥支柱当一侧移动时,另一侧应同时移动。

4、桥锚栓测量的同时应复核设计桥钢柱的高度能否满足要求,支柱高度以轨顶至柱顶距离作为控制尺寸,轨顶至柱顶距离H 应满足:

(1)腕臂桥钢柱

导线高度h j =6. 45m 时,H =8. 15m

(2)带吊柱的硬横跨桥钢柱

导线高度h j =6. 45m 时,H ≥8. 4m (下锚及转换抬高0.5米)

(3)设计选用桥钢柱高度应大于或等于H +轨面与桥支柱底面高差

5、测量隧道前应复核隧道净空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范围内调整,但调后跨距不得大于隧道内设计允许值。

(四)、线路改造区段站前单位须向站后单位交桩内容(一般找铺架单位)

1、新建区间路基段

z 线路中心桩及里程(20米或30米一处,曲线五大桩应显著标识,有外移桩

时应标明外移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或接触网预留支柱处线路中心桩。

z 直线段起始里程,曲线起止里程,曲线长度,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

z 水准点表及高程(设计院给定的或临时水准点,1~2Km左右一处)

z 线路坡度表(用来计算设计轨面高程)、线路平面图

z 隧道详细横断面图。

2、站改车站:

z 新建各股道的线路中心桩,若新建股道为直线时的直线段线路中心桩,直线长

度,直线起止里程,若新建股道为曲线时的五大桩(ZH点、HY点、QZ点、YH

点、HZ点),曲线长度,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曲线起止里程

z 新建道岔的岔心桩及里程、道岔型号及轨重、岔后曲线的五大桩(ZH点、HY 点、

QZ 点、YH点、HZ点),曲线长度,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曲线起止里程

z 水准点表及高程(设计院给定的或临时水准点,1~2Km左右一处)

z 线路坡度表(用来计算设计轨面高程)、线路平面图

z 车站详细横断面图

交桩分书面交桩资料和现场认桩两部分,交桩需站前监理、站后监理,站前单位、电气化施工单位四方签认保存。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电气化施工单位及监理,否则由此造成的后果由站前施工单位承担。

(五)、施工定测纪录及施工表

1、施工定测后应做好定测记录(按标准格式填写,内容要注明起测点,起点至终点的线路闭合情况),上报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定测后需更改图纸设计的,应提出变更设计请求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工程部审核、总工联系设计批准后方可作为改图施工的依据。

2、根据定测结果编制施工表,施工表中应注明道岔柱、软横跨柱、回流线跨越柱、设备柱、中锚锚柱、网锚锚柱、有接地极等字样。

3、按竣工资料要求提前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电子表格,指派专人在施工工程中根据进度随时填写。

(六)、安全注意事项

1、凡涉及既有线的测量,应严格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规定设置防护人员,防护人员的应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职工担任。

2、钢尺测量时严防短接轨道电路,尤其是在道岔、信号设备处。

四、基坑开挖

(一)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与设备管理、监理单位联系,在设备管理单位及监理单位人员到达施工现场,并经设备管理单位人员对地下设施现场交底后方可开挖基坑;本线进行基坑开挖前事先必须采用光电缆探测仪探测坑位处光电缆走向及埋设深度后再开挖。

2、基坑位置:基坑开挖时,应按照施工技术部门编制的施工作业表及测定在钢轨腹部的标记,确定基坑位置,基坑横线路方向应对准钢轨腹部测定的标记,并垂直线路(同组软横跨支柱坑中心连线应垂直线路正线)中心线。如遇电缆、水管等物体必须移动时,可按设计跨距+1m~-2m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值;硬横跨支柱坑位应整组位移;道岔柱位于道岔理论岔心即线间距300mm 位置处,挖坑时应严格控制。

3、为使基坑施工标准化,直埋支柱基坑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硬横跨基础坑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用原坑胚模就地浇灌时基础坑尺寸应较设计尺寸每边加大25mm。当不能挖台阶时,可取近似台阶形即挖底角,但必须保证基础坑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基础坑体积不小于基础设计体积。

4、基坑开挖应保证侧面限界符合设计图要求,施工允许误差应符合验标表5.4.4-1的要求,当遇到电缆排移不开需增大限界时,最大不得超过3.6米,并及时通知技术人员,确需增大时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侧面限界大于3.6米时支柱应增设大限界框架。

5、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监理、设计单位联系,共同确认变更,并按照变更设计手续办理。

6、当基坑处有电缆、管道、水沟需改移或基坑为石坑或水坑时,基坑开挖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将基坑处地质情况用数码相机拍照作验工计价及竣工文件基础资料之用。

(二)安全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时应安装挡碴防护板,将防护板立于坑口边缘线路侧,在顺线路方向坑口两侧设置固定挡碴防护板的木桩,并用φ4.0铁线捆扎牢固;防护板长度不小于1.5米,高度以道碴不超出防护板为准,当普通挡碴防护板承载力不够时使用不小于4cm 厚的厚木板做挡碴防护板。

2、开挖杆坑前,提前通知监理及配合单位,监理及配合人员不到位不开工。并在设备管理单位帮助下,对地下管、线、电缆设施的位置进行确认,划定施工范围,确保既有线运输安全。

3、基坑开挖时,在地面以下1.5m 内应轻挖轻刨,开挖过程中如遇地下电缆、管道、文物等设施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有关单位,妥善处理。

4、基坑开挖采用 “挖小坑局部支撑法”施工,以尽量减少开挖量,确保线路稳定。基坑遇水沟时应先改移水沟后开挖基坑,当水沟改移困难时应用水槽等设施保证排水畅通,开挖基坑的弃土不得堵塞水沟。进行基坑开挖时应结合支柱所到货型号及数量进行,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5、应做好文明施工,为防止道床污染,采用草袋或彩条塑料布覆盖道床等措施。挖坑弃土应有防止道碴污染的措施。弃土应投放坑边0.6m 以外的田野侧,堆积高度不得超过轨面,多余弃土应及时清理。

6、基坑开挖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每个基坑不得少于2人,坑内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发现来车时,坑内人员应到安全地点待避,列车通过时,坑内不得有人。

7、基坑开挖时遇到汛期、雨季,要控制基坑开挖数量,做到少开挖基坑及时立杆,遇到大雨、暴雨、连阴雨时,不得开挖基坑。已挖的基坑应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开挖基坑时,应连续进行。基坑敞口不能及时立杆时应用弃土装袋回填或派人监护。

8、在站台、平交道口等行人较多的地点的基坑,尽可能当天开挖当天立杆,如遇特殊原因基坑需要敞口过夜时,在基坑上方加盖木板或水泥板等设施,周围拉上警戒标示,防止行人坠落,站台上开挖基坑时使用木板圈围基坑,防止行人及旅客进入。

9、区间施工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横跨线路时认真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原则,任何人员不得在线路上坐、卧、休息等。

10、未经防护人员同意不得搬运沙石料横穿铁路,在防护员同意的情况下仍须严格按规定执行,且不得搬运庞大、重,单人无法搬运的物品。

11、夜间作业必须配齐足够的照明设备及防护用具。

12、认真与相关的设备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处理好施工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五、混凝土浇制

(一)混凝土

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等原材料应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次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送检及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2、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混凝土标号由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许用MA 标志)进行水灰比和配合比实验,确定水灰比和配合比,取得水灰比和配合比后严格按照水灰比和配合比施工。

3、本线设计硬横跨钢柱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15级,桥锚栓灌注砂浆强度为M20级。

4、水泥选用:水泥标号根据设计混凝土的等级选用,其标号不低于P.32.5号水泥。水泥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按出厂日期起计算),若超过必须进行检验,重新确定标号。

5、砂子选用:应采用坚硬耐久,且粒径在5mm 以下的天然中、粗河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制成的机制砂,砂子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

6、石子选用:应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不得使用风化石。石子粒径为20~80mm。

7、水:宜采用自来水、井水、清洁的河水、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水标准》的规定。

8、加入基础的片石应选用无裂缝、无夹层和未煅烧过的,不得使用风化石。

(二)基础浇制

1、模型板方向应保证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车站正线,偏角不得大于2°,基础模型板与地面衔接良好,基础螺栓应用框架固定,浇制过程中不能位移。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注完一个,再以该基础为基准校核另一基础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2、为使钢柱一次安装基本到位,少加或不加垫片,硬横跨基础顶面应水平。基础支摸后,模板内侧涂刷机油或敷设透明塑料薄膜以提高基础表面光洁度。

3、地角螺栓按基础受力情况,采用不对称布置,受拉侧采用长螺栓,浇制时螺栓布置按照技术给定型号及位置安装,螺栓外露为140mm,施工误差±20mm。地角螺栓应保持顺直,弯钩指向基础中心。

4、确定基础限界:根据轨面处钢柱内缘倾斜值及主角钢至基础边缘的距离确定模型位置。基础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L=设计限界-(基础顺线路长度长度-钢柱底部顺线路长度)÷2。

5、腕臂柱杯形基础杯深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100mm,杯口、杯底垂直中心线应相吻合,杯口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支柱安装后侧面限界的要求及预应力横

腹砼支柱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不大于2°的要求。

6、硬横梁基础面标高(基础面至轨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同组硬横跨基础两基础面,杯形基础两杯底标高应相等,相对偏差不应大于50mm。

7、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为±20mm,且基础位置应符合支柱侧面限界要求。

8、钢柱基础露出地面高度按照:站台处高出站台面100mm,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面高出路肩面200mm, 施工允许误差±30mm。拉线基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下锚拉环外露长度以下锚拉环中心计为80 mm,施工允许误差±20mm,不得深埋,以防造成后续拉线施工时U 型挂环无法安装。

9、浇制过程中应严格按水灰比和配合比施工,各种配料的搅拌应均匀,当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坚持“三三制”,即水泥与砂混合搅拌三次,加水搅拌三次成砂浆,再加石子搅拌三次形成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应根据现场使用的箩筐及水桶,用磅秤量重,将试验确定的水灰比及沙石料配合比转换成每盘(两包水泥)混凝土需几筐砂、几筐石子、几桶水。现场应设置醒目的配合比及水灰比揭示牌。

10、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大于3米时,应设置斜槽或竖向吊桶。混凝土宜连续进行一次浇注成型,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1、在厚大无筋或稀疏少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基础允许加入片石,加入片石的数量应不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12、混凝土浇制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基础边角及螺栓处应进行人工捣固,并随时检查基础螺栓的位置是否变动,基础浇灌过程中,必须校正复核螺栓之间各部距离、螺栓对角线,允许施工偏差±2mm。

13、当基础坑内有电缆时应尽量排移至基础坑外,不能排移时应征得设备管理单位同意,对电缆加设保护套,保护套应每边超出基础200mm,一般采用木槽加沙或φ110高强度PVC 管加沙,以使电缆在基础内能自由抽动,不得将基础和电缆浇灌为一整体,木槽或PVC 管距基础螺栓和基础顶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14、凡有基础施工的车站或区间,每个车站或区间第一次灌注时需制作试块一组,以后每灌注50m 3混凝土做一组试块,混凝土量大于500m 3的单位工程,按每灌注100m 3做一组试块,每个车站或区间不得少于一组试块。在同等条件养护下,基础的试块抗压极限强度不得

小于设计强度;采用同等条件养护的试件,要测量试件温度,以日平均气温累计达到600℃时计算养护龄期。具体要求见附注。

15、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办理,掺入外加剂,冬季施工时严格按照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案施工。在基础浇制施工时应加入防冻剂、早强剂,防冻剂、早强剂的加入剂量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基础浇制完成采取塑料薄膜覆盖,四周用土对覆盖的塑料薄膜进行密封,不再进行浇水养护。

16、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表5.2.7的规定。

17、所有硬横跨基础需按基础图要求植入一根φ12的接地钢筋,钢筋埋入基底以下200mm,钢筋的位置以靠近(支柱留有孔的)筋板为准,钢筋外漏长度为600mm。

18、有接地极(设备接地)的基础在基础浇筑时应将接地极一并埋入(不得浇制于基础内,应保证接地电阻),避免二次开挖。

19、基础浇制时应在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下进行施工,并及时填写、签认隐蔽工程记录。

(三)基础养护及拆模

1、养护:

(1)、混凝土浇注完毕12小时后,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在浇注后3小时内应进行覆盖并浇水。

(2)、养护日期: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少于7天,对掺入有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3)、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原则,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拆模

(1)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时进行。拆模后,应保证基础表面的平整,光滑,不出现蜂窝、麻面、棱角损坏等现象。

(2)拆模后,应对基础螺栓进行清洗,并用黄油涂抹后用塑料布或麻袋包扎。

(四)冬季基础浇注施工

(1)冬季施工采用原材料加热法。

(2)严格控制水温,水温超过规定与水泥接触后会发生假凝现象。对P.0.32.5普通水泥,搅拌时水和骨料的温度分别不得超过70℃和50℃。

(3)延长搅拌时间(应比非冬季施工延长一半左右)。

(4)水泥严禁加热,可在施工前3~4天搬入室内。

(5)基础浇制后,在混凝土获得100%的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的设计载荷。

(6)基础浇制后应对基础采取保护措施,保温、保潮。可在基础上盖塑料布,用沙土、黄土覆盖400mm 厚度以上,或四周用土对覆盖的塑料薄膜进行密封,不再进行浇水养护。

(7)搅拌时减少拌合水量,降低流动性,搅拌均匀,灌捣密实,施工速度加快。

(8)冬季施工用的模板应配合严密,防止漏浆,并应贴防水层与保温材料隔离。

(9)养护期间如天气变冷,则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防护,辅以人工加热,防止混凝土受冻。

(10)施工的各项测量结果、检查结果、施工方法、养护方法、养护期限、温度、保温情况及强度等资料作好记录。

(五)安全注意事项

1、基础施工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横跨线路时认真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原则,任何人员不得在线路上坐、卧、休息等。

2、基础施工须倒运材料时,未经防护人员同意不得搬运沙石料横穿铁路,在防护员同意的情况下仍须严格按规定执行,且不得搬运庞大、重,单人无法搬运的物品。

3、基础浇制时使用震捣器严格执行临时用电规定。

4、基础用的材料在搬运堆放时不得侵入限界。基础螺栓、钢板等在搬运过程中不得短接轨道电路。

5、基础搅拌平台及搅拌过程中人员、工机具、材料不得侵入限界。

6、基础浇制时做好对道床的防护,严禁污染道床。施工完成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弃土应及时清理。

六、桥钢柱、隧道立柱锚栓打灌

1、桥钢柱固定锚栓打孔前,应复核测量结果是否与设计相符;打灌前,应积极与站前单位联系,了解桥墩内的布筋情况,求得配合。(利用探测仪,重点对桥墩打孔处探测,以防打孔时打断钢筋),打孔时尽可能避开墩台内的布筋,万一如遇到钢筋时,应改移孔位,即重新测量;灌前应用水冲洗眼孔,灌注时应捣固使用水泥砂浆密实,灌注完后养护7-14天,并做砂浆试块,每300组锚栓、埋入杆作一组试块,数量不足300作一组。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表5.3.7的规定。

2、灌注后的桥支架固定螺栓应符合施工规范5.3.10条的规定

3、隧道内各埋入杆件,其位置施工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5.3.11条的规定,隧道内立柱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倾斜度不得大于1°。

4、本线隧道内均采用M20×290×170型化学锚栓,施工时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供货商提供的安装指南操作安装,并应事先编制详细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样板示范安装,再全面开展施工,为保证质量,应责任到人(做好安装记录)。

5、为保证质量节约成本,新建桥及隧道宜通过与桥墩及隧道施工单位协商采用预埋锚栓方法施工。二院设计部分采用贰化施参网603-Ⅱ图。预埋锚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垂直,两个方向的允许偏差均不大于3°;螺栓呈竖直状态,螺栓外露长度、螺栓间距应符合验标表5.2.7的规定,预埋锚栓顶部向下300mm 应采用一级热镀锌。

七、支柱安装整正

(一)支柱

1、本线接触网混凝土支柱均选用H100/9.0+1.5(φ350)型支柱。

2、支柱安装时应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支柱号及支柱型号对应安装,支柱应满足现行验标规定。

3、过渡用H65-250、H85、H93、H100、H170、H170-250支柱主筋为不对称分布,设置在直线或曲线外侧时,受压侧为线路侧;设置在曲线内侧(R≤2500m)时,受压侧为田野侧。支柱安装施工时应严格区分。

(二、支柱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1、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外观检查标准: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5.5.1条。

2、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外观检查标准: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5.5.2条。

3、钢柱及钢接硬横跨梁

外观检查标准: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5.5.3条,5.5.4条。

4、H型钢柱

外观检查标准:应严格按照通用参考图《接触网H 型钢柱》(图号:通化(2008)

1301)、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 第4部分 H形支柱 》TB/T2921.4-2008相关规定、规范及标准执行。

5、支柱、硬横梁到场检验应邀请监理参加,并填写进场材料报检单,及时报监理签认。

(三)支柱安装

1. 竖立钢柱前,应确认基础螺栓位置是否正确;

2. 竖立混凝土支柱前,应确认坑位、限界、坑深,以及是否安设底板。

3. 对于H90、H93、H170型支柱为非对称布筋,分受拉侧和受压侧,安装前根据受力状

况,确保受力面正确。

4.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安装钢柱。原则上应当天整正,

万一完成不了,也应使钢柱纵横线路达标,并将四角最少各紧固一个地角螺栓螺帽,

以免支柱在风压下倾斜影响正常运营。

(四)支柱整正

带杯型基础的预应力等径圆钢筋混凝土支柱整正

1、圆杆立杆前应由监理组织站前站后监理、站前施工单位、站后施工单位对预留工程进行现场验收合格并提交隐蔽工程记录、检验批等资料后进行。

(1)基础面应与路基面平齐,不得高于路基面;

(2)腕臂柱杯型基础杯底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即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0~+50mm。

(3)腕臂柱基础顶面高出路肩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杯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0~+50mm,杯底应平整。

(4)腕臂柱杯型基础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即不得扭面,施工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

(5)拉线基础位置应符合预留基础平面图要求,拉线基础中心距离锚柱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8.5米的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200mm;拉线基础中心距离线路中心的施工偏差为0~+100mm(网锚及中锚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距离较杯基中心距离线路中心大100mm,附加悬挂下锚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距离与杯基中心距线路中心距离相等)。

(6)如发现杯深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立即告知站前单位,责令其立即整改。

2、杯形基础内支柱安装前,先清除杯口内杂物,按设计要求垫入细石混凝土垫层。

3、安装前将插入基础杯芯部分的支柱表面及杯壁凿毛,并清洗干净。

4、利用安装列车或汽车吊车将等径圆杆立入杯基内,并使支柱侧面限界和所标注出的限界点相吻合。同时立杆人员通过线坠及水平尺大致测量支柱状态,并使支柱基本达到作

业任务单的所给出的状态,用4块以上木楔子四边布置将支柱固定。

5、在整正过程中,先利用杯口处的标记把支柱侧面限界整到位,然后再进行支柱的斜率整正。一人调好精纬仪(镜头与支柱外侧基本对齐),对准支柱外侧,测量垂直线路方向的斜率,另一人用线坠测量顺线路方向的斜率。一人拿铁锤,听从经纬仪和线坠操作人员命令,用锤子敲击不同的木楔子来调整支柱垂直线路和顺线路方向的斜率达到规定标准。

6、横线路方向:曲内支柱均应直立,施工偏差为0~0.5%(柱顶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施工偏差为向曲内0~30mm);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支柱,外侧倾斜率0~0.5%(柱顶部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施工偏差为10~30mm),且保证支柱在受力后不能向受力方向倾斜。顺线路方向:支柱均应中心直立,柱顶倾斜施工偏差为±20mm,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超过60mm。

7、待支柱整正完毕后,再用C20级细石混凝土填充支柱与基础间的间隙,并用小扁铲捣固密实。

8、第一次灌注至距杯口200~250mm处,经过24小时拆除木楔子,再灌注至基础顶面,并用抹子将其与基础面抹平。

9、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灌注完毕后12小时,必须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时用沙将混凝土面覆盖,每天中午10~12点浇水一次,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原则,养护期一个星期,气温低于5℃时不得进行浇水,养护用水与拌制用水相同。

钢柱整正:

1、钢柱整正可使用薄厚不同的钢垫片垫在钢柱主角钢下面。每块钢垫片的面积不应小于50mm×100mm。且每个钢柱主角钢下面钢垫片的块数不得超过3块。桥钢柱(或桥支架)与桥墩台之间可用厚薄不同铁垫块进行调整,但桥接腿、底座与桥钢柱之间不得加铁垫块。

2、基础螺栓应配备方垫片,紧固基础螺栓的螺帽时,应对角循环进行。钢柱整正完成后,应将螺栓涂黄油包扎。

3、格构及实腹式钢柱承载后应直立或向受力反侧略有倾斜,施工允许偏差符合表5.5.3的规定。

4、桥钢柱(格构及实腹式)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同一组硬横梁两钢柱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偏差±20mm。

5、钢柱承载稳定后,即可进行基础帽浇制,基础帽应将地脚螺栓及支柱底座外露部分

全部遮盖,基础帽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标准,基础帽图详见附图。

6、遂渝二线H 型钢柱上部零件均为预留孔内安装,因此H 型钢柱分中间柱和中锚柱两种支柱类型,安装时务必注意。

7、站内硬横跨钢柱轨面以上高度≥8.35m,由转换柱抬高支时再加高0.5米。

8、支柱整正后,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中的要求,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监理、工务、施工及供电部门确认,并在支柱根部标注轨面标高红线(详见附图四),作为上部安装、验收及维修的基础。

9、支柱整正后,应及时进行跨距测量并整理成电子文档,以便复核是否有因施工引起的跨距超标,并为后续的锚段长度计算及吊弦长度计算提供基础数据。测量记录表中应包含设计跨距、调整跨距、实测跨距及测量日期、测量人等。

(五)安全注意事项

1、既有线上进行支柱安装作业时吊臂不得向临线转动,不得将吊臂侵入临线限界。

2、支柱安装后若来不及及时整正应采取防支柱倾倒的安全防护措施,钢柱应保证每个角都有一个垫片、螺母紧固到底部。

3、支柱整正用材料、零件不得侵限。支柱安装不得影响信号机的显示。

4、既有线上进行支柱整正时必须按照规定设置防护。

5、用正反扣整杆器进行支柱整正时,整杆器框架不得安装过高(不得高出轨面400mm),钢轨卡子安装时应确认现场轨道电路情况,不得短接轨道电路。

6、利用钢轨整正支柱时必须避开高温时段,使用整杆器整正支柱时,必须保证线路的稳定,不得对支柱进行强拉强推,以防拉动轨道。

7、使用地锚整正支柱时必须保证地锚的牢固。

8、支柱整正完毕,应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及时恢复道床原状,疏通排水沟。支柱与水沟发生干扰时,应按原水沟截面改移水沟,并保证改移后的水沟与原水沟地面相平,顺直畅通,不得形成直角。

八、接地极埋设

(一)、接地极埋设

1、零散支柱、铁路桥与立交桥及隧道两侧均设不大于30欧姆电阻单接地极,长度小于100m 的桥钢柱与桥栏杆相连不另设接地极。

2、架空地线下锚柱、设备支柱设不大于10欧姆电阻双接地极接地,锚段长度大于1000m

时架空地线的中间应增设一处双接地。

3、接地极设置位置及电阻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桥隧两侧应就近埋设,接地极埋设后应测定电阻值,垂直接地体支数根据实测电阻值适当调整,满足设计电阻要求。

4、普通接地极:当土壤电阻率小于150Ω·m,接地电阻要求≤10Ω时,垂直接地扁钢数量为4块;当土壤电阻率小于250Ω·m,接地电阻要求≤30Ω时,垂直接地扁钢数量为2块;当土壤电阻率大于150Ω·m,接地电阻要求≤10Ω或土壤电阻率大于250Ω·m,接地电阻要求≤30Ω时应采用加强式接地极,加强式接地极垂直接地角钢和水平接地扁钢数量见下选用表;接地极各金属件应热浸镀锌,焊接处应补涂沥青防腐,接地极制作参见附图。 土壤电阻率

ρ=200Ω·m

电阻值要求

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土壤电阻率 ρ=300Ω·m 土壤电阻率 ρ=400Ω·m 土壤电阻率 ρ=500Ω·m 土壤电阻率 ρ=600Ω·m 土壤电阻率 ρ>600Ω·m n(根)

接地电阻≤10Ω L(米) n(根) L(米) n(根)L(米)n(根)L(米)n(根)L(米) n(根)L(米)5

/ 20.1 / 6 2 25.1 8 5.1 3 35.1 10 10.1 4 45.1 12 15.1 5 55.1 / 20.1 / / / 接地电阻≤10Ω

5、接地体的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1.5米以上,埋入深度不应小于0.8米,埋设后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6、接地极埋设应与支柱、基础开挖同时进行。

7、接地极埋设时应保证接地极距通讯、信号电缆在3米以上,在地形受限时达不到3米时,应加绝缘防护,但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米。接地扁钢与通讯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米,并应加绝缘防护,交叉角为90°。

(二)安全注意事项

1、接地体间的焊接应牢固,以确保接地电阻值。

2、埋入接地极施工与基坑开挖工序相同,不能直接打入,并应对地下电缆或管道进行调查。

3、接地电阻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加入降阻剂,直至达到设计标准。

4、接地极埋设时应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及时填写、签认隐蔽记录。

九、供电线拉线锚板埋设

1、本线供电线下锚采用拉线锚板式,锚杆的选用φ25×3540型,埋设前应开挖马道,

锚板拉杆出土部分最高点距地面高度不得大于500mm,受力后不得超过700mm;锚板埋设应保证锚杆与地面的夹角为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

3、锚板埋设时应将有折角的面应朝下。锚杆埋设后,应保证焊接部分朝下,双环锚杆的长环在下,短环在上。

4、锚板∪型拉环与垫板连接螺栓应紧固,凡埋入地下部分的锚杆、拉环、垫板均应涂防腐漆两遍进行防腐。

5、锚板设置在锚支的延长线上,锚板的方向与下锚支的延长线垂直。

6、锚杆拉线必须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困难地段允许偏差为+200mm,任何情况下不允许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7、锚板埋设时应由监理确认,并及时填写隐蔽记录

十、砼支柱及基础的培土、砌石、水沟改移、支柱防护

1、基础田野侧土层厚度小于设计埋深,进行边坡培土,培土厚度不小于1m,并分层夯实,其坡度与路基相同;高填土路基上的基础和孤立基础按设计进行培土或砌石。基础培土、砌石:埋设在路堤地带的基础,当基础外缘距路肩边不足1米时(填方地带的砼支柱外缘距边坡〈0.2m时)应用土培足1米,或用浆砌片石护坡加固,培土应分层夯实,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2、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跟基础截面相当且经常有水流过的水沟时应采取加大基础

限界(但必须报设计校核支柱容量)以避开水沟的方法处理;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在400mm 左右的水沟时可采取在基础内预留水沟的方法处理,见后附图二;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较大但较浅且无水的水沟时可采取改移水沟的方法处理,改移后的水沟底面应与原水沟底面相平,水沟截面与原水沟相同,改移的水沟与原水沟的连接应顺畅,不得形成直角形式,所挖开的挡墙用同样的片石浆砌成原形状,且与挡墙连接处应保证磨面美观,按照原状态勾出条缝来;详见后附图;具体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贰化施参网609”图中相应的培土、砌石、水沟改移方案。

3、在有机动车活动的场所如路旁及装卸货物站台上的混凝土腕臂柱、混凝土软横跨柱、接触网钢柱应对支柱作防护,具体防护形式及施工方法见“贰化施参网607”。

附图:基础培土、砌石示意图(图中单位以mm 计)

附图:水沟改移示意图(图中单位以mm 计)

备注:盖板为水泥砂浆浆砌而成,当开挖要破挡墙时才使用。

附图:基础穿埋管平面示意图(图中单位以mm 计)

Φ400钢筋混凝土钢管

中铁建电气化局遂渝二线站后工程指挥部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日

附注:砼试件养护抗渗试件制作的要求

根据砼新评定标准要求,用于工程项目砼强度评定的试块,应分为标养和同条件养护两种情况。目前一些委托单位对此要求不甚了解,标养与同条件养护概念不清,砼抗渗试件制作方法不科学,直接影响砼构件强度的评定结果,在此将砼试件和抗渗试块的制作养护的方法及要求介绍给大家,请参照执行,并请见证单位及时予以见证。 一、砼的正确养护

1、标养:砼试件脱模后立即进入标养环境养护(温度20+2℃,温度95%以上),工地无条件的立即送到实验室标养。 2、同条件养护:

①试件与构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实际考查构件的强度情况,最少要制作三组试件,以日平均气温累计温度达到600℃时,计算养护龄期。气温低、养护时间长,但不能超过60d;气温高,养护时间短,但不能少于14d。 例如: 日期 6月1日 6月2日 6月3日 6月4日 6月5日 6月6日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日平均气温℃ 35 36 35 38 39 35 38 39 40 41

累计温度℃35 71 106 144 183 218 256 295 335 376

日期 6月11日 6月12日 6月13日 6月14日 6月15日 6月16日 6月17日 6月18日 6月19日 6月20日

同条件养护龄期为16天 日平均气温℃ 38 39 39 38 39 39

累计温度℃ 414 453 492 530 569 608

②强度代表值乘1.1的系数 ③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④砼试件要提前送样,不要超龄期

3、填写砼抗压委托单,只能填标养、同条件养护,不允许填自然养护。 二、 砼抗渗试件的正确制作 ①抗渗成型模应刷废机油; ②用机械或人工捣实砼,收光

③在砼刚硬化时(用指甲可以划动砼),用钢丝刷毛试件的上下面,使砼上下面为毛面。 ④时间养护1-2天后,小心脱模,模脱不下来可以请实验室帮忙脱。 请监理、施工单位引起重视共同作好此项工作。

襄樊东锦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七月六日

附图一:钢柱基础帽示意图

说明:

1、 图内尺寸以毫米计。

2、 基础顶帽为C10细石砼浇制,支柱受力

后,施工前将螺母、垫圈及地脚螺栓除锈后,刷两道沥青防腐。砼基层清理干净,顶帽砼内严禁夹填额外砖、砂及块石等。

3、基础帽顶及侧面用1:3水泥沙浆12厚抹

面,压实赶光。

附图二:自制斜率测量尺

线路侧

附图三:预应力支柱侧面限界测量工具

附图四:等径预应力支柱侧面限界测量工具

第 25 页 共 28 页

附图五:支柱处轨面标高线标注图

第 26 页 共 28 页

附图六:杯型基础支柱C20细砼加固封口图

接地极加工示意图

说明:1、将∠50×5的角钢切成2.52米一段,将40×4的扁钢焊成7.5、

12.5、17.5米等长度的水平接地体,各段长度根据接地极处土质情况而定。

2、将φ12的圆钢切成1.5米一段,焊接于扁钢上,搭接长度为80mm,圆钢除锈后涂红丹防锈漆,干透后刷沥青。

3、7.5米长的水平接地体电焊两块接地体角钢,12.5米焊三块,17.5米焊四块,构成接地极。


相关文章

  • 接触网下部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新)
  • 下部基坑开挖及支柱安装.整正 作业指导书 一. 编制说明: 本指导书是根据<沾昆二线电气化二标段设计说明>,我局颁发的相关工艺和注意事项以及<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查看


  • 轴瓦检修工艺
  • 检 修 工 序 卡 页:6/13 主要安全措施 1 工作人员工作前应办理票,进入工作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程. 2 工作票开工时应仔细审阅,与运行人员共同检查安全措施的执行情,确认后方可开工. 3 各项工作应严格按规程进行,严 ...查看


  • 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综合接地施工作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施工作业. 2 编制依据 ⑴ 贵广铁路施工设计文件和图纸. ⑵ TB/T2073-200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 ...查看


  • 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技术简介
  • GPM-30微机控制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台 1.产品外观及主要用途 济南益华技术简介 本试验台用于模拟轴承.轮箍.轧辊等滚动接触零件工况的失效试验,将一恒定的载 荷施加于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接触的试样,使其接触表面受到循环接触应力的作用.通过控 制 ...查看


  • 保利实测实量
  • 保利(长沙)实业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实测实量工作指引(试行) 1.目的 1.1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公司对所开发项目的可控制程度,降低客户投拆的风险. 1.2规范产品质量实测过程中的程序.取样方法.测量操作.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和要求,提供产品质量 ...查看


  • 秦皇岛地质实习
  • 一. 前言 地质实习时间为2011年7月17日至2011年7月22日,地点为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其主要目的及任务为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及整体规律认识,加深对课程知识理论的理解,掌握地质学.地 ...查看


  • 实测实量检查标准
  • 实测实量检查标准 截面尺寸: 评判标准:[-5,8]mm 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 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外门窗洞口尺寸: ...查看


  • 高速铁路与概论论文
  • 中低速磁浮列车供电系统研究 0 概述 磁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地面轨道交通运输工具,其以高速.节能.安全.舒适.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传统的轮轨式机车车辆不同,磁浮列车的支撑和导向力是由电磁吸力和电动斥力来提供的,它的牵引力 ...查看


  • 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
  • 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 久久建筑网久久建筑网 添加时间:2009-09-13 21:44阅读次数:3次 内容摘要: 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 简介: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路网建设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