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论“十大俗气”:“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这十大俗气在知乎也颇为流行,不过知乎上的精英们含蓄多了,遇美人不是急索登床,而是捐款。
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的,知乎上也大有人在。对茶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无解,就敢洋洋洒洒排出一大篇回答来,恰似孔乙己买酒时排出的九文大钱。
关于泡茶这事,我觉得有“三大俗气”:泡绿茶必谈玻璃杯、泡乌龙必谈盖碗、泡普洱必谈紫砂壶。
明清之际,绿茶一直是用壶冲泡的。壶的质地有很多、瓷壶、金属壶、陶壶都有茶客在用。绿茶并不怕高温,也不怕“闷”。直到现在,高规格的接待场景里一般还是在用带盖的胜利杯泡绿茶。玻璃杯泡绿茶压根属于旁门左道。虽然透明的玻璃杯壁看茶芽会方便一些,但茶喝的终究是滋味,否则,茶叶审评杯早改用玻璃材质的了。
乌龙茶也不是只有用工夫茶泡法才成。我自己就常用大杯泡岩茶、单丛一类的乌龙茶。只要投茶量控制得当,茶汤一样清幽醇和,一番牛饮,不亦快哉。
普洱的仓味和杂味,也不是紫砂的“气孔”能吸收掉的。觉得紫砂会吸收仓味杂味改善茶汤香气的,要么是心理作用,要么就是那茶本来就没有仓味和杂味。
但是,我并不是说,泡茶这事不需要有那么多讲究。泡茶,可以不讲究器具的贵贱、茶品的价钱、场所的大小,但要讲究器具的雅俗、茶品的高下、场所的氛围。一个二十块钱的德化白盖碗,比一个几千块钱的台湾XX“汝窑”盖碗雅得多。用德化盖碗的茶友,要么是胸中无名利挂碍,要么是深谙茶性;用台湾XX“汝窑”的,是真的不懂汝窑,也不懂茶性。茶性贵洁,你弄一个开片开得脏兮兮的的器具来泡茶,不像话。某个无名山沟出产的无名头春绿茶,两三百一斤,令多少茶友遥望并且垂涎,场景再切换到某个隆重庄严的茶会,装神扮鬼的茶席席主泡上价格六位数一斤的金奖XXX,真TM难喝,但也要装模作样地喝完,咂舌舔嘴,作恭维状,以示感谢。
其实,我简直不好意思说,我经常用咖啡杯喝茶。
作者:魏琴心
林语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论“十大俗气”:“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这十大俗气在知乎也颇为流行,不过知乎上的精英们含蓄多了,遇美人不是急索登床,而是捐款。
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的,知乎上也大有人在。对茶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无解,就敢洋洋洒洒排出一大篇回答来,恰似孔乙己买酒时排出的九文大钱。
关于泡茶这事,我觉得有“三大俗气”:泡绿茶必谈玻璃杯、泡乌龙必谈盖碗、泡普洱必谈紫砂壶。
明清之际,绿茶一直是用壶冲泡的。壶的质地有很多、瓷壶、金属壶、陶壶都有茶客在用。绿茶并不怕高温,也不怕“闷”。直到现在,高规格的接待场景里一般还是在用带盖的胜利杯泡绿茶。玻璃杯泡绿茶压根属于旁门左道。虽然透明的玻璃杯壁看茶芽会方便一些,但茶喝的终究是滋味,否则,茶叶审评杯早改用玻璃材质的了。
乌龙茶也不是只有用工夫茶泡法才成。我自己就常用大杯泡岩茶、单丛一类的乌龙茶。只要投茶量控制得当,茶汤一样清幽醇和,一番牛饮,不亦快哉。
普洱的仓味和杂味,也不是紫砂的“气孔”能吸收掉的。觉得紫砂会吸收仓味杂味改善茶汤香气的,要么是心理作用,要么就是那茶本来就没有仓味和杂味。
但是,我并不是说,泡茶这事不需要有那么多讲究。泡茶,可以不讲究器具的贵贱、茶品的价钱、场所的大小,但要讲究器具的雅俗、茶品的高下、场所的氛围。一个二十块钱的德化白盖碗,比一个几千块钱的台湾XX“汝窑”盖碗雅得多。用德化盖碗的茶友,要么是胸中无名利挂碍,要么是深谙茶性;用台湾XX“汝窑”的,是真的不懂汝窑,也不懂茶性。茶性贵洁,你弄一个开片开得脏兮兮的的器具来泡茶,不像话。某个无名山沟出产的无名头春绿茶,两三百一斤,令多少茶友遥望并且垂涎,场景再切换到某个隆重庄严的茶会,装神扮鬼的茶席席主泡上价格六位数一斤的金奖XXX,真TM难喝,但也要装模作样地喝完,咂舌舔嘴,作恭维状,以示感谢。
其实,我简直不好意思说,我经常用咖啡杯喝茶。
作者:魏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