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海洋?

中国走向海洋?

加藤嘉一     2012年01月11日

最近,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官方纪录片《走向海洋》。它讨论了中国、西方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形式上相当于23年前著名政论片《河殇》的续集。

不过,这部纪录片虽然在最终观点上与《河殇》一致,都是提出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但只要看几分钟,就会发现两者的巨大差别。《河殇》批评了中华文明保守封闭的特征,对西方采取了学习的态度,而《走向海洋》则把历史上的中国直接说成海洋强国,欧洲才是封闭保守的一方。

这种全新的观点,我还是第一次接触,感到十分有趣。

而更有趣的,甚至可笑的是这部纪录片的细节,中国商朝时代就远航到澳大利亚和美洲、明朝时的木制帆船近一万吨,兵马俑中的士兵面向东方是为了跟皇帝征服大海…… 这使人想起了据说存在于韩国历史教科书上某些“光荣历史”。

但是看看纪录片后列出的各个“有关部门”,则让人无法笑出来。军方、政府、国有企业、科研机构,都深度参加了这部纪录片的摄制,他们一致认为兵马俑中的士兵面向东方是为了跟皇帝征服大海。这就使人不能不思考:在官方电视台上播放这种纪录片的国家,到底在追求什么?

如果说《河殇》追求的是对世界的开放和对西方的学习,那么,不管它是否引发了政治问题,至少这种追求已经实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融入世界已经成为大趋势,不可能回到过去,带来这一局面的恰恰是海洋和它提供的贸易机会。《走向海洋》特别强调了,或者塑造了中国航海力领先于西方的历史,告诉观众不必再多学西方,于是剩下的只有面向东方的兵马俑。它代表的是海权,一种很硬的实力。

在《走向海洋》的开头动画里,即将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的“瓦良格”号挂着国旗,与其他军舰一起穿越风浪。而事实上,它正在渤海上进行频繁的实验,为加入海军做最后的准备。同时,上海的船厂也正在把陪伴航母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制造出来,沈阳的飞机工厂则将提供航母上的战斗机。也许只需要一年,或者最多一年半的时间,这些工作都将完成,航母将“形成战斗力”,中国将暂时拥有世界第三的海军——而且未来排名上升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下降的。虽然这只海军在短期内无法挑战美国同行,但毕竟是走向海权的第一步。

那么海权,或者说Sea Power,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我不想玩学术,而是说一下最简单的概念,海权就是你的船在海洋上行驶的权力。我曾经翻译过一位日本外交官的著作《日本走向何方》,书中提到“日本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是从中东经过马六甲海峡,再从南中国海往北,最后到达日本。假如这条航道的安全受到威胁,日本的经济活动将会停滞,并受到致命的打击。这条航道是岛国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其安全无疑关系到日本核心的国家利益。”海权使日本可以使用这条航线,国家因此得以生存。当然日本也承认,“支撑它的是以第七舰队为核心的美国海军”,日本使用的是美国的海权。

海上生命线对中国来说也存在。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扩张性的陆地强国,它的陆地边界全都位于难以继续扩张的地方,所以海运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中国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岛国,至少是半岛国家。不用看任何纪录片就知道,中国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从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海运线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畅通无阻,而在未来,众多的人口和贫富的差距使中国经济必须高速发展,对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几十年来,一直维护中国海上生命线安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大英雄是谁呢?客观说,同样是“以第七舰队为核心的美国海军”。尽管早已成为许多年轻的中国人痛恨的对象,但正是这只海军默默地在世界各个海洋和海峡上巡逻,打击一切以切断航路为威胁的武装者,保证了资源进中国,商品出中国的安全。如果美国舰队突然被消灭或者撤回美国,中国将无力在海盗、恐怖分子或者新的萨达姆面前保卫自己的航线安全和经济安全。虽然中国从来没有人研究“美国海权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意义”,但政府一直在购买美国国债,与日本一起成为这个体系的最大拥护者。

然而,这种服务未必是永久的。中美关系的前途,谁也说不清,而短期的新挑战正在大量出现,目前正在热烈讨论的对伊朗制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这个美国倡议的行动得以落实,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地区的北美、欧洲和日韩将停止进口伊朗的石油,不希望花更多钱的中国将别无选择地增加对伊朗的石油进口,而根据制裁法案,与西方有任何关系的航运公司都将退出与伊朗的合作,中国的进口将不再受到美国海权的保护。从此之后,中国海运者将在没有保护的海洋上独立面对各种风险,直到中国在外交上让步,或者建立了自己的海权为止。

海军是一个新兴国家最难快速建立的体系,综合了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的“大海权”更不是说有就有的。直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军仍然是一只短腿的、近海的力量,他们每天想的是如何在自己的家门口与远道而来的美国人进行战斗,而不是在遥远的海外与美国人进行打击海盗的比赛。而这种比赛,马上就要在波斯湾开始了。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压力,才有了《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创新虽然也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但在沿着自己“伟大祖先”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要现实得多,走向海洋的事业也是如此。

只是我不知道,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否真的属于一个海洋民族。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春节临近,本专栏暂停三周,2月8日(周三)将继续出刊,祝大家提前春节快乐;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走向海洋?

加藤嘉一     2012年01月11日

最近,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官方纪录片《走向海洋》。它讨论了中国、西方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形式上相当于23年前著名政论片《河殇》的续集。

不过,这部纪录片虽然在最终观点上与《河殇》一致,都是提出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但只要看几分钟,就会发现两者的巨大差别。《河殇》批评了中华文明保守封闭的特征,对西方采取了学习的态度,而《走向海洋》则把历史上的中国直接说成海洋强国,欧洲才是封闭保守的一方。

这种全新的观点,我还是第一次接触,感到十分有趣。

而更有趣的,甚至可笑的是这部纪录片的细节,中国商朝时代就远航到澳大利亚和美洲、明朝时的木制帆船近一万吨,兵马俑中的士兵面向东方是为了跟皇帝征服大海…… 这使人想起了据说存在于韩国历史教科书上某些“光荣历史”。

但是看看纪录片后列出的各个“有关部门”,则让人无法笑出来。军方、政府、国有企业、科研机构,都深度参加了这部纪录片的摄制,他们一致认为兵马俑中的士兵面向东方是为了跟皇帝征服大海。这就使人不能不思考:在官方电视台上播放这种纪录片的国家,到底在追求什么?

如果说《河殇》追求的是对世界的开放和对西方的学习,那么,不管它是否引发了政治问题,至少这种追求已经实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融入世界已经成为大趋势,不可能回到过去,带来这一局面的恰恰是海洋和它提供的贸易机会。《走向海洋》特别强调了,或者塑造了中国航海力领先于西方的历史,告诉观众不必再多学西方,于是剩下的只有面向东方的兵马俑。它代表的是海权,一种很硬的实力。

在《走向海洋》的开头动画里,即将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的“瓦良格”号挂着国旗,与其他军舰一起穿越风浪。而事实上,它正在渤海上进行频繁的实验,为加入海军做最后的准备。同时,上海的船厂也正在把陪伴航母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制造出来,沈阳的飞机工厂则将提供航母上的战斗机。也许只需要一年,或者最多一年半的时间,这些工作都将完成,航母将“形成战斗力”,中国将暂时拥有世界第三的海军——而且未来排名上升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下降的。虽然这只海军在短期内无法挑战美国同行,但毕竟是走向海权的第一步。

那么海权,或者说Sea Power,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我不想玩学术,而是说一下最简单的概念,海权就是你的船在海洋上行驶的权力。我曾经翻译过一位日本外交官的著作《日本走向何方》,书中提到“日本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是从中东经过马六甲海峡,再从南中国海往北,最后到达日本。假如这条航道的安全受到威胁,日本的经济活动将会停滞,并受到致命的打击。这条航道是岛国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其安全无疑关系到日本核心的国家利益。”海权使日本可以使用这条航线,国家因此得以生存。当然日本也承认,“支撑它的是以第七舰队为核心的美国海军”,日本使用的是美国的海权。

海上生命线对中国来说也存在。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扩张性的陆地强国,它的陆地边界全都位于难以继续扩张的地方,所以海运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中国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岛国,至少是半岛国家。不用看任何纪录片就知道,中国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从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海运线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畅通无阻,而在未来,众多的人口和贫富的差距使中国经济必须高速发展,对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几十年来,一直维护中国海上生命线安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大英雄是谁呢?客观说,同样是“以第七舰队为核心的美国海军”。尽管早已成为许多年轻的中国人痛恨的对象,但正是这只海军默默地在世界各个海洋和海峡上巡逻,打击一切以切断航路为威胁的武装者,保证了资源进中国,商品出中国的安全。如果美国舰队突然被消灭或者撤回美国,中国将无力在海盗、恐怖分子或者新的萨达姆面前保卫自己的航线安全和经济安全。虽然中国从来没有人研究“美国海权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意义”,但政府一直在购买美国国债,与日本一起成为这个体系的最大拥护者。

然而,这种服务未必是永久的。中美关系的前途,谁也说不清,而短期的新挑战正在大量出现,目前正在热烈讨论的对伊朗制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这个美国倡议的行动得以落实,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地区的北美、欧洲和日韩将停止进口伊朗的石油,不希望花更多钱的中国将别无选择地增加对伊朗的石油进口,而根据制裁法案,与西方有任何关系的航运公司都将退出与伊朗的合作,中国的进口将不再受到美国海权的保护。从此之后,中国海运者将在没有保护的海洋上独立面对各种风险,直到中国在外交上让步,或者建立了自己的海权为止。

海军是一个新兴国家最难快速建立的体系,综合了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的“大海权”更不是说有就有的。直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军仍然是一只短腿的、近海的力量,他们每天想的是如何在自己的家门口与远道而来的美国人进行战斗,而不是在遥远的海外与美国人进行打击海盗的比赛。而这种比赛,马上就要在波斯湾开始了。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压力,才有了《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创新虽然也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但在沿着自己“伟大祖先”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要现实得多,走向海洋的事业也是如此。

只是我不知道,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否真的属于一个海洋民族。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春节临近,本专栏暂停三周,2月8日(周三)将继续出刊,祝大家提前春节快乐;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走向海洋拥抱未来
  • 走向海洋,拥抱未来 尊敬的老师: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走向海洋,拥抱未来>. "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大海是我故乡--"这是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过的一首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 走向海洋,走向海洋的重要 ...查看


  • 作文 走向海洋
  • [作文 走向海洋] 一面海,或清透无杂的,或混浊秽败的,或任遥望无垠的,或由围堤桎梏的&& 海,以它万千的形态.颜色.性情,类比了我们人类的一千零一种的孤独和守望,作文 走向海洋. 黑格尔说:尽管中国靠近海,尽管中国古代拥有 ...查看


  • 中国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在海洋
  •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如何选择和确定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朱文泉将军所著<岛屿战争论>认为,这需要"认清时代特点,了解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分析总体形势.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结合本国的国情军情--"作出正 ...查看


  • 中国海洋现状
  • 中国海洋现状 --论中国海权 "海权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权?简言之,就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 --张世平<中国海权> ...查看


  • 浅谈中国海洋战略
  • 浅谈中国海洋战略 海洋曾经是人类的禁区,如今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希望,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大国,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海洋强则国家强的当今世界,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越来越能引 ...查看


  • 中国走向海洋的历史
  • 早在秦汉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向海洋进军,考古证实汉初南越囯就曾经和欧洲.西亚的国家进行海上贸易:唐宋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元代以及明朝嘉靖之前,海上贸易也是非常非常繁荣的,明朝永乐.宣德年间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证据. 后来随著明朝嘉靖皇帝下 ...查看


  • 世界热议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 世界热议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5周年纪念日.执行马航失联客机搜寻任务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当日在恶劣海况下继续搜索,并表示"坚持搜索不放弃,就是我们纪念这个日子的方式". 同一天,第14届西太 ...查看


  • 港媒:十八大提海洋强国战略加强重视海权
  • 港媒:十八大提海洋强国战略 加强重视海权  2012-11-15 15:4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4日电香港<文汇报>14日社论说,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正是因应周边的复杂形势而作出全面性战略选择.可 ...查看


  •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