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燕策一》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燕昭王欲招纳贤士以振兴国家,大臣郭隗对他讲了一个寓言: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于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有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不是欺骗别人。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讲完这个故事后,郭隗建议说,如果国王您真的想招纳贤士,不妨“先从隗始”。
燕昭王听进去了。他果真筑黄金台而师之,于是天下贤士纷纷至燕。其中一个人才就是当年纵横捭阖的苏秦。唐代陈子昂诗云:“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这即是称赞燕昭王以重金聘用苏秦的故事。
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有的时期中国兴旺发达,兴旺的年代总是伴随着出类拔萃的人才;也有过荒唐岁月,最近的荒唐是几十年前,在分不清“要社会主义草还是资本主义苗”的前提下,多少人才连草都不如地被铲掉。
好在荒唐终止在智者的手中。
208年底,中央有关部门宣布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不是干金,而是每人以百万人民币计,不可谓心不诚。最近,因为引进计划已经开始落实,媒体的议论多了起来。当然,赞成的是多数,也有些不同意见,例如说“透明度不高”,还例如说“没有公示期”,等等。
说到人才问题,我又想到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是多少带些牢骚情绪的一句话,但是,也有合理因素在里面。把这句话摆在现实环境中来,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能更大规模地面向国内招聘人才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不能从本土多找些会念经的和尚呢?说句实在话,单就念经而言,中国本土的和尚确实会念得更强些,如果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来念经,反而容易让善男信女们听不明白。我们在实际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案例,从国外空降的管理者,哪怕他以往是如何无坚不摧,在中国这块他们并不熟悉的土地上,总会有一段水土不服期,甚至会夭折在这里。
不是说过去没有面向国内的招聘,国资委搞过几次为大型国有企业招聘人才的活动,据说也很有成效,但是。总是有不少的限制,这些限制,常常是把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民营企业的掌舵者拒之门外。其实,应当选择一些在经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企业家,特别是有的企业家自身具有了很高的经济学造诣,也有相当的操守,愿意报效祖国;有些企业家因为企业成功,有了物质基础,他们甚至不会以取得高薪为目的,而只是想为自己的祖国作些贡献,在另一个层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企业家到官员,许多发达国家有这样的途径,我们能不能也开辟这样的途径呢?
从两千多年前的千金市马,到今天的千人计划,故事的内容有巨大的不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延揽人才。重读清末思想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真的感觉是为今天而作:“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希望是千人计划的一个注脚。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燕昭王欲招纳贤士以振兴国家,大臣郭隗对他讲了一个寓言: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于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有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不是欺骗别人。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讲完这个故事后,郭隗建议说,如果国王您真的想招纳贤士,不妨“先从隗始”。
燕昭王听进去了。他果真筑黄金台而师之,于是天下贤士纷纷至燕。其中一个人才就是当年纵横捭阖的苏秦。唐代陈子昂诗云:“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这即是称赞燕昭王以重金聘用苏秦的故事。
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有的时期中国兴旺发达,兴旺的年代总是伴随着出类拔萃的人才;也有过荒唐岁月,最近的荒唐是几十年前,在分不清“要社会主义草还是资本主义苗”的前提下,多少人才连草都不如地被铲掉。
好在荒唐终止在智者的手中。
208年底,中央有关部门宣布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不是干金,而是每人以百万人民币计,不可谓心不诚。最近,因为引进计划已经开始落实,媒体的议论多了起来。当然,赞成的是多数,也有些不同意见,例如说“透明度不高”,还例如说“没有公示期”,等等。
说到人才问题,我又想到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是多少带些牢骚情绪的一句话,但是,也有合理因素在里面。把这句话摆在现实环境中来,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能更大规模地面向国内招聘人才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不能从本土多找些会念经的和尚呢?说句实在话,单就念经而言,中国本土的和尚确实会念得更强些,如果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来念经,反而容易让善男信女们听不明白。我们在实际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案例,从国外空降的管理者,哪怕他以往是如何无坚不摧,在中国这块他们并不熟悉的土地上,总会有一段水土不服期,甚至会夭折在这里。
不是说过去没有面向国内的招聘,国资委搞过几次为大型国有企业招聘人才的活动,据说也很有成效,但是。总是有不少的限制,这些限制,常常是把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民营企业的掌舵者拒之门外。其实,应当选择一些在经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企业家,特别是有的企业家自身具有了很高的经济学造诣,也有相当的操守,愿意报效祖国;有些企业家因为企业成功,有了物质基础,他们甚至不会以取得高薪为目的,而只是想为自己的祖国作些贡献,在另一个层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企业家到官员,许多发达国家有这样的途径,我们能不能也开辟这样的途径呢?
从两千多年前的千金市马,到今天的千人计划,故事的内容有巨大的不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延揽人才。重读清末思想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真的感觉是为今天而作:“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希望是千人计划的一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