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填选

1.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 等心理成分。

4. ,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

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 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 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8. 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9. 物为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意识构造)。

10. 士,代表还有杜威等。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11. 1913派,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是应该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12. 苛勒。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3.

1

究无意识现象。

14. 1967理学》一书,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5. 16. 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17. 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18. 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 宗岳在1908年翻译的日本小泉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20. 1963后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

21.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2. 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学生学业的成败为主要标志。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学校教育心理学,其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23. 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24. 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25. 26. 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

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27. 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28. 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29. 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30. 教师角色对学生四个方面的影响:a.教师领导方

式对学生的影响;b.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c.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d. 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31. 慈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

32. 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

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33. 师生态度所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

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34.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a. 色认知阶段,这一阶段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b. 角色认同阶段,这一阶段指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c. 角色信念阶段。这一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35. 树立学习榜样和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36. 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

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

2

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7. 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38. 教学效能感。

39.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a. 影响教师在

工作中的努力程度;b.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c.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40. 是说,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1. 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有三种:一是对活动的反思;二是在活动中的反思;三是为活动反思。

42. 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但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

43. 述。

44. 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45.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的预

期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

46. 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

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任务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 47.

性。

48. 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49.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a. 从他控到

自控;b. 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c. 敏感性逐渐增强;d. 迁移性逐渐提高。

50. 教学反馈技术和现场指导技术。

51. 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52. 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 53. 54. 55.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56. 觉的、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57. 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58. 根据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

到高级的顺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59. 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60. 行为规范的学习。

61. 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

3

练习与强化的习惯。

62. 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63.

64. 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65. 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66. 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

-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67. 义接受学习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8. 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69. 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

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70.

71. 观、学生观。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72. 73. 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是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74. 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75. 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76. 分,其中学习需要占主导地位。

77. 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78. 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79. 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80.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成败归因理论,对行为

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81. 他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2.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

4

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83. 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这些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三个方面。

84. 需要学生努力克服,

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简言之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景。

85. 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或钟形曲线)。 86. 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87. 学习迁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a.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b. 迁移。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c. 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d. 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

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88. 官能心理学。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 89. 90. 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100. 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01.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02.言的物质形式(语音、文字)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03.(实物、

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

91. “”关系是学习迁移

的有关决定因素。

92.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广义地

说,它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认知结构变量就是学习者需要应用他的原有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的内容方面的特征和组织方面的特征。

93.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

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94. 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95. 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 96.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

间接的反映,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97. 型的抽象逻辑思维。

98. (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99. 就直观的对象而言,

5

模像或语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效果。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

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

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 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

性等各种品质全面地发展起来,尤其是记忆的敏捷性和精确性品质得到突出的发展。 式。

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

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 115. 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116. 进行系统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17.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18. 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因此,在教学

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119.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可能成为无效劳动。

120.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

息及其组织。

121.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122.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

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123.识。它包括两个基本充分: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和元认知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元认知知识是个体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与观念。元认知控制是个体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124.率的一切活动。

125.

6

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26. 性和简缩性。

127.性命题的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复杂知识学习(主要指概念和概括性命题的学习)的关键是理解。 128. 信息要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

进行编码和组织。

129.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130.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

131. 式或操作活动程序,即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 132. 作和原型内化。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现。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133.“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

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它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134.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

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它具有四个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135. 问题解决的几个早期模型有:桑代克的尝试-

错误模型、苛勒的顿悟模型、杜威的问题解决

模型和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136. 1926年,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提出的创造性解

决问题模型,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这四个阶段为: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和验证期。

137. 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138. 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二是启发式策略,指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139. 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140. 创造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而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141.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142.“维为支撑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143.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我”可以分

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44.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

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之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45.

146.面。

147.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

自我和心理自我。

7

148. 期、客观化时期和主观化时期。

149. 分化、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150. 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151.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 152.定的态度。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153.内部状态。

154.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以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

155. 行为。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156. 像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157.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158.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

阶段;6-10岁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进入自律道德阶段。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159.论。

160.

策略了促进道德教育。

161.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地认识到而难以指导人的行动。它的根本点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了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 162.

163. 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 164. 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榜样与示范。

165. 言语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示范和参与性示范。

166. 形式。

167. 认同和内化。

168. 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

169. 段、转变阶段和巩固与稳定阶段。

170.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171. 特点是成员有固定编制,群体内各成员的角色地位都是由群体规范明确规定的,有明确的隶属系统、“权力结构”。如班级和学生社团组织。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往往是由于一些个体互有好感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起来的。

8

172.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173. 们的内驱力。

174.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175. 的地位、个性特征以及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 176.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177.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178.而结合到一起的人们的联合体。

179. 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

的意见和看法。

180.的一个统一的标准。

181.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 182. 班集体内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

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183. 根据交往双方的情感卷入水平、自我暴露水平

的不同,将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84. 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 185. 一个健康的人,

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186.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

18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 理健康教育;b.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c. d. 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e. 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188. 变化、人际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及方式的变化、角色地位的变化。

189. 富于理想。

190. 渴望、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男女生性心理的差异。

191.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a. 差;b. 性冲动的困扰;c. 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d. 两性交往的不适;e. 不稳定性,耐挫力弱。

192.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

193. 教学设计的类型: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 194.解决教学的总体规划以及教学的宏观方法学问题。

195.教学的短近期规划问题。

196. 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

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197.识(实质指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98.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199. 一个陈述得好的行为目标应符号三个条件:一

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

9

200. 必要条件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

也就是使能目标。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201.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 202. 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如何教)进行合理的组合,即能按某一种或某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03.化理论。

204.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

205.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

206.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依据教学媒体所

负载的信息特征,把所有教学媒体分为两类五种:(1)非言语系统媒体,包括实物系统媒体、模像系统媒体、动作及表情系统媒体。(2)言语系统媒体,包括口头系统媒体、书面言语系统媒体。

207. 教学管理、技术。

208.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209. 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

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作出数量分析。

210.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

211.(将结果予以数量化),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教学评价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以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

212.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和激

励-动机功能。

213. 214. 215.性程度。

216. 法、同质法。

217. 选拔性测验的难度在(接近录

取率)。对序幕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 218.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项目效度越高,区分度越大,鉴别力越强。 219.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 220.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未来的教学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是否具有完成新的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有效地安排教学。 221. 222. 总结性测验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测验。 223. 师自编测验。

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

4.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答:(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5. 教师威信形成的条件?

答:(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6. 如何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威信?

答:(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7. 怎样理解广义的学习?

答:(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4)学习是由反复的经验而引起的。

8. 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用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只有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9. 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之区别?

答: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

10

二、简答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答:(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2. 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哪些角色?

答: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如下多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答: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教师

极主动的过程。 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即学习者必须具有a. 意义学习的心向;b. 恰当的旧知识;c. 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10.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答:根据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14. 学习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答:每一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习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

11.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答:(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的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12. ?

(填选)

答:(一)认知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a. 新知识的获得;b. 知识的转化;c. 评价。

(二)结构学习观:(1)教学的目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基本结构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四个教学原则,即a. 动机原则;b. 结构原则;c. 程序原则;d. 强化原则。

15.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答:(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16.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图

17. 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s

答:(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18.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答:(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9. 如何防止遗忘?

答: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也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还要遵循“间隔复习”和“循环复习”的原则。(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来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应综合采用。(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复习的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愈快。必要时可采用“过度学习”来提高记

13. 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1)客观条件。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习者在心理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

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

的心理需要; b. 及时解决问题;c. 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a. 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b. 传播小道消息。

26. 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1)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a.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b. 主动交往;c. 移情。(2)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a. 避免争论;b.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c.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d. 学会批评。

20. 如何培养心智技能?

答:(1)激发信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此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7.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21. 如何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1)训练的基本步骤:a.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b.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c. 教育学生学习问题分析的方法;d.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e. 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f.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2)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直接依赖于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结合各门学科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和提高。

28. 大学新生存在哪些心理适应问题,怎样帮

助其调适?

答:(1)大学新生存在着如下心理适应问题:a. 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b. 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c. 独立和依赖的矛盾;d.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e. 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2)帮助学生调适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应采取如下措施:a.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b. 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c.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d. 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2. 简答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答: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这种非线性的分布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29.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心理不适应,

怎样培养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答: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以下方面的心理不适应:(1)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3)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障碍。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23.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答:(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2)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3)自我概念的变化。

24. 怎样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答:(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30. 如何对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进行调

适?

答:(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

25.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答:(1)积极作用:a. 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

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

31.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

答:(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求职技巧指导。

3. 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答: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识记非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

例如,……

32. 微观教学设计的六个步骤?

答:(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3)制定教学程序计划;(4)进行教学活动;(5)确定教学考核的内容及方式;(6)对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评价。

三、论述

1. 结合实际谈谈任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

答:(1)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是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3)具体措施有五个:

a.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b.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d.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e.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例如,……

4. 论述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7)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

5. 试论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遇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像。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例如,创造性的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创造性培养的基本策略,应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创造性培养的

2. 根据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来谈谈如何有

效促进学习迁移?

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如下: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5)此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

促进措施: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

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是日常教学活动。当然,也不排斥直接的智慧训练的一定效果和可行性,不排斥课堂教学之外的作为辅助手段的创造发明发现等活动,对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与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所起的作用。脱离专业知识教学的其他做法,不应干扰或取代作为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否则将舍本逐末。

(4)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从而是自己面对学习压力丧失自信,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5)社会适应能力差。表现为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

(6)家庭问题的影响。如家庭教养方式不当造成学生人格的缺陷;家庭经济困难、亲人患重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不知如何面对困难,有效地调整个儿心态或寻求帮助,致使个人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未能适应大学生活,没能掌握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律,缺乏独立生活经验与能力,是造成大一学生心理不良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例如,……

6. 论述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答: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现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自我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

(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例如,……

7. 结合实际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

素及对策。

答: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出现矛盾。

(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表现为情绪起伏较大,遇事不冷静思考,容易冲动,牢骚不满较多。

(3)缺乏人际沟通能力。表现为人际交往的圈子窄,缺乏基本交往技巧,自我封闭与自傲或自备心理过重。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填选

1.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 等心理成分。

4. ,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

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 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 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8. 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9. 物为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意识构造)。

10. 士,代表还有杜威等。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11. 1913派,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是应该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12. 苛勒。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3.

1

究无意识现象。

14. 1967理学》一书,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5. 16. 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17. 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18. 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 宗岳在1908年翻译的日本小泉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20. 1963后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

21.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2. 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学生学业的成败为主要标志。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学校教育心理学,其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23. 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24. 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25. 26. 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

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27. 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28. 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29. 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30. 教师角色对学生四个方面的影响:a.教师领导方

式对学生的影响;b.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c.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d. 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31. 慈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

32. 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

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33. 师生态度所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

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34.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a. 色认知阶段,这一阶段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b. 角色认同阶段,这一阶段指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c. 角色信念阶段。这一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35. 树立学习榜样和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36. 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

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

2

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7. 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38. 教学效能感。

39.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a. 影响教师在

工作中的努力程度;b.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c.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40. 是说,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1. 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有三种:一是对活动的反思;二是在活动中的反思;三是为活动反思。

42. 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但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

43. 述。

44. 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45.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的预

期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

46. 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

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任务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 47.

性。

48. 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49.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a. 从他控到

自控;b. 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c. 敏感性逐渐增强;d. 迁移性逐渐提高。

50. 教学反馈技术和现场指导技术。

51. 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52. 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 53. 54. 55.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56. 觉的、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57. 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58. 根据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

到高级的顺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59. 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60. 行为规范的学习。

61. 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

3

练习与强化的习惯。

62. 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63.

64. 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65. 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66. 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

-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67. 义接受学习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8. 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69. 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

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70.

71. 观、学生观。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72. 73. 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是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74. 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75. 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76. 分,其中学习需要占主导地位。

77. 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78. 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79. 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80.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成败归因理论,对行为

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81. 他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2.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

4

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83. 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这些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三个方面。

84. 需要学生努力克服,

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简言之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景。

85. 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或钟形曲线)。 86. 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87. 学习迁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a.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b. 迁移。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c. 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d. 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

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88. 官能心理学。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 89. 90. 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100. 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01.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02.言的物质形式(语音、文字)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03.(实物、

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

91. “”关系是学习迁移

的有关决定因素。

92.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广义地

说,它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认知结构变量就是学习者需要应用他的原有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的内容方面的特征和组织方面的特征。

93.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

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94. 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95. 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 96.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

间接的反映,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97. 型的抽象逻辑思维。

98. (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99. 就直观的对象而言,

5

模像或语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效果。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

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

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 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

性等各种品质全面地发展起来,尤其是记忆的敏捷性和精确性品质得到突出的发展。 式。

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

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 115. 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116. 进行系统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17.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18. 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因此,在教学

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119.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可能成为无效劳动。

120.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

息及其组织。

121.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122.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

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123.识。它包括两个基本充分: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和元认知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元认知知识是个体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与观念。元认知控制是个体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124.率的一切活动。

125.

6

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26. 性和简缩性。

127.性命题的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复杂知识学习(主要指概念和概括性命题的学习)的关键是理解。 128. 信息要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

进行编码和组织。

129.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130.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

131. 式或操作活动程序,即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 132. 作和原型内化。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现。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133.“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

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它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134.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

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它具有四个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135. 问题解决的几个早期模型有:桑代克的尝试-

错误模型、苛勒的顿悟模型、杜威的问题解决

模型和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136. 1926年,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提出的创造性解

决问题模型,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这四个阶段为: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和验证期。

137. 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138. 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二是启发式策略,指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139. 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140. 创造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而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141.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142.“维为支撑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143.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我”可以分

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44.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

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之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45.

146.面。

147.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

自我和心理自我。

7

148. 期、客观化时期和主观化时期。

149. 分化、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150. 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151.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 152.定的态度。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153.内部状态。

154.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以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

155. 行为。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156. 像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157.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158.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

阶段;6-10岁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进入自律道德阶段。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159.论。

160.

策略了促进道德教育。

161.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地认识到而难以指导人的行动。它的根本点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了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 162.

163. 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 164. 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榜样与示范。

165. 言语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示范和参与性示范。

166. 形式。

167. 认同和内化。

168. 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

169. 段、转变阶段和巩固与稳定阶段。

170.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171. 特点是成员有固定编制,群体内各成员的角色地位都是由群体规范明确规定的,有明确的隶属系统、“权力结构”。如班级和学生社团组织。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往往是由于一些个体互有好感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起来的。

8

172.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173. 们的内驱力。

174.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175. 的地位、个性特征以及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 176.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177.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178.而结合到一起的人们的联合体。

179. 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

的意见和看法。

180.的一个统一的标准。

181.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 182. 班集体内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

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183. 根据交往双方的情感卷入水平、自我暴露水平

的不同,将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84. 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 185. 一个健康的人,

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186.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

18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 理健康教育;b.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c. d. 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e. 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188. 变化、人际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及方式的变化、角色地位的变化。

189. 富于理想。

190. 渴望、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男女生性心理的差异。

191.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a. 差;b. 性冲动的困扰;c. 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d. 两性交往的不适;e. 不稳定性,耐挫力弱。

192.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

193. 教学设计的类型: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 194.解决教学的总体规划以及教学的宏观方法学问题。

195.教学的短近期规划问题。

196. 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

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197.识(实质指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98.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199. 一个陈述得好的行为目标应符号三个条件:一

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

9

200. 必要条件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

也就是使能目标。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201.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 202. 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如何教)进行合理的组合,即能按某一种或某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03.化理论。

204.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

205.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

206.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依据教学媒体所

负载的信息特征,把所有教学媒体分为两类五种:(1)非言语系统媒体,包括实物系统媒体、模像系统媒体、动作及表情系统媒体。(2)言语系统媒体,包括口头系统媒体、书面言语系统媒体。

207. 教学管理、技术。

208.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209. 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

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作出数量分析。

210.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

211.(将结果予以数量化),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教学评价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以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

212.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和激

励-动机功能。

213. 214. 215.性程度。

216. 法、同质法。

217. 选拔性测验的难度在(接近录

取率)。对序幕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 218.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项目效度越高,区分度越大,鉴别力越强。 219.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 220.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未来的教学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是否具有完成新的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有效地安排教学。 221. 222. 总结性测验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测验。 223. 师自编测验。

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

4.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答:(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5. 教师威信形成的条件?

答:(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6. 如何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威信?

答:(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7. 怎样理解广义的学习?

答:(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4)学习是由反复的经验而引起的。

8. 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用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只有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9. 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之区别?

答: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

10

二、简答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答:(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2. 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哪些角色?

答: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如下多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答: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教师

极主动的过程。 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即学习者必须具有a. 意义学习的心向;b. 恰当的旧知识;c. 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10.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答:根据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14. 学习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答:每一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习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

11.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答:(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的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12. ?

(填选)

答:(一)认知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a. 新知识的获得;b. 知识的转化;c. 评价。

(二)结构学习观:(1)教学的目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基本结构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四个教学原则,即a. 动机原则;b. 结构原则;c. 程序原则;d. 强化原则。

15.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答:(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16.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图

17. 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s

答:(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18.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答:(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9. 如何防止遗忘?

答: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也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还要遵循“间隔复习”和“循环复习”的原则。(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来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应综合采用。(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复习的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愈快。必要时可采用“过度学习”来提高记

13. 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1)客观条件。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习者在心理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

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

的心理需要; b. 及时解决问题;c. 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a. 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b. 传播小道消息。

26. 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1)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a.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b. 主动交往;c. 移情。(2)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a. 避免争论;b.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c.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d. 学会批评。

20. 如何培养心智技能?

答:(1)激发信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此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7.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21. 如何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1)训练的基本步骤:a.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b.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c. 教育学生学习问题分析的方法;d.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e. 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f.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2)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直接依赖于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结合各门学科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和提高。

28. 大学新生存在哪些心理适应问题,怎样帮

助其调适?

答:(1)大学新生存在着如下心理适应问题:a. 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b. 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c. 独立和依赖的矛盾;d.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e. 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2)帮助学生调适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应采取如下措施:a.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b. 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c.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d. 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2. 简答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答: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这种非线性的分布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29.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心理不适应,

怎样培养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答: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以下方面的心理不适应:(1)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3)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障碍。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23.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答:(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2)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3)自我概念的变化。

24. 怎样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答:(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30. 如何对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进行调

适?

答:(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

25.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答:(1)积极作用:a. 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

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

31.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

答:(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求职技巧指导。

3. 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答: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识记非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

例如,……

32. 微观教学设计的六个步骤?

答:(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3)制定教学程序计划;(4)进行教学活动;(5)确定教学考核的内容及方式;(6)对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评价。

三、论述

1. 结合实际谈谈任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

答:(1)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是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3)具体措施有五个:

a.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b.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d.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e.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例如,……

4. 论述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7)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

5. 试论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遇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像。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例如,创造性的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创造性培养的基本策略,应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创造性培养的

2. 根据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来谈谈如何有

效促进学习迁移?

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如下: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5)此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

促进措施: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

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是日常教学活动。当然,也不排斥直接的智慧训练的一定效果和可行性,不排斥课堂教学之外的作为辅助手段的创造发明发现等活动,对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与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所起的作用。脱离专业知识教学的其他做法,不应干扰或取代作为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否则将舍本逐末。

(4)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从而是自己面对学习压力丧失自信,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5)社会适应能力差。表现为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

(6)家庭问题的影响。如家庭教养方式不当造成学生人格的缺陷;家庭经济困难、亲人患重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不知如何面对困难,有效地调整个儿心态或寻求帮助,致使个人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未能适应大学生活,没能掌握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律,缺乏独立生活经验与能力,是造成大一学生心理不良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例如,……

6. 论述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答: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现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自我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

(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例如,……

7. 结合实际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

素及对策。

答: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出现矛盾。

(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表现为情绪起伏较大,遇事不冷静思考,容易冲动,牢骚不满较多。

(3)缺乏人际沟通能力。表现为人际交往的圈子窄,缺乏基本交往技巧,自我封闭与自傲或自备心理过重。


相关文章

  • 大数据改造传统题库猿题库备考"进化论"
  • 离开校园10余年的李勇,自从决定在在线教育领域创业,每天都强迫自己回忆学生时代最需要的是什么.此时,一位备考一级建造师的朋友,勾起了李勇的回忆.朋友告诉他,"做题"是通过的唯一出路.李勇顿时萌发了创立在线题库的想法. 当 ...查看


  • 2014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三)
  • 2014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三) 单选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查看


  •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幼儿游戏与玩具> 把玩具变成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的是( ). 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B.洛克 (2015年4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创 ...查看


  • 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基础知识题库
  • 25.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年,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 26.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 28.学生思想 ...查看


  •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目录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查看


  • 2015年高校辅导员招考题库
  •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执政能力建设 先进性建设 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查看


  • 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七部分 论述分析题 1.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的现象是:"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是:绝大多数场合下教师们忘却了:上课- ...查看


  •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库
  •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 ...查看


  • 2015年全科医学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15年全科医学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天宇考王主治医师全科学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历年真题等.总题库量:8483道. A1/A2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3 ...查看


  • 2013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包过题库
  • 1.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2.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B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