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韵文点评赏析(七十)

更 香①

林黛玉

朝罢谁携两袖烟②?

琴边衾里两无缘③。

晓筹不用鸡人报④,

五夜无烦侍女添⑤。

焦首朝朝还暮暮⑥,

煎心日日复年年⑦。

光阴荏苒须当惜⑧,

风雨阴晴任变迁。

【注释】

① 更香:古代夜间计时燃用的香。 ②

朝:古代诸侯见天子,臣见君,子见父的通称。这里指臣子朝见皇帝。唐代杜甫《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中有“朝罢香烟携满袖”的诗句。 ③衾:被子。 ④晓筹:指黎明时分。古代用“漏”计时,以铜壶贮水,水中放置筹码,上有刻度,水从壶底小孔滴落,筹码上的刻度便以次显示出来。“晓筹”,即筹码上指示的黎明时刻。鸡人:古代宫中掌管时间的官名。宫中不准养鸡,逢大祭祀之夜,由鸡人在拂晓报时。唐代王维有“绛帻鸡人报晓筹”的诗句。⑤五夜:即五更,古代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以次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一内时段也称一个更次,“戊夜”,即“五夜”,也称“五更”,就是天快亮的时候。添:指给壶漏添水。⑥ 焦:烧焦。朝朝还暮暮:从早到晚。 ⑦ 剪:熬剪。日日复年年:一年到头。 ⑧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 【大意】

朝罢归来谁还携带两袖烟?琴边被里都同他没有姻缘。天亮时不用报时官来通告,整个夜晚无须侍女把香添。朝朝暮暮弄得它焦头烂额,日日年年也都是心痛如煎。时光渐渐地逝去应当爱惜,不论是风雨阴晴任它变迁。

【赏鉴】

林黛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厌恶世俗礼教,如同更香,“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表现了清高、孤寂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她挣扎着,抗争着,过着“焦首”、“煎心”的痛苦生活。但她珍惜自己的青春,更忠于自己的爱情,“风雨阴晴任变迁”,这种纯真的感情却始终不渝。

更 香①

林黛玉

朝罢谁携两袖烟②?

琴边衾里两无缘③。

晓筹不用鸡人报④,

五夜无烦侍女添⑤。

焦首朝朝还暮暮⑥,

煎心日日复年年⑦。

光阴荏苒须当惜⑧,

风雨阴晴任变迁。

【注释】

① 更香:古代夜间计时燃用的香。 ②

朝:古代诸侯见天子,臣见君,子见父的通称。这里指臣子朝见皇帝。唐代杜甫《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中有“朝罢香烟携满袖”的诗句。 ③衾:被子。 ④晓筹:指黎明时分。古代用“漏”计时,以铜壶贮水,水中放置筹码,上有刻度,水从壶底小孔滴落,筹码上的刻度便以次显示出来。“晓筹”,即筹码上指示的黎明时刻。鸡人:古代宫中掌管时间的官名。宫中不准养鸡,逢大祭祀之夜,由鸡人在拂晓报时。唐代王维有“绛帻鸡人报晓筹”的诗句。⑤五夜:即五更,古代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以次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一内时段也称一个更次,“戊夜”,即“五夜”,也称“五更”,就是天快亮的时候。添:指给壶漏添水。⑥ 焦:烧焦。朝朝还暮暮:从早到晚。 ⑦ 剪:熬剪。日日复年年:一年到头。 ⑧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 【大意】

朝罢归来谁还携带两袖烟?琴边被里都同他没有姻缘。天亮时不用报时官来通告,整个夜晚无须侍女把香添。朝朝暮暮弄得它焦头烂额,日日年年也都是心痛如煎。时光渐渐地逝去应当爱惜,不论是风雨阴晴任它变迁。

【赏鉴】

林黛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厌恶世俗礼教,如同更香,“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表现了清高、孤寂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她挣扎着,抗争着,过着“焦首”、“煎心”的痛苦生活。但她珍惜自己的青春,更忠于自己的爱情,“风雨阴晴任变迁”,这种纯真的感情却始终不渝。


相关文章

  •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 <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 顾佳 (院系:审计与会计学院,学号:12020207) 摘 要 <红楼梦>还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复杂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正因如此,才涌现出后世诸多学者文人对其考证,产生了相应的& ...查看


  • 红楼梦考试
  • 复习题 1."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黛玉 之手. 2.<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人物是: 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 ...查看


  • 如何写书评
  • 个人简历:春雨阳光,初中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江山文学网绝品宗师,入选江山名人堂.在江山已发表长篇小说两部,另外还有中短篇小说.散文.书评和诗歌.曾任江南社团执行社长,来系统前一直是江南社团优秀编辑. 如何写书评 系统散文主编春雨阳光主编(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1
  •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中国古代小说,要从分析环境入手,要认识古代封建社会,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 ...查看


  •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 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 <锦瑟> 四.研究班级 高一(11) (12) (3) (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歌< ...查看


  • 牡丹亭惊梦 1
  • 牡丹亭·惊梦 [教学目的] 1 . 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 2 .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品味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 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 ...查看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名师赏析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 ...查看


  • [对韵歌]教学反思 1
  • <对韵歌>教学反思 蔡惠萍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来郎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这样以对 ...查看


  •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安徽省濉溪初级中学 任明新 一.从一节精彩的公开课说起 2005年暑假,我在宁波国际万里学校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邓彤老师在全国报刊协会举行的课堂教学大赛上上的一节示范课,课题是从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