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哪一天吃饭吧,或者升级打怪,我急需缓解压力。”
昨天一早,一个姐妹就发出了求救信号。我立马回应了,于是约好了,趁着午休之际,到汗蒸房聊天放松。
经历了6月毕业季,所有的事情才算有了头绪。
同为初中生的父母,为孩子日常的辛苦而揪心;更为即将到来的家长会担心。
同为大学教师,为学生幼稚的行为而担心,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他们而揪心。
尽管只是日常所遇事情的叨叨念,没想到却颠覆了同在汗蒸房的家长们的世界观。
或许,大学才应该是家校合作的重点。家长,总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所蒙骗,大学,成为他们认知的盲区。
趁着即将离校,趁着工作没有开始,毕业生们,有些言行,就存储在母校里吧。
任何一个“无知”的言行,都可能阻碍你今后的发展。
1
“这一元钱,是给你的小费”
事情发生在一周前,那时的我,忙的不可开交,无意中得到了系主任的召唤。
缘起就是这句话,出自于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的口中,发生在去签就业协议的办公室,他和老师的对话期间。
直到现在,我都不太愿意去还原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因为这句话本就是无稽之谈。
莫说中国没有这样的小费机制,就算有,也不应该发生在师生之间。
我能理解身为老师的同行,听到这句话受到的震撼,恰似一句侮辱,将自己的人格践踏。
等到我私下和同学寻缘问根的时候,初起的他,一脸无辜,一脸的不耐烦。
答辩已经通过,工作已找好,前途在眼前。
“我就是和他开个玩笑”,一句话,真的是风轻云淡。
面对这样的场景,所有的正面的批评都已经无感。
我只告诉他,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一周之后,坐在对面接受小费的就是你,你该有如何的体验?!
这样的话语,趁着还没离校,就留在学校吧。
有容乃大的学校,什么都乘得下。千万别带到工作中,成为你前行路上的牵绊。
2
“老师,签字,三点前要交!”
每年的六月,我常常遭遇这样的被逼签名和写评语,而这种对话,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2:30了。
网络的那一端,电话的那一头,急促的话语,迫切的心情,真的是要冲出屏幕,跑出电话线。
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忙什么事情,反正,我需要你的签字,需要你的推荐,不容考虑,不容思辨,是因为我是你的学生,你应该给我签。
有时候,和同事开玩笑,学生眼里的老师,怕还不如一个服务员。
找你如同买衣服,我付钱了,想怎么折腾他说了算。
然后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时不时地去找他们,就在QQ上。
“在吗,下来一下,我这里有点事情找你。” 有事情时,我就在QQ上给他们留言。
至今为止,只有一个学生,已经毕业了好几年的学生,在校期间,随时留言随时回。
其他的人,总有解释的时候。“老师,我去##了,没看见”;“老师,我**了,很抱歉。”
所有我对他们说,“你们得给我犹豫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否则,这样的急促的召唤,我也不一定听使唤。”
毕业了,工作了,这样的“召唤”,留在母校里吧,别让一句“召唤”,成了自己事业的转折点。
3
“这侵犯了别人的版权”
这句话,抛开环境,多么正确的一句话,这样的孩子该有多明事理,讲道理啊。
这个事情,发生在朋友身上,缘起在英语课堂上,要做一篇翻译。当她苦口问学生为什么不做这篇翻译的时候,学生理直气壮的回答。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在侵犯古人的版权。
朋友说这话的时候,我震惊了。我以为,只有我们这样的学校,才会有奇葩的事情,没想到,一流学府里,也会上演这样的狗血剧。
接着朋友说,现在当大学老师,是个极危险的事。
同样的一个学生,在她课程刚结束,就在她开会期间,找到她,要成绩,原因是,他马上要答辩,必须给个合理的成绩。
而朋友的课程,本是在研一阶段。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毕业前,这一幕突然上演。
无论侵不侵犯版权,同学啊,这样的言行,还是留在母校里比较安全。带到了工作里,你眼里的版权,就成为了别人上升的空间。
4
“扔掉致谢模板,写个毕业感言”
这一句,是我说的。
每年的六月,都会看很多本科生的,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论文。
和好多老师一样,我翻论文的时候,喜欢先翻到致谢的那一页。
当看到千篇一律的模板,就仿佛看到了学生写作时的不耐烦。
有的致谢,换掉了仅仅把老师名字换掉了,有的致谢,匆忙中,名字都来不及换。
只有个别的致谢,把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困惑一一记录在线。这样的文章,一般质量都不会太差。
没有认真的反思,没有设身处地的总结,自己的成长从何谈起?
没有由衷的感谢,没有发自肺腑的感恩,致谢的模板要它作何?!
毕业了,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你所有的知识储备,皆已经就绪。
乘风破浪时,千万记着,把不成熟不理智不自知的一切言行,都留在母校里,别让他们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无论是家长,是老师,还是企业的HR,请到留言区留言,给学生一份思考,给他们一个助力,他们的人生,才刚刚扬帆!
-END-
“咱们哪一天吃饭吧,或者升级打怪,我急需缓解压力。”
昨天一早,一个姐妹就发出了求救信号。我立马回应了,于是约好了,趁着午休之际,到汗蒸房聊天放松。
经历了6月毕业季,所有的事情才算有了头绪。
同为初中生的父母,为孩子日常的辛苦而揪心;更为即将到来的家长会担心。
同为大学教师,为学生幼稚的行为而担心,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他们而揪心。
尽管只是日常所遇事情的叨叨念,没想到却颠覆了同在汗蒸房的家长们的世界观。
或许,大学才应该是家校合作的重点。家长,总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所蒙骗,大学,成为他们认知的盲区。
趁着即将离校,趁着工作没有开始,毕业生们,有些言行,就存储在母校里吧。
任何一个“无知”的言行,都可能阻碍你今后的发展。
1
“这一元钱,是给你的小费”
事情发生在一周前,那时的我,忙的不可开交,无意中得到了系主任的召唤。
缘起就是这句话,出自于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的口中,发生在去签就业协议的办公室,他和老师的对话期间。
直到现在,我都不太愿意去还原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因为这句话本就是无稽之谈。
莫说中国没有这样的小费机制,就算有,也不应该发生在师生之间。
我能理解身为老师的同行,听到这句话受到的震撼,恰似一句侮辱,将自己的人格践踏。
等到我私下和同学寻缘问根的时候,初起的他,一脸无辜,一脸的不耐烦。
答辩已经通过,工作已找好,前途在眼前。
“我就是和他开个玩笑”,一句话,真的是风轻云淡。
面对这样的场景,所有的正面的批评都已经无感。
我只告诉他,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一周之后,坐在对面接受小费的就是你,你该有如何的体验?!
这样的话语,趁着还没离校,就留在学校吧。
有容乃大的学校,什么都乘得下。千万别带到工作中,成为你前行路上的牵绊。
2
“老师,签字,三点前要交!”
每年的六月,我常常遭遇这样的被逼签名和写评语,而这种对话,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2:30了。
网络的那一端,电话的那一头,急促的话语,迫切的心情,真的是要冲出屏幕,跑出电话线。
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忙什么事情,反正,我需要你的签字,需要你的推荐,不容考虑,不容思辨,是因为我是你的学生,你应该给我签。
有时候,和同事开玩笑,学生眼里的老师,怕还不如一个服务员。
找你如同买衣服,我付钱了,想怎么折腾他说了算。
然后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时不时地去找他们,就在QQ上。
“在吗,下来一下,我这里有点事情找你。” 有事情时,我就在QQ上给他们留言。
至今为止,只有一个学生,已经毕业了好几年的学生,在校期间,随时留言随时回。
其他的人,总有解释的时候。“老师,我去##了,没看见”;“老师,我**了,很抱歉。”
所有我对他们说,“你们得给我犹豫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否则,这样的急促的召唤,我也不一定听使唤。”
毕业了,工作了,这样的“召唤”,留在母校里吧,别让一句“召唤”,成了自己事业的转折点。
3
“这侵犯了别人的版权”
这句话,抛开环境,多么正确的一句话,这样的孩子该有多明事理,讲道理啊。
这个事情,发生在朋友身上,缘起在英语课堂上,要做一篇翻译。当她苦口问学生为什么不做这篇翻译的时候,学生理直气壮的回答。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在侵犯古人的版权。
朋友说这话的时候,我震惊了。我以为,只有我们这样的学校,才会有奇葩的事情,没想到,一流学府里,也会上演这样的狗血剧。
接着朋友说,现在当大学老师,是个极危险的事。
同样的一个学生,在她课程刚结束,就在她开会期间,找到她,要成绩,原因是,他马上要答辩,必须给个合理的成绩。
而朋友的课程,本是在研一阶段。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毕业前,这一幕突然上演。
无论侵不侵犯版权,同学啊,这样的言行,还是留在母校里比较安全。带到了工作里,你眼里的版权,就成为了别人上升的空间。
4
“扔掉致谢模板,写个毕业感言”
这一句,是我说的。
每年的六月,都会看很多本科生的,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论文。
和好多老师一样,我翻论文的时候,喜欢先翻到致谢的那一页。
当看到千篇一律的模板,就仿佛看到了学生写作时的不耐烦。
有的致谢,换掉了仅仅把老师名字换掉了,有的致谢,匆忙中,名字都来不及换。
只有个别的致谢,把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困惑一一记录在线。这样的文章,一般质量都不会太差。
没有认真的反思,没有设身处地的总结,自己的成长从何谈起?
没有由衷的感谢,没有发自肺腑的感恩,致谢的模板要它作何?!
毕业了,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你所有的知识储备,皆已经就绪。
乘风破浪时,千万记着,把不成熟不理智不自知的一切言行,都留在母校里,别让他们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无论是家长,是老师,还是企业的HR,请到留言区留言,给学生一份思考,给他们一个助力,他们的人生,才刚刚扬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