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胶片是过时淘汰的产物,因为现在是数码的天下,随着柯达破产的消息传来,人们都以为数码为胶片盖上了棺材板。并且一时间网络上关于柯达错过了数码时代的文章铺天盖地,说柯达是第一时间研发了数码感光器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错过数码的大好前景不拉不拉不拉
其实后来没多久柯达胶片又复产了,停产的只不过是民用正片,电影和工业级别的胶片还是在源源不断的生产。除了国内好些电影和电视剧用数码机器拍摄,在广告市场70%TVC的制作拍摄还是在用胶片(化妆品和食品类广告居多),国外电影乃至电视剧剧90%仍然在用胶片,所以说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条假新闻??
题归正转,回到我们要说的叶子板问题,叶子板最早出现在胶片摄影机上面,后来中高端数码摄影机为了摄影师的使用习惯也引入了开角概念,常见的BMD和阿莱,如ALEXA用了电子滚动快门,最大开角是358度,如果格数还是24,通过计算,360/358*24=24.134,快门速度约等1/24秒。
电影摄影机的反光镜(专业上称为叶子板)是一块带有开口角度的圆形镜片,拍摄时它配合摄影机抓片爪和定片针的运动高速旋转,当抓片爪把胶片抓过来时叶子板正好挡住片门把光线反向取景目镜;当定片针把胶片固定在片门处时,叶子板的开口角正好略过片门,胶片暴光。在使用高色温镝灯照明时,因为频率配合的问题摄影机叶子板的开口角必须调到172.8度,否则会在成片上出现频闪的技术事故。最普通的快门就只是一片可反覆旋转的小圆片。
一个圆形是360度。快门通常是半圆形,开启时的角度则是180度。
有一个换算公式
通过公式 可以看出 360/开角 = 快门倒数/格数
由此得出 开角变小 格数不变 曝光时间缩短(快门倒数变大)
开角变大 格数不变 曝光时间延长(快门倒数变小)
快门速度与曝光是由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和底片感光的时间所决定。其相互关系可用一简单的公式表达:曝光:光线强度×时间。感光时间增加一倍所得的入光量等於是增加一倍强度的光线所得。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是由所谓的光圈档数加以计量。当镜头的光圈档数减一档时,若仍要维持一定的入光量,则需将底片的感光时间增加一倍。
影片的转速是每秒 24格。一部快门开角是180度的摄影机的底片感光时间是 1/24×1/2: 1/48秒(大约等於1/50秒)。所以,凡是每秒 24格的转速和180度的快门开角度,就会得到1/50秒的快门速度。对於不同转速的摄影机和各种开角的决门,均可由以下的公式算出其快门速度,亦就是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 1 / 每秒格数 x 快门开角度/ 360
如果快门开角小於180度,则快门速度将大於1/50秒。例如,在一秒 24格的转速下,快门开角为135度,套入公式则得到1/24×135/360=1/噢噢(约等於1/65秒)。
一般而言,长时间曝光会比短时间曝光得到较优的画质。同时前者也不易造成影像闪失(strobing)。相对於正常的曝光结果,愈长的曝光时间代表著愈少的照明需求。在以日光灯为光源时,快门时间若快於1/6O秒,就有可能造成影像闪动。若是为配合电视的播映系统,快门开角必须是144度。
可调式快门:
装有可调式快门的摄影机,可藉由缩小快门开角而改变快门速度。某些可调式快门可做持总性的调整,有些则限於特定的角度。
快门开角缩小时会减慢其速度。例如开角 90度的快门配合每秒 24格的转速,其快门速度会是 1/100秒(此数据可由上节之公式得出)。缩小快门开角代表减少曝光,於是高感度的底片得以用於户外摄影,或是为求减少景深而开大光圈,更可以获得理想的曝光值
。
可调式快门允许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改变曝光值。例如某一镜头需从阳光耀眼处摇摄至阴影中,则可藉由调整快门开角而获致所需的曝光值。虽然调整光圈也是获取一致曝光值的方法,但却可能由于明显的景深变化而引人注意。假如摄影机在拍摄时可将快门关至0度,那么便可制作淡入淡出以及溶接的效果。
影像闪失/残像:
缩小快门的开角会减短每一格画面的曝光时间,而更能够捕捉住活动的影像,使其得以清析的呈现。因此对於制作剧照或影像分析很有用,但是也会产生诸如影像闪失的负面影响。当被摄体或摄影机有快速运动时,观者将无法细辨每一格画面,於是影像看来是跳跃闪动而非连续的,形成残像,结果将导至视觉疲劳。此种影像闪失最容易在摄影机进行摇摄时发生,特别是画面中出现垂直线时将突显此结果。当影像的反差愈大或是画面愈明晰时,观者愈可感受到影像的闪失。而高速快门也容易造成类似的结果。因此,一般而言,若是摄影机或被摄体在运动时,避免以关小快门进行曝光值的控制。
如果以上换算让你头晕眼花,那么我还有最后的法宝,以下表格归纳了速度和开角的关系,基本上死记硬背就OK了
数字摄影机中也有一项关于快门角度的调节选项,那只是配合有使用电影摄影机习惯的摄影师而设置的,其实数字摄影机的快门完全由电子路进行可编程的开合频率控制设置非常灵活,配合光圈等编程设置可以适应各种场合实现复杂的拍摄效果。
很多人以为胶片是过时淘汰的产物,因为现在是数码的天下,随着柯达破产的消息传来,人们都以为数码为胶片盖上了棺材板。并且一时间网络上关于柯达错过了数码时代的文章铺天盖地,说柯达是第一时间研发了数码感光器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错过数码的大好前景不拉不拉不拉
其实后来没多久柯达胶片又复产了,停产的只不过是民用正片,电影和工业级别的胶片还是在源源不断的生产。除了国内好些电影和电视剧用数码机器拍摄,在广告市场70%TVC的制作拍摄还是在用胶片(化妆品和食品类广告居多),国外电影乃至电视剧剧90%仍然在用胶片,所以说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条假新闻??
题归正转,回到我们要说的叶子板问题,叶子板最早出现在胶片摄影机上面,后来中高端数码摄影机为了摄影师的使用习惯也引入了开角概念,常见的BMD和阿莱,如ALEXA用了电子滚动快门,最大开角是358度,如果格数还是24,通过计算,360/358*24=24.134,快门速度约等1/24秒。
电影摄影机的反光镜(专业上称为叶子板)是一块带有开口角度的圆形镜片,拍摄时它配合摄影机抓片爪和定片针的运动高速旋转,当抓片爪把胶片抓过来时叶子板正好挡住片门把光线反向取景目镜;当定片针把胶片固定在片门处时,叶子板的开口角正好略过片门,胶片暴光。在使用高色温镝灯照明时,因为频率配合的问题摄影机叶子板的开口角必须调到172.8度,否则会在成片上出现频闪的技术事故。最普通的快门就只是一片可反覆旋转的小圆片。
一个圆形是360度。快门通常是半圆形,开启时的角度则是180度。
有一个换算公式
通过公式 可以看出 360/开角 = 快门倒数/格数
由此得出 开角变小 格数不变 曝光时间缩短(快门倒数变大)
开角变大 格数不变 曝光时间延长(快门倒数变小)
快门速度与曝光是由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和底片感光的时间所决定。其相互关系可用一简单的公式表达:曝光:光线强度×时间。感光时间增加一倍所得的入光量等於是增加一倍强度的光线所得。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是由所谓的光圈档数加以计量。当镜头的光圈档数减一档时,若仍要维持一定的入光量,则需将底片的感光时间增加一倍。
影片的转速是每秒 24格。一部快门开角是180度的摄影机的底片感光时间是 1/24×1/2: 1/48秒(大约等於1/50秒)。所以,凡是每秒 24格的转速和180度的快门开角度,就会得到1/50秒的快门速度。对於不同转速的摄影机和各种开角的决门,均可由以下的公式算出其快门速度,亦就是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 1 / 每秒格数 x 快门开角度/ 360
如果快门开角小於180度,则快门速度将大於1/50秒。例如,在一秒 24格的转速下,快门开角为135度,套入公式则得到1/24×135/360=1/噢噢(约等於1/65秒)。
一般而言,长时间曝光会比短时间曝光得到较优的画质。同时前者也不易造成影像闪失(strobing)。相对於正常的曝光结果,愈长的曝光时间代表著愈少的照明需求。在以日光灯为光源时,快门时间若快於1/6O秒,就有可能造成影像闪动。若是为配合电视的播映系统,快门开角必须是144度。
可调式快门:
装有可调式快门的摄影机,可藉由缩小快门开角而改变快门速度。某些可调式快门可做持总性的调整,有些则限於特定的角度。
快门开角缩小时会减慢其速度。例如开角 90度的快门配合每秒 24格的转速,其快门速度会是 1/100秒(此数据可由上节之公式得出)。缩小快门开角代表减少曝光,於是高感度的底片得以用於户外摄影,或是为求减少景深而开大光圈,更可以获得理想的曝光值
。
可调式快门允许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改变曝光值。例如某一镜头需从阳光耀眼处摇摄至阴影中,则可藉由调整快门开角而获致所需的曝光值。虽然调整光圈也是获取一致曝光值的方法,但却可能由于明显的景深变化而引人注意。假如摄影机在拍摄时可将快门关至0度,那么便可制作淡入淡出以及溶接的效果。
影像闪失/残像:
缩小快门的开角会减短每一格画面的曝光时间,而更能够捕捉住活动的影像,使其得以清析的呈现。因此对於制作剧照或影像分析很有用,但是也会产生诸如影像闪失的负面影响。当被摄体或摄影机有快速运动时,观者将无法细辨每一格画面,於是影像看来是跳跃闪动而非连续的,形成残像,结果将导至视觉疲劳。此种影像闪失最容易在摄影机进行摇摄时发生,特别是画面中出现垂直线时将突显此结果。当影像的反差愈大或是画面愈明晰时,观者愈可感受到影像的闪失。而高速快门也容易造成类似的结果。因此,一般而言,若是摄影机或被摄体在运动时,避免以关小快门进行曝光值的控制。
如果以上换算让你头晕眼花,那么我还有最后的法宝,以下表格归纳了速度和开角的关系,基本上死记硬背就OK了
数字摄影机中也有一项关于快门角度的调节选项,那只是配合有使用电影摄影机习惯的摄影师而设置的,其实数字摄影机的快门完全由电子路进行可编程的开合频率控制设置非常灵活,配合光圈等编程设置可以适应各种场合实现复杂的拍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