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摘 要: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近代中国经济而言,辛亥革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但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经济思想;社会基础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091-02   时光流转,一个世纪以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就近代中国经济来说,辛亥革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一、辛亥革命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晚清以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   中国自进入封建专制社会以后,重农抑商和政府主导就成为封建时代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重农抑商是农业社会在经济思想上的突出体现,政府主导则是专制体制的题中之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内忧外患,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重重。从1840年到1911年,即我们常说的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例如: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允许私人设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特别是晚清时期的新政,其主要内容有:倡导振兴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民间自主地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并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试办银行章程》、《筹办矿物章程》、《铁路总表》、《奖励公司章程》等诸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法规;对私人业主按照投资额度给予奖励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与政府主导的经济传统在政策层面逐渐地为振兴工商、允许并鼓励私人自由发展实业的思想所代替,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逐渐发展。不过,专制政权的改革始终甩不掉浓厚的政府干预的色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成立了真正资产阶级的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中国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接下来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中就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进步思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只有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自强,而发展资本主义最好的方式便是任民间自营,走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为此,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比如《临时约法》中就规定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自由保有财产”、“人民营业自由”等等,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传统经济思想的转变,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在中国社会日益成为主流。借鉴当时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经验,倡导自由资本主义之路,南京临时政府亦明确表示政府不直接出面办实业。资产阶级政权的非专制性导致对政府干预倾向的比较彻底的放弃,进而使得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在中国快速发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环境,在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的轨道之外,又并行了一条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轨道。“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就是当时自由经济思想在社会中的反映。   二、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基础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们普遍认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与民权主义已经实现,之后要谋求的便是实现民生主义。于是,当时全国上下在“振兴实业”上一度形成了较高水平的思想认同和比较一致的行为取向,这就为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较为稳固的社会基础。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转化为经济发展实际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它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积极的社会环境。孙中山在民国创建伊始就主持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的法规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更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对私人财产严加保护;在中央成立实业部,地方成立实业司,专门负责管理和振兴实业;制定银行条例,鼓励民间新式金融业的发展;制定并颁布《商业注册章程》,允许私人自由申报设厂;之后又陆续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工商保息法》、《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公司条例施行细则》、《商人通例施行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一系列法令:实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色彩的学校教育,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激发人们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意识,这些思想都是包含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思想,即有了自由、平等才会有持久的交换,有了持久的交换才会有经济的繁荣兴旺,以上这些对当时民国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促进效应。毋庸置疑,南京临时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是积极的、迫切的,传统的抑商政策此时在政策层面已经烟消云散了。   从经济上看,辛亥革命为20世纪初期的中国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1912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中就写到:“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1912年,孙中山亲自发起筹备中华实业银行,并自任名誉董事长。黄兴、宋教仁等在湖南倡办中华汽船公司和湖南五金矿业股份公司,此外还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建设垦植协会和国民银行。于右任、陈英士等发起建设蒙藏交通公司。各省的中下层革命党人也多从事实业活动。辛亥革命后,学校数目和在校学生数量都逐年增长。1912年,学校数量达到87272所,比1910年增加了44576所;学生人数达到290多万人,比1910年增加了165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13478人,是1909年人数的三倍,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实业经济的进步培养了各类人才,同时也带动了出版印刷工业的兴旺。这样,在当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一股象征时代进步的发展实业的热潮,或多或少地优化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环境。反过来,这股热潮渗透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又进一步深化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这集中体现在民国初十年的发展上。1911―1915年,全国各地成立的经济团体达到107个;清末十余年所建银行总共不过17家,而仅1912年一年新建银行即达14家,此后更是新增不绝;自1914年起中国经济的各项统计指标均呈现较大幅度的提升。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就是为中国民族经济迈出了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步。   三、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诚然,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环境,使得近代中国经济获得了一定发展。可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局面是相对的,阶级局限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终究致使辛亥革命对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有很大限制的,中国经济没有能在辛亥革命之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   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根深蒂固,到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掠夺和投资侵略,其在工矿企业的投资远远大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力量。中国封建政权则在客观形势的迫使下逐渐放松了对民族企业的束缚,然而一旦有利可图,他们便会对商办企业进行种种形式的勒索。回望民族工业自身,大多处于设厂的起步阶段,存在着资金、技术、营销、经验等多方面的困难,尤其是在购买外国机器设备的时候经常受到外国商人的敲诈。同时,民族工业的资本家为了减少封建官僚的各种勒索,凡是与清政府及其官员打交道,都不得不借助于绅商的力量,因而他们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在内受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的形势下,民族资本力量微弱,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与成长,机器工业和手工工场业的发展长期处在低水平的状态。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政权,但它没有在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是到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也还是很低的,资本主义没有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相当软弱。直到抗日战争前为止,整个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只有10%左右。并且这一时期民族经济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水平低,因此不能很好地破除自然经济的局限,形成广大的国内市场,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辛亥革命是很不彻底的,这个“命”是在不触动封建主义利益的基础上“革”的,因此,封建专制主义被运用于经济领域就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并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其实质不过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它丝毫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从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同时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1922年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轨道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轨道过渡。尤其是经过1929―1930年的几次新军阀混战,蒋介石政权得到巩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全国性政权,这样,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就被迅速改变了。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控制下,民族资本只有或被兼并或相附合,自由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崎岖的小路。有资料显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922年后表现得跌宕不定,到1931年时彻底陷入了窘境。      参考文献:   [1]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1991,(8).   [2]虞和平.辛亥革命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社会动员[J].社会学研究,1992,(5).   [3]张佳坚.浅议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1,(10).

  摘 要: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近代中国经济而言,辛亥革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但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经济思想;社会基础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091-02   时光流转,一个世纪以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就近代中国经济来说,辛亥革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一、辛亥革命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晚清以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   中国自进入封建专制社会以后,重农抑商和政府主导就成为封建时代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重农抑商是农业社会在经济思想上的突出体现,政府主导则是专制体制的题中之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内忧外患,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重重。从1840年到1911年,即我们常说的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例如: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允许私人设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特别是晚清时期的新政,其主要内容有:倡导振兴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民间自主地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并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试办银行章程》、《筹办矿物章程》、《铁路总表》、《奖励公司章程》等诸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法规;对私人业主按照投资额度给予奖励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与政府主导的经济传统在政策层面逐渐地为振兴工商、允许并鼓励私人自由发展实业的思想所代替,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逐渐发展。不过,专制政权的改革始终甩不掉浓厚的政府干预的色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成立了真正资产阶级的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中国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接下来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中就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进步思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只有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自强,而发展资本主义最好的方式便是任民间自营,走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为此,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比如《临时约法》中就规定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自由保有财产”、“人民营业自由”等等,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传统经济思想的转变,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在中国社会日益成为主流。借鉴当时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经验,倡导自由资本主义之路,南京临时政府亦明确表示政府不直接出面办实业。资产阶级政权的非专制性导致对政府干预倾向的比较彻底的放弃,进而使得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在中国快速发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环境,在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的轨道之外,又并行了一条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轨道。“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就是当时自由经济思想在社会中的反映。   二、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基础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们普遍认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与民权主义已经实现,之后要谋求的便是实现民生主义。于是,当时全国上下在“振兴实业”上一度形成了较高水平的思想认同和比较一致的行为取向,这就为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较为稳固的社会基础。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转化为经济发展实际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它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积极的社会环境。孙中山在民国创建伊始就主持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的法规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更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对私人财产严加保护;在中央成立实业部,地方成立实业司,专门负责管理和振兴实业;制定银行条例,鼓励民间新式金融业的发展;制定并颁布《商业注册章程》,允许私人自由申报设厂;之后又陆续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工商保息法》、《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公司条例施行细则》、《商人通例施行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一系列法令:实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色彩的学校教育,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激发人们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意识,这些思想都是包含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思想,即有了自由、平等才会有持久的交换,有了持久的交换才会有经济的繁荣兴旺,以上这些对当时民国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促进效应。毋庸置疑,南京临时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是积极的、迫切的,传统的抑商政策此时在政策层面已经烟消云散了。   从经济上看,辛亥革命为20世纪初期的中国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1912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中就写到:“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1912年,孙中山亲自发起筹备中华实业银行,并自任名誉董事长。黄兴、宋教仁等在湖南倡办中华汽船公司和湖南五金矿业股份公司,此外还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建设垦植协会和国民银行。于右任、陈英士等发起建设蒙藏交通公司。各省的中下层革命党人也多从事实业活动。辛亥革命后,学校数目和在校学生数量都逐年增长。1912年,学校数量达到87272所,比1910年增加了44576所;学生人数达到290多万人,比1910年增加了165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13478人,是1909年人数的三倍,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实业经济的进步培养了各类人才,同时也带动了出版印刷工业的兴旺。这样,在当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一股象征时代进步的发展实业的热潮,或多或少地优化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环境。反过来,这股热潮渗透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又进一步深化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这集中体现在民国初十年的发展上。1911―1915年,全国各地成立的经济团体达到107个;清末十余年所建银行总共不过17家,而仅1912年一年新建银行即达14家,此后更是新增不绝;自1914年起中国经济的各项统计指标均呈现较大幅度的提升。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就是为中国民族经济迈出了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步。   三、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诚然,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环境,使得近代中国经济获得了一定发展。可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局面是相对的,阶级局限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终究致使辛亥革命对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有很大限制的,中国经济没有能在辛亥革命之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   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根深蒂固,到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掠夺和投资侵略,其在工矿企业的投资远远大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力量。中国封建政权则在客观形势的迫使下逐渐放松了对民族企业的束缚,然而一旦有利可图,他们便会对商办企业进行种种形式的勒索。回望民族工业自身,大多处于设厂的起步阶段,存在着资金、技术、营销、经验等多方面的困难,尤其是在购买外国机器设备的时候经常受到外国商人的敲诈。同时,民族工业的资本家为了减少封建官僚的各种勒索,凡是与清政府及其官员打交道,都不得不借助于绅商的力量,因而他们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在内受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的形势下,民族资本力量微弱,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与成长,机器工业和手工工场业的发展长期处在低水平的状态。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政权,但它没有在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是到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也还是很低的,资本主义没有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相当软弱。直到抗日战争前为止,整个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只有10%左右。并且这一时期民族经济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水平低,因此不能很好地破除自然经济的局限,形成广大的国内市场,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辛亥革命是很不彻底的,这个“命”是在不触动封建主义利益的基础上“革”的,因此,封建专制主义被运用于经济领域就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并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其实质不过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它丝毫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从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同时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1922年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轨道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轨道过渡。尤其是经过1929―1930年的几次新军阀混战,蒋介石政权得到巩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全国性政权,这样,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就被迅速改变了。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控制下,民族资本只有或被兼并或相附合,自由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崎岖的小路。有资料显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922年后表现得跌宕不定,到1931年时彻底陷入了窘境。      参考文献:   [1]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1991,(8).   [2]虞和平.辛亥革命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社会动员[J].社会学研究,1992,(5).   [3]张佳坚.浅议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1,(10).


相关文章

  • 中国近代化
  • 中国近代化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 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 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查看


  • 2011届高考历史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 ...查看


  • 近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近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 近代工业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 ...查看


  •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一.时空定位 二.宏观综述 1.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属于就民主主义革命.(2)后期:1919-1949年.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召开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 ...查看


  •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 麻城集美学校 2014年秋文综组 八 年 级 历 史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单元教材分析 经济和社会生活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决定了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社会生活是历史的外 ...查看


  • 历史必修二
  • 历史必修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1) 农业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生 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以封建地主私有制为主() (2) 土地制度: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 (3)经济中 ...查看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讲义02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标及考点]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没体现) 一.开辟新航路 (一)背景: 1.必要性(原 ...查看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梁景和 中国近代史2007.10 摘要: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对其探索有益于对中国近代史发展流脉及历史特征的认识和解读,也有助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20世纪 ...查看


  • 2015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 必考内容 古代部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