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上)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60--70课时
授课教师: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崔延萍 李晓帆 赵静
授课对象:上街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二部学生
课程目标:
1、积累并默写生字新词,能复述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名篇名段。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讨并说出对生活、对自然、对民俗、对社会的看法。
3、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大胆创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4、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能作出简单的赏析和评价。
5、每周至少两次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2课时)
(共9课时) 2、芦花荡(2课时)
3、蜡烛(1课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课时)
5、亲爱的爸爸妈妈(1课时)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2课时)
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 (2课时)
(共10课时 )7、背影(2课时)
8、台阶(1课时)
9、老王(2课时)
10.信客(1课时)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2课时)
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2课时)
(共10课时) 12、桥之美(2课时)
13、苏州园林(1课时)
14、故宫博物院(2课时)
15、说“屏”(1课时)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2课时)
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
(共9课时) 17、奇妙的克隆(2课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课时)
19、生物入侵者(1课时)
20、你一定会听见的(1课时)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2课时)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2课时)
(共12课时) 22、短文两篇(2课时)
23、核舟记(2课时)
24、大道之行也(2课时)
25、杜甫诗三首(2课时)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2课时)
第六单元:26、三峡(2课时)
(共12课时) 27、短文两篇(2课时)
28、观潮(2课时)
29、湖心亭看雪(2课时)
30、诗四首(2课时)
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2课时)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课本后的“思考与练习”,《课时达标》
3、其它资源:
网络:如:中学语文在线 等
期刊:《作文与考试》等
二、实施手段:
1、一课一测: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一课一测。
2、作文:完成课标要求的7篇作文训练。
三、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因课时限制,该教学方法主要用于主干知识的课堂教学。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调查、活动等。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意识。
3、讲授和训练。精讲主干知识,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和笔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问答、交流、考试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通过校本作业、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
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 对学生当堂进行评价,可通过提问次数,背书卡的使用情况进
行评价。
2、 在学校积极与班主任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校信通与家长交
流学生在校学习状况。
3、 认真组织综合性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
4、 利用小组长进行过程评比。
二、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评价:
1、 卷面检测,通过月考、期中等阶段性抽测,以获得学生知识的
储备。基础字词,诗词背诵,语段分析,写作训练等。
2、 进行至少一次基本功展示,如我是小小书法家——硬笔书法比
赛。
3、 进行一次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笔记展评。
4、 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
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即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覆盖面广。
2、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兴趣高。
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有风格。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上)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60--70课时
授课教师: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崔延萍 李晓帆 赵静
授课对象:上街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二部学生
课程目标:
1、积累并默写生字新词,能复述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名篇名段。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讨并说出对生活、对自然、对民俗、对社会的看法。
3、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大胆创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4、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能作出简单的赏析和评价。
5、每周至少两次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2课时)
(共9课时) 2、芦花荡(2课时)
3、蜡烛(1课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课时)
5、亲爱的爸爸妈妈(1课时)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2课时)
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 (2课时)
(共10课时 )7、背影(2课时)
8、台阶(1课时)
9、老王(2课时)
10.信客(1课时)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2课时)
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2课时)
(共10课时) 12、桥之美(2课时)
13、苏州园林(1课时)
14、故宫博物院(2课时)
15、说“屏”(1课时)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2课时)
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
(共9课时) 17、奇妙的克隆(2课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课时)
19、生物入侵者(1课时)
20、你一定会听见的(1课时)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2课时)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2课时)
(共12课时) 22、短文两篇(2课时)
23、核舟记(2课时)
24、大道之行也(2课时)
25、杜甫诗三首(2课时)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2课时)
第六单元:26、三峡(2课时)
(共12课时) 27、短文两篇(2课时)
28、观潮(2课时)
29、湖心亭看雪(2课时)
30、诗四首(2课时)
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2课时)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课本后的“思考与练习”,《课时达标》
3、其它资源:
网络:如:中学语文在线 等
期刊:《作文与考试》等
二、实施手段:
1、一课一测: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一课一测。
2、作文:完成课标要求的7篇作文训练。
三、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因课时限制,该教学方法主要用于主干知识的课堂教学。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调查、活动等。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意识。
3、讲授和训练。精讲主干知识,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和笔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问答、交流、考试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通过校本作业、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
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 对学生当堂进行评价,可通过提问次数,背书卡的使用情况进
行评价。
2、 在学校积极与班主任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校信通与家长交
流学生在校学习状况。
3、 认真组织综合性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
4、 利用小组长进行过程评比。
二、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评价:
1、 卷面检测,通过月考、期中等阶段性抽测,以获得学生知识的
储备。基础字词,诗词背诵,语段分析,写作训练等。
2、 进行至少一次基本功展示,如我是小小书法家——硬笔书法比
赛。
3、 进行一次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笔记展评。
4、 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
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即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覆盖面广。
2、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兴趣高。
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