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一、注音。
唐雎( ) 怫然怒 ( ) 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 ( ) 韩傀( ) 休祲 ( ) 缟 素( ) 色挠 ( ) 谕 ( )
二.解释加粗词语。
1、不辱使命 2、弗敢易
3、故不错意也 4、请广于君
5、岂直五百里哉? 6、秦王怫然怒
7、以头抢地耳 8、因使唐雎使于秦
9、休祲降于天 10、天下缟素
11、秦王色挠 12、长跪而谢之
13、寡人谕矣 14 虽然,受地于先生
15、徒以有先生也 16、轻寡人与
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通 , 。 2、仓鹰击于殿上 通 ,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五、 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
2.第二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3.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4.秦王恼羞成怒,以 , , ,相
胁。
5.第三段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
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
6.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 , 歌
颂其壮举。
7.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将效法三士,
刺杀秦王,也照应下文 ,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六、阅读理解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它是 末年 家 根据 史
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十二策,是我国著名的 史书。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秦王怫然怒 (2)天下缟素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3.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 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C、挺剑而起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秦王使人对安陵君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下列对文童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本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
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本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与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自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6..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7.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
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8.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9.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
么好处?
10.秦王是怎样一个人?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22.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一、注音。
唐雎( ) 怫然怒 ( ) 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 ( ) 韩傀( ) 休祲 ( ) 缟 素( ) 色挠 ( ) 谕 ( )
二.解释加粗词语。
1、不辱使命 2、弗敢易
3、故不错意也 4、请广于君
5、岂直五百里哉? 6、秦王怫然怒
7、以头抢地耳 8、因使唐雎使于秦
9、休祲降于天 10、天下缟素
11、秦王色挠 12、长跪而谢之
13、寡人谕矣 14 虽然,受地于先生
15、徒以有先生也 16、轻寡人与
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通 , 。 2、仓鹰击于殿上 通 ,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五、 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
2.第二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3.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4.秦王恼羞成怒,以 , , ,相
胁。
5.第三段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
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
6.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 , 歌
颂其壮举。
7.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将效法三士,
刺杀秦王,也照应下文 ,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六、阅读理解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它是 末年 家 根据 史
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十二策,是我国著名的 史书。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秦王怫然怒 (2)天下缟素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3.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 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C、挺剑而起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秦王使人对安陵君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下列对文童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本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
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本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与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自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6..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7.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
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8.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9.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
么好处?
10.秦王是怎样一个人?唐雎是怎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