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我对初中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上城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上城和谐教育”的战略目标。这是非常切合时代发展脉搏的,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念。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不仅把握着教育教学的价值走向,同时也树立着人本思想,倡导着先进教育,推进着公平教育,有利于构建诚信、严谨、民主、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

我是一个一线的老师,站在教师的角度,笔者以为:

谋求初中内涵发展,决策点在领导,落脚点在教师。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发展一支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这种想法,源于我对校园日常教学现象的观察与比较,我呆过好几个学校,在惠兴也已工作了五年,发现:无论是外地还是杭州,都有这样一种普遍情况(现象)——只要是教师,都在教书育人,只是质量上有差别,但都能完成学校基本的、常规的教学任务,所谓管牢自己的“三分三”。也可以看到,只要是在岗,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能爱岗敬业,承担着应尽的工作职责。但是,我们不敢说每一个教师都具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尽管每一个学校都会有一些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他们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但毕竟不是多数。而事实上却是,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老师越多,学校的发展底蕴就越厚,不仅短期内发展的效果最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内力也最强。(如杭高、杭外、杭二中、学军中学等)

剖析一下原因,可以发现本质问题:

“学识”意味着才华,一个有学识的才华横溢的教师,是会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信任的,我们常说“学高为师”,学识丰富的教师,不仅在满足学生的文化求知上游刃有余,更由于他们厚实的底蕴而散发着绵绵的才学魅力。教师一旦拥有了学识魅力效应,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磁场吸引力,随之而来的教与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快乐而和谐。教与学的效果,就会获得轻负担而高质量的回报。学习上的领路人,我想,没有比这样的老师更强大有力的了。 “人格”意味着品行。一个有着优良品行,浑身散发着品格魅力的教师,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好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们常说“身正为范”,说的就是榜样的力量,当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带来学生的亲近和效仿时,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带来学生的佩服甚至是崇拜时,教师的品格魅力就产生了最大效应,这对学生的良性发展与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古人云: “亲其师,则信其道。”无可置疑,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教师。让每个教师拥有学识魅力和品格魅力是我们的追求和责任,让每个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面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旗帜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如果我们有这样一支发展良好的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肯定潜力无穷。

或许,我们会说,这些想法大家都曾有过思考、也有过努力,关键是怎样做好它呢?

笔者认为,不妨从“优点单”的借鉴研究入手。“优点单”是国外一个经典的班级管理案例,是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它讲得是: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人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

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

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确实有影响的话,那就是对学生的优点毫不吝啬的肯定和张扬,它决定着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

这虽然只是一个班级管理案例,但我觉得学校管理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可以从“优点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发与借鉴,这就是:领导者要善于并且不断去发现老师的优点——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闪光点),然后经常在各种场合肯定老师的成绩。可以是教职工大会上的表扬,可以是全校师生大会上的公布,也可以是校园橱窗的事迹展览,还可以是媒体网站的宣传等,不仅肯定教师的个体努力,也肯定教师的群体合作,弘扬正气,树立榜样。不仅仅让老师知道,也让学生知道、家长知道、社会知道。使取得成绩的老师在领导的赏识中、同事的称赞中、学生的喜爱中、家长的信任中、社会的肯定中获得成功感、成就感,同时也产生新的责任感。获得荣誉是光荣的,但这荣誉不仅仅是带来光荣,它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一个优点逐渐增多的老师,是不会让自己的优点又变成缺点的,而是更加珍惜、更加努力、更加有追求。笔者认为这样的老师一多,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一点带面”的氛围,一种和谐上进的氛围。这支队伍就会逐渐发展扩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发展一支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值得有意识地去重视与研究。或许有人认为:要让教师有魅力已经不容易,还要形成一支队伍,这也太难了。对于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这样做是不容易。但笔者认为,事情总是靠做出来的,做了比不做总要有希望、有收获。我们不求魅力十足,能发展八分也行。没有八分,有五分、三分也行。总之,有发展就行,就有希望。何况,许多老师本身就有上佳的潜质值得挖掘。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不断进行“优点”积累、不断进行“优点”赏识和“优点”宣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激活教师内在潜能的过程,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教师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的内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建设,一种弘扬正气树立榜样的软件建设 ,这种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从评价的角度来说,对教师的成长过程,既是终结性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既是激励性评价,也是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对激发教师潜力、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优点单”案例中的那个马克和他的同学们,他们可以不在乎其他任何东西,但 “优点单”在他们的心目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放在贴胸的口袋),不可替代。因为“优点单”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了他们尊重和激励、给了他们信心和力量。教师的内涵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在学校的成长过程,需要不断得到尊重、鼓励、信心和力量。

我们现在正在共建共享品质教育,我的思考是:品质领导是我们打造品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品质教师是我们践行品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打造品质教育的基础和行动保障;品质学生是我们实施品质教育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不断优化内功,才能鼎力打造品质教育,可见,我们需要有学识魅力和品格魅力的品质教师,越多越好。

作为我们老师,肩负着教育工作使命,也应有自身的品质追求:

要有思想,一种倡导先进教育、推进公平教育的思想;

要有理念,一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要有精神,一种科学的求实的精神;

要有好的心态,一种阳光的和上进的心态。

要探求两种“艺术”——教书艺术和育人艺术,

要运用两种“策略”——因材施教策略和成功激励策略,

要做好两个“注重”——注重细节和注重实效。

面对现有生源,牢固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力争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真正做

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品质育人,有教无类。

有一支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才会有打造品质教育的保障,有良好的品质教育,才能切实地提升学校师生的幸福指数,这是密切相关的几个环节,也是我们关注初中教育内涵发展的着眼点和工作点。我想,只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思考、去决策、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相信我们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一定会取得喜人的大好局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和谐教育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2007.6.6

附:“优点单”案例原文:

优点单

海伦•P •摩尔斯拉 曾国平译

那时候我在缅因州莫里斯的圣玛丽学校,他在我教的三年级一班。34个学生都喜欢我,而马克•埃克隆尤其突出。他外表整洁,生性快乐,偶尔淘气也显得逗人。

但马克爱讲小话。我一次又一次提醒他,上课不经允许而讲话是不能容忍的。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每当我批评他不良举止时他所做出的反应——“谢谢您纠正我,姐! ”尽管他说得诚恳,但第一次听见时我还真不知怎么好。但不久也习惯了,一天听他这么说好多回。

一天上午,马克讲得太多了,我克制不住,犯了一个见习教师式的错误。我正视马克:“如果你再讲一句话,我就把你的嘴封起来! ”

刚过了不到10秒钟,查克脱口告发:“马克又讲话了。”我并没有要学生帮我监督马克,可因为我当着全班陈述过我的惩罚,我不得不付诸行动。

当时的情景我没忘,如同发生在今天早上。我走到我的桌旁,从容拉开抽屉,拿出一卷胶纸带。没说一句话,走到马克课桌旁,撕下两条胶纸带,在他嘴巴上贴出一个老大的×。然后返回教室前面。

我瞥一眼马克,看他怎样反应,他朝我直眨巴眼睛,就这样! 我笑开了。全班喝采。我又走到马克身边,揭掉胶纸,并耸耸双肩。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您制止我,姐。”

这年年底,学校要我改教初中数学。日月如梭,马克不知不觉又坐进我的教室了。他比以前更标致,也更礼貌了。由于他得认真听我讲解“新的数学”,九年级时讲小话没有三年级时多了。

一天星期五,课堂感觉不轻松,整个星期都在为一个新概念而吃紧,学生们有些灰心——每一步都进展缓慢。我得赶快设法消除这种急躁情绪。于是我要他们用两张纸,写下其他同学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留出空白,空白里列出这个同学的全部优点。

这堂课的剩余时间就完成这一任务,每个同学离开教室时,都交给我各自对全班同学的最好评语。查利笑了。马克说:“谢谢您讲课,姐。周末愉快。”

那个星期六,我用34份纸,分别写下每个学生的名字,然后在每个名字后面抄下其他人写的这个学生的优点。星期一再把这些优点单发给他或她自己,有些评语多达两张纸。不一会儿,整个教室都笑了。“真的? ”我听到窃窃私语,“我可没料到这会对谁有什么意义! ”“没

想到有人会这么喜欢我! ”

此后,没人再在课堂里提及这事,我也不知道他们下课后互相之间、或在跟父母在一起时讨论过没有,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演习达到了它的目的,学生们对人对己都恢复了信心。

那一批学生继续深造。若干年后,我一次度假回来,父母到机场接我,驱车回家,母亲照例问我一些旅行经历——关于气候,关于我的见闻感受。谈话短暂停顿。母亲斜眼扫一眼父亲,提醒什么似的说:“老头子? ”父亲清清嗓子,每当讲出什么重要事情前他总是这样。“昨晚埃克隆家打来电话了。”他开口说。

“是吗? ”我说,“好些年没听到他们的消息了。不知马克如今怎样。”

父亲平静地回答:“马克在越南死了,明天举行葬礼,他的父母希望你能出席。”直到今天,我仍能指出父亲在1-494公路上宣布马克噩耗时的确切地方。

我还从未看见军人躺在军用棺材里。马克看上去很帅很成熟。当时我一门心思地想:“马克,只要你开口对我说话,我可以销毁全世界的胶纸带。”

教堂里挤满了马克的朋友。查克的妹妹唱《共和国之战圣歌》。葬礼的日子里怎么下雨啦? 坟场边泥泞难行。牧师念了祷文,号手放了录音。爱戴马克的人们一个一个绕灵柩走一圈,洒圣水。

我最后一个在墓前划十字,肃立致哀。战士们中抬棺的一位走到我跟前。“您是马克的数学老师吧? ”他问。我点头,眼睛没有离开灵柩。“马克讲过您的许多事情。”他说。

葬礼之后,马克过去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查克的农场住家用中餐。马克的父亲母亲也在那里,显然都在等候我。

“我们要让您看一样东西,”马克父亲说,从口袋里掏出皮夹,“这是马克死时他们在他身上找到的,我们想,您认得它。”

打开皮夹,他小心抽出显然是马克随身携带的,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我一眼就认出是全班同学列出的马克的优点单。

“非常感谢您费过的这番苦心,”马克母亲说,“正如您看见的,马克视若珍宝。”

马克的同学们开始围上来。查利显得忸怩不安,笑着说:“我一直保存着我那一份,放在家里桌子最上层的抽屉里。”查克的妻子说:“查克要我把这个夹在结婚纪念册里。”“我的也还留着。”玛里琳说。接着,另一位同学维基把手伸进提包,从皮夹里取出全班同学赠言她的优点单,已经磨薄缺损了。“我随时随地带着它,”维基眼睛一眨也不眨,“我想我们都保留着我们的优点单。”

我一下子跌坐下来,哭了,我哭马克,哭所有的朋友们再也看不到马克了。

建设一支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我对初中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上城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上城和谐教育”的战略目标。这是非常切合时代发展脉搏的,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念。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不仅把握着教育教学的价值走向,同时也树立着人本思想,倡导着先进教育,推进着公平教育,有利于构建诚信、严谨、民主、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

我是一个一线的老师,站在教师的角度,笔者以为:

谋求初中内涵发展,决策点在领导,落脚点在教师。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发展一支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这种想法,源于我对校园日常教学现象的观察与比较,我呆过好几个学校,在惠兴也已工作了五年,发现:无论是外地还是杭州,都有这样一种普遍情况(现象)——只要是教师,都在教书育人,只是质量上有差别,但都能完成学校基本的、常规的教学任务,所谓管牢自己的“三分三”。也可以看到,只要是在岗,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能爱岗敬业,承担着应尽的工作职责。但是,我们不敢说每一个教师都具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尽管每一个学校都会有一些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他们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但毕竟不是多数。而事实上却是,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老师越多,学校的发展底蕴就越厚,不仅短期内发展的效果最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内力也最强。(如杭高、杭外、杭二中、学军中学等)

剖析一下原因,可以发现本质问题:

“学识”意味着才华,一个有学识的才华横溢的教师,是会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信任的,我们常说“学高为师”,学识丰富的教师,不仅在满足学生的文化求知上游刃有余,更由于他们厚实的底蕴而散发着绵绵的才学魅力。教师一旦拥有了学识魅力效应,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磁场吸引力,随之而来的教与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快乐而和谐。教与学的效果,就会获得轻负担而高质量的回报。学习上的领路人,我想,没有比这样的老师更强大有力的了。 “人格”意味着品行。一个有着优良品行,浑身散发着品格魅力的教师,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好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们常说“身正为范”,说的就是榜样的力量,当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带来学生的亲近和效仿时,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带来学生的佩服甚至是崇拜时,教师的品格魅力就产生了最大效应,这对学生的良性发展与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古人云: “亲其师,则信其道。”无可置疑,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教师。让每个教师拥有学识魅力和品格魅力是我们的追求和责任,让每个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面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旗帜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如果我们有这样一支发展良好的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肯定潜力无穷。

或许,我们会说,这些想法大家都曾有过思考、也有过努力,关键是怎样做好它呢?

笔者认为,不妨从“优点单”的借鉴研究入手。“优点单”是国外一个经典的班级管理案例,是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它讲得是: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人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

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

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确实有影响的话,那就是对学生的优点毫不吝啬的肯定和张扬,它决定着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

这虽然只是一个班级管理案例,但我觉得学校管理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可以从“优点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发与借鉴,这就是:领导者要善于并且不断去发现老师的优点——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闪光点),然后经常在各种场合肯定老师的成绩。可以是教职工大会上的表扬,可以是全校师生大会上的公布,也可以是校园橱窗的事迹展览,还可以是媒体网站的宣传等,不仅肯定教师的个体努力,也肯定教师的群体合作,弘扬正气,树立榜样。不仅仅让老师知道,也让学生知道、家长知道、社会知道。使取得成绩的老师在领导的赏识中、同事的称赞中、学生的喜爱中、家长的信任中、社会的肯定中获得成功感、成就感,同时也产生新的责任感。获得荣誉是光荣的,但这荣誉不仅仅是带来光荣,它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一个优点逐渐增多的老师,是不会让自己的优点又变成缺点的,而是更加珍惜、更加努力、更加有追求。笔者认为这样的老师一多,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一点带面”的氛围,一种和谐上进的氛围。这支队伍就会逐渐发展扩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发展一支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值得有意识地去重视与研究。或许有人认为:要让教师有魅力已经不容易,还要形成一支队伍,这也太难了。对于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这样做是不容易。但笔者认为,事情总是靠做出来的,做了比不做总要有希望、有收获。我们不求魅力十足,能发展八分也行。没有八分,有五分、三分也行。总之,有发展就行,就有希望。何况,许多老师本身就有上佳的潜质值得挖掘。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不断进行“优点”积累、不断进行“优点”赏识和“优点”宣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激活教师内在潜能的过程,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教师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的内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建设,一种弘扬正气树立榜样的软件建设 ,这种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从评价的角度来说,对教师的成长过程,既是终结性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既是激励性评价,也是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对激发教师潜力、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优点单”案例中的那个马克和他的同学们,他们可以不在乎其他任何东西,但 “优点单”在他们的心目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放在贴胸的口袋),不可替代。因为“优点单”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了他们尊重和激励、给了他们信心和力量。教师的内涵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在学校的成长过程,需要不断得到尊重、鼓励、信心和力量。

我们现在正在共建共享品质教育,我的思考是:品质领导是我们打造品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品质教师是我们践行品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打造品质教育的基础和行动保障;品质学生是我们实施品质教育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不断优化内功,才能鼎力打造品质教育,可见,我们需要有学识魅力和品格魅力的品质教师,越多越好。

作为我们老师,肩负着教育工作使命,也应有自身的品质追求:

要有思想,一种倡导先进教育、推进公平教育的思想;

要有理念,一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要有精神,一种科学的求实的精神;

要有好的心态,一种阳光的和上进的心态。

要探求两种“艺术”——教书艺术和育人艺术,

要运用两种“策略”——因材施教策略和成功激励策略,

要做好两个“注重”——注重细节和注重实效。

面对现有生源,牢固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力争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真正做

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品质育人,有教无类。

有一支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才会有打造品质教育的保障,有良好的品质教育,才能切实地提升学校师生的幸福指数,这是密切相关的几个环节,也是我们关注初中教育内涵发展的着眼点和工作点。我想,只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思考、去决策、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相信我们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一定会取得喜人的大好局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和谐教育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2007.6.6

附:“优点单”案例原文:

优点单

海伦•P •摩尔斯拉 曾国平译

那时候我在缅因州莫里斯的圣玛丽学校,他在我教的三年级一班。34个学生都喜欢我,而马克•埃克隆尤其突出。他外表整洁,生性快乐,偶尔淘气也显得逗人。

但马克爱讲小话。我一次又一次提醒他,上课不经允许而讲话是不能容忍的。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每当我批评他不良举止时他所做出的反应——“谢谢您纠正我,姐! ”尽管他说得诚恳,但第一次听见时我还真不知怎么好。但不久也习惯了,一天听他这么说好多回。

一天上午,马克讲得太多了,我克制不住,犯了一个见习教师式的错误。我正视马克:“如果你再讲一句话,我就把你的嘴封起来! ”

刚过了不到10秒钟,查克脱口告发:“马克又讲话了。”我并没有要学生帮我监督马克,可因为我当着全班陈述过我的惩罚,我不得不付诸行动。

当时的情景我没忘,如同发生在今天早上。我走到我的桌旁,从容拉开抽屉,拿出一卷胶纸带。没说一句话,走到马克课桌旁,撕下两条胶纸带,在他嘴巴上贴出一个老大的×。然后返回教室前面。

我瞥一眼马克,看他怎样反应,他朝我直眨巴眼睛,就这样! 我笑开了。全班喝采。我又走到马克身边,揭掉胶纸,并耸耸双肩。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您制止我,姐。”

这年年底,学校要我改教初中数学。日月如梭,马克不知不觉又坐进我的教室了。他比以前更标致,也更礼貌了。由于他得认真听我讲解“新的数学”,九年级时讲小话没有三年级时多了。

一天星期五,课堂感觉不轻松,整个星期都在为一个新概念而吃紧,学生们有些灰心——每一步都进展缓慢。我得赶快设法消除这种急躁情绪。于是我要他们用两张纸,写下其他同学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留出空白,空白里列出这个同学的全部优点。

这堂课的剩余时间就完成这一任务,每个同学离开教室时,都交给我各自对全班同学的最好评语。查利笑了。马克说:“谢谢您讲课,姐。周末愉快。”

那个星期六,我用34份纸,分别写下每个学生的名字,然后在每个名字后面抄下其他人写的这个学生的优点。星期一再把这些优点单发给他或她自己,有些评语多达两张纸。不一会儿,整个教室都笑了。“真的? ”我听到窃窃私语,“我可没料到这会对谁有什么意义! ”“没

想到有人会这么喜欢我! ”

此后,没人再在课堂里提及这事,我也不知道他们下课后互相之间、或在跟父母在一起时讨论过没有,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演习达到了它的目的,学生们对人对己都恢复了信心。

那一批学生继续深造。若干年后,我一次度假回来,父母到机场接我,驱车回家,母亲照例问我一些旅行经历——关于气候,关于我的见闻感受。谈话短暂停顿。母亲斜眼扫一眼父亲,提醒什么似的说:“老头子? ”父亲清清嗓子,每当讲出什么重要事情前他总是这样。“昨晚埃克隆家打来电话了。”他开口说。

“是吗? ”我说,“好些年没听到他们的消息了。不知马克如今怎样。”

父亲平静地回答:“马克在越南死了,明天举行葬礼,他的父母希望你能出席。”直到今天,我仍能指出父亲在1-494公路上宣布马克噩耗时的确切地方。

我还从未看见军人躺在军用棺材里。马克看上去很帅很成熟。当时我一门心思地想:“马克,只要你开口对我说话,我可以销毁全世界的胶纸带。”

教堂里挤满了马克的朋友。查克的妹妹唱《共和国之战圣歌》。葬礼的日子里怎么下雨啦? 坟场边泥泞难行。牧师念了祷文,号手放了录音。爱戴马克的人们一个一个绕灵柩走一圈,洒圣水。

我最后一个在墓前划十字,肃立致哀。战士们中抬棺的一位走到我跟前。“您是马克的数学老师吧? ”他问。我点头,眼睛没有离开灵柩。“马克讲过您的许多事情。”他说。

葬礼之后,马克过去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查克的农场住家用中餐。马克的父亲母亲也在那里,显然都在等候我。

“我们要让您看一样东西,”马克父亲说,从口袋里掏出皮夹,“这是马克死时他们在他身上找到的,我们想,您认得它。”

打开皮夹,他小心抽出显然是马克随身携带的,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我一眼就认出是全班同学列出的马克的优点单。

“非常感谢您费过的这番苦心,”马克母亲说,“正如您看见的,马克视若珍宝。”

马克的同学们开始围上来。查利显得忸怩不安,笑着说:“我一直保存着我那一份,放在家里桌子最上层的抽屉里。”查克的妻子说:“查克要我把这个夹在结婚纪念册里。”“我的也还留着。”玛里琳说。接着,另一位同学维基把手伸进提包,从皮夹里取出全班同学赠言她的优点单,已经磨薄缺损了。“我随时随地带着它,”维基眼睛一眨也不眨,“我想我们都保留着我们的优点单。”

我一下子跌坐下来,哭了,我哭马克,哭所有的朋友们再也看不到马克了。


相关文章

  • [魅力教师的修炼]读书心得
  • <魅力教师的修炼>心得体会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 的炽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 .(陶行知语) 近日来我在网络上学习了由蔡伟教授主讲的<魅力教师修炼>.里面的许多 ...查看


  • 试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 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综合素质及个人修养所表现出来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个性不一的人,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具体地说,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榜样示 ...查看


  • 浅谈教师的个人魅力
  • 浅谈教师的个人魅力 内容提要: 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建立,不是靠"老师"这个称谓带来的,更不是靠说教和体罚强迫的,而是靠教师自己的情操和品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自然生成的.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力胜过千万句豪言壮语,它是 ...查看


  • 好老师好老师
  • 好老师好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长期以来,我对三件事情一直印象深刻:一是小学时阅读毛泽东给其老师徐特立的祝寿信,从此对教师对人的重要影响印象深刻:二是中学时阅读大文豪韩愈<师说>一文,知道了教师担负"传道.授业.解惑&qu ...查看


  •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1
  •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摘 要:教师理想的人格彰显着一种人格魅力.就教师理想的人格魅力及其主要作用和培养途径简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教师:人格:人格魅力:影响:塑造 人格是指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 ...查看


  • 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7期 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杨 柳 [摘 要]自古以来教师被称之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 而且是精神的熏陶者.美德的体现者,更是 ...查看


  •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 2QQ2主:2旦:工塑 ・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李晓丹马丽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0875) 摘 学术・理论现代衾誊一 要:"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布尔迪厄是该理论的杰出 ...查看


  •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以人为本,成了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教师的工作是用人格塑造人格.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启发引导,认真细致的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根据"因材施教"."对症下 ...查看


  • 教师人格魅力
  • 教师人格魅力--中学思想政治课吸引力的关键 摘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中学思想政治课:作用. 教师的人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