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毛社
泽会
东主
思义
想理
与论
中体
国系
特概
色述
学 习 报
系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技术
学号:37012140
姓名:潘如德
成绩:
告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国际间在多领域的合作的加强,世界各国的团体和个人相互交往和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但是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使交际低效,交际主体之间经常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交流;语言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问的交际。言语交际是实现社会联系的最重要手段。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传播媒介。一定的语言总是与一定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相联系,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以及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民族心理、审美和价值观念。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想当然地用在本民族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和使用另一种语言,由此可能导致交际障碍。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根本原因。要了解这些差异从而尽量避免才会愉快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
一、文化差异形成交际障碍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人际交往和商务交往愈加频繁。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问题,对于我们的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诸方面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明显增多,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出现,这种交往势头愈演愈烈,而中国加入WTO和08年奥运会的举办,还有举办今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跨文化交际深入的表现,但由于中国式隐伏型的文化思维模式的作用,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会见英美客商、洽谈生意、谈判、发展相互关系时,西方代表都期望我方从议事的主题直接人手,而我方人员往往喜欢避开主题,从时间或空间的远方开始,一个方面接一个方面地说明情况,暗示问题或意向,比较委婉的表述我们的意见和态,但是西方大多数人是不了解我们的文化习惯的,所以有时往往还没明确点出主题,对方注意力就已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因而转
换了话题,以致于失去了谈判良机。之所以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从而这样会影响彼此的文化交流。
说到文化差异,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文化冲击这个词,文化冲击最早是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使用后才得以普及开来的。其实,文化冲击源于美国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奇怪,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美国的人口数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外来的移民,这就造成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而这带来的文化冲击问题就在所难免。霍尔的定义是,所谓文化冲击就是自己迄今为止经历过的,大量的熟悉的环境或是失去或是扭曲,而被另外的不熟悉的环境所取代。多元文化模式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才显得更为突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我们老祖宗嘲弄人情淡薄的形象描述,而拿来形容西方社会的邻里关系却是活灵活现,在中国,邻居家里的衣服被风刮掉了,帮忙捡起来是人之常情,在美国社会则不然,很可能被视为侵犯私人领地,因为不打招呼的话就侵入,主人是可以开枪的,几年前一名日本中学生在美国侮辱他人住宅院落,结果被主人射杀,凶手就没有受到制裁,因为在美国,美国的法律是保护这种行为的。在上个世纪的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种族对立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的障碍,比如语言问题、心理障碍、历史形成的偏见与成见都可能引起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成功的交际离不开礼貌原则的遵循。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心态,遵循礼貌原则的方式也不同。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英语国家的人曾普遍抱怨,中国旅店的工作人员就像英语国家医院的工作人员一样,把旅客当成住院病人一样看待,服务人员随便出入客人房间,旅客无权得到独处的自由。在英语国家。旅店住房是客人的临时领地。服务人员不经允许无权进入室内。在英语国家的饭馆,一位客人坐到一张桌子旁边后,这张桌子就成了他的临时领地。后到者宁可等候空桌也尽量不与他人同桌。实在无空桌时,也必须征得先到者同意。以表示尊重先到者的权利。在公园,要坐到已有人的长椅上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英语国家的人极为重视对本人物品的所有权。他们视衣着为他人无权触碰的个人私物。不准别人轻易触碰。中国人见到别人穿一件好衣服,就爱摸一摸,甚至还要询问购自何处、价钱多少等等。这在英语国家是禁忌。在中国人与人的界线是很模糊的:如朋友亲戚间借钱不打借条;在饭馆抢着付费;在车上抢着买票等等,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而英
语国家的人在中国往往感到旅馆和住宅拥挤不堪,人们相互干扰,毫无个人宁静和独处可言。
语言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所处文化背景不同,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不相同。不同文化之间又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推测对方,这往往就会导致语言使用上的误差。我们应从文化入手,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语言差异,从而避免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
在西方国家,个体观念相对强一些,而大部分中国人则注重集体主义。在中国,大家普遍认为个体是群体的一分子,个体的意愿应该服从集体的意志。反过来,集体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个体度过困难。个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个人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互相帮助、互相依赖是集体观念的主要体现,个人也就没有什么太多的隐私可言。在西方国家,个体主义观念相对突出。他们注重自身的发展,强调独立平等,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一个人的事绝对不是大家的事,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私密空间。所以,他们强调尊重自己的隐私。因此,相对中国人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如中国人那么紧密,互相之间关系平等,较少依赖。由于较强的集体观念,中国人非常注重朋友之间的友情。价值观的不同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了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又必然地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这套系统告知人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应该赞扬的,什么是应该抑制的。但是,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好的,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就被看作是差的;在一种文化中某种行为被看作是正常之举,在另一文化中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也就是说,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1988年在汉城举办第24届奥运会,当时世界各国运动员、记者和一些官员云集于此,韩国人爱吃狗肉,世人皆知,关键问题是,韩国人有一特殊习好,就是在杀狗之前,要用棍棒将狗乱打一通,理由是被打松的狗肉更好吃。这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愤懑,在西方文化中,狗被看作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肉是不能吃的,他们认为,吃狗肉已是不义之举,而杀狗之前又用棍棒乱打一气更是缺乏人道主义。以里根为首的美国政府向韩国政府提出交涉,说吃狗肉尚可,应废除棍打这一“恶习”,可韩国政府认为这是自己的传统,他人无须指手划脚。这触怒了里根政府,于是正告韩国,如果不根除“棍打”,美国将对韩国实行经济制裁。权衡利弊得失,韩国政府才被迫下令,全国严令禁止“打狗”。就这样,一场“狗”风波才平
息下去。因为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差一点造成经济制裁,这在国际交往史上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实例。
三、增加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
其实跨文化交际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我们甚至可以说,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就是人类本身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不但是商业之路,同时也是古代的跨文化交际之路。在历史长河中,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异文化交际的过程,不同的民族的对立就是文化冲突的写照,缺乏良好的沟通造成了彼此的隔阂越来越深,给文化的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带来了不便。只有不断地交流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推动文化的发展,而成功的交流这就是跨文化交际。
所以我认为,交际双方加强在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实例证明,交际者对双方文化上的异同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深,跨文化交际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1987年,英国女王访问中国,她下飞机时身穿黄色服装并不是没有选择的,因为黄色是中国历代帝王的传统颜色。而她选择访问中国的日子更具有预兆性,那是我国的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在中国是吉祥的数字,预示着她的访问的成功。这是一个在外交中注意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习惯而表达善意的极好的例子。而实际上,跨文化交际中相当多的情况是:交际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通过交往才逐渐有所了解的。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到行为不当或违反禁忌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研究跨文化交际时要重视对另一文化中行为规范的研究。据西班牙埃菲社2002年3月2日报道,西班牙政府向参加阿富汗国际安全和援助部队中的西班牙士兵下发《禁忌令》,人手一册。内容概括如下:在大街上和农村地区不许同阿富汗妇女握手;不许给阿富汗妇女拍照;阿富汗人祈祷时不许打断他们;在公共场合,男女不许有亲近行为;在阿富汗人家做客时,不要谈论主人的妻子和女儿;不要践踏阿富汗人祈祷用的地毯。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西班牙社会中,有的行为规范在西班牙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是必须的,但在阿富汗却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是被禁止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先熟悉其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掌握他们羞于启齿或不愿提及的领域,才能达到成功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跨文化交际涉及到社会语言学、人文学以及语用学等领域的研究。由于文化的广阔涵盖面,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地成为多学科的研究课题。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大公司
顾问、语言教师等对不同国度的“语言与文化”问题感兴趣,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与研究会极大的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世界的和平。
由上所述,我们可知跨文化交际对全球化和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交际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4.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2007.
【3】胡超.论跨文化交际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宁波大学学报,2006.
【4】庄恩开.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对外交流.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陈俊森 ,樊葳葳,钟华.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毛社
泽会
东主
思义
想理
与论
中体
国系
特概
色述
学 习 报
系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技术
学号:37012140
姓名:潘如德
成绩:
告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国际间在多领域的合作的加强,世界各国的团体和个人相互交往和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但是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使交际低效,交际主体之间经常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交流;语言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问的交际。言语交际是实现社会联系的最重要手段。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传播媒介。一定的语言总是与一定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相联系,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以及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民族心理、审美和价值观念。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想当然地用在本民族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和使用另一种语言,由此可能导致交际障碍。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根本原因。要了解这些差异从而尽量避免才会愉快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
一、文化差异形成交际障碍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人际交往和商务交往愈加频繁。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问题,对于我们的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诸方面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明显增多,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出现,这种交往势头愈演愈烈,而中国加入WTO和08年奥运会的举办,还有举办今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跨文化交际深入的表现,但由于中国式隐伏型的文化思维模式的作用,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会见英美客商、洽谈生意、谈判、发展相互关系时,西方代表都期望我方从议事的主题直接人手,而我方人员往往喜欢避开主题,从时间或空间的远方开始,一个方面接一个方面地说明情况,暗示问题或意向,比较委婉的表述我们的意见和态,但是西方大多数人是不了解我们的文化习惯的,所以有时往往还没明确点出主题,对方注意力就已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因而转
换了话题,以致于失去了谈判良机。之所以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从而这样会影响彼此的文化交流。
说到文化差异,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文化冲击这个词,文化冲击最早是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使用后才得以普及开来的。其实,文化冲击源于美国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奇怪,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美国的人口数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外来的移民,这就造成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而这带来的文化冲击问题就在所难免。霍尔的定义是,所谓文化冲击就是自己迄今为止经历过的,大量的熟悉的环境或是失去或是扭曲,而被另外的不熟悉的环境所取代。多元文化模式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才显得更为突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我们老祖宗嘲弄人情淡薄的形象描述,而拿来形容西方社会的邻里关系却是活灵活现,在中国,邻居家里的衣服被风刮掉了,帮忙捡起来是人之常情,在美国社会则不然,很可能被视为侵犯私人领地,因为不打招呼的话就侵入,主人是可以开枪的,几年前一名日本中学生在美国侮辱他人住宅院落,结果被主人射杀,凶手就没有受到制裁,因为在美国,美国的法律是保护这种行为的。在上个世纪的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种族对立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的障碍,比如语言问题、心理障碍、历史形成的偏见与成见都可能引起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成功的交际离不开礼貌原则的遵循。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心态,遵循礼貌原则的方式也不同。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英语国家的人曾普遍抱怨,中国旅店的工作人员就像英语国家医院的工作人员一样,把旅客当成住院病人一样看待,服务人员随便出入客人房间,旅客无权得到独处的自由。在英语国家。旅店住房是客人的临时领地。服务人员不经允许无权进入室内。在英语国家的饭馆,一位客人坐到一张桌子旁边后,这张桌子就成了他的临时领地。后到者宁可等候空桌也尽量不与他人同桌。实在无空桌时,也必须征得先到者同意。以表示尊重先到者的权利。在公园,要坐到已有人的长椅上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英语国家的人极为重视对本人物品的所有权。他们视衣着为他人无权触碰的个人私物。不准别人轻易触碰。中国人见到别人穿一件好衣服,就爱摸一摸,甚至还要询问购自何处、价钱多少等等。这在英语国家是禁忌。在中国人与人的界线是很模糊的:如朋友亲戚间借钱不打借条;在饭馆抢着付费;在车上抢着买票等等,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而英
语国家的人在中国往往感到旅馆和住宅拥挤不堪,人们相互干扰,毫无个人宁静和独处可言。
语言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所处文化背景不同,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不相同。不同文化之间又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推测对方,这往往就会导致语言使用上的误差。我们应从文化入手,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语言差异,从而避免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
在西方国家,个体观念相对强一些,而大部分中国人则注重集体主义。在中国,大家普遍认为个体是群体的一分子,个体的意愿应该服从集体的意志。反过来,集体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个体度过困难。个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个人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互相帮助、互相依赖是集体观念的主要体现,个人也就没有什么太多的隐私可言。在西方国家,个体主义观念相对突出。他们注重自身的发展,强调独立平等,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一个人的事绝对不是大家的事,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私密空间。所以,他们强调尊重自己的隐私。因此,相对中国人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如中国人那么紧密,互相之间关系平等,较少依赖。由于较强的集体观念,中国人非常注重朋友之间的友情。价值观的不同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了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又必然地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这套系统告知人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应该赞扬的,什么是应该抑制的。但是,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好的,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就被看作是差的;在一种文化中某种行为被看作是正常之举,在另一文化中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也就是说,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1988年在汉城举办第24届奥运会,当时世界各国运动员、记者和一些官员云集于此,韩国人爱吃狗肉,世人皆知,关键问题是,韩国人有一特殊习好,就是在杀狗之前,要用棍棒将狗乱打一通,理由是被打松的狗肉更好吃。这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愤懑,在西方文化中,狗被看作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肉是不能吃的,他们认为,吃狗肉已是不义之举,而杀狗之前又用棍棒乱打一气更是缺乏人道主义。以里根为首的美国政府向韩国政府提出交涉,说吃狗肉尚可,应废除棍打这一“恶习”,可韩国政府认为这是自己的传统,他人无须指手划脚。这触怒了里根政府,于是正告韩国,如果不根除“棍打”,美国将对韩国实行经济制裁。权衡利弊得失,韩国政府才被迫下令,全国严令禁止“打狗”。就这样,一场“狗”风波才平
息下去。因为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差一点造成经济制裁,这在国际交往史上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实例。
三、增加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
其实跨文化交际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我们甚至可以说,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就是人类本身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不但是商业之路,同时也是古代的跨文化交际之路。在历史长河中,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异文化交际的过程,不同的民族的对立就是文化冲突的写照,缺乏良好的沟通造成了彼此的隔阂越来越深,给文化的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带来了不便。只有不断地交流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推动文化的发展,而成功的交流这就是跨文化交际。
所以我认为,交际双方加强在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实例证明,交际者对双方文化上的异同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深,跨文化交际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1987年,英国女王访问中国,她下飞机时身穿黄色服装并不是没有选择的,因为黄色是中国历代帝王的传统颜色。而她选择访问中国的日子更具有预兆性,那是我国的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在中国是吉祥的数字,预示着她的访问的成功。这是一个在外交中注意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习惯而表达善意的极好的例子。而实际上,跨文化交际中相当多的情况是:交际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通过交往才逐渐有所了解的。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到行为不当或违反禁忌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研究跨文化交际时要重视对另一文化中行为规范的研究。据西班牙埃菲社2002年3月2日报道,西班牙政府向参加阿富汗国际安全和援助部队中的西班牙士兵下发《禁忌令》,人手一册。内容概括如下:在大街上和农村地区不许同阿富汗妇女握手;不许给阿富汗妇女拍照;阿富汗人祈祷时不许打断他们;在公共场合,男女不许有亲近行为;在阿富汗人家做客时,不要谈论主人的妻子和女儿;不要践踏阿富汗人祈祷用的地毯。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西班牙社会中,有的行为规范在西班牙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是必须的,但在阿富汗却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是被禁止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先熟悉其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掌握他们羞于启齿或不愿提及的领域,才能达到成功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跨文化交际涉及到社会语言学、人文学以及语用学等领域的研究。由于文化的广阔涵盖面,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地成为多学科的研究课题。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大公司
顾问、语言教师等对不同国度的“语言与文化”问题感兴趣,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与研究会极大的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世界的和平。
由上所述,我们可知跨文化交际对全球化和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交际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4.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2007.
【3】胡超.论跨文化交际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宁波大学学报,2006.
【4】庄恩开.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对外交流.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陈俊森 ,樊葳葳,钟华.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