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历史重点

2012历史重点:

近代化的起步

纪年热点: 年李鸿章创立上海轮船招商局(推动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纪年热点: 1872 年李鸿章创立上海轮船招商局(推动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 辛亥革命(1911 年)和中华民国 热点 、 建立( (10 建立(1912 年) 100 年) (100一、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明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 “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3、目的(或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4、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7、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后期:以“求富”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③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9、评价(意义):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局限性: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的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意 义: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后又组织强学会,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3、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变法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等。(内容只作了解不要求记)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注意这点)。

三、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武昌起义的时间:1911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④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⑤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⑥失败标志: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⑦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大功绩)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⑧辛亥风云涌襄江: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谷城的杨洪胜烈士。另一个人物:刘公:襄阳东津人,同盟会最早的会员。

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颁布《临时约法》;创建黄埔军校;发起国民革命运动。

5.国共两次合作

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创立者是谁?校长?政治部主任?】

第二次合作,孙中山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第三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2、时间、目的:时间:1915年起 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3、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或口号):民主和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8、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积极的: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②消极的:

9、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①主要是: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

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②影响: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了一个新时期。

历史热点追踪:

1. 学习党的17大精神【五四运动 领导人:李大钊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

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2. 【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或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②其他重要原因:

(1)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2)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

(3)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了解)

意义:

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2、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4)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德美俄日。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6、过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工业革命的开始。②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③1785年以后,蒸汽机在纺织等部门投入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史蒡芬孙→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速写了极大的便利)。b、美(富尔顿)→轮船。

8、新发现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水力、煤、蒸汽。

9、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0、拓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11、影响: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补充: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

3、主要领域:a、新能源:电力、石油。b、新机器:内燃机。c、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主要发明:(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①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2)、②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③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

(4)、20世纪初,人们造出飞艇。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④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①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②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③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 ④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

通工具。

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补充:(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开始于美国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

4、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5、特点:①、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③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6、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8、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

9、我们应如何第三次科技革命:①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了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②从学生来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认识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补充: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了解)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重点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战后主要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也要了解)

一、经济危机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经济危机的影响(或者表现):

①经济危机中,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②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二、罗期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危机,他一上升就宣布实行新政。

3、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新政的前提条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或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5、新政的特点(或新在何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6、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经济过剩。

7、新政的成效:“新政”实施后,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注:1.面对大批的失业工人,罗斯福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植树等。

2、作为决策者怎样面对金融危机:①立足于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保持国民济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并注重提高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加强国际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3、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①美国的经济实力雄厚 ②政策措施符合美国国情,行之有效 ③罗斯福的卓越的人格魅力。

面对经济危机?中国应该怎样做?

① 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②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五、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1)积极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2)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3、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2历史重点:

近代化的起步

纪年热点: 年李鸿章创立上海轮船招商局(推动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纪年热点: 1872 年李鸿章创立上海轮船招商局(推动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 辛亥革命(1911 年)和中华民国 热点 、 建立( (10 建立(1912 年) 100 年) (100一、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明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 “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3、目的(或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4、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7、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后期:以“求富”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③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9、评价(意义):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局限性: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的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意 义: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后又组织强学会,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3、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变法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等。(内容只作了解不要求记)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注意这点)。

三、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武昌起义的时间:1911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④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⑤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⑥失败标志: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⑦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大功绩)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⑧辛亥风云涌襄江: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谷城的杨洪胜烈士。另一个人物:刘公:襄阳东津人,同盟会最早的会员。

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颁布《临时约法》;创建黄埔军校;发起国民革命运动。

5.国共两次合作

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创立者是谁?校长?政治部主任?】

第二次合作,孙中山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第三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2、时间、目的:时间:1915年起 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3、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或口号):民主和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8、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积极的: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②消极的:

9、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①主要是: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

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②影响: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了一个新时期。

历史热点追踪:

1. 学习党的17大精神【五四运动 领导人:李大钊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

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2. 【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或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②其他重要原因:

(1)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2)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

(3)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了解)

意义:

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2、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4)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德美俄日。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6、过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工业革命的开始。②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③1785年以后,蒸汽机在纺织等部门投入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史蒡芬孙→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速写了极大的便利)。b、美(富尔顿)→轮船。

8、新发现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水力、煤、蒸汽。

9、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0、拓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11、影响: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补充: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

3、主要领域:a、新能源:电力、石油。b、新机器:内燃机。c、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主要发明:(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①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2)、②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③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

(4)、20世纪初,人们造出飞艇。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④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①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②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③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 ④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

通工具。

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补充:(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开始于美国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

4、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5、特点:①、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③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6、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8、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

9、我们应如何第三次科技革命:①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了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②从学生来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认识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补充: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了解)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重点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战后主要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也要了解)

一、经济危机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经济危机的影响(或者表现):

①经济危机中,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②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二、罗期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危机,他一上升就宣布实行新政。

3、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新政的前提条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或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5、新政的特点(或新在何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6、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经济过剩。

7、新政的成效:“新政”实施后,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注:1.面对大批的失业工人,罗斯福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植树等。

2、作为决策者怎样面对金融危机:①立足于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保持国民济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并注重提高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加强国际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3、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①美国的经济实力雄厚 ②政策措施符合美国国情,行之有效 ③罗斯福的卓越的人格魅力。

面对经济危机?中国应该怎样做?

① 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②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五、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1)积极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2)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3、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沈阳中考政策分析
  • 沈阳中考政策分析 1. 沈阳近年中考报考人数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总人数 64186 57825 52775 51985 48035 省重点招生人数 17425 16046 15526 1783 ...查看


  • 2012年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策略
  • 上传: 辛锋     更新时间:2012-2-29     阅读: 128 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 1. 回归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冷点" 3.试题中七.八年级教 ...查看


  • 计划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阶段总结
  • 计划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阶段总结 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初中‛--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学段和群体,即义务教育阶段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初中学生.‚历史‛--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属性.范围,即历史学科.‚复习‛--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是学生在常规 ...查看


  •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
  •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课程纲要 九年级 XXX 一. 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2.课程类型:必修课 3.教学材料:八.九年级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4.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2课时,授课36课时) 5.授课教师 ...查看


  • 教师招聘信息
  • 翼城二中 文章来源:() 阅读次数:(0) 更新时间:(2012-3-17 18:27:35) 山西临汾市翼城县 一.学校简介 翼城二中始建于 1958 年,是一所八轨制公办高中.现有教学班 26 个,教职 工 120 人,在校学生 120 ...查看


  • 2014年中考复习研讨会内容三中点
  • 郯城县2014年九年级语文复习研讨会内容 时间:3月 11日 (周二) 地点:郯城三中 内容及程序: 一. 观摩三节课 第一节:一轮复习 ---八上3.4单元 . 执教人:赵美华(三中) 第二节:专题复习 ---- 诗词赏析 执教人 :高云 ...查看


  • 参加宜宾市初中语文送教活动听课心得体会(孙宏)
  • 参加宜宾市初中语文送教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江一中:孙 宏 2012年4月23日,我参加了由宜宾市教科所组织的初中语文送教活动(江安)的听课活动.这次活动由两个部分组成,上午听三位教师的初三复习课,下午听两个教研员的专题讲座. 上午第一堂课,由 ...查看


  • 2015中考押题
  • 2015年中考百天冲刺阶段,80%的学生都在最后抢分时机,你还拿着课本埋头苦背?深陷题海无法自拔?考点重点一无所知?一寸光阴一寸金,中考多一分超越千万人,如何把握最后时机抢分数?捷登再现抢分"神器"--押题串讲,助力20 ...查看


  • 2012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 2012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临沂市2012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的命题,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中考测试的指导思想,遵循<2012年临沂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