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
三、活动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四、活动准备:
1、教具:面值为1角、5角、1元的纸币,1角、5角、1元的硬币一套
2、学具:仿真人民币每人一套,各种各样的书若干(上面标有价格)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每天吃早点、买铅笔、橡皮时,我们要用到什么?
生:钱(人民币)。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生:玩游戏、逛超市、买衣服等。
师:你们在买东西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生:不知道该怎样付钱?需要找回多少钱等。
师:今天这节活动我们主要来学习人民币,学了之后希望可以帮大家解决困惑。 (二)、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问: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小结: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硬币有什么不同?(大小、数字、数字后面的字不一样)
师小结: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纸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2、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人民币有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小朋友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了一些糖,看看它们值多少钱?
1、师出示糖图,师读题:1个糖一角钱,2个多少钱?5个呢?怎样来付钱? ⑴、学生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⑵、师小结:5角钱,可以是5个1角,也可以是1张5角等。
2、师出示棒棒糖图,我用人民币还买了一些棒棒糖,师读题:一个棒棒糖1角钱,10个棒
棒糖多少钱?怎样付钱?
⑴、学生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⑵、师小结:10角钱,可以是10个1角,也可以是2张5角,还可以是1张5角和5张1角等。
3、游戏:看谁取得又快又对。
老师说钱数,学生练习取钱。
(四)、巩固扩展
P53做一做
(五)、师小结:今天大家学习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兑换、购物,今后不能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六)、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一些物品,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七)、活动分析、评价与反思:
《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将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根据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和想象感兴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遇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喜欢问为什么?再结合平时生活中一杯牛奶、一块蛋糕、乘一次公交车、买一次小物品等,幼儿都要接触到人民币,为此选择出的此节活动(让孩子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知道如何简单兑换,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消费),很及时、很必要,活动更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从活动效果来看,活动开始以“买早点”的谈话导入,给幼儿以很真实、很生活化的感受;在让幼儿学习人民币的兑换规律时,通过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及时记录;在“超市”游戏中,通过模拟情境再现生活,让幼儿通过游戏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然,使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总的来看,本节活动幼儿动手操作了,探索思考了,主动尝试了,效果不错。不足的方面是:幼儿在图书超市游戏中尝试人民币兑换时,有个别幼儿对于规则、要求有些疏忽,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另外,在玩思考游戏时,采用集体问答的方式会使有的幼儿不加思索,随着大多数幼儿的思路与回答响应,发挥不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今后要不断改进课堂提问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位幼儿的作用。
《认识人民币》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
三、活动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四、活动准备:
1、教具:面值为1角、5角、1元的纸币,1角、5角、1元的硬币一套
2、学具:仿真人民币每人一套,各种各样的书若干(上面标有价格)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每天吃早点、买铅笔、橡皮时,我们要用到什么?
生:钱(人民币)。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生:玩游戏、逛超市、买衣服等。
师:你们在买东西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生:不知道该怎样付钱?需要找回多少钱等。
师:今天这节活动我们主要来学习人民币,学了之后希望可以帮大家解决困惑。 (二)、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问: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小结: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硬币有什么不同?(大小、数字、数字后面的字不一样)
师小结: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纸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2、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人民币有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小朋友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了一些糖,看看它们值多少钱?
1、师出示糖图,师读题:1个糖一角钱,2个多少钱?5个呢?怎样来付钱? ⑴、学生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⑵、师小结:5角钱,可以是5个1角,也可以是1张5角等。
2、师出示棒棒糖图,我用人民币还买了一些棒棒糖,师读题:一个棒棒糖1角钱,10个棒
棒糖多少钱?怎样付钱?
⑴、学生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⑵、师小结:10角钱,可以是10个1角,也可以是2张5角,还可以是1张5角和5张1角等。
3、游戏:看谁取得又快又对。
老师说钱数,学生练习取钱。
(四)、巩固扩展
P53做一做
(五)、师小结:今天大家学习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兑换、购物,今后不能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六)、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一些物品,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七)、活动分析、评价与反思:
《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将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根据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和想象感兴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遇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喜欢问为什么?再结合平时生活中一杯牛奶、一块蛋糕、乘一次公交车、买一次小物品等,幼儿都要接触到人民币,为此选择出的此节活动(让孩子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知道如何简单兑换,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消费),很及时、很必要,活动更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从活动效果来看,活动开始以“买早点”的谈话导入,给幼儿以很真实、很生活化的感受;在让幼儿学习人民币的兑换规律时,通过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及时记录;在“超市”游戏中,通过模拟情境再现生活,让幼儿通过游戏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然,使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总的来看,本节活动幼儿动手操作了,探索思考了,主动尝试了,效果不错。不足的方面是:幼儿在图书超市游戏中尝试人民币兑换时,有个别幼儿对于规则、要求有些疏忽,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另外,在玩思考游戏时,采用集体问答的方式会使有的幼儿不加思索,随着大多数幼儿的思路与回答响应,发挥不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今后要不断改进课堂提问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位幼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