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上(下)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物理老师的03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动能和动能定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三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深化性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W合的表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三)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难点是: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
二、说学情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中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化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首先,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对功和能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它是本节课学习动能定理的基础。同时,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正在渐渐趋向理性,对新知识都有很强的好奇心,精力旺盛,接受力强,思维敏捷,因此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获得成功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法
基于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问题探究的过程性体验,为此,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程序化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同时辅以多媒体直观手段(演示动态物理过程)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在学法方面,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采用问题统领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归纳,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感知动能定理的应用的广泛性。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为此我主要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回顾旧知识,通过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Wv2,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应当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二)任务驱动,感知教材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带着这些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性学习,进行兵教兵,实现自学掌握基本问题。为此设计了如下程序性问题,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与理解。
①动能EK与什么有关?等质量的两物体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试比较两物体的动能?如果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呢?
②已知m12m2,v1v2,甲乙两物体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动能呢?
③车以速度v04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的人以相对于车1向车前进的方向走动,分别以车和地面为参照物,描述的EK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你得出什
么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巡回指导小组的讨论与合作性学习,以学生的身份认真积极地参与讨论,并及时有效地点拨指导。本环节使学生增强对标量的认识。
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并提出思考问题“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为f,如何推导?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F先作用一段时间,发生的位移L1,尔后撤去,再运动L2停下来,如何表述W合?”从而真正领会“用状态量的变化表达过程量”的优势之处。
(三)巩固练习,引申提升
在学生明确动能定理推导的思路和方法后,进一步布置探究任务“用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方法分别求解教材的例题1,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再请学生思考做正功与做负功表现的现象是什么?本质上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相互讨论,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小组交流与合作,通过本环节进一步应用动能定理,提高能力,确保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
(四)知识回顾,小结强化
小结环节,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总结的形式进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总结概括能力。采用这种小结的方式,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助于老师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由于本节课题原理性比较强,需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巩固内化,因此通过PPT布置两道练习题,分别考查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应用。以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提高对原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我对板书设计进行简要说明:这是本节课的板书,布局合理,内容洗练,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
各位评委,以上就是我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和构想,力求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上(下)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物理老师的03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动能和动能定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三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深化性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W合的表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三)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难点是: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
二、说学情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中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化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首先,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对功和能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它是本节课学习动能定理的基础。同时,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正在渐渐趋向理性,对新知识都有很强的好奇心,精力旺盛,接受力强,思维敏捷,因此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获得成功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法
基于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问题探究的过程性体验,为此,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程序化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同时辅以多媒体直观手段(演示动态物理过程)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在学法方面,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采用问题统领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归纳,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感知动能定理的应用的广泛性。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为此我主要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回顾旧知识,通过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Wv2,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应当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二)任务驱动,感知教材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带着这些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性学习,进行兵教兵,实现自学掌握基本问题。为此设计了如下程序性问题,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与理解。
①动能EK与什么有关?等质量的两物体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试比较两物体的动能?如果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呢?
②已知m12m2,v1v2,甲乙两物体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动能呢?
③车以速度v04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的人以相对于车1向车前进的方向走动,分别以车和地面为参照物,描述的EK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你得出什
么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巡回指导小组的讨论与合作性学习,以学生的身份认真积极地参与讨论,并及时有效地点拨指导。本环节使学生增强对标量的认识。
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并提出思考问题“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为f,如何推导?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F先作用一段时间,发生的位移L1,尔后撤去,再运动L2停下来,如何表述W合?”从而真正领会“用状态量的变化表达过程量”的优势之处。
(三)巩固练习,引申提升
在学生明确动能定理推导的思路和方法后,进一步布置探究任务“用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方法分别求解教材的例题1,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再请学生思考做正功与做负功表现的现象是什么?本质上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相互讨论,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小组交流与合作,通过本环节进一步应用动能定理,提高能力,确保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
(四)知识回顾,小结强化
小结环节,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总结的形式进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总结概括能力。采用这种小结的方式,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助于老师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由于本节课题原理性比较强,需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巩固内化,因此通过PPT布置两道练习题,分别考查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应用。以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提高对原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我对板书设计进行简要说明:这是本节课的板书,布局合理,内容洗练,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
各位评委,以上就是我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和构想,力求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