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然资源与人类

【课 题】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学质疑】

一: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9—p82相关文字和图表。自然资源的概念从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去理解,认识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资源的分类主要从其更

新时间去区别。自然资源的特点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去理解。)

2.分析资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我国天然林面积①不足国土10%,全国木材产量的②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地。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

1200万公顷减到1998年底的590万公顷,③减少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灾

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

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④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增加林产品的附加位,取得了很好的效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p83相关文字。主要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

的差异来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三: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p85相关文字。要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去寻找对策。)

【合作探究】 【思考】阅读P84-85,

1、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P85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精讲点拨】

例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

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

和其他能源,见下图),回答1~3题。

1. 在甲、乙、丙、丁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其产生的气体对矮牵牛叶片伤害最严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 乙、b B. 丁、c C. 乙、d D. 丙、d

3. 我国能源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B. 多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

C.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D.工业布局不合理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阴影部分是指 ( )

A.煤炭

B.水能

C.石油

D.地热

2.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再生资源分布有规律性,非可再生资源分布无规律性

B.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而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小

C.可再生资源数量无限, 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

D.自然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与科技发展水平有关系

3.右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回答4—5题。

4.上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5.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

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7.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大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超过50%。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

物氢等,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发展生物能源可以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十五”期间,我国提出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项目。

材料二 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来种植淀粉质生物。

材料三 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

(1)与矿物能源相比,生物能源最大的特点是 。

(2)评价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积极意义。 。

(3)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

(4)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根据材料,结合国情,谈谈你对 “稳妥”的理解。

【课 题】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学质疑】

一: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9—p82相关文字和图表。自然资源的概念从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去理解,认识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资源的分类主要从其更

新时间去区别。自然资源的特点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去理解。)

2.分析资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我国天然林面积①不足国土10%,全国木材产量的②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地。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

1200万公顷减到1998年底的590万公顷,③减少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灾

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

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④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增加林产品的附加位,取得了很好的效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p83相关文字。主要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

的差异来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三: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p85相关文字。要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去寻找对策。)

【合作探究】 【思考】阅读P84-85,

1、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P85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精讲点拨】

例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

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

和其他能源,见下图),回答1~3题。

1. 在甲、乙、丙、丁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其产生的气体对矮牵牛叶片伤害最严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 乙、b B. 丁、c C. 乙、d D. 丙、d

3. 我国能源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B. 多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

C.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D.工业布局不合理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阴影部分是指 ( )

A.煤炭

B.水能

C.石油

D.地热

2.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再生资源分布有规律性,非可再生资源分布无规律性

B.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而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小

C.可再生资源数量无限, 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

D.自然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与科技发展水平有关系

3.右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回答4—5题。

4.上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5.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

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7.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大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超过50%。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

物氢等,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发展生物能源可以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十五”期间,我国提出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项目。

材料二 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来种植淀粉质生物。

材料三 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

(1)与矿物能源相比,生物能源最大的特点是 。

(2)评价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积极意义。 。

(3)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

(4)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根据材料,结合国情,谈谈你对 “稳妥”的理解。


相关文章

  • 沪科版高中物理目录
  • 必修一 开篇 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 1.物理学--理性的追求 2.物理学--人类文明的 3.学物理--探究求真 第一章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1.走近运动 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3.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第四章 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1.势能的 ...查看


  • 高中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太阳能的利用及发展前景素材
  • 太阳能的利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介绍了太阳能的特点.利用的方式.利用优缺点及当前的发展状况,讨论了太阳能利用的发展趋势,及太阳能的利用及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意义. 关键词:太阳能资源:光电转换:利用方式:优缺点 0引言 能源 ...查看


  • 4.1愚人节
  • 每年的4月1号是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 愚人节:4月1日 愚人节,顾名思义便愚弄人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4月1号.在愚人节这天里,大家可以相互欺骗,不但不怕被惩罚,反而以能骗取人们相信而的为荣.对于愚人节为什么定为每天的4月 ...查看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 1.7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查看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电子版)
  •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1.7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查看


  • 初中化学试卷编制及评价
  • 基于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目标的学业成就评价 合作成员:郑云亭 冯志华 杨传厚 任淑珍 杨艺祥 一.编写说明:依据课程标准四级目标主题,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按知识基本单位.知识结点.知识链.网上结构分为四类.设立详细的多项细目表,按照课程标 ...查看


  • 01类QMS审核作业指导书
  • 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ZY-ZD/Q-01 专业名称: 农业.渔业 覆盖专业: 01.01-07 发 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


  • 风力发电机简述
  • 风力发电机简述 日益加剧的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迫使人类在能源使用方式和能源使用类型选择上做出改变.节能减排.开源节流,发展低碳化经济等一系列体现环境友好的政策陆续出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能源产 ...查看


  • 初中音乐合唱队的训练方法
  • [导读]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和象征,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李强 河北省邯郸县第三中学 摘要:"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和象征,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学生不了解音乐,有其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