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出问题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会提问

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于在近一周时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缺少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时,便有意加强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大胆改进了教学设计方案。

组织教学时,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大信息量的图画,即教材第9页的大插图,鼓励学生认真看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对于这种漫无目的的教学,绝大部分同学不适应,不知教师说的意思,没有快速进入状态。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及时实施课堂调控和干预,在黑板左半部分写下了一行字:“五年级有 个班、 班有 人、 班有 人”,很快,孩子们开始发言了,答案呈现出来,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让孩子们继续发现数学信息,六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一年级、二年级各班的人数也整体地列了出来。

第一个环节成功了,我用“在发现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谁能提出你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呢?”一句话又把大家推到了第二个环节,预想中的小问题也就出来了:“五年级一共多少人?”、“六年级一共多少人?”、“三年级一共多少人?”……

与此同时,预想之外的问题也出来了:“五(2)班比五(1)班多多少人?”、“六(2)班比六(1)班多多少人?”……

既然出现了,就得正视,就得调整教学。于是,我抓住这个关键,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多多少?”的叙述,形成基本的观点和共识:多一些的在前,少一些的在后。然后,再次激疑,让孩子们换说法“少多少?”,孩子们经过尝试后,大都能够正确叙述了。

这个时候,及时收拢同学们的思路,开始解决问题。把黑板上排列有序的数据再次重申,让学生尝试口算,说思路。巡视中发现,跟预料不一样的是,同学们由于受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的影响,口算的时候,都习惯于“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而且,绝大部分知道“满十进一”,错误比例不大。对这种算法,不用过多讲解,老师的作用就是提醒大家注意“满十进一”。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家思考别的思路,简要点拨“先加整十再加零头”。部分同学可以学会,还有部分同学不太熟练。

学生有了思路,能够进行简单口算,还没有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随后,便从规范书写的解读进行指导和训练。老师示范:“41+42=83(人) 答:五年级一共有83人。”,学生练习(第10页“做一做”),达成效果也比较好。至此,本课时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间略有结余,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再次巩固所学新知。

鉴于时间原因,找出的问题不予全部解决(“多多少?”和“少多少?”),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激发持久兴趣,给后续学习留下悬念。

总体上看,本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发现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意图达成,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示范和

强调解题格式,强化了学生的解题规范,提升了书写和表述水平。口算训练从整体计算能力训练的高度把握,虽然“先加整十再加零头”的方法突出不够,甚至有所忽略,但按数位原则进行计算的方法大面积能够掌握,于教学无大碍。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会提问

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于在近一周时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缺少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时,便有意加强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大胆改进了教学设计方案。

组织教学时,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大信息量的图画,即教材第9页的大插图,鼓励学生认真看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对于这种漫无目的的教学,绝大部分同学不适应,不知教师说的意思,没有快速进入状态。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及时实施课堂调控和干预,在黑板左半部分写下了一行字:“五年级有 个班、 班有 人、 班有 人”,很快,孩子们开始发言了,答案呈现出来,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让孩子们继续发现数学信息,六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一年级、二年级各班的人数也整体地列了出来。

第一个环节成功了,我用“在发现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谁能提出你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呢?”一句话又把大家推到了第二个环节,预想中的小问题也就出来了:“五年级一共多少人?”、“六年级一共多少人?”、“三年级一共多少人?”……

与此同时,预想之外的问题也出来了:“五(2)班比五(1)班多多少人?”、“六(2)班比六(1)班多多少人?”……

既然出现了,就得正视,就得调整教学。于是,我抓住这个关键,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多多少?”的叙述,形成基本的观点和共识:多一些的在前,少一些的在后。然后,再次激疑,让孩子们换说法“少多少?”,孩子们经过尝试后,大都能够正确叙述了。

这个时候,及时收拢同学们的思路,开始解决问题。把黑板上排列有序的数据再次重申,让学生尝试口算,说思路。巡视中发现,跟预料不一样的是,同学们由于受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的影响,口算的时候,都习惯于“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而且,绝大部分知道“满十进一”,错误比例不大。对这种算法,不用过多讲解,老师的作用就是提醒大家注意“满十进一”。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家思考别的思路,简要点拨“先加整十再加零头”。部分同学可以学会,还有部分同学不太熟练。

学生有了思路,能够进行简单口算,还没有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随后,便从规范书写的解读进行指导和训练。老师示范:“41+42=83(人) 答:五年级一共有83人。”,学生练习(第10页“做一做”),达成效果也比较好。至此,本课时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间略有结余,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再次巩固所学新知。

鉴于时间原因,找出的问题不予全部解决(“多多少?”和“少多少?”),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激发持久兴趣,给后续学习留下悬念。

总体上看,本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发现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意图达成,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示范和

强调解题格式,强化了学生的解题规范,提升了书写和表述水平。口算训练从整体计算能力训练的高度把握,虽然“先加整十再加零头”的方法突出不够,甚至有所忽略,但按数位原则进行计算的方法大面积能够掌握,于教学无大碍。


相关文章

  • 三年级上吨的认识
  • 三年级上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查看


  • 购物,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
  • 亲爱的各位老师们,很高兴又与大家相聚在这醉人的夏夜,共同学习数学的教学之道.再次聆听到我们这个教研大家庭的几位成员叶老师,谢老师,方老师的教材解读,以及公屏上老师们的精彩发言,我又是获益良多,我也很荣幸的能将自己的一点想法与大家在我们的呱呱 ...查看


  • 垂线教学设计
  • <认识垂线>教学设计 荆庄小学 翟红肖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2-74页. 教学目标: 1.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 ...查看


  •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成果 桂平市下湾镇团结小学:林翠娟 通过2016年秋季的网络研修的培训学习,我认真地听了专家们精彩的专题讲座,专心地观看了许多专家或教学案例展示和案例评析,也看到了很多同行们为一个专题或话题发表许多多建议而激动,讲的都是出于 ...查看


  • 我的教学观
  • 我的教学观 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的形成,就必须学习,必须实践,必须反思.不学习,你就不会有思想的根基:不实践,你就不会有思想的源泉:不反思,你就不会撞击出触发思想的灵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解读过一些教育家的教育思 ...查看


  • 线性代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线性代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大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语言,是应用模式探索现实世界物质运动机理的主要手段.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一种专业的工具而已. :::初等的数学知识 学习线性代数数学建模 函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作为变化率的额倒数在几 ...查看


  •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天矿小学教师:黄禄臣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 ...查看


  •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
  • 摘 要: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查看


  • 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
  •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214-01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体验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