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第21卷第4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Dec.2008Vol.21,No.4
·文艺学习研究·
浅析“月亮”与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郑裕忠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安355000)
[摘要]:分析了天上的“月亮”会和人世间的这些情结联系,认为“月亮和母性”、“月亮与团圆”的内在联系是我国古代文
化中一种必然的心理定势,在这种心理因素作用的暗示下,“月亮”话语缠绕着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关键词]:月亮话语;乡土;情结[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8)04-0099-02
古往今来,月亮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想象的倩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的思乡话语成为邻家出闺的姑娘,令人惊艳。这是一条流淌在泥土地上的承载着你会看到满眼腾芸芸众生朴素情感的河流。趟进这条河流,越着月亮的浪花:
因为离别,便有了类似“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这样描写“残月”的词句;因为思念,因为团圆,便有了“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夜中庭”(尹鹗《临江仙》)
“满月”的词句;因为牵挂,便有了类似“玉类似这样描写
阶华露滴,月胧明”(薛昭蕴《小重山》)这样描写“朦胧月”的词句;因为等待是漫长的,便有了类似“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样描写“斜月”的词句。
月亮总是随着时间之流在改变。在古诗词中描写月亮也是多角度的,除上述四种基本的形态外,还描写了眼前之月、他乡之月等。
为什么天上的“月亮”会和人世间的这些情结联系起来呢?
一、月亮与母性
“残月出门时,女人和泪辞”,“月落伴侣,不胜幽怨的精魂,如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等等。这就是古诗词中为什么多写月亮,多写女人,多写夜晚的原因所在。
(一)月亮与“母性之色”
月亮有“素娥”“婵娟”之指称。把月当作美女,言其娇美、洁白之色貌,如杨维贞的“素娥饮以白玉醴,羽衣起舞千芙蓉”(《奔月卮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有的把初月指为“素娥”之画眉,如宋? 王沂孙的“画(《眉妩? 新月》)。又言其文静娴雅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之举止,可用“娥影”,如鲍溶的“学织机边娥影静,拜新衣上露华沾”(《上阳宫月》)。
(二)月亮与“母性之质”
月亮有“冰轮”“素魄”之指称。言其晶莹、纯净、透亮,并“寒光无影,冰清无迹”之感。它能衬托出清澄的环宇、静带有
谧的氛埃,仿佛是冰肌玉骨的化身。如陆游的“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月下作》);鲍照的“夜轮悬素魄,朝天荡碧空”(《煌煌京洛行》之二)。“冰轮”亦作“冰镜”。如宋? 孔平仲的“团团冰镜上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八月十六习元月》)。“素魄”又同“皓魄”。后者倍增其亮度。如宋? 李朴的“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中秋》)。月亮象征着母性的圣洁。
(三)月亮与“母性之柔”
首先,这与月亮本身的特点分不开。有研究者认为,月亮的性格和女人的性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月亮的周期与女人的生理周期在内在含义上是相通的。月亮的光辉是那样的轻柔,它的面孔又是那样的冰冷,这就使男人想起了可望不可及的“伊人”。神话学研究表明,月露和光辉是受孕的一种象征,象征爱和魅力。这些特点,是把月亮和女母性联系在一起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古代交通及通讯手段不象我们今天这样发达。对于那些上京赶考的学子、那些外出征战的男人、还有久留在外的游子来说,只有月亮才是他们闺中女人凄凉的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也是把月亮和母性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中,一直是主张阳刚与阴柔相辅相成的。《周易? 系辞上》载有“一阴一阳谓之道”之句;古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曾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程颐也说过“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之语。中国的太极图也意味着阴阳的结
作者简介:郑裕忠(1971-),男,福建福安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文学。
99
合。中国的书法讲究刚柔和方圆的相济,形方就要神圆,形圆阳是日,阴是女人,阳是男人,这些观念如就要神方。阴是月,
此根深蒂固,自然地在人类的意识深处易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
女人身上的母性,母性中的天伦之乐、家园之结,是羁旅之客、行役之人、贬谪之仕心头无法驱除的依恋、温暖。
二、月亮与团圆
情景。
一轮满月,使人引发出浓重的乡愁和生离死别的遗恨,使少妇为之伤感,英雄壮士为之垂泪。这种对团圆的向往和难以抑制的激情,蕴含着一种本能深沉的力量,从而构成中这种文化心态的产华民族独特的心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生,与“月”崇拜及“月”这种自然之力给予人类的心理暗示力有着密切关系。古人曾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大戴礼? 曾说:“天道之圆”,《易经》上则说:“圆而神”。“圆”不仅子天圆》
被看作是“天道”,而且被认为是“运而无穷”的神力。基于这样的宇宙观和心态,对一般民众来说,“圆”便是一种万事如“圆”的理解,对“月圆”的自然意的同义语,久而久之,人们对现象,逐步形成了心灵上的谐振,迸发出一种难以抑止的文化认同感,在思维方式上便热切地向往追求完美无缺。这种渴望团圆及美满幸福的愿望,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极富特极具人情魅力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色、
成部分。正是在这种深沉的文化心理结构作用下,中华民族才能在无数次的战乱中分而又合,历尽苦难而始终保持了自己悠久的文化,从不在任何形式的侵略下改变自己。
三、结语
月亮有“玉盘”“玉环”“玉轮”“玉弓”之指称。言其形状若琼雕玉刻。如李群玉的“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中秋君山看月》);白居易的“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栉沐寄道);李贺的“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梦天》)友》
和“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满月为“玉盘”,残月为“玉弓”;“玉轮”能暗示圆月移动之轨迹;“玉环”能突出圆月清晰之边缘。月亮也就有了“团圆”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一种重要的情感就是离愁别绪,如“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兮袂又经秋”。月亮特别是前面提到的满月意象与眼前的分离状态形成了鲜明“所谓月圆人未圆”是也。在世界各民族的对比,愈觉伤心,“团圆”了。“团圆”在中华民族中,也许要数中华民族最注重气氛最为浓文化的底蕴可谓源远流长,无限深广。团圆意愿、烈的,还是团圆节———中秋节。为了祈得年年岁岁的团圆、圆满,人们就要吃月饼。诗人王绩的《秋月喜遇王处士》,正是一首描写中秋美好月夜的佳作:“北场云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多么美好的满月之夜,村庄和田野安闲、和谐。溶溶明笼罩在一片明月的清辉之中,格外静谧、月、点点流萤,构成一幅独持风韵的山村秋夜图。而“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十分浓郁的点染词语,又将诗人那沉醉于良辰美景中的快意微醺,那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隙的舒适恬乐,及佳节逢友的会心传意、得意忘言,鲜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正是对团圆月夜环境美,人情美的心领神会之作。在这个美好的团圆节里,在欢声笑语进万家的同时,又会有另一种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我们知道“月亮和母性”、“月亮与团圆”的内在联系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必然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在古诗词中得到了突出表现。在这种心理因素作用的暗示下,月亮意象被反复加以描写,最后深入人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月亮”话语中缠绕着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参考文献:
[1]涂昊.中的月亮意象[J].衡阳师专学报,1995,(5):74-79. [2]孙孟明. 古诗中月亮的借代美称[J].语文知识,2000,(9).
[3]刘竹. 试论月亮意象与古代诗艺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
(4):84-90. 科学学报,1995,
On the Moon and Local Complex of Chinese People
ZHENG Yu-zhong
(NingdeVocational College, Fujian Fu'an 35500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on and local complex of people. The inner connection of “The M oon and motherhood ”and “the moon and reunification ”is an inevitable mental set of China's ancient culture.
Key Words:moon language;local; complex
100
2008年12月第21卷第4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Dec.2008Vol.21,No.4
·文艺学习研究·
浅析“月亮”与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郑裕忠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安355000)
[摘要]:分析了天上的“月亮”会和人世间的这些情结联系,认为“月亮和母性”、“月亮与团圆”的内在联系是我国古代文
化中一种必然的心理定势,在这种心理因素作用的暗示下,“月亮”话语缠绕着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关键词]:月亮话语;乡土;情结[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8)04-0099-02
古往今来,月亮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想象的倩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的思乡话语成为邻家出闺的姑娘,令人惊艳。这是一条流淌在泥土地上的承载着你会看到满眼腾芸芸众生朴素情感的河流。趟进这条河流,越着月亮的浪花:
因为离别,便有了类似“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这样描写“残月”的词句;因为思念,因为团圆,便有了“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夜中庭”(尹鹗《临江仙》)
“满月”的词句;因为牵挂,便有了类似“玉类似这样描写
阶华露滴,月胧明”(薛昭蕴《小重山》)这样描写“朦胧月”的词句;因为等待是漫长的,便有了类似“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样描写“斜月”的词句。
月亮总是随着时间之流在改变。在古诗词中描写月亮也是多角度的,除上述四种基本的形态外,还描写了眼前之月、他乡之月等。
为什么天上的“月亮”会和人世间的这些情结联系起来呢?
一、月亮与母性
“残月出门时,女人和泪辞”,“月落伴侣,不胜幽怨的精魂,如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等等。这就是古诗词中为什么多写月亮,多写女人,多写夜晚的原因所在。
(一)月亮与“母性之色”
月亮有“素娥”“婵娟”之指称。把月当作美女,言其娇美、洁白之色貌,如杨维贞的“素娥饮以白玉醴,羽衣起舞千芙蓉”(《奔月卮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有的把初月指为“素娥”之画眉,如宋? 王沂孙的“画(《眉妩? 新月》)。又言其文静娴雅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之举止,可用“娥影”,如鲍溶的“学织机边娥影静,拜新衣上露华沾”(《上阳宫月》)。
(二)月亮与“母性之质”
月亮有“冰轮”“素魄”之指称。言其晶莹、纯净、透亮,并“寒光无影,冰清无迹”之感。它能衬托出清澄的环宇、静带有
谧的氛埃,仿佛是冰肌玉骨的化身。如陆游的“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月下作》);鲍照的“夜轮悬素魄,朝天荡碧空”(《煌煌京洛行》之二)。“冰轮”亦作“冰镜”。如宋? 孔平仲的“团团冰镜上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八月十六习元月》)。“素魄”又同“皓魄”。后者倍增其亮度。如宋? 李朴的“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中秋》)。月亮象征着母性的圣洁。
(三)月亮与“母性之柔”
首先,这与月亮本身的特点分不开。有研究者认为,月亮的性格和女人的性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月亮的周期与女人的生理周期在内在含义上是相通的。月亮的光辉是那样的轻柔,它的面孔又是那样的冰冷,这就使男人想起了可望不可及的“伊人”。神话学研究表明,月露和光辉是受孕的一种象征,象征爱和魅力。这些特点,是把月亮和女母性联系在一起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古代交通及通讯手段不象我们今天这样发达。对于那些上京赶考的学子、那些外出征战的男人、还有久留在外的游子来说,只有月亮才是他们闺中女人凄凉的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也是把月亮和母性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中,一直是主张阳刚与阴柔相辅相成的。《周易? 系辞上》载有“一阴一阳谓之道”之句;古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曾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程颐也说过“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之语。中国的太极图也意味着阴阳的结
作者简介:郑裕忠(1971-),男,福建福安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文学。
99
合。中国的书法讲究刚柔和方圆的相济,形方就要神圆,形圆阳是日,阴是女人,阳是男人,这些观念如就要神方。阴是月,
此根深蒂固,自然地在人类的意识深处易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
女人身上的母性,母性中的天伦之乐、家园之结,是羁旅之客、行役之人、贬谪之仕心头无法驱除的依恋、温暖。
二、月亮与团圆
情景。
一轮满月,使人引发出浓重的乡愁和生离死别的遗恨,使少妇为之伤感,英雄壮士为之垂泪。这种对团圆的向往和难以抑制的激情,蕴含着一种本能深沉的力量,从而构成中这种文化心态的产华民族独特的心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生,与“月”崇拜及“月”这种自然之力给予人类的心理暗示力有着密切关系。古人曾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大戴礼? 曾说:“天道之圆”,《易经》上则说:“圆而神”。“圆”不仅子天圆》
被看作是“天道”,而且被认为是“运而无穷”的神力。基于这样的宇宙观和心态,对一般民众来说,“圆”便是一种万事如“圆”的理解,对“月圆”的自然意的同义语,久而久之,人们对现象,逐步形成了心灵上的谐振,迸发出一种难以抑止的文化认同感,在思维方式上便热切地向往追求完美无缺。这种渴望团圆及美满幸福的愿望,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极富特极具人情魅力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色、
成部分。正是在这种深沉的文化心理结构作用下,中华民族才能在无数次的战乱中分而又合,历尽苦难而始终保持了自己悠久的文化,从不在任何形式的侵略下改变自己。
三、结语
月亮有“玉盘”“玉环”“玉轮”“玉弓”之指称。言其形状若琼雕玉刻。如李群玉的“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中秋君山看月》);白居易的“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栉沐寄道);李贺的“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梦天》)友》
和“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满月为“玉盘”,残月为“玉弓”;“玉轮”能暗示圆月移动之轨迹;“玉环”能突出圆月清晰之边缘。月亮也就有了“团圆”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一种重要的情感就是离愁别绪,如“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兮袂又经秋”。月亮特别是前面提到的满月意象与眼前的分离状态形成了鲜明“所谓月圆人未圆”是也。在世界各民族的对比,愈觉伤心,“团圆”了。“团圆”在中华民族中,也许要数中华民族最注重气氛最为浓文化的底蕴可谓源远流长,无限深广。团圆意愿、烈的,还是团圆节———中秋节。为了祈得年年岁岁的团圆、圆满,人们就要吃月饼。诗人王绩的《秋月喜遇王处士》,正是一首描写中秋美好月夜的佳作:“北场云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多么美好的满月之夜,村庄和田野安闲、和谐。溶溶明笼罩在一片明月的清辉之中,格外静谧、月、点点流萤,构成一幅独持风韵的山村秋夜图。而“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十分浓郁的点染词语,又将诗人那沉醉于良辰美景中的快意微醺,那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隙的舒适恬乐,及佳节逢友的会心传意、得意忘言,鲜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正是对团圆月夜环境美,人情美的心领神会之作。在这个美好的团圆节里,在欢声笑语进万家的同时,又会有另一种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我们知道“月亮和母性”、“月亮与团圆”的内在联系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必然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在古诗词中得到了突出表现。在这种心理因素作用的暗示下,月亮意象被反复加以描写,最后深入人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月亮”话语中缠绕着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参考文献:
[1]涂昊.中的月亮意象[J].衡阳师专学报,1995,(5):74-79. [2]孙孟明. 古诗中月亮的借代美称[J].语文知识,2000,(9).
[3]刘竹. 试论月亮意象与古代诗艺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
(4):84-90. 科学学报,1995,
On the Moon and Local Complex of Chinese People
ZHENG Yu-zhong
(NingdeVocational College, Fujian Fu'an 35500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on and local complex of people. The inner connection of “The M oon and motherhood ”and “the moon and reunification ”is an inevitable mental set of China's ancient culture.
Key Words:moon language;local; complex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