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到好处的留白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思结合的平台。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及自我反省予以填补充实空白,使其情感世界发生质变,大脑思维得到锻炼,收到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开讲前留白,不动声色  例如:教授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我这样开讲——  什么叫“项链”?“项”是颈项,就是脖子。项链,就是套在脖子上的垂挂胸前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珍宝或珠玉制成,价值昂贵。  这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为参加一次舞会,而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那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借项链?这串项链是怎样改变她的命运的呢?她是否值得同情呢?有人说,“项链”就是“锁链”,你同意吗?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读完小说就知道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了。  二、讲述中留白,意趣盎然  在频频的讲述中,把长句分成短句,插入适当的空白,使教学虚实相间,张驰有度,以和谐的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见,此时的“留白”是何等重要。说得时尚一些,它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读出自我,读出个性。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由教师剖析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捕捉那“雾里看花”、“海市蜃楼”之美感。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  三、转换处留白,承上启下  有经验的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间安排的往往不是语言,而是适当的停顿。这时的停顿恰似在说:“好了,下面讲述的是关键问题,请竖起耳朵认真听!”或是:“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的结果如何。”这样的留白,使前后两个教学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过渡自然贴切。重点内容也得到了强调,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学内容转换时,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掌握知识,体会成功的愉悦。  四、提问时留白,悬念迭出  例如,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美景中呢?” 学生一愣。随后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就像……”我接过话茬:“就像维纳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象,这也就是所谓‘残缺美’吧,是吗?”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对,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我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层无瑕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洁白,是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这一愣,其实就是“留白”的体现。  五、高潮处留白, 思绪飞扬  在文章的高潮或讲析的高潮处,教师不妨戛然而止,激流勇退,停下来退出去,把“弄潮”与“冲浪”的激动让给学生,此时的留白,就像浪遏飞舟,唤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尽情地四处飞溅。如上《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讲到菲利普夫妇遇到穷光蛋的于勒时,就因地制宜设问道:“假如遇见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情形又将如何?”这一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讨的情绪空前高涨,从而水到渠成地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结束时留白,戛然而止  都德的《最后一课》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那堂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用他无声的语言,用他的板书和手势强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留白,使得小弗郎士集中注意力听他讲的内容和他要讲的内容,增强了戏剧性的效果,使教学耐人寻味。在无言中,小弗郎士领会了韩麦尔先生的意思,幼小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动。  语文教学中亦是如此。一篇美文结束后,一段精彩的讲演完毕,教师不必急于归纳、总结。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才真正是最巧妙的尾声。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到好处的留白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思结合的平台。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及自我反省予以填补充实空白,使其情感世界发生质变,大脑思维得到锻炼,收到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开讲前留白,不动声色  例如:教授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我这样开讲——  什么叫“项链”?“项”是颈项,就是脖子。项链,就是套在脖子上的垂挂胸前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珍宝或珠玉制成,价值昂贵。  这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为参加一次舞会,而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那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借项链?这串项链是怎样改变她的命运的呢?她是否值得同情呢?有人说,“项链”就是“锁链”,你同意吗?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读完小说就知道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了。  二、讲述中留白,意趣盎然  在频频的讲述中,把长句分成短句,插入适当的空白,使教学虚实相间,张驰有度,以和谐的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见,此时的“留白”是何等重要。说得时尚一些,它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读出自我,读出个性。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由教师剖析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捕捉那“雾里看花”、“海市蜃楼”之美感。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  三、转换处留白,承上启下  有经验的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间安排的往往不是语言,而是适当的停顿。这时的停顿恰似在说:“好了,下面讲述的是关键问题,请竖起耳朵认真听!”或是:“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的结果如何。”这样的留白,使前后两个教学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过渡自然贴切。重点内容也得到了强调,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学内容转换时,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掌握知识,体会成功的愉悦。  四、提问时留白,悬念迭出  例如,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美景中呢?” 学生一愣。随后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就像……”我接过话茬:“就像维纳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象,这也就是所谓‘残缺美’吧,是吗?”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对,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我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层无瑕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洁白,是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这一愣,其实就是“留白”的体现。  五、高潮处留白, 思绪飞扬  在文章的高潮或讲析的高潮处,教师不妨戛然而止,激流勇退,停下来退出去,把“弄潮”与“冲浪”的激动让给学生,此时的留白,就像浪遏飞舟,唤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尽情地四处飞溅。如上《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讲到菲利普夫妇遇到穷光蛋的于勒时,就因地制宜设问道:“假如遇见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情形又将如何?”这一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讨的情绪空前高涨,从而水到渠成地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结束时留白,戛然而止  都德的《最后一课》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那堂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用他无声的语言,用他的板书和手势强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留白,使得小弗郎士集中注意力听他讲的内容和他要讲的内容,增强了戏剧性的效果,使教学耐人寻味。在无言中,小弗郎士领会了韩麦尔先生的意思,幼小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动。  语文教学中亦是如此。一篇美文结束后,一段精彩的讲演完毕,教师不必急于归纳、总结。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才真正是最巧妙的尾声。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相关文章

  • 蔡加尼克效应(原)
  • 记得好多年前,那时家用电话刚刚开通,背记电话号码成了当时人们一项生活内容,就连话务员的基本技能考核也将这项内容作为重要的指标.在中国军队中的传令兵,他们平均要背记2000个电话号码,大约相当于背诵圆周率至12000位.哈尔滨电信局话务员26 ...查看


  • 2012届高考以关键词为题的作文写作指导
  • 2012届高考以关键词为题的作文写作指导 2012届高考以关键词为题的作文写作指导 以"留白"为题的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题目] 中国的书法不仅看重墨,更看重被墨切割成各种形体的空白:中国的国画也是这样,讲究画面应该留有恰 ...查看


  • 摄影与摄像
  • <摄影与摄像>课程论文 摄影与留白 一.何谓留白 留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常在画面中留下大量的空白从而起到增加观者想象空间,提升画面艺术感与意境的作用,可用于许多艺术创作之中. 留白手法经常被运用于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领 ...查看


  • 读[艺术及经验]
  • 读<艺术即经验>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 ...查看


  • 引领学生体悟古诗的情怀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引领学生体悟古诗的情怀 作者:陈丽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10期 古诗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其实古诗教学的根本任务并不在 ...查看


  • 言虽尽而意无穷,曲虽终而音犹存
  • 言虽尽而意无穷,曲虽终而音犹存 --浅谈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结尾艺术 摘要:由于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错误理解,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本论文从探究活动的结尾策略入手,结合课堂探究活动实例,分析探讨产生重视过程,忽视结论:鼓励优秀,忽视差异 ...查看


  •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作者:常福胜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11期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 ...查看


  • 试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 教学研究 试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蔺慧慧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教育管理区新华小学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满依靠学生是升本教育 的基奉理念.要体验在初读时.研读时.品读时和创读时的四读 模式.要抓文本矛盾生成点 ...查看


  • 光从哪里来
  • 留白,于我,那是一道圣光. 光从哪里来?她从飞扬着如涌思绪和飞瀑情怀的汉字书法中来:她从那翠竹迎风.兰蕙清绝.山高水长.先贤高古的国画宝典中来:她从登山入海.环游五洲.悲欣交集的人生经历中来:她更从万籁俱寂.烛光经书.修禅入定的研修感悟中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