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工 作 手 册
2015—2016学年度
第 一 学 期
学校: 洪水镇长堰小学 科目: 班级: 教师:
教学工作常规
教师的教学工作大致分为: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检测考核、质量分析总结等几个环节,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贯彻“遵循大纲、钻研教材、研究实际、改革教法狠抓‘双基’、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原则。为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考核依据。
一、 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学年)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每学期开学后1-2周内,各学科年级备课组要制定出本年级的教学计划。
1、 制定计划前,年级备课组所有教师要做到“三熟悉”:
①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本科的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②熟悉教材: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各章节的整体中所载的地位,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
③熟悉学生:学年开始主要通过学生质量分析统计档案交接,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学风”、“方法”四个方面的情况,与前任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交谈,做到初步地了解学生情况。
2、 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① 对教材内容、实验的补充、删减或改进意见。
② 提出落实教学任务的要求、提高质量的改进措施和意见。
③ 教学进度、周课时进度安排。
二、 备 课
1、 备课要做到“备教材”(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备方法”(着重研究如何落实“双基”、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如何贯彻课堂教学七项要求)。
2、 备课要在认真分析每个单元的知识系统,明确每个单元的目的任务、重点、关键、难点,对这个单元所需的课时、练习、作业、考查方法作出统一安排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个课时的教学方案。
3、 备课要研究习题。习题要精选,课堂的回答题、练习题、基础题、综合题、必作题、选作题要结合教学目的作出统筹安排,还要考虑一定的预习题。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做不同的要求。
4、 备课要做好实验,、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5、 年级备课组每周定时集中备课,做到充分准备、充分讨论,统一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进度和作业的基本要求,每个教师要按时参加计划内的教研活动。
6、 上课前一周要做好课时备课,写好教案。要求是:①本课的教学目的;②课的类型和结构;③教材内容重点及其他安排的顺序和要点;④主要教学方法和配合教学方法的书版安排;⑤课的环节结构、全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⑥作业要求;⑦提倡列有“课后分析”栏,由老师课后总结填写。
7、 课前要认真熟悉教案。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 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教育,启发学生自觉学习。
2、 教学目的要明确,突出重点,精讲多练,新旧联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书教态要亲切;语言简练;板书要有计划。
3、 教学内容要正确,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教材安排上,既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又顺及教材的系统性;既注重新旧教材的联系。又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4、 实行启发式教学,克服满堂灌,启发学生积极性,独立思考;主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判断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多思好问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边听边想,边练边想。
5、 贯彻课堂常规。随时注意组织教学,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6、 加强直观教学,做好演示实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
7、 认真布置作业;注意知道学生的学习方法(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做完作
业要检查总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不拖堂,按时完成教学计
划。
四、 作 业
1、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双基”练习,打好基础,逐步
提高。作业目的要明确,质量数量要适当,要因人而异。
2、 全面安排课内外作业,慎选典型习题,由简到繁,配套成龙。每日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
时。
3、 对学生的作业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行款规格、严格训练,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
成作业。
4、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作业检查和批改。根据教学实际可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多数要全收
全改,有时可全收抽改,必要时面批面改。但一学期对所有学生都能重点改若干次,教
师要做好对作业情况的记录和讲评工作。
五、 辅 导
1、 认真搞好个别辅导,积极培育有特长的学生,耐心辅导学习较差的学生。
2、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3、 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科技小组活动或文艺、体育小组活动。
4、 课外辅导工作要纳入教师个人或教组计划,明确辅导对象、辅导要求、辅导内容、辅导
方式、完成时间和负责人。
5、 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计划地互帮互学活动,可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互相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 检查、考核
通过检查和考核,了解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学风状况、思想方法情况。督促学
生认真学习,提高质量。了解教学效果,便于研究和改进教学。对检查和考核工作一定要认
真仔细。
考试次数不利过多,考试方法和内容,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掌握真正
的本领。
1、 督促学生学好每节课,提倡做当堂效果的检查,检查学生的吸收率、巩固率和运用率,
及时反馈教学和学习,有利于扎实提高质量。
2、 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小结,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3、 加强平时检查、提问和小测(不通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督促学生及时做好复习。
4、 期中、期末考试,尽量采取笔试、口试、实验集结合的方法,检查考核学生的真才实
学。考试的题目,年级小组出题,学科组把关、学校修订。
5、 期中、期末考试后,每个教师对每个学生全面的质量分析,做好成绩统计,写好质量
分析。
6、 期中、期末考试前,教师应拟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自己拟定进行总结的提纲,在学
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教材的重点复习和总结,使学生的知识、
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并系统化。
七、 教学总结
1、 每学期(或学年)做好学期(或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2、 教学工作总结的内容:
① 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②主要经验和体会;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学 期 工 作 计 划
一、基本情况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目的任务
五、完成教学任务的措施
期 末 质 量 分 析
班 级: 年级( )班 测试范围:
一、逐题分析:(1、普遍性问题; 2、少量或个别错误;3、原因分析)
二、 成绩统计表:
三、 改进措施:
学 期 工 作 总 结
学校对执教者教学工作的评语
评议人签字: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教 学 工 作 手 册
2015—2016学年度
第 一 学 期
学校: 洪水镇长堰小学 科目: 班级: 教师:
教学工作常规
教师的教学工作大致分为: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检测考核、质量分析总结等几个环节,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贯彻“遵循大纲、钻研教材、研究实际、改革教法狠抓‘双基’、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原则。为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考核依据。
一、 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学年)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每学期开学后1-2周内,各学科年级备课组要制定出本年级的教学计划。
1、 制定计划前,年级备课组所有教师要做到“三熟悉”:
①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本科的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②熟悉教材: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各章节的整体中所载的地位,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
③熟悉学生:学年开始主要通过学生质量分析统计档案交接,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学风”、“方法”四个方面的情况,与前任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交谈,做到初步地了解学生情况。
2、 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① 对教材内容、实验的补充、删减或改进意见。
② 提出落实教学任务的要求、提高质量的改进措施和意见。
③ 教学进度、周课时进度安排。
二、 备 课
1、 备课要做到“备教材”(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备方法”(着重研究如何落实“双基”、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如何贯彻课堂教学七项要求)。
2、 备课要在认真分析每个单元的知识系统,明确每个单元的目的任务、重点、关键、难点,对这个单元所需的课时、练习、作业、考查方法作出统一安排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个课时的教学方案。
3、 备课要研究习题。习题要精选,课堂的回答题、练习题、基础题、综合题、必作题、选作题要结合教学目的作出统筹安排,还要考虑一定的预习题。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做不同的要求。
4、 备课要做好实验,、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5、 年级备课组每周定时集中备课,做到充分准备、充分讨论,统一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进度和作业的基本要求,每个教师要按时参加计划内的教研活动。
6、 上课前一周要做好课时备课,写好教案。要求是:①本课的教学目的;②课的类型和结构;③教材内容重点及其他安排的顺序和要点;④主要教学方法和配合教学方法的书版安排;⑤课的环节结构、全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⑥作业要求;⑦提倡列有“课后分析”栏,由老师课后总结填写。
7、 课前要认真熟悉教案。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 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教育,启发学生自觉学习。
2、 教学目的要明确,突出重点,精讲多练,新旧联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书教态要亲切;语言简练;板书要有计划。
3、 教学内容要正确,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教材安排上,既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又顺及教材的系统性;既注重新旧教材的联系。又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4、 实行启发式教学,克服满堂灌,启发学生积极性,独立思考;主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判断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多思好问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边听边想,边练边想。
5、 贯彻课堂常规。随时注意组织教学,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6、 加强直观教学,做好演示实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
7、 认真布置作业;注意知道学生的学习方法(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做完作
业要检查总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不拖堂,按时完成教学计
划。
四、 作 业
1、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双基”练习,打好基础,逐步
提高。作业目的要明确,质量数量要适当,要因人而异。
2、 全面安排课内外作业,慎选典型习题,由简到繁,配套成龙。每日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
时。
3、 对学生的作业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行款规格、严格训练,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
成作业。
4、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作业检查和批改。根据教学实际可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多数要全收
全改,有时可全收抽改,必要时面批面改。但一学期对所有学生都能重点改若干次,教
师要做好对作业情况的记录和讲评工作。
五、 辅 导
1、 认真搞好个别辅导,积极培育有特长的学生,耐心辅导学习较差的学生。
2、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3、 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科技小组活动或文艺、体育小组活动。
4、 课外辅导工作要纳入教师个人或教组计划,明确辅导对象、辅导要求、辅导内容、辅导
方式、完成时间和负责人。
5、 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计划地互帮互学活动,可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互相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 检查、考核
通过检查和考核,了解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学风状况、思想方法情况。督促学
生认真学习,提高质量。了解教学效果,便于研究和改进教学。对检查和考核工作一定要认
真仔细。
考试次数不利过多,考试方法和内容,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掌握真正
的本领。
1、 督促学生学好每节课,提倡做当堂效果的检查,检查学生的吸收率、巩固率和运用率,
及时反馈教学和学习,有利于扎实提高质量。
2、 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小结,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3、 加强平时检查、提问和小测(不通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督促学生及时做好复习。
4、 期中、期末考试,尽量采取笔试、口试、实验集结合的方法,检查考核学生的真才实
学。考试的题目,年级小组出题,学科组把关、学校修订。
5、 期中、期末考试后,每个教师对每个学生全面的质量分析,做好成绩统计,写好质量
分析。
6、 期中、期末考试前,教师应拟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自己拟定进行总结的提纲,在学
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教材的重点复习和总结,使学生的知识、
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并系统化。
七、 教学总结
1、 每学期(或学年)做好学期(或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2、 教学工作总结的内容:
① 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②主要经验和体会;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学 期 工 作 计 划
一、基本情况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目的任务
五、完成教学任务的措施
期 末 质 量 分 析
班 级: 年级( )班 测试范围:
一、逐题分析:(1、普遍性问题; 2、少量或个别错误;3、原因分析)
二、 成绩统计表:
三、 改进措施:
学 期 工 作 总 结
学校对执教者教学工作的评语
评议人签字: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