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与文化复习题
1、各艺术家的观点:
(1)柏拉图:艺术即模仿;
(2)亚里士多德:艺术即认识;
(3):黑格尔:艺术即理想;
(4)克莱夫﹒贝尔: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
(5)瓦尔特﹒本雅明:艺术即灵运;
(6)西奥多﹒阿多诺:艺术即自由;
(7)罗兰﹒巴特:艺术即文本;
(8)皮埃尔﹒布迪厄:艺术即文化生产;
2、《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讨论了艺术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及其类型,分别为①:象征型艺术;②:古典型艺术;③:浪漫型艺术。
3、苏珊格朗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她在本文(《情感与形式》)中的主要观点有:(1)艺术是一种逻辑形式;
(2)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3)艺术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她强调了艺术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认为它们统一于逻辑类似(艺术作品的形式与人类的情感之间的逻辑意义上的类似性)。 4、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他改变了人们咋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文化研究方
向,开启了至上而下的革命,为民间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5、(1)泰勒的《原始文化》(1871)首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使其民族艺术纳入到学术领域里,掀起了民族艺术的帷幕。
(2)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1894)提出了研究原始的部落艺术即研究民族的艺术的观点。
(3)赫伯特·里德的《艺术与社会》、《艺术的真谛》,首次运用了民族艺术的概念,把民族艺术的发展史分为享乐、目的和表现的三个阶段。(4)博厄斯的《原始艺术》(1955),把民族艺术视为历史进程中的产物,强调了艺术形式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内容。即民族艺术是为生活而艺术的产物,体现了民族社会或土著群体的朴树理念。
6、民族艺术的基本概念:(1)、民族艺术一般来自于人类为生活而艺术的创作活动,具有实用性。(2)民族艺术一般指某一单一民族的艺术作品,接近于少数民族艺术或汉族艺术概念。
7、民族艺术刊物——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创办时间:1985年。
8、克利福德·格尔兹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个象征系统是由象征有机的结合而形成的意义系统。这里的“意义”是指包含知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般性思考,它是具有知觉、观念、理解、判断的一种包容性概念。
9、文化的类型:
(1)一般分类:根据内容
物质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制度文化——强调的人与社会的关系
精神文化——强调的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
行为文化——包括宗教仪式和人生礼仪
(2)传播史与技术分类:
口语时代文化、书面时代文化、数字(电子)时代文化
(3)主体分类:
高雅文化——与社会精英阶层和书面文化相对应
大众文化——与市民社会和电子文化相对应
民间或民族文化——与小型社会群体和口语文化相对应
10、文化的要素:
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语言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物质产品
11、文化的结构单位:在人类学中,有一种将文化结构层次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类型(文化区、文化模式)的做法,它在文化分类研究中是有用的工具。
文化特质也称文化元素,指的是一种文化组成分子中可界说的最小单位。
文化丛指的是一组在功能上相互整合了的文化特质,也称文化丛结。它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并作为一个文化单位发挥功用。
文化模式通常指的的、是一个社会中各文化特质或文化丛之
间彼此交错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系统的文化结构。
12、文化功能:
(1)社会整合功能:价值、规范、结构、整合
(2)文化的导向功能:提供知识、协调社会工程管理、巩固社会导向的成果。
(3)文化的负功能:有些亚文化是负文化,如犯罪团伙。
13、种族、环境、时代三元素说:阿道尔夫●丹纳《艺术哲学》
1、丹纳的种族指的是种族特性,是一个字种族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独有特性,这是一种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原始引进。
2、丹纳所谓的时代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精神文化、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影响当时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形成一个时代独有的“精神的气候”。
3.丹纳所谓的环境,既指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会环境。
14、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规则》
15、以艺术作品物态特征及其审美效果为依据,将艺术分为五种类型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杂技
语言或想象艺术:文学、讲演
空间艺术:建筑、园林
视觉艺术:摄影、书法
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16、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
《格萨尔》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
《江格尔》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
17、作为民族艺术与视觉文化的纪录片,根据它的功能,可以分为四类:纪实性纪录片、宣传性纪录片、娱乐性纪录片、实用性纪录片
18、动漫的特征:
(1)民族性:民族文化的内在特性
(2)创意性:在传统上的创新特征
(3)时尚型:美学特征和艺术性在现代语境中体现
(4)想象性:通过创作上的方式和想象来体现出来
19、民族艺术本源及功能:
一、民族艺术的本体论——本源问题: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装饰说
二、民族艺术的文化功能:(1)使用功能——功利性
(2)审美功能——净化与娱乐
(3)认识功能——启迪性
(4)教育功能——潜移默化与知识传播
(5)补偿功能——调节性
(6)经济功能——商业化
20、文化资本:将资本具体划分为三大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是一种表现行动者文化上有利或不利因素的资本形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可以转化成经济资本。而且转化过程是以教育资质的形式制度化的。
21、文化资源层次——常用分类:
从文化资源的载体和构成上来看,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器物——技术层面 制度——组织层面
习俗——行为层面 观念——心里层面
语言——表达层面
22、文化资源的作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也即文化工业。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
23、文化产品与服务特征:
特征:创新性、广泛性、持久性、思想性、文化服务、品牌性、不确定性、个性化
文化产品主要功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功能
24、文化产业作为20世纪独特的现象,带来了当今世界的文化存在形态、结构和格局的重大变化:存在形态的变化、消费方式的变化、整体格局的变化。
25、民族文化产业的消费模式: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教育消费、数字娱乐消费
26、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策略:视觉策略、品牌策略、品味策略
27、公共场域的概念与界定:
广义上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模式。这些活动模式大致包括公共自发地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合。
狭义上是指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或宗教仪式的活动场地等。
在抽象意义上讲,公共空间是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
28、公共领域:是一个哲学与社会性的概念,与私人领域相对。是指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公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参与公共事务而互相不受干涉。
公共领域是20世纪50年代由德国学者最早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通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进而充分阐释,并产生
广泛影响。
公共领域是具有开发、公开特质的并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在社会学界被称作空间转向,代表人物:福柯、大卫●哈维、烈裴伏尔、爱德华●索亚、吉登斯。在人类学研究领域,追溯至涤尔干和莫斯的社会系统。
29、村落空间或领域类型:
家居:介于私与共的空间领域
性别空间:与家庭权利结构关联的领域
社会生产空间:(网络空间:虚拟关系的空间领域) 祭祀或仪式空间:节日与社会仪式活动
30、各民族的节日活动:宗教节日、农事节日、纪念性节日、商贸性节日、文化游乐节日、庆贺性节日、生活社交类节日、
31、公共民俗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追求“纯学术”的学院派相对立而产生于美国的、倡导“应用”实践的民俗学学派。其主要工作特点是:描述阐释民间文化;促进学生对多样性文化形态的研究;制作媒体资料和主持表现传统社区及其面临问题的展览和节庆;创立公众政策及市场条件来应用文化资源;与地方学者合作调查和立档处理。组织节日、展现社区文化、帮组地方社区。
32、豪泽尔:论民间、通俗、大众和精英艺术:
民间艺术,主要是乡村居民创作的诗歌,音乐和视觉作品。通俗艺术是——种满足半文化的,常常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
公众的需要的艺术或伪艺术。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难懂的艺术形式与简单的艺术形式常常是紧密相联的,相互也总是制约着。
33、媒介传播的发展特征——与民族艺术文化的关系 第一次媒介革命:口语
第二次媒介革命:文字
第三次媒介革命:印刷
第四次媒介革命:电讯
第五次媒介革命:网络
34、口语和书面文化的九个区别性特征——瓦尔特·翁在其《口承与书写──语词的技术化》中指出。
(1)累积性的而不是附属性的。
(2)冗余的或“丰裕”的。
(3)聚合的而不是分析的。
(4)保守的或传统的。
(5)贴近人生世界的。
(6)带有对抗色彩的。
(7)移情的和参与式的,而不是与认识对象疏离的。
(8)衡稳状态的。
(9)情景式的而不是抽象的。
民族艺术与文化复习题
1、各艺术家的观点:
(1)柏拉图:艺术即模仿;
(2)亚里士多德:艺术即认识;
(3):黑格尔:艺术即理想;
(4)克莱夫﹒贝尔: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
(5)瓦尔特﹒本雅明:艺术即灵运;
(6)西奥多﹒阿多诺:艺术即自由;
(7)罗兰﹒巴特:艺术即文本;
(8)皮埃尔﹒布迪厄:艺术即文化生产;
2、《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讨论了艺术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及其类型,分别为①:象征型艺术;②:古典型艺术;③:浪漫型艺术。
3、苏珊格朗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她在本文(《情感与形式》)中的主要观点有:(1)艺术是一种逻辑形式;
(2)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3)艺术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她强调了艺术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认为它们统一于逻辑类似(艺术作品的形式与人类的情感之间的逻辑意义上的类似性)。 4、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他改变了人们咋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文化研究方
向,开启了至上而下的革命,为民间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5、(1)泰勒的《原始文化》(1871)首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使其民族艺术纳入到学术领域里,掀起了民族艺术的帷幕。
(2)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1894)提出了研究原始的部落艺术即研究民族的艺术的观点。
(3)赫伯特·里德的《艺术与社会》、《艺术的真谛》,首次运用了民族艺术的概念,把民族艺术的发展史分为享乐、目的和表现的三个阶段。(4)博厄斯的《原始艺术》(1955),把民族艺术视为历史进程中的产物,强调了艺术形式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内容。即民族艺术是为生活而艺术的产物,体现了民族社会或土著群体的朴树理念。
6、民族艺术的基本概念:(1)、民族艺术一般来自于人类为生活而艺术的创作活动,具有实用性。(2)民族艺术一般指某一单一民族的艺术作品,接近于少数民族艺术或汉族艺术概念。
7、民族艺术刊物——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创办时间:1985年。
8、克利福德·格尔兹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个象征系统是由象征有机的结合而形成的意义系统。这里的“意义”是指包含知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般性思考,它是具有知觉、观念、理解、判断的一种包容性概念。
9、文化的类型:
(1)一般分类:根据内容
物质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制度文化——强调的人与社会的关系
精神文化——强调的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
行为文化——包括宗教仪式和人生礼仪
(2)传播史与技术分类:
口语时代文化、书面时代文化、数字(电子)时代文化
(3)主体分类:
高雅文化——与社会精英阶层和书面文化相对应
大众文化——与市民社会和电子文化相对应
民间或民族文化——与小型社会群体和口语文化相对应
10、文化的要素:
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语言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物质产品
11、文化的结构单位:在人类学中,有一种将文化结构层次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类型(文化区、文化模式)的做法,它在文化分类研究中是有用的工具。
文化特质也称文化元素,指的是一种文化组成分子中可界说的最小单位。
文化丛指的是一组在功能上相互整合了的文化特质,也称文化丛结。它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并作为一个文化单位发挥功用。
文化模式通常指的的、是一个社会中各文化特质或文化丛之
间彼此交错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系统的文化结构。
12、文化功能:
(1)社会整合功能:价值、规范、结构、整合
(2)文化的导向功能:提供知识、协调社会工程管理、巩固社会导向的成果。
(3)文化的负功能:有些亚文化是负文化,如犯罪团伙。
13、种族、环境、时代三元素说:阿道尔夫●丹纳《艺术哲学》
1、丹纳的种族指的是种族特性,是一个字种族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独有特性,这是一种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原始引进。
2、丹纳所谓的时代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精神文化、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影响当时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形成一个时代独有的“精神的气候”。
3.丹纳所谓的环境,既指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会环境。
14、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规则》
15、以艺术作品物态特征及其审美效果为依据,将艺术分为五种类型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杂技
语言或想象艺术:文学、讲演
空间艺术:建筑、园林
视觉艺术:摄影、书法
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16、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
《格萨尔》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
《江格尔》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
17、作为民族艺术与视觉文化的纪录片,根据它的功能,可以分为四类:纪实性纪录片、宣传性纪录片、娱乐性纪录片、实用性纪录片
18、动漫的特征:
(1)民族性:民族文化的内在特性
(2)创意性:在传统上的创新特征
(3)时尚型:美学特征和艺术性在现代语境中体现
(4)想象性:通过创作上的方式和想象来体现出来
19、民族艺术本源及功能:
一、民族艺术的本体论——本源问题: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装饰说
二、民族艺术的文化功能:(1)使用功能——功利性
(2)审美功能——净化与娱乐
(3)认识功能——启迪性
(4)教育功能——潜移默化与知识传播
(5)补偿功能——调节性
(6)经济功能——商业化
20、文化资本:将资本具体划分为三大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是一种表现行动者文化上有利或不利因素的资本形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可以转化成经济资本。而且转化过程是以教育资质的形式制度化的。
21、文化资源层次——常用分类:
从文化资源的载体和构成上来看,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器物——技术层面 制度——组织层面
习俗——行为层面 观念——心里层面
语言——表达层面
22、文化资源的作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也即文化工业。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
23、文化产品与服务特征:
特征:创新性、广泛性、持久性、思想性、文化服务、品牌性、不确定性、个性化
文化产品主要功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功能
24、文化产业作为20世纪独特的现象,带来了当今世界的文化存在形态、结构和格局的重大变化:存在形态的变化、消费方式的变化、整体格局的变化。
25、民族文化产业的消费模式: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教育消费、数字娱乐消费
26、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策略:视觉策略、品牌策略、品味策略
27、公共场域的概念与界定:
广义上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模式。这些活动模式大致包括公共自发地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合。
狭义上是指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或宗教仪式的活动场地等。
在抽象意义上讲,公共空间是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
28、公共领域:是一个哲学与社会性的概念,与私人领域相对。是指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公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参与公共事务而互相不受干涉。
公共领域是20世纪50年代由德国学者最早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通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进而充分阐释,并产生
广泛影响。
公共领域是具有开发、公开特质的并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在社会学界被称作空间转向,代表人物:福柯、大卫●哈维、烈裴伏尔、爱德华●索亚、吉登斯。在人类学研究领域,追溯至涤尔干和莫斯的社会系统。
29、村落空间或领域类型:
家居:介于私与共的空间领域
性别空间:与家庭权利结构关联的领域
社会生产空间:(网络空间:虚拟关系的空间领域) 祭祀或仪式空间:节日与社会仪式活动
30、各民族的节日活动:宗教节日、农事节日、纪念性节日、商贸性节日、文化游乐节日、庆贺性节日、生活社交类节日、
31、公共民俗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追求“纯学术”的学院派相对立而产生于美国的、倡导“应用”实践的民俗学学派。其主要工作特点是:描述阐释民间文化;促进学生对多样性文化形态的研究;制作媒体资料和主持表现传统社区及其面临问题的展览和节庆;创立公众政策及市场条件来应用文化资源;与地方学者合作调查和立档处理。组织节日、展现社区文化、帮组地方社区。
32、豪泽尔:论民间、通俗、大众和精英艺术:
民间艺术,主要是乡村居民创作的诗歌,音乐和视觉作品。通俗艺术是——种满足半文化的,常常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
公众的需要的艺术或伪艺术。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难懂的艺术形式与简单的艺术形式常常是紧密相联的,相互也总是制约着。
33、媒介传播的发展特征——与民族艺术文化的关系 第一次媒介革命:口语
第二次媒介革命:文字
第三次媒介革命:印刷
第四次媒介革命:电讯
第五次媒介革命:网络
34、口语和书面文化的九个区别性特征——瓦尔特·翁在其《口承与书写──语词的技术化》中指出。
(1)累积性的而不是附属性的。
(2)冗余的或“丰裕”的。
(3)聚合的而不是分析的。
(4)保守的或传统的。
(5)贴近人生世界的。
(6)带有对抗色彩的。
(7)移情的和参与式的,而不是与认识对象疏离的。
(8)衡稳状态的。
(9)情景式的而不是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