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1-148X (2011) 03-0054-07

CO MMERCI AL RESEARC H

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霍 杰, 蒋周文, 杨洪青

1

2

3

(中国社会科学院 1. 世界经济与政治所; 2. 金融所;

3. 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 北京 100102)

摘要:基于6567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据, 本文使用群组Log it 模型, 分析了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差异和工业发展水平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宗教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教育水平差异和民主差异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关键词:心理距离; 文化距离; 进入模式; 群组L og it 模型中图分类号:F276 7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act of Psychic D ist ance on M u lti national s Entry M ode

HUO Ji e ,

1

JI ANG Zhou-w en , YANG H ong-qi ng

23

(1. Instit u te of World E cono m ics and Po litics , CASS, B eijing 100102, China; 2. Instit u te of F i n ance and Bank ing, CASS, B eijing 100102, China;

3. D epart m ent of G overnm entP olicy and P ublicAdm inistration, CASS, B eijing 100102, China )

Abstract :U si ng data on 65670foreign i nvest m ent enterpr i ses , th i s paper studies the i m pac t o f psychic d i stance on the m odes of enter i ng Chinese m arket by mu lti nati onal co rpo ra ti ons . U si ng grouped log i t models , regress i ons i ndicate tha t differences i n l anguages and differences i n industr i a l dev elopment are si gnificantly negati ve ly re lated t o t he odds rati o o f who ll y owned m ode , d ifferences in reli g i ons a re s i gnificantl y positi ve ly related to t he odds ra tio of who lly o w ned m ode , whereas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 y si gnificant correlati on bet ween mu lti nati ona l s entry m odes and differences in l eve l s o f educa ti on and d ifferences i n deg ree o f democ racy . K ey words :psych ic d i stance ;

cultural distance ;

en try m ode ;

grouped l og it model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结构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 中外合作经营是最主要的进入模式, 到20世纪80年代, 合资经营成为最主要的进入模式, 而 收稿日期:2010-12-23

从2000年至今, 独资经营成为最主要的进入模式。独资模式和合资模式是当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最常用的两种模式。根据2007年参与网上联合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数据显示, 以这两种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数目占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总数的90%左右。

进入模式的选择是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必须进行的核心决策, 当跨国公司决定跨国经营

作者简介:霍杰(1979-), 男, 河南信阳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跨国公司和FD I ; 蒋周文(1977-), 男, 山东栖霞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和公司融资; 杨洪青(1970-), 男, 济南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 :。

总第

407期

霍 杰: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55

和生产之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选择:一是区位选择(where), 即选择进入哪一个外国市场; 二是进入模式选择(ho w ) , 即选择采取独资进入模式还是合资进入模式; 三是时间选择(w hen), 即选择在什么时候进入外国市场。企业进入模式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投资成败、海外子公司的控制权和收益分配, 影响到跨国公司的营销战略、转移价格、全球一体化战略和子公司的经营绩效, 并进而影响到跨国公司总体绩效。有很多因素影响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 其中心理距离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学者使用H ofstede 指数, 研究文化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 但使用H ofstede 指数研究文化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 有两个主要的缺陷:第一, H ofstede 指数是根据1967-1978年对I B M 的116000名雇员的问卷调查结果, 提出的4个刻画各国文化的维度进行编制的。编制H ofstede 指数并没有包含中国大陆文化分值, 研究中使用经过处理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化分值, 以代表中国大陆的文化分值。由于中国大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故这种代表并不准确。第二, 文化距离只是心理距离的一个子集, 单单用H ofstede 指数作为经验研究的唯一指标, 容易出现 虚幻的因果 (Shenkar, 2001); D o w (2000) 也指出单独使用H ofstede 指数没有使用心理距离指数有效, 使用D o w 和K ar unaratna 编制的心理距离指数能有效克服H ofstede 指数的上述两个缺陷。本文拟通过对65670家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实证分析, 研究D o w 和K ar unaratna 编制的心理距离指数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 心理距离

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Bull ough 在一篇文献中首次提出美学领域的心理距离(psychic distance) , Bull ough 认为美感的产生来自于观赏者主观感知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40年之后, 心理距离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Becker m an (1956) 在研究距离和贸易之间关系的时候, 提出除了经济距离(e -cono m ic distances) 导致交通成本减少之外, 心理距离也对贸易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意大利企业购买土耳其的原材料所支付的交通成本, 可能没有购买提供同样原材料的瑞士供应商的运费成本高, 但是他可能购买与他联系密切的瑞士供应商的原材料, 因为瑞士供应商在心理距离(较少的语言障碍等) 比较靠近。, m , 没有进一步解释。在此之后的20年, 心理距离很少在国际商业和管理文献中使用, 直到20世纪70年代, 对于心理距离的研究在国际商业领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Johanson 和W iedershem i -Paul (1975) 在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中首次定义心理距离, 认为心理距离是 阻止或者干扰信息在企业和市场之间流动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诸如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

此后, 许多研究者对心理距离进行广泛的研究。Johanson 和V ahlne (1977) 认为企业从事海外经营需要精确的市场特定知识(m arket -spec ific kno w ledge), 市场特定知识来自于在国外的直接经营经验和对外部关系的理解, 而不是来自于容易传播的、比较客观的一般知识(general kno w -l edge) 。Boyac i g iller (1990) 认为主导宗教、商业语言、政府形式、经济发展和移民水平也应该包括在心理距离之内, 心理距离是理解国际化过程动态性的一个重要变量。N ordstr o m 和V ahlne (1994) 认为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度量不同的事情, 文化距离使用K ogut 和Si ngh (1988) 指数进行度量, 而心理距离则基于瑞典管理人员在管理培训注册的情况进行度量的。基于118个瑞典管理人员的主观排序, 他们显示用H ofstede 指数判断为文化距离较近的国家, 当用心理距离指数进行判断时却是相对较远, 这个观察促进他们重新定义心理距离为 距离创造因素(distance-creati ng factors) 的差异(例如文化和语言) 和距离接近因素(dis -tance-bri dg i ng factors) 的差异(例如国际旅游) 。Evans 等(2000) 认为语言、商业惯例、政治法律体系、教育、发展水平、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应该包括在心理距离之内, 心理距离的定义也被进一步扩展为 阻止或者干扰公司学习和理解外部环境的因素 , 一般认为制度距离(G aur and Lu ,

2007) 和文化距离(D e m irbag et a. l ,

2007) 是心理距离的子集(D o w , 2010) 。

随着心理距离的定义不断发展, 心理距离的度量指标也在不断发展。Johanson 和W iedershem i -Paul (1975) 定义心理距离之后,

V ahl ne 和

W iedershem i -P aul (1977) 首次尝试构建心理距离的度量指标, 并将其用于预测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随后K ogut 和Singh (1988) 依赖H ofstede (1980) 的研究量化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N or dstro m 和V ah l ne (1992) 使用下列指标度量心理距离: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瑞典和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进口国教育水平; 瑞典和东道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商业语言的; ;

56

商业研究

2011/03

贸易渠道的存在。他们使用修订的H ofstede 数据进一步发展文化距离指数, 然而他们认为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抓住差异但有重叠的现象。心理距离包括商业困难和文化距离, 心理距离由文化(例如H ofstede 所定义的维度) 、结构(例如法律和管理体制) 和语言差异构成。Do w 和K arunarat na (2006) 认为H ofstede 指数度量的范围比较窄, 不能很好的解释国际商业某些现象, 需要重新构建了心理距离指标。

(二) 进入模式

进入模式一直是国际商业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进入模式可以定义为:允许企业在东道国仅仅单独实施营销战略(例如出口) 或者单独或者与当地合作者共同执行生产和营销战略(契约模式、合资和独资) 的结构协议。进入模式之所以非常重要, 在于它决定企业能否全面控制外国单位, 企业一旦建立进入模式就很难改变。影响进入模式的因素常常被分为东道国特定变量, 母国特定变量, 公司特定变量和子公司特定变量(T sang , 2005) 。另外, 其他变量也影响进入模式, 如外部因素常被认为对进入模式选择起到一定的作用(T ihany, i 2005), 外部市场的特定特征也被认为在选择进入模式时是必须考虑的(Y iu and M aki no , 2002) 。早期的研究倾向于仅仅使用交易成本理论解释国际市场进入模式(T ay lor et a. l ,

1998;

C leeve , 1997; H ennar, t 1991; G at i gnon and A nder -son , 1988; A nderson and G at i gnon , 1986) , 交易成本理论主要比较公司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发现合适交易伙伴以及与交易伙伴协商的成本, 以及监控伙伴公司绩效的成本。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发现、协商和监控潜在的合作者的成本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 市场交易成本较高时, 公司倾向于选择控制度比较高的独资方式。由于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很多, 本文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心理距离对进入模式的影响。

(三) 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目前, 关于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影响的研究文献比较多, 且结论比较模糊。Johanson 和W iedershem i -Pau l (1975) 认为心理距离干扰特定市场信息流动, 减少了企业对其他市场商业机会的识别, 并增加企业寻找时间或者不能有效的抓住有利机会的风险。他们通过对4家瑞典跨国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 跨国公司在进入国外市场时的模式选择往往受到 心理距离 的影响, 心理距离干扰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 使跨国公司向东道国子企业传递技术和管理经验比较困难。此外, 由于社会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确的价值。为了避免海外经营失败, 跨国公司大多采用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A nderson 和Coughlan (1987) 研究发现美国跨国公司进入文化差异较大的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时, 多数选择了合资模式。潘镇、鲁明泓(2006) 以1990-2000年间投资于江苏省的3452家外资企业为样本, 分析了投资国与中国大陆文化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发现投资国和中国大陆文化差异越大, 外资企业越有可能采取合资方式来规避跨国经营中的风险。相比较而言, Erra m illi (1996) 认为高权利距离国家的决策者有更多的权利和独裁欲望, 来自于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管理者倾向采取高控制模式进入海外市场; 他还认为来自于不确定性避免国家的跨国公司不愿意与外国合作者相处, 这些公司更倾向于高控制的海外进入模式。G ati gnon 和A nderson (1988) 、Brouthers (2000) 的相关研究, 并未发现文化距离和跨国公司进入模式有显著关系。

三、数据来源和模型估计

(一)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外资企业样本来源于中国商务部主办的中国投资指南网, 2007年参加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数据库。在注册运营企业查询中共有8选择项:企业所在地、投资方式、企业批准年份、注册资金、国别/地区、企业状态、行业和企业名称, 这里主要统计投资方式和国别/地区2个选择项。投资方式有5个子选择项:外商投资股份制、独资、合作、合资和其他。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独资和合资2种进入模式, 其他几种进入模式企业数量很少, 且其他几种方式主要是改革开放初期外商采取的进入方式, 目前外商进入中国市场主要采取独资和合资这两种进入方式, 故除独资和合资之外, 其他方式并未统计。注册资金选 不限 , 企业状态选择 投产开业 , 企业所在地、企业批准年份和企业名称都不选择。经过数据库的统计, 剔除香港、台湾以及一些独资或者合资企业数目为0的国家和地区, 总共选择93个样本国家和地区, 独资企业数目为40533个, 总共注册资金19588633 53万美元; 合资企业数目为25137个, 总共注册资金17919318 65万美元。

(二) 变量

1. 解释变量。本文解释变量是Do w 和K a -runaratna 编制的心理距离指数的五个维度。D o w 和K arunaratna 编制的心理距离指数由语言差异维度、宗教差异维度、工业发展差异维度、教育水平差异,

总第

407期

霍 杰: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57

下这五个维度的具体情况。

(1) 语言差异(L ang) 。国家之间语言的差异L 2、L 3, 它们取值范围都是1使用三个指标度量:L 1、

-5。指标L 1表示两国之间主要语言的差异, 随着数值的增大, 语言之间的差异增大, 1表示是同一种语言, 5表示不同的语系; 指标L 2和L 3表示一国人口会说另外一个国家主要语言的比例, 随着数值的增大, 一国人口会说另外一个国家主要语言的比例逐渐减小, 1表示一国人口会说另外一个国家主要语言的比例大于等于90%, 5表示一国人口会说另外一个国家主要语言的比例小于1%。L 1、L 2和L 3这三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 m atory factor a -nalysis) 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L ang , 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语言差异越大。

(2) 宗教差异(R eli g) 。国家之间宗教的差异使用三个指标度量:R 1、R 2、R 3, 它们的取值范围都是1-5, 指标R 1表示两国之间宗教的差异, 随着数值的增大, 宗教之间的差异增大, 1表示同一教派, 5表示不同的教系; 指标R 2和R 3表示一国宗教对另一国宗教的影响, 随着数值的增大, 宗教之间的影响逐渐变小, 1表示一国宗教对另一国宗教影响大于等于90%, 5表示一国宗教对另一国宗教影响少R 2和R 3这三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于5%。R 1、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R eli g , 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宗教差异越大。

(3) 工业发展差异(Ind) 。国家之间工业发I 2ij 、I 3ij 、I 4ij 、I 6ij 、I 7ij 、展差异使用九个指标度量:I 1ij 、

I 8ij 、I 9ij 、I 10ij , 分别表示国家之间用美元值衡量的人均GDP 差异、能源消费差异、每千人汽车数量差异、非农劳动力百分比差异、城市人口百分比差异、每千人每日报纸差异、每千人无线电差异、每I 2ij 、I 3ij 、I 4ij 、千人电话差异、每千人电视差异。I 1ij 、

I 7ij 、I 8ij 、I 9ij 和I 10i 这九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I 6ij 、

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I nd , 这个指标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国之间工业发展差异越大。

(4) 教育水平差异维度(Edu) 。国家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使用三个指标度量:E 1ij 、E 2ij 、E 3ij , 分别表示两国之间受过教育成年人百分比差异、中学入学率百分比差异、大学入学率百分比差异。E 1ij 、E 2ij 和E 3i 这三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Edu , 这个指标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国之间教育水平差异越大。

(5) 政治体系差异(D e m ) 。国家之间政治体系差异主要使用民主差异来衡量, 民主差异使用四个指标度量:D 1ij 、D 2ij 、D 3ij 、D 4ij , 这四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D e m , 这个指标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国之间民主差异越大。

. ,

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跨国公司对进入模式的选择, 例如中国外资政策、公司规模和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等。但是,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这里只选择两个控制变量:投资国国家类型和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1)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ion) 。一般来说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融资成本比较低, 且技术比较先进, 企业管理人员控制欲望比较强, 倾向于使用独资模式进入; 来自于发展中的跨国公司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也比较落后, 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非常敏感, 倾向于使用合资模式进入。投资国家类型(N at i on) 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当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ion 取值为1时, 表示跨国公司来自于发达国家; 当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 i on 取值为0时, 表示跨国公司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 nited N ations D evel op m ent P rogra mm e) 公布的2009年人类发展报告(H um an D evel op m ent R eport 2009) 划分发达国家的标准, 样本中的93个国家有30个是发达国家, 其余63个是发展中国家。

(2)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lation)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越密切, 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得的信息和经验越丰富, 选择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越大。A nderson 和G ati gnon (1986) 认为海外市场的卷入程度与其海外经营的经验成正比, 海外经营经验越丰富, 倾向于选择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与投资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当年中国GDP 的比例代表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 l at i on), 相关的数据可以从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获得。

3. 计量模型。由于本文研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二元选择, 且样本数据为群组数据, 故采用群组L og it 模型进行估计。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概率P i 为:

P i =P (Y i =1|X i ) =i =1, 2, , 93

在方程(1) 中, Y i 表示i 国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 当Y i 取值为1时, 表示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当Y i 取值为0时, 表示i 国跨国公司采取合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X i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系数向量。i 表示样本中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 总共有93个国家。

对于每个国家i , 有n i (=n i 1+n i 2) 个企业, 其中n i 1表示i 国进入中国的独资企业数目, n i 2表示i 国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数目, 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P i =n i i 将i ^

exp (Xi )

1+exp (Xi (1)

58

商业研究

^

2011/03

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相对频率P i , 作为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真实概率P i 的一个估计值, 利用P i 可以得到需要估计的群组L og it 模型:

L i =ln (

P i 1-P i

^^

^

入中国市场相对频率之比, 作为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机会比率的估计值。X i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系数向量。误差项 i 存在异方差, 且被解释变量L i 对解释变量X i 和待估参数 都是线性的, 故估计方程(2) 的时候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权重为:

w i =

n i P i (1-P i ) 。

) =X i + i

(2)

方程(2) 中L i 表示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机会比率的对数, 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比率, 是指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概率(Pi ) 与i 国跨国公司采取合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概率(1-P i ) 之比, 这里使用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相对频率与i 国跨国公司采取合资模式进

表1

4. 估计结果。根据方程(2), 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的机会比率的对数L i 与语言差异(L ang) 、宗教差异(R el i g) 、工业发展差异(I nd) 、教育水平差异(Edu) 、民主差异(D e m )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 i on) 和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 lat i on) 之间的关系, 回归结果如表1。

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

标准误0. 100. 190. 130. 150. 160. 211. 260. 24

t 值-2. 283. 80-8. 01-1. 580. 678. 686. 97-1. 22

P 值0. 020. 000. 000. 120. 510. 000. 000. 22

变量语言差异(Lang ) 宗教差异(R e li g ) 工业发展差异(Ind ) 教育水平差异维度(Edu )

民主差异(D e m )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ion )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 lation )

常数项(C )

-0. 230. 71-1. 06-0. 240. 111. 828. 79-0. 290. 690. 662. 0623. 81

统计量

R 2 2R DW F

表2

L ang

Lang R eli g Ind Edu D e m N a ti on R e lati on

1. 0. 0. 0.

00261307

1. 00-0. 30-0. 090. 02-0. 25-0. 24R e lig

主要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

Ind

Edu

D em

N ati on

R e l a ti on

-0. 091. 000. 650. 630. 850. 42

1. 0. 0. 0.

00566831

1. 000. 550. 23

1. 000. 34

1.

00

-0. 09-0. 06

表2给出主要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2可以看出一些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超过多重可绝系数R , 根据K lein 判别法, 可以认为这些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是有害的。为了避免多重共线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使用逐步回归法估计方程(2) 。逐步回归法是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的一种有,

2

按照它们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变量的显著程度或者对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的贡献大小, 由大到小的引入方程; 同时, 已被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在引入新变量后也可能失去严重性, 而需要从方程中剔除。

使用软件Ev ie w s6 0, 选择前向有进有出回归法(Stepw ise -F or w ards) , 参数设置如下:(1) 因变量是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机会比

总第

407期

霍 杰: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59

率的对数L i ; (2) 搜索回归元包括常数项(C) 、语言差异(L ang) 、宗教差异(R elig) 、工业发展差异(Ind) 、教育水平差异(Edu) 、民主差异(D e m )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 ion) 和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lation) 等8个变量; (3) 设定P 值为0 05, 利用P 值准则剔除变量, 任何变量的P 值大于0 05, 该变量将被剔除;

业发展差异(Ind ) 呈负相关关系,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的语言差异越大、工业发展差异越大,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越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机会比率的对数与宗教差异(Relig) 呈正相关关系,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的宗教差异越大,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教育水平差异(Edu)和民主差异(De m ) 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影响并不显著, 故在回归结果中被剔除。

(4) 使用的权重为w i =

对方程(2) 的逐步最小二乘法的回n i P i (1-P i ) 。归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机会比率的对数与语言差异(Lang) 和工

表3

逐步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

标准误0. 060. 090. 090. 161. 26

t 值-3. 836. 08-11. 769. 906. 97

P 值0. 000. 000. 000. 000. 00

变量语言差异(L ang ) 宗教差异(R e li g ) 工业发展差异(Ind )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ion )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 lation )

-0. 240. 52-1. 071. 608. 790. 680. 662. 17

统计量

R 2 2R DW

观察表3中控制变量投资国国家类型(Nation) 和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elation) 的系数和显著性, 可以发现制变量投资国国家类型(Nation) 系数为正, 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倾向于使用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elation) 的系数也为正, 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母国和中国经贸联系比较密切的跨国公司也倾向于使用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从表1和表3也可以看出心理距离的五个构成维度之中有些维度(如宗教差异) 对独资模式的选择起正向作用, 有些维度(如语言差异和工业发展差异) 对合资模式的选择起正向作用, 故总体的心理距离指标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的影响比较含糊。 四、结论

跨国公司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国际商务领域的新课题, 影响跨国公司海外进入模式的因素很多, 心理距离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以前的研究使用H ofstede 指数作为文化距离的代表, 单单用H ofstede 指数作为经验研究的唯一指标, 容易出现 虚幻的因果 。本文以6567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样本, 分析由D o w 和K ar unaratna 编制的心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的语言差异越大、工业发展差异越大,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越低; 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的宗教差异越大,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越大; 跨国公司母国和中国的教育差异以及民主差异对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影响并不显著。注释:

数据来自于中国投资指南网:http ://www.fd. i

gov . cn /pub/FDI/qycx /qyc x_ch/info . j sp 。 具体情况见网站:htt p ://www. mbs . edu/ho m e /

do w /research/。参考文献:

[1] 潘镇, 鲁明泓. 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

择的文化解释[J].世界经济, 2006(2) :51-61.

[2]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第二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 Shenkar O. Cultura l distance revisited :to w ar ds

a m ore r i gorous conceptualizat i on and m easure -m ent of cultural d ifference[J].Journa l of I nter -l ,

60

535.

商业研究

2011/03

level and entry m ode cho ice i n V i etna m [J].I nter national Busi ness R evie w , 441-463.

2005, 14(4) :

[4] D o w D . A N o te on Psycho log ical D istance and

ExportM arket Selecti on[J].Journal of Interna -t i onalM arketing , 2000, 8(1) :51-64.

[5] Becker m anW. D istance and the pattern o f i nter

-Eur opean trade [J].T he R ev i e w of Econo m -ics and Stat i stics , 1956, 38(1) :31-40. [6] Johanson J , W iedershem i -Paul F . The i nter -nationa li zation of t he fir m:Four Sw edish cases [J].Jour nal of M anage m ent Studies , 1975, 12(3):305-323.

[7] Johanson J , V ah l ne J E . T he internat i onaliza -t i on process o f the fir m:A m odel of know ledge developm ent and i ncreasi ng foreign m ar ket co m -m it m ents [J].Jour na l o f Internat i onal Busi ness St ud i es , 1977, 8(1) :23-32.

[8] Boyacigiller N. T he Ro le of Expatriates i n t he

M anage m ent of I nter dependence ,

Co mp lexity

[19]

and R isk in Mu lti nati onal Corporati ons [J].Jour nal of Inter nat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1990, 21(3):357-81.

[9] N ordstro m KA, V ahl ne J -E .

Is the G l obe

Shrink i ng ? P sychic D i stance and the Estab lish -m ent o f Sw edish Subsi d i aries Duri ng the Last 100Y ears[M ].N e w Y ork :St M arti n s Press , 1994.

[10]K ogut B , Singh H. The Effect of N ati onal Cu-l

ture on t he Cho i ce of Entr y M ode [J].Journal of I nter nat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1988, 19(3) :411-32. [11]

Evans J , T readgo l d A, M avondo F . Expla i ni ng Export D evel op m ent thr ough Psych ic D istance [J].Internat i onalM ar keti ng R ev ie w , 2000, 17(2):164-68.

[12]G aur A S , Lu J W. Ownershi p strategies and

surv i val o f foreign subsidiaries :I m pacts of i nst-i tutional distance and experience [J].Jour nal of M anage m en, t 2007, 33(1) :84-110.

[13]D e m ir bag M, G l a ister KW, T atog l u E . Instit u -t i onal and transact i on cost i nfl uences on MNE o wnershi p strategies of t heir affili ates :Evidence fro m an e m erg i ng m ar ket[J].Journa l o fW orl d Busi ness , 2007, 42(4) :418-434.

[14]D o w D , K arunaratna A. D evelop i ng a m ultid-i

m en-si onal i nstr um ent to m easure psychic dis -tance stm i uli [J].Jour nal of Internat 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2006, 37(5):578-602. [E I on i p

[25][21][17][16]

T i hany i L , G riffith D A, Russe ll C J . The effect of cultural distance on entry m ode cho ice , i nternational d i versification , and MNE perfor m -ance :A m eta-ana l ysis [J].Journal o f I nter -nationa l Busi ness Studies , 2005, 36(3) :270-283.

Y i u D , M aki no S . T he cho i ce bet w een j o i nt venture and wholl y o w ned subsidiary :A n i nst-i t utional perspect i ve [J].O rganizat i on Science , 2002, 13(6):667-683.

[18]T aylor C R, Zou S , O sland GE . A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 i ve on forei gn m ar ket entry strate -g i es of U S and Japanese fir m s [J].Thunderbird I nter national Busi ness R evie w , 389-412.

C leeve E . T he m otives for j o i nt ventures :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of Japanese MNE s i n t he UK [J].Sco tt i sh Jour nal of Political E cono -m y , 1997, 44(1) :31-43.

[20]H ennart JF . T he transact i on costs t heory o f j o i nt

ventures :A n e mp irical study of Japanese sub -si d i aries i n the U nited States [J].M anage m ent Sc i ence , 1991, 37(4):483-497.

G atignon N , A nderson E . The mu ltinational corporation s degree o f control over fore i gn sub -si d i aries :A n e m pirical test of a transacti on cost explanation [J].

Jour nal o f La w ,

Econo m ics

and O rganizat i on , 1988, 4(2):305-336[22]A nderson E , G atignonH. M odes o f foreign en -try :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 [J].Journal of Internat 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1986, 17(3):1-26.

[23]A nderson E , Coughlan T. Inter nat i onal M arket

Entry and Expansi on via Independent or I nte -grated Channels of D istri buti on [J].Jour nal of M ar keti ng , 1987, 51:71-82.

[24]Erra m illiM K. N at i onality end Subsidiary Ow n -ersh i p Patterns in M ulti nat i onal Cor porations [J].Journal of Internat 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1996, 27(2):225-248.

Brouthers K D , Brouthers L E . A cqu isit i on or G reenf i e l d start -up Inst ituti ona, l cultural and transaction cost i nfluences [J].Strateg ic M an -age m ent Journa, l 2000, 21(1) :89-97.

1998, 40(4) :

文章编号:1001-148X (2011) 03-0054-07

CO MMERCI AL RESEARC H

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霍 杰, 蒋周文, 杨洪青

1

2

3

(中国社会科学院 1. 世界经济与政治所; 2. 金融所;

3. 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 北京 100102)

摘要:基于6567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据, 本文使用群组Log it 模型, 分析了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差异和工业发展水平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宗教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教育水平差异和民主差异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关键词:心理距离; 文化距离; 进入模式; 群组L og it 模型中图分类号:F276 7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act of Psychic D ist ance on M u lti national s Entry M ode

HUO Ji e ,

1

JI ANG Zhou-w en , YANG H ong-qi ng

23

(1. Instit u te of World E cono m ics and Po litics , CASS, B eijing 100102, China; 2. Instit u te of F i n ance and Bank ing, CASS, B eijing 100102, China;

3. D epart m ent of G overnm entP olicy and P ublicAdm inistration, CASS, B eijing 100102, China )

Abstract :U si ng data on 65670foreign i nvest m ent enterpr i ses , th i s paper studies the i m pac t o f psychic d i stance on the m odes of enter i ng Chinese m arket by mu lti nati onal co rpo ra ti ons . U si ng grouped log i t models , regress i ons i ndicate tha t differences i n l anguages and differences i n industr i a l dev elopment are si gnificantly negati ve ly re lated t o t he odds rati o o f who ll y owned m ode , d ifferences in reli g i ons a re s i gnificantl y positi ve ly related to t he odds ra tio of who lly o w ned m ode , whereas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 y si gnificant correlati on bet ween mu lti nati ona l s entry m odes and differences in l eve l s o f educa ti on and d ifferences i n deg ree o f democ racy . K ey words :psych ic d i stance ;

cultural distance ;

en try m ode ;

grouped l og it model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结构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 中外合作经营是最主要的进入模式, 到20世纪80年代, 合资经营成为最主要的进入模式, 而 收稿日期:2010-12-23

从2000年至今, 独资经营成为最主要的进入模式。独资模式和合资模式是当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最常用的两种模式。根据2007年参与网上联合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数据显示, 以这两种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数目占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总数的90%左右。

进入模式的选择是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必须进行的核心决策, 当跨国公司决定跨国经营

作者简介:霍杰(1979-), 男, 河南信阳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跨国公司和FD I ; 蒋周文(1977-), 男, 山东栖霞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和公司融资; 杨洪青(1970-), 男, 济南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 :。

总第

407期

霍 杰: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55

和生产之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选择:一是区位选择(where), 即选择进入哪一个外国市场; 二是进入模式选择(ho w ) , 即选择采取独资进入模式还是合资进入模式; 三是时间选择(w hen), 即选择在什么时候进入外国市场。企业进入模式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投资成败、海外子公司的控制权和收益分配, 影响到跨国公司的营销战略、转移价格、全球一体化战略和子公司的经营绩效, 并进而影响到跨国公司总体绩效。有很多因素影响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 其中心理距离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学者使用H ofstede 指数, 研究文化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 但使用H ofstede 指数研究文化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 有两个主要的缺陷:第一, H ofstede 指数是根据1967-1978年对I B M 的116000名雇员的问卷调查结果, 提出的4个刻画各国文化的维度进行编制的。编制H ofstede 指数并没有包含中国大陆文化分值, 研究中使用经过处理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化分值, 以代表中国大陆的文化分值。由于中国大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故这种代表并不准确。第二, 文化距离只是心理距离的一个子集, 单单用H ofstede 指数作为经验研究的唯一指标, 容易出现 虚幻的因果 (Shenkar, 2001); D o w (2000) 也指出单独使用H ofstede 指数没有使用心理距离指数有效, 使用D o w 和K ar unaratna 编制的心理距离指数能有效克服H ofstede 指数的上述两个缺陷。本文拟通过对65670家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实证分析, 研究D o w 和K ar unaratna 编制的心理距离指数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 心理距离

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Bull ough 在一篇文献中首次提出美学领域的心理距离(psychic distance) , Bull ough 认为美感的产生来自于观赏者主观感知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40年之后, 心理距离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Becker m an (1956) 在研究距离和贸易之间关系的时候, 提出除了经济距离(e -cono m ic distances) 导致交通成本减少之外, 心理距离也对贸易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意大利企业购买土耳其的原材料所支付的交通成本, 可能没有购买提供同样原材料的瑞士供应商的运费成本高, 但是他可能购买与他联系密切的瑞士供应商的原材料, 因为瑞士供应商在心理距离(较少的语言障碍等) 比较靠近。, m , 没有进一步解释。在此之后的20年, 心理距离很少在国际商业和管理文献中使用, 直到20世纪70年代, 对于心理距离的研究在国际商业领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Johanson 和W iedershem i -Paul (1975) 在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中首次定义心理距离, 认为心理距离是 阻止或者干扰信息在企业和市场之间流动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诸如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

此后, 许多研究者对心理距离进行广泛的研究。Johanson 和V ahlne (1977) 认为企业从事海外经营需要精确的市场特定知识(m arket -spec ific kno w ledge), 市场特定知识来自于在国外的直接经营经验和对外部关系的理解, 而不是来自于容易传播的、比较客观的一般知识(general kno w -l edge) 。Boyac i g iller (1990) 认为主导宗教、商业语言、政府形式、经济发展和移民水平也应该包括在心理距离之内, 心理距离是理解国际化过程动态性的一个重要变量。N ordstr o m 和V ahlne (1994) 认为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度量不同的事情, 文化距离使用K ogut 和Si ngh (1988) 指数进行度量, 而心理距离则基于瑞典管理人员在管理培训注册的情况进行度量的。基于118个瑞典管理人员的主观排序, 他们显示用H ofstede 指数判断为文化距离较近的国家, 当用心理距离指数进行判断时却是相对较远, 这个观察促进他们重新定义心理距离为 距离创造因素(distance-creati ng factors) 的差异(例如文化和语言) 和距离接近因素(dis -tance-bri dg i ng factors) 的差异(例如国际旅游) 。Evans 等(2000) 认为语言、商业惯例、政治法律体系、教育、发展水平、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应该包括在心理距离之内, 心理距离的定义也被进一步扩展为 阻止或者干扰公司学习和理解外部环境的因素 , 一般认为制度距离(G aur and Lu ,

2007) 和文化距离(D e m irbag et a. l ,

2007) 是心理距离的子集(D o w , 2010) 。

随着心理距离的定义不断发展, 心理距离的度量指标也在不断发展。Johanson 和W iedershem i -Paul (1975) 定义心理距离之后,

V ahl ne 和

W iedershem i -P aul (1977) 首次尝试构建心理距离的度量指标, 并将其用于预测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随后K ogut 和Singh (1988) 依赖H ofstede (1980) 的研究量化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N or dstro m 和V ah l ne (1992) 使用下列指标度量心理距离: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瑞典和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进口国教育水平; 瑞典和东道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商业语言的; ;

56

商业研究

2011/03

贸易渠道的存在。他们使用修订的H ofstede 数据进一步发展文化距离指数, 然而他们认为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抓住差异但有重叠的现象。心理距离包括商业困难和文化距离, 心理距离由文化(例如H ofstede 所定义的维度) 、结构(例如法律和管理体制) 和语言差异构成。Do w 和K arunarat na (2006) 认为H ofstede 指数度量的范围比较窄, 不能很好的解释国际商业某些现象, 需要重新构建了心理距离指标。

(二) 进入模式

进入模式一直是国际商业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进入模式可以定义为:允许企业在东道国仅仅单独实施营销战略(例如出口) 或者单独或者与当地合作者共同执行生产和营销战略(契约模式、合资和独资) 的结构协议。进入模式之所以非常重要, 在于它决定企业能否全面控制外国单位, 企业一旦建立进入模式就很难改变。影响进入模式的因素常常被分为东道国特定变量, 母国特定变量, 公司特定变量和子公司特定变量(T sang , 2005) 。另外, 其他变量也影响进入模式, 如外部因素常被认为对进入模式选择起到一定的作用(T ihany, i 2005), 外部市场的特定特征也被认为在选择进入模式时是必须考虑的(Y iu and M aki no , 2002) 。早期的研究倾向于仅仅使用交易成本理论解释国际市场进入模式(T ay lor et a. l ,

1998;

C leeve , 1997; H ennar, t 1991; G at i gnon and A nder -son , 1988; A nderson and G at i gnon , 1986) , 交易成本理论主要比较公司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发现合适交易伙伴以及与交易伙伴协商的成本, 以及监控伙伴公司绩效的成本。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发现、协商和监控潜在的合作者的成本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 市场交易成本较高时, 公司倾向于选择控制度比较高的独资方式。由于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很多, 本文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心理距离对进入模式的影响。

(三) 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目前, 关于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影响的研究文献比较多, 且结论比较模糊。Johanson 和W iedershem i -Pau l (1975) 认为心理距离干扰特定市场信息流动, 减少了企业对其他市场商业机会的识别, 并增加企业寻找时间或者不能有效的抓住有利机会的风险。他们通过对4家瑞典跨国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 跨国公司在进入国外市场时的模式选择往往受到 心理距离 的影响, 心理距离干扰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 使跨国公司向东道国子企业传递技术和管理经验比较困难。此外, 由于社会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确的价值。为了避免海外经营失败, 跨国公司大多采用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A nderson 和Coughlan (1987) 研究发现美国跨国公司进入文化差异较大的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时, 多数选择了合资模式。潘镇、鲁明泓(2006) 以1990-2000年间投资于江苏省的3452家外资企业为样本, 分析了投资国与中国大陆文化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发现投资国和中国大陆文化差异越大, 外资企业越有可能采取合资方式来规避跨国经营中的风险。相比较而言, Erra m illi (1996) 认为高权利距离国家的决策者有更多的权利和独裁欲望, 来自于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管理者倾向采取高控制模式进入海外市场; 他还认为来自于不确定性避免国家的跨国公司不愿意与外国合作者相处, 这些公司更倾向于高控制的海外进入模式。G ati gnon 和A nderson (1988) 、Brouthers (2000) 的相关研究, 并未发现文化距离和跨国公司进入模式有显著关系。

三、数据来源和模型估计

(一)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外资企业样本来源于中国商务部主办的中国投资指南网, 2007年参加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数据库。在注册运营企业查询中共有8选择项:企业所在地、投资方式、企业批准年份、注册资金、国别/地区、企业状态、行业和企业名称, 这里主要统计投资方式和国别/地区2个选择项。投资方式有5个子选择项:外商投资股份制、独资、合作、合资和其他。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独资和合资2种进入模式, 其他几种进入模式企业数量很少, 且其他几种方式主要是改革开放初期外商采取的进入方式, 目前外商进入中国市场主要采取独资和合资这两种进入方式, 故除独资和合资之外, 其他方式并未统计。注册资金选 不限 , 企业状态选择 投产开业 , 企业所在地、企业批准年份和企业名称都不选择。经过数据库的统计, 剔除香港、台湾以及一些独资或者合资企业数目为0的国家和地区, 总共选择93个样本国家和地区, 独资企业数目为40533个, 总共注册资金19588633 53万美元; 合资企业数目为25137个, 总共注册资金17919318 65万美元。

(二) 变量

1. 解释变量。本文解释变量是Do w 和K a -runaratna 编制的心理距离指数的五个维度。D o w 和K arunaratna 编制的心理距离指数由语言差异维度、宗教差异维度、工业发展差异维度、教育水平差异,

总第

407期

霍 杰: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57

下这五个维度的具体情况。

(1) 语言差异(L ang) 。国家之间语言的差异L 2、L 3, 它们取值范围都是1使用三个指标度量:L 1、

-5。指标L 1表示两国之间主要语言的差异, 随着数值的增大, 语言之间的差异增大, 1表示是同一种语言, 5表示不同的语系; 指标L 2和L 3表示一国人口会说另外一个国家主要语言的比例, 随着数值的增大, 一国人口会说另外一个国家主要语言的比例逐渐减小, 1表示一国人口会说另外一个国家主要语言的比例大于等于90%, 5表示一国人口会说另外一个国家主要语言的比例小于1%。L 1、L 2和L 3这三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 m atory factor a -nalysis) 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L ang , 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语言差异越大。

(2) 宗教差异(R eli g) 。国家之间宗教的差异使用三个指标度量:R 1、R 2、R 3, 它们的取值范围都是1-5, 指标R 1表示两国之间宗教的差异, 随着数值的增大, 宗教之间的差异增大, 1表示同一教派, 5表示不同的教系; 指标R 2和R 3表示一国宗教对另一国宗教的影响, 随着数值的增大, 宗教之间的影响逐渐变小, 1表示一国宗教对另一国宗教影响大于等于90%, 5表示一国宗教对另一国宗教影响少R 2和R 3这三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于5%。R 1、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R eli g , 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宗教差异越大。

(3) 工业发展差异(Ind) 。国家之间工业发I 2ij 、I 3ij 、I 4ij 、I 6ij 、I 7ij 、展差异使用九个指标度量:I 1ij 、

I 8ij 、I 9ij 、I 10ij , 分别表示国家之间用美元值衡量的人均GDP 差异、能源消费差异、每千人汽车数量差异、非农劳动力百分比差异、城市人口百分比差异、每千人每日报纸差异、每千人无线电差异、每I 2ij 、I 3ij 、I 4ij 、千人电话差异、每千人电视差异。I 1ij 、

I 7ij 、I 8ij 、I 9ij 和I 10i 这九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I 6ij 、

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I nd , 这个指标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国之间工业发展差异越大。

(4) 教育水平差异维度(Edu) 。国家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使用三个指标度量:E 1ij 、E 2ij 、E 3ij , 分别表示两国之间受过教育成年人百分比差异、中学入学率百分比差异、大学入学率百分比差异。E 1ij 、E 2ij 和E 3i 这三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Edu , 这个指标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国之间教育水平差异越大。

(5) 政治体系差异(D e m ) 。国家之间政治体系差异主要使用民主差异来衡量, 民主差异使用四个指标度量:D 1ij 、D 2ij 、D 3ij 、D 4ij , 这四个指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简化为一个单独指标D e m , 这个指标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国之间民主差异越大。

. ,

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跨国公司对进入模式的选择, 例如中国外资政策、公司规模和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等。但是,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这里只选择两个控制变量:投资国国家类型和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1)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ion) 。一般来说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融资成本比较低, 且技术比较先进, 企业管理人员控制欲望比较强, 倾向于使用独资模式进入; 来自于发展中的跨国公司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也比较落后, 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非常敏感, 倾向于使用合资模式进入。投资国家类型(N at i on) 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当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ion 取值为1时, 表示跨国公司来自于发达国家; 当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 i on 取值为0时, 表示跨国公司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 nited N ations D evel op m ent P rogra mm e) 公布的2009年人类发展报告(H um an D evel op m ent R eport 2009) 划分发达国家的标准, 样本中的93个国家有30个是发达国家, 其余63个是发展中国家。

(2)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lation)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越密切, 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得的信息和经验越丰富, 选择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越大。A nderson 和G ati gnon (1986) 认为海外市场的卷入程度与其海外经营的经验成正比, 海外经营经验越丰富, 倾向于选择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与投资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当年中国GDP 的比例代表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 l at i on), 相关的数据可以从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获得。

3. 计量模型。由于本文研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二元选择, 且样本数据为群组数据, 故采用群组L og it 模型进行估计。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概率P i 为:

P i =P (Y i =1|X i ) =i =1, 2, , 93

在方程(1) 中, Y i 表示i 国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 当Y i 取值为1时, 表示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当Y i 取值为0时, 表示i 国跨国公司采取合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X i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系数向量。i 表示样本中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 总共有93个国家。

对于每个国家i , 有n i (=n i 1+n i 2) 个企业, 其中n i 1表示i 国进入中国的独资企业数目, n i 2表示i 国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数目, 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P i =n i i 将i ^

exp (Xi )

1+exp (Xi (1)

58

商业研究

^

2011/03

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相对频率P i , 作为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真实概率P i 的一个估计值, 利用P i 可以得到需要估计的群组L og it 模型:

L i =ln (

P i 1-P i

^^

^

入中国市场相对频率之比, 作为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机会比率的估计值。X i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系数向量。误差项 i 存在异方差, 且被解释变量L i 对解释变量X i 和待估参数 都是线性的, 故估计方程(2) 的时候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权重为:

w i =

n i P i (1-P i ) 。

) =X i + i

(2)

方程(2) 中L i 表示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机会比率的对数, 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比率, 是指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概率(Pi ) 与i 国跨国公司采取合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概率(1-P i ) 之比, 这里使用i 国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相对频率与i 国跨国公司采取合资模式进

表1

4. 估计结果。根据方程(2), 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的机会比率的对数L i 与语言差异(L ang) 、宗教差异(R el i g) 、工业发展差异(I nd) 、教育水平差异(Edu) 、民主差异(D e m )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 i on) 和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 lat i on) 之间的关系, 回归结果如表1。

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

标准误0. 100. 190. 130. 150. 160. 211. 260. 24

t 值-2. 283. 80-8. 01-1. 580. 678. 686. 97-1. 22

P 值0. 020. 000. 000. 120. 510. 000. 000. 22

变量语言差异(Lang ) 宗教差异(R e li g ) 工业发展差异(Ind ) 教育水平差异维度(Edu )

民主差异(D e m )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ion )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 lation )

常数项(C )

-0. 230. 71-1. 06-0. 240. 111. 828. 79-0. 290. 690. 662. 0623. 81

统计量

R 2 2R DW F

表2

L ang

Lang R eli g Ind Edu D e m N a ti on R e lati on

1. 0. 0. 0.

00261307

1. 00-0. 30-0. 090. 02-0. 25-0. 24R e lig

主要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

Ind

Edu

D em

N ati on

R e l a ti on

-0. 091. 000. 650. 630. 850. 42

1. 0. 0. 0.

00566831

1. 000. 550. 23

1. 000. 34

1.

00

-0. 09-0. 06

表2给出主要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2可以看出一些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超过多重可绝系数R , 根据K lein 判别法, 可以认为这些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是有害的。为了避免多重共线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使用逐步回归法估计方程(2) 。逐步回归法是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的一种有,

2

按照它们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变量的显著程度或者对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的贡献大小, 由大到小的引入方程; 同时, 已被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在引入新变量后也可能失去严重性, 而需要从方程中剔除。

使用软件Ev ie w s6 0, 选择前向有进有出回归法(Stepw ise -F or w ards) , 参数设置如下:(1) 因变量是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机会比

总第

407期

霍 杰: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59

率的对数L i ; (2) 搜索回归元包括常数项(C) 、语言差异(L ang) 、宗教差异(R elig) 、工业发展差异(Ind) 、教育水平差异(Edu) 、民主差异(D e m )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 ion) 和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lation) 等8个变量; (3) 设定P 值为0 05, 利用P 值准则剔除变量, 任何变量的P 值大于0 05, 该变量将被剔除;

业发展差异(Ind ) 呈负相关关系,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的语言差异越大、工业发展差异越大,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越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机会比率的对数与宗教差异(Relig) 呈正相关关系,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的宗教差异越大,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教育水平差异(Edu)和民主差异(De m ) 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影响并不显著, 故在回归结果中被剔除。

(4) 使用的权重为w i =

对方程(2) 的逐步最小二乘法的回n i P i (1-P i ) 。归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机会比率的对数与语言差异(Lang) 和工

表3

逐步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

标准误0. 060. 090. 090. 161. 26

t 值-3. 836. 08-11. 769. 906. 97

P 值0. 000. 000. 000. 000. 00

变量语言差异(L ang ) 宗教差异(R e li g ) 工业发展差异(Ind ) 投资国国家类型(N ation )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 e lation )

-0. 240. 52-1. 071. 608. 790. 680. 662. 17

统计量

R 2 2R DW

观察表3中控制变量投资国国家类型(Nation) 和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elation) 的系数和显著性, 可以发现制变量投资国国家类型(Nation) 系数为正, 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倾向于使用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投资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Relation) 的系数也为正, 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母国和中国经贸联系比较密切的跨国公司也倾向于使用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从表1和表3也可以看出心理距离的五个构成维度之中有些维度(如宗教差异) 对独资模式的选择起正向作用, 有些维度(如语言差异和工业发展差异) 对合资模式的选择起正向作用, 故总体的心理距离指标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的影响比较含糊。 四、结论

跨国公司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国际商务领域的新课题, 影响跨国公司海外进入模式的因素很多, 心理距离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以前的研究使用H ofstede 指数作为文化距离的代表, 单单用H ofstede 指数作为经验研究的唯一指标, 容易出现 虚幻的因果 。本文以6567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样本, 分析由D o w 和K ar unaratna 编制的心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的语言差异越大、工业发展差异越大,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越低; 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的宗教差异越大, 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越大; 跨国公司母国和中国的教育差异以及民主差异对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影响并不显著。注释:

数据来自于中国投资指南网:http ://www.fd. i

gov . cn /pub/FDI/qycx /qyc x_ch/info . j sp 。 具体情况见网站:htt p ://www. mbs . edu/ho m e /

do w /research/。参考文献:

[1] 潘镇, 鲁明泓. 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

择的文化解释[J].世界经济, 2006(2) :51-61.

[2]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第二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 Shenkar O. Cultura l distance revisited :to w ar ds

a m ore r i gorous conceptualizat i on and m easure -m ent of cultural d ifference[J].Journa l of I nter -l ,

60

535.

商业研究

2011/03

level and entry m ode cho ice i n V i etna m [J].I nter national Busi ness R evie w , 441-463.

2005, 14(4) :

[4] D o w D . A N o te on Psycho log ical D istance and

ExportM arket Selecti on[J].Journal of Interna -t i onalM arketing , 2000, 8(1) :51-64.

[5] Becker m anW. D istance and the pattern o f i nter

-Eur opean trade [J].T he R ev i e w of Econo m -ics and Stat i stics , 1956, 38(1) :31-40. [6] Johanson J , W iedershem i -Paul F . The i nter -nationa li zation of t he fir m:Four Sw edish cases [J].Jour nal of M anage m ent Studies , 1975, 12(3):305-323.

[7] Johanson J , V ah l ne J E . T he internat i onaliza -t i on process o f the fir m:A m odel of know ledge developm ent and i ncreasi ng foreign m ar ket co m -m it m ents [J].Jour na l o f Internat i onal Busi ness St ud i es , 1977, 8(1) :23-32.

[8] Boyacigiller N. T he Ro le of Expatriates i n t he

M anage m ent of I nter dependence ,

Co mp lexity

[19]

and R isk in Mu lti nati onal Corporati ons [J].Jour nal of Inter nat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1990, 21(3):357-81.

[9] N ordstro m KA, V ahl ne J -E .

Is the G l obe

Shrink i ng ? P sychic D i stance and the Estab lish -m ent o f Sw edish Subsi d i aries Duri ng the Last 100Y ears[M ].N e w Y ork :St M arti n s Press , 1994.

[10]K ogut B , Singh H. The Effect of N ati onal Cu-l

ture on t he Cho i ce of Entr y M ode [J].Journal of I nter nat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1988, 19(3) :411-32. [11]

Evans J , T readgo l d A, M avondo F . Expla i ni ng Export D evel op m ent thr ough Psych ic D istance [J].Internat i onalM ar keti ng R ev ie w , 2000, 17(2):164-68.

[12]G aur A S , Lu J W. Ownershi p strategies and

surv i val o f foreign subsidiaries :I m pacts of i nst-i tutional distance and experience [J].Jour nal of M anage m en, t 2007, 33(1) :84-110.

[13]D e m ir bag M, G l a ister KW, T atog l u E . Instit u -t i onal and transact i on cost i nfl uences on MNE o wnershi p strategies of t heir affili ates :Evidence fro m an e m erg i ng m ar ket[J].Journa l o fW orl d Busi ness , 2007, 42(4) :418-434.

[14]D o w D , K arunaratna A. D evelop i ng a m ultid-i

m en-si onal i nstr um ent to m easure psychic dis -tance stm i uli [J].Jour nal of Internat 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2006, 37(5):578-602. [E I on i p

[25][21][17][16]

T i hany i L , G riffith D A, Russe ll C J . The effect of cultural distance on entry m ode cho ice , i nternational d i versification , and MNE perfor m -ance :A m eta-ana l ysis [J].Journal o f I nter -nationa l Busi ness Studies , 2005, 36(3) :270-283.

Y i u D , M aki no S . T he cho i ce bet w een j o i nt venture and wholl y o w ned subsidiary :A n i nst-i t utional perspect i ve [J].O rganizat i on Science , 2002, 13(6):667-683.

[18]T aylor C R, Zou S , O sland GE . A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 i ve on forei gn m ar ket entry strate -g i es of U S and Japanese fir m s [J].Thunderbird I nter national Busi ness R evie w , 389-412.

C leeve E . T he m otives for j o i nt ventures :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of Japanese MNE s i n t he UK [J].Sco tt i sh Jour nal of Political E cono -m y , 1997, 44(1) :31-43.

[20]H ennart JF . T he transact i on costs t heory o f j o i nt

ventures :A n e mp irical study of Japanese sub -si d i aries i n the U nited States [J].M anage m ent Sc i ence , 1991, 37(4):483-497.

G atignon N , A nderson E . The mu ltinational corporation s degree o f control over fore i gn sub -si d i aries :A n e m pirical test of a transacti on cost explanation [J].

Jour nal o f La w ,

Econo m ics

and O rganizat i on , 1988, 4(2):305-336[22]A nderson E , G atignonH. M odes o f foreign en -try :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 [J].Journal of Internat 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1986, 17(3):1-26.

[23]A nderson E , Coughlan T. Inter nat i onal M arket

Entry and Expansi on via Independent or I nte -grated Channels of D istri buti on [J].Jour nal of M ar keti ng , 1987, 51:71-82.

[24]Erra m illiM K. N at i onality end Subsidiary Ow n -ersh i p Patterns in M ulti nat i onal Cor porations [J].Journal of Internat i onal Busi ness Studies , 1996, 27(2):225-248.

Brouthers K D , Brouthers L E . A cqu isit i on or G reenf i e l d start -up Inst ituti ona, l cultural and transaction cost i nfluences [J].Strateg ic M an -age m ent Journa, l 2000, 21(1) :89-97.

1998, 40(4) :


相关文章

  • 论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
  • 摘要:文化冲突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异文化地区投资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跨国公司在制定经营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推行企业文化时应对文化差异因素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拟对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与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查看


  • 企业俱乐部营销模式研究
  • 商务营销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6年10月号 企业俱乐部营销模式研究 邹兆莎1 宋乐2童东风3 (1,2,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特殊的营销组织形式:企业俱乐部,由赢利为导向企业经营者 ...查看


  • 物流园招商方案
  • 欣联临港综合物流园招商方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欣联临港综合物流园 2.建设地址:本项目位于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港口物流功能组团仓储用地LG-P04-03地块.LG-P05-01 地块.项目西北面紧邻园区道路:项目北面.东面厂界最 ...查看


  • 跨文化团队的冲突管理
  • 跨文化团队的冲突管理--联想并购案有感 冲突是人们平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冲突是指个体由于感知到彼此不相容的目标.认识或情感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紧张状态.行为学把冲突看作为一个过程,它肇于一方感觉到 ...查看


  • 2013年7月(奥鹏)中国医科大学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答案
  • 单选题 1. 下列哪一阶段是人际关系的起步及准备阶段: A. 定向选择阶段 B. 感情交流阶段 C. 情感探索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E. 表面接触阶段 满分:1 分 2. 有关PAC分析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 PAC理论基于 ...查看


  • 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文化影响分析
  • 摘要: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根植于相应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文化差异决定了公司治理模式的多样性,世界上不存在通用的最优的公司治理模式.模式选择必须考虑到一国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公司治理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取决于制度与文化的匹配程度,二者之间的关 ...查看


  • 跨文化管理
  • 0555<跨文化管理>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题型如下: 1.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2.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3.论述题( ...查看


  • 跨国公司的品牌本土化
  • 目录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字 一.绪论·····························2 (一)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化战略的研究背景····························2 (二)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化战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查看


  • 挑战杯策划书
  • "挑战杯"2011年河南省大学生 作品名称: 学校全称: 团队名称:创业计划竞赛 作品申报书 学院乐宅 安阳师范学院 CET团队 创业小组: 王丽晓 杨爽 刘玉玲 杨西 马明霞 叶婷 10级工商管理学院 目录 1创意概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