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历史 1

独家投稿:普通人如何读历史

2014-02-26 进步主义

普通人如何读历史&读书没有多重要

学者治史,能被称为“信史”算是极高的评价。历史的第一要义是如实记录,尽管对何为“如实”,有着各种结构和建构,但“实”的追求没变。因此,考据、史料、舆图、训诂、版本等就比较复杂。普通人读历史则相对超脱,并没有强烈的还原历史的冲动,读了不少书,大概能“有所知、有所兴、有所悟、有所鉴”。

首先是有所知。从断代、典故、大事、人物开始,更深一些的有制度、文化、经济、社会等等,是基础知识。要全面了解,经纬纵横,要下童子功。要知其大概则不难。我们自小一直有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读书重温一下即可。

中国通史有很多版本,不知你喜欢哪一个,这几个公认比较好:吕思勉、蔡美彪、钱穆。这些书都不容易读,考虑到权威性和可读性,还有些选择:北京大学四卷本《中华文明史》,对应的还有一个《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除去晚清一辑之外,质量都比较高。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讲座》系列、中华书局的《中国历史普及读本》系列。每个系列,大概有十本左右的书,读起来很快。

在基本了解通史之后,就可以选一些方向深入了解。学问总是相互关联的,会加强通史的印象,丰富其面貌。我提倡用梁启超的带读法,从一点发散开,类似思维导图。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讲崇祯亡国,作者认为有小冰川时代引起的大饥荒的原因,但是主要是思宗用人不专,“崇祯五十相”;刚愎自用,不愿和谈等原因。于是就会去了解,饥荒程度如何?于是去读《甲申三百年祭》,里面讲到山西巡抚李凤翔《备陈大饥疏》。又找来《中国财政史》,了解明代的财政制度。从中发现盐政和“开中制”很重要,就回去读相关的论著——

佐伯富的《清代盐政研究》,又想到刘晏的盐政改革、陶澍的两江盐政。上溯到汉代《盐铁论》,这是桑弘羊和儒生的辩论,顺带就把和《史记·平准书》读了。桑弘羊不是被称为俗吏吗?阎步克先生有《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专门讲了刀笔吏和士人的分途……如此触类旁通,无穷尽也。日复一日,相互印证转引,不仅越织越密,而且能有很多新的见识。

必须要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史籍吗?正史总难免涂抹,质量不一,并不一定都可以采信。在“纪、表、志、传”四部分中,我们普通读者主要是读的传记部分。历史是中国的宗教,正史就是文化元典:天道中庸、克己复礼、家国天下、忠爱仁恕全在史中。中国人自古就有在自己生命中树立高远意义的强烈愿望。经由史家的春秋笔法,古人留下万千剪影,是中国人精神气质和生命追求的最佳标本,徜徉其中,处处可以体悟为人处世的道和术。如果最后,能得到一个“知命”的自得,算是最高境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想“有所兴,有所悟”读“二十四史”的传记部分,是读任何其他文献都无法替代的。

首推《史记》《汉书》,然后是《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明史》。

《史记》自然是经典,是我的历史入门书,班固说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这反而是我们所看重的,兼收并蓄,纵论横评,应该通读。梁启超推荐有十篇名篇,我喜欢《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孙子白起列传》《刺客列传》。

《汉书》尤善!笔力顿挫,婉转文雅,有以汉书佐酒之说。《窦婴灌夫田蚡传》讲窦婴灌夫的生死之交和性格悲剧,《霍光传》《王莽传》等,都可以常读常新。

宋史芜杂,但其时名臣群出,有很多政论。太祖本纪、寇准、范仲淹、范纯仁、韩琦、文彦博、岳飞、辛弃疾、陆秀夫、文天祥等名臣传记值得反复读。《明史》严谨,于谦、徐达、三杨、徐阶、张居正、熊廷弼、孙承宗传等都很有意思。

传记记事比较分散,如果要详细了解某一事件,可以找来纪事本末。包括《通鉴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和《宋史纪事本末》。

小时候读《汉书》窦婴和灌夫的故事,二人乃是知己,后来灌夫因为窦婴之事获罪,窦婴听说皇帝有心要杀灌夫则绝食欲死,又听说皇帝本无意其必死,则复食。刚开始乃是钦佩朋友间生死相许的壮心豪情。后来每每遇到不顺心事就翻出来读一读,赖以恢弘。如今有些许阅历,再读此篇,却感到成就旷古友谊的不是英雄气概和无畏精神,而是二者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对友谊、对人生的理解,又多了一些感触。

人世起伏聚散,常不可知,孤独感是常伴左右的,读到这些书,或以恢弘志气,或以携心入寂,或以抚熨忧惧,总有所悟。

读史要想有所鉴,最好能找到一些主线,除了史料外,也借助一些研究成果,多对比,多思索,容易深入。

一、政治传统和政治经验。这方面最丰富:清代名臣阮元有观点认为,读史要留意“二通”,也就是《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前者是通史,后者是制度史。制度设计是人对历史的主动把握,而历史事实总是会告诉你实际的历史进程究竟是怎样的。二者对照,既不容易沉溺进“精彩故事”而过多着眼于历史的偶然,也更容易发现制度运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总体得失。

这方面的书,我推荐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宋论》中很多观点,烛火幽光,长夜独明,我甚至和《联邦党人文集》等对照来读,很多观点能够呼应。还有普遍推荐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近年还有一本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两本书的观点截然相反,前者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描绘是持比较赞赏态度的,而后者则集中讲了中国皇权和西方法制政治之间的差距,可以对照来读。比较持中和综合的著作是吴宗国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这本书,不偏不倚,论证严密,可以常读常新。

中国古代政治有很多原则和传统,还有很多见解和对政策得失的分析,都反应在历代政治家的奏议中。这些奏议不仅有见底,也是古文名篇。我读书有见到喜欢的观点,都会去找相应的奏议来读。

这样的见识,放在今天也不过时。陆贽的奏议,历来都很受重视,《古文观止》里苏轼有一篇文章《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介绍了陆贽奏议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有范仲淹、李鸿章、潘季驯等人的奏议,都值得一读。

二、注意观念史的变迁,叙事史和观念史总是交错的,读史能借助观念史,会对历史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比如,为什么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大一统始终是不变的追求?大一统的观念是何时形成的?为什么儒家文化可以成为正统?是偶然的吗?庞朴在《中国文化十一讲》里面讲到儒家核心观念,实际对商周思想遗产有很多继承,再条分缕析先秦各家的思想如何围绕辩驳儒家思想展开,可以熟知天、命、仁义、大一统这些观念的由来,对先秦历史的理解,立即就上了一个层次。如果要更系统的了解,梁启超有《先秦政治思想史》。借助观念史,你还可以了解到,唐代能成为开放融合的朝代,与执政者的民族构成和阶级构成有关;魏蜀吴晋的兴衰和他们如何处理士族门阀紧密联系,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和田余

庆《东晋门阀政治》等都是力作。

三、注重近代史,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是我们生活和思考时代的大背景,从近现代史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会有更深的了解。这方面,史料层出不穷,观点纷繁庞杂,新作迭出,今后专篇再叙,仅在后文列出书目。

作者:景迁 微信号 astroboylichen,版权所有,转载请通知一声,欢迎大家多交流。

独家投稿:普通人如何读历史

2014-02-26 进步主义

普通人如何读历史&读书没有多重要

学者治史,能被称为“信史”算是极高的评价。历史的第一要义是如实记录,尽管对何为“如实”,有着各种结构和建构,但“实”的追求没变。因此,考据、史料、舆图、训诂、版本等就比较复杂。普通人读历史则相对超脱,并没有强烈的还原历史的冲动,读了不少书,大概能“有所知、有所兴、有所悟、有所鉴”。

首先是有所知。从断代、典故、大事、人物开始,更深一些的有制度、文化、经济、社会等等,是基础知识。要全面了解,经纬纵横,要下童子功。要知其大概则不难。我们自小一直有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读书重温一下即可。

中国通史有很多版本,不知你喜欢哪一个,这几个公认比较好:吕思勉、蔡美彪、钱穆。这些书都不容易读,考虑到权威性和可读性,还有些选择:北京大学四卷本《中华文明史》,对应的还有一个《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除去晚清一辑之外,质量都比较高。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讲座》系列、中华书局的《中国历史普及读本》系列。每个系列,大概有十本左右的书,读起来很快。

在基本了解通史之后,就可以选一些方向深入了解。学问总是相互关联的,会加强通史的印象,丰富其面貌。我提倡用梁启超的带读法,从一点发散开,类似思维导图。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讲崇祯亡国,作者认为有小冰川时代引起的大饥荒的原因,但是主要是思宗用人不专,“崇祯五十相”;刚愎自用,不愿和谈等原因。于是就会去了解,饥荒程度如何?于是去读《甲申三百年祭》,里面讲到山西巡抚李凤翔《备陈大饥疏》。又找来《中国财政史》,了解明代的财政制度。从中发现盐政和“开中制”很重要,就回去读相关的论著——

佐伯富的《清代盐政研究》,又想到刘晏的盐政改革、陶澍的两江盐政。上溯到汉代《盐铁论》,这是桑弘羊和儒生的辩论,顺带就把和《史记·平准书》读了。桑弘羊不是被称为俗吏吗?阎步克先生有《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专门讲了刀笔吏和士人的分途……如此触类旁通,无穷尽也。日复一日,相互印证转引,不仅越织越密,而且能有很多新的见识。

必须要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史籍吗?正史总难免涂抹,质量不一,并不一定都可以采信。在“纪、表、志、传”四部分中,我们普通读者主要是读的传记部分。历史是中国的宗教,正史就是文化元典:天道中庸、克己复礼、家国天下、忠爱仁恕全在史中。中国人自古就有在自己生命中树立高远意义的强烈愿望。经由史家的春秋笔法,古人留下万千剪影,是中国人精神气质和生命追求的最佳标本,徜徉其中,处处可以体悟为人处世的道和术。如果最后,能得到一个“知命”的自得,算是最高境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想“有所兴,有所悟”读“二十四史”的传记部分,是读任何其他文献都无法替代的。

首推《史记》《汉书》,然后是《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明史》。

《史记》自然是经典,是我的历史入门书,班固说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这反而是我们所看重的,兼收并蓄,纵论横评,应该通读。梁启超推荐有十篇名篇,我喜欢《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孙子白起列传》《刺客列传》。

《汉书》尤善!笔力顿挫,婉转文雅,有以汉书佐酒之说。《窦婴灌夫田蚡传》讲窦婴灌夫的生死之交和性格悲剧,《霍光传》《王莽传》等,都可以常读常新。

宋史芜杂,但其时名臣群出,有很多政论。太祖本纪、寇准、范仲淹、范纯仁、韩琦、文彦博、岳飞、辛弃疾、陆秀夫、文天祥等名臣传记值得反复读。《明史》严谨,于谦、徐达、三杨、徐阶、张居正、熊廷弼、孙承宗传等都很有意思。

传记记事比较分散,如果要详细了解某一事件,可以找来纪事本末。包括《通鉴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和《宋史纪事本末》。

小时候读《汉书》窦婴和灌夫的故事,二人乃是知己,后来灌夫因为窦婴之事获罪,窦婴听说皇帝有心要杀灌夫则绝食欲死,又听说皇帝本无意其必死,则复食。刚开始乃是钦佩朋友间生死相许的壮心豪情。后来每每遇到不顺心事就翻出来读一读,赖以恢弘。如今有些许阅历,再读此篇,却感到成就旷古友谊的不是英雄气概和无畏精神,而是二者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对友谊、对人生的理解,又多了一些感触。

人世起伏聚散,常不可知,孤独感是常伴左右的,读到这些书,或以恢弘志气,或以携心入寂,或以抚熨忧惧,总有所悟。

读史要想有所鉴,最好能找到一些主线,除了史料外,也借助一些研究成果,多对比,多思索,容易深入。

一、政治传统和政治经验。这方面最丰富:清代名臣阮元有观点认为,读史要留意“二通”,也就是《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前者是通史,后者是制度史。制度设计是人对历史的主动把握,而历史事实总是会告诉你实际的历史进程究竟是怎样的。二者对照,既不容易沉溺进“精彩故事”而过多着眼于历史的偶然,也更容易发现制度运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总体得失。

这方面的书,我推荐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宋论》中很多观点,烛火幽光,长夜独明,我甚至和《联邦党人文集》等对照来读,很多观点能够呼应。还有普遍推荐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近年还有一本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两本书的观点截然相反,前者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描绘是持比较赞赏态度的,而后者则集中讲了中国皇权和西方法制政治之间的差距,可以对照来读。比较持中和综合的著作是吴宗国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这本书,不偏不倚,论证严密,可以常读常新。

中国古代政治有很多原则和传统,还有很多见解和对政策得失的分析,都反应在历代政治家的奏议中。这些奏议不仅有见底,也是古文名篇。我读书有见到喜欢的观点,都会去找相应的奏议来读。

这样的见识,放在今天也不过时。陆贽的奏议,历来都很受重视,《古文观止》里苏轼有一篇文章《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介绍了陆贽奏议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有范仲淹、李鸿章、潘季驯等人的奏议,都值得一读。

二、注意观念史的变迁,叙事史和观念史总是交错的,读史能借助观念史,会对历史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比如,为什么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大一统始终是不变的追求?大一统的观念是何时形成的?为什么儒家文化可以成为正统?是偶然的吗?庞朴在《中国文化十一讲》里面讲到儒家核心观念,实际对商周思想遗产有很多继承,再条分缕析先秦各家的思想如何围绕辩驳儒家思想展开,可以熟知天、命、仁义、大一统这些观念的由来,对先秦历史的理解,立即就上了一个层次。如果要更系统的了解,梁启超有《先秦政治思想史》。借助观念史,你还可以了解到,唐代能成为开放融合的朝代,与执政者的民族构成和阶级构成有关;魏蜀吴晋的兴衰和他们如何处理士族门阀紧密联系,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和田余

庆《东晋门阀政治》等都是力作。

三、注重近代史,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是我们生活和思考时代的大背景,从近现代史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会有更深的了解。这方面,史料层出不穷,观点纷繁庞杂,新作迭出,今后专篇再叙,仅在后文列出书目。

作者:景迁 微信号 astroboylichen,版权所有,转载请通知一声,欢迎大家多交流。


相关文章

  • 怎样学好历史课
  • 怎样学好历史课 我是一位高中生,对学习历史有很厚的兴趣,但对如何学好历史课也曾经苦恼过,通过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摸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愿将如何学好历史课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 如何学好历史课,这不是只用 ...查看


  • 初中各学科小课题题目
  • 初中各学科小课题题目 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英语) 2. 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状况与对策的研究 (英语) 3. 初中学生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 (英语) 4. 借助训练卡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 (英语) 5. ...查看


  •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历史故事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历史故事 作者:薛忠喜 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1期 摘 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较多,故事化教学的效果最为突出,即在初中历史教学 ...查看


  • 老师教我学历史
  • 历史暑假作业 一.老师教我学历史(内容可以从下面9个方面选择3~4个方面写) 1. 如何看历史书(有论文) 2. 如何上历史课(听.记笔记)(有论文) 3. 如何通过关键词.分层次的记忆历史等各学科的知识 4. 如何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方 ...查看


  • 如何确定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确定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 作者:智敏 来源:<学园>2015年第17期 [摘 要]关于历史教学的难点,许多人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突破难点上,实际上如何科学确定教学难点的 ...查看


  • 张应强-历史人类学理论方法(讲座)
  • 历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张应强教授 关于历史人类学的概念,学界讨论很多,出的书也很多,但里面的概念都不一致.我们需要解释一些概念,才能清楚的进入学科操作.历史人类学现在是一个学科的概念,那是否有一些特别的理论和方法呢?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些问题 ...查看


  •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几点建议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几点建议 姓名:钱富宝 单位:定埠中心学校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 ...查看


  • 如何学好初中历史
  • 如何学好初中历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少源;"九义"初中历史教材书法知识教 学浅谈[J];青海教育;1995年06期 2 王宏志 ,严志梁;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新编初中历史 ...查看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老师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老师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不仅是对教师的最高褒奖,也同时意味着一份责任,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作为老师自然要修炼好自己,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不断 ...查看


  •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总结
  • 2013-2014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导处的直接指导下,全组老师共同努力,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进行,每位老师都积极.热情参加,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