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今年12月5日是第xx个国际志愿者日,为进一步弘扬志愿者精神,以“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区对“国际志愿者日”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对该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以蚌经文明字〔2012〕18号文件向社区中心、街道转发《关于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开展主题服务活动的通知》对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深入贯彻省文明办“江淮志愿者在行动”活动主题,要求各社区中心、街道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力求取得新的实效。
二、多措并举,精心组织开展好各项志愿者活动
(一)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理念、服务知识、服务技巧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当天,各社区在所属辖区开展“12.5国际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活动中利用各类展板、宣传横幅、志愿者宣传单、橱窗等载体宣传志愿者精神,并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加入志愿者队伍,活动期间共吸纳62名新的志愿者投身公益事业,共同营造起“人人尊重志愿者,人人关爱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我区志愿服务事业稳步前进。
(二)展开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当天,各社区中心、街道在所在辖区为大家提供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围观,在各个活动现场,志愿服务气氛热烈,共计200余名志愿者在现场提供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测血压、医疗保健咨询、修理自行车、理发、以及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类志愿服务,受到了辖区居民的欢迎。各社区中心、街道广泛开展上门志愿者服务,为残疾人、空巢老人、困难户打扫卫生,购买日用品、生活用品上门慰问并组织志愿者深入老年休养院、社会福利院为老人、孤儿清理个人卫生,活动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认真实施开展“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安排志愿者在各主要路口、学校周边安排交通文明志愿者,对不遵守交通秩序,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言行予以劝诫。悬挂志愿者服务标语横幅,把志愿者精神、服务理念为首要任务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墙报、横幅、宣传橱窗等传统宣传方式进行立体化宣传,吸引更多群众的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志愿者精神氛围。同时组织社区中心、街道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家庭教育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倡导广大市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革除陋习,强化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通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全区营造了广泛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良好氛围。今后,我区将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将志愿者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倡导“我是一名志愿者,我为志愿者事业而自豪”,引导广大市民加入志愿者,为我市志愿者服务事业贡献力量。
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
青春志愿中国梦——十万志愿者学雷锋活动
二、活动时间
集中在12月5日前后开展,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各地市、县(区)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机制。
三、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提高全社会对青年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志愿者行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切实围绕当前党政工作大局和群众实际需求,以志愿服务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传递社会正能量。
四、活动内容
为使集中行动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社会效应,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可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1.开展文明城市创建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对垃圾“乱扔乱倒”、车辆“乱停乱行”、摊点“乱摆乱设”、广告牌匾“乱贴乱挂”等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穿马路、闯红灯、不按顺序排队、践踏绿地、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和劝导。通过引导青年志愿者开展清除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公共厕所、饮食摊点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处的卫生死角,清理牛皮癣、小广告等洁净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广大市民树立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素养和养成良好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依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站等机构走进社区、困难家庭、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开展法律援助、家庭教育、科普宣传、卫生保健、文化教育、扶贫帮困、助残助弱等关爱志愿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增强感恩观念,敬老爱老,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料理、医疗保健等形式多样的志愿便民服务。
3.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建完善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吸纳更多热爱环保的人士参与到环保志愿服务中,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植绿护绿、节水护水、清洁卫生、推广清洁能源等志愿活动,培育人们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积极为维护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4.开展农村志愿服务专项活动。坚持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现实需要入手,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优抚助残、扶贫助困、义务家教、技术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科技、卫生、法律、文化等知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五、有关要求
一是抓好统筹,科学安排。各地、各单位要把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作为弘扬志愿服务文化的良好契机,紧密联系学习宣传贯彻团的十七大精神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志愿服务工作实际,统筹兼顾、周密部署,制定好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把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好、安排好。
二是形成规模,注重成效。各地、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动高校、中学、机关、国企、非公企业及乡村志愿青年,自觉运用网络论坛(团委)等平台发动各类社会志愿青年投入其中,全省联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人数规模,原则上要求南昌不少于2万人(含省直单位),九江、赣州、上饶、宜春、吉安、抚州等地不少于1万人,萍乡、景德镇、新余、鹰潭等地不少于5000人,各县市区(含乡镇)不少于500人,力争形成各行各业参与、千家万户受益的生动局面,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雷锋氛围。
三是抓好宣传,扩大影响。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活动的信息宣传工作。要在各广播电视、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中对活动进行即时报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创新宣传,并及时上报对本地宣传的活动信息链接、图片和视频资料。同时,要立足学雷锋活动,积极宣传雷锋精神和弘扬志愿服务理念,力争在全社会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四是建立机制,形成常态。各地、各单位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提升成果,切实将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特别是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举措提炼出来,并予以固化。要争取周周有行动,月月有活动,确保活动开展的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广覆盖,力争使活动达到“党政满意、青年乐意、群众欢迎、社会需要”的效果。
请各地各单位于11月20日前上报12.5活动方案,由团省委统一汇总。活动开展后及时上报活动信息及动态,12月20日前要完成总结(含图片、信息、视频等)上报工作。团省委将汇总全省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信息,进行宣传。以上材料请以电子版发送至团省委志工部邮箱。
方案一: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今年12月5日是第xx个国际志愿者日,为进一步弘扬志愿者精神,以“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区对“国际志愿者日”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对该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以蚌经文明字〔2012〕18号文件向社区中心、街道转发《关于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开展主题服务活动的通知》对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深入贯彻省文明办“江淮志愿者在行动”活动主题,要求各社区中心、街道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力求取得新的实效。
二、多措并举,精心组织开展好各项志愿者活动
(一)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理念、服务知识、服务技巧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当天,各社区在所属辖区开展“12.5国际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活动中利用各类展板、宣传横幅、志愿者宣传单、橱窗等载体宣传志愿者精神,并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加入志愿者队伍,活动期间共吸纳62名新的志愿者投身公益事业,共同营造起“人人尊重志愿者,人人关爱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我区志愿服务事业稳步前进。
(二)展开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当天,各社区中心、街道在所在辖区为大家提供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围观,在各个活动现场,志愿服务气氛热烈,共计200余名志愿者在现场提供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测血压、医疗保健咨询、修理自行车、理发、以及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类志愿服务,受到了辖区居民的欢迎。各社区中心、街道广泛开展上门志愿者服务,为残疾人、空巢老人、困难户打扫卫生,购买日用品、生活用品上门慰问并组织志愿者深入老年休养院、社会福利院为老人、孤儿清理个人卫生,活动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认真实施开展“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安排志愿者在各主要路口、学校周边安排交通文明志愿者,对不遵守交通秩序,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言行予以劝诫。悬挂志愿者服务标语横幅,把志愿者精神、服务理念为首要任务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墙报、横幅、宣传橱窗等传统宣传方式进行立体化宣传,吸引更多群众的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志愿者精神氛围。同时组织社区中心、街道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家庭教育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倡导广大市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革除陋习,强化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通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全区营造了广泛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良好氛围。今后,我区将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将志愿者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倡导“我是一名志愿者,我为志愿者事业而自豪”,引导广大市民加入志愿者,为我市志愿者服务事业贡献力量。
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
青春志愿中国梦——十万志愿者学雷锋活动
二、活动时间
集中在12月5日前后开展,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各地市、县(区)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机制。
三、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提高全社会对青年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志愿者行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切实围绕当前党政工作大局和群众实际需求,以志愿服务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传递社会正能量。
四、活动内容
为使集中行动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社会效应,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可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1.开展文明城市创建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对垃圾“乱扔乱倒”、车辆“乱停乱行”、摊点“乱摆乱设”、广告牌匾“乱贴乱挂”等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穿马路、闯红灯、不按顺序排队、践踏绿地、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和劝导。通过引导青年志愿者开展清除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公共厕所、饮食摊点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处的卫生死角,清理牛皮癣、小广告等洁净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广大市民树立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素养和养成良好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依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站等机构走进社区、困难家庭、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开展法律援助、家庭教育、科普宣传、卫生保健、文化教育、扶贫帮困、助残助弱等关爱志愿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增强感恩观念,敬老爱老,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料理、医疗保健等形式多样的志愿便民服务。
3.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建完善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吸纳更多热爱环保的人士参与到环保志愿服务中,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植绿护绿、节水护水、清洁卫生、推广清洁能源等志愿活动,培育人们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积极为维护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4.开展农村志愿服务专项活动。坚持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现实需要入手,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优抚助残、扶贫助困、义务家教、技术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科技、卫生、法律、文化等知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五、有关要求
一是抓好统筹,科学安排。各地、各单位要把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作为弘扬志愿服务文化的良好契机,紧密联系学习宣传贯彻团的十七大精神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志愿服务工作实际,统筹兼顾、周密部署,制定好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把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好、安排好。
二是形成规模,注重成效。各地、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动高校、中学、机关、国企、非公企业及乡村志愿青年,自觉运用网络论坛(团委)等平台发动各类社会志愿青年投入其中,全省联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人数规模,原则上要求南昌不少于2万人(含省直单位),九江、赣州、上饶、宜春、吉安、抚州等地不少于1万人,萍乡、景德镇、新余、鹰潭等地不少于5000人,各县市区(含乡镇)不少于500人,力争形成各行各业参与、千家万户受益的生动局面,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雷锋氛围。
三是抓好宣传,扩大影响。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活动的信息宣传工作。要在各广播电视、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中对活动进行即时报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创新宣传,并及时上报对本地宣传的活动信息链接、图片和视频资料。同时,要立足学雷锋活动,积极宣传雷锋精神和弘扬志愿服务理念,力争在全社会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四是建立机制,形成常态。各地、各单位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提升成果,切实将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特别是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举措提炼出来,并予以固化。要争取周周有行动,月月有活动,确保活动开展的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广覆盖,力争使活动达到“党政满意、青年乐意、群众欢迎、社会需要”的效果。
请各地各单位于11月20日前上报12.5活动方案,由团省委统一汇总。活动开展后及时上报活动信息及动态,12月20日前要完成总结(含图片、信息、视频等)上报工作。团省委将汇总全省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信息,进行宣传。以上材料请以电子版发送至团省委志工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