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安远镇岗初中

内容提要: 曹操是汉末封建军事割据人物之一,他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三国演义》中不仅对有关曹操的历史事件描写得十分详细,而且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很具体。本文就以曹操的性格、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建树为出发点对曹操的性格特征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 键 词: 曹操 性格 奸雄 复杂

《三国演义》的开头冠以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气势非凡,总揽全书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全书前前后后总共登场了上百个人物,像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张飞的莽撞、赵云的武勇、周瑜的量窄等等人物形象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人物形象都被描写得非常传神,但是从总体上显得略为单一和缺乏质感。从艺术塑造上看这种比较单一的性格有所欠缺,但放在《三国演义》中却能更好地突出其与之对立的一面,从而刻画出成功的另一形象。曹操无疑就是罗贯中手中被牺牲的一枚棋子,身处封建主义社会大环境下的作者,其思想上的局限就在书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尊刘抑操”的色彩,他认为只有刘姓子弟才是真正的忧国为民,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是正统的代表。其它乘势的诸侯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就是叛国的乱臣贼子。曹操更是“乱臣贼子”的典型,作者既然有心渲染,笔墨就不会吝惜。书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去描绘曹操,有一种不把其刻画成为一个奸诈多疑,乱臣贼子的黑脸形象就决不罢休的趋向。通过这样的描写更能突出刘备的正义形象效果,本书也就顺理成章的在这种正反对立下慢慢开展,而对孙权的塑造仅仅成为陪衬。但恰恰是这种描写使得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众多人物中最生动,最丰满,最成熟的形象。看他幼时的恣意放荡;少时的不畏强权,干事正直;中年时的逆天下所不为“挟 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晚年时的疑心甚重,乱杀忠良。这些都体现了他极度复杂的性格和异常丰富的情感变化,同时也展示出曹操作为一代“奸雄”的成长历程。

《三国演义》素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之说,它作为一部文学著作,里面掺杂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在内,所以书中曹操就和历史上的曹操有相当大的出入。有关曹操的历史评价

有很多,比如陈寿说他“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王沈在《魏书》说“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钟嵘在《诗品》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等等。我们从中可看出历史上的曹操和罗贯中书中所写之曹操有很大区别。历史上的曹操怎样我们不去追究了,现在作为一部文学巨著,我们就从作者的艺术倾向出发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曹操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就从曹操的性格、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建树这几个方面出发,对书中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曹操性格的复杂多变

罗贯中在书中一开始就通过许邵之口对曹操的性格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重点突出了“奸”作为主导。描绘了很多有关曹操奸诈、自私、残忍、多疑的事例,但是在这些事例中却又不可避免地带出了曹操雄才大略的一面,这两方面前呼后应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得曹操这一形象更加丰满有特色,从而给读者留下更真实的效果和独特魅力。

1、求贤若渴而又嫉贤妒能

曹操对于有才之士一向尽力拉拢,宛城之战征张绣时,见到张绣的使者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效用为谋士”,贾诩以不忍弃旧主而拒绝。“次日引绣来见操,操待之甚厚”。下邳之战包围了关羽,因为非常敬佩关羽的为人,在战前就说过,“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材,欲得之以为己用,不若令人说之使降。”后来关羽投降有“三事”之约,曹操亦从之。此后曹操“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可谓待之甚厚。奈何关羽义薄云天,终不忘兄弟情义。曹操“口虽称羡,心实不悦”。关羽后来“挂印封金”离去,曹操非但不恼怒,还称赞其“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曹操作为一名君主能做到这种份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由此他对待人才和重视人才的赤胆诚心,可见一斑。但他另一方面却嫉贤妒能,杀害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杨修“博学能言,智识过人”,曾数次看破曹操的用意,像曹操筑园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等。曹操在表面上虽然对杨修称美,但实际上却对他越来越厌恶,以致最终将其以“蛊惑军心”之罪处死。可叹杨修恃才傲物,本以为能受到重用,没想到事与愿违,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2、宽宏大度而又心胸狭窄

《三国演义》中少有能够做到像曹操那样大度之人,比如对待张绣。曹操曾起兵十五万亲征张绣,张绣降之。此后不久张绣反叛,突然袭击曹操,曹操未及防备。幸得大将典韦相助才安然逃脱,不过曹操也因此失去了其爱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损失惨重。后来张绣又降之,曹操非但不怪罪还立刻封了张绣为扬武将军。此外“焚书不问”、“义释关羽”等等事件都体现了曹操令人叹服的胸襟。可是曹操也有心胸狭窄的一面,昔日西蜀张松“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求见曹操,奈何操以“言语不逊”、“竖儒怎敢揭吾短处”为由怒斩张松,幸得杨修、荀彧劝谏才将张松“乱棒打出”,免其死罪。

3、广开言路而又刚愎自用

曹操在每战之前都会详细部署,集中手下众谋士之意见,择善而从之,做到万无一失。例如曹操与吕布争夺兗州,相持不下时,听闻陶谦病死而刘备“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大怒,欲“克日起兵去打徐州”。荀彧劝阻曹操说他这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建议他应当先灭吕布后攻刘备。曹操听其言,平定了兗州,徐州也不久归附了。曹操有时甚至打了胜仗还要奖赏事前劝阻之人,以示他“广开言路”之决心。但他也有不听忠言刚愎自用的的一面。比如庞统献连环计,程昱指出敌军若放火则危。曹操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遂采纳了连环计。后果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曹操被孙刘联军用火攻而遭惨败。曹操的出发点是好的,利用隆冬之际不会有东北风的常识,不惧火攻。但是他没有能打破常规盲目相信自己对常识的认知,不纳善言,终致失败。

4、赤诚相待而又伪善多疑

曹操待人颇重情义,赏罚分明。陈宫曾经救过曹操,曹操“待之如赤子”。后来陈宫投靠吕布,并献计夺取了曹操的兗州,使得曹操失去根本,损失惨重。曹操重振旗鼓打败吕布,陈宫被擒。曹操有留恋之意,奈何陈宫一心想死“径步下楼、伸颈就刑”,“操起身泣而送之”。陈宫死后“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像思慕其父收养其子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典韦之子典满、郭嘉之子郭奕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曹操重情重义、不忘旧事。但是也有体现他伪善多疑的地

方,像攻冀州时,操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操亦心中暗喜,则又见出他爱民的伪善;昔日华佗为治曹操头痛提出“利斧开脑除病”之法,却被曹操疑为对他不利而害之。在军事上也有谋士利用曹操疑心重的缺点而获得胜利的事例,这在下面探讨曹操军事方面上会详细说之。

5、残暴不仁而又多情善感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很多地方体现了他残暴不仁的一面,或对人或对事。比如对待吕伯奢一家,吕伯奢好心收留曹操,却被曹操疑为另有所图而杀其家人,后查明真相不知悔改又将吕伯奢杀死,道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人生信条。将曹操自私自利,残暴不仁的个性暴露到极点。再者,当曹操听闻徐州太守陶谦的部将杀死其父曹嵩,大怒,随即起兵攻打徐州,并且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随后“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操之所事惨不忍睹,所为令人发指。但他亦有令人叹服的一面,例如曹操欲平南皮,苦“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从而下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这体现了曹操多愁善感的一面,不忍乱杀无辜。还有当袁绍死后,曹操亲自去祭奠袁绍“再拜而哭甚哀”,又体现了其念旧之情。

6、聪明睿智而又糊涂愚顿

表现曹操聪明睿智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献刀刺董”失败后全身而退、“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等。但其中“青梅煮酒论英雄”我认为是最能体现曹操睿智的地方,他对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群雄的评价十分精辟,表现了他目光敏锐和问鼎天下的壮志雄心,但是明知刘备是个英雄却对他后园种菜的韬光养晦之计、闻雷失箸的虚假、借兵截击袁术的脱身之计这等明显之处却看不出来,却又显得很糊涂愚顿。 从上面这些事看出曹操的性格颇为繁琐模糊,这与他的性格发展历程不相吻合。实际上曹操性格异常复杂,正反杂糅,似乎有个性上的养成,从少年时与一帮好友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青年时候满腔热血,凡事爱出头,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故从而使得曹操的性格跟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跟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的。这也说明了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说罗贯

中要写曹操的奸,却让我们看到了曹操的其他方面。

二:曹操政治上的体现

书中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说明了曹操很小的时候就具有政治方面的潜力。但作为众多人物中的一员,曹操最初的政治表现被描写得十分真实。董卓扰乱朝纲,横行无忌。于是以王允为代表的一群朝廷大臣就密谋刺杀董卓,他们认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都是董卓一个人的原因,曹操面对众多大臣的悲痛表现,失去冷静全面的分析,贸然献计刺杀董卓,其实这件事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项错误的决定,后来的李、郭之乱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从整件事情上看就说明了年轻时的曹操政治经验上的不足。他的政治表现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慢慢走向成熟的。 那么最能突出曹操的政治表现的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1、挟天子以令诸侯

献帝被董卓劫持回到洛阳后,洛阳已经是这样一番景象——“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这时候曹操的谋士荀彧献计给曹操:“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并接受了荀彧的计谋,至此曹操大权独揽。这件事对于曹操后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曹操能面对各方面的压力而这要做,说明了他政治上的成熟。

2、屯田制

由于战争频繁,人民的生产赶不上战争带来的各种消耗,尤其是粮食的供应。军队的一切发展都离不开粮食的有效供应,曹操接受了手下谋士的建议及时推行了屯田制,不仅保障了军队粮食的有效供应而且还对人民的生产起了推动作用。此外曹操还推行了水利建设,对北方的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恢复作用。

3、用人制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不论出生,不论品德,只论才干。这种做法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主义门第偏见的观念,并且对地方的势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曹操这样做是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很快就形成了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盛况。这些都加快了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发展,并且为以后的各种大规模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

家。

三:曹操军事上的体现

曹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同各个诸侯争斗上,可谓是身经百战。先后从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到他统一北方这四个不同时期,终其精彩的一生。其实总揽全书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曹操在军事上的表现远远没有他在政治上的表现杰出。政治上的曹操具备了一切优秀的政治家的条件,狡诈、冷血、虚伪等等。玩起权术来得心应手,无往不利。但其军事方面,只要被败,俱是全军溃散,好在底子深厚,多次大败都没有伤其根本。 战前曹操大都缺乏冷静的思考,他作战成功或是失败都与他的性格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如若他的势力渐盛,就会变的傲慢无理,对于谋士的计谋也不易采纳,此时作战也全无平时的冷静,显得急躁,容易轻敌而败。例如,曹操两次败于张绣,兵力、物资、将领俱强于敌,全是因轻敌而招致被败,损失非常惨重。这不可谓不是曹操的一个非常大的缺陷,赤壁之战的失败多 多少少也跟此有些关联。 曹操但逢于战场之上陷入困境,反而会激发出他的急智出来,每每都能化险为夷。待逃脱后并不气馁,再次前来反雪其耻。其性格之坚韧异于常人,他那乐观的态度使他对胜败看得并不是很重,例如大败后,仍哈哈大笑,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须太过执着”,很会自我调节心理。 即便如此曹操在军事上的建树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几番征战逐步消灭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综上所述,曹操的性格异常繁杂,虽然他奸诈残暴,但不能掩盖其他的方面,如宽容、赤诚等等。而且他在政治、军事上的所做所为又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参考文献:

1、罗贯中著 《三国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2、陈寿著 《三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3、徐中伟著 《罗贯中的创作困境与曹操的复杂性格》,《文学遗产》 1988年第三期; 4、袁阔成著 《关羽、曹操、诸葛亮之孔见》,《古典文学知识》 1988年第二期; 5、游国恩、王起等著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版。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安远镇岗初中

内容提要: 曹操是汉末封建军事割据人物之一,他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三国演义》中不仅对有关曹操的历史事件描写得十分详细,而且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很具体。本文就以曹操的性格、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建树为出发点对曹操的性格特征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 键 词: 曹操 性格 奸雄 复杂

《三国演义》的开头冠以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气势非凡,总揽全书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全书前前后后总共登场了上百个人物,像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张飞的莽撞、赵云的武勇、周瑜的量窄等等人物形象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人物形象都被描写得非常传神,但是从总体上显得略为单一和缺乏质感。从艺术塑造上看这种比较单一的性格有所欠缺,但放在《三国演义》中却能更好地突出其与之对立的一面,从而刻画出成功的另一形象。曹操无疑就是罗贯中手中被牺牲的一枚棋子,身处封建主义社会大环境下的作者,其思想上的局限就在书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尊刘抑操”的色彩,他认为只有刘姓子弟才是真正的忧国为民,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是正统的代表。其它乘势的诸侯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就是叛国的乱臣贼子。曹操更是“乱臣贼子”的典型,作者既然有心渲染,笔墨就不会吝惜。书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去描绘曹操,有一种不把其刻画成为一个奸诈多疑,乱臣贼子的黑脸形象就决不罢休的趋向。通过这样的描写更能突出刘备的正义形象效果,本书也就顺理成章的在这种正反对立下慢慢开展,而对孙权的塑造仅仅成为陪衬。但恰恰是这种描写使得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众多人物中最生动,最丰满,最成熟的形象。看他幼时的恣意放荡;少时的不畏强权,干事正直;中年时的逆天下所不为“挟 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晚年时的疑心甚重,乱杀忠良。这些都体现了他极度复杂的性格和异常丰富的情感变化,同时也展示出曹操作为一代“奸雄”的成长历程。

《三国演义》素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之说,它作为一部文学著作,里面掺杂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在内,所以书中曹操就和历史上的曹操有相当大的出入。有关曹操的历史评价

有很多,比如陈寿说他“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王沈在《魏书》说“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钟嵘在《诗品》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等等。我们从中可看出历史上的曹操和罗贯中书中所写之曹操有很大区别。历史上的曹操怎样我们不去追究了,现在作为一部文学巨著,我们就从作者的艺术倾向出发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曹操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就从曹操的性格、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建树这几个方面出发,对书中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曹操性格的复杂多变

罗贯中在书中一开始就通过许邵之口对曹操的性格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重点突出了“奸”作为主导。描绘了很多有关曹操奸诈、自私、残忍、多疑的事例,但是在这些事例中却又不可避免地带出了曹操雄才大略的一面,这两方面前呼后应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得曹操这一形象更加丰满有特色,从而给读者留下更真实的效果和独特魅力。

1、求贤若渴而又嫉贤妒能

曹操对于有才之士一向尽力拉拢,宛城之战征张绣时,见到张绣的使者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效用为谋士”,贾诩以不忍弃旧主而拒绝。“次日引绣来见操,操待之甚厚”。下邳之战包围了关羽,因为非常敬佩关羽的为人,在战前就说过,“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材,欲得之以为己用,不若令人说之使降。”后来关羽投降有“三事”之约,曹操亦从之。此后曹操“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可谓待之甚厚。奈何关羽义薄云天,终不忘兄弟情义。曹操“口虽称羡,心实不悦”。关羽后来“挂印封金”离去,曹操非但不恼怒,还称赞其“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曹操作为一名君主能做到这种份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由此他对待人才和重视人才的赤胆诚心,可见一斑。但他另一方面却嫉贤妒能,杀害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杨修“博学能言,智识过人”,曾数次看破曹操的用意,像曹操筑园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等。曹操在表面上虽然对杨修称美,但实际上却对他越来越厌恶,以致最终将其以“蛊惑军心”之罪处死。可叹杨修恃才傲物,本以为能受到重用,没想到事与愿违,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2、宽宏大度而又心胸狭窄

《三国演义》中少有能够做到像曹操那样大度之人,比如对待张绣。曹操曾起兵十五万亲征张绣,张绣降之。此后不久张绣反叛,突然袭击曹操,曹操未及防备。幸得大将典韦相助才安然逃脱,不过曹操也因此失去了其爱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损失惨重。后来张绣又降之,曹操非但不怪罪还立刻封了张绣为扬武将军。此外“焚书不问”、“义释关羽”等等事件都体现了曹操令人叹服的胸襟。可是曹操也有心胸狭窄的一面,昔日西蜀张松“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求见曹操,奈何操以“言语不逊”、“竖儒怎敢揭吾短处”为由怒斩张松,幸得杨修、荀彧劝谏才将张松“乱棒打出”,免其死罪。

3、广开言路而又刚愎自用

曹操在每战之前都会详细部署,集中手下众谋士之意见,择善而从之,做到万无一失。例如曹操与吕布争夺兗州,相持不下时,听闻陶谦病死而刘备“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大怒,欲“克日起兵去打徐州”。荀彧劝阻曹操说他这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建议他应当先灭吕布后攻刘备。曹操听其言,平定了兗州,徐州也不久归附了。曹操有时甚至打了胜仗还要奖赏事前劝阻之人,以示他“广开言路”之决心。但他也有不听忠言刚愎自用的的一面。比如庞统献连环计,程昱指出敌军若放火则危。曹操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遂采纳了连环计。后果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曹操被孙刘联军用火攻而遭惨败。曹操的出发点是好的,利用隆冬之际不会有东北风的常识,不惧火攻。但是他没有能打破常规盲目相信自己对常识的认知,不纳善言,终致失败。

4、赤诚相待而又伪善多疑

曹操待人颇重情义,赏罚分明。陈宫曾经救过曹操,曹操“待之如赤子”。后来陈宫投靠吕布,并献计夺取了曹操的兗州,使得曹操失去根本,损失惨重。曹操重振旗鼓打败吕布,陈宫被擒。曹操有留恋之意,奈何陈宫一心想死“径步下楼、伸颈就刑”,“操起身泣而送之”。陈宫死后“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像思慕其父收养其子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典韦之子典满、郭嘉之子郭奕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曹操重情重义、不忘旧事。但是也有体现他伪善多疑的地

方,像攻冀州时,操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操亦心中暗喜,则又见出他爱民的伪善;昔日华佗为治曹操头痛提出“利斧开脑除病”之法,却被曹操疑为对他不利而害之。在军事上也有谋士利用曹操疑心重的缺点而获得胜利的事例,这在下面探讨曹操军事方面上会详细说之。

5、残暴不仁而又多情善感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很多地方体现了他残暴不仁的一面,或对人或对事。比如对待吕伯奢一家,吕伯奢好心收留曹操,却被曹操疑为另有所图而杀其家人,后查明真相不知悔改又将吕伯奢杀死,道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人生信条。将曹操自私自利,残暴不仁的个性暴露到极点。再者,当曹操听闻徐州太守陶谦的部将杀死其父曹嵩,大怒,随即起兵攻打徐州,并且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随后“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操之所事惨不忍睹,所为令人发指。但他亦有令人叹服的一面,例如曹操欲平南皮,苦“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从而下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这体现了曹操多愁善感的一面,不忍乱杀无辜。还有当袁绍死后,曹操亲自去祭奠袁绍“再拜而哭甚哀”,又体现了其念旧之情。

6、聪明睿智而又糊涂愚顿

表现曹操聪明睿智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献刀刺董”失败后全身而退、“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等。但其中“青梅煮酒论英雄”我认为是最能体现曹操睿智的地方,他对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群雄的评价十分精辟,表现了他目光敏锐和问鼎天下的壮志雄心,但是明知刘备是个英雄却对他后园种菜的韬光养晦之计、闻雷失箸的虚假、借兵截击袁术的脱身之计这等明显之处却看不出来,却又显得很糊涂愚顿。 从上面这些事看出曹操的性格颇为繁琐模糊,这与他的性格发展历程不相吻合。实际上曹操性格异常复杂,正反杂糅,似乎有个性上的养成,从少年时与一帮好友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青年时候满腔热血,凡事爱出头,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故从而使得曹操的性格跟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跟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的。这也说明了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说罗贯

中要写曹操的奸,却让我们看到了曹操的其他方面。

二:曹操政治上的体现

书中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说明了曹操很小的时候就具有政治方面的潜力。但作为众多人物中的一员,曹操最初的政治表现被描写得十分真实。董卓扰乱朝纲,横行无忌。于是以王允为代表的一群朝廷大臣就密谋刺杀董卓,他们认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都是董卓一个人的原因,曹操面对众多大臣的悲痛表现,失去冷静全面的分析,贸然献计刺杀董卓,其实这件事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项错误的决定,后来的李、郭之乱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从整件事情上看就说明了年轻时的曹操政治经验上的不足。他的政治表现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慢慢走向成熟的。 那么最能突出曹操的政治表现的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1、挟天子以令诸侯

献帝被董卓劫持回到洛阳后,洛阳已经是这样一番景象——“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这时候曹操的谋士荀彧献计给曹操:“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并接受了荀彧的计谋,至此曹操大权独揽。这件事对于曹操后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曹操能面对各方面的压力而这要做,说明了他政治上的成熟。

2、屯田制

由于战争频繁,人民的生产赶不上战争带来的各种消耗,尤其是粮食的供应。军队的一切发展都离不开粮食的有效供应,曹操接受了手下谋士的建议及时推行了屯田制,不仅保障了军队粮食的有效供应而且还对人民的生产起了推动作用。此外曹操还推行了水利建设,对北方的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恢复作用。

3、用人制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不论出生,不论品德,只论才干。这种做法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主义门第偏见的观念,并且对地方的势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曹操这样做是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很快就形成了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盛况。这些都加快了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发展,并且为以后的各种大规模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

家。

三:曹操军事上的体现

曹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同各个诸侯争斗上,可谓是身经百战。先后从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到他统一北方这四个不同时期,终其精彩的一生。其实总揽全书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曹操在军事上的表现远远没有他在政治上的表现杰出。政治上的曹操具备了一切优秀的政治家的条件,狡诈、冷血、虚伪等等。玩起权术来得心应手,无往不利。但其军事方面,只要被败,俱是全军溃散,好在底子深厚,多次大败都没有伤其根本。 战前曹操大都缺乏冷静的思考,他作战成功或是失败都与他的性格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如若他的势力渐盛,就会变的傲慢无理,对于谋士的计谋也不易采纳,此时作战也全无平时的冷静,显得急躁,容易轻敌而败。例如,曹操两次败于张绣,兵力、物资、将领俱强于敌,全是因轻敌而招致被败,损失非常惨重。这不可谓不是曹操的一个非常大的缺陷,赤壁之战的失败多 多少少也跟此有些关联。 曹操但逢于战场之上陷入困境,反而会激发出他的急智出来,每每都能化险为夷。待逃脱后并不气馁,再次前来反雪其耻。其性格之坚韧异于常人,他那乐观的态度使他对胜败看得并不是很重,例如大败后,仍哈哈大笑,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须太过执着”,很会自我调节心理。 即便如此曹操在军事上的建树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几番征战逐步消灭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综上所述,曹操的性格异常繁杂,虽然他奸诈残暴,但不能掩盖其他的方面,如宽容、赤诚等等。而且他在政治、军事上的所做所为又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参考文献:

1、罗贯中著 《三国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2、陈寿著 《三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3、徐中伟著 《罗贯中的创作困境与曹操的复杂性格》,《文学遗产》 1988年第三期; 4、袁阔成著 《关羽、曹操、诸葛亮之孔见》,《古典文学知识》 1988年第二期; 5、游国恩、王起等著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版。


相关文章

  •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
  •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曾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及形成的原因. 此句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谈<三国演义>的时候用来批评<三 ...查看


  •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述评
  • J0删I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5201I <三国演义>人物形 ...查看


  • 试析_三国演义_中刘备的个性性格_于兴菊
  • 2006年5月第25卷第3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May2006Vol.25No.3 试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个性性格 于兴菊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 ...查看


  • _三国演义_人物性格缺少变化辩_以刘备_关羽_张飞为例
  • 第27卷第2期2011年4月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XINJIANGEDUCATIONINSTITUTENo.2Vol.27,Apr.2011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缺少变化辩 ---以刘备.关羽.张飞为例 张真 ...查看


  •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
  •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 摘要: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应受到正面的评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破袁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既有安邦治国之能,又有克敌制胜之功,所 ...查看


  • 三国演义上课版
  • <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象赏析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 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 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l ...查看


  • 三国人物性格探析之周瑜
  • 三国人物性格探析之周瑜 作者系西安交大钱学森实验班学生 一. 引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历史人物,影响了世世代代无数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的思想与人生.其中周瑜就是主要人物之一.由于正统思想的 ...查看


  • [三国演义]简答题练习及答案
  •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 ...查看


  • 浅析[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 浅析<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目 录 目录---------------------------------------------------------(1) 摘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