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传播与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关系

  体育传播的界定  体育传播是以大众媒体为介质对体育信息(如体育新闻、体育知识等信息)进行传播。体育传播的途径主要有电视、报纸、杂志、网络。  电视转播有便捷、直观的特点,是现代社会最有影响的传播方式之一。运动竞赛尤其国际大赛时,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篮球赛等,电视转播是众多体育爱好者的首选。  报纸、杂志有传播面广和针对性较强等特点,同时无阅读时限并便于保存。《足球周刊》、《健与美》、《体育博览》等杂志就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好评。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以时效性、互动性强和多媒体传播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  体育传播的内容包括个人、群体和大众媒体在社会展开的有关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以及体育制度、行为等体育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体育文化是体育传播的核心,是人类体育运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耦合,包括体育知识、体育价值、体育情感、体育道德等。  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构成国民素质的三大要素。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素质的优劣、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体育事业和国民身体素质非常重视。  1952年,毛泽东同志将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97年,江泽民同志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重申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战略出发,把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指导方针定为:“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200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可见对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视。  体育传播对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积极影响  1.提高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有关《体育信息的传播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的调查报告中,作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中生获取体育信息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了体育传播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获取体育信息频率越高,则对体育锻炼认可的程度越高,每周体育锻炼的频率越高,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也越长。从而得出结论:体育传播对体育教学能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该调查结果也可以适用于体育传播对国民从事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影响,因为体育媒体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各种体育信息,对国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信息左右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及对体育锻炼方法、手段的学习,对人们了解、欣赏、参与体育活动有重要影响。  2.传播体育锻炼手段,提升全民健身理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通过体育媒体的宣传、报道,强化了“全民健身,通过体育运动构建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国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天安门广场连续举行了11天包括14个大项、122个小项的体育展示活动,体育项目涉及体操、花式篮球、花毽等集体项目,武术、太极拳、蹴球、珍珠球、陀螺等民族体育项目,还有街舞、健身操、啦啦操等时尚体育项目以及集体跳绳、篮球、足球、轮滑等学校体育项目。有2万多人参加了体育展示表演,使人们感受到全民健身的热情和魅力!  2010年广州亚运会,广东提出了“打造传统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倡导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的口号。广州市在亚运年举办了“元旦万人健步行”、“春节体育花会”、“龙腾狮跃闹元宵”、“盛夏横渡珠江”、“金秋万人登山”及“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亚洲传统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激活广大市民的健身热情,升华了亚运精神,推广了全民健身理念。  体育传播对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消极影响  体育传播不仅影响人们对体育信息的获取,而且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态度、观念等的价值判断。体育传播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国民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间接地决定了国民参与体育的方式、方法和积极性。现行体育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金牌宣传”抑制了国民对“全民健身”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金牌体育”成为社会对体育界的主要评价,“争光竞技”是我国近年来体育事业的主导思想。综观国内各类媒体赛事报道,多以竞赛成绩为报道焦点。“金牌体育”在体育传播观念上表现为“金牌宣传”,这扭曲了新中国的体育方针,使国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抑制。  2.对观赏性体育倾斜报道弱化了国民对参与性体育的重视  体育分为参与性体育和观赏性体育两种,对观赏性的体育而言,大众媒体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媒介。如摄像机捕捉到比赛画面,并以与现场赛事同步的方式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转播中心可以同时获取运动赛场的几十个画面,导播选择最能表现现场状况的精彩、清晰的机位画面,从而展现体育赛事的多方位视角。在新媒体环境下,体育传播有了多媒体联动、超真实性表达、泛娱乐化呈现、类媒介事件聚集、交互性增强等特点,这些技术的发展强化了观赏性体育报道的力度。  对观赏性体育的挖掘和阐释固然迎合了国民的体育欣赏需求,但倘若强调过度就会导致民众对体育认识的偏颇,把体育狭义地理解为竞技性体育,不利于国民对体育参与的重视,从而影响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3.体育传播的泛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腐蚀国民体育锻炼的价值观  近年来,一些媒体盲目追求收视率,出现了人为炒作的“娱乐化”现象,窥探个人隐私成为吸引眼球的手段。一些体育明星的“绯闻”、“秘闻”在一些报刊、网络上屡见不鲜。媒体在传播体育事件的同时进行调侃,哗众取宠,借此提高传播内容的娱乐性。  体育传播的“娱乐化”,本质上是因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过度商业化。制造体育明星,哄抬体育明星身价,体育明星投身广告、影视领域,被商业集团竞相追逐。体育传播成为被动接受和消费商业体育精英的载体,这严重地腐蚀了体育精神和体育传播的积极意义。  结 论  综上所述,体育传播的发展要立足于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服务,保证传播内容的健康、实效,克服片面追求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才能兼顾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①周志俊 陈治:《体育运动传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226页  ②楼方芳 张悦 邰玉明:《现代体育传媒在体育健身中的作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第78页  ③胡晓晴 陈瑞琴:《体育信息的传播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第95页  ④李强:《“娱乐化”:体育传播的边缘异化》[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第3期,第86页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体育传播的界定  体育传播是以大众媒体为介质对体育信息(如体育新闻、体育知识等信息)进行传播。体育传播的途径主要有电视、报纸、杂志、网络。  电视转播有便捷、直观的特点,是现代社会最有影响的传播方式之一。运动竞赛尤其国际大赛时,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篮球赛等,电视转播是众多体育爱好者的首选。  报纸、杂志有传播面广和针对性较强等特点,同时无阅读时限并便于保存。《足球周刊》、《健与美》、《体育博览》等杂志就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好评。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以时效性、互动性强和多媒体传播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  体育传播的内容包括个人、群体和大众媒体在社会展开的有关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以及体育制度、行为等体育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体育文化是体育传播的核心,是人类体育运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耦合,包括体育知识、体育价值、体育情感、体育道德等。  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构成国民素质的三大要素。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素质的优劣、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体育事业和国民身体素质非常重视。  1952年,毛泽东同志将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97年,江泽民同志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重申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战略出发,把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指导方针定为:“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200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可见对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视。  体育传播对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积极影响  1.提高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有关《体育信息的传播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的调查报告中,作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中生获取体育信息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了体育传播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获取体育信息频率越高,则对体育锻炼认可的程度越高,每周体育锻炼的频率越高,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也越长。从而得出结论:体育传播对体育教学能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该调查结果也可以适用于体育传播对国民从事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影响,因为体育媒体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各种体育信息,对国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信息左右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及对体育锻炼方法、手段的学习,对人们了解、欣赏、参与体育活动有重要影响。  2.传播体育锻炼手段,提升全民健身理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通过体育媒体的宣传、报道,强化了“全民健身,通过体育运动构建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国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天安门广场连续举行了11天包括14个大项、122个小项的体育展示活动,体育项目涉及体操、花式篮球、花毽等集体项目,武术、太极拳、蹴球、珍珠球、陀螺等民族体育项目,还有街舞、健身操、啦啦操等时尚体育项目以及集体跳绳、篮球、足球、轮滑等学校体育项目。有2万多人参加了体育展示表演,使人们感受到全民健身的热情和魅力!  2010年广州亚运会,广东提出了“打造传统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倡导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的口号。广州市在亚运年举办了“元旦万人健步行”、“春节体育花会”、“龙腾狮跃闹元宵”、“盛夏横渡珠江”、“金秋万人登山”及“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亚洲传统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激活广大市民的健身热情,升华了亚运精神,推广了全民健身理念。  体育传播对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消极影响  体育传播不仅影响人们对体育信息的获取,而且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态度、观念等的价值判断。体育传播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国民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间接地决定了国民参与体育的方式、方法和积极性。现行体育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金牌宣传”抑制了国民对“全民健身”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金牌体育”成为社会对体育界的主要评价,“争光竞技”是我国近年来体育事业的主导思想。综观国内各类媒体赛事报道,多以竞赛成绩为报道焦点。“金牌体育”在体育传播观念上表现为“金牌宣传”,这扭曲了新中国的体育方针,使国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抑制。  2.对观赏性体育倾斜报道弱化了国民对参与性体育的重视  体育分为参与性体育和观赏性体育两种,对观赏性的体育而言,大众媒体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媒介。如摄像机捕捉到比赛画面,并以与现场赛事同步的方式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转播中心可以同时获取运动赛场的几十个画面,导播选择最能表现现场状况的精彩、清晰的机位画面,从而展现体育赛事的多方位视角。在新媒体环境下,体育传播有了多媒体联动、超真实性表达、泛娱乐化呈现、类媒介事件聚集、交互性增强等特点,这些技术的发展强化了观赏性体育报道的力度。  对观赏性体育的挖掘和阐释固然迎合了国民的体育欣赏需求,但倘若强调过度就会导致民众对体育认识的偏颇,把体育狭义地理解为竞技性体育,不利于国民对体育参与的重视,从而影响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3.体育传播的泛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腐蚀国民体育锻炼的价值观  近年来,一些媒体盲目追求收视率,出现了人为炒作的“娱乐化”现象,窥探个人隐私成为吸引眼球的手段。一些体育明星的“绯闻”、“秘闻”在一些报刊、网络上屡见不鲜。媒体在传播体育事件的同时进行调侃,哗众取宠,借此提高传播内容的娱乐性。  体育传播的“娱乐化”,本质上是因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过度商业化。制造体育明星,哄抬体育明星身价,体育明星投身广告、影视领域,被商业集团竞相追逐。体育传播成为被动接受和消费商业体育精英的载体,这严重地腐蚀了体育精神和体育传播的积极意义。  结 论  综上所述,体育传播的发展要立足于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服务,保证传播内容的健康、实效,克服片面追求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才能兼顾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①周志俊 陈治:《体育运动传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226页  ②楼方芳 张悦 邰玉明:《现代体育传媒在体育健身中的作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第78页  ③胡晓晴 陈瑞琴:《体育信息的传播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第95页  ④李强:《“娱乐化”:体育传播的边缘异化》[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第3期,第86页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相关文章

  • 体育社会学试题
  • 体育社会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 社区体育: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一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及物质基础,社区成员为主体满足社区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 情为目的而开发的区域性体育. 2 社会分层: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地位导致社会中的人 ...查看


  • 一社会体育 名词解释
  • 一 名词解释: 1 社区体育: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一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及物质基础,社区成员为主体满足社区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 情为目的而开发的区域性体育. 2 社会分层: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地位导致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位高低有序 ...查看


  • 体育社会学 1
  • 一 名词解释 1 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 社会学:是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 体育社会学方法论:是指主要从哲学角度 ...查看


  • 国民健康:中国当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 国民健康:中国当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郑红娥 [专题名称]社会学 [专 题 号]C4 [复印期号]2003年07期 [原文出处]<社会>(沪)2003年03期第4-7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作出如下定义:&qu ...查看


  • 体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
  • 摘 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体育生活化的相关问题,以体育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为切入点,以体育与生活的关系为主线,分析体育生活化的发展轨迹,探寻体育生活化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体育生活化的广泛开展提出可行性意见与建议,倡导 ...查看


  • 浅谈开展全民运动健康工程的意义及方法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人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众所周知,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全面活动,是 ...查看


  • 电视媒体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研究
  • 第27卷第12期2011年12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7No.12 Dec.2011 电视媒体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研究 付明萍, ...查看


  • 社会达尔文主义对我国竞技运动_金牌意识_影响的历史分析
  • 2010年第26卷 第5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Jilin Ins ti 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0 Vol 126 No 15 社会达尔文主义对我国竞技运动/金牌意识0影响的历史分 ...查看


  • [体育概论]简答题+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第二章 1.体育的功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