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研修
高青县实验中学 邢春林
引言: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
------海姆·吉诺特
可见: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同的班主任营造了不同的班级心理氛围,也创设了不同的学生发展的成长生态。从长远看,不同风格,不同教育艺术的教师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从当下实际的影响看,一个班主任更决定着学生在他们童年驻留时间最长的教室里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新时期的班主任素养
一、背景与缘由
大家肯定看过《疯狂的石头》其中的一个演员常说“注意素质”,我们做班主任的工作可能要回到最初的出发点,素质的讨论。
我们很熟悉《狼牙山五壮士》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以前是的德育教育的很好素材,后来拿掉之后引起了很多争议。网络时代到来引起了青少年的道德的很大问题,青少年心中的榜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热衷于明星等。
现在大家都知道刘德华进入了南方很多的英语教材,是以图片形式进去的。那么我们怎样去引导学生的这种对刘德华喜爱的情感?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认知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很麻烦的。如果我们不做道德提升、认知的引导,那么学生就会有这样一种自居心理:你看!成人终于向我们屈服了吧,我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得拿什么来。其实大家都知道,刘德华形象的背后,有很多认知提升的元素。和其他的娱乐明星相比,刘德华艺德的口碑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确,刘德华对公益事业的关注、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奉献的精神,以及他在日本演唱会上表现出来的爱国气节,才是这个帅哥背后需要我们进行认知、引导的。所以说,如果不去做这个引导,就可能出现我们熟悉的很多杨丽娟式的悲剧。一说起刘德华,大家都记起杨丽娟式的悲剧。一个成年为了追星,会逼得她的父亲卖身跳海,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认知方面的提升和引导,没有把这个背后元素的提升和引导,对一个在成长中的学生是极为有害的。
“张华、刘军和李茂辉共同去见上帝,张华问上帝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全班第一,上帝说需要奋斗一年,张华哭了,说时间太长了。刘军问上帝自己什么时候能考全班第一,上帝回答说两年,刘军也哭了,说怎么会需要那么长时间。最后李茂辉也想问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全班第一,还没等他开口,上帝哭了,边哭边说自己这辈子是看不到刘茂辉拿第一了。”
以上这个笑话是某位小学教师公开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讲的。张华、刘军和李茂辉都是他所教的三名学生。我们不难相像李茂辉同学当时的痛苦心情,虽然由于家长的抗议这位老师最终向
他道了歉,可他心灵所受到的伤害确是很难平复的,因为在教师随口而出的“笑话”里,蕴含着对学生深深的鄙视和严重的侮辱。其实这绝非个别现象,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别自做聪明了,你以为你是爱迪生啊!”——某位教师对上课做小制作的学生说。“哎哟,没发现咱们班还有位大歌星呢!可惜没人请你签名。”——某教师这样挖苦班里爱唱歌的一位女生。 正所谓: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言一声六月寒。
课堂教学的智慧,对情境的把握反映了教师的素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奋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
„„——《学习的革命》
总结:关于班主任素质的讨论:经济学中的短板理论。指的是经济运行体中有各种元素构件构成,它不取决于木板是否结实,材料,它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我们有的时候认为班主任老师学历、任教年龄,忽略了从业的素质问题。很多人不具备做班主任的素质,从表面上是够的,实际上去缺失的。这样导致班级管理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困扰。
二、素质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叫做素质,当我们把所有概念归类,素质涉及到三个方面:生理上的一般特征;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在教育学,心理学上有三种八类说:身体素质(体力、精力),心理素质(智力,非智力)和社会素质(文化,道德,经验,机遇)。我们把它与班主任素质对比,看是不是有通识性。
身体素质班主任必须的,工作繁重,太辛苦,社会认可度低,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医生,警察与教师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
一个人的认知智力对其教育素养,处理问题的机智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老师自我控制的能力,管理自己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非常重要。曾经一个很时髦的词EQ,可能与人的智力无关,但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迈向未来的五种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善于整合的人,有创造性的人,尊重别人的人,有道德的人。
——美 HowardGardnero
班主任自己有意识自我学习的过程是专业训练的过程,现在的知识结构正在互动、生成,一个人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如甲骨文的人字怎么写的呢?是一个谦恭有礼的人形。人格上的良好的德行会让你赢得更多的尊重。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
流行的十六字信条“忠于职守,某问是非,活好现在,享受人生”不管这个信条怎么样,如果班主任也把忠于职守放在第一为对我们的工作也是极大帮助。
班主任素质:理念、心性与技巧。三个层面,理念涉及你研究学生的能力、方式;心性包括老师心理健康状况与精神境界;技巧是他处理教育的智慧及机智。理念是一个特时髦的词,它如何获得呢?很多班主任可以通过经验反思形成自己的理念,我的体会是形成一个理念,教
学思想,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的是读书。创作是一个非常艰辛的事情,不是靠一些聊天可以解决,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更多的是读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我给大家推荐的书: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这个理论的基础是关怀伦理学和多元智能理论。关怀伦理学指的是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的理解和关怀„„她认为关爱情怀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因此在教育中首先要关爱别人。她提出的课程体系:对自我的关怀,对亲密的人的关怀;对远方的人和陌生人的关怀;对动物、植物和地球的关怀,对人造世界的关怀,对思想的关怀。而我们的德育正好把它颠倒了,从抽象的最远的东西着手。我们父母说你要做一个正值的人等。但孩子们是否理解了呢?不知道。她的课程体系给我们启示我们培养道德情怀要从很多小的事情去做,与我们古代教育的很多思想是相通的。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士尊”这是《增广贤文》里面有一句话。这本书上说的父母就是对你最恩重如山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首先就需要孝敬你的父母,用不着去远处烧香拜佛。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从一个视角,从最近的、最小的事情做起。我们要想表达的情感可能需要从很小的地方开始。
在《增广贤文》里面还有我们曾认为很迂腐的一句——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我们以前认为很迂腐,其实这里恰恰达表达了一种从小处着手,从小的地方训练一个、培养一个道德敏感的人,这样的一个教育制度,实际上培养人关爱的情怀。
这个路标表示这条道是专门给松鼠设的一条道。这个小的细节反映出了围绕在身边需要去做的、关注的小的道德细节。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去体会那些很小的事引起的道德敏感。现在很多学校开设古典诵读来进行道德教育。
古代一些经典的诵读对我们改变教育思想,提高班主任德育的素质有很多的意义。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还有一些公益广告打动人,是明显通过关怀唤醒人建构和谐社会的思想。
以下是几个与关爱相关的教学案例,台湾小学课本中的案例:由于它受美国的影响大,因而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美国最新的教育理念。
了解
上美劳课时,全班画“我的老师”。大家很安静的在画图,忽然传来一声尖叫声,小华,你怎么把老师画得这么丑?老师哪有这么多只手,好丑哦!好像蜈蚣.顿时,许多小朋友都挤到小华的座位旁,争相要看小华的画。小华涨红著脸,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时,老师也走过来,看看小华的作品说:“看得出来你画得很认真但是老师看不懂,你愿不愿意说说你画了什么? ”小华怯怯的说:“我觉得老师好忙、好辛苦!要教我们读书、写字改本子、布置教室、收钱……,所以老师要有好多只手才能做事……。”
很简单的案例,讲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太忙了把老师画成蜈蚣,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解读是:孩子行为背后,总有他认定的想法,请试着了解他,不要急于批判他。
请大家做一个试验,请大家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你特别想批判孩子的时候,你忍住一次,了解事情的背后是否是像你判断的那样。这次没有批判与你以往批判的学生反应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次你心理感受有什么不一样。我发现虽然是做教育工作的,但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每次我批判女儿后,都非常后悔,感觉女儿是自己唯一可以随便批判的人。每批判之后的几天她都离我很远,不愿意接近我。
同理
奇奇吵着妈妈带他去百货公司玩,好不容易妈妈答应了,进了百货公司后,奇奇却—路不停的哭闹。刚开始,妈妈还耐著性子哄他:奇奇你看,百货公司里有好多好漂亮的东西唷!别哭了,快看!
“不要,一点也不好看,我要回家!”奇奇噙着眼泪说。
最後,妈妈很不耐烦的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乖,是你吵著要来的,现在又吵著要回家,真不明白你在想什么!”
奇奇还是一边哭闹一边跺著脚,不一会儿就把鞋带跺松了,妈妈无奈的蹲下身来帮奇奇绑鞋带,起身前猛一抬头才发现,原来孩子视线所及都是大人的大腿和臀部。
讲的故事是孩子的视角与大人不一样,当然看不到大人所见的情景。我们经常给孩子讲树上几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下几只?老师通常说没有了,但学生却说树上是一家人,打死了其中一个,但剩下的家庭成员是不会走的。
解读:发挥同理心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倾听
豆豆说话总是慢条斯理、不急不徐,幼儿园的老师常被他惹得啼笑皆非。一日,午休完后,李老师很辛苦的逐一帮每位小朋友穿上鞋子,轮到豆豆时,李老师好不容易帮他穿上鞋,系好鞋带……“老师,这双鞋不是我的……”豆豆依然慢条斯理的告诉李老师。还来不及说完,性急的李老师迅速将原已为豆豆穿好的鞋子脱下来,无奈的接著问他:“那么你的鞋子是哪一双呢?”这时豆豆才又不急不徐的把刚被李老师打断的话接著说:“这是我哥哥穿不下才给我穿的啦!”
讲的是幼儿园一个不着急,说话慢条斯理的小孩与老师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解读: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同时急于温馨的回应。
以上3个案例给我们关怀的是视角,可以提供了一个转变视角的机会。 推荐书:《童年的消逝》对于做小学教育的人很有帮助。《美式课堂》其中小学卷更好,其中有很多班级管理,教育的策略,其中的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如善行树。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树上找到自己的树叶,其中很多东西给我们借鉴和启示。
三、怎样做一名高素质的班主任 1、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 ,教师具有的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操作性知识,教师面临课堂情境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班主任面临更多的是操作性知识,老师需要处理具体课堂情境的知识。
班主任的信息素养
信息获取的能力(发现、采集、优选)
信息分析的能力(分类、综合、查错、评价)
信息加工的能力(排序与检索、组织与表达、存储与变换、控制与传输) 信息利用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根据我英语学习经验,有3个单词很好说明了教师角色转变。Teacher-tutor-mentor,传统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通识性的,面向群体的;个性化的,针对个人的,因材施教;引领的,促
进人全面发展,培养健康完善的人。针对班主任来说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引路人。班主任角色定位:
知识传授者;终身学习者;主动探究者;有效沟通者;积极助人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教师不是监视学生的看管人而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实践的路径: 按照我的理解归纳为:
做一个会学习的班主任;做一个善于反思的班主任;做一个健康快乐的班主任。 4、快乐工作原则
做一个成功快乐的班主任
自我的调试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你工作的状态,“生活中,搞平衡„„” “我要工作的这些员工,我只要他们的双手就可以了,我不需要整个人” ——亨利.福特
现在这个肯定不行了,一个叫塔布克的人,他到埃及去旅游看见金字塔的时候,他就思索一个问题:这金字塔的巨石,每个有几吨重,为什么人能把它凑的天衣无缝呢?连刀片都塞不进去呢?希罗多德写的历史认为金字塔是一群奴隶修建的,塔布克认为,希罗多德写的历史不对。金字塔不是奴隶修建的,一定是一群心怀崇敬的自由人在很高兴、很快乐的情况下做的这个事情。为什么他有这样一个推断呢?塔布克有个特定的经历,他在二战的时候被德国人给抓住了,他是一个瑞士人,做钟表出身的。德国人把他抓到监狱里面还让他做钟表。他在外面很轻易地做出误差在一千分之一秒以内的钟表,但是在监狱里面,他怎么努力也做不出百分之一秒误差的表。塔布克就发现,因为这个过程当中,他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他的情感体验是不一样的,他处于一种愤懑的情境当中,反抗的、不高兴的情绪当中,这种情绪就会产生消极的、减力的作用,而不是积极的、增力的作用。后来考古发掘也证明了塔布克的推断是正确的,埃及的金字塔就是自由人修建的,不是奴隶修建的。
“假如你无精打采的焙制面包,那么你们烤出来的面包„„”——纪伯伦
5、班主任工作策略的变革
变强制灌输为积极引领;变理论说教为行动影响;变强权命令为心理相融。
结合这3个变革有个说明,不管我们引领,灌输,都是在谋求一种改变,即是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具体的策略、方法。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和他的态度相联系,《你的误区》这本书序言中作者健康专家维恩·戴尔给一些酒鬼搞了一个讲座,这个健康专家的初衷是让酒鬼放弃喝酒的恶习,他做了一个演示。在这两个玻璃容器里面,一个放了酒,一个是水。他拿了个小水蜘蛛,扔到了水里面,水蜘蛛又爬上来;他又把蜘蛛扔到酒里面,这个水蜘蛛挣扎一会就死了。健康专家就问酒鬼,看了这个演示有什么体会?这个酒鬼回答说,看了你的演示,我更想喝酒,因为我发现,喝酒的人肚子里面绝对不会生虫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维恩·戴尔的解释是酒鬼他对喝酒这种习惯,他有一个事先的态度评价,他认为它是好的,那么所以在其后的情感体验中,也一定朝着积极的方面去。
所以说,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尤其是新教材里面临的这么多的道德榜样的教育过程中,怎样提升榜样后面的东西?实质上,这里包含了在情感培养的过程当中的态度的引导、认知的引导。
一个人的态度转变需要具体的策略,我们教育学生光靠说教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和学生接近需要他感兴趣的活动你要知道、了解,如我一个学生喜欢足球,而我不太知道,后来我补补这方面的知识,她也就和我更容易沟通了,接受我的影响也更容易。家长与孩子一起的活动很少,这项调查显示:更多的家长是陪孩子做作业,与孩子谈论学校,而与老师沟通,带孩子去图书馆也很少。有的教师认为与孩子沟通时间很少,例子:第一位老板挂了大牌子:本店经营世界最新时装,第二个老板“本店经营世界最时髦服装”,而另一个老板则写着“入口”。思维启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经济又实际的与顾客沟通的方式。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作业与老师沟通:给大家看两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是小学生按照要求默写完《梅花》以后,他看见纸上有一片空白,来了情绪,就画了个熊猫屋,画了个熊猫,问老师——好看吗?老师在下面做了回应:好看!这只熊猫多悠闲,多快乐啊!按照以往,这是一种污损作业的行为,老师是要批评的,但这位老师没有。老师如果置之不理或者批评他,在情感的沟通上、情感的心理距离上,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来看一下第二个作业,两个字是红的,学生认为自己把字在田字格里面写的横平竖直,想看一看老师能不能写。这位老师写了,而且还做了回应。老师说,看来你花了很多功夫,很认真!刘老师小时候也这样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呜呜。学生又做了回应——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近年以来,在网上有一个名为“你绝没见过的小学生作业”的帖子引起了社会不小的震动: 当孩子完成古诗作业后,给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让老师把英语单词和相应图画连起来,还给老师写上“加油吧!”老师除了批上“优”外,还真把题目完成了,并写着:画得真好看,奖你一杯grape-ice吧!孩子再回复教师:恭喜你答对了,谢谢你的grape-ice!
孩子给老师出了一道古诗填字题,老师填完后,标注:怎么样?都对吧?学生给老师评价:很好!100。继续努力!还画上一个可爱的笑脸。
孩子给老师出了一道画画题,并提议“如果不会画,就为我作首诗吧!”老师作了一首诗后,学生赞“好诗!”
看着这帖子,我们可以发现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互动的。由于作业处处流露出师生间的平等,因此除了教师给学生的评价,还出现学生可以大胆地对教师展开或表扬或鼓励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是:“学生考试——教师评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充
当“判官”角色。学生的主动性被剥夺,个性被湮没。现代教育评价则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我们看到的是很随意的沟通和交流,而恰恰是这样的交流和沟通,首先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拉近了心理距离,另外老师的这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也给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提供了良好榜样。
现在很多学校做的各种教育是非常好的,如感受老人的教育。这节课的感受内容是感受老人。学生带着很多活动的沙袋,还拿了个拐杖,这是中国老人协会发明的一套感受老人的道具。那么这套道具加在一起呢,要超过35斤。孩子带上这身行头,戴上一个眼罩,带上个拐杖,相当于一个70岁的老人。不是仅仅让她穿上,而是让她过马路、上公共汽车,体验两个小时。很多孩子背上了这身行头以后,第一个感受就是,没想到他的爷爷奶奶每天是这样生活的。很多孩子也说,我再在公共汽车上,一定把座位让给老年人。因为他体验过,身上带着这么多重物,行走不便是什么样的感觉。
例子:一杯咖啡和9000个螺丝
一杯咖啡和九千个螺丝。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一杯咖啡怎么和几千个螺丝扯上关系了?某个初中门前有个麦当劳餐厅,老师发现他们班的学生很喜欢去麦当劳,而且学生还有一个习惯,不管喝不喝,都要买一杯咖啡放在那里。后来老师就想让学生体验一下,让他们知道父母的钱是来的很不容易的,但他没有使用说教的方法,而是做了一个体验的方式。老师通过调查发现,他们班上很多的学生的父母就是在学校附近的一个电信车间做硬件组装工作,就是拧螺丝的工作。老师于是领着他们班上的十三个孩子到那儿去体验了一次。到工厂之后,孩子们觉得做这些事情太简单了。但他们很快发现,拧这个螺丝是很麻烦的,要用四道工序,先用手拧了,再用螺丝刀拧,没多长时间就把手拧疼了。而且,他们注意到,他们拧一百个螺丝才挣五分钱,他们算了一下,在麦当劳里花四块五买一杯咖啡,父母要在这里拧九千个螺丝。老师惊喜地发现,通过这次体验,不需再讲要爱惜钱、要体谅父母。老师在麦当劳餐厅里面悄悄地看,孩子们大多数都不再乱买咖啡。
情感的移情才能让孩子态度发生改变。如道德情境剧在班级中使用很好,可以简单模拟一个场景。
6、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
主题班会的常见类型与功能;影响因素;一般过程及其设计原则;设计举例;设计的几点说明。
班会的类型:以往有固定的班会,因而它与主题班会有区分的。班会分为固定班会,临时班会,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类型:
活动类型(叙事型、体验型、综合型、讨论型、表演型);
主题类型(节日主题、阶段主题、政治主题、偶发主题、日常主题)
功能: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功能。分为感染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班级的管理,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引导功能。
主题班会的一般过程:
环节:主题酝酿——组织实施——总结提升 主题班会设计原则:
计划性:针对性;创新性;整合性;
案例:对于男女生关系过密
¤时间 ¤姓名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中学生逐渐走入了异性亲近期,这是一个两性亲近的特殊阶段。在平时的交往中,异性同学之间容易发生亲近感,会产生敏感、微妙的情绪变化,其中还可能搀杂某些幼稚、纯真的性意识内容。那么,这种感情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呢,还是成人之间的恋情呢?面对这种感情,中学生又该怎样去面对呢?相信经过这一次的活动后,你会有新的认识……
歌曲欣赏
《窗外》 今夜我又来到你窗外 / 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 / 悄悄的爱过你这么多年 / 明天我就要离开 / 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 / 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 / 想一想你的美丽 / 我的平凡 / 一次次默默走开 /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 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 / 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 / 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 /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 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 / 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 / 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
男孩为什么离开? 为什么要在“荣归故里”后才能对女孩子诉说内心的爱慕? 墨西哥海滨地区有个部落的成人仪式更为奇特:少男们须每人携带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游过一条海峡!这说明了什么?
专家支着
人的异性交往,是分阶段的。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异性交往分为六个阶段。
心理门诊
初中生对异性感兴趣,是一种生命规律,到这一个年龄段就会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 青春期按语决定了学生到初中后会对异性感兴趣。
¤ 家庭生活不健全,没有来自父母的真情呵护,缺少感情寄托:缺少父爱,寻找男生倾诉;缺少母爱,寻找女生倾诉。
¤ 简单模仿,别人都做我也做。
¤ 性格内向或心理自闭,渴望交流而又缺少交流的对象。 ¤ 自己的缺点是对方的优点,容易对对方产生好感。 ¤ 由于一方很优秀,出于崇拜,所以和对方主动交流。
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如果你已对异性感兴趣,是哪一种原因?
心理分析
喜欢和爱情是一回事吗?不是。在异性交往中,喜欢和爱情不是一回事,大家对着两个量表分析一下喜欢和爱情的区别。
解决策略
由于是一种生命规律,那么,当你对异性感兴趣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步,认识青春期的生长规律,明确这是一种生命规律,不害怕。
第二步,分析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女)生。
我喜欢这样的男(女)生
◇ ◇ ◇ ◇ ◇ ◇ 我讨厌这样的男(女)生
◇ ◇ ◇ ◇ ◇
第三步,分析自己喜欢交往的异性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优点 ◇缺点
第四步,确定改变策略。
¤和多个异性同学主动交流,排解心中的情绪;或者写写日记,抒发心中的郁闷。
¤如果发现了自己真的对某一个同学有好感,一定要和家长和老师交流,协商解决策略。 ¤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 ¤双方都有好感,要互相提示对方。
你还有什么好的策略?贡献你的智慧吧!
心理提升
最让男生欣赏的女孩:
最让女生欣赏的男孩:
◇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的男生。
同学们,希望大家都是别人喜欢的男生或女生,那标志着你的素养很高! 同学们,希望大家都能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做一个尊重感情的人!
7、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案例( 1 ) 初恋发生之后
一个初三男孩来到心理咨询室,话没出口脸先红,终于鼓足勇气: “ 老师,让您见笑了, 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
“ 老师怎么会见笑呢 ? 这是很正常的哟 ! 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孩相互吸引和爱慕是很正常的。有人叫它 ‘ 早恋 ’ ,我就不同意。这是少男少女的初恋,初恋不是罪过。 ” 我赶紧表明态度。男孩脸上露出会意的笑: “ 老师真理解我们。可是,这时我的学习有了不好的影响。 ” 他脸上又面露愁容。
“ 是啊,初三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机不可失啊 ! 甜蜜而又痛苦的 ‘ 单相思 ’ 是很痛苦的是不是 ?
初恋就是这么一段感情经历,它并不一定指向婚姻。许多少男少女在经历过一段初恋历程来得太不合时宜,将这中考前的冲剌阶段,一任情感历程的自然发展而到结束,说不定中考就泡了汤。所以,眼下最好的对策是把这段美丽的情感埋入心底,等以后有机会再让它发芽、开发。 ” 我试着做这样的引导。
“ 我正是这样想的。可我怎样才能做到不想这件事呢 ? 有时候,越是命令自己不想却越想。请您帮帮我。 ” 男孩恳求说。
多好的男孩,我感到很欣慰。他不想因初恋而误学业,他初涉爱河之后知道还是应先登陆上岸,他十分希望有人拉他一把。而我们不少为人师长为人父母者,往往低估了我们的孩子,总担心他们会故意跳进爱河,又恣意地一任爱河把自己淹溺。事实上往往并不是这么可怕。孩子们比我们预期的“ 水平 ” 往往更高一些,他们只是时常地需要大人的帮助。而我们给他们的往往是训斥多于帮助。这真得说我们有点对不住孩子了 --
思绪一闪有点跑题了,马上收回思绪,继续我和男孩的谈话。
“ 有些事就是这样,你越是想忘掉它,它反倒在心里 ‘ 扎根 ’ 了。感情这种东西更容易这样。这是因为你的命令起到了强化作用。怎么办呢 ? 先来淡经 ‘ 想忘掉 ’ 的意念,而后想方设法让自己心起来,尽量把每天的活动排得满满的。大脑要忙着处理这许多许多事情,也就无暇再去想那件事了。这样做比命令大脑不想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证实,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就是说人在一定时间只能选择一定的人、事、物作为反映对象。与某一反映对象相应,在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按照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的规律,大脑这一部位的优势兴奋中心,会使大脑其他部位产生抑制。当你排满了一天的活动时,大脑中就要有优势兴奋中心一个接一个持续着,这些优势兴奋中心,也就抑制了你对女孩这件事的思索。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一心不可二用 ’ 。怎么样,先试试这个办法 ?” 男孩很有信心地道了一声再见。
过些天,男孩又来找我: “ 老师,您的办法真管用。就要中考了,该忙的事那么多,一忙起来,什么
都不想了。可是,可是,我的座位正在那女生的后边,有时无意间见到她,脑子就又不听话了。您说,我要不要换座? “ 好哇 ! 反正你与那女孩的感情谁也不知道,找个别的借口,跟班主任商量换换座,是个不错的办法。因为我们总是较容易选择那些近在眼前的事物来反映。客观
上回避了某些刺激,人心理上也就不再有新反映。平时避开发怒的对象或伤心的环境,人的心情也就随之转变了,就是这个道理。上次的那个办法可以叫做‘ 主观回避法 ’ ,这个办法可以叫做 ‘ 客观回避法 ’ ,两相结合,效果会更好的。就这么办。 ” 我表示支持。时隔不久,那男孩给我送来佳音: “ 老师,事情全过去了,我现在感到很轻松。中考信心十足,谢谢您。 ”
他走过初恋,真为他高兴。我想他以后会有更成熟的爱。 心理教育案例( 2 ) 老师,我终于找回了自尊
十年前,也就是我读初二的时候,我因搬家的缘故,转学到了北京东城区的一所普通中学。我从小学画,钢琴弹了近十年,而且从初一开始,就在报纸上偶尔发表一些 “ 豆腐块 ” 。说来,我也算是个出色的学生。于是,我的班主任主动要求把我放在他的班级 —— 学校惟一的,也是东城区数得出的几个教学试验班之一。
在原来的学校,我的各科成绩属中上游。我一直享受着并不紧张的学生生活,平时还负责班上的板报,投投稿子,给文友写写信。可自从转了学,一切都变了,各科试验教材的难度都明显高于普通班,我应接不暇。面对我接连不断出现的赤字,回答问题时的沉默,黑板前做题时的犹豫,我想,老师的耐心被渐渐磨光了。终于有一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我说:“ 我这辈子做错过两件事,一件就不说了,另一件就是收了刘菲做我们班的学生。 ” 班里死一般的沉静。看着老师指着我的手,我似乎听到了心跳从缓慢到加快的声音,快到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
从那以后,我做错一点事,都会让老师大发脾气。曾经因为错题大多,老师让全班 49 位同学传看我的作业本,一个同学没看便传过去,被老师喝斥 :“ 某某。你为什么不看,好好看看她错在哪儿。” 曾经上了一半早自习,便听到老师点名,急急站起来之后,只听他说 :“ 我们班不要你了,你到教导处去吧 !”走出教室,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头的沮丧。在一个十四、五岁女孩子的心里,老师和家长就是天,天怎么能去反抗呢 ?
之后,凡是和我关系好一点儿的同学都被老师叫去,一一问他们,为什么和我要好,并下令今后不许他们和我再私下接触。一次次当堂呵斥,办公室里训话,请家长,去教导处 „„ 对一个正当花季的女孩子,天,早已失去了颜色。
一次,老师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我,一向性格如男孩子的我,终于忍不住伏在课桌上哭了。
放学回到家,我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信的开头是 :“ 亲爱的老师 ” ,我是用最真诚的感情写的。信中,我谈到了处于我这个年龄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叛情绪,也表达了对理解的渴望。第二天,我满怀希望地将信交给了老师,渴望着我们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但仅仅一个中午,我的幻想就破灭了。下午第一堂课。老师拿着我的信走进教室,见他狠狠地利了我一眼,我便明白:“ 完了 ” 。我的耳边充斥着 :“ 什么逆反心理,什么反叛 „„” 那堂课,老师就那么当着全班同学挥舞着我给他的信,将我对他的期盼和对理解的渴望击得粉碎。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我成了一个人见人躲的 “ 差生 ” ,于是我常常在数学课上发抖,惟恐被老师呵斥、提问。就这样,我度过了昏暗的两年。
初中毕业后,我被一所美术职高录取。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有人知道我的过去。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主持人,曾为采访一位名人不屈不挠地打了 50 多个电
话,终获成功,又被同学选举为学生会宣传委员。
后来,我考取了加拿大一所大学的预科班,直到大学毕业。 6 年中,我接触了许多加拿大的老师,发现了加拿大的老师和中国老师的最大不同点。加国老师对学生信任、尊重,经常做的是赞扬和鼓励 ; 而中国的老师则希望领导一群乖小羊,时常 “ 鞭策 ” 和 “ 教诲 ”; 加国的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是平等的,遇事老师会用商量的口吻说 :“What do you think?( 你们认为怎么样 ?)” 中国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只是师生关系,说话常用命令的口吻 :“ 明天你们必须 „„” ;加国的老师会和学生一起看电影、旅游,学生常常会拥吻老师,中国的老师会在教室后门的长方形小孔里观察学生上自习的情况。中国的学生还会向老师打小报告,以证明自己与老师的关系非比寻常。
今天,也许我的班主任老师还保留着我写给他的那封信,也许早已将它遗忘了。但是,在那个下午,我失去了自尊和自信,我用了整整 10 年,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将它们找回来。也是在那个下午,我发誓,我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尽自己的全力去理解和体谅周围的人。今天,我活得坦荡、潇洒,活得努力、认真,也源自那个下午。我要让自己告诉自己,我一直是优秀的。
现在,我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在校园生活暂告结束的时候,我忆起给初中老师写的那封情真意切的信。老师,听说您早已做了副校长。您还好吗 ? 我是该对您说一声谢谢的,是您让我学会了思考,让我有了异于同龄人的耐力和勇气。亲爱的老师啊,学生希望从您那里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 „„
最后,愿我们每位班主任做个快乐的班主任
做个快乐的班主任是个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事情,改变我们的心情需要我们改变我们的认知,快乐法则:目标驱动,横向比较,适时遗忘;入世融通,责任分解,学会放弃。
洪应明《菜根谭》“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 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 推荐一本书《学会爱自己》《给自己注入积极的基因》 班主任工作需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班主任工作研修
高青县实验中学 邢春林
引言: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
------海姆·吉诺特
可见: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同的班主任营造了不同的班级心理氛围,也创设了不同的学生发展的成长生态。从长远看,不同风格,不同教育艺术的教师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从当下实际的影响看,一个班主任更决定着学生在他们童年驻留时间最长的教室里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新时期的班主任素养
一、背景与缘由
大家肯定看过《疯狂的石头》其中的一个演员常说“注意素质”,我们做班主任的工作可能要回到最初的出发点,素质的讨论。
我们很熟悉《狼牙山五壮士》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以前是的德育教育的很好素材,后来拿掉之后引起了很多争议。网络时代到来引起了青少年的道德的很大问题,青少年心中的榜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热衷于明星等。
现在大家都知道刘德华进入了南方很多的英语教材,是以图片形式进去的。那么我们怎样去引导学生的这种对刘德华喜爱的情感?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认知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很麻烦的。如果我们不做道德提升、认知的引导,那么学生就会有这样一种自居心理:你看!成人终于向我们屈服了吧,我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得拿什么来。其实大家都知道,刘德华形象的背后,有很多认知提升的元素。和其他的娱乐明星相比,刘德华艺德的口碑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确,刘德华对公益事业的关注、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奉献的精神,以及他在日本演唱会上表现出来的爱国气节,才是这个帅哥背后需要我们进行认知、引导的。所以说,如果不去做这个引导,就可能出现我们熟悉的很多杨丽娟式的悲剧。一说起刘德华,大家都记起杨丽娟式的悲剧。一个成年为了追星,会逼得她的父亲卖身跳海,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认知方面的提升和引导,没有把这个背后元素的提升和引导,对一个在成长中的学生是极为有害的。
“张华、刘军和李茂辉共同去见上帝,张华问上帝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全班第一,上帝说需要奋斗一年,张华哭了,说时间太长了。刘军问上帝自己什么时候能考全班第一,上帝回答说两年,刘军也哭了,说怎么会需要那么长时间。最后李茂辉也想问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全班第一,还没等他开口,上帝哭了,边哭边说自己这辈子是看不到刘茂辉拿第一了。”
以上这个笑话是某位小学教师公开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讲的。张华、刘军和李茂辉都是他所教的三名学生。我们不难相像李茂辉同学当时的痛苦心情,虽然由于家长的抗议这位老师最终向
他道了歉,可他心灵所受到的伤害确是很难平复的,因为在教师随口而出的“笑话”里,蕴含着对学生深深的鄙视和严重的侮辱。其实这绝非个别现象,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别自做聪明了,你以为你是爱迪生啊!”——某位教师对上课做小制作的学生说。“哎哟,没发现咱们班还有位大歌星呢!可惜没人请你签名。”——某教师这样挖苦班里爱唱歌的一位女生。 正所谓: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言一声六月寒。
课堂教学的智慧,对情境的把握反映了教师的素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奋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
„„——《学习的革命》
总结:关于班主任素质的讨论:经济学中的短板理论。指的是经济运行体中有各种元素构件构成,它不取决于木板是否结实,材料,它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我们有的时候认为班主任老师学历、任教年龄,忽略了从业的素质问题。很多人不具备做班主任的素质,从表面上是够的,实际上去缺失的。这样导致班级管理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困扰。
二、素质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叫做素质,当我们把所有概念归类,素质涉及到三个方面:生理上的一般特征;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在教育学,心理学上有三种八类说:身体素质(体力、精力),心理素质(智力,非智力)和社会素质(文化,道德,经验,机遇)。我们把它与班主任素质对比,看是不是有通识性。
身体素质班主任必须的,工作繁重,太辛苦,社会认可度低,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医生,警察与教师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
一个人的认知智力对其教育素养,处理问题的机智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老师自我控制的能力,管理自己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非常重要。曾经一个很时髦的词EQ,可能与人的智力无关,但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迈向未来的五种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善于整合的人,有创造性的人,尊重别人的人,有道德的人。
——美 HowardGardnero
班主任自己有意识自我学习的过程是专业训练的过程,现在的知识结构正在互动、生成,一个人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如甲骨文的人字怎么写的呢?是一个谦恭有礼的人形。人格上的良好的德行会让你赢得更多的尊重。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
流行的十六字信条“忠于职守,某问是非,活好现在,享受人生”不管这个信条怎么样,如果班主任也把忠于职守放在第一为对我们的工作也是极大帮助。
班主任素质:理念、心性与技巧。三个层面,理念涉及你研究学生的能力、方式;心性包括老师心理健康状况与精神境界;技巧是他处理教育的智慧及机智。理念是一个特时髦的词,它如何获得呢?很多班主任可以通过经验反思形成自己的理念,我的体会是形成一个理念,教
学思想,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的是读书。创作是一个非常艰辛的事情,不是靠一些聊天可以解决,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更多的是读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我给大家推荐的书: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这个理论的基础是关怀伦理学和多元智能理论。关怀伦理学指的是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的理解和关怀„„她认为关爱情怀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因此在教育中首先要关爱别人。她提出的课程体系:对自我的关怀,对亲密的人的关怀;对远方的人和陌生人的关怀;对动物、植物和地球的关怀,对人造世界的关怀,对思想的关怀。而我们的德育正好把它颠倒了,从抽象的最远的东西着手。我们父母说你要做一个正值的人等。但孩子们是否理解了呢?不知道。她的课程体系给我们启示我们培养道德情怀要从很多小的事情去做,与我们古代教育的很多思想是相通的。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士尊”这是《增广贤文》里面有一句话。这本书上说的父母就是对你最恩重如山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首先就需要孝敬你的父母,用不着去远处烧香拜佛。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从一个视角,从最近的、最小的事情做起。我们要想表达的情感可能需要从很小的地方开始。
在《增广贤文》里面还有我们曾认为很迂腐的一句——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我们以前认为很迂腐,其实这里恰恰达表达了一种从小处着手,从小的地方训练一个、培养一个道德敏感的人,这样的一个教育制度,实际上培养人关爱的情怀。
这个路标表示这条道是专门给松鼠设的一条道。这个小的细节反映出了围绕在身边需要去做的、关注的小的道德细节。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去体会那些很小的事引起的道德敏感。现在很多学校开设古典诵读来进行道德教育。
古代一些经典的诵读对我们改变教育思想,提高班主任德育的素质有很多的意义。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还有一些公益广告打动人,是明显通过关怀唤醒人建构和谐社会的思想。
以下是几个与关爱相关的教学案例,台湾小学课本中的案例:由于它受美国的影响大,因而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美国最新的教育理念。
了解
上美劳课时,全班画“我的老师”。大家很安静的在画图,忽然传来一声尖叫声,小华,你怎么把老师画得这么丑?老师哪有这么多只手,好丑哦!好像蜈蚣.顿时,许多小朋友都挤到小华的座位旁,争相要看小华的画。小华涨红著脸,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时,老师也走过来,看看小华的作品说:“看得出来你画得很认真但是老师看不懂,你愿不愿意说说你画了什么? ”小华怯怯的说:“我觉得老师好忙、好辛苦!要教我们读书、写字改本子、布置教室、收钱……,所以老师要有好多只手才能做事……。”
很简单的案例,讲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太忙了把老师画成蜈蚣,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解读是:孩子行为背后,总有他认定的想法,请试着了解他,不要急于批判他。
请大家做一个试验,请大家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你特别想批判孩子的时候,你忍住一次,了解事情的背后是否是像你判断的那样。这次没有批判与你以往批判的学生反应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次你心理感受有什么不一样。我发现虽然是做教育工作的,但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每次我批判女儿后,都非常后悔,感觉女儿是自己唯一可以随便批判的人。每批判之后的几天她都离我很远,不愿意接近我。
同理
奇奇吵着妈妈带他去百货公司玩,好不容易妈妈答应了,进了百货公司后,奇奇却—路不停的哭闹。刚开始,妈妈还耐著性子哄他:奇奇你看,百货公司里有好多好漂亮的东西唷!别哭了,快看!
“不要,一点也不好看,我要回家!”奇奇噙着眼泪说。
最後,妈妈很不耐烦的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乖,是你吵著要来的,现在又吵著要回家,真不明白你在想什么!”
奇奇还是一边哭闹一边跺著脚,不一会儿就把鞋带跺松了,妈妈无奈的蹲下身来帮奇奇绑鞋带,起身前猛一抬头才发现,原来孩子视线所及都是大人的大腿和臀部。
讲的故事是孩子的视角与大人不一样,当然看不到大人所见的情景。我们经常给孩子讲树上几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下几只?老师通常说没有了,但学生却说树上是一家人,打死了其中一个,但剩下的家庭成员是不会走的。
解读:发挥同理心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倾听
豆豆说话总是慢条斯理、不急不徐,幼儿园的老师常被他惹得啼笑皆非。一日,午休完后,李老师很辛苦的逐一帮每位小朋友穿上鞋子,轮到豆豆时,李老师好不容易帮他穿上鞋,系好鞋带……“老师,这双鞋不是我的……”豆豆依然慢条斯理的告诉李老师。还来不及说完,性急的李老师迅速将原已为豆豆穿好的鞋子脱下来,无奈的接著问他:“那么你的鞋子是哪一双呢?”这时豆豆才又不急不徐的把刚被李老师打断的话接著说:“这是我哥哥穿不下才给我穿的啦!”
讲的是幼儿园一个不着急,说话慢条斯理的小孩与老师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解读: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同时急于温馨的回应。
以上3个案例给我们关怀的是视角,可以提供了一个转变视角的机会。 推荐书:《童年的消逝》对于做小学教育的人很有帮助。《美式课堂》其中小学卷更好,其中有很多班级管理,教育的策略,其中的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如善行树。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树上找到自己的树叶,其中很多东西给我们借鉴和启示。
三、怎样做一名高素质的班主任 1、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 ,教师具有的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操作性知识,教师面临课堂情境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班主任面临更多的是操作性知识,老师需要处理具体课堂情境的知识。
班主任的信息素养
信息获取的能力(发现、采集、优选)
信息分析的能力(分类、综合、查错、评价)
信息加工的能力(排序与检索、组织与表达、存储与变换、控制与传输) 信息利用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根据我英语学习经验,有3个单词很好说明了教师角色转变。Teacher-tutor-mentor,传统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通识性的,面向群体的;个性化的,针对个人的,因材施教;引领的,促
进人全面发展,培养健康完善的人。针对班主任来说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引路人。班主任角色定位:
知识传授者;终身学习者;主动探究者;有效沟通者;积极助人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教师不是监视学生的看管人而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实践的路径: 按照我的理解归纳为:
做一个会学习的班主任;做一个善于反思的班主任;做一个健康快乐的班主任。 4、快乐工作原则
做一个成功快乐的班主任
自我的调试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你工作的状态,“生活中,搞平衡„„” “我要工作的这些员工,我只要他们的双手就可以了,我不需要整个人” ——亨利.福特
现在这个肯定不行了,一个叫塔布克的人,他到埃及去旅游看见金字塔的时候,他就思索一个问题:这金字塔的巨石,每个有几吨重,为什么人能把它凑的天衣无缝呢?连刀片都塞不进去呢?希罗多德写的历史认为金字塔是一群奴隶修建的,塔布克认为,希罗多德写的历史不对。金字塔不是奴隶修建的,一定是一群心怀崇敬的自由人在很高兴、很快乐的情况下做的这个事情。为什么他有这样一个推断呢?塔布克有个特定的经历,他在二战的时候被德国人给抓住了,他是一个瑞士人,做钟表出身的。德国人把他抓到监狱里面还让他做钟表。他在外面很轻易地做出误差在一千分之一秒以内的钟表,但是在监狱里面,他怎么努力也做不出百分之一秒误差的表。塔布克就发现,因为这个过程当中,他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他的情感体验是不一样的,他处于一种愤懑的情境当中,反抗的、不高兴的情绪当中,这种情绪就会产生消极的、减力的作用,而不是积极的、增力的作用。后来考古发掘也证明了塔布克的推断是正确的,埃及的金字塔就是自由人修建的,不是奴隶修建的。
“假如你无精打采的焙制面包,那么你们烤出来的面包„„”——纪伯伦
5、班主任工作策略的变革
变强制灌输为积极引领;变理论说教为行动影响;变强权命令为心理相融。
结合这3个变革有个说明,不管我们引领,灌输,都是在谋求一种改变,即是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具体的策略、方法。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和他的态度相联系,《你的误区》这本书序言中作者健康专家维恩·戴尔给一些酒鬼搞了一个讲座,这个健康专家的初衷是让酒鬼放弃喝酒的恶习,他做了一个演示。在这两个玻璃容器里面,一个放了酒,一个是水。他拿了个小水蜘蛛,扔到了水里面,水蜘蛛又爬上来;他又把蜘蛛扔到酒里面,这个水蜘蛛挣扎一会就死了。健康专家就问酒鬼,看了这个演示有什么体会?这个酒鬼回答说,看了你的演示,我更想喝酒,因为我发现,喝酒的人肚子里面绝对不会生虫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维恩·戴尔的解释是酒鬼他对喝酒这种习惯,他有一个事先的态度评价,他认为它是好的,那么所以在其后的情感体验中,也一定朝着积极的方面去。
所以说,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尤其是新教材里面临的这么多的道德榜样的教育过程中,怎样提升榜样后面的东西?实质上,这里包含了在情感培养的过程当中的态度的引导、认知的引导。
一个人的态度转变需要具体的策略,我们教育学生光靠说教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和学生接近需要他感兴趣的活动你要知道、了解,如我一个学生喜欢足球,而我不太知道,后来我补补这方面的知识,她也就和我更容易沟通了,接受我的影响也更容易。家长与孩子一起的活动很少,这项调查显示:更多的家长是陪孩子做作业,与孩子谈论学校,而与老师沟通,带孩子去图书馆也很少。有的教师认为与孩子沟通时间很少,例子:第一位老板挂了大牌子:本店经营世界最新时装,第二个老板“本店经营世界最时髦服装”,而另一个老板则写着“入口”。思维启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经济又实际的与顾客沟通的方式。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作业与老师沟通:给大家看两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是小学生按照要求默写完《梅花》以后,他看见纸上有一片空白,来了情绪,就画了个熊猫屋,画了个熊猫,问老师——好看吗?老师在下面做了回应:好看!这只熊猫多悠闲,多快乐啊!按照以往,这是一种污损作业的行为,老师是要批评的,但这位老师没有。老师如果置之不理或者批评他,在情感的沟通上、情感的心理距离上,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来看一下第二个作业,两个字是红的,学生认为自己把字在田字格里面写的横平竖直,想看一看老师能不能写。这位老师写了,而且还做了回应。老师说,看来你花了很多功夫,很认真!刘老师小时候也这样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呜呜。学生又做了回应——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近年以来,在网上有一个名为“你绝没见过的小学生作业”的帖子引起了社会不小的震动: 当孩子完成古诗作业后,给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让老师把英语单词和相应图画连起来,还给老师写上“加油吧!”老师除了批上“优”外,还真把题目完成了,并写着:画得真好看,奖你一杯grape-ice吧!孩子再回复教师:恭喜你答对了,谢谢你的grape-ice!
孩子给老师出了一道古诗填字题,老师填完后,标注:怎么样?都对吧?学生给老师评价:很好!100。继续努力!还画上一个可爱的笑脸。
孩子给老师出了一道画画题,并提议“如果不会画,就为我作首诗吧!”老师作了一首诗后,学生赞“好诗!”
看着这帖子,我们可以发现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互动的。由于作业处处流露出师生间的平等,因此除了教师给学生的评价,还出现学生可以大胆地对教师展开或表扬或鼓励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是:“学生考试——教师评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充
当“判官”角色。学生的主动性被剥夺,个性被湮没。现代教育评价则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我们看到的是很随意的沟通和交流,而恰恰是这样的交流和沟通,首先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拉近了心理距离,另外老师的这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也给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提供了良好榜样。
现在很多学校做的各种教育是非常好的,如感受老人的教育。这节课的感受内容是感受老人。学生带着很多活动的沙袋,还拿了个拐杖,这是中国老人协会发明的一套感受老人的道具。那么这套道具加在一起呢,要超过35斤。孩子带上这身行头,戴上一个眼罩,带上个拐杖,相当于一个70岁的老人。不是仅仅让她穿上,而是让她过马路、上公共汽车,体验两个小时。很多孩子背上了这身行头以后,第一个感受就是,没想到他的爷爷奶奶每天是这样生活的。很多孩子也说,我再在公共汽车上,一定把座位让给老年人。因为他体验过,身上带着这么多重物,行走不便是什么样的感觉。
例子:一杯咖啡和9000个螺丝
一杯咖啡和九千个螺丝。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一杯咖啡怎么和几千个螺丝扯上关系了?某个初中门前有个麦当劳餐厅,老师发现他们班的学生很喜欢去麦当劳,而且学生还有一个习惯,不管喝不喝,都要买一杯咖啡放在那里。后来老师就想让学生体验一下,让他们知道父母的钱是来的很不容易的,但他没有使用说教的方法,而是做了一个体验的方式。老师通过调查发现,他们班上很多的学生的父母就是在学校附近的一个电信车间做硬件组装工作,就是拧螺丝的工作。老师于是领着他们班上的十三个孩子到那儿去体验了一次。到工厂之后,孩子们觉得做这些事情太简单了。但他们很快发现,拧这个螺丝是很麻烦的,要用四道工序,先用手拧了,再用螺丝刀拧,没多长时间就把手拧疼了。而且,他们注意到,他们拧一百个螺丝才挣五分钱,他们算了一下,在麦当劳里花四块五买一杯咖啡,父母要在这里拧九千个螺丝。老师惊喜地发现,通过这次体验,不需再讲要爱惜钱、要体谅父母。老师在麦当劳餐厅里面悄悄地看,孩子们大多数都不再乱买咖啡。
情感的移情才能让孩子态度发生改变。如道德情境剧在班级中使用很好,可以简单模拟一个场景。
6、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
主题班会的常见类型与功能;影响因素;一般过程及其设计原则;设计举例;设计的几点说明。
班会的类型:以往有固定的班会,因而它与主题班会有区分的。班会分为固定班会,临时班会,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类型:
活动类型(叙事型、体验型、综合型、讨论型、表演型);
主题类型(节日主题、阶段主题、政治主题、偶发主题、日常主题)
功能: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功能。分为感染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班级的管理,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引导功能。
主题班会的一般过程:
环节:主题酝酿——组织实施——总结提升 主题班会设计原则:
计划性:针对性;创新性;整合性;
案例:对于男女生关系过密
¤时间 ¤姓名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中学生逐渐走入了异性亲近期,这是一个两性亲近的特殊阶段。在平时的交往中,异性同学之间容易发生亲近感,会产生敏感、微妙的情绪变化,其中还可能搀杂某些幼稚、纯真的性意识内容。那么,这种感情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呢,还是成人之间的恋情呢?面对这种感情,中学生又该怎样去面对呢?相信经过这一次的活动后,你会有新的认识……
歌曲欣赏
《窗外》 今夜我又来到你窗外 / 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 / 悄悄的爱过你这么多年 / 明天我就要离开 / 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 / 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 / 想一想你的美丽 / 我的平凡 / 一次次默默走开 /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 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 / 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 / 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 /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 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 / 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 / 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
男孩为什么离开? 为什么要在“荣归故里”后才能对女孩子诉说内心的爱慕? 墨西哥海滨地区有个部落的成人仪式更为奇特:少男们须每人携带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游过一条海峡!这说明了什么?
专家支着
人的异性交往,是分阶段的。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异性交往分为六个阶段。
心理门诊
初中生对异性感兴趣,是一种生命规律,到这一个年龄段就会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 青春期按语决定了学生到初中后会对异性感兴趣。
¤ 家庭生活不健全,没有来自父母的真情呵护,缺少感情寄托:缺少父爱,寻找男生倾诉;缺少母爱,寻找女生倾诉。
¤ 简单模仿,别人都做我也做。
¤ 性格内向或心理自闭,渴望交流而又缺少交流的对象。 ¤ 自己的缺点是对方的优点,容易对对方产生好感。 ¤ 由于一方很优秀,出于崇拜,所以和对方主动交流。
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如果你已对异性感兴趣,是哪一种原因?
心理分析
喜欢和爱情是一回事吗?不是。在异性交往中,喜欢和爱情不是一回事,大家对着两个量表分析一下喜欢和爱情的区别。
解决策略
由于是一种生命规律,那么,当你对异性感兴趣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步,认识青春期的生长规律,明确这是一种生命规律,不害怕。
第二步,分析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女)生。
我喜欢这样的男(女)生
◇ ◇ ◇ ◇ ◇ ◇ 我讨厌这样的男(女)生
◇ ◇ ◇ ◇ ◇
第三步,分析自己喜欢交往的异性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优点 ◇缺点
第四步,确定改变策略。
¤和多个异性同学主动交流,排解心中的情绪;或者写写日记,抒发心中的郁闷。
¤如果发现了自己真的对某一个同学有好感,一定要和家长和老师交流,协商解决策略。 ¤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 ¤双方都有好感,要互相提示对方。
你还有什么好的策略?贡献你的智慧吧!
心理提升
最让男生欣赏的女孩:
最让女生欣赏的男孩:
◇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的男生。
同学们,希望大家都是别人喜欢的男生或女生,那标志着你的素养很高! 同学们,希望大家都能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做一个尊重感情的人!
7、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案例( 1 ) 初恋发生之后
一个初三男孩来到心理咨询室,话没出口脸先红,终于鼓足勇气: “ 老师,让您见笑了, 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
“ 老师怎么会见笑呢 ? 这是很正常的哟 ! 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孩相互吸引和爱慕是很正常的。有人叫它 ‘ 早恋 ’ ,我就不同意。这是少男少女的初恋,初恋不是罪过。 ” 我赶紧表明态度。男孩脸上露出会意的笑: “ 老师真理解我们。可是,这时我的学习有了不好的影响。 ” 他脸上又面露愁容。
“ 是啊,初三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机不可失啊 ! 甜蜜而又痛苦的 ‘ 单相思 ’ 是很痛苦的是不是 ?
初恋就是这么一段感情经历,它并不一定指向婚姻。许多少男少女在经历过一段初恋历程来得太不合时宜,将这中考前的冲剌阶段,一任情感历程的自然发展而到结束,说不定中考就泡了汤。所以,眼下最好的对策是把这段美丽的情感埋入心底,等以后有机会再让它发芽、开发。 ” 我试着做这样的引导。
“ 我正是这样想的。可我怎样才能做到不想这件事呢 ? 有时候,越是命令自己不想却越想。请您帮帮我。 ” 男孩恳求说。
多好的男孩,我感到很欣慰。他不想因初恋而误学业,他初涉爱河之后知道还是应先登陆上岸,他十分希望有人拉他一把。而我们不少为人师长为人父母者,往往低估了我们的孩子,总担心他们会故意跳进爱河,又恣意地一任爱河把自己淹溺。事实上往往并不是这么可怕。孩子们比我们预期的“ 水平 ” 往往更高一些,他们只是时常地需要大人的帮助。而我们给他们的往往是训斥多于帮助。这真得说我们有点对不住孩子了 --
思绪一闪有点跑题了,马上收回思绪,继续我和男孩的谈话。
“ 有些事就是这样,你越是想忘掉它,它反倒在心里 ‘ 扎根 ’ 了。感情这种东西更容易这样。这是因为你的命令起到了强化作用。怎么办呢 ? 先来淡经 ‘ 想忘掉 ’ 的意念,而后想方设法让自己心起来,尽量把每天的活动排得满满的。大脑要忙着处理这许多许多事情,也就无暇再去想那件事了。这样做比命令大脑不想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证实,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就是说人在一定时间只能选择一定的人、事、物作为反映对象。与某一反映对象相应,在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按照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的规律,大脑这一部位的优势兴奋中心,会使大脑其他部位产生抑制。当你排满了一天的活动时,大脑中就要有优势兴奋中心一个接一个持续着,这些优势兴奋中心,也就抑制了你对女孩这件事的思索。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一心不可二用 ’ 。怎么样,先试试这个办法 ?” 男孩很有信心地道了一声再见。
过些天,男孩又来找我: “ 老师,您的办法真管用。就要中考了,该忙的事那么多,一忙起来,什么
都不想了。可是,可是,我的座位正在那女生的后边,有时无意间见到她,脑子就又不听话了。您说,我要不要换座? “ 好哇 ! 反正你与那女孩的感情谁也不知道,找个别的借口,跟班主任商量换换座,是个不错的办法。因为我们总是较容易选择那些近在眼前的事物来反映。客观
上回避了某些刺激,人心理上也就不再有新反映。平时避开发怒的对象或伤心的环境,人的心情也就随之转变了,就是这个道理。上次的那个办法可以叫做‘ 主观回避法 ’ ,这个办法可以叫做 ‘ 客观回避法 ’ ,两相结合,效果会更好的。就这么办。 ” 我表示支持。时隔不久,那男孩给我送来佳音: “ 老师,事情全过去了,我现在感到很轻松。中考信心十足,谢谢您。 ”
他走过初恋,真为他高兴。我想他以后会有更成熟的爱。 心理教育案例( 2 ) 老师,我终于找回了自尊
十年前,也就是我读初二的时候,我因搬家的缘故,转学到了北京东城区的一所普通中学。我从小学画,钢琴弹了近十年,而且从初一开始,就在报纸上偶尔发表一些 “ 豆腐块 ” 。说来,我也算是个出色的学生。于是,我的班主任主动要求把我放在他的班级 —— 学校惟一的,也是东城区数得出的几个教学试验班之一。
在原来的学校,我的各科成绩属中上游。我一直享受着并不紧张的学生生活,平时还负责班上的板报,投投稿子,给文友写写信。可自从转了学,一切都变了,各科试验教材的难度都明显高于普通班,我应接不暇。面对我接连不断出现的赤字,回答问题时的沉默,黑板前做题时的犹豫,我想,老师的耐心被渐渐磨光了。终于有一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我说:“ 我这辈子做错过两件事,一件就不说了,另一件就是收了刘菲做我们班的学生。 ” 班里死一般的沉静。看着老师指着我的手,我似乎听到了心跳从缓慢到加快的声音,快到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
从那以后,我做错一点事,都会让老师大发脾气。曾经因为错题大多,老师让全班 49 位同学传看我的作业本,一个同学没看便传过去,被老师喝斥 :“ 某某。你为什么不看,好好看看她错在哪儿。” 曾经上了一半早自习,便听到老师点名,急急站起来之后,只听他说 :“ 我们班不要你了,你到教导处去吧 !”走出教室,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头的沮丧。在一个十四、五岁女孩子的心里,老师和家长就是天,天怎么能去反抗呢 ?
之后,凡是和我关系好一点儿的同学都被老师叫去,一一问他们,为什么和我要好,并下令今后不许他们和我再私下接触。一次次当堂呵斥,办公室里训话,请家长,去教导处 „„ 对一个正当花季的女孩子,天,早已失去了颜色。
一次,老师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我,一向性格如男孩子的我,终于忍不住伏在课桌上哭了。
放学回到家,我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信的开头是 :“ 亲爱的老师 ” ,我是用最真诚的感情写的。信中,我谈到了处于我这个年龄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叛情绪,也表达了对理解的渴望。第二天,我满怀希望地将信交给了老师,渴望着我们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但仅仅一个中午,我的幻想就破灭了。下午第一堂课。老师拿着我的信走进教室,见他狠狠地利了我一眼,我便明白:“ 完了 ” 。我的耳边充斥着 :“ 什么逆反心理,什么反叛 „„” 那堂课,老师就那么当着全班同学挥舞着我给他的信,将我对他的期盼和对理解的渴望击得粉碎。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我成了一个人见人躲的 “ 差生 ” ,于是我常常在数学课上发抖,惟恐被老师呵斥、提问。就这样,我度过了昏暗的两年。
初中毕业后,我被一所美术职高录取。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有人知道我的过去。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主持人,曾为采访一位名人不屈不挠地打了 50 多个电
话,终获成功,又被同学选举为学生会宣传委员。
后来,我考取了加拿大一所大学的预科班,直到大学毕业。 6 年中,我接触了许多加拿大的老师,发现了加拿大的老师和中国老师的最大不同点。加国老师对学生信任、尊重,经常做的是赞扬和鼓励 ; 而中国的老师则希望领导一群乖小羊,时常 “ 鞭策 ” 和 “ 教诲 ”; 加国的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是平等的,遇事老师会用商量的口吻说 :“What do you think?( 你们认为怎么样 ?)” 中国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只是师生关系,说话常用命令的口吻 :“ 明天你们必须 „„” ;加国的老师会和学生一起看电影、旅游,学生常常会拥吻老师,中国的老师会在教室后门的长方形小孔里观察学生上自习的情况。中国的学生还会向老师打小报告,以证明自己与老师的关系非比寻常。
今天,也许我的班主任老师还保留着我写给他的那封信,也许早已将它遗忘了。但是,在那个下午,我失去了自尊和自信,我用了整整 10 年,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将它们找回来。也是在那个下午,我发誓,我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尽自己的全力去理解和体谅周围的人。今天,我活得坦荡、潇洒,活得努力、认真,也源自那个下午。我要让自己告诉自己,我一直是优秀的。
现在,我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在校园生活暂告结束的时候,我忆起给初中老师写的那封情真意切的信。老师,听说您早已做了副校长。您还好吗 ? 我是该对您说一声谢谢的,是您让我学会了思考,让我有了异于同龄人的耐力和勇气。亲爱的老师啊,学生希望从您那里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 „„
最后,愿我们每位班主任做个快乐的班主任
做个快乐的班主任是个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事情,改变我们的心情需要我们改变我们的认知,快乐法则:目标驱动,横向比较,适时遗忘;入世融通,责任分解,学会放弃。
洪应明《菜根谭》“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 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 推荐一本书《学会爱自己》《给自己注入积极的基因》 班主任工作需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