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物品的市场情况分析
羽绒
一、中国羽绒市场概况
(一)羽绒材料
羽绒是长在鹅、鸭腹部的天然纤维,成芦花状的叫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 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迄今为止,羽绒是最好的用于人类保暖的天然材料,经过洗涤、干燥、除臭、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人们制成各种羽绒制品。跟人造材料相比,羽绒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
(二)我国羽绒工业发展概况
我国羽绒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有了基本的规模,其中的业界代表以江苏共青城企业为典型。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民营企业的大规模介入,羽绒及制品市场日渐扩大,最近几年发展成为品牌众多、款式多样、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
自2002年以来,我国羽绒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论羽绒及制品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额,均呈大幅上升态势,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5%。我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原料及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目前全球有60%以上的羽绒来自于中国,我国总产量在世界市场举足轻重,左右了国际羽绒市场格局。但羽绒市场产品较为单一,发展极不均衡。
(三)中国羽绒产业概况
我国羽绒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黑龙江等16个省份,年产可用毛绒14万吨左右(其中纯绒约2万吨)。目前羽绒行业加工企业达1500多家,从业人员近百万,羽毛加工能力为80万吨,羽绒服产量1亿件,羽绒被产量9万吨。2006年羽绒行业总产值近500亿人民币,出口创汇约20亿美元。
目前我国羽毛加工和羽绒制品企业已经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基地化,羽绒原材料产区主要分布在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广西贵港桥圩、河北白洋淀、安徽六安、
河南台前、湖北洪湖、四川成都、重庆铜梁、山东微山、黑龙江大庆等地,同时形成了浙江萧山、江苏常熟、江西九江共青城等三个主要的羽绒服生产基地。2006年全国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羽绒加工企业超过300家,国内市场有一定销售规模的羽绒服品牌达300多个。
其中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现有羽绒企业300多家,羽绒产品85%以上出口欧、美、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实现羽绒工业产值100多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约30亿元。目前浙江萧山羽绒原料的出口占羽绒原料出口总量的46%,羽绒及其制品的出口额占全国的24%。羽绒原料出口占全国近一半的萧山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羽绒之都”乃至“世界羽绒之都”。
在2005年1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联合会联合发文授予 “中国羽绒之乡”荣誉称号的广东吴川市,其羽绒业是以塘尾镇为基地幅射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全国第二大羽绒基地。目前,吴川市有羽绒制品生产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水洗羽绒企业15家,高级羽绒制品企业6家,羽绒制品深加工企业8家,年产值超亿元的羽绒企业6家,超千万元的羽绒企业15家。全市羽绒行业已涌现出“紫荆”、“创羽”、“麓羽”、“冬羽”、“大北”等众多知名品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吴川市2006年羽绒工业产值20多亿元,创汇2亿美元,创利税1.8亿元,出口量占全国35%,在全国三大羽绒产业基地中产值仅次于浙江省萧山区。
贵港港南区桥圩镇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的三大羽绒基地。2007年2月,贵港市港南区也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了“中国羽绒之乡”荣誉称号。桥圩羽绒业是贵港港南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全镇共有大小羽绒企业1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羽绒企业15家,产值超亿元的有5家。2005年,桥圩羽绒业实现总产值18.23亿元,2006年产值将近20亿元。目前,港南区加快在江南工业园内规划建设一个占地近千亩的羽绒工业集中区,在工业用地、税收政策等方面对羽绒行业予以重点扶持发展,加快引进羽绒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壮大羽绒龙头企业和创建羽绒制品品牌,努力打造“中国羽绒之乡”。
纵观各大羽绒生产基地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如下:
1、除了贵港本地很少养鸭(其主要是从各地集散加工原毛而闻名)之外,其他的各大羽绒生产基地有着天然的养殖环境,有显著的原毛资源优势。它们大
都依傍大江大湖,境内江河纵横,湖塘棋布,江湖内水生动植物饲料繁多,为养鸭养鹅创造了良好条件,而群众素有饲养鹅、鸭的习惯,因而羽毛资源丰富。
2、当地政府都对羽绒行业非常重视,把羽绒工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重点扶持,都尽早成立了地方行业协会,建立羽绒工业园区,为羽绒行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为该地区羽绒行业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3、除了贵港桥圩羽绒业还是以粗加工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主要销往浙江等地、羽绒制品企业存量极少、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羽绒被服产品之外,其他各大羽绒生产基地都是羽绒加工企业和羽绒制品企业相互依存,连片集中发展。它们依托大型羽绒服生产基地,形成以羽绒制品为主导产品,兼营多种产品生产格局,羽绒原料、羽绒制品、羽绒清洗产品、羽绒及制品加工设备以及面料、辅料、五金件等的生产已经构成比较完整、配套的产业链条。
4、除了贵港桥圩羽粗放经营的小型羽绒加工企业存量很大、规模以上企业很少、产品内销为主之外,其他各大羽绒生产基地的企业起点都较高、规模较大。大多数企业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以使配套设施齐全,集分绒、水洗、制品于一体,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产品5成以上销往于国外。
(四)中国羽绒产业前景
据业内专家预测,中国羽绒工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我国羽绒工业还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因为中国有丰富的羽毛资源,每年生产可作羽绒制品的羽毛绒约9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3。其次我国羽绒工业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目前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再就是羽绒是优良的填充料,保暖性为89.2%,羽绒以其轻、软、柔保暖性好等特殊优势很受国内外寒冷地区消费者的喜爱。此外,随着羽绒制成品开发技术上有所创新和各国人民崇尚自然、环保的消费趋势,羽绒制品在酒店、家居、装饰等方面的广泛普及,羽绒产品的销售空间将越来越广阔,越来越不可或缺。
中国海关统计表明,虽然遭遇了去年暖冬的沉重打击,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保持旺盛的势头。2007年1—3月份我国羽绒及其制品的出口金额为1.92亿美元,而2006年1-3月羽绒及其制品出口金额为2.33亿美元,虽然同期出口量有所下滑,但幅度较小,趋势并不明显。
同时中国羽绒制品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我国目
前羽绒普及率仅为8%。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未来十年中,我国羽绒制品的普及率将提高一倍以上。到那时,我国将成为羽绒制品消费大国,羽绒工业前景非常广阔。
采购物品的市场情况分析
羽绒
一、中国羽绒市场概况
(一)羽绒材料
羽绒是长在鹅、鸭腹部的天然纤维,成芦花状的叫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 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迄今为止,羽绒是最好的用于人类保暖的天然材料,经过洗涤、干燥、除臭、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人们制成各种羽绒制品。跟人造材料相比,羽绒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
(二)我国羽绒工业发展概况
我国羽绒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有了基本的规模,其中的业界代表以江苏共青城企业为典型。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民营企业的大规模介入,羽绒及制品市场日渐扩大,最近几年发展成为品牌众多、款式多样、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
自2002年以来,我国羽绒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论羽绒及制品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额,均呈大幅上升态势,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5%。我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原料及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目前全球有60%以上的羽绒来自于中国,我国总产量在世界市场举足轻重,左右了国际羽绒市场格局。但羽绒市场产品较为单一,发展极不均衡。
(三)中国羽绒产业概况
我国羽绒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黑龙江等16个省份,年产可用毛绒14万吨左右(其中纯绒约2万吨)。目前羽绒行业加工企业达1500多家,从业人员近百万,羽毛加工能力为80万吨,羽绒服产量1亿件,羽绒被产量9万吨。2006年羽绒行业总产值近500亿人民币,出口创汇约20亿美元。
目前我国羽毛加工和羽绒制品企业已经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基地化,羽绒原材料产区主要分布在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广西贵港桥圩、河北白洋淀、安徽六安、
河南台前、湖北洪湖、四川成都、重庆铜梁、山东微山、黑龙江大庆等地,同时形成了浙江萧山、江苏常熟、江西九江共青城等三个主要的羽绒服生产基地。2006年全国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羽绒加工企业超过300家,国内市场有一定销售规模的羽绒服品牌达300多个。
其中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现有羽绒企业300多家,羽绒产品85%以上出口欧、美、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实现羽绒工业产值100多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约30亿元。目前浙江萧山羽绒原料的出口占羽绒原料出口总量的46%,羽绒及其制品的出口额占全国的24%。羽绒原料出口占全国近一半的萧山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羽绒之都”乃至“世界羽绒之都”。
在2005年1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联合会联合发文授予 “中国羽绒之乡”荣誉称号的广东吴川市,其羽绒业是以塘尾镇为基地幅射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全国第二大羽绒基地。目前,吴川市有羽绒制品生产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水洗羽绒企业15家,高级羽绒制品企业6家,羽绒制品深加工企业8家,年产值超亿元的羽绒企业6家,超千万元的羽绒企业15家。全市羽绒行业已涌现出“紫荆”、“创羽”、“麓羽”、“冬羽”、“大北”等众多知名品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吴川市2006年羽绒工业产值20多亿元,创汇2亿美元,创利税1.8亿元,出口量占全国35%,在全国三大羽绒产业基地中产值仅次于浙江省萧山区。
贵港港南区桥圩镇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的三大羽绒基地。2007年2月,贵港市港南区也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了“中国羽绒之乡”荣誉称号。桥圩羽绒业是贵港港南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全镇共有大小羽绒企业1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羽绒企业15家,产值超亿元的有5家。2005年,桥圩羽绒业实现总产值18.23亿元,2006年产值将近20亿元。目前,港南区加快在江南工业园内规划建设一个占地近千亩的羽绒工业集中区,在工业用地、税收政策等方面对羽绒行业予以重点扶持发展,加快引进羽绒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壮大羽绒龙头企业和创建羽绒制品品牌,努力打造“中国羽绒之乡”。
纵观各大羽绒生产基地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如下:
1、除了贵港本地很少养鸭(其主要是从各地集散加工原毛而闻名)之外,其他的各大羽绒生产基地有着天然的养殖环境,有显著的原毛资源优势。它们大
都依傍大江大湖,境内江河纵横,湖塘棋布,江湖内水生动植物饲料繁多,为养鸭养鹅创造了良好条件,而群众素有饲养鹅、鸭的习惯,因而羽毛资源丰富。
2、当地政府都对羽绒行业非常重视,把羽绒工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重点扶持,都尽早成立了地方行业协会,建立羽绒工业园区,为羽绒行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为该地区羽绒行业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3、除了贵港桥圩羽绒业还是以粗加工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主要销往浙江等地、羽绒制品企业存量极少、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羽绒被服产品之外,其他各大羽绒生产基地都是羽绒加工企业和羽绒制品企业相互依存,连片集中发展。它们依托大型羽绒服生产基地,形成以羽绒制品为主导产品,兼营多种产品生产格局,羽绒原料、羽绒制品、羽绒清洗产品、羽绒及制品加工设备以及面料、辅料、五金件等的生产已经构成比较完整、配套的产业链条。
4、除了贵港桥圩羽粗放经营的小型羽绒加工企业存量很大、规模以上企业很少、产品内销为主之外,其他各大羽绒生产基地的企业起点都较高、规模较大。大多数企业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以使配套设施齐全,集分绒、水洗、制品于一体,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产品5成以上销往于国外。
(四)中国羽绒产业前景
据业内专家预测,中国羽绒工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我国羽绒工业还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因为中国有丰富的羽毛资源,每年生产可作羽绒制品的羽毛绒约9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3。其次我国羽绒工业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目前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再就是羽绒是优良的填充料,保暖性为89.2%,羽绒以其轻、软、柔保暖性好等特殊优势很受国内外寒冷地区消费者的喜爱。此外,随着羽绒制成品开发技术上有所创新和各国人民崇尚自然、环保的消费趋势,羽绒制品在酒店、家居、装饰等方面的广泛普及,羽绒产品的销售空间将越来越广阔,越来越不可或缺。
中国海关统计表明,虽然遭遇了去年暖冬的沉重打击,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保持旺盛的势头。2007年1—3月份我国羽绒及其制品的出口金额为1.92亿美元,而2006年1-3月羽绒及其制品出口金额为2.33亿美元,虽然同期出口量有所下滑,但幅度较小,趋势并不明显。
同时中国羽绒制品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我国目
前羽绒普及率仅为8%。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未来十年中,我国羽绒制品的普及率将提高一倍以上。到那时,我国将成为羽绒制品消费大国,羽绒工业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