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学习领域名称: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 代码:Z020401028 学时:90 学分:7
适用专业:矿山机电专业
一、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一)课程定位
《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课程是矿山机电专业进行基本能力培养的一门课程,它集理论与实践与一体,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本课程构建于《机械识图与绘制》、《机械技术应用》、《金工实习》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的内容,本着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后续的《通排压设备安装维修》、《采掘设备安装维修》、《运输与提升设备安装维修》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进行采煤机操作工、液压支架操作工、主提升机操作工、绞车操作工、矿井维修钳工、煤矿机械安装工等矿山机械设备对应的工种考核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二)课程设计思路
《液压元件与系统应用》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向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6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学习情境的设计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按照在学院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设计。
2.学习情境的排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方法排序。 (三)课程特色
本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向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6个学习情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以液压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为载体,完成选择、安装、调试、操作、维护、检修等工作任务,将原来专业基础学科领域课程转化为培养专业基本能力的行动领域课程。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强。配合自制的课件动态演示,形象生动,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启发作用。能够方便地形成个性化的电子教案,使教学更具有适应性。
建立了教材及实训指导的动态内容更新机制,可以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达到了及时、动态的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实现在线互动教学,典型习题在线分析,指导教师在线答疑,在线测验、考试;实现学生使用教学平台按照个人情况自定学习计划、检验学习效果、交流学习心得等。
二、学习领域目标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液压元件与系统应用与安装、维修的专业基础能力以及自学、合作、管理、创新等综合能力。学会和运用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应用等基本知识,在完成典型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自学、创新的方法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社会能力。
(一)专业知识目标
(1)熟悉工作液体性质、质量指标、工作液体选择原则基本等知识;
(2)熟悉液压泵分类、使用、原理、参数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3)熟悉液压马达与液压缸分类、使用、原理、参数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4)熟悉液压控制阀分类、使用、原理、参数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5)熟悉液压辅助元件分类、使用、原理、参数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6)熟悉液压系统类型、特点、回路组成、功能、工作原理等知识; (7)熟悉液压系统图的阅读与绘制方法; (8)具备煤矿安全和文明的生产知识。 (二)专业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工作液体;
(2)能对液压泵进行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3)能对液压马达、液压缸进行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4)能对液压控制阀进行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5)能对液压辅助元件进行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6)能阅读液压系统图,并对液压系统故障进行分析、检查、维修;并能对液压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
(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 1)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方法能力
(1)具有自学和探索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的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分析和解决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在使用、安装、维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具有查找有关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三、学习领域内容和要求
四、学习领域教学考核
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卷面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过程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具体考核要求见表:
考核要求
4
五、学习领域实施建设
(一)教材编写
深入煤矿企业调研,引入煤炭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校本教材与《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工作流程手册》实训教材。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条件:
学生应具有机械识图与绘制、机械技术应用、金工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专任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必须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备开发本专业课程的能力,必须具备“双师”资格;专任实训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中级以上资格;兼职教师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
教学设施为多媒体教室、液压传动技术综合实训室、液压维修实训室等,能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技能实训。
2、教学组织
本课程选定一名课程负责人,根据专业教师授课方向和授课教师安排组建课程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制定和改进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选定教学载体,研讨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内容、师资情况及教学条件,商定课程安排。
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现有班级组织,每班配置3名任课教师。其中2名专任教师(专任任课教师与专任实训教师各1名),1名企业兼职教师,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实施教学。
3、教学方案
按照液压安装维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态目标;按照液压安装维修工作情境设计“教学情境”:明确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关系、工具与教学媒体;按照液压安装维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明确教学流程中每个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相关的教学任务。按照完成学习任务所需时间设计“教学天数”;按照液压安装维修工作要求、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设计“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分等级”。
4、教学手段
以液压各组成部件安装维修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内液压传动技术综合实训室、液压维修实训室为平台,将教学内容与行业液压技术标准相融合,设计和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依据课程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形态的改革。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使用教材:《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
实训教材:《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操作流程手册》
参考书:《液压传动》,张红俊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版别(2009年7月,第1版)
《液压传动习题与实验实训指导书》,张红俊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版别(2009年9月,第1版)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张忠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版别(2010年9月,第1版) 网络资源: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机械液压传动》精品课网站:http://jpk.pzxy.edu.cn/2009/mtjx/
实验(训)室利用:液压传动技术综合实训室、液压维修实训室
六、说明
1.本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由机电专业教研室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合作开发 2.时间:2015年4月16日
《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学习领域名称: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 代码:Z020401028 学时:90 学分:7
适用专业:矿山机电专业
一、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一)课程定位
《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课程是矿山机电专业进行基本能力培养的一门课程,它集理论与实践与一体,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本课程构建于《机械识图与绘制》、《机械技术应用》、《金工实习》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的内容,本着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后续的《通排压设备安装维修》、《采掘设备安装维修》、《运输与提升设备安装维修》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进行采煤机操作工、液压支架操作工、主提升机操作工、绞车操作工、矿井维修钳工、煤矿机械安装工等矿山机械设备对应的工种考核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二)课程设计思路
《液压元件与系统应用》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向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6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学习情境的设计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按照在学院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设计。
2.学习情境的排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方法排序。 (三)课程特色
本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向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6个学习情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以液压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为载体,完成选择、安装、调试、操作、维护、检修等工作任务,将原来专业基础学科领域课程转化为培养专业基本能力的行动领域课程。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强。配合自制的课件动态演示,形象生动,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启发作用。能够方便地形成个性化的电子教案,使教学更具有适应性。
建立了教材及实训指导的动态内容更新机制,可以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达到了及时、动态的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实现在线互动教学,典型习题在线分析,指导教师在线答疑,在线测验、考试;实现学生使用教学平台按照个人情况自定学习计划、检验学习效果、交流学习心得等。
二、学习领域目标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液压元件与系统应用与安装、维修的专业基础能力以及自学、合作、管理、创新等综合能力。学会和运用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应用等基本知识,在完成典型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自学、创新的方法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社会能力。
(一)专业知识目标
(1)熟悉工作液体性质、质量指标、工作液体选择原则基本等知识;
(2)熟悉液压泵分类、使用、原理、参数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3)熟悉液压马达与液压缸分类、使用、原理、参数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4)熟悉液压控制阀分类、使用、原理、参数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5)熟悉液压辅助元件分类、使用、原理、参数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6)熟悉液压系统类型、特点、回路组成、功能、工作原理等知识; (7)熟悉液压系统图的阅读与绘制方法; (8)具备煤矿安全和文明的生产知识。 (二)专业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工作液体;
(2)能对液压泵进行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3)能对液压马达、液压缸进行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4)能对液压控制阀进行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5)能对液压辅助元件进行操作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6)能阅读液压系统图,并对液压系统故障进行分析、检查、维修;并能对液压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
(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 1)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方法能力
(1)具有自学和探索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的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分析和解决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在使用、安装、维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具有查找有关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三、学习领域内容和要求
四、学习领域教学考核
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卷面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过程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具体考核要求见表:
考核要求
4
五、学习领域实施建设
(一)教材编写
深入煤矿企业调研,引入煤炭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校本教材与《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工作流程手册》实训教材。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条件:
学生应具有机械识图与绘制、机械技术应用、金工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专任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必须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备开发本专业课程的能力,必须具备“双师”资格;专任实训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中级以上资格;兼职教师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
教学设施为多媒体教室、液压传动技术综合实训室、液压维修实训室等,能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技能实训。
2、教学组织
本课程选定一名课程负责人,根据专业教师授课方向和授课教师安排组建课程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制定和改进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选定教学载体,研讨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内容、师资情况及教学条件,商定课程安排。
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现有班级组织,每班配置3名任课教师。其中2名专任教师(专任任课教师与专任实训教师各1名),1名企业兼职教师,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实施教学。
3、教学方案
按照液压安装维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态目标;按照液压安装维修工作情境设计“教学情境”:明确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关系、工具与教学媒体;按照液压安装维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明确教学流程中每个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相关的教学任务。按照完成学习任务所需时间设计“教学天数”;按照液压安装维修工作要求、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设计“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分等级”。
4、教学手段
以液压各组成部件安装维修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内液压传动技术综合实训室、液压维修实训室为平台,将教学内容与行业液压技术标准相融合,设计和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依据课程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形态的改革。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使用教材:《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
实训教材:《液压元件及系统应用操作流程手册》
参考书:《液压传动》,张红俊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版别(2009年7月,第1版)
《液压传动习题与实验实训指导书》,张红俊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版别(2009年9月,第1版)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张忠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版别(2010年9月,第1版) 网络资源: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机械液压传动》精品课网站:http://jpk.pzxy.edu.cn/2009/mtjx/
实验(训)室利用:液压传动技术综合实训室、液压维修实训室
六、说明
1.本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由机电专业教研室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合作开发 2.时间:201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