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

一、中国历史

公元前2357~2258年 尧

【圭表】、【日晷】测时已达相当高的精度

公元前722~221年 春秋战国

中国的【漏壶】记时已达很高的水平

公元前201~公元9年 西汉

日晷和漏刻计时同时使用

公元85年 东汉

【浮子】和【漏箭】

公元132年 东汉

张衡制【漏水浑天仪】

公元450 公元450

李兰制“【停表刻漏】” 梁

殷夔制【恒定水位漏】 殷夔“漏刻法”

公元660年 隋

耿询、宇文恺制【大称式刻漏】,献于隋炀帝

公元665年 唐

吕才制“【多壶式受水壶刻漏】”

公元618~906年 唐

唐代盛行【赤道式日晷】,并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

公元1030年

北宋

燕肃制“【莲花漏】”

公元1135年 金

出现【复式多壶漫流刻漏】

公元1050年 北宋

舒易简、于渊、周宗制【皇佑刻漏】

公元1074年 北宋

沈括革新皇佑漏刻

公元1090年 北宋

苏颂、辅公濂制【水运仪像台】

公元1250年 南宋

【“香篆”钟】和【灯钟】记时在中国广为流行

公元1260年 元

【地平式日晷】由西方传入(携带式日晷)

二、世界历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 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轮。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 地区生效。

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

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全球时区表。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计时精确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全球协调时间时。

公元1990年:精确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铯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

计时工具的名称

圭表、日晷、漏壶、浮子、漏箭、漏水浑天仪、停表刻漏、恒定水位漏 、大称式刻漏、多壶式受水水位刻漏、赤道式日晷、擒纵机构、莲花漏、多壶漫流刻漏、皇佑刻漏 、水运仪像台、地平式日晷、机械闹钟、秒表、沙漏、怀表、自摆钟、石英钟、原子钟、超冷铯原子钟

-------------------------------------------------------------------------------------------------------

公元前1500年,出现的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埃及人首先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然后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普及开来.日晷是以太阳投向刻度盘的阴影为基础的.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可以来显示时刻.

在公元前1400年,出现的漏壶(沙漏或者滴漏)是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它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滴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古代人设计的“五轮沙漏”通过流沙

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以此来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的依次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来显示时刻,这种古老的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结构完全相同.

很长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对时间的把握,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工具.除了上面的这些方法以外,有人还利用流速均匀的滴水,发明水钟;利用点燃的香,人们分出了“一炷香”、“两炷香”等时间间距.但这些时间概念都不是精确的.

公元1088年,中国宋朝的机械师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它实际上就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1400年,第一批机械钟开始在欧洲流行,其始祖由意大利人乔瓦尼?唐迪于1364年制

成,他首次在机械钟里引入了轮式钟摆.

{法国 铜鎏金嵌理石座自鸣钟}

1511年,荷兰人彼得?亨莱茵制成了第一块怀表,但它只有时针而没有分针和秒针.怀表和钟的结构其实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它利用螺旋弹簧制成的发条驱动,从而摆脱了传统

的钟摆,它靠小巧的“体形”,轻松进入人们的口袋.

{机械摆钟}

1656年,有摆的挂钟(或座钟)产生于荷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则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自此以后人类掌握

了比较精确的测量时间的方法.

在发条技术发明后,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一五一O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

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

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

一八O六年,拿破仑之妻、皇后J.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凤行的是作为身

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石英

钟)

1928年,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沃伦·马里森利用石英晶体在电路中能够产生频率稳定震动的特性,制造出了第一座石英钟。翌年,第一批石英钟就作为商品面世了。它的每日误差只有万分之一秒,比1920年制造的世界上最精确

的机械钟的误差小10倍。自此,石英钟取代机械钟,成为天文台向世界各地的

人们提供标准时间的天文钟。

原子钟

石英钟的风光历史没有持续多久,1949年在美国制造成功的原子钟就以其几千几万年才相差1秒的超卓准确性,将石英钟变成了天文学领域的明日黄花。NIST-7的下一代NIST-F1,其精确程度更可达10亿年误差不超过1秒。

一、中国历史

公元前2357~2258年 尧

【圭表】、【日晷】测时已达相当高的精度

公元前722~221年 春秋战国

中国的【漏壶】记时已达很高的水平

公元前201~公元9年 西汉

日晷和漏刻计时同时使用

公元85年 东汉

【浮子】和【漏箭】

公元132年 东汉

张衡制【漏水浑天仪】

公元450 公元450

李兰制“【停表刻漏】” 梁

殷夔制【恒定水位漏】 殷夔“漏刻法”

公元660年 隋

耿询、宇文恺制【大称式刻漏】,献于隋炀帝

公元665年 唐

吕才制“【多壶式受水壶刻漏】”

公元618~906年 唐

唐代盛行【赤道式日晷】,并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

公元1030年

北宋

燕肃制“【莲花漏】”

公元1135年 金

出现【复式多壶漫流刻漏】

公元1050年 北宋

舒易简、于渊、周宗制【皇佑刻漏】

公元1074年 北宋

沈括革新皇佑漏刻

公元1090年 北宋

苏颂、辅公濂制【水运仪像台】

公元1250年 南宋

【“香篆”钟】和【灯钟】记时在中国广为流行

公元1260年 元

【地平式日晷】由西方传入(携带式日晷)

二、世界历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 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轮。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 地区生效。

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

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全球时区表。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计时精确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全球协调时间时。

公元1990年:精确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铯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

计时工具的名称

圭表、日晷、漏壶、浮子、漏箭、漏水浑天仪、停表刻漏、恒定水位漏 、大称式刻漏、多壶式受水水位刻漏、赤道式日晷、擒纵机构、莲花漏、多壶漫流刻漏、皇佑刻漏 、水运仪像台、地平式日晷、机械闹钟、秒表、沙漏、怀表、自摆钟、石英钟、原子钟、超冷铯原子钟

-------------------------------------------------------------------------------------------------------

公元前1500年,出现的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埃及人首先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然后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普及开来.日晷是以太阳投向刻度盘的阴影为基础的.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可以来显示时刻.

在公元前1400年,出现的漏壶(沙漏或者滴漏)是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它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滴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古代人设计的“五轮沙漏”通过流沙

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以此来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的依次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来显示时刻,这种古老的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结构完全相同.

很长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对时间的把握,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工具.除了上面的这些方法以外,有人还利用流速均匀的滴水,发明水钟;利用点燃的香,人们分出了“一炷香”、“两炷香”等时间间距.但这些时间概念都不是精确的.

公元1088年,中国宋朝的机械师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它实际上就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1400年,第一批机械钟开始在欧洲流行,其始祖由意大利人乔瓦尼?唐迪于1364年制

成,他首次在机械钟里引入了轮式钟摆.

{法国 铜鎏金嵌理石座自鸣钟}

1511年,荷兰人彼得?亨莱茵制成了第一块怀表,但它只有时针而没有分针和秒针.怀表和钟的结构其实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它利用螺旋弹簧制成的发条驱动,从而摆脱了传统

的钟摆,它靠小巧的“体形”,轻松进入人们的口袋.

{机械摆钟}

1656年,有摆的挂钟(或座钟)产生于荷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则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自此以后人类掌握

了比较精确的测量时间的方法.

在发条技术发明后,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一五一O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

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

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

一八O六年,拿破仑之妻、皇后J.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凤行的是作为身

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石英

钟)

1928年,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沃伦·马里森利用石英晶体在电路中能够产生频率稳定震动的特性,制造出了第一座石英钟。翌年,第一批石英钟就作为商品面世了。它的每日误差只有万分之一秒,比1920年制造的世界上最精确

的机械钟的误差小10倍。自此,石英钟取代机械钟,成为天文台向世界各地的

人们提供标准时间的天文钟。

原子钟

石英钟的风光历史没有持续多久,1949年在美国制造成功的原子钟就以其几千几万年才相差1秒的超卓准确性,将石英钟变成了天文学领域的明日黄花。NIST-7的下一代NIST-F1,其精确程度更可达10亿年误差不超过1秒。


相关文章

  •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学设计
  •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学设计 衢州江山市中山小学 姜志强 一.教材分析 "时间的测量"这一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q ...查看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16春
  • 2016年春季学期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 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 ...查看


  • 齿轮机构对人类文化的作用
  • 第28卷,第3期2011年6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Studiesin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Vol.28No.3Jun.,2011 齿轮机构对人类文化的作用 黄 勇 1,2 (1.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 ...查看


  • 教学计划下学期
  • 五年级科学 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班级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4班.5.5班和5.6班,每班学生均为52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 ...查看


  •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查看


  • 2013年上期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 2013年上期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莲花镇中心小学 金亚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 ...查看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杨柳小学:李德齐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 ...查看


  • 2太阳钟教材分析
  • 2太阳钟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标 在第一课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感受了时间,本课是深人研究时间测量的第一课.他们将开始对计时工具进行研究,学习内容涉及到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史.古代人没有时钟,他们是怎样来计时的?在学生们的意识中利用太阳计时可能是 ...查看


  • 小学科学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 小学科学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小时. 2.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3.古代的水钟有( )和( )两类. 4.虽然像( ).( )以及(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