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复习大纲
一、监测系统
1. 基础理论
电工基础知识
2. 专业知识
2.1 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2.1.1无线电波传输基本概念
2.1.2发射与接收天线原理
2.1.3广播电视模拟信号传输与调制技术
2.1.4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及编码技术
2.1.5数字信号传输、复接及调制技术
2.2 广播电视接收
2.2.1 中短波调幅广播
2.2.2 调频广播接收
2.2.3 无线电视接收
2.2.4 卫星广播电视接收
2.2.5 有线电视广播接收
2.3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2.3.1 中短波广播发射技术
2.3.2 调幅广播发射技术
2.3.3 地面电视发射系统
2.3.4 卫星电视发射系统
2.3.5 有线电视网络系统
2.4 广播电视传输网概念
2.4.1 SDH传输网概念
2.4.2 中央、省、地市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2.5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有关规程
2.6 计算机技术基础
2.6.1 计算机系统组成
2.6.2 计算机网络基础
2.6.3 计算机网络常用协议
3. 专业技能
3.1 广播电视监测的基本任务
3.2 射频信号测量
3.2.1 频率测量
3.2.2 电场强度测量
3.2.3 调制度测量
3.2.4 频带宽度测量
3.2.5 无线电频谱占用测量
3.3 中短波广播监测
3.4 调频、电视测量
3.5 卫星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3.6 有线电视监测网技术
3.7 遥控监测技术
中短波遥控监测系统、有线和无线电视监测系统
3.8 通用电子测量技术
信号分析类测量仪器(示波器、频谱仪、场强仪、测频仪等)
3.9 广播电视播出异态分析、数据处理及应急处置
二、有线电视系统
1. 基础理论
1.1 分贝比与电平,电平单位的换算
1.2 载噪比的计算
1.3 非线性失真指标C/CSO和C/CTB的计算
1.4 数字调制技术
1.4.1 QPSK调制的原理、符号率、带宽计算
1.4.2 QAM调制的原理、符号率、带宽计算
1.4.3 OFDM调制的原理、符号率、带宽计算
1.4.4 星座图分析
1.5 数字编码技术
1.5.1 MPEG-2编码器的编码速率
1.5.2 TS码流的形成
1.5.3 TS流的结构和分析
1.5.4 MPEG-4、H.264、AVS编码器的编码速率
1.5.5 差错控制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RS码、交织码、卷积码等信道编码原理
1.6 多路复用技术:MPEG-2中的PSI信息
1.7 加扰技术
1.7.1 基本原理
1.7.2 同密加扰和多密加扰
1.8 有线数字电视的性能指标
1.8.1 数字电视频道功率
1.8.2 误码率、MER和载噪比
2. 专业知识
2.1 有线电视模拟前端系统
2.1.1 组成结构
2.1.2 设计计算:载噪比、输出电平、非线性失真
2.2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
2.2.1 数字电视前端的组成和主要设备
2.2.2 卫星接收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3 QAM调制器的功能和应用
2.2.4 MPEG-2编码器的功能和应用
2.2.5 复用器的功能和应用
2.2.6 加扰器的功能和应用
2.2.7 IPQAM的功能和应用
2.2.8 视频服务器的功能和应用
2.2.9 核心路由器的功能和应用
2.2.10 波分设备的功能和应用
2.2.11 网管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2 业务与运营支撑系统(BOSS)的功能和应用
2.2.13 监控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4 条件接收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5 电子节目指南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6 数据广播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7 中间件的功能和应用
2.2.18 准视频点播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3 有线电视网络
2.3.1 WDM技术:基本概念、光波长区的分配、WDM系统在传送网中的应用
2.3.2 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
2.3.3 FTTH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3.4 DOCSIS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3.5 EoC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3.6 同轴电缆传输网络:基本结构、干线放大器的工作电平、传输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2.3.7 用户分配网:树形结构、集中分配结构;无源分配网的设计和计
算
2.4 相关知识
2.4.1 三网融合、NGB、IPTV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技术
2.4.2 相关传输协议: RTSP实时流协议、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IGMP协议等
2.4.3 OSPF、ISIS、BGP、MPLS等路由协议
3. 专业技能
3.1 测量仪器的使用
频谱分析仪、有线电视分析仪、网络分析仪、数字场强仪、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光缆熔接机、码流分析仪、视音频分析仪等
3.2 有线电视前端系统指标的测量
3.2.1 C/N、CTB、CSO、图像载波电平、伴音电平、V/A比
3.2.2 MER、误码率、数字信号电平
3.2.3 光功率、光波长、光反射损耗
3.2.4 码率、TS流包头、PAT结构、PMT结构、PCR抖动
3.2.5 ASI信号的输出幅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抖动
3.3 有线电视网络指标的测量
3.3.1 反射损耗、插入损耗、相互隔离、特性阻抗、带内平坦度、噪声系数、信号交流声比、群时延、电缆衰减常数、屏蔽衰减等
3.3.2 机顶盒的视频输出幅度、视频同步幅度、视频幅频特性、色度/亮度增益不等、视音频同步时间差、工作功耗等
3.3.3 光缆的模场直径、截止波
2014年全省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复习大纲
一、监测系统
1. 基础理论
电工基础知识
2. 专业知识
2.1 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2.1.1无线电波传输基本概念
2.1.2发射与接收天线原理
2.1.3广播电视模拟信号传输与调制技术
2.1.4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及编码技术
2.1.5数字信号传输、复接及调制技术
2.2 广播电视接收
2.2.1 中短波调幅广播
2.2.2 调频广播接收
2.2.3 无线电视接收
2.2.4 卫星广播电视接收
2.2.5 有线电视广播接收
2.3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2.3.1 中短波广播发射技术
2.3.2 调幅广播发射技术
2.3.3 地面电视发射系统
2.3.4 卫星电视发射系统
2.3.5 有线电视网络系统
2.4 广播电视传输网概念
2.4.1 SDH传输网概念
2.4.2 中央、省、地市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2.5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有关规程
2.6 计算机技术基础
2.6.1 计算机系统组成
2.6.2 计算机网络基础
2.6.3 计算机网络常用协议
3. 专业技能
3.1 广播电视监测的基本任务
3.2 射频信号测量
3.2.1 频率测量
3.2.2 电场强度测量
3.2.3 调制度测量
3.2.4 频带宽度测量
3.2.5 无线电频谱占用测量
3.3 中短波广播监测
3.4 调频、电视测量
3.5 卫星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3.6 有线电视监测网技术
3.7 遥控监测技术
中短波遥控监测系统、有线和无线电视监测系统
3.8 通用电子测量技术
信号分析类测量仪器(示波器、频谱仪、场强仪、测频仪等)
3.9 广播电视播出异态分析、数据处理及应急处置
二、有线电视系统
1. 基础理论
1.1 分贝比与电平,电平单位的换算
1.2 载噪比的计算
1.3 非线性失真指标C/CSO和C/CTB的计算
1.4 数字调制技术
1.4.1 QPSK调制的原理、符号率、带宽计算
1.4.2 QAM调制的原理、符号率、带宽计算
1.4.3 OFDM调制的原理、符号率、带宽计算
1.4.4 星座图分析
1.5 数字编码技术
1.5.1 MPEG-2编码器的编码速率
1.5.2 TS码流的形成
1.5.3 TS流的结构和分析
1.5.4 MPEG-4、H.264、AVS编码器的编码速率
1.5.5 差错控制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RS码、交织码、卷积码等信道编码原理
1.6 多路复用技术:MPEG-2中的PSI信息
1.7 加扰技术
1.7.1 基本原理
1.7.2 同密加扰和多密加扰
1.8 有线数字电视的性能指标
1.8.1 数字电视频道功率
1.8.2 误码率、MER和载噪比
2. 专业知识
2.1 有线电视模拟前端系统
2.1.1 组成结构
2.1.2 设计计算:载噪比、输出电平、非线性失真
2.2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
2.2.1 数字电视前端的组成和主要设备
2.2.2 卫星接收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3 QAM调制器的功能和应用
2.2.4 MPEG-2编码器的功能和应用
2.2.5 复用器的功能和应用
2.2.6 加扰器的功能和应用
2.2.7 IPQAM的功能和应用
2.2.8 视频服务器的功能和应用
2.2.9 核心路由器的功能和应用
2.2.10 波分设备的功能和应用
2.2.11 网管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2 业务与运营支撑系统(BOSS)的功能和应用
2.2.13 监控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4 条件接收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5 电子节目指南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6 数据广播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2.17 中间件的功能和应用
2.2.18 准视频点播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3 有线电视网络
2.3.1 WDM技术:基本概念、光波长区的分配、WDM系统在传送网中的应用
2.3.2 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
2.3.3 FTTH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3.4 DOCSIS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3.5 EoC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3.6 同轴电缆传输网络:基本结构、干线放大器的工作电平、传输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2.3.7 用户分配网:树形结构、集中分配结构;无源分配网的设计和计
算
2.4 相关知识
2.4.1 三网融合、NGB、IPTV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技术
2.4.2 相关传输协议: RTSP实时流协议、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IGMP协议等
2.4.3 OSPF、ISIS、BGP、MPLS等路由协议
3. 专业技能
3.1 测量仪器的使用
频谱分析仪、有线电视分析仪、网络分析仪、数字场强仪、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光缆熔接机、码流分析仪、视音频分析仪等
3.2 有线电视前端系统指标的测量
3.2.1 C/N、CTB、CSO、图像载波电平、伴音电平、V/A比
3.2.2 MER、误码率、数字信号电平
3.2.3 光功率、光波长、光反射损耗
3.2.4 码率、TS流包头、PAT结构、PMT结构、PCR抖动
3.2.5 ASI信号的输出幅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抖动
3.3 有线电视网络指标的测量
3.3.1 反射损耗、插入损耗、相互隔离、特性阻抗、带内平坦度、噪声系数、信号交流声比、群时延、电缆衰减常数、屏蔽衰减等
3.3.2 机顶盒的视频输出幅度、视频同步幅度、视频幅频特性、色度/亮度增益不等、视音频同步时间差、工作功耗等
3.3.3 光缆的模场直径、截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