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知识观角度看语文教学

第24卷第1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3月20日!垒!:21塑2:!』竺!罂!!型鉴!!!!翌墨!!!!i!!!!!!!型!!!!!翌

坚!!:!1

2111

从建构主义知识观角度看语文教学

路冬梅1,王双云2

(】,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开封475004;2.许继集团公司教育处,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作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正在风行世界,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它关于知识观的思想,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这个考虑,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分析它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主体;合作学习;认知预结构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04)01--0051--02

近年来,建构主义思想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得到越来越二、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多的理论工作者的认同。其关予知识观的学说,已经成为当前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思想对我国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积极新课程标准研制工作中重要的理论基础支柱之一。了解建构影响。分析建构主义知1只观的基本思想,探讨它对我国语文教主义知识观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的借鉴之处,是有着现实意义的。笔者认为,它对语文教学一、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基本思想

的启发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的非确定性

1.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应,在建构主义的学说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操练的工

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现。它只具,不再是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是独立的生命体,是能够发挥潜能的人。以此观点审视语文课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丽不断地变革、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地位就一定要发生变化:要尊重学生个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1,

体的地位,强调个体的实践。具体说来,就是要还给学生三大2.知识的建构性

权利:阅读的权力,思考的权力,发表意见、讨论、辩论的权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传播的,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在学习方式上,学生要从听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训练转向构的。它一再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主动思考、讨论、实践;从重视学习、思维的结果转向重视学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习、感悟、思维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量及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技能的熟练程度转向强调自我发现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质知识的意义。”[23

及发展综合素质,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脑袋决不是一个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的角色必然随之发生转变。教空着的准备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块可以拿来就涂写的白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不再是绝对的权威,真理的化身,而板: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丰富的经验所组成的一种是与学生平等互动的合作者、交流者、引导者、促进者。他需要认知的预结构。教师不能无视这种预结构和这些旧经验,而应组织学生群体,选择教材,调整教材,编写教材,布拦良好的学该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习环境。他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状况与心理结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构。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他应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知识的社会性

肯定学生的尝试,倾听学生发言,促使学习活动始终行进在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环境交确的轨道上。而不能像以前那样,怀揣“答案”,一问一答,一步互作用的结果,要重视学习中的相互作用。”03它指出这个知一步地把学生“牵”向预定的知识和结论中。

识的建构过程不是封闭的,而应当是在学习群体中,通过合作与之相应的是,教学模式也需随之发生转变。要由“教师学习,协商调节而完成的。具体说来,它包括:个体的建构(个为课堂主角”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体与其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间的建构(如学生与教师致力于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参与的、实践性、刨造性很强的相互作用),以及更大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公共知识的建构。

的发现、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

收稿日期:2003—11--20

作者简介:路冬梅(1968一),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

・5l・

万 

方数据

论化、实践化的教学范型。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辅助方法。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有利于交互式教学,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指令,而能主动地对信息编码和加工,能对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进行选择和决策。并且学生的观点又可以通过BBS很快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这都有利于学生作为主体的转变。

重视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是把学生看作是学习主体的自然延伸。建构主义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经历赋予的。任何一种来自外界(专家、课本参考书、教师)“高屋建瓴”的说教,对学习者的建构都是不恰当的,没有用处的。例如,以鲁迅的文章《狂人El记》为例,若是让阅历很浅的小学生阅读,只会认为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就是让初中学生阅读,能领会其深意的也不多。如果让老师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执教,即使是教学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师,想让学生理解本文以象征的手法对封建传统所进行的批判,“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深意,恐怕也难以胜任。学生最多只会背住几个意义深长的句子,而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是因为学生阅历的限制,他还缺乏理解这个作品的基础实力。这就告诫我们:教师在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水平、起始状态,绝不能把新知识作为一座凌空飞架的桥梁,高架于学生的经验水平之上。因为人能够理解的是他们经验领域之内的东西,至少也必须是能用经验、经历来阐释的。当然,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事事留心,处处在意的习惯以及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背诵,丰富知识储备也是很重要的。

2.注重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建构主义认为“建构”知识应该是一种群体活动,要重视学习共同体,要鼓励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协商。因为面对某一知识,某个个体的经验是有限的。不同的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事物的认识会相对丰满些。再加上,同一年龄层次的学习者,拥有深浅差异不大的思维水平和易沟通的经验水平,所以容易形成经验互享,达成理解的丰富性、合理化。

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对话交流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除了经验共享的意义之外,还强调与他人的联系,这能使学习者在意识到“我”的同时,也意识到“你”的存在,这是一种既有自我又保持开放心态的思维方式,是优良人格结构形成的基础。

按照建构主义中知识的建构性和社会性观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就大有必要。苏教版初中

中的“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就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城乡,观察取样,实验测试,调查走访,查找资料,分类整理,讨论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求用200字——300字给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写一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建议书,向同龄人写一份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书。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又通过接触社会,亲自实践,巩固、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在完成这些活动时的分组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扩大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

3.实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评估方式的转变如上所说,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性,但并意味着不是终极答案,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更真实的解释。所以语文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即不应该把注意力只放在“结果”上,而应该重视探索知识的“过程”。目前的语文教学就必须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移,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弄清它跟其他知识的关系,将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因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看重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其责任感,合作精神等。”。。例如,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当然不是要学生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也不是让这些初中生来解开月球之谜,而是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培养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与基本的科学方法。当然也可以徜徉在唐诗宋词的那个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也可以想像邀游在亦真亦幻的迷宫里面……

总之,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所蕴涵的教学思想是丰富的,对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3(33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电化教育研

究,2000,(4).

(43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3).

语文教材中就专门设计了“跨学科专题语文活动”。如第一册

(责任编辑:褚自刚)

・52・

万方数据 

从建构主义知识观角度看语文教学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路冬梅, 王双云

路冬梅(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开封,475004), 王双云(许继集团公司,教育处,河南,许昌,461000)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4,24(1)2次

参考文献(2条)

1.崔峦 学习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2002(03)2.钟志贤;徐洪建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 2000(04)

引证文献(2条)

1.王霜玲 中职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思考[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2008(8)2.王漫 语文课程知识的选择[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fjyxyxb200401019.aspx

第24卷第1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3月20日!垒!:21塑2:!』竺!罂!!型鉴!!!!翌墨!!!!i!!!!!!!型!!!!!翌

坚!!:!1

2111

从建构主义知识观角度看语文教学

路冬梅1,王双云2

(】,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开封475004;2.许继集团公司教育处,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作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正在风行世界,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它关于知识观的思想,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这个考虑,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分析它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主体;合作学习;认知预结构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04)01--0051--02

近年来,建构主义思想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得到越来越二、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多的理论工作者的认同。其关予知识观的学说,已经成为当前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思想对我国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积极新课程标准研制工作中重要的理论基础支柱之一。了解建构影响。分析建构主义知1只观的基本思想,探讨它对我国语文教主义知识观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的借鉴之处,是有着现实意义的。笔者认为,它对语文教学一、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基本思想

的启发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的非确定性

1.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应,在建构主义的学说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操练的工

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现。它只具,不再是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是独立的生命体,是能够发挥潜能的人。以此观点审视语文课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丽不断地变革、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地位就一定要发生变化:要尊重学生个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1,

体的地位,强调个体的实践。具体说来,就是要还给学生三大2.知识的建构性

权利:阅读的权力,思考的权力,发表意见、讨论、辩论的权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传播的,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在学习方式上,学生要从听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训练转向构的。它一再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主动思考、讨论、实践;从重视学习、思维的结果转向重视学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习、感悟、思维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量及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技能的熟练程度转向强调自我发现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质知识的意义。”[23

及发展综合素质,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脑袋决不是一个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的角色必然随之发生转变。教空着的准备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块可以拿来就涂写的白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不再是绝对的权威,真理的化身,而板: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丰富的经验所组成的一种是与学生平等互动的合作者、交流者、引导者、促进者。他需要认知的预结构。教师不能无视这种预结构和这些旧经验,而应组织学生群体,选择教材,调整教材,编写教材,布拦良好的学该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习环境。他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状况与心理结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构。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他应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知识的社会性

肯定学生的尝试,倾听学生发言,促使学习活动始终行进在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环境交确的轨道上。而不能像以前那样,怀揣“答案”,一问一答,一步互作用的结果,要重视学习中的相互作用。”03它指出这个知一步地把学生“牵”向预定的知识和结论中。

识的建构过程不是封闭的,而应当是在学习群体中,通过合作与之相应的是,教学模式也需随之发生转变。要由“教师学习,协商调节而完成的。具体说来,它包括:个体的建构(个为课堂主角”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体与其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间的建构(如学生与教师致力于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参与的、实践性、刨造性很强的相互作用),以及更大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公共知识的建构。

的发现、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

收稿日期:2003—11--20

作者简介:路冬梅(1968一),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

・5l・

万 

方数据

论化、实践化的教学范型。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辅助方法。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有利于交互式教学,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指令,而能主动地对信息编码和加工,能对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进行选择和决策。并且学生的观点又可以通过BBS很快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这都有利于学生作为主体的转变。

重视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是把学生看作是学习主体的自然延伸。建构主义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经历赋予的。任何一种来自外界(专家、课本参考书、教师)“高屋建瓴”的说教,对学习者的建构都是不恰当的,没有用处的。例如,以鲁迅的文章《狂人El记》为例,若是让阅历很浅的小学生阅读,只会认为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就是让初中学生阅读,能领会其深意的也不多。如果让老师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执教,即使是教学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师,想让学生理解本文以象征的手法对封建传统所进行的批判,“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深意,恐怕也难以胜任。学生最多只会背住几个意义深长的句子,而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是因为学生阅历的限制,他还缺乏理解这个作品的基础实力。这就告诫我们:教师在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水平、起始状态,绝不能把新知识作为一座凌空飞架的桥梁,高架于学生的经验水平之上。因为人能够理解的是他们经验领域之内的东西,至少也必须是能用经验、经历来阐释的。当然,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事事留心,处处在意的习惯以及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背诵,丰富知识储备也是很重要的。

2.注重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建构主义认为“建构”知识应该是一种群体活动,要重视学习共同体,要鼓励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协商。因为面对某一知识,某个个体的经验是有限的。不同的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事物的认识会相对丰满些。再加上,同一年龄层次的学习者,拥有深浅差异不大的思维水平和易沟通的经验水平,所以容易形成经验互享,达成理解的丰富性、合理化。

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对话交流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除了经验共享的意义之外,还强调与他人的联系,这能使学习者在意识到“我”的同时,也意识到“你”的存在,这是一种既有自我又保持开放心态的思维方式,是优良人格结构形成的基础。

按照建构主义中知识的建构性和社会性观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就大有必要。苏教版初中

中的“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就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城乡,观察取样,实验测试,调查走访,查找资料,分类整理,讨论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求用200字——300字给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写一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建议书,向同龄人写一份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书。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又通过接触社会,亲自实践,巩固、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在完成这些活动时的分组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扩大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

3.实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评估方式的转变如上所说,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性,但并意味着不是终极答案,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更真实的解释。所以语文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即不应该把注意力只放在“结果”上,而应该重视探索知识的“过程”。目前的语文教学就必须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移,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弄清它跟其他知识的关系,将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因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看重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其责任感,合作精神等。”。。例如,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当然不是要学生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也不是让这些初中生来解开月球之谜,而是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培养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与基本的科学方法。当然也可以徜徉在唐诗宋词的那个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也可以想像邀游在亦真亦幻的迷宫里面……

总之,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所蕴涵的教学思想是丰富的,对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3(33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电化教育研

究,2000,(4).

(43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3).

语文教材中就专门设计了“跨学科专题语文活动”。如第一册

(责任编辑:褚自刚)

・52・

万方数据 

从建构主义知识观角度看语文教学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路冬梅, 王双云

路冬梅(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开封,475004), 王双云(许继集团公司,教育处,河南,许昌,461000)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4,24(1)2次

参考文献(2条)

1.崔峦 学习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2002(03)2.钟志贤;徐洪建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 2000(04)

引证文献(2条)

1.王霜玲 中职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思考[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2008(8)2.王漫 语文课程知识的选择[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fjyxyxb200401019.aspx


相关文章

  • 建构主义和教学设计
  • 篇一: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 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giambat tista vico),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 ...查看


  • 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_丁家永
  • 2000年9月 第5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r nal o f Na njing N orma l U niv ersity (Social Science) Sept. , 2000N o. 5 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 ...查看


  • 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缎云间--共同体站长之家
  • 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 钟志贤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江西 南昌 330027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对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和互动三个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互动 一.知 ...查看


  • 建构主义论文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生物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建构主义理论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认识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获得,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 ...查看


  • 应用结构主义理论促进高职数学教学
  •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逐步地在探索中前进.伴随结构主义理论的不断兴起,高等职业学校将结构主义理论与高职数学教学相结合,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依据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结合高职 ...查看


  •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高中生物教学启示
  •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正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对话等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倡导合作学习与建立 ...查看


  •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正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对话等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倡导合作学习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高中生物教学有一定的 ...查看


  • 弹性认知理论--I think, therefor I be.
  • 斯皮若等于1990年提出认知弹性理论.该理论的焦点是复杂和结构不良领域中学习的本质问题.所谓认知弹性,意指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境领域作出适宜的反应.因此,这既是超越单一概念维度的多维度知识表征方式的功能,又是 ...查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应用 07021318 陈 慧 07021315 徐利锦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