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误判现在与过去的距离。当平板电脑每年更新换代一次的时候,谁能想到同样是现代世界标志的波音747早在1969年就已经飞上天空? 如它的名字所示,《1969》是一本关于这个年份的书。翻译者似乎特别想提醒读者,这本书所描写的年份的意义。原作的副标题是The Year Everything Cha nged,直译过来是“万事变革之年”,但在出版时被译做了“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 1968年一直被视作西方60年代末一系列反叛运动的关键年份,它总是跟摇滚乐、垮掉的一代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被反复谈论,赋予各种意义,譬如黑人民权运动的起点、女性选举的关键一年、民谣和诗歌的一年、战后新一代发出声音的一年……关于这个年份的书汗牛充栋,以至于《1969》的作者罗布·柯克帕特里克被建议说,把这本书叫做《关键之年后的一年》。 但是罗布·柯克帕特里克认为,1969年同样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人类登上月球,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开幕,黑人民权运动进入高潮……在这本书里,作者展示了1969年里发生的各种光怪陆离之事,不仅仅是政治和战争,还有电影、橄榄球赛和音乐,甚至犯罪。 在1969年,剧场和银幕都变得让老派人无法直视。《花花公子》报道说:“新一轮艺术、电影中的露骨色情不仅比以往更直白,而且更下流、更变态……1969年,带着前所未有的坦白,人类性活动全景展示在银幕上。” 一些倾向左翼的人目睹暴力后开始反思。《新共和》主编马丁·佩雷斯说:“目睹那次占领是我在政治上从左翼转到右翼的开始。” 首当其冲的就是约翰·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它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限制级电影,里面仅仅出现了短暂的非正面裸体,但是却直接表现了同性恋的情景。 与此同时,《纽约晚报》的一群专栏作家、编辑合伙写了一本色情小说,然后虚构了一个美女作家当做作者。当这本书热销之后,他们公开了这一恶作剧,却让书更加畅销。而在剧院舞台上,好几部戏剧开始展示裸体,并且大肆朗诵“有伤风化”的台词。 这一年,学生的抗议运动变得越来越暴力。大学被年轻人看做老一辈权势集团的象征,应该被占领、摧毁。一开始是大学里的黑人激进运动,他们要求在学校管理层中有更多的黑人代表,并且黑人不应该被训练成白人社会中的螺丝钉。然后校园暴力蔓延到各个大学,他们唱着披头士的歌曲,占领学校行政大楼,粗鲁地对待他们的院长和教师。暴动最终招来了警察,在333年的哈佛大学历史上是第一次。康奈尔大学则发生了武斗。 学生暴力的结果却是潜移默化的。一些倾向左翼的人目睹了暴力,开始抽身而退。《1969》中写道,未来的《新共和》主编马丁·佩雷斯说:“目睹那次占领是我在政治上从左翼转到右翼的开始。” “十二宫杀手”是1969年一个恐怖的传奇。一个杀人狂自称“十二宫”,在每次作案后向媒体寄一封信,留下密码、线索,向警方挑衅,而警察始终束手无策,至今仍是60年代的谜团。 这一年影响未来的标志性事件除了波音747首飞,还有阿帕网的诞生。第一条互联网信息是“lo”(引起别人注意的感叹词,相当于“嘿!”、“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程师们原本打算向斯坦福大学发送“login(登陆)”这个单词,结果只发出了开头两个字母网络就崩溃了。 作者把这些故事串连在一起,编织出1969年的全景画面。很多人在歌颂60年代的反叛精神和浪漫激进,但是《1969》里冷静展示了那个复杂、混乱的年代: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成了一个传奇,40万人为音乐聚集起来却没有出什么乱子除了交通堵塞。发起音乐节的迈克尔·兰宣称:“这一代文化和这一代人,不同于旧文化和老一代人。你看到他们如何管好自己的事,没有警察、枪支、棍棒,没有起哄骚乱,人人团结一致、互相帮助,这种做法很有效。从我们到那儿时起,它就在起作用,并且它还会一直作用下去。”连公交车司机都说:“他们是我见过的最不会发牢骚、不抱怨,有耐心、大方、有礼貌的一群孩子。”然而三个多月之后,另一个音乐节就变成了骚乱和凶杀。 一切泛滥至极,但是洪流没有使社会分崩离析。1969年不是一个结束,也并非开始的起点。表面上的混乱和无序延续到下一个十年,但是整个美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经历了变乱之后走向成熟。 如《1969》中所说:“这些就是人民,曾经是一个整体的人民,但是再也不会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民。”
在急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误判现在与过去的距离。当平板电脑每年更新换代一次的时候,谁能想到同样是现代世界标志的波音747早在1969年就已经飞上天空? 如它的名字所示,《1969》是一本关于这个年份的书。翻译者似乎特别想提醒读者,这本书所描写的年份的意义。原作的副标题是The Year Everything Cha nged,直译过来是“万事变革之年”,但在出版时被译做了“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 1968年一直被视作西方60年代末一系列反叛运动的关键年份,它总是跟摇滚乐、垮掉的一代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被反复谈论,赋予各种意义,譬如黑人民权运动的起点、女性选举的关键一年、民谣和诗歌的一年、战后新一代发出声音的一年……关于这个年份的书汗牛充栋,以至于《1969》的作者罗布·柯克帕特里克被建议说,把这本书叫做《关键之年后的一年》。 但是罗布·柯克帕特里克认为,1969年同样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人类登上月球,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开幕,黑人民权运动进入高潮……在这本书里,作者展示了1969年里发生的各种光怪陆离之事,不仅仅是政治和战争,还有电影、橄榄球赛和音乐,甚至犯罪。 在1969年,剧场和银幕都变得让老派人无法直视。《花花公子》报道说:“新一轮艺术、电影中的露骨色情不仅比以往更直白,而且更下流、更变态……1969年,带着前所未有的坦白,人类性活动全景展示在银幕上。” 一些倾向左翼的人目睹暴力后开始反思。《新共和》主编马丁·佩雷斯说:“目睹那次占领是我在政治上从左翼转到右翼的开始。” 首当其冲的就是约翰·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它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限制级电影,里面仅仅出现了短暂的非正面裸体,但是却直接表现了同性恋的情景。 与此同时,《纽约晚报》的一群专栏作家、编辑合伙写了一本色情小说,然后虚构了一个美女作家当做作者。当这本书热销之后,他们公开了这一恶作剧,却让书更加畅销。而在剧院舞台上,好几部戏剧开始展示裸体,并且大肆朗诵“有伤风化”的台词。 这一年,学生的抗议运动变得越来越暴力。大学被年轻人看做老一辈权势集团的象征,应该被占领、摧毁。一开始是大学里的黑人激进运动,他们要求在学校管理层中有更多的黑人代表,并且黑人不应该被训练成白人社会中的螺丝钉。然后校园暴力蔓延到各个大学,他们唱着披头士的歌曲,占领学校行政大楼,粗鲁地对待他们的院长和教师。暴动最终招来了警察,在333年的哈佛大学历史上是第一次。康奈尔大学则发生了武斗。 学生暴力的结果却是潜移默化的。一些倾向左翼的人目睹了暴力,开始抽身而退。《1969》中写道,未来的《新共和》主编马丁·佩雷斯说:“目睹那次占领是我在政治上从左翼转到右翼的开始。” “十二宫杀手”是1969年一个恐怖的传奇。一个杀人狂自称“十二宫”,在每次作案后向媒体寄一封信,留下密码、线索,向警方挑衅,而警察始终束手无策,至今仍是60年代的谜团。 这一年影响未来的标志性事件除了波音747首飞,还有阿帕网的诞生。第一条互联网信息是“lo”(引起别人注意的感叹词,相当于“嘿!”、“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程师们原本打算向斯坦福大学发送“login(登陆)”这个单词,结果只发出了开头两个字母网络就崩溃了。 作者把这些故事串连在一起,编织出1969年的全景画面。很多人在歌颂60年代的反叛精神和浪漫激进,但是《1969》里冷静展示了那个复杂、混乱的年代: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成了一个传奇,40万人为音乐聚集起来却没有出什么乱子除了交通堵塞。发起音乐节的迈克尔·兰宣称:“这一代文化和这一代人,不同于旧文化和老一代人。你看到他们如何管好自己的事,没有警察、枪支、棍棒,没有起哄骚乱,人人团结一致、互相帮助,这种做法很有效。从我们到那儿时起,它就在起作用,并且它还会一直作用下去。”连公交车司机都说:“他们是我见过的最不会发牢骚、不抱怨,有耐心、大方、有礼貌的一群孩子。”然而三个多月之后,另一个音乐节就变成了骚乱和凶杀。 一切泛滥至极,但是洪流没有使社会分崩离析。1969年不是一个结束,也并非开始的起点。表面上的混乱和无序延续到下一个十年,但是整个美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经历了变乱之后走向成熟。 如《1969》中所说:“这些就是人民,曾经是一个整体的人民,但是再也不会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