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意识

【摘要】阮籍出生世儒,有济世志。从而立之年到阮籍去世恰逢魏晋易代,阮籍生命陷入了苦闷失意中。《咏怀诗》很多篇幅围绕生命主题,书写了他在人生的困苦中对生命本身及生命价值的思考:生命的短暂脆弱,个人的生存忧愤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生命意识

一个人的生命意识主要包括个人对生命本体和生命价值的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人生命意识不同。在中国文化中,士人的生命意识更看重个体生命价值意义,很多情况下,在生命价值受到挫折后,他们常常会转向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比如对生命短暂、脆弱以及不可重来的深层感悟,而这种感悟又进一步加剧了生命价值不能实现的悲情感,并在这种生命意识基础上对生活方式做出选择。屈原遭到贬官被放逐,对岁月流逝,时光匆匆格外的敏感。《离骚》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汨余若将不息兮,恐年岁之不吾予。”诗人对日月更替,春秋更迭的慨叹包含着年华老大,生命无为的痛苦与焦虑,同时做出生活的选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阮籍出生世儒,饱读诗书:“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其十

五)”尊崇儒学,有济世志:“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其三十

八)”但魏晋之际的政治动荡改变了他建功立业的人生之路。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典午之变”;嘉平六年(公元255年)魏少帝曹芳被废;甘露五年高贵乡公曹被弑,司马懿血腥篡魏,大肆屠杀异己,天下名士减半。阮籍同时代的士人何晏、华轨、吕安以及阮籍最好的朋友嵇康都被杀害,阮籍稍有不慎,也会招来杀身之祸。残酷的高压政治统治,生命理想的受挫,阮籍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唐人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每发兹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诗中有阮籍对生命短暂脆弱的哀叹,有对个体生命价值虚无的呜咽。阮籍的“忧生之嗟”中浸透着诗人时代的苦难、个人的忧愤以及人生的选择。

一、生命的短暂脆弱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感叹岁月的匆匆流逝,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生活在政治动荡、杀戮不断的魏晋人,对生命的短暂匆匆慨叹更是普遍。王瑶在《中古文学史论》中说:“我们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能激动人心的,便是那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徐干的《室思诗》云:“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这些作品把短暂的人生喻为朝露、春草易逝易灭。《咏怀诗》中有很多诗表达了阮籍对生命匆匆的感受。诗中出现了很多动词“忽”“疏忽”“忽忽”等表现时间流逝之快:“愿为三春游,朝阳忽蹉跎。(其二十七)”“白日忽蹉跎(其三十二)”用“白日”“晨朝”“日月”“四时”“朝阳”等的转瞬即逝来表现生命犹如白驹过隙:“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差池。(其七)”四时、日月的更替把美好的生命送进了千年暗道。

生命又是何等的脆弱,艳丽的桃花:“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其四)”碧绿的树木:“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其十三)”一旦秋风乍起,寒霜覆盖,很快便消逝。“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礼。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其三)”“凝霜被野草。”“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其十)”如同刀剑的秋风寒霜使繁盛的植物凋零衰败,作者隐隐地诉说着生命的不堪一击与脆弱,尤其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个体生命更多的是受到一些外来的不可抗拒的戕害。这是作者对现实命运的悲叹,也决定着以后的生活方式。

人的生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匆匆流逝。“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其五)”“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其三十三)”“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容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其三十四)”在日升月落的一日复一日中,人的容颜不再华美,精神也日渐消损。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如同今日的朝阳不再来:“朝阳不再盛(其三十二)”“一夕不再朝(其八十一)”人必将与这世界永别:“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其十八)”“日夕复不来(其三十七)”生命的短暂、脆弱以及一去不复返,让士人们焦虑苦闷,他们期望通

过功业理想提高生命的密度与质量。但他们又常常处于现实的人生困境中,生命理想很难实现。

二、生命的忧愤

阮籍出生世儒,有济世志。《咏怀诗》中写了一个技艺超群的少年和一个为追逐个人理想而临危不顾,慷慨赴死、雄心勃发的壮士,“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其六十一)”“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其三十九)”这是阮籍人生理想的写照。但魏晋乱世,并不是一个实现个人理想的时代。

高平陵政变以后,司马氏利用“名教”诛除异己,很多士人丧命于屠刀下,从小接受儒学熏陶的阮籍在恶势力面前束手无策,甚至连自己及妻子的生命难保:“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其八)他深深地哀叹儒生的无用:“烈烈褒贬辞,老氏用长叹!(其六十)”并深深懊悔建功立业的雄心:“„„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其六十一)”诗的前半部分写志士平治天下的雄心,最后两句成了深深地哀叹与悔恨。因此他否定“立功”的不朽:“四十二首”先说:“王业须良甫,建功俟英雄”但由于:“天时有否泰,人事多盈冲”最后否定了英雄建功的价值:“园绮遁南岳,伯阳隐西戎。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

在人世间一介布衣足可托身:“布衣可托身,宠禄岂足赖。”人们追逐的富贵、利禄不可常保:“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其五)”有时候却成了生命的陷阱:“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其六)”李斯被腰斩咸阳,苏秦被刺死,人们千辛万苦追逐的富贵名利千秋万岁后犹如这寂寞的山岗:“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其十五)” 这些诗中描述的生命本身短暂脆弱以及在现实中的虚无,是阮籍对生命的感受,也是他选择生存方式的重要原因。

三、生存的方式

这是一个衰乱的时代,个人的生命以及价值都遭了到否定,对早年崇儒的阮籍来说,生命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咏怀诗》中多次写道路的迷失:“皋兰被径路,青骊逝?v?v(其十一)”“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二十)”以及中路、捷径、狭路、歧路、三衢、衢路、横术、险路、修途等,他不知何去何从:“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其五)”夜深人静时,找寻不到归路的阮籍他苦闷徘徊独自在深夜哀号:“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其一)”驾车独行遇到路途堵塞便率性而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他不断地寻找着生命的家园,一边要在政治的高压下生存,一边他不肯再现实中苟且。因此,阮籍实际上处于形神分裂状态。他在现实的高压下隐藏了儒学的治世志,虚与委蛇司马氏集团,先后去做司马父子的僚属,作东平相,骑驴到任,“‘至皆坏府舍诸壁障,使内外相望’十多天便倏然而归。他自求为步兵校尉,仅仅是步兵厨营藏有美酒,在任内遗落世事。”他醉酒不醒,纵酒浇愁,独自饮酒喝到了吐血:“既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行为狂傲放荡。不守礼法。《晋书?阮籍传》:“邻家有美色,当垆饮酒„„醉,便卧其侧。”《世说新语,任诞》说他母亲死后,他饮酒吃肉:“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精神上,他向往伯夷和叔齐:“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其三)”甘愿“与木石为邻”“与造化为友”,他追慕隐逸,向往“荣枯何足赖(其三十八)”的庄子,又向往仙境,阮籍精神与现实的生存选择,只是精神上暂时的释放,真正现实的苦难是无法超越的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魏晋人以狂捐来反映这乡原的社会,反抗这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掘发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他们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誉来冒犯统治阶级的奸雄假借礼教以维权位的恶势力。这是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的礼法社会不肯妥协的壮剧„„”阮籍以自身的超常放浪、任性不羁的生存方式,是对禅代造成整个生命世界零落的愤激,是个体生命流逝无所作为不得不安顿心灵的一种选择。这种生命的自我摧残与释放,也是在现实环境下获得一种生命的最大自由,遗落世事、纵酒不醒避免生命受

到戕害也规避了进入仕途不得不说言不由衷的话,做迫不得已的事。

【摘要】阮籍出生世儒,有济世志。从而立之年到阮籍去世恰逢魏晋易代,阮籍生命陷入了苦闷失意中。《咏怀诗》很多篇幅围绕生命主题,书写了他在人生的困苦中对生命本身及生命价值的思考:生命的短暂脆弱,个人的生存忧愤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生命意识

一个人的生命意识主要包括个人对生命本体和生命价值的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人生命意识不同。在中国文化中,士人的生命意识更看重个体生命价值意义,很多情况下,在生命价值受到挫折后,他们常常会转向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比如对生命短暂、脆弱以及不可重来的深层感悟,而这种感悟又进一步加剧了生命价值不能实现的悲情感,并在这种生命意识基础上对生活方式做出选择。屈原遭到贬官被放逐,对岁月流逝,时光匆匆格外的敏感。《离骚》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汨余若将不息兮,恐年岁之不吾予。”诗人对日月更替,春秋更迭的慨叹包含着年华老大,生命无为的痛苦与焦虑,同时做出生活的选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阮籍出生世儒,饱读诗书:“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其十

五)”尊崇儒学,有济世志:“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其三十

八)”但魏晋之际的政治动荡改变了他建功立业的人生之路。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典午之变”;嘉平六年(公元255年)魏少帝曹芳被废;甘露五年高贵乡公曹被弑,司马懿血腥篡魏,大肆屠杀异己,天下名士减半。阮籍同时代的士人何晏、华轨、吕安以及阮籍最好的朋友嵇康都被杀害,阮籍稍有不慎,也会招来杀身之祸。残酷的高压政治统治,生命理想的受挫,阮籍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唐人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每发兹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诗中有阮籍对生命短暂脆弱的哀叹,有对个体生命价值虚无的呜咽。阮籍的“忧生之嗟”中浸透着诗人时代的苦难、个人的忧愤以及人生的选择。

一、生命的短暂脆弱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感叹岁月的匆匆流逝,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生活在政治动荡、杀戮不断的魏晋人,对生命的短暂匆匆慨叹更是普遍。王瑶在《中古文学史论》中说:“我们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能激动人心的,便是那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徐干的《室思诗》云:“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这些作品把短暂的人生喻为朝露、春草易逝易灭。《咏怀诗》中有很多诗表达了阮籍对生命匆匆的感受。诗中出现了很多动词“忽”“疏忽”“忽忽”等表现时间流逝之快:“愿为三春游,朝阳忽蹉跎。(其二十七)”“白日忽蹉跎(其三十二)”用“白日”“晨朝”“日月”“四时”“朝阳”等的转瞬即逝来表现生命犹如白驹过隙:“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差池。(其七)”四时、日月的更替把美好的生命送进了千年暗道。

生命又是何等的脆弱,艳丽的桃花:“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其四)”碧绿的树木:“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其十三)”一旦秋风乍起,寒霜覆盖,很快便消逝。“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礼。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其三)”“凝霜被野草。”“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其十)”如同刀剑的秋风寒霜使繁盛的植物凋零衰败,作者隐隐地诉说着生命的不堪一击与脆弱,尤其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个体生命更多的是受到一些外来的不可抗拒的戕害。这是作者对现实命运的悲叹,也决定着以后的生活方式。

人的生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匆匆流逝。“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其五)”“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其三十三)”“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容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其三十四)”在日升月落的一日复一日中,人的容颜不再华美,精神也日渐消损。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如同今日的朝阳不再来:“朝阳不再盛(其三十二)”“一夕不再朝(其八十一)”人必将与这世界永别:“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其十八)”“日夕复不来(其三十七)”生命的短暂、脆弱以及一去不复返,让士人们焦虑苦闷,他们期望通

过功业理想提高生命的密度与质量。但他们又常常处于现实的人生困境中,生命理想很难实现。

二、生命的忧愤

阮籍出生世儒,有济世志。《咏怀诗》中写了一个技艺超群的少年和一个为追逐个人理想而临危不顾,慷慨赴死、雄心勃发的壮士,“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其六十一)”“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其三十九)”这是阮籍人生理想的写照。但魏晋乱世,并不是一个实现个人理想的时代。

高平陵政变以后,司马氏利用“名教”诛除异己,很多士人丧命于屠刀下,从小接受儒学熏陶的阮籍在恶势力面前束手无策,甚至连自己及妻子的生命难保:“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其八)他深深地哀叹儒生的无用:“烈烈褒贬辞,老氏用长叹!(其六十)”并深深懊悔建功立业的雄心:“„„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其六十一)”诗的前半部分写志士平治天下的雄心,最后两句成了深深地哀叹与悔恨。因此他否定“立功”的不朽:“四十二首”先说:“王业须良甫,建功俟英雄”但由于:“天时有否泰,人事多盈冲”最后否定了英雄建功的价值:“园绮遁南岳,伯阳隐西戎。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

在人世间一介布衣足可托身:“布衣可托身,宠禄岂足赖。”人们追逐的富贵、利禄不可常保:“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其五)”有时候却成了生命的陷阱:“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其六)”李斯被腰斩咸阳,苏秦被刺死,人们千辛万苦追逐的富贵名利千秋万岁后犹如这寂寞的山岗:“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其十五)” 这些诗中描述的生命本身短暂脆弱以及在现实中的虚无,是阮籍对生命的感受,也是他选择生存方式的重要原因。

三、生存的方式

这是一个衰乱的时代,个人的生命以及价值都遭了到否定,对早年崇儒的阮籍来说,生命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咏怀诗》中多次写道路的迷失:“皋兰被径路,青骊逝?v?v(其十一)”“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二十)”以及中路、捷径、狭路、歧路、三衢、衢路、横术、险路、修途等,他不知何去何从:“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其五)”夜深人静时,找寻不到归路的阮籍他苦闷徘徊独自在深夜哀号:“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其一)”驾车独行遇到路途堵塞便率性而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他不断地寻找着生命的家园,一边要在政治的高压下生存,一边他不肯再现实中苟且。因此,阮籍实际上处于形神分裂状态。他在现实的高压下隐藏了儒学的治世志,虚与委蛇司马氏集团,先后去做司马父子的僚属,作东平相,骑驴到任,“‘至皆坏府舍诸壁障,使内外相望’十多天便倏然而归。他自求为步兵校尉,仅仅是步兵厨营藏有美酒,在任内遗落世事。”他醉酒不醒,纵酒浇愁,独自饮酒喝到了吐血:“既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行为狂傲放荡。不守礼法。《晋书?阮籍传》:“邻家有美色,当垆饮酒„„醉,便卧其侧。”《世说新语,任诞》说他母亲死后,他饮酒吃肉:“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精神上,他向往伯夷和叔齐:“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其三)”甘愿“与木石为邻”“与造化为友”,他追慕隐逸,向往“荣枯何足赖(其三十八)”的庄子,又向往仙境,阮籍精神与现实的生存选择,只是精神上暂时的释放,真正现实的苦难是无法超越的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魏晋人以狂捐来反映这乡原的社会,反抗这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掘发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他们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誉来冒犯统治阶级的奸雄假借礼教以维权位的恶势力。这是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的礼法社会不肯妥协的壮剧„„”阮籍以自身的超常放浪、任性不羁的生存方式,是对禅代造成整个生命世界零落的愤激,是个体生命流逝无所作为不得不安顿心灵的一种选择。这种生命的自我摧残与释放,也是在现实环境下获得一种生命的最大自由,遗落世事、纵酒不醒避免生命受

到戕害也规避了进入仕途不得不说言不由衷的话,做迫不得已的事。


相关文章

  • 论魏晋士人的生命状态
  • 宗白华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论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 ...查看


  • 咏怀古迹其三__教学设计.doc
  •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设计 设计作者:蔡秀红 (龙岩四中) 案例名称:<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诗是怀 ...查看


  • 对比之中见高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 对比之 中见高下 - - < 咏怀古迹>其三) ( 赏析 湖北省巴东县 第一高级 中学语文组 李 强 一 咏 怀古迹 ( 三 ) 其 . 衬 托昭君这 一 " 窕红颜 " 窈 可谓 别 出心裁 .颔 联&qu ...查看


  • 阮籍的人生困境及其最终解脱
  • 正直文人求仙隐逸思想的社会根源.同时, 魏晋文人求 阮籍的人生困境及其仙隐逸的风气, 也深受当时流行的玄学影响.玄学标榜 老庄, 老庄哲学的遁世思想又为隐逸求仙提供了思想基 最终解脱础.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和思想氛围之下, 全身保真, 遗 落 ...查看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1&2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1 认真学习教材第二章<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回答下列问题.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班固<汉书·艺文志>叙述西汉乐府诗,将之概括为" ...查看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赏析?教学设计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赏析 教学设计 (2008-11-04 15:38:41) 标签: 咏怀(其一) 阮籍 赏析 教学设计 教育 分类: 诗歌鉴赏 <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 ...查看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答案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 诗 ...查看


  • 阮籍咏怀诗
  • 篇一:阮籍<咏怀诗> 阮籍<咏怀诗> 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篡权.战乱.黑暗. 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 ...查看


  • 骆宾王诗中的时间意识
  • 藻 夫 资 2 0年 号 旬 教 料0 6 7" 下 刊 骆 宾 王 诗 中 的 时 间 意 识 杨远 义 (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骆宾王是" 初唐四杰" 之一, 在他的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