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0

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

一、地理书目

(一)综合类

[1] (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地理学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2] (英) 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

[3] 杨吾扬.地理学思想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4] 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未购买)

[5] 陆大道. 21区位论和区域研究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

[6] 牛文元编著.理论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2年。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理科学. 科学出版社,1995年。

[8]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年.

[9] 大卫.哈维著. 地理学中的解释.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哈特向著.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年。 R.J约翰斯顿.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商务印书馆,2000年。 刘盛佳.地理学论丛.武汉出版社,2002年。 爱德华·W·苏贾(Edward W Soja)著,周宪,许钧,王文斌译. 后现代地理大卫·哈维 著. 希望的空间.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皮特,周尚意译. 现代地理学思想. 商务印书馆, 2007。 (法)保罗·克瓦尔(Claval, P.)著; 郑胜华,刘德美,刘清华 等译. 地杰弗里·马丁(Martin.G.J.) 著, 成一农, 王雪梅译. 所有可能的世界:(美)苏珊·汉森编,肖平,王方雄,李平译.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 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 商务印书馆,2004年。 理学思想史(第3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地理学思想史(第4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商务印书馆,2009年。 略报告. 科学出版社,2009。

[22]

[23]

年。

[24]

[25]

[26]

[27]

[28]

[29]

[30] 罗伯特·戴维·萨克著,朱红文,李冠福,金梦兰等译. 社会思想中的空间Bill Wyckoff(编者),蔡运龙译.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商务印书馆,2011段义孚著,徐文宁译. 无边的恐惧.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Preston, E. J. and C??. F J. American Geography: Inventory and Preston E. et al. All Possible Worlds: 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De Blij, H. J. and Muller, P. O. Geography Regions and Concepts Getis, A.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WCB/McGraw-Hill, 1998. Holt-Jensen, A. Geography History and Concepts-A Student's Guide. Joseph J. Hobbs, Christopher L. Salter. World Regional Geography. 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观:一种地理学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Prospect.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y, 1954. Ideas. Joho Wiley & Sons Inc. 1981. (Revised Sixth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Inc., , 1992.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99. Brooks/Cole; 6th international ed .,2008.

(二)方法类 [31]

[32]

[33]

[34]

[35]

[36] 托马斯•库恩(美)著,金吾伦、胡新和译. 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汤国安等.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邹伦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年.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徐建华(作者). 地理建模方法. 科学出版社,2010年。 Wilson, A.G. Urban and Regional Models in Geography and Planning. 出版社,2003年. 2006年. JOHN WILEY & SONS, INC.Canada, 1974.

(三)人文地理类

1. 教材

[37]

年。 李旭旦,周立三,吴传均 编. 人文地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9]

[40]

[41]

[42]

[43]

1994.

[44]

[45] 陆林. 人文地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08月. 赵荣等.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陈慧琳. 人文地理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06月. Cox, K. R. Man, Loca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Rubenstein, J. M. Human Geogragh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Knox, P. L. Human Geography, Prentice-Hall ,Inc. 1998. Fellmann,J. D. , Getis, A., and Getis, J. Human Geography. 2007. 版社, 2006年. Geography. New York : John Willey & Sons, Inc., 1972.

2. 著作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年.

[55]

[56]

[57]

[58]

[59]

[60] 顾朝林. 人文地理学流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刘卫东,柴严威,周尚意. 地理学评论(第1辑):第四届人文地理学沙龙户思社.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9年10月. 柴严威 等著. 城市空间与消费者行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柴严威 等著.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 科学出版社,2010年。 周尚意, 刘卫东, 柴彦威编. 地理学评论(第2辑):第五届人文地理学沙阿·德芒戎(法)(著),葛以德(译).人文地理学问题. 北京: 商务吴传均. 人文地理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鲍觉民.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 (英)约翰斯顿 (Johnston).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Philosophy and Human). 王铮. 理论经济地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翟有龙. 人文地理学新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唐晓峰:人文地理随笔. 三联书店, 2005-01。 R. 基钦(爱尔兰),N.J.泰特(英).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商务印书馆,吴传钧. 发展中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吴传钧院士.商务印书馆,2008印书馆,1993年. 商务印书馆,2000年01月. 2006年. 纪实. 商务印书馆. 2009年10月. 龙纪实. 商务印书馆,2010年。

[62]

[63]

[64] De Bliji, H. J. Human Geography: Culture, Society, and Space. New Getis, A., Getis, J. and Fellmann, J. Human Geography: Culture and Harries, K. D. and Robert,E. Human Geography: Culture, Interaction, (1911-1985).2011年。 York: John Willey & Sons, Inc. 1977. Environment.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and Economy.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A Bell & Howell Company, Columbus, Ohio, 1986.

[65]

[66]

[67]

[68] Murray, C., Honey, R. and Thomas C. Human Geography. Eagle, West Benko, G. B. and Strohmayer, U. SPACE & SOCIAL THEORY. Oxford: Knox, P. L. and Marston, S. A. Places an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Fouberg, E. H., Murphy, A. B., de Blij, H. J. Human Geography: People, Publishing Company, St. Paul, 1987.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7. Human Geograph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2001. Place, and Culture. 2009.

二、旅游书目

(一)综合类

[69]

[70]

[71]

2007。

[72]

[73] 谢彥君(作者). 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 南开大学,2006年。 克里斯·库伯 (Chris Cooper),约翰·弗菜彻 (John Fietcher),艾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第2版).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澳)克里斯·库珀; 钟林生; 谢婷译. 旅游研究经典评论. 南开大学出版(澳)詹宁斯 著,谢彦君; 陈丽译. 旅游研究方法. 旅游教育出版社,社,2006。 伦·法伊奥 (Alan Fyall)著,张俐俐,蔡利平译. 旅游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74]

[75] A.J.维尔 (A.J.Veal)著,聂小荣, 丁丽军译.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第3MacCannell,Dean Mac Cannell编,Nelson Graburn主编,彭兆荣,张晓萍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译. 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77]

[78]

年。

[79]

[80]

[81]

[82]

[83]

2009。

[84]

[85]

[86] 查尔斯·R·格德纳 (Charles R.Goeldner)著,李天元,徐虹,黄晶 译. 尹徳涛,宋丽娜编著.旅游问卷调查方法与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John Urry著,杨慧,赵玉中,王庆玲译. 游客凝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葛立成 等著.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吴必虎. 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张凌云. 旅游理论与实践探索文集.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旅游研究30年(1978-2008). 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1978-2008. 中国旅游出吴必虎,宋子千,等编. 旅游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谢彦君,等著. 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 旅游学(第10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9年。 社,2009。 版社,2009。

(二)旅游地理类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年。

[95]

[96] C.米歇尔·霍尔著,周昌军,等译. 旅游休闲地理学:环境•地点•空间(第3胡小武 著. 传承与升华:城市旅游开发与营销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2008年。 楚义芳. 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M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保继刚 等著.旅游开发研究(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年。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英)斯蒂芬·威廉斯(Williams,S); 张凌云译. 旅游地理学(引进版). 南冯学钢; 黄成林. 旅游地理学(送教师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于希贤,于涌,黄建军等著. 旅游规划的艺术——地方文脉原理及应用.刘会远,李蕾蕾 著. 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 商务印书馆,2007开大学出版社,2006。 重庆出版社,2006年。

[98]

[99] 聂献忠.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比)杨森-弗比克; 普里斯特刊; 罗素; 孙业红; 闵庆文译. 旅游文化资旅游地理学视角分析.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源:格局、过程与政策. 2010。

(三)旅游影响类

1. 旅游环境影响

[100] 王湘 编著.旅游环境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1] 明庆忠,李庆雷 著.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102] 刘玲 编著. 旅游环境评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3] 李东和. 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2. 旅游社会影响

[104] (以)科恩(Cohen,E)著,巫宁; 马聪玲; 陈立平译. 旅游社会学纵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05] 张文. 旅游影响: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6] (美)史密斯 主编; 张晓萍 译. 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中译本修订版).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107] (加)沃尔(Wall,G.),马西森(Mathieson,A.)著,肖贵蓉译.旅游:变化、影响与机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08] 卢松. 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模式研究.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3. 旅游经济影响

[109] 李周,操建华 等著. 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四)生态旅游类

[110]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111] (澳)巴克利著; 杨桂华等译. 生态旅游案例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12] 田里; 李常林. 生态旅游.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13] (澳)韦佛 著,杨佳华 等译.生态旅游.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4] 张广瑞,刘徳谦,李明德等编.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15] (加)芬内尔(Fennell,D. A.)著; 张凌云译. 生态旅游.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

[116] Fennell, D.A.; Dowling, R.K.主编, 张广瑞等译.生态旅游政策与规划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7] 程道品.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18] 洪剑明; 冉东亚. 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19] 程占红 著. 生态旅游与植被: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

(五)旅游规划类

[120]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胡)

[121] 保继刚等.旅游规划案例[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年。

[122] 刘滨谊 等著.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策划规划设计——安徽南艳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3] 保继刚,刘德龄,钟新民.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124] 李宇宏.景观生态旅游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125] Edward Inskeep著,张凌云译.旅游规划——一种综合的可持续的开发方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

[126] Lynn C. Harrison, Winston Husbands编著; 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等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7] WTO著,籍琰译.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128] 保继刚等.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

[129] Clare A. Gunn等著,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 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第四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0] 陆林.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31] 吴志强,吴承照.城市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132] 吴承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3] 陈家刚.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4] 刘滨谊 等著.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兼述新疆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5] 刘滨谊 等著.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6] 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维度:民族文化与可持续旅游开发[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

[137] 王怡然,姚昆遗,陈建勤 编著.上海都市旅游规划精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六)旅游经济类

[138] 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

[139] 魏小安. 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140] 魏小安. 产业发展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141] 魏小安; 韩健民. 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142] 魏小安. 中国休闲经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43] 高舜礼 著. 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

[144] 朱姝 (作者) .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145] 张广瑞, 魏小安, 刘德谦编. 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No.4(附光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46] 张广瑞, 刘德谦, 魏小安编. 2004-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附光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47] 张广瑞, 刘德谦. 200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08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48] 张广瑞, 刘德谦, 宋瑞 . 200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09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149] 张广瑞, 刘德谦, 宋瑞 . 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10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50] 张广瑞, 刘德谦, 宋瑞 . 201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11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151] 魏小安主編. 新时期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

[152] 张凌云, 等编 . 旅游产业研究报告2010. 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

[153] 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年。

[154] 张辉 等著.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方式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年。

[155]

(七)旅游管理类

[156] (美)麦特森(Matteson,M.T.),伊万舍维奇(Ivancevich,J.M.)编,李国洁,王毅等译.管理与组织行为经典文选(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157] (美)斯蒂芬·P·罗宾斯(Robbins,S.P.),玛丽·库尔特(Coulter,M.)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8] 张钢 编选.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9] Robbins, S. P. and Coulter, M. Management (8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5.

[160] (美)Nykiel,R. A.著,李天元译.饭店与旅游服务业市场营销.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

[161] (英)威廉姆斯(英)巴斯韦尔; 戴斌; 依绍华译. 旅游与休闲业服务质量管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162] (英)苏珊·豪娜; 约翰·斯沃布鲁克; 张勤译. 国际旅游管理案例分析.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63] 徐红罡,Lew,A.A.等编.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164] (美)菲利普·科特勒(Kotler,P.),约翰·T·保文(Bowen,J.T.),詹姆斯·C·麦肯斯(Makens,J.C.)著,谢彦君主译.旅游市场营销.东北参加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5] (英)弗兰克·豪伊; 丁宁; 姜婷婷; 马瑾 译. 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与管理.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66] (英) 斯沃布鲁克著; 龙江智; 李淼译.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第二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67] 程国庆著.中国旅游法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8] 谷慧敏, 秦宇编. 中国旅游企业年度报告(2010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 th

三. 可持续发展方面

[169] 陆亚洲编.中国区域持续发展研究.气象出版社,1997年。

[170]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学苑出版社,1997年。

[171] 任建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

[172] 王黎明著.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173] 曹利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174] 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 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175] 吴玉麟等:山东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四、区域经济与区域科学

1. 区域经济

[176] H.钱纳里等. 工业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177] 周起业.区域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78] 埃德加.胡佛. 区域经济学导论(中译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179] 勒施. 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180] 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

[181] 曾菊新.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 武汉出版社,1996年.

[182] [德] 阿尔弗雷德.韦伯著,李刚剑,陈志人,张英保译.工业区位论. 商务印书馆,1997年。(有)

[183] 保罗.克鲁格曼. 地理和贸易(中译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4] 保罗.克鲁格曼著,蔡荣译. 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中译本).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5] 宋栋.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186] W.W.罗斯托(美). 经济成长的阶段.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

[187] 樊杰等. 中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10月.

[188] 曾菊新著. 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189] 陈秀山,张可云. 区域经济理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90] 侯景新,尹卫红.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191]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Bantam Classics). Bantam Classics,2003年。

[192]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著, 萨缪尔·穆尔(Samuel Moore), 爱德华·艾威林(Edward Aveling) 译. 资本论(英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193]

2. 区域科学

[194] 张超,沈建法著.区域科学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195] 王铮.区域科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94年.

[196] 彭震伟主编.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7] 胡序威著. 区域与城市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198]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编著. 区域分析与规划.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五、常用网址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http://www.pku.edu.cn/

2、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http://www.nju.edu.cn/

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http://city.nenu.edu.cn/

4、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http://www.re.ecnu.edu.cn/

5、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http://www.cng.com.cn/

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http://www.igsnrr.ac.cn/index.jsp

7、古国天使:http://www.qiluo.net/index.htm

8、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http://www.china-up.com/index.asp

9、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http://211.64.241.123/one/szwx.htm

10、新华网发展论坛:http://forum.xinhuanet.com/

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

一、地理书目

(一)综合类

[1] (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地理学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2] (英) 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

[3] 杨吾扬.地理学思想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4] 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未购买)

[5] 陆大道. 21区位论和区域研究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

[6] 牛文元编著.理论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2年。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理科学. 科学出版社,1995年。

[8]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年.

[9] 大卫.哈维著. 地理学中的解释.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哈特向著.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年。 R.J约翰斯顿.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商务印书馆,2000年。 刘盛佳.地理学论丛.武汉出版社,2002年。 爱德华·W·苏贾(Edward W Soja)著,周宪,许钧,王文斌译. 后现代地理大卫·哈维 著. 希望的空间.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皮特,周尚意译. 现代地理学思想. 商务印书馆, 2007。 (法)保罗·克瓦尔(Claval, P.)著; 郑胜华,刘德美,刘清华 等译. 地杰弗里·马丁(Martin.G.J.) 著, 成一农, 王雪梅译. 所有可能的世界:(美)苏珊·汉森编,肖平,王方雄,李平译.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 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 商务印书馆,2004年。 理学思想史(第3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地理学思想史(第4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商务印书馆,2009年。 略报告. 科学出版社,2009。

[22]

[23]

年。

[24]

[25]

[26]

[27]

[28]

[29]

[30] 罗伯特·戴维·萨克著,朱红文,李冠福,金梦兰等译. 社会思想中的空间Bill Wyckoff(编者),蔡运龙译.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商务印书馆,2011段义孚著,徐文宁译. 无边的恐惧.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Preston, E. J. and C??. F J. American Geography: Inventory and Preston E. et al. All Possible Worlds: 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De Blij, H. J. and Muller, P. O. Geography Regions and Concepts Getis, A.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WCB/McGraw-Hill, 1998. Holt-Jensen, A. Geography History and Concepts-A Student's Guide. Joseph J. Hobbs, Christopher L. Salter. World Regional Geography. 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观:一种地理学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Prospect.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y, 1954. Ideas. Joho Wiley & Sons Inc. 1981. (Revised Sixth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Inc., , 1992.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99. Brooks/Cole; 6th international ed .,2008.

(二)方法类 [31]

[32]

[33]

[34]

[35]

[36] 托马斯•库恩(美)著,金吾伦、胡新和译. 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汤国安等.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邹伦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年.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徐建华(作者). 地理建模方法. 科学出版社,2010年。 Wilson, A.G. Urban and Regional Models in Geography and Planning. 出版社,2003年. 2006年. JOHN WILEY & SONS, INC.Canada, 1974.

(三)人文地理类

1. 教材

[37]

年。 李旭旦,周立三,吴传均 编. 人文地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9]

[40]

[41]

[42]

[43]

1994.

[44]

[45] 陆林. 人文地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08月. 赵荣等.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陈慧琳. 人文地理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06月. Cox, K. R. Man, Loca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Rubenstein, J. M. Human Geogragh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Knox, P. L. Human Geography, Prentice-Hall ,Inc. 1998. Fellmann,J. D. , Getis, A., and Getis, J. Human Geography. 2007. 版社, 2006年. Geography. New York : John Willey & Sons, Inc., 1972.

2. 著作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年.

[55]

[56]

[57]

[58]

[59]

[60] 顾朝林. 人文地理学流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刘卫东,柴严威,周尚意. 地理学评论(第1辑):第四届人文地理学沙龙户思社.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9年10月. 柴严威 等著. 城市空间与消费者行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柴严威 等著.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 科学出版社,2010年。 周尚意, 刘卫东, 柴彦威编. 地理学评论(第2辑):第五届人文地理学沙阿·德芒戎(法)(著),葛以德(译).人文地理学问题. 北京: 商务吴传均. 人文地理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鲍觉民.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 (英)约翰斯顿 (Johnston).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Philosophy and Human). 王铮. 理论经济地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翟有龙. 人文地理学新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唐晓峰:人文地理随笔. 三联书店, 2005-01。 R. 基钦(爱尔兰),N.J.泰特(英).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商务印书馆,吴传钧. 发展中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吴传钧院士.商务印书馆,2008印书馆,1993年. 商务印书馆,2000年01月. 2006年. 纪实. 商务印书馆. 2009年10月. 龙纪实. 商务印书馆,2010年。

[62]

[63]

[64] De Bliji, H. J. Human Geography: Culture, Society, and Space. New Getis, A., Getis, J. and Fellmann, J. Human Geography: Culture and Harries, K. D. and Robert,E. Human Geography: Culture, Interaction, (1911-1985).2011年。 York: John Willey & Sons, Inc. 1977. Environment.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and Economy.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A Bell & Howell Company, Columbus, Ohio, 1986.

[65]

[66]

[67]

[68] Murray, C., Honey, R. and Thomas C. Human Geography. Eagle, West Benko, G. B. and Strohmayer, U. SPACE & SOCIAL THEORY. Oxford: Knox, P. L. and Marston, S. A. Places an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Fouberg, E. H., Murphy, A. B., de Blij, H. J. Human Geography: People, Publishing Company, St. Paul, 1987.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7. Human Geograph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2001. Place, and Culture. 2009.

二、旅游书目

(一)综合类

[69]

[70]

[71]

2007。

[72]

[73] 谢彥君(作者). 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 南开大学,2006年。 克里斯·库伯 (Chris Cooper),约翰·弗菜彻 (John Fietcher),艾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第2版).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澳)克里斯·库珀; 钟林生; 谢婷译. 旅游研究经典评论. 南开大学出版(澳)詹宁斯 著,谢彦君; 陈丽译. 旅游研究方法. 旅游教育出版社,社,2006。 伦·法伊奥 (Alan Fyall)著,张俐俐,蔡利平译. 旅游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74]

[75] A.J.维尔 (A.J.Veal)著,聂小荣, 丁丽军译.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第3MacCannell,Dean Mac Cannell编,Nelson Graburn主编,彭兆荣,张晓萍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译. 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77]

[78]

年。

[79]

[80]

[81]

[82]

[83]

2009。

[84]

[85]

[86] 查尔斯·R·格德纳 (Charles R.Goeldner)著,李天元,徐虹,黄晶 译. 尹徳涛,宋丽娜编著.旅游问卷调查方法与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John Urry著,杨慧,赵玉中,王庆玲译. 游客凝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葛立成 等著.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吴必虎. 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张凌云. 旅游理论与实践探索文集.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旅游研究30年(1978-2008). 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1978-2008. 中国旅游出吴必虎,宋子千,等编. 旅游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谢彦君,等著. 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 旅游学(第10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9年。 社,2009。 版社,2009。

(二)旅游地理类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年。

[95]

[96] C.米歇尔·霍尔著,周昌军,等译. 旅游休闲地理学:环境•地点•空间(第3胡小武 著. 传承与升华:城市旅游开发与营销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2008年。 楚义芳. 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M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保继刚 等著.旅游开发研究(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年。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英)斯蒂芬·威廉斯(Williams,S); 张凌云译. 旅游地理学(引进版). 南冯学钢; 黄成林. 旅游地理学(送教师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于希贤,于涌,黄建军等著. 旅游规划的艺术——地方文脉原理及应用.刘会远,李蕾蕾 著. 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 商务印书馆,2007开大学出版社,2006。 重庆出版社,2006年。

[98]

[99] 聂献忠.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比)杨森-弗比克; 普里斯特刊; 罗素; 孙业红; 闵庆文译. 旅游文化资旅游地理学视角分析.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源:格局、过程与政策. 2010。

(三)旅游影响类

1. 旅游环境影响

[100] 王湘 编著.旅游环境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1] 明庆忠,李庆雷 著.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102] 刘玲 编著. 旅游环境评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3] 李东和. 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2. 旅游社会影响

[104] (以)科恩(Cohen,E)著,巫宁; 马聪玲; 陈立平译. 旅游社会学纵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05] 张文. 旅游影响: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6] (美)史密斯 主编; 张晓萍 译. 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中译本修订版).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107] (加)沃尔(Wall,G.),马西森(Mathieson,A.)著,肖贵蓉译.旅游:变化、影响与机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08] 卢松. 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模式研究.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3. 旅游经济影响

[109] 李周,操建华 等著. 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四)生态旅游类

[110]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111] (澳)巴克利著; 杨桂华等译. 生态旅游案例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12] 田里; 李常林. 生态旅游.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13] (澳)韦佛 著,杨佳华 等译.生态旅游.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4] 张广瑞,刘徳谦,李明德等编.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15] (加)芬内尔(Fennell,D. A.)著; 张凌云译. 生态旅游.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

[116] Fennell, D.A.; Dowling, R.K.主编, 张广瑞等译.生态旅游政策与规划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7] 程道品.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18] 洪剑明; 冉东亚. 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19] 程占红 著. 生态旅游与植被: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

(五)旅游规划类

[120]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胡)

[121] 保继刚等.旅游规划案例[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年。

[122] 刘滨谊 等著.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策划规划设计——安徽南艳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3] 保继刚,刘德龄,钟新民.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124] 李宇宏.景观生态旅游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125] Edward Inskeep著,张凌云译.旅游规划——一种综合的可持续的开发方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

[126] Lynn C. Harrison, Winston Husbands编著; 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等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7] WTO著,籍琰译.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128] 保继刚等.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

[129] Clare A. Gunn等著,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 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第四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0] 陆林.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31] 吴志强,吴承照.城市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132] 吴承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3] 陈家刚.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4] 刘滨谊 等著.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兼述新疆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5] 刘滨谊 等著.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6] 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维度:民族文化与可持续旅游开发[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

[137] 王怡然,姚昆遗,陈建勤 编著.上海都市旅游规划精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六)旅游经济类

[138] 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

[139] 魏小安. 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140] 魏小安. 产业发展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141] 魏小安; 韩健民. 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142] 魏小安. 中国休闲经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43] 高舜礼 著. 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

[144] 朱姝 (作者) .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145] 张广瑞, 魏小安, 刘德谦编. 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No.4(附光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46] 张广瑞, 刘德谦, 魏小安编. 2004-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附光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47] 张广瑞, 刘德谦. 200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08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48] 张广瑞, 刘德谦, 宋瑞 . 200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09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149] 张广瑞, 刘德谦, 宋瑞 . 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10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50] 张广瑞, 刘德谦, 宋瑞 . 201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11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151] 魏小安主編. 新时期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

[152] 张凌云, 等编 . 旅游产业研究报告2010. 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

[153] 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年。

[154] 张辉 等著.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方式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年。

[155]

(七)旅游管理类

[156] (美)麦特森(Matteson,M.T.),伊万舍维奇(Ivancevich,J.M.)编,李国洁,王毅等译.管理与组织行为经典文选(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157] (美)斯蒂芬·P·罗宾斯(Robbins,S.P.),玛丽·库尔特(Coulter,M.)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8] 张钢 编选.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9] Robbins, S. P. and Coulter, M. Management (8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5.

[160] (美)Nykiel,R. A.著,李天元译.饭店与旅游服务业市场营销.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

[161] (英)威廉姆斯(英)巴斯韦尔; 戴斌; 依绍华译. 旅游与休闲业服务质量管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162] (英)苏珊·豪娜; 约翰·斯沃布鲁克; 张勤译. 国际旅游管理案例分析.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63] 徐红罡,Lew,A.A.等编.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164] (美)菲利普·科特勒(Kotler,P.),约翰·T·保文(Bowen,J.T.),詹姆斯·C·麦肯斯(Makens,J.C.)著,谢彦君主译.旅游市场营销.东北参加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5] (英)弗兰克·豪伊; 丁宁; 姜婷婷; 马瑾 译. 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与管理.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66] (英) 斯沃布鲁克著; 龙江智; 李淼译.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第二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67] 程国庆著.中国旅游法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8] 谷慧敏, 秦宇编. 中国旅游企业年度报告(2010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 th

三. 可持续发展方面

[169] 陆亚洲编.中国区域持续发展研究.气象出版社,1997年。

[170]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学苑出版社,1997年。

[171] 任建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

[172] 王黎明著.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173] 曹利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174] 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 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175] 吴玉麟等:山东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四、区域经济与区域科学

1. 区域经济

[176] H.钱纳里等. 工业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177] 周起业.区域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78] 埃德加.胡佛. 区域经济学导论(中译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179] 勒施. 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180] 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

[181] 曾菊新.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 武汉出版社,1996年.

[182] [德] 阿尔弗雷德.韦伯著,李刚剑,陈志人,张英保译.工业区位论. 商务印书馆,1997年。(有)

[183] 保罗.克鲁格曼. 地理和贸易(中译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4] 保罗.克鲁格曼著,蔡荣译. 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中译本).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5] 宋栋.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186] W.W.罗斯托(美). 经济成长的阶段.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

[187] 樊杰等. 中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10月.

[188] 曾菊新著. 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189] 陈秀山,张可云. 区域经济理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90] 侯景新,尹卫红.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191]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Bantam Classics). Bantam Classics,2003年。

[192]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著, 萨缪尔·穆尔(Samuel Moore), 爱德华·艾威林(Edward Aveling) 译. 资本论(英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193]

2. 区域科学

[194] 张超,沈建法著.区域科学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195] 王铮.区域科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94年.

[196] 彭震伟主编.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7] 胡序威著. 区域与城市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198]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编著. 区域分析与规划.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五、常用网址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http://www.pku.edu.cn/

2、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http://www.nju.edu.cn/

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http://city.nenu.edu.cn/

4、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http://www.re.ecnu.edu.cn/

5、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http://www.cng.com.cn/

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http://www.igsnrr.ac.cn/index.jsp

7、古国天使:http://www.qiluo.net/index.htm

8、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http://www.china-up.com/index.asp

9、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http://211.64.241.123/one/szwx.htm

10、新华网发展论坛:http://forum.xinhuanet.com/


相关文章

  •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门类:历史学 学科名称:历史学 学科代码:0601 二.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既具有历史学专业知识又具有系统人文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 ...查看


  • 倡导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 中国大学教学 2010年第3期 倡导阅读经典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党怀兴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读书状况令人担忧,经典著作的阅读常常被忽略.以推荐阅读书目.开设系列经典导读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活动等形式,提倡并有效引导.组织大学生 ...查看


  • 一年级上学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 一年级上学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一年级上学期必读书目简介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父母和孩子的阅读绘本.孩子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在这本图画书中的小兔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兔子认真的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方向
  • 292 294 学习方法 1.自读研习法.选择自己认为编制较好的语文试题进行研习并当众介绍. 2.合作讨论法.按照导师提出的阅读.写作或口语交际材料,在各自准备的基础上分组讨论设计测试题目. 3.尝试设计法.进入教学状态进行模拟教学,编制一 ...查看


  • 小学教师必读书目100本
  • 一.教育名著 小学教师必读书目100本 1.<陶行知文集> 2.<新教育之梦>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5.<教育的经济价值> 6.<终身教育 ...查看


  • 小学生优秀书目推荐 1
  • 附件1.学生推荐书目 小学生优秀书目推荐 一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故事类<成语故事>.<成语一点通>.<童话故事>.<樱桃小丸子故事书>.<三毛流浪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 ...查看


  • 小学读书活动计划
  • 篇一:小学读书活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 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开阔视 ...查看


  • 党员必读书目100本
  • 生命教育:6本 <大学生生命教育读本>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出版 <一公升的眼泪>作者:木藤亚也 <一只狗的遗嘱>作者:蒋静君 <天使走过人间-生与死回忆录>作者:李永平 <心向太阳>作 ...查看


  • 学校阅读计划
  • 金昌铁中图书阅读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以及全体教师读书学习,努力为全体师生营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