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_杨艺红

江苏农业学报(Ji ang s u J. of Ag r . Sci . ), 2009, 25(2):369~371

369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杨艺红, 刘劲军, 顾至欣, 李 辰

1

2

1

1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江苏南京210037; 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24)

摘要: 通过介绍日本枯山水造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分析了枯山水园林如何在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 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上来进行阐述, 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枯山水园林; 传统特色; 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 98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440(2009) 02 0369 03

Succession and Develop m ent of Japanese Kares ans uiGar deni ng i nM odern Landscape Design

YANG Y i hong , LI U Jing j u n , GU Zh i x i n , LI Chen

210024, Ch i na )

1

2

1

1

(1. C olle g e of Landsc ape A rchit ec t ure , N anji ng F orest ry Un i v e rsit y, Nan ji ng 210037, Ch i na; 2. J i angsu Institute of Urban P lann i ng and D esign, N anji ng

Abstrac t : Through the i n troduction of e m bod i m ent of Japanese karesansu i gardening i n m odern l andscape des i gni ng , the article s ucceeds i n fi ndi ng out how karesansu i gardens i nherit tradition and propel fresh deve lop m ent aga i nst the waves o f m odern landscape desi gning . Through the el uc i dati on of legacy o f spir it , har mony of eastern and w este rn arti stic sty les and app licati on of latest ma teria l eng i neer i ng , t he arti c l e a i m s to prov ide si gn ifi can t and ill um i nating gu i dance to t he develop m ent o f transf o r m ing ga rden i ng i n Chi na .

K ey word s :

Japanese karesansu i g arden ;

trad itiona l feature ; m odern landscape

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其传统景观建造中的立意构思、掇山理水、亭台楼阁、移花栽木、诗情画意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当下,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园林手法风格的交流发展猛烈冲击着中国古典园林。在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碰撞之下, 中国景观界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中, 存在着零零星星、片段式、符号式拷贝的现象, 一些景观作品中西方现代景观符号和中国古

收稿日期:2008 08 18

作者简介:杨艺红(1981 ), 女, 福建漳州人, 硕士研究生, 助教, 主要

从事园林设计与理论研究。(E m ail) yyhong@vip . s i na . co m

:, ( li u j@j j na . co m

典园林要素相互混杂, 将代表不同风格的元素简单

的堆叠, 缺乏对原有审美意义的继承和文化特征的分析。而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古典园林艺术, 在现代景观的发展进程中, 设计师把握其内在的特色和深层文化的思索, 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精髓, 使得枯山水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 形式越来越丰富, 功能上越来越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探讨其成功的经验无疑能给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1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的特色

以白砂象征江河湖海, 以各种形态的天然石块代表山岩、岛屿。正是通过这些石块的巧妙组合配, ,

370江苏农业学报 2009年第25卷第2期

岛屿、涧谷、溪流、湖海、瀑布等多种山水景观。在植物配置方面, 通常重常绿树而轻花卉, 形式简洁而美

[1]

观, 以求与整个枯山水的风格协调一致。

2 日本枯山水造园特色在现代景观中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景观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新技术的运用给枯山水造园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景观设计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精髓, 在传统艺术与现代景观融合的方法上:首先, 沿用枯山水庭园的基本造园布局和要素, 以石块、白沙抽象地表现山川大海, 创造高度写意的园林; 其次, 在局部造园材料或构图运用上又表现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时代感与多样化的趣味; 再次, 将高度抽象的枯山水造景要素与本国的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 创造出融合古典与现代的具有本国园林特色的景观作品。2 1 石园

石园位于日本福岗安田火灾保险大楼前庭, 造园手法简洁凝练, 散落的步石、一株小乔木和竖立在白砂上的抛光金属圆锥体, 全园无遮无挡, 具备了日本传统枯山水造园静观冥想的特点。园中仅有的一棵树似乎又提醒着现代人们自然关怀和安全感的缺失。这种传统枯山水园与现代材料强烈的对比, 使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矛盾进行反思。2 2 屋顶上的枯山水庭园

该作品位于美国芝加哥市一栋大楼的屋顶, 将沉重的石块、沙砾、松树搬放到屋顶上无疑是对传统造园技艺的挑战, 而新科技的运用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考虑到工程的荷载要求, 选用了纤维增强混凝土, 经过高质量的工艺制作, 使人工石材很好地与其他自然要素相协调。在日本松根部加设了加热电缆使其更适应美国西部冬季的寒冷气候。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让日本枯山水造园特色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得以运用, 这使得枯山水与现代景观的融合更容易。

2 3 苏州博物馆新馆庭园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色彩沿用了苏州传统民居的 灰和白 基调。在庭园设计上, 贝聿铭将中国古典园林繁复的装饰与结构简化为现代的几何形状, 表达出纯净的效果。庭院中的山石配置, 体现中国江南叠山艺术与日本枯山水置石手法的融合, 在庭院北墙下片山横展于沙砾之上, 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虽然没有拼卡叠垂的复杂结构, 却表[2]

水的感觉, 但似乎又较其更加形象生动。两国造园手法的巧妙结合不仅没有减弱传统东方园林的魅力, 还使两国园林互取所长, 将各自优点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2 4 播摩科学技术中心庭园

彼得 沃克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播摩高级科技中心庭园创造出一种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的尺度。庭院由一大片砂海覆盖地面, 从庭院的中心升起两座高山, 一座是石山, 一座是苔藓山, 山体是规则的几何形圆锥体, 山体下环绕着枯山水式的砂的波纹, 两座山体相对而立, 石头和古木的汀步从两山之间穿过, 人们穿越砂海之时, 能体会到一种精致尺度的空间艺术; 另一边, 一小片网格状规则种植的竹林占据了花园的一部分, 薄雾徐徐从林中升起。这一切都是设计师用精致的尺度和构图反映出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沉静的力量, 展

[3]

现令人着迷的景观空间。2 5 杜普利塞斯庭园

该庭园坐落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历史名城帕拉提。庭院的墙壁为灰白色, 正面用一棵树作为点缀, 使得建筑呆板的几何形状变得有生气, 墙壁通过框景来表现内庭如画般的美丽风景, 中央天井处, 白色的卵石与方形草坪的排列, 抽象地表现出大海与岛屿的关系, 与枯山水的手法一致, 而白色砂石衬托出的四棵嘉宝果树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全园的布置虽运用了大量砂石等简单的材料, 却并没有表达枯山水园林冷寂思考的气氛, 相反, 它利用色彩和材质的反差激发出一种愉悦的新鲜感, 体现出富于观赏性的南美风情。

2 6 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屋顶花园

设计师玛莎 舒沃兹从生物学的基因重组中得到启发, 认为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原型可以象基因重组创造新物质那样, 将体现自然永恒美的日本庭院和展现人工几何美的法国庭院拼合形成矛

[3]

盾体景观。

庭园中的日本枯山水园, 形式布局较为传统, 但材料运用十分大胆, 绿色水砂模仿传统枯山水大海的形式, 以黄杨球代替了岩石和苔藓。法国庭园部分为整形的树篱园, 种植了开花植物, 修剪的绿篱实际上是可坐憩的长凳, 两种园林形式被对角的斜线分开, 风格鲜明的对立无形中是对传统园林的挑战。设计师在该设计中用拼合艺术的形式引起强大的视觉与精神冲击力, 而园中的日本枯山水艺术手法仿佛表达

杨艺红等: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371

3 枯山水造园艺术发展对中国古典园林传承和发展的指导意义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而自身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从未消逝。

设计师对于枯山水造园艺术的把握不单单停留在抽象的形式、强烈的构图和奇特的造景材料, 他们更加关注于表达枯山水本身精神内涵和造园意境。与传统枯山水不同的是, 园林中少了些枯寂和悲伤, 流露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静静感悟。

枯山水造园艺术在形式上与西方极简主义有着相似之处, 符合现代西方人的审美需要, 得到许多西方设计师的推崇。作品大多采用现代的构图与形式, 这种现代形式与东方景观相比更加强烈, 不管是播摩高级科技中心庭园中超现实尺度的山峰, 还是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屋顶花园中展示出的东西方造园风格泾渭分明的对立, 他们给人的震撼, 远不是传统枯山水园林所希望的那种宁静致远, 而是透露出西方人心中的美。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景观设计新时期的发展是成功的, 东西方设计师都以自己独到的见解赋予枯山水造园新的活力, 形式变化更丰富, 材料运用更多变, 思想境界更深远, 并与其他艺术种类建立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其成功的经验无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3 1 传统与现代共融, 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园林体系 如何在现代景观主义思潮四起的时代传承传统园林特色是任何一个园林体系都会面临的问题。日本设计师十分重视对西方造园艺术的学习, 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 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波普艺术, 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在日本景观设计师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为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风格与现代景观的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 日本现代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在新艺术形式的影响下较传统园林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 日本在向世界学习的过程中, 也非常注重向世界介绍日本园林, 大量的日本造园艺术家参与到各类国际项目之中, 将以枯山水为代表的日本园林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枯山水园林的发展, 变化的是表达内在思想的外化形式, 这种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 可以利用新科技新材料, 尽量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要, 但都为其艺术性的发挥服务, 内在艺术性的真谛还是保持原有独特, 手段, 将传统的景观加以技术化,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丰富使设计师对造景元素的选择更加自由, 容易创造出富有现代精神的作品, 也扩大了园林创作的领域。传统的枯山水园林在景观中应用到了石头、水泥和木材等传统设计材料和传统技术建造, 这样的设计始终脱离不开传统景观的局限。为了能让现代科技服务于景观建设, 设计师渐渐找到了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表达枯山水传统艺术特质的方法, 新型的喷雾技术和灯光可以突出枯山水石组的神秘色彩, 碳化纤维丛林漂浮在瓷砖的海洋上让人们更好地体会风吹过的感受。不管是NTT 武藏野研究开发中心庭园中方格网的线条造型, 还是石园中大胆地将山石替换为金属三角锥体, 这些手法无疑丰富了枯山水艺术的表现形式, 但设计师已经将枯山水的艺术内化为一种气质特征, 融合到新的艺术手法之中, 而不是固化为某种形式, 一成不变的继承。这一切都说明新的技术只要运用得当, 并不会减弱传统枯山水园林的艺术性, 反而使古老的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为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发展添加了全新的一笔。3 2 艺术和功能的和谐

与纯艺术不同的是, 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和谐是现代景观设计追求的目标。景观设计面临更为复杂

[4]

的社会问题和使用问题的挑战, 功能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的共识。这也给枯山水造园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 由于枯山水园林具有小巧、简洁的特点, 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景观要求比较容易吻合; 其次, 景观设计师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和各种景观处理方法让空间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体现枯山水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人们将这种艺术运用到现实社会中, 街头的空地、建筑的中庭、屋顶的花园、展览厅内, 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 堆砌起现代的枯山水世界, 既增加了艺术气氛, 又拓展了空间, 成为人们日常休息游憩的场所, 这一切使古老的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满足了现代人的功能性需要。参考文献:

[1] 池田二郎. 日本造园设计与鉴赏[M ].陈 吾, 译. 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8.

[2] 王晓俊. 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204.

[3] 里尔 莱威, 彼得 沃克. 彼得 沃克极简主义庭园[M].王

晓俊, 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164.

[4] 王向荣, 林 箐. 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J ].建筑创作, 2007

(3):30 35.

江苏农业学报(Ji ang s u J. of Ag r . Sci . ), 2009, 25(2):369~371

369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杨艺红, 刘劲军, 顾至欣, 李 辰

1

2

1

1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江苏南京210037; 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24)

摘要: 通过介绍日本枯山水造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分析了枯山水园林如何在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 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上来进行阐述, 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枯山水园林; 传统特色; 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 98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440(2009) 02 0369 03

Succession and Develop m ent of Japanese Kares ans uiGar deni ng i nM odern Landscape Design

YANG Y i hong , LI U Jing j u n , GU Zh i x i n , LI Chen

210024, Ch i na )

1

2

1

1

(1. C olle g e of Landsc ape A rchit ec t ure , N anji ng F orest ry Un i v e rsit y, Nan ji ng 210037, Ch i na; 2. J i angsu Institute of Urban P lann i ng and D esign, N anji ng

Abstrac t : Through the i n troduction of e m bod i m ent of Japanese karesansu i gardening i n m odern l andscape des i gni ng , the article s ucceeds i n fi ndi ng out how karesansu i gardens i nherit tradition and propel fresh deve lop m ent aga i nst the waves o f m odern landscape desi gning . Through the el uc i dati on of legacy o f spir it , har mony of eastern and w este rn arti stic sty les and app licati on of latest ma teria l eng i neer i ng , t he arti c l e a i m s to prov ide si gn ifi can t and ill um i nating gu i dance to t he develop m ent o f transf o r m ing ga rden i ng i n Chi na .

K ey word s :

Japanese karesansu i g arden ;

trad itiona l feature ; m odern landscape

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其传统景观建造中的立意构思、掇山理水、亭台楼阁、移花栽木、诗情画意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当下,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园林手法风格的交流发展猛烈冲击着中国古典园林。在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碰撞之下, 中国景观界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中, 存在着零零星星、片段式、符号式拷贝的现象, 一些景观作品中西方现代景观符号和中国古

收稿日期:2008 08 18

作者简介:杨艺红(1981 ), 女, 福建漳州人, 硕士研究生, 助教, 主要

从事园林设计与理论研究。(E m ail) yyhong@vip . s i na . co m

:, ( li u j@j j na . co m

典园林要素相互混杂, 将代表不同风格的元素简单

的堆叠, 缺乏对原有审美意义的继承和文化特征的分析。而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古典园林艺术, 在现代景观的发展进程中, 设计师把握其内在的特色和深层文化的思索, 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精髓, 使得枯山水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 形式越来越丰富, 功能上越来越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探讨其成功的经验无疑能给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1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的特色

以白砂象征江河湖海, 以各种形态的天然石块代表山岩、岛屿。正是通过这些石块的巧妙组合配, ,

370江苏农业学报 2009年第25卷第2期

岛屿、涧谷、溪流、湖海、瀑布等多种山水景观。在植物配置方面, 通常重常绿树而轻花卉, 形式简洁而美

[1]

观, 以求与整个枯山水的风格协调一致。

2 日本枯山水造园特色在现代景观中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景观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新技术的运用给枯山水造园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景观设计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精髓, 在传统艺术与现代景观融合的方法上:首先, 沿用枯山水庭园的基本造园布局和要素, 以石块、白沙抽象地表现山川大海, 创造高度写意的园林; 其次, 在局部造园材料或构图运用上又表现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时代感与多样化的趣味; 再次, 将高度抽象的枯山水造景要素与本国的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 创造出融合古典与现代的具有本国园林特色的景观作品。2 1 石园

石园位于日本福岗安田火灾保险大楼前庭, 造园手法简洁凝练, 散落的步石、一株小乔木和竖立在白砂上的抛光金属圆锥体, 全园无遮无挡, 具备了日本传统枯山水造园静观冥想的特点。园中仅有的一棵树似乎又提醒着现代人们自然关怀和安全感的缺失。这种传统枯山水园与现代材料强烈的对比, 使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矛盾进行反思。2 2 屋顶上的枯山水庭园

该作品位于美国芝加哥市一栋大楼的屋顶, 将沉重的石块、沙砾、松树搬放到屋顶上无疑是对传统造园技艺的挑战, 而新科技的运用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考虑到工程的荷载要求, 选用了纤维增强混凝土, 经过高质量的工艺制作, 使人工石材很好地与其他自然要素相协调。在日本松根部加设了加热电缆使其更适应美国西部冬季的寒冷气候。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让日本枯山水造园特色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得以运用, 这使得枯山水与现代景观的融合更容易。

2 3 苏州博物馆新馆庭园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色彩沿用了苏州传统民居的 灰和白 基调。在庭园设计上, 贝聿铭将中国古典园林繁复的装饰与结构简化为现代的几何形状, 表达出纯净的效果。庭院中的山石配置, 体现中国江南叠山艺术与日本枯山水置石手法的融合, 在庭院北墙下片山横展于沙砾之上, 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虽然没有拼卡叠垂的复杂结构, 却表[2]

水的感觉, 但似乎又较其更加形象生动。两国造园手法的巧妙结合不仅没有减弱传统东方园林的魅力, 还使两国园林互取所长, 将各自优点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2 4 播摩科学技术中心庭园

彼得 沃克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播摩高级科技中心庭园创造出一种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的尺度。庭院由一大片砂海覆盖地面, 从庭院的中心升起两座高山, 一座是石山, 一座是苔藓山, 山体是规则的几何形圆锥体, 山体下环绕着枯山水式的砂的波纹, 两座山体相对而立, 石头和古木的汀步从两山之间穿过, 人们穿越砂海之时, 能体会到一种精致尺度的空间艺术; 另一边, 一小片网格状规则种植的竹林占据了花园的一部分, 薄雾徐徐从林中升起。这一切都是设计师用精致的尺度和构图反映出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沉静的力量, 展

[3]

现令人着迷的景观空间。2 5 杜普利塞斯庭园

该庭园坐落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历史名城帕拉提。庭院的墙壁为灰白色, 正面用一棵树作为点缀, 使得建筑呆板的几何形状变得有生气, 墙壁通过框景来表现内庭如画般的美丽风景, 中央天井处, 白色的卵石与方形草坪的排列, 抽象地表现出大海与岛屿的关系, 与枯山水的手法一致, 而白色砂石衬托出的四棵嘉宝果树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全园的布置虽运用了大量砂石等简单的材料, 却并没有表达枯山水园林冷寂思考的气氛, 相反, 它利用色彩和材质的反差激发出一种愉悦的新鲜感, 体现出富于观赏性的南美风情。

2 6 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屋顶花园

设计师玛莎 舒沃兹从生物学的基因重组中得到启发, 认为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原型可以象基因重组创造新物质那样, 将体现自然永恒美的日本庭院和展现人工几何美的法国庭院拼合形成矛

[3]

盾体景观。

庭园中的日本枯山水园, 形式布局较为传统, 但材料运用十分大胆, 绿色水砂模仿传统枯山水大海的形式, 以黄杨球代替了岩石和苔藓。法国庭园部分为整形的树篱园, 种植了开花植物, 修剪的绿篱实际上是可坐憩的长凳, 两种园林形式被对角的斜线分开, 风格鲜明的对立无形中是对传统园林的挑战。设计师在该设计中用拼合艺术的形式引起强大的视觉与精神冲击力, 而园中的日本枯山水艺术手法仿佛表达

杨艺红等: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371

3 枯山水造园艺术发展对中国古典园林传承和发展的指导意义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而自身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从未消逝。

设计师对于枯山水造园艺术的把握不单单停留在抽象的形式、强烈的构图和奇特的造景材料, 他们更加关注于表达枯山水本身精神内涵和造园意境。与传统枯山水不同的是, 园林中少了些枯寂和悲伤, 流露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静静感悟。

枯山水造园艺术在形式上与西方极简主义有着相似之处, 符合现代西方人的审美需要, 得到许多西方设计师的推崇。作品大多采用现代的构图与形式, 这种现代形式与东方景观相比更加强烈, 不管是播摩高级科技中心庭园中超现实尺度的山峰, 还是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屋顶花园中展示出的东西方造园风格泾渭分明的对立, 他们给人的震撼, 远不是传统枯山水园林所希望的那种宁静致远, 而是透露出西方人心中的美。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景观设计新时期的发展是成功的, 东西方设计师都以自己独到的见解赋予枯山水造园新的活力, 形式变化更丰富, 材料运用更多变, 思想境界更深远, 并与其他艺术种类建立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其成功的经验无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3 1 传统与现代共融, 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园林体系 如何在现代景观主义思潮四起的时代传承传统园林特色是任何一个园林体系都会面临的问题。日本设计师十分重视对西方造园艺术的学习, 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 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波普艺术, 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在日本景观设计师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为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风格与现代景观的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 日本现代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在新艺术形式的影响下较传统园林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 日本在向世界学习的过程中, 也非常注重向世界介绍日本园林, 大量的日本造园艺术家参与到各类国际项目之中, 将以枯山水为代表的日本园林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枯山水园林的发展, 变化的是表达内在思想的外化形式, 这种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 可以利用新科技新材料, 尽量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要, 但都为其艺术性的发挥服务, 内在艺术性的真谛还是保持原有独特, 手段, 将传统的景观加以技术化,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丰富使设计师对造景元素的选择更加自由, 容易创造出富有现代精神的作品, 也扩大了园林创作的领域。传统的枯山水园林在景观中应用到了石头、水泥和木材等传统设计材料和传统技术建造, 这样的设计始终脱离不开传统景观的局限。为了能让现代科技服务于景观建设, 设计师渐渐找到了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表达枯山水传统艺术特质的方法, 新型的喷雾技术和灯光可以突出枯山水石组的神秘色彩, 碳化纤维丛林漂浮在瓷砖的海洋上让人们更好地体会风吹过的感受。不管是NTT 武藏野研究开发中心庭园中方格网的线条造型, 还是石园中大胆地将山石替换为金属三角锥体, 这些手法无疑丰富了枯山水艺术的表现形式, 但设计师已经将枯山水的艺术内化为一种气质特征, 融合到新的艺术手法之中, 而不是固化为某种形式, 一成不变的继承。这一切都说明新的技术只要运用得当, 并不会减弱传统枯山水园林的艺术性, 反而使古老的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为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发展添加了全新的一笔。3 2 艺术和功能的和谐

与纯艺术不同的是, 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和谐是现代景观设计追求的目标。景观设计面临更为复杂

[4]

的社会问题和使用问题的挑战, 功能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的共识。这也给枯山水造园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 由于枯山水园林具有小巧、简洁的特点, 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景观要求比较容易吻合; 其次, 景观设计师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和各种景观处理方法让空间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体现枯山水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人们将这种艺术运用到现实社会中, 街头的空地、建筑的中庭、屋顶的花园、展览厅内, 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 堆砌起现代的枯山水世界, 既增加了艺术气氛, 又拓展了空间, 成为人们日常休息游憩的场所, 这一切使古老的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满足了现代人的功能性需要。参考文献:

[1] 池田二郎. 日本造园设计与鉴赏[M ].陈 吾, 译. 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8.

[2] 王晓俊. 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204.

[3] 里尔 莱威, 彼得 沃克. 彼得 沃克极简主义庭园[M].王

晓俊, 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164.

[4] 王向荣, 林 箐. 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J ].建筑创作, 2007

(3):30 35.


相关文章

  • 浅谈枯山水和极简主义园林对中国园林的启示
  • 第4卷 第5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 10月 Journal o fYunnan Agricu lturalU niversity V o l 4 N o 5O ct . 2010 浅谈枯山水和极简主义园林对中国园林的启示 张一弛, ...查看


  • 园林史复习资料
  • 1.适合出名词解释的有: 1.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含有螺壳的意思,指在造型艺术中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 复装饰的风格.追求轻巧纤丽.艳丽柔媚.变化生动的形式. 2.城市公园:城市公共园林的简称,指城市中为公共服务的园林.包括由政府 出资兴建或由私 ...查看


  • 中国园林发展史
  • 中国园林发展史 发布时间:2006-4-14 14:37:00 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 ...查看


  • 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 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摘要] 古代园林发展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古代园林艺术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技术与指导思想都为现代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教案.研究本土的古典园林史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民族国家的风土文化,为设计 ...查看


  • 禅宗思想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 三江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 建筑概论 题 目:禅宗思想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院 (系) : 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学 号: 2016年12月24日 禅宗思想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摘要:禅宗推崇深远的美学意境,崇尚"抽象 ...查看


  • 岭南园林美天下
  • 园林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 1993年到2005年,一株园林建筑幼苗经过数年已长成大树.在四千三百八十个日日夜夜里,青翠的绿叶遮住了烈日的阳光,带给用户一片片实实在在的荫凉――这就是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它是园林古建筑 ...查看


  •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
  • 如果有人嚷着出国看大师最新作品和设计,那么你就OUT了.当下最新最棒的大师作品,其实都在国内.今天翡翠为大家介绍的是2006年10月竣工的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如果您没空去日本看贝聿铭的1997年11月竣工<美秀美术馆& ...查看


  • 园博园导游词RTF
  • 重庆园博园 园博园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龙景湖公园,现有面积219.6831公顷,四面临街,可远眺缙云山.鸡公山,嘉陵江温塘峡.观音峡等山景.水景.峡景和北碚城市景观,可满足游览休息.耗资近20亿.占地3300亩的重庆园博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 ...查看


  • 从山水画论探析宋代文人园林的造园艺术
  • 从山水画论探析宋代文人园林的造园艺术 □王栋 摘要:宋代文人园林的发展与山水画论是密不可分的,笔者阐述了 <林泉高致>中说:"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