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学论文幼儿教师教学论文: 由“忆之雕”转发
加强交流互补 促进平稳过渡
长期以来,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不同,大班幼儿入小学后一段时间难以适应,影响了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妥善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成为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十分关注的课题。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一味地迫使幼儿园小学化不可取,更不科学。近年来,我们尝试着从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入手,加强双向的交流与互补,在遵循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寻求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上的沟通,以缩小幼儿园与小学间的距离,促使学龄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首先,狠抓幼儿园大班幼儿入小学前的适应性训练。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放在大班,每学年后期,我们多次组织大班幼师到小学低年级听课,与低年级教师座谈,了解一年级教学的具体情况,把小学低年级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渗透到幼儿园大班后期的教学活动之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类工作:
第一,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作息时间,使最后一两周基本与小学类似,逐步增加每节课的时间,减少课间休息与活动的时间,为了让幼儿自然适应作息时间的变化,我们在增加每天课节的基础上,将有联系的课两两组合,渐渐缩短两节的课间的时间,直至压缩为几分钟的课中操或课中游戏,自然地两课连成一课,使每课的时间接近小学标准。这样潜移默化地过渡,多数幼儿入小学后都能较好地适应。
第二,逐步渗透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方式,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在老师的引导与辅导中完成认知任务,再进行多层次的作业训练,形成运用的技能,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这种理性、抽象、室内、动脑动手等教学形式与幼儿园的感性、直观、室外、动口动手等教学形式差距甚大。因此,我们在大班后期,有意增加教师的讲授量,逐渐增加理性、抽象的教学内容,多给幼儿动脑的机会,适当减少室外游戏、活动性教学方式,让幼儿逐步感知、认识、接纳小学的学习方式。
第三,潜心引导、强化训练,让大班幼儿的身心素质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需要。大班幼儿已经过惯了幼儿园特定的学习生活,游戏活动时间充裕,学习内容贯穿于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又无后顾之忧的各类娱乐活动之中,要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那种相对单调的课堂和有一定学习压力的学习生活,必须做大量的工作,让幼儿有心理准备和生理承受能力。大班后期精心组织几次幼儿到小学参观见习活动,培养他们对小学的兴趣,唤起他们对小学的向往,让幼儿了解小学的有关基本要求,训练他们坚持认真上好课的耐心与毅力,培养他们的自控力,逐步养成上课集中精力、不做小动作、遵守纪律、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同时,必须注重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引导启发他们抓紧课间时间上厕所,学会自己削铅笔、整理文具等本领,妥善管好用好身边的用具,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精心组织小学低年级教师到幼儿园大班听课、交流等活动,了解大班教育教学情况,配合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针对幼儿园大班特点,要求小学一年级教师有计划地把好新生入学后多方面的衔接关。
第一,增设课中操或课中游戏。小学每节课一般是40分钟,而幼儿园正常每节课只有30分钟左右,要让学生一下子适应从30分钟到40分钟的过渡确实有困难,如果低年级在一节课的中后段有机地插进小游戏或做几节操,也就相当于将40分钟分成了两部分,学生在课中操或游戏中身心得到放松、大脑得以调节,这样有利于学生课上良好的学习状态的保持,学而不厌,高效地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所教学的知识寓以童趣,融于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乐学。教学中,潜心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予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
的游戏活动之中学习。这样不仅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会使其能动性
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把握分寸,安排教学内容、练习要视学生的实际能力。随着幼儿小学学习生活的开始,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与幼儿园每日或周的活动主题式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异。面对刚入小学的学生,在安排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适应性与接受力,宜遵循“前松后紧”原则,即前面每节课的任务相对少一些,以适应性训练为主,待学生逐步适应之后再逐步增加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要求;小学的学习生活中,要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一般都有作业的过程,作业量的控制、作业难易程度的把握以及老师辅导的程度的调控等,均必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刚入小学的学生的来说,一开始作业就多、难,且老师又过问少,其作业速度、正确率会很低,对作业产生畏难甚至恐惧感,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抑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合理控制作业的多少、难易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面,大班幼儿升入小学都会有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如果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双向交流与互补,实施大班后期对幼儿的适应性强化训练,小学低年级教师注重教学中的衔接性改革,幼儿的适应期将会大大缩短,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也就不再成为“难题”了。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幼儿教师教学论文: 由“忆之雕”转发
加强交流互补 促进平稳过渡
长期以来,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不同,大班幼儿入小学后一段时间难以适应,影响了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妥善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成为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十分关注的课题。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一味地迫使幼儿园小学化不可取,更不科学。近年来,我们尝试着从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入手,加强双向的交流与互补,在遵循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寻求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上的沟通,以缩小幼儿园与小学间的距离,促使学龄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首先,狠抓幼儿园大班幼儿入小学前的适应性训练。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放在大班,每学年后期,我们多次组织大班幼师到小学低年级听课,与低年级教师座谈,了解一年级教学的具体情况,把小学低年级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渗透到幼儿园大班后期的教学活动之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类工作:
第一,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作息时间,使最后一两周基本与小学类似,逐步增加每节课的时间,减少课间休息与活动的时间,为了让幼儿自然适应作息时间的变化,我们在增加每天课节的基础上,将有联系的课两两组合,渐渐缩短两节的课间的时间,直至压缩为几分钟的课中操或课中游戏,自然地两课连成一课,使每课的时间接近小学标准。这样潜移默化地过渡,多数幼儿入小学后都能较好地适应。
第二,逐步渗透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方式,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在老师的引导与辅导中完成认知任务,再进行多层次的作业训练,形成运用的技能,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这种理性、抽象、室内、动脑动手等教学形式与幼儿园的感性、直观、室外、动口动手等教学形式差距甚大。因此,我们在大班后期,有意增加教师的讲授量,逐渐增加理性、抽象的教学内容,多给幼儿动脑的机会,适当减少室外游戏、活动性教学方式,让幼儿逐步感知、认识、接纳小学的学习方式。
第三,潜心引导、强化训练,让大班幼儿的身心素质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需要。大班幼儿已经过惯了幼儿园特定的学习生活,游戏活动时间充裕,学习内容贯穿于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又无后顾之忧的各类娱乐活动之中,要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那种相对单调的课堂和有一定学习压力的学习生活,必须做大量的工作,让幼儿有心理准备和生理承受能力。大班后期精心组织几次幼儿到小学参观见习活动,培养他们对小学的兴趣,唤起他们对小学的向往,让幼儿了解小学的有关基本要求,训练他们坚持认真上好课的耐心与毅力,培养他们的自控力,逐步养成上课集中精力、不做小动作、遵守纪律、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同时,必须注重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引导启发他们抓紧课间时间上厕所,学会自己削铅笔、整理文具等本领,妥善管好用好身边的用具,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精心组织小学低年级教师到幼儿园大班听课、交流等活动,了解大班教育教学情况,配合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针对幼儿园大班特点,要求小学一年级教师有计划地把好新生入学后多方面的衔接关。
第一,增设课中操或课中游戏。小学每节课一般是40分钟,而幼儿园正常每节课只有30分钟左右,要让学生一下子适应从30分钟到40分钟的过渡确实有困难,如果低年级在一节课的中后段有机地插进小游戏或做几节操,也就相当于将40分钟分成了两部分,学生在课中操或游戏中身心得到放松、大脑得以调节,这样有利于学生课上良好的学习状态的保持,学而不厌,高效地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所教学的知识寓以童趣,融于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乐学。教学中,潜心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予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
的游戏活动之中学习。这样不仅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会使其能动性
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把握分寸,安排教学内容、练习要视学生的实际能力。随着幼儿小学学习生活的开始,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与幼儿园每日或周的活动主题式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异。面对刚入小学的学生,在安排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适应性与接受力,宜遵循“前松后紧”原则,即前面每节课的任务相对少一些,以适应性训练为主,待学生逐步适应之后再逐步增加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要求;小学的学习生活中,要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一般都有作业的过程,作业量的控制、作业难易程度的把握以及老师辅导的程度的调控等,均必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刚入小学的学生的来说,一开始作业就多、难,且老师又过问少,其作业速度、正确率会很低,对作业产生畏难甚至恐惧感,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抑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合理控制作业的多少、难易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面,大班幼儿升入小学都会有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如果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双向交流与互补,实施大班后期对幼儿的适应性强化训练,小学低年级教师注重教学中的衔接性改革,幼儿的适应期将会大大缩短,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也就不再成为“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