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323线新密关口至登封张庄段
改建工程NO.4合同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郑州市公路管理局
监理单位:郑州宇中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编 制 人: 审 批 人:
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五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3
二、工程概况 ........................................................................................................................................... 3
三、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 .................................................................................................................................9 3.1沥青 ...........................................................................................................................................................4 3.2粗集料 .......................................................................................................................................................5 3.3细集料 .......................................................................................................................................................6 3.4填料 ...........................................................................................................................................................7 3.5热拌沥青混合料 .......................................................................................................................................8 3.6透层、封层及粘层 ...................................................................................................................................9
四、工程数量 ............................................................................................................................................. 9
五、施工进度计划 . .............................................................................................................................................9 六、施工现场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 .................................................................................................. 12 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 ...................................................................................................................... 19 7.1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 .................................................................................................................... 13 7.2基层的准备 ............................................................................................................................................ 14 7.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 15 7.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 15 7.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 16 7.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 18 7.7施工接缝的处理 .................................................................................................................................... 19 7.8冷却开放交通及其他 ............................................................................................................................ 19 八、 质量保证措施 . ...................................................................................................................................... 21 九、 安全与环保措施 . .................................................................................................................................. 23
十、雨季、冬季施工措施 .............................................................................................................................. 24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S323新密关口至登封张庄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批复书》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点自新郑市与新密市交界处的关口村东,途经新密市的苟堂镇、超化镇、平陌镇,登封的大冶镇、告成镇、东华镇、大金店镇、石道乡、君召乡和颍阳镇,在颍阳镇张庄西侧的登封与伊川交界处。路线全长85公里,我公司承建的四标段主要位于登封境内,里程为K37+900~K53+200,共长15.3公里。本项目处于低山丘陵区,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沿线分布煤矿采空区,铝土矿坑、水塘、黄土陷坑、窑洞等,地基处理形式变化多样。新建公路主线路面部分采用: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 -16C )+8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 ) ;设计时速80KM/h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三、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本标段行车道路面面层采用两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上面层与行车荷载直接
接触,要求其不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耐疲劳能力性能,抗水剥落性能。 3.1沥青
为提高上面层及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分区(1-3区)及交通等使用要求,参照《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选择采用聚合物SBS 改性沥青。A 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作基质沥青。改性沥青及基质沥青的各项指标要求见下表。
3.2粗集料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颗粒呈规则的立方体,富有棱角性,粗造的表面;集料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低吸水率、高坚固性、低的压碎值和磨耗值,以及受热后不易变质的集料。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表3
3.3细集料
沥青混凝土的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其洁净程度以砂当量(0~4.75mm )表示。上面层采用火山深成岩石加工而成的机制砂(不能采用采石场的下脚料和天然砂);中、下面层宜采用石灰岩等加工而成的机制砂。机制砂应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其技术标准见下表
表4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格 表5
3.4填料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
磨制而成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每50T 检验一次。具体质量要求如下表:
3.5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沥青混料的技术要求指标应符合下标要求。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当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其压实度不小于95%;当以试验段的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其压实度不小于98%。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注:1、设计孔隙率可按配合比设计要求适当调整
沥青混合料其他试验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16C )级配组成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25C )级配组成
3 .6透层、封层及粘层
透层油喷洒前首先地面应清扫干净,遮盖路缘石及构造物避免污染。气温低于10℃或大风、降雨天气不得喷洒透层油。沥青透层油用沥青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当有花白遗漏时人工补洒,过量时应立即撒布石屑和砂吸油,撒布后5-10min 内用双钢轮静压1-2遍,喷洒后通过钻孔确认透层油渗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 ,并能与基层联成整体。透层油应选用PC 类阳离子慢裂乳化沥青,其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不小于100;透层油的用量为0.7~1.5l/m2 。
待透层施工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下封层的施工,下封层厚度不小于8mm ,并且做到完全密水。采用热喷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集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S14(3~5mm )规格,封层沥青采用PC-1阳离子快裂
改性乳化石油沥青。其中矿料用量为7~9m ³/1000㎡,沥青乳液用量0.9~1.0kg/㎡。
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时,沥青面层之间及沥青混合料与路缘石接触面应喷洒粘层油。粘层油可采用快裂或中裂改性乳化沥青(PCR ), 其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粘层油的要求,所选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应与主体沥青混合料相同。黏层油应采用沥青撒布车喷洒,在路面全宽范围内喷洒均匀,呈雾状,喷洒量不足时应补洒,过量时应铲除。粘层油应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接着摊铺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到污染。粘层油用量不少于1.0L/㎡。
四、工程数量
我项目部施工段落东起里程K37+900处,西至里程K53+200处,共计15.3km 。主线路面设计结构为: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 )上面层+8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其中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共计337626㎡,8cm 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共计328031㎡。
五、 施工进度计划
沥青面层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15/6/01,计划竣工日期2015/7/15。共计安排45个工作日。具体竣工日期将根据路基工程竣工情况适当予以调整。
六、施工现场人员及机械配置情况
6.2机械配置情况
6.3、测量、试验、检验仪器配置
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7.1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所示。
7.2基层的准备
7.2.1基层的压实度、强度、厚度、平整度、横坡度、宽度等指标验收合格;如果基层表面裂缝较多,坑洼不平,平整度严重超标的段落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7.2.2基层表面的灰尘、松散颗粒、渣土、污染物等必须用专门的路面清扫车配合人工进行彻底处理,确保基层表面干燥、洁净,密实、无污染。
7.2.3基层处理完成并经过第三方检查验收认可后,方准进行下一道工序(喷洒透层油)施工。
7.2.4透层油在沥青混凝土正式摊铺前24小时洒布完成,环境温度在10℃以上,晴朗无风天气。透层油使用沥青洒布车喷洒,透层油应选用PC 类阳离子慢裂乳化沥青,透层油的用量为0.7~1.5l/m2 。透层油应洒布均匀,不得遗漏,渗入基层厚度不小于5mm 。
7.2.5透层油施工完成经检查符合要求后,紧接着进行热喷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的施工,封层一般在沥青路面摊铺前12小时内撒布。封层采用改性石油沥青。其中矿料用量为1/1000㎡,沥青用量0.9~1.0kg/㎡。其中碎石的有效覆盖面积不小于60%。
7.2.6为增加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在下面层施工完成上面层开始摊铺前2-3小时内,应在其上面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可采用快裂或中裂改性乳化沥青(PCR ),用沥青洒布车喷洒,粘层油用量不少于1.0L/㎡。
7.3混合料的拌和
(1)拌和机应具有自动打印功能,准确记录每盘矿料的重量和油石比;拌和机应配有温度检测系统和热料储存仓,以及二级除尘系统。沥青用导热油加热,矿料在拌合前要充分烘干。在拌合过程中严格控制矿料的级配和温度,要始终注意自动拌和设备的生产情况,确保其计量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拌和站二次筛分所用的振动筛设置符合所拌和的混合料规格要求,振动筛筛孔尺寸要与混合料的级配相匹配。
(3)、拌和站的称量系统已经经过计量部门的标定。计量系统:感量不大于最大量程的5%,集料传感器的最小读数不大于1kg ,沥青传感器的最小读数不大于
0.5kg ,应进行静态,动态的加载,卸载的全量程检测,使其标定的显示误差不超过标准量程的1%。
(4)、拌和时间定为50-60s ,拌和时做好抽提和生产记录,认真检查,确保不让一盘不合格的混合料上车。严禁使用回收粉,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无离析现象。
(5)、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具体见下表:
(6)、检验油石比、集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油石比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拌和过程中混合料的油石比误差保证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7)、每车装料后,试验人员会同拌和人员及时从表观方面观察成品料,应无花白料、离析、冒青烟、颜色暗淡或过分油亮的现象,出现问题及时分析整改。 (8)、在拌和站的成品料出口处设专人测量出场温度,并逐车记录,如有温度超标或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向拌和站汇报,采取措施。 7.4、沥青混合料运输
(1)、使用车况良好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装料前逐车检查车槽,车槽应清洁干净,在车槽内侧刷一薄层隔离剂,但不得形成积液。运输过程中用篷布覆盖,便于保温、防雨、防污染。大面积施工时,摊铺机前必须有5辆以上的车等待卸料。
(2)、对易于离析,硬化在车厢内的混合料,以及温度低于规定温度被雨淋的混合料予以作废处理。 7.5、沥青混合料摊铺 (1)、摊铺前的准备工作:
a 、清理下承层:摊铺前组织人员提前清理下承层,对拟施工路段清扫干净,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对局部损坏或变形处要清除干净并补洒粘层油,在摊铺时用沥青混合料填充、压实。
b 、检查摊铺机各部位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有安全防护设施配备齐全。 (2)、摊铺
a 、采用一台ABG8620型摊铺机进行半幅全宽摊铺,摊铺机熨平装置加宽拼接部位应连接紧固,平顺。
b 、指挥自卸汽车往摊铺机料斗卸料,保证摊铺机不缺料。
c 、摊铺机提前30分钟空转预热,摊铺时待螺旋输送器横向送料槽中贮备的混合料达到输送轴高度2/3时,缓慢、匀速、连续不断地进行摊铺作业。在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摊铺速度或中途停顿,保证沥青混合料最低摊铺温度不低于150℃。
d 、摊铺机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每隔5-10米测量一组数据,对摊铺厚度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摊铺机熨平板高度后再继续摊铺。
e 、混合料未压实前,严禁人员踩踏,机械摊铺出的混合料,不宜人工反复修整;对局部离析,坑洼,摊铺不到位的部位,应人工找补或换填新的混合料。 7.6、沥青混合料碾压 (1)、碾压机械组合
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的机械组合形式,用两台振动式压路机、一台胶轮压路机及时进行压实,压实顺序是“静压(振动)—振动—轮胎—静压”。 初压:钢轮压路机前进静压,返回弱振一遍; 复压:钢轮压路机弱振碾压四遍;
终压:轮胎压路机静压收光二遍,直至消除轮迹。 (2)、碾压工艺要求
a 、在混合料完成摊铺和找平后应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对不规则之处及时用人工进行调整,摊铺机摊铺后跟进压实。
b、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压路机以缓慢而均匀速度碾压,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压路机速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能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碾压区段控制在40-50m 左右。
c 、初压: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
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 初压时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从外侧向中心碾压,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往返为一遍。 d 、复压: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组合碾压:
用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在向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
用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 。
e 、终压: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消除轮迹(终压温度满足规范要求)。
整个压实过程中温度控制应符合下表要求:
(3)、注意事项:
a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或未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侯。压路机启动停止应低速缓慢进行,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行使时应关闭振动。 b 、压路机不得停留在温度较高的已经压过的混合料上,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汽油或其它有机杂质在压路机操作或停放期间洒落在路面上。
c 、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的标志,便于压路机操作手辨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设专人管理、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d 、应向压路机轮上喷洒或涂刷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喷洒应呈雾状,数量以不粘轮为度。 7.7施工接缝的处理 7.7.1施工横缝的处理
①、施工过程中的横向工作缝,应采用平接缝,横缝应垂直于路面铺筑方向,宜在摊铺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进行处理。首先用3m 直尺检查路面平整度,找出路面厚度发生变化的位置,撒出灰线;然后凿除厚度不合格部分,彻底清除松散状颗粒,确保接头顺直、紧密;下一班组摊铺前,在接缝处末端涂刷适量薄层热沥青或乳化沥青,以增加横向接缝处的粘结性。另外应注意上下层的横向接缝位置应错开1 m以上距离。
②、在预先处理好的横缝处,要求摊铺机第一次布料时,不前行,用热料预热横向冷接缝至少10分钟;用温度较高的混合料进行摊铺;新铺路面与已铺的路面应重叠5 cm ;碾压前应安排人工用耙子剔除接缝位置的粗颗粒料,补充细料,并对接缝处进行必要的修饰,使接缝处线性保持美观、顺直。
③、接缝处的碾压工艺,应安排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后进行纵向碾压。横向碾压时,压路机的钢轮要沿着已压过路面向新铺路面每次搭接15-20cm 的宽度
逐次错轮碾压,直到压路机完成全部碾压为止,再进行纵向碾压。碾压过程中,要指定专人对接缝处的平整度进行随时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7.7.2施工纵缝的处理
①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 宽暂不碾压,作为后埔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进行跨缝碾压。
②当半幅施工或应特殊原因而产生的纵向冷接缝,宜加设挡板或切刀切齐,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进行冷切缝。
③上下层的纵向接缝应错开200mm 以上,尽量将表面层纵向接缝设置在标志线位置。
7.8冷却开放交通及其他
①成型的路面必须待温度自然降低到50℃以下,方可开放交通。 ②履带车,吊车,平板车,重型车等严禁在刚施工过的沥青路面上通过。 ③不得在路面上从事拌合砂浆、混凝土、圬工等工作。 ④在正式交工验收前做好成型路面的保护和交通管制工作。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八、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将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配备完善的施工设备,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我公司有建立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该合同段工程质量达到要求的目标。
1、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建立以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的试验、测量、质检三位一体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2、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开工前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和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及每个分项都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验,符合质量标准,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或下个分项工程的施工。
3、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遵规操作。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均制定较合理、先进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并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人员做到五个明确,即:岗位明确、职责明确、质量标准明确、施工和程序明确、操作规程明确。
4、高度重视各种级配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段的铺筑工作,认真做好技术总结,取得适合本工程的技术数据,正确指导施工。
5、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保证铺筑质量,配备先进的试验仪器设备,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6、认真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数据准确,内容齐全。 7、当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坚决贯彻在确保质量前提下的合理工期。
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
九、安全与环保措施
9.1施工安全措施
①、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对全员进行安
全教育,实施安全文明施工。
②、在平交口等交通干扰较大的路段应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指挥交通,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③、如需夜间施工,必须配备安全照明设施,确保安全施工。
④、工程机械设备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⑤、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地上地下设施认真排查,对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指挥,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指定专项施工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施工。 9.2环境保护措施
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是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认真对待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考虑施工方案时对环境保护制定了如下措施:
①、尽可能减少夜间施工,减少噪音污染。
②、施工便道及时洒水,减少灰尘造成的环境影响。
③、当交叉施工不可避免时,必须做好相邻公共设施的安全预防措施,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④、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杂物等不乱堆乱放,做到工完场清。
十、雨季、冬季施工措施
10.1雨季施工措施
由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对环境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在具体组织施工时,要针对施工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据实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织计划。
①、沥青拌合站应建在空旷地势较高的位置,站内主要运输通道一律进行硬化处理,场内做到“三通一平”,防排水设施齐全,做到排水及时畅通。 ②、沥青拌合站内应建有半封闭的防雨料仓,不同规格的材料分仓堆放,不得露天堆放。
③、应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随时掌握气象预报,掌握汛情,便于合理地安排和指导施工,同时做好雨情预报。
④、如在施工过程中遇雨,必须立即停止摊铺作业,对已经摊铺段落及时完成碾压。严禁使用被雨水淋湿的材料,雨后需待路面干燥方可重新施工。 10.2冬季施工措施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为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施工期间, 按规范规定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冬季施工防护,并按以下要求指导施工:
⑴施工单位要认真制定针对性强的冬季施工方案,监理单位要制定专项监理方案,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监理单位审批后的冬期施工方案进行交底和施工。
⑵切实提高对冬季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全面落实各级质量管理责任制。
⑶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应严格把关,严格按设计和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进行检查,建设单位要加强对项目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组织、协调、监督工 作。
⑷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多套相应的施工预案。
⑸ 加强工地现场与沥青拌和站联系,专人指挥,统一调度,做到定量、定时、定车组织供应,及时供料。
⑹ 要求现场各种机械设备齐全且须有备用设备。
⑺ 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应符合质量要求,并要求摊铺前对 下承层进行覆盖保温、防潮,做到其表面干燥、无结冻。
⑻温度低于10℃时不得进行沥青摊铺作业。
⑼混合料从拌合站装料到现场运输,全程做好保温防雨防大风措施。到现场开始摊铺时,再揭开保温篷布。
⑽尽量缩短摊铺段,碾压段的施工长度,确保摊铺层在较高的温度情况下被压实。
⑾碾压过程中尽量控制压路机的洒水量,洒水次数,以减少碾压过程中的温度损失。
⑿冬季一般不进行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施工,当中下面层施工完成后及时施做封层,封闭表面的空隙,确保路面不受冻坏。
省道323线新密关口至登封张庄段
改建工程NO.4合同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郑州市公路管理局
监理单位:郑州宇中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编 制 人: 审 批 人:
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五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3
二、工程概况 ........................................................................................................................................... 3
三、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 .................................................................................................................................9 3.1沥青 ...........................................................................................................................................................4 3.2粗集料 .......................................................................................................................................................5 3.3细集料 .......................................................................................................................................................6 3.4填料 ...........................................................................................................................................................7 3.5热拌沥青混合料 .......................................................................................................................................8 3.6透层、封层及粘层 ...................................................................................................................................9
四、工程数量 ............................................................................................................................................. 9
五、施工进度计划 . .............................................................................................................................................9 六、施工现场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 .................................................................................................. 12 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 ...................................................................................................................... 19 7.1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 .................................................................................................................... 13 7.2基层的准备 ............................................................................................................................................ 14 7.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 15 7.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 15 7.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 16 7.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 18 7.7施工接缝的处理 .................................................................................................................................... 19 7.8冷却开放交通及其他 ............................................................................................................................ 19 八、 质量保证措施 . ...................................................................................................................................... 21 九、 安全与环保措施 . .................................................................................................................................. 23
十、雨季、冬季施工措施 .............................................................................................................................. 24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S323新密关口至登封张庄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批复书》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点自新郑市与新密市交界处的关口村东,途经新密市的苟堂镇、超化镇、平陌镇,登封的大冶镇、告成镇、东华镇、大金店镇、石道乡、君召乡和颍阳镇,在颍阳镇张庄西侧的登封与伊川交界处。路线全长85公里,我公司承建的四标段主要位于登封境内,里程为K37+900~K53+200,共长15.3公里。本项目处于低山丘陵区,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沿线分布煤矿采空区,铝土矿坑、水塘、黄土陷坑、窑洞等,地基处理形式变化多样。新建公路主线路面部分采用: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 -16C )+8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 ) ;设计时速80KM/h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三、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本标段行车道路面面层采用两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上面层与行车荷载直接
接触,要求其不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耐疲劳能力性能,抗水剥落性能。 3.1沥青
为提高上面层及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分区(1-3区)及交通等使用要求,参照《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选择采用聚合物SBS 改性沥青。A 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作基质沥青。改性沥青及基质沥青的各项指标要求见下表。
3.2粗集料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颗粒呈规则的立方体,富有棱角性,粗造的表面;集料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低吸水率、高坚固性、低的压碎值和磨耗值,以及受热后不易变质的集料。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表3
3.3细集料
沥青混凝土的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其洁净程度以砂当量(0~4.75mm )表示。上面层采用火山深成岩石加工而成的机制砂(不能采用采石场的下脚料和天然砂);中、下面层宜采用石灰岩等加工而成的机制砂。机制砂应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其技术标准见下表
表4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格 表5
3.4填料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
磨制而成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每50T 检验一次。具体质量要求如下表:
3.5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沥青混料的技术要求指标应符合下标要求。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当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其压实度不小于95%;当以试验段的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其压实度不小于98%。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注:1、设计孔隙率可按配合比设计要求适当调整
沥青混合料其他试验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16C )级配组成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25C )级配组成
3 .6透层、封层及粘层
透层油喷洒前首先地面应清扫干净,遮盖路缘石及构造物避免污染。气温低于10℃或大风、降雨天气不得喷洒透层油。沥青透层油用沥青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当有花白遗漏时人工补洒,过量时应立即撒布石屑和砂吸油,撒布后5-10min 内用双钢轮静压1-2遍,喷洒后通过钻孔确认透层油渗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 ,并能与基层联成整体。透层油应选用PC 类阳离子慢裂乳化沥青,其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不小于100;透层油的用量为0.7~1.5l/m2 。
待透层施工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下封层的施工,下封层厚度不小于8mm ,并且做到完全密水。采用热喷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集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S14(3~5mm )规格,封层沥青采用PC-1阳离子快裂
改性乳化石油沥青。其中矿料用量为7~9m ³/1000㎡,沥青乳液用量0.9~1.0kg/㎡。
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时,沥青面层之间及沥青混合料与路缘石接触面应喷洒粘层油。粘层油可采用快裂或中裂改性乳化沥青(PCR ), 其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粘层油的要求,所选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应与主体沥青混合料相同。黏层油应采用沥青撒布车喷洒,在路面全宽范围内喷洒均匀,呈雾状,喷洒量不足时应补洒,过量时应铲除。粘层油应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接着摊铺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到污染。粘层油用量不少于1.0L/㎡。
四、工程数量
我项目部施工段落东起里程K37+900处,西至里程K53+200处,共计15.3km 。主线路面设计结构为: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 )上面层+8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其中5cm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共计337626㎡,8cm 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共计328031㎡。
五、 施工进度计划
沥青面层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15/6/01,计划竣工日期2015/7/15。共计安排45个工作日。具体竣工日期将根据路基工程竣工情况适当予以调整。
六、施工现场人员及机械配置情况
6.2机械配置情况
6.3、测量、试验、检验仪器配置
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7.1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所示。
7.2基层的准备
7.2.1基层的压实度、强度、厚度、平整度、横坡度、宽度等指标验收合格;如果基层表面裂缝较多,坑洼不平,平整度严重超标的段落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7.2.2基层表面的灰尘、松散颗粒、渣土、污染物等必须用专门的路面清扫车配合人工进行彻底处理,确保基层表面干燥、洁净,密实、无污染。
7.2.3基层处理完成并经过第三方检查验收认可后,方准进行下一道工序(喷洒透层油)施工。
7.2.4透层油在沥青混凝土正式摊铺前24小时洒布完成,环境温度在10℃以上,晴朗无风天气。透层油使用沥青洒布车喷洒,透层油应选用PC 类阳离子慢裂乳化沥青,透层油的用量为0.7~1.5l/m2 。透层油应洒布均匀,不得遗漏,渗入基层厚度不小于5mm 。
7.2.5透层油施工完成经检查符合要求后,紧接着进行热喷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的施工,封层一般在沥青路面摊铺前12小时内撒布。封层采用改性石油沥青。其中矿料用量为1/1000㎡,沥青用量0.9~1.0kg/㎡。其中碎石的有效覆盖面积不小于60%。
7.2.6为增加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在下面层施工完成上面层开始摊铺前2-3小时内,应在其上面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可采用快裂或中裂改性乳化沥青(PCR ),用沥青洒布车喷洒,粘层油用量不少于1.0L/㎡。
7.3混合料的拌和
(1)拌和机应具有自动打印功能,准确记录每盘矿料的重量和油石比;拌和机应配有温度检测系统和热料储存仓,以及二级除尘系统。沥青用导热油加热,矿料在拌合前要充分烘干。在拌合过程中严格控制矿料的级配和温度,要始终注意自动拌和设备的生产情况,确保其计量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拌和站二次筛分所用的振动筛设置符合所拌和的混合料规格要求,振动筛筛孔尺寸要与混合料的级配相匹配。
(3)、拌和站的称量系统已经经过计量部门的标定。计量系统:感量不大于最大量程的5%,集料传感器的最小读数不大于1kg ,沥青传感器的最小读数不大于
0.5kg ,应进行静态,动态的加载,卸载的全量程检测,使其标定的显示误差不超过标准量程的1%。
(4)、拌和时间定为50-60s ,拌和时做好抽提和生产记录,认真检查,确保不让一盘不合格的混合料上车。严禁使用回收粉,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无离析现象。
(5)、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具体见下表:
(6)、检验油石比、集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油石比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拌和过程中混合料的油石比误差保证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7)、每车装料后,试验人员会同拌和人员及时从表观方面观察成品料,应无花白料、离析、冒青烟、颜色暗淡或过分油亮的现象,出现问题及时分析整改。 (8)、在拌和站的成品料出口处设专人测量出场温度,并逐车记录,如有温度超标或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向拌和站汇报,采取措施。 7.4、沥青混合料运输
(1)、使用车况良好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装料前逐车检查车槽,车槽应清洁干净,在车槽内侧刷一薄层隔离剂,但不得形成积液。运输过程中用篷布覆盖,便于保温、防雨、防污染。大面积施工时,摊铺机前必须有5辆以上的车等待卸料。
(2)、对易于离析,硬化在车厢内的混合料,以及温度低于规定温度被雨淋的混合料予以作废处理。 7.5、沥青混合料摊铺 (1)、摊铺前的准备工作:
a 、清理下承层:摊铺前组织人员提前清理下承层,对拟施工路段清扫干净,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对局部损坏或变形处要清除干净并补洒粘层油,在摊铺时用沥青混合料填充、压实。
b 、检查摊铺机各部位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有安全防护设施配备齐全。 (2)、摊铺
a 、采用一台ABG8620型摊铺机进行半幅全宽摊铺,摊铺机熨平装置加宽拼接部位应连接紧固,平顺。
b 、指挥自卸汽车往摊铺机料斗卸料,保证摊铺机不缺料。
c 、摊铺机提前30分钟空转预热,摊铺时待螺旋输送器横向送料槽中贮备的混合料达到输送轴高度2/3时,缓慢、匀速、连续不断地进行摊铺作业。在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摊铺速度或中途停顿,保证沥青混合料最低摊铺温度不低于150℃。
d 、摊铺机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每隔5-10米测量一组数据,对摊铺厚度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摊铺机熨平板高度后再继续摊铺。
e 、混合料未压实前,严禁人员踩踏,机械摊铺出的混合料,不宜人工反复修整;对局部离析,坑洼,摊铺不到位的部位,应人工找补或换填新的混合料。 7.6、沥青混合料碾压 (1)、碾压机械组合
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的机械组合形式,用两台振动式压路机、一台胶轮压路机及时进行压实,压实顺序是“静压(振动)—振动—轮胎—静压”。 初压:钢轮压路机前进静压,返回弱振一遍; 复压:钢轮压路机弱振碾压四遍;
终压:轮胎压路机静压收光二遍,直至消除轮迹。 (2)、碾压工艺要求
a 、在混合料完成摊铺和找平后应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对不规则之处及时用人工进行调整,摊铺机摊铺后跟进压实。
b、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压路机以缓慢而均匀速度碾压,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压路机速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能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碾压区段控制在40-50m 左右。
c 、初压: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
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 初压时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从外侧向中心碾压,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往返为一遍。 d 、复压: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组合碾压:
用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在向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
用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 。
e 、终压: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消除轮迹(终压温度满足规范要求)。
整个压实过程中温度控制应符合下表要求:
(3)、注意事项:
a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或未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侯。压路机启动停止应低速缓慢进行,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行使时应关闭振动。 b 、压路机不得停留在温度较高的已经压过的混合料上,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汽油或其它有机杂质在压路机操作或停放期间洒落在路面上。
c 、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的标志,便于压路机操作手辨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设专人管理、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d 、应向压路机轮上喷洒或涂刷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喷洒应呈雾状,数量以不粘轮为度。 7.7施工接缝的处理 7.7.1施工横缝的处理
①、施工过程中的横向工作缝,应采用平接缝,横缝应垂直于路面铺筑方向,宜在摊铺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进行处理。首先用3m 直尺检查路面平整度,找出路面厚度发生变化的位置,撒出灰线;然后凿除厚度不合格部分,彻底清除松散状颗粒,确保接头顺直、紧密;下一班组摊铺前,在接缝处末端涂刷适量薄层热沥青或乳化沥青,以增加横向接缝处的粘结性。另外应注意上下层的横向接缝位置应错开1 m以上距离。
②、在预先处理好的横缝处,要求摊铺机第一次布料时,不前行,用热料预热横向冷接缝至少10分钟;用温度较高的混合料进行摊铺;新铺路面与已铺的路面应重叠5 cm ;碾压前应安排人工用耙子剔除接缝位置的粗颗粒料,补充细料,并对接缝处进行必要的修饰,使接缝处线性保持美观、顺直。
③、接缝处的碾压工艺,应安排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后进行纵向碾压。横向碾压时,压路机的钢轮要沿着已压过路面向新铺路面每次搭接15-20cm 的宽度
逐次错轮碾压,直到压路机完成全部碾压为止,再进行纵向碾压。碾压过程中,要指定专人对接缝处的平整度进行随时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7.7.2施工纵缝的处理
①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 宽暂不碾压,作为后埔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进行跨缝碾压。
②当半幅施工或应特殊原因而产生的纵向冷接缝,宜加设挡板或切刀切齐,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进行冷切缝。
③上下层的纵向接缝应错开200mm 以上,尽量将表面层纵向接缝设置在标志线位置。
7.8冷却开放交通及其他
①成型的路面必须待温度自然降低到50℃以下,方可开放交通。 ②履带车,吊车,平板车,重型车等严禁在刚施工过的沥青路面上通过。 ③不得在路面上从事拌合砂浆、混凝土、圬工等工作。 ④在正式交工验收前做好成型路面的保护和交通管制工作。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八、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将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配备完善的施工设备,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我公司有建立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该合同段工程质量达到要求的目标。
1、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建立以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的试验、测量、质检三位一体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2、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开工前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和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及每个分项都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验,符合质量标准,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或下个分项工程的施工。
3、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遵规操作。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均制定较合理、先进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并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人员做到五个明确,即:岗位明确、职责明确、质量标准明确、施工和程序明确、操作规程明确。
4、高度重视各种级配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段的铺筑工作,认真做好技术总结,取得适合本工程的技术数据,正确指导施工。
5、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保证铺筑质量,配备先进的试验仪器设备,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6、认真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数据准确,内容齐全。 7、当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坚决贯彻在确保质量前提下的合理工期。
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
九、安全与环保措施
9.1施工安全措施
①、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对全员进行安
全教育,实施安全文明施工。
②、在平交口等交通干扰较大的路段应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指挥交通,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③、如需夜间施工,必须配备安全照明设施,确保安全施工。
④、工程机械设备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⑤、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地上地下设施认真排查,对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指挥,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指定专项施工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施工。 9.2环境保护措施
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是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认真对待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考虑施工方案时对环境保护制定了如下措施:
①、尽可能减少夜间施工,减少噪音污染。
②、施工便道及时洒水,减少灰尘造成的环境影响。
③、当交叉施工不可避免时,必须做好相邻公共设施的安全预防措施,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④、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杂物等不乱堆乱放,做到工完场清。
十、雨季、冬季施工措施
10.1雨季施工措施
由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对环境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在具体组织施工时,要针对施工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据实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织计划。
①、沥青拌合站应建在空旷地势较高的位置,站内主要运输通道一律进行硬化处理,场内做到“三通一平”,防排水设施齐全,做到排水及时畅通。 ②、沥青拌合站内应建有半封闭的防雨料仓,不同规格的材料分仓堆放,不得露天堆放。
③、应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随时掌握气象预报,掌握汛情,便于合理地安排和指导施工,同时做好雨情预报。
④、如在施工过程中遇雨,必须立即停止摊铺作业,对已经摊铺段落及时完成碾压。严禁使用被雨水淋湿的材料,雨后需待路面干燥方可重新施工。 10.2冬季施工措施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为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施工期间, 按规范规定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冬季施工防护,并按以下要求指导施工:
⑴施工单位要认真制定针对性强的冬季施工方案,监理单位要制定专项监理方案,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监理单位审批后的冬期施工方案进行交底和施工。
⑵切实提高对冬季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全面落实各级质量管理责任制。
⑶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应严格把关,严格按设计和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进行检查,建设单位要加强对项目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组织、协调、监督工 作。
⑷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多套相应的施工预案。
⑸ 加强工地现场与沥青拌和站联系,专人指挥,统一调度,做到定量、定时、定车组织供应,及时供料。
⑹ 要求现场各种机械设备齐全且须有备用设备。
⑺ 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应符合质量要求,并要求摊铺前对 下承层进行覆盖保温、防潮,做到其表面干燥、无结冻。
⑻温度低于10℃时不得进行沥青摊铺作业。
⑼混合料从拌合站装料到现场运输,全程做好保温防雨防大风措施。到现场开始摊铺时,再揭开保温篷布。
⑽尽量缩短摊铺段,碾压段的施工长度,确保摊铺层在较高的温度情况下被压实。
⑾碾压过程中尽量控制压路机的洒水量,洒水次数,以减少碾压过程中的温度损失。
⑿冬季一般不进行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施工,当中下面层施工完成后及时施做封层,封闭表面的空隙,确保路面不受冻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