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第20卷第4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 ong ji ang V ocationa l Insti tute o f Eco l og ica l Eng ineer i ng Ju. l 2007V o. l 20N o . 4
高校贫困生思想现状探析
苏丽娜
(渤海大学生物食品学院, 辽宁锦州121013)
摘 要:随着高校贫困生的增多, 贫困生的思想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也日趋凸显。研究贫困生的思想现状, 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 只有
倾注更多的关心、爱心, 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真正使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贫困生; 思想现状;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收费上学制度的全面实行, 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有资料显示,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 贫困生约占总人数的20%, 特困生的比例在10%左右; 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 特困生比例超过15%。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国家和学校给予了积极关注, 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资助高校家庭贫困学生的政策体系。虽然经济上对贫困生有了一些资助, 但因物质贫困而导致的贫困生思想及心理问题日渐凸显,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恶性案件, 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此, 高度重视贫 收稿日期:2007-04-23
作者简介:苏丽娜, 女, 副书记、副院长, 助理研究员。关键是在教师, 要通过各种机制、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热爱教学、创新教学,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去。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教育知识、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与时代发展同步并适度超前, 否则是不和谐的教育。并且为每一位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形成人人都能成才的气氛, 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 培养高质量人才, 创新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促进师德和教风不断优化, 要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条件, 使每个人心情舒畅, 把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4 读书学习工程
学校要保持长久不衰, 教师就要保持不断的学习探索, 汲取新知识、新思想, 保持教师有持续的学习动力。教师要不断地充电、进修学习、知识更新。学校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培养教师的读书风气。教师多读书多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讲崇高师德, 树敬业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才能在学校的教学舞台上展示才华和知识渊博的魅力。5 干群团结工程
学校的和谐也是干群关系的和谐。领导要以身作则, 并
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 并根据其特点认真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 高校贫困生思想状况分析
所谓贫困生一般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来源中, 家庭提供与学校正常补贴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 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的学生,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使得他们的心灵深处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1 自尊心理与自卑心理矛盾交织
贫困生能在较差的物质条件下考入大学, 往往都有着比较强的成就动机, 自尊心较强, 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但因经济条件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较差, 使其产生一定或较重的自卑心大力提倡/四要四不要0。互相信任不猜疑, 互相交流不隔膜, 互相支持不拆台, 互相关心不冷漠。营造既有直率批评和自我批评, 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气氛, 充分发挥各人所长, 相互补充, 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能量, 用光明的前景激发人心, 用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心, 用真情温暖人心, 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 用坦诚相待换人心, 用高尚人格服人心, 使学校的大环境有利于人人都为学校做贡献, 党政一条心, 干群一条心, 师生一条心。干部和群众都能做到换位思考, 理解他人, 包容他人。在工作中相互协作, 并分享在共同的工作中取得成绩所带来的喜悦。付出劳动是成本, 学到或得到的东西是利润。干群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 永不分开的关系。
总之,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 团结就是力量, 可以发展事业, 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 必为学校注入发展的活力。在构建合格的优质和谐学校过程中, 每个教职工也要对自己多一点自律, 加强自我修养, 学会/修己为敬0, 尊重他人视为尊重自己。我们要珍惜和谐的局面, 踏着和谐的韵律来推动学校的发展, 以发展增和谐, 以改革促和谐, 以公平求和谐, 以稳定保和谐, 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地向前推进。
责任编辑:李增华
理。而伴随着这种强烈的自卑(强烈的自卑源于社会世俗观念、经济的决定性, 等等) , 常常又存在着过度的自尊, 以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许多贫困生怕被人看不起, 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 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学校、社会和老师、同学的帮助, 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少数自尊心过强的贫困生, 为了掩饰自己在经济或其他方面的不足, 常常竭力/包装自己0,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在行为上做出一些和自己现实状况不相称甚至相反的举动。这种戴着/假面具0的生活, 往往又会使他们身心疲惫, 不堪重负, 引发新的心理问题。
1. 2 思想敏感, 人际交往缺乏自信
很多贫困生为了不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家庭的窘况, 对于公众活动和人际交往采取了回避和退缩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表现在为了减少开支, 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同学的聚会, 同时觉得自己和同学们(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 缺少共同语言。他们害怕由于自己的经济困窘或孤陋寡闻而引来他人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 尽管有些贫困学生表现/合群0, 但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 通常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由于缺乏自信心、过于敏感, 导致贫困生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 这使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社会的机会, 妨碍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影响了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 3 学业与勤工助学相互矛盾
对于贫困生来说, 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 学习是他们将来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因而贫困生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强的学习动机、更渴望成功。但客观上, 很多贫困生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这样必然会分散一定的时间与精力, 因此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就会对其心理上产生压力, 出现焦虑情绪, 继而影响到后继的学习和生活,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1. 4 经济压力大, 生活缺乏安全感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贫困生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得不到稳定的保障, 生活往往捉襟见肘, 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过着拮据的生活。面对生活的重压, 许多贫困生往往不堪重负, 不能安心学习, 甚至出现生活无望、自暴自弃的想法, 生活中没有安全感。
1. 5 综合素质低, 就业能力差
多数贫困生在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底子0较其他同学显得单薄, 如, 才艺贫乏是贫困生个人素质方面的缺陷, 由于生活的窘迫, 困难学生在少年时期很难接受学习以外的才艺培养, 所以对于大学里的一些社团以及学团活动难有机会参与。这样一些贫困生在大学这个黄金时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发挥自身的组织能力以及工作能力, 而且在一些社会实践中, 由于勤工助学也要花费他们的大量时间, 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导致贫困学生综合能力较差。在就业问题上, 由于社会支持力较弱、家庭牵制、综合素质较差、经济压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的就业能力。2 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缺陷2. 1 贫困生援助方式单一
目前, 大多数高校把对贫困生的援助仅仅局限于经济援
助, 虽已形成/奖、贷、助、补、免0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使帮困、助困有了基本保障, 为解决贫困生思想问题提供了物质前提, 但/经济上减困、学习上帮困、心理上缓困0于一体的帮困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2. 2 助困工作方法过于简单
由于资助贫困生的一些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直接, 比如公布受助学生名单、公开投票选定受助学生等等, 容易挫伤贫困生原本就自卑、敏感的心理, 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导致他们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资助。
2. 3 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由于贫困生因经济贫困而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复杂多样, 以及贫困生自身特殊的成长背景, 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问题也可能情况各异。然而, 针对这样有着一定共性、不同个性、为数不少的贫困生群体, 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采取的往往是/兵来将挡, 水来土淹0的方式, 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系统教育措施。
3 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3. 1 加强心理教育工作, 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
注重对贫困生的思想引导,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思想问题, 必须将心理上、学习上、经济上等多种方式的援助结合起来, 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通过召开贫困生座谈会, 进行个别谈话, 定期、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进行自强自立精神的教育等, 掌握详实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帮助贫困生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 掌握积极的应对方式, 善于进行自我调节, 可以通过如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途径来帮助贫困生解决个别心理问题, 帮助特困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激发自己刻苦学习, 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 立志报效祖国。
3. 2 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 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
对高校贫困生而言, 勤工助学可以克服依赖心理,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意识, 通过勤工助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物质的窘境, 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建立自强自尊的人格。作为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
3. 3 建立详实的贫困生档案
从新生入学起, 要详细调查和掌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 并为他们建立详细档案, 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心理状况、学习成绩、经济资助状况、社会活动记载等, 实行滚动管理, 随时掌握贫困生的学习、思想和经济状况, 增强贫困生帮扶工作的针对性。
贫困生思想的形成非一朝一夕, 我们要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 让全社会都对贫困生倾注更多的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 在学生中营造/自强自立0和/关爱他人0的氛围, 帮助贫困生求得情感上的诉求和自尊自重的需要, 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为贫困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空间和生活环境, 使育人工作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李增华
)
2007年7月第20卷第4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 ong ji ang V ocationa l Insti tute o f Eco l og ica l Eng ineer i ng Ju. l 2007V o. l 20N o . 4
高校贫困生思想现状探析
苏丽娜
(渤海大学生物食品学院, 辽宁锦州121013)
摘 要:随着高校贫困生的增多, 贫困生的思想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也日趋凸显。研究贫困生的思想现状, 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 只有
倾注更多的关心、爱心, 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真正使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贫困生; 思想现状;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收费上学制度的全面实行, 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有资料显示,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 贫困生约占总人数的20%, 特困生的比例在10%左右; 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 特困生比例超过15%。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国家和学校给予了积极关注, 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资助高校家庭贫困学生的政策体系。虽然经济上对贫困生有了一些资助, 但因物质贫困而导致的贫困生思想及心理问题日渐凸显,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恶性案件, 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此, 高度重视贫 收稿日期:2007-04-23
作者简介:苏丽娜, 女, 副书记、副院长, 助理研究员。关键是在教师, 要通过各种机制、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热爱教学、创新教学,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去。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教育知识、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与时代发展同步并适度超前, 否则是不和谐的教育。并且为每一位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形成人人都能成才的气氛, 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 培养高质量人才, 创新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促进师德和教风不断优化, 要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条件, 使每个人心情舒畅, 把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4 读书学习工程
学校要保持长久不衰, 教师就要保持不断的学习探索, 汲取新知识、新思想, 保持教师有持续的学习动力。教师要不断地充电、进修学习、知识更新。学校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培养教师的读书风气。教师多读书多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讲崇高师德, 树敬业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才能在学校的教学舞台上展示才华和知识渊博的魅力。5 干群团结工程
学校的和谐也是干群关系的和谐。领导要以身作则, 并
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 并根据其特点认真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 高校贫困生思想状况分析
所谓贫困生一般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来源中, 家庭提供与学校正常补贴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 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的学生,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使得他们的心灵深处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1 自尊心理与自卑心理矛盾交织
贫困生能在较差的物质条件下考入大学, 往往都有着比较强的成就动机, 自尊心较强, 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但因经济条件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较差, 使其产生一定或较重的自卑心大力提倡/四要四不要0。互相信任不猜疑, 互相交流不隔膜, 互相支持不拆台, 互相关心不冷漠。营造既有直率批评和自我批评, 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气氛, 充分发挥各人所长, 相互补充, 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能量, 用光明的前景激发人心, 用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心, 用真情温暖人心, 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 用坦诚相待换人心, 用高尚人格服人心, 使学校的大环境有利于人人都为学校做贡献, 党政一条心, 干群一条心, 师生一条心。干部和群众都能做到换位思考, 理解他人, 包容他人。在工作中相互协作, 并分享在共同的工作中取得成绩所带来的喜悦。付出劳动是成本, 学到或得到的东西是利润。干群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 永不分开的关系。
总之,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 团结就是力量, 可以发展事业, 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 必为学校注入发展的活力。在构建合格的优质和谐学校过程中, 每个教职工也要对自己多一点自律, 加强自我修养, 学会/修己为敬0, 尊重他人视为尊重自己。我们要珍惜和谐的局面, 踏着和谐的韵律来推动学校的发展, 以发展增和谐, 以改革促和谐, 以公平求和谐, 以稳定保和谐, 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地向前推进。
责任编辑:李增华
理。而伴随着这种强烈的自卑(强烈的自卑源于社会世俗观念、经济的决定性, 等等) , 常常又存在着过度的自尊, 以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许多贫困生怕被人看不起, 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 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学校、社会和老师、同学的帮助, 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少数自尊心过强的贫困生, 为了掩饰自己在经济或其他方面的不足, 常常竭力/包装自己0,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在行为上做出一些和自己现实状况不相称甚至相反的举动。这种戴着/假面具0的生活, 往往又会使他们身心疲惫, 不堪重负, 引发新的心理问题。
1. 2 思想敏感, 人际交往缺乏自信
很多贫困生为了不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家庭的窘况, 对于公众活动和人际交往采取了回避和退缩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表现在为了减少开支, 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同学的聚会, 同时觉得自己和同学们(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 缺少共同语言。他们害怕由于自己的经济困窘或孤陋寡闻而引来他人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 尽管有些贫困学生表现/合群0, 但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 通常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由于缺乏自信心、过于敏感, 导致贫困生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 这使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社会的机会, 妨碍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影响了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 3 学业与勤工助学相互矛盾
对于贫困生来说, 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 学习是他们将来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因而贫困生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强的学习动机、更渴望成功。但客观上, 很多贫困生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这样必然会分散一定的时间与精力, 因此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就会对其心理上产生压力, 出现焦虑情绪, 继而影响到后继的学习和生活,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1. 4 经济压力大, 生活缺乏安全感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贫困生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得不到稳定的保障, 生活往往捉襟见肘, 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过着拮据的生活。面对生活的重压, 许多贫困生往往不堪重负, 不能安心学习, 甚至出现生活无望、自暴自弃的想法, 生活中没有安全感。
1. 5 综合素质低, 就业能力差
多数贫困生在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底子0较其他同学显得单薄, 如, 才艺贫乏是贫困生个人素质方面的缺陷, 由于生活的窘迫, 困难学生在少年时期很难接受学习以外的才艺培养, 所以对于大学里的一些社团以及学团活动难有机会参与。这样一些贫困生在大学这个黄金时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发挥自身的组织能力以及工作能力, 而且在一些社会实践中, 由于勤工助学也要花费他们的大量时间, 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导致贫困学生综合能力较差。在就业问题上, 由于社会支持力较弱、家庭牵制、综合素质较差、经济压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的就业能力。2 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缺陷2. 1 贫困生援助方式单一
目前, 大多数高校把对贫困生的援助仅仅局限于经济援
助, 虽已形成/奖、贷、助、补、免0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使帮困、助困有了基本保障, 为解决贫困生思想问题提供了物质前提, 但/经济上减困、学习上帮困、心理上缓困0于一体的帮困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2. 2 助困工作方法过于简单
由于资助贫困生的一些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直接, 比如公布受助学生名单、公开投票选定受助学生等等, 容易挫伤贫困生原本就自卑、敏感的心理, 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导致他们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资助。
2. 3 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由于贫困生因经济贫困而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复杂多样, 以及贫困生自身特殊的成长背景, 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问题也可能情况各异。然而, 针对这样有着一定共性、不同个性、为数不少的贫困生群体, 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采取的往往是/兵来将挡, 水来土淹0的方式, 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系统教育措施。
3 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3. 1 加强心理教育工作, 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
注重对贫困生的思想引导,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思想问题, 必须将心理上、学习上、经济上等多种方式的援助结合起来, 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通过召开贫困生座谈会, 进行个别谈话, 定期、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进行自强自立精神的教育等, 掌握详实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帮助贫困生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 掌握积极的应对方式, 善于进行自我调节, 可以通过如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途径来帮助贫困生解决个别心理问题, 帮助特困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激发自己刻苦学习, 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 立志报效祖国。
3. 2 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 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
对高校贫困生而言, 勤工助学可以克服依赖心理,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意识, 通过勤工助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物质的窘境, 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建立自强自尊的人格。作为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
3. 3 建立详实的贫困生档案
从新生入学起, 要详细调查和掌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 并为他们建立详细档案, 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心理状况、学习成绩、经济资助状况、社会活动记载等, 实行滚动管理, 随时掌握贫困生的学习、思想和经济状况, 增强贫困生帮扶工作的针对性。
贫困生思想的形成非一朝一夕, 我们要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 让全社会都对贫困生倾注更多的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 在学生中营造/自强自立0和/关爱他人0的氛围, 帮助贫困生求得情感上的诉求和自尊自重的需要, 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为贫困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空间和生活环境, 使育人工作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李增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