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建” “创建”为学生
——武汉市交通学校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汇报材料
武汉市交通学校位于武汉光谷腹地,汤逊湖畔。学校创办于1959年,隶属于武汉市教育局,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学校。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80人,其他形式用工182人;在校学生4500余人。
学校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交校精神,通过扎扎实实的文明创建工作,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办学成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普通话示范学校称号;连续第五届被市文明办评定为“市级文明单位”;2011年学校党委被武汉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2012年被武汉市总工会授予“武汉五一劳动奖状”殊荣。由于办学综合实力在湖北省职业教育中处于引领地位,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
现就学校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所做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德为先”理念,全面落实育人职责
学校一以贯之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把这一理念视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还是在学校年度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计划中,始终把“以德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落实全员育人工作措施,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提供了有力保证。
1、坚守办学理念,弘扬治学文化。学校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坚持“为学生创建、创建为学生”的战略思想,坚守“三突出(突出学生的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突出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四严格(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考评)”、“五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交校”精神,逐步形成为推进我校内涵发展、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思想共识、文化特色和价值取向。
2.融合创建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坚持以“正师风、铸师魂、强师能”为主题打造德育队伍,不断地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充分认识文明创建工作“为学生创建、创建为学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以增强教职工育人的责任心和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动性,以笃学笃行、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引导和影响学生。学校将武汉市民公约、“十不”行为规范要求,结合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建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条例》、《升降国旗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学生操行考核评定办法》、《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和《校园文明公约》、《寝室文明公约》、《教室文明公约》,并汇编成《学生手册》人手一册,让学生人人清楚“在社会做个诚实守信、遵守道德的好公民;在学校做个热爱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子女”的具体要求和行为准则。
3、构建德育网络,丰富教育形式。学校德育工作已形成了由学工部(团委)策划、督导,各教学部具体组织落实,班主任、“学生成长导师”、团支部负责实施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为全面贯彻学校“以德为先”、“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提供保障。一是坚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不同年级均开展了部颁大纲要求的德育课程;二是围绕坚持“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
进课堂”的要求,从学生文明用语、文明礼仪、文明习惯的养成入手,通过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风”竞赛、“周末讲评”、“感恩讲座”、“法制讲座”、“励志讲座”、“书香校园演讲征文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技能节”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二课活动,使德育工作实现了多层面、多方位的全覆盖;三是积极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全民健身运动,并融合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体能要求,利用广播操、体育课、二课活动、趣味运动会等形式,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热情,从而不断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加强学生心理干预,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建有“心怡小屋”——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职和兼职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通过以个别辅导和心理团体辅导、“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等,为及时消除、化解学生心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其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4.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校园稳定。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加强日常工作管理。一是制定了可测量可操作的质量目标,从出勤率、到课率、违纪率、流失率等方面来测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绩效;二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等现场巡查和管理,进一步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三是以“发现得早,控制得住,教育得好”为目标,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学生防灾自救演练,不断完善学生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实现了校园安全稳定目标。
二.丰富文明创建载体,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进一步为我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论依据。
1.传承历史文化,构筑精神高地。一是加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积极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校自编了《阳光朗读》专用读本,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坚持每天一查,将班级诵读情况作为“文明班风建设竞赛”的评比条件之一。坚持数年来,较好地发挥了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文化底蕴、培养文雅气质的作用;二是挖掘《弟子规》、《三字经》等道德文化经典的时代内涵,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进一步明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要求,养成学生自觉修养道德的自觉习惯;三是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舞台和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平台,进一步推广诵读经典的普及性;四是不断加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学校整体搬迁至南校区后,校园环境建设的规划、建设面临经费十分困难的实际,我们仍然想方设法地确保了绿化、净化,并力争尽快实现美化的目标,以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益健康的育人功能。
2、弘扬雷锋精神,勇于社会实践。学校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由校团委负责管理。现在市团委注册的志愿者共700余名。他们长年坚持开展的主要道德实践服务活动有,一是定期走进社会福利院为福利院老人做卫生、演节目,给他们送去快乐与帮助;二是走上街头,参加交通法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出行;三是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市民修自行车、打扫街道卫生;四是积极组织募捐活动,为灾区人民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五是清明节为烈士扫墓,开展祭奠缅怀先烈活动;六是走进社区、企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七是经常性开展拓展活动,培养志愿队员的团队精神;七是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部署,积极参加“三万”活动,对口援助了湖泗镇均堡村近万元,承诺教育扶贫,今年投资近8万元帮助乌龙泉镇四一村修建两口当家塘堰,今年计划为该镇沿
湖村建立一个村集体经济项目。
3、建立校网互动,拓展沟通平台。学校官网坚持与武汉文明网链接,让浏览者随时可以通过链接查阅到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要求、进度等动态;由校团委开辟了“文明博客”,由基础部开辟了“心理QQ 咨询站”,由政工部开辟了电子意见箱,为广大青年学生开辟了一个健康有益的网络交流平台,对于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解疑答惑、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和文明创建工作与时俱进,发挥着积极作用。
4、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民主管理。创建文明城市,学校文明创建是基础。我校十分注重文明创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投入创建文明、安全、和谐校园的热情和创造性,在凝聚合力、丰富内涵、创新载体上作了努力。一是不断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对学校重大发展事项交由教代会讨论决定,鼓励大家献计献策,坚持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二是利用校内网开辟意见征求栏、设立意见箱、组织不同层面教职工座谈会,及时了解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三是通过校工会、团委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如“教师五项技能比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评选、红歌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从而加强了干群关系、同事关系的和谐,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家校紧密合作,铺就成才大道。学校针对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特点,坚持每年都召开学生家长会,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等情况介绍给家长;由班主任详细地将学生的在校情况汇报给家长,让家长对学校、对子女的成长过程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在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发放办学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建设发展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以利学校不断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服务工作。数
年的实践证明:家长会对于有效地加强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学校联手,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三.“两个文明”齐头并进,促进事业长足发展
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学生创建、创建为学生”的文明创建工作战略思想,以文明创建促中心工作,打造了一支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创新意识强、勇于克难奋进、师德风范好的教职工队伍,并收到了“两个文明”齐头并进、共创佳绩的良好效果:一是在南校区建设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按计划于去年九月实现了学校整体搬迁、正常运行的目标。二是以全省排名第一的身份成功申报“国家中职教育改革示范校”;三是再获武汉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四是学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代表队,再次摘金夺银,获得了“一金、六银、一铜”的优异成绩。此外,2011年我校学生在省、市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得近30个奖项;五是去年在武汉市中职招生数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校仍完成1134人的招生计划,在全市中职学校位居前列;六是学校荣获2011年度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七是2012年五月被武汉市总工会授予“武汉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学校长期坚持“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带来了学校诚信办学、严格治学的良好社会声誉,进一步受到诸多用人单位的亲睐,纷纷与我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迄今为止,学校已与博世集团、巴斯夫集团、美国斯必克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上海永大电梯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武昌造船厂等50余家大中型知名企业联合办学。
实践证明:文明创建工作“为学生创建、创建为学生”的思
想是正确的。通过创建工作,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精神面貌活力四射、行为举止文明、拾金不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学生中形成了“崇尚技能、刻苦钻研专业”的良好学风,这些为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带来了实惠。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7%,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社会用人单位满意,一批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扛大梁、成为技术、管理骨干:如我校毕业生石磊,现为法国标致汽车中国区技术总监;钱浪现为湖北省客运集团武汉客运站副总经理;李海燕现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党办主任;吴新华获得湖北首届“状元杯”“焊接大王称号;袁寰现为武汉现代汽车修理站站长;龚莹获得首都机场”服务明星称号;王婷破格录用为东方航空公司乘务员;潘桂林为哈飞福宝汽车销售大王。
学校的办学成果和经验先后被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武汉金报、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得到省市教育部门嘉奖。
对照当前文明创建工作发展新的形势要求和湖北省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突出成果,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任务,以构建和谐交校为目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团结向上、文明健康的氛围,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把全校的整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一二年五月
为学生“创建” “创建”为学生
——武汉市交通学校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汇报材料
武汉市交通学校位于武汉光谷腹地,汤逊湖畔。学校创办于1959年,隶属于武汉市教育局,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学校。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80人,其他形式用工182人;在校学生4500余人。
学校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交校精神,通过扎扎实实的文明创建工作,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办学成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普通话示范学校称号;连续第五届被市文明办评定为“市级文明单位”;2011年学校党委被武汉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2012年被武汉市总工会授予“武汉五一劳动奖状”殊荣。由于办学综合实力在湖北省职业教育中处于引领地位,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
现就学校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所做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德为先”理念,全面落实育人职责
学校一以贯之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把这一理念视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还是在学校年度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计划中,始终把“以德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落实全员育人工作措施,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提供了有力保证。
1、坚守办学理念,弘扬治学文化。学校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坚持“为学生创建、创建为学生”的战略思想,坚守“三突出(突出学生的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突出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四严格(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考评)”、“五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交校”精神,逐步形成为推进我校内涵发展、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思想共识、文化特色和价值取向。
2.融合创建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坚持以“正师风、铸师魂、强师能”为主题打造德育队伍,不断地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充分认识文明创建工作“为学生创建、创建为学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以增强教职工育人的责任心和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动性,以笃学笃行、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引导和影响学生。学校将武汉市民公约、“十不”行为规范要求,结合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建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条例》、《升降国旗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学生操行考核评定办法》、《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和《校园文明公约》、《寝室文明公约》、《教室文明公约》,并汇编成《学生手册》人手一册,让学生人人清楚“在社会做个诚实守信、遵守道德的好公民;在学校做个热爱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子女”的具体要求和行为准则。
3、构建德育网络,丰富教育形式。学校德育工作已形成了由学工部(团委)策划、督导,各教学部具体组织落实,班主任、“学生成长导师”、团支部负责实施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为全面贯彻学校“以德为先”、“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提供保障。一是坚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不同年级均开展了部颁大纲要求的德育课程;二是围绕坚持“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
进课堂”的要求,从学生文明用语、文明礼仪、文明习惯的养成入手,通过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风”竞赛、“周末讲评”、“感恩讲座”、“法制讲座”、“励志讲座”、“书香校园演讲征文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技能节”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二课活动,使德育工作实现了多层面、多方位的全覆盖;三是积极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全民健身运动,并融合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体能要求,利用广播操、体育课、二课活动、趣味运动会等形式,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热情,从而不断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加强学生心理干预,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建有“心怡小屋”——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职和兼职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通过以个别辅导和心理团体辅导、“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等,为及时消除、化解学生心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其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4.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校园稳定。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加强日常工作管理。一是制定了可测量可操作的质量目标,从出勤率、到课率、违纪率、流失率等方面来测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绩效;二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等现场巡查和管理,进一步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三是以“发现得早,控制得住,教育得好”为目标,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学生防灾自救演练,不断完善学生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实现了校园安全稳定目标。
二.丰富文明创建载体,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进一步为我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论依据。
1.传承历史文化,构筑精神高地。一是加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积极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校自编了《阳光朗读》专用读本,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坚持每天一查,将班级诵读情况作为“文明班风建设竞赛”的评比条件之一。坚持数年来,较好地发挥了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文化底蕴、培养文雅气质的作用;二是挖掘《弟子规》、《三字经》等道德文化经典的时代内涵,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进一步明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要求,养成学生自觉修养道德的自觉习惯;三是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舞台和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平台,进一步推广诵读经典的普及性;四是不断加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学校整体搬迁至南校区后,校园环境建设的规划、建设面临经费十分困难的实际,我们仍然想方设法地确保了绿化、净化,并力争尽快实现美化的目标,以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益健康的育人功能。
2、弘扬雷锋精神,勇于社会实践。学校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由校团委负责管理。现在市团委注册的志愿者共700余名。他们长年坚持开展的主要道德实践服务活动有,一是定期走进社会福利院为福利院老人做卫生、演节目,给他们送去快乐与帮助;二是走上街头,参加交通法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出行;三是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市民修自行车、打扫街道卫生;四是积极组织募捐活动,为灾区人民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五是清明节为烈士扫墓,开展祭奠缅怀先烈活动;六是走进社区、企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七是经常性开展拓展活动,培养志愿队员的团队精神;七是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部署,积极参加“三万”活动,对口援助了湖泗镇均堡村近万元,承诺教育扶贫,今年投资近8万元帮助乌龙泉镇四一村修建两口当家塘堰,今年计划为该镇沿
湖村建立一个村集体经济项目。
3、建立校网互动,拓展沟通平台。学校官网坚持与武汉文明网链接,让浏览者随时可以通过链接查阅到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要求、进度等动态;由校团委开辟了“文明博客”,由基础部开辟了“心理QQ 咨询站”,由政工部开辟了电子意见箱,为广大青年学生开辟了一个健康有益的网络交流平台,对于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解疑答惑、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和文明创建工作与时俱进,发挥着积极作用。
4、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民主管理。创建文明城市,学校文明创建是基础。我校十分注重文明创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投入创建文明、安全、和谐校园的热情和创造性,在凝聚合力、丰富内涵、创新载体上作了努力。一是不断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对学校重大发展事项交由教代会讨论决定,鼓励大家献计献策,坚持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二是利用校内网开辟意见征求栏、设立意见箱、组织不同层面教职工座谈会,及时了解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三是通过校工会、团委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如“教师五项技能比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评选、红歌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从而加强了干群关系、同事关系的和谐,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家校紧密合作,铺就成才大道。学校针对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特点,坚持每年都召开学生家长会,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等情况介绍给家长;由班主任详细地将学生的在校情况汇报给家长,让家长对学校、对子女的成长过程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在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发放办学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建设发展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以利学校不断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服务工作。数
年的实践证明:家长会对于有效地加强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学校联手,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三.“两个文明”齐头并进,促进事业长足发展
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学生创建、创建为学生”的文明创建工作战略思想,以文明创建促中心工作,打造了一支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创新意识强、勇于克难奋进、师德风范好的教职工队伍,并收到了“两个文明”齐头并进、共创佳绩的良好效果:一是在南校区建设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按计划于去年九月实现了学校整体搬迁、正常运行的目标。二是以全省排名第一的身份成功申报“国家中职教育改革示范校”;三是再获武汉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四是学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代表队,再次摘金夺银,获得了“一金、六银、一铜”的优异成绩。此外,2011年我校学生在省、市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得近30个奖项;五是去年在武汉市中职招生数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校仍完成1134人的招生计划,在全市中职学校位居前列;六是学校荣获2011年度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七是2012年五月被武汉市总工会授予“武汉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学校长期坚持“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带来了学校诚信办学、严格治学的良好社会声誉,进一步受到诸多用人单位的亲睐,纷纷与我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迄今为止,学校已与博世集团、巴斯夫集团、美国斯必克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上海永大电梯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武昌造船厂等50余家大中型知名企业联合办学。
实践证明:文明创建工作“为学生创建、创建为学生”的思
想是正确的。通过创建工作,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精神面貌活力四射、行为举止文明、拾金不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学生中形成了“崇尚技能、刻苦钻研专业”的良好学风,这些为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带来了实惠。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7%,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社会用人单位满意,一批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扛大梁、成为技术、管理骨干:如我校毕业生石磊,现为法国标致汽车中国区技术总监;钱浪现为湖北省客运集团武汉客运站副总经理;李海燕现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党办主任;吴新华获得湖北首届“状元杯”“焊接大王称号;袁寰现为武汉现代汽车修理站站长;龚莹获得首都机场”服务明星称号;王婷破格录用为东方航空公司乘务员;潘桂林为哈飞福宝汽车销售大王。
学校的办学成果和经验先后被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武汉金报、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得到省市教育部门嘉奖。
对照当前文明创建工作发展新的形势要求和湖北省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突出成果,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任务,以构建和谐交校为目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团结向上、文明健康的氛围,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把全校的整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一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