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这些动物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众目睽睽。 ....
C.他咄咄逼人,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散步》《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7.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8分) (1) ,若出其中。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夕阳西下,
(4)“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时序变迁、新旧事物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分)
8、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奋发图强 坚毅勇敢
9、你所在班级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情况,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第一位说:相亲相爱 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 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2分)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天净沙”是这首散曲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 (1分) 11.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不逾.矩( ) (4)温故.而知新(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4.文中有的谈到了学习方法,有的谈到了学习态度,还有的涉及到个人修养,请将他们归类,只填序号。(3分)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谈学习方法的是: (2)谈学习态度的是: (3)谈个人修养的是:
15.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该则选文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2分)
17.选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3分)
题 答
得 不 内 线 封 密密
写视觉的: 写听觉的: 写味觉的: 18.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4分) (1)肥胖的黄蜂伏.
(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飞)向云霄里去了 19.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 的表达作用。(2分)
20.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母亲桥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火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
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出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21.简要概括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件事?(2分)
22.第④段中写我的心理活动是有层次的。“我”先是 ,再是 , 后是 (3分)
23.“母亲桥”在文中的意思有哪几层?(3分)
24.你怎样理解“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这句话的含义。(3分)
2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些什么?(2分)
四、作文(共50分)(二选一)
(1)请以“我在___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
认识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
(2)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B.这些动物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众目睽睽。 ....
C.他咄咄逼人,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散步》《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7.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8分) (1) ,若出其中。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夕阳西下,
(4)“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时序变迁、新旧事物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分)
8、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奋发图强 坚毅勇敢
9、你所在班级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情况,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第一位说:相亲相爱 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 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2分)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天净沙”是这首散曲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 (1分) 11.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不逾.矩( ) (4)温故.而知新(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4.文中有的谈到了学习方法,有的谈到了学习态度,还有的涉及到个人修养,请将他们归类,只填序号。(3分)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谈学习方法的是: (2)谈学习态度的是: (3)谈个人修养的是:
15.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该则选文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2分)
17.选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3分)
题 答
得 不 内 线 封 密密
写视觉的: 写听觉的: 写味觉的: 18.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4分) (1)肥胖的黄蜂伏.
(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飞)向云霄里去了 19.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 的表达作用。(2分)
20.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母亲桥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火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
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出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21.简要概括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件事?(2分)
22.第④段中写我的心理活动是有层次的。“我”先是 ,再是 , 后是 (3分)
23.“母亲桥”在文中的意思有哪几层?(3分)
24.你怎样理解“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这句话的含义。(3分)
2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些什么?(2分)
四、作文(共50分)(二选一)
(1)请以“我在___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
认识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
(2)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