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榛造林技术规程

ICS 67.060 B 20

DB21

平榛造林技术规程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技术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 梁国儒 胡跃华 盛淑艳白 冰 董福刚 邱 实

卞婧 杨国涛高强 张春涛

平榛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人工植苗造林的规划设计、造林地选择、苗木选择与管理、整地、造林技术、栽植后管理、检查验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人工植苗法营造平榛丰产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GB/T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DB21/T 2246-2014 平榛主要有害生物无害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植苗造林(Forest planting)

用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3.2

假植(Temporary planting)

不能及时造林苗木,在造林地附近选择低洼、阴湿、避风处,将苗木按捆将根系埋入土壤的过程。 3.3

造林密度(Planting density)

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通常以株/hm、穴/hm为计量单位。 3.4

平茬(stumping)

苗木移栽后从根颈处剪截上面的枝条,使之重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的作业方式。 4 规划设计

2

2

4.1 设计对象

国有林场造林、 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 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造林作业设计。 4.2 设计依据

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规划、 计划和造林项目实施方案、 经批复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 4.3设计内容

按照LY/T1607-2003、GB/T18337.3的规定执行。 5 造林地选择 5.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2℃-15℃,极端低温-45℃。年降水量400mm以上。 5.2土壤条件

土壤厚度 30cm以上,土壤疏松透气、排水通畅、肥力较好,湿润、保水性强的棕壤和沙壤,中性至微酸性为宜,pH值范围:6.5-7。 5.3地势条件

以阳光充足的坡向(东、东南、南、西南)为宜。 6 苗木选择与管理 6.1苗木选择

选择苗干通直,顶芽饱满、健壮、木质化良好、根系舒展,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苗木。 6.2苗木包装运输

造林用苗木宜用草帘或苗箱包装,苗根向内,互相重叠,内加含水填充物。运到目的地,立即打开包装进行造林或假植。 6.3假植

不能及时造林苗木,应选择在造林地附近进行假植,假植完成后,四周要培土、踏实、浇足水。 7 整地 7.1 整地要求

平榛造林地整理包括林地清理和土壤耕作。 7.2造林地清理 7.2.1适用条件

适用于杂草灌木丛生、堆积有采伐剩余物,不进行林地清理无法整地或整地很困难的造林地。林地清理时应保留林地上的苗木、幼树。 7.2.2带状清理

以种植行为中心,呈带状清理其两侧杂、灌物。带的方向与山的等高线平行,割带宽3m,保留带宽1m。

7.2.3团块状清理

以种植穴为中心,呈块状清理其周围杂、灌物。 7.2.4全面清理

仅适用于有比较严重病虫害的造林地。 7.3整地方法 7.3.1 全面整地

在平坦或缓坡地,坡度在 15°以内采用。全面翻垦造林地土壤,深度25cm-30cm。 7.3.2 带状整地

坡度超过 15°,小于20°的林地采用。沿山的等高线进行,垦带由上向下挖成水平阶梯,外高内低,垦带宽 1.5m-2m,保留带1m,垦带之间地段不垦,垦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 7.3.3穴状整地

适用于各立地条件, 尤其是山地陡坡、 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的造林地整地。 穴状整地采用圆形坑穴,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左右。 7.4整地时间

在造林一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 8 造林 8.1 造林时间 8.1.1 春季造林

平榛造林以春季造林为主。 苗木可为裸根苗、 容器苗。造林宜在苗木刚要萌动时进行,顶浆造林。一般在4月上中旬进行。 8.1.2 雨季造林

以容器苗造林为主,注意雨情动态,适时造林。一般为在7月上旬-8月上旬进行。 8.1.3 秋季造林

在树木停止生长后到土壤结冻前,一般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

8.2造林密度

平榛初植密度6660株/ hm-9990株/ hm,以 1m×2m、1.5m×2m 株行距,每穴栽2株比较合适。 8.3造林方法 8.3.1 裸根苗造林 8.3.1.1苗木栽前处理

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浸水、蘸泥浆或保水剂,保持苗根湿润。 8.3.1.2 挖穴

按株行距定点开穴,表土入穴,穴的大小为30cm×30cm×30cm。 8.3.1.3 施肥

在挖穴后定植前,在穴中施放一定有机肥或土杂肥。可每穴施农家肥10kg或饼肥2kg ,复合肥 0.3kg。

8.3.1.4栽植技术

栽植时苗木要扶正舒根,且苗根不能与基肥直接接触,填土三分之二时将苗木略向上提,然后再填土至苗木根际以上的1cm-2cm,踩实,上部覆一层1cm左右的浮土,要求穴盘外高内低。 8.3.2 容器苗造林 8.3.2.1苗木栽前处理

栽植3天前,容器苗应先灌足水,栽植时随起随栽。 8.3.2.2 挖穴

同上8.3.1.2。 8.3.2.3施肥

同上8.3.1.3。 8.3.2.4栽植技术

栽植时要撤掉苗木根系不易穿透或不易分解的容器。栽植技术与裸根苗基本一致,把容器苗放入穴中,埋土踏实。但不需提苗,保证土坨完整。 9 栽植后管理 9.1补植

对造林成活率低于90%的造林地,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采用同龄苗木进行补植。 9.2 松土除草 9.2.1 要求

2

2

松土除草可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cm-10cm;除草应及时,首次除草时,穴中心1m内的杂草和灌木全部连根除掉,在穴面上进行松土,扶正苗木,将新土培至根际以上1cm-2cm,踏实苗根部。以后采取带内割草割灌,留茬高度在5cm左右。 9.2.2 时间

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进行。 9.2.3 次数

连续进行3年-4年,每年2次-3次。 9.3 平茬

植苗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平茬,第2年和第3年秋季植株停止生长后,再连续进行平茬,留茬高度3cm,促进枝条萌发。 9.4 间种

造林后的前3年,在行间可进行间作,但距离幼树根际50cm以内不得间种。 选生长期短、植株矮小的豆科植物、药材、绿肥等。不得选用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 9.5 幼林施肥

9.5.1施肥时间、种类和用量

一年两次,春施复合肥,用量0.05 kg/株-0.1kg/株;冬施腐熟农家肥,用量5kg/株-10kg/株。 9.5.2 施肥方法

可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9.6有害生物防治

参照DB21/T 2246-2014平榛主要有害生物无害防控技术规程进行。 10 造林检查验收 10.1检查验收内容

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造林作业质量、病虫害发生等情况。 10.2检查验收方法

符合GB/T 15776的规定。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人工造林后第3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的幼林为合格。 11 造林技术档案 11.1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造林地基本情况、整地方式与规格、造林树种、造林方法、造林密度、种苗来源、质量和处理保护

措施、幼林管理技术措施、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情况等。 11.2技术档案的管理

造林技术档案要有专人记载,坚持按时填写,做到准确无误。由造林施工单位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审查签字后存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CS 67.060 B 20

DB21

平榛造林技术规程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技术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 梁国儒 胡跃华 盛淑艳白 冰 董福刚 邱 实

卞婧 杨国涛高强 张春涛

平榛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人工植苗造林的规划设计、造林地选择、苗木选择与管理、整地、造林技术、栽植后管理、检查验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人工植苗法营造平榛丰产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GB/T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DB21/T 2246-2014 平榛主要有害生物无害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植苗造林(Forest planting)

用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3.2

假植(Temporary planting)

不能及时造林苗木,在造林地附近选择低洼、阴湿、避风处,将苗木按捆将根系埋入土壤的过程。 3.3

造林密度(Planting density)

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通常以株/hm、穴/hm为计量单位。 3.4

平茬(stumping)

苗木移栽后从根颈处剪截上面的枝条,使之重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的作业方式。 4 规划设计

2

2

4.1 设计对象

国有林场造林、 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 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造林作业设计。 4.2 设计依据

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规划、 计划和造林项目实施方案、 经批复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 4.3设计内容

按照LY/T1607-2003、GB/T18337.3的规定执行。 5 造林地选择 5.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2℃-15℃,极端低温-45℃。年降水量400mm以上。 5.2土壤条件

土壤厚度 30cm以上,土壤疏松透气、排水通畅、肥力较好,湿润、保水性强的棕壤和沙壤,中性至微酸性为宜,pH值范围:6.5-7。 5.3地势条件

以阳光充足的坡向(东、东南、南、西南)为宜。 6 苗木选择与管理 6.1苗木选择

选择苗干通直,顶芽饱满、健壮、木质化良好、根系舒展,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苗木。 6.2苗木包装运输

造林用苗木宜用草帘或苗箱包装,苗根向内,互相重叠,内加含水填充物。运到目的地,立即打开包装进行造林或假植。 6.3假植

不能及时造林苗木,应选择在造林地附近进行假植,假植完成后,四周要培土、踏实、浇足水。 7 整地 7.1 整地要求

平榛造林地整理包括林地清理和土壤耕作。 7.2造林地清理 7.2.1适用条件

适用于杂草灌木丛生、堆积有采伐剩余物,不进行林地清理无法整地或整地很困难的造林地。林地清理时应保留林地上的苗木、幼树。 7.2.2带状清理

以种植行为中心,呈带状清理其两侧杂、灌物。带的方向与山的等高线平行,割带宽3m,保留带宽1m。

7.2.3团块状清理

以种植穴为中心,呈块状清理其周围杂、灌物。 7.2.4全面清理

仅适用于有比较严重病虫害的造林地。 7.3整地方法 7.3.1 全面整地

在平坦或缓坡地,坡度在 15°以内采用。全面翻垦造林地土壤,深度25cm-30cm。 7.3.2 带状整地

坡度超过 15°,小于20°的林地采用。沿山的等高线进行,垦带由上向下挖成水平阶梯,外高内低,垦带宽 1.5m-2m,保留带1m,垦带之间地段不垦,垦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 7.3.3穴状整地

适用于各立地条件, 尤其是山地陡坡、 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的造林地整地。 穴状整地采用圆形坑穴,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左右。 7.4整地时间

在造林一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 8 造林 8.1 造林时间 8.1.1 春季造林

平榛造林以春季造林为主。 苗木可为裸根苗、 容器苗。造林宜在苗木刚要萌动时进行,顶浆造林。一般在4月上中旬进行。 8.1.2 雨季造林

以容器苗造林为主,注意雨情动态,适时造林。一般为在7月上旬-8月上旬进行。 8.1.3 秋季造林

在树木停止生长后到土壤结冻前,一般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

8.2造林密度

平榛初植密度6660株/ hm-9990株/ hm,以 1m×2m、1.5m×2m 株行距,每穴栽2株比较合适。 8.3造林方法 8.3.1 裸根苗造林 8.3.1.1苗木栽前处理

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浸水、蘸泥浆或保水剂,保持苗根湿润。 8.3.1.2 挖穴

按株行距定点开穴,表土入穴,穴的大小为30cm×30cm×30cm。 8.3.1.3 施肥

在挖穴后定植前,在穴中施放一定有机肥或土杂肥。可每穴施农家肥10kg或饼肥2kg ,复合肥 0.3kg。

8.3.1.4栽植技术

栽植时苗木要扶正舒根,且苗根不能与基肥直接接触,填土三分之二时将苗木略向上提,然后再填土至苗木根际以上的1cm-2cm,踩实,上部覆一层1cm左右的浮土,要求穴盘外高内低。 8.3.2 容器苗造林 8.3.2.1苗木栽前处理

栽植3天前,容器苗应先灌足水,栽植时随起随栽。 8.3.2.2 挖穴

同上8.3.1.2。 8.3.2.3施肥

同上8.3.1.3。 8.3.2.4栽植技术

栽植时要撤掉苗木根系不易穿透或不易分解的容器。栽植技术与裸根苗基本一致,把容器苗放入穴中,埋土踏实。但不需提苗,保证土坨完整。 9 栽植后管理 9.1补植

对造林成活率低于90%的造林地,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采用同龄苗木进行补植。 9.2 松土除草 9.2.1 要求

2

2

松土除草可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cm-10cm;除草应及时,首次除草时,穴中心1m内的杂草和灌木全部连根除掉,在穴面上进行松土,扶正苗木,将新土培至根际以上1cm-2cm,踏实苗根部。以后采取带内割草割灌,留茬高度在5cm左右。 9.2.2 时间

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进行。 9.2.3 次数

连续进行3年-4年,每年2次-3次。 9.3 平茬

植苗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平茬,第2年和第3年秋季植株停止生长后,再连续进行平茬,留茬高度3cm,促进枝条萌发。 9.4 间种

造林后的前3年,在行间可进行间作,但距离幼树根际50cm以内不得间种。 选生长期短、植株矮小的豆科植物、药材、绿肥等。不得选用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 9.5 幼林施肥

9.5.1施肥时间、种类和用量

一年两次,春施复合肥,用量0.05 kg/株-0.1kg/株;冬施腐熟农家肥,用量5kg/株-10kg/株。 9.5.2 施肥方法

可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9.6有害生物防治

参照DB21/T 2246-2014平榛主要有害生物无害防控技术规程进行。 10 造林检查验收 10.1检查验收内容

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造林作业质量、病虫害发生等情况。 10.2检查验收方法

符合GB/T 15776的规定。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人工造林后第3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的幼林为合格。 11 造林技术档案 11.1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造林地基本情况、整地方式与规格、造林树种、造林方法、造林密度、种苗来源、质量和处理保护

措施、幼林管理技术措施、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情况等。 11.2技术档案的管理

造林技术档案要有专人记载,坚持按时填写,做到准确无误。由造林施工单位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审查签字后存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章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技术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和设计文本的编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经国家批准的退耕还林还草 ...查看


  • 造林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我是尚志林场职工,现年 岁,于 年参加工作,现为 林场造林技术员,从事林业工作 年,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林业技术工作经验.在每年的工作实践中,我认真学习各类林业行业技术规程.操作规程,掌握了大量林业行业技术操作技,能现将任职以来的主要技 ...查看


  • 精选植树节活动讲话稿范文
  • 精选植树节活动讲话稿范文 这里是一篇植树节活动讲话稿范文,各位领导,同志们,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广泛开展全民植树绿化活动,共建绿色生态城市,既是贯彻 ...查看


  • 桉树造林承包施工合同
  • 桉树造林承包施工合同 订立合同双方: (简称甲方) (简称乙方) 为使造林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明确双方责任,严肃施工管理,严把施工质量关.本着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如下承包施工合同. 一.乙方承包工程地块 ...查看


  • 学习资料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
  • 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为京津筑起绿色屏障 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正在进行春季造林.三代塞罕坝人同土地沙化顽强抗争,将荒漠变为绿洲,把风沙挡在塞外,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屏障. 塞罕坝,一个离北京直线距离不足200公里的地方,构成了 ...查看


  •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2009-12-18 来源:国家林业局驻长春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 长春专员办资源监管处 王铁汉 有关标准方面的知识: 一.标准的分级 有关标准方面的知识: 一.标准的分级 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 ...查看


  • 营造林施工组织设计
  •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汀江自然河岸护岸林造林工程(项目名称) 招标编号:_ FJZY 汀施招2015- 077号_ 投 标 文 件 投标文件内容: 技术文件(正本)______ 投标人: (盖投标人单位公章) 企业技术负责人: (签字) ...查看


  •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调查目的不同而调查精度要求不一,其主要调查技术规程为: A.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a .分类系统 主要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状况和覆盖特征进行四级分类,图示如下. b .分类定义 土地(不含 ...查看


  •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 前 言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的主体.是森林经营单位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制定林业生产年度计划与安排.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