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师》:马寅初(1882-1982)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4日 19:13
主持人: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早在1957年,马寅初先生就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张。马寅初曾经三进北大,1979年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学界评价北大精神的代表,前50年是蔡元培,后50年就是马寅初。 简历:
字元善,浙江嵊县人
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博士
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
先后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和北京大学校长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提出控制我国人口的主张
1957年发表《新人口论》
1979年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十九世纪末年,在浙江省嵊县一个酿酒的小作坊里诞生了一位后来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的小男孩”,他就是在二十世纪在中国经济界,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界泰斗,一代师表——马寅初。
马寅初的童年是在两岸青树翠蔓,山光水色的家乡嵊县,他的青年时代正值中国打开二十世纪历史第一页之际。中国人民面临的是一副令人惊心动魄的悲惨图景。帝国主义列强的耀武扬威,封建专制统治的沉重把中国人民推入了苦难之中。
田雪原(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马老一生大家都在怀念他,都讲马老的精神那么马老最主要的精神是什么东西呢,我感到最突出的就是他对真理执着的追求,这点我是影响特别深刻。而且马老他本身他这个性格啊,我讲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的父亲就很想把他培养称
为管帐先生但是马老马寅初小的时候,就不愿意干这个事儿。他就喜欢读书,那么到最后父子两个闹得很不和,这个马老一气之下离家出去了。出去了家里也很着急,最后一看不行,经过朋友的帮助,马寅初就没干这个管帐先生,就到了北洋大学去读书,。当然以后,又到了美国耶鲁大学读了经济学。所以小时候他就这样,那么以后整个马寅初先生一生活了101岁,他的这样一个性格始终没有改变。
1914年,马寅初用英文写出了题为《纽约市的财政》的博士论文。在如潮的好评中,获得博士头衔。之后他的博士论文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级的教材,赢得了一片赞誉声。
1915年,马寅初谢绝了高薪高位的聘请怀着改革中国经济制度,富国强民的抱负,毅然回到了阔别十年,灾难深重的祖国,投入到为国效劳的大海里。开始,他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随即他发现,他所学的那套财政学说来这里毫无用武之地。这样,他便断然拒绝了军阀政府的拉拢,宣称“官场习俗非我所愿”,发誓一不做官,二不发财,义无反顾地进入了北京大学,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从此以后,马寅初先生与教育深深结缘,几乎做了一辈子的教授和校长。纵观其一生,他曾是北大历史上第一位教务长,又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任北大校长。文革结束后,又成为北大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名誉校长。他曾三进北大。成为北大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并在其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马寅初第一次进北大早在1916年,那个时候他受蔡元培的推荐,出任北大经济系教授,后又兼任经济系主任。1919年4月,马寅初在北大的竞争中击败胡适,被推选为北大的首任教务长。在北京大学,马寅初主要讲授银行学,货币学,保险学,交易所论,汇率论等保课程。这些课程都属于经济学范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朱正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老当时可以说是北大最早的经济学家,当时他是那个时候的经理,北大经济学系还是商学门,那个时候还不叫系,叫商学门。他在我们那里担任商学门的主任,那个时候学生又学生会,学生会经常邀请马老来给他们做演讲,而且还是马老的
学生办的银行的顾问,他跟学生常说,学生银行是你们的一个实验室,你们学经济学,学那个商学,你们要用那个形式,自己一边那个,一边练习,马老经常还给学生做讲座,讲座有时候学生提出,我们想搞一些实验的东西,马老师就说那你就搞学生银行,搞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形式,所以学生就办起这个学生银行。当时,这个学生银行和学生合作社在学校里还是很有影响的。马老因为他是一个银行专家,早期他还是中国银行的那个司卷,又是中国银行的董事长,又是那个司卷,那个时候叫司库。所以他对银行这个门类又特别熟悉,他最早的著作叫《中华银行论》,他又兼中国银行的理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割据东北,华北的军阀张作霖于8月6日下令撤消北京大学,将在北京的九所大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反动军阀制定了一套极端腐败的教育制度,使北京大学的办学道路,向封建主义倒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寅初愤然离开北大。
朱正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老就离开了北京。离开北京就到了上海。到了上海他后来就任交大的经济学系系主任。在上海期间,马老可以说对上海,浙江这方面调查研究比较多,而且发表演说也比较多。有些演说是很精彩的,特别是我记得的他早期,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表现是很突出的。最突出的表现在他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曾经发表过一篇,就是对中国很不友好的那些演讲,马老就写文章批驳他,批驳就是外国人认为中国现在意思是太落后,只有在外国人的帮助下,中国才能够有钱,马老就批驳这些观点。
等到马寅初第二次进北大时,已经是我们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事了。1951年,德高望重的马先生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北京大学。其实,他已年近古稀,但是却热情更高,干劲更足。在就职的第一天,他就告诫北大师生,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倘若故步自封,不肯赶上时代,必然落后,甚至被痛打。于是,马寅初在北大教师中倡导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的学习运动,得到了周恩来的重视和支持。后来,这项运动扩大到了全国,并为1952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他还积极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改革方针,也被后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是颇有见地,
十分正确的构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道路上,马寅初始终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为了钻研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这位已有70高龄,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居然决定沉下心来学习俄语。
陈玉龙(北京大学书法协会会长,教授)一解放,毛主席不是说以俄为师吗,他就在那里很苦心很刻苦地学习俄文,每天要读很多单词,他都很有计划的。老先生是年老心壮,年老志不衰,一定要学真理,学马列。马列学习的时候,他特别关心,而且特别提倡。教职员工在政治学习的时候,他都是在旁听的,非常关心,而且他自己说到做到,他自己带头学习真理,热爱共产党,逢人便说共产党是他的朋友,是他的救命恩人。见了周恩来就讲,总理啊,你是我的恩人啊,你是我的好朋友啊,我怎么忘不了共产党啊。马老就这个心理。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就是这样一片热忱。
通过阅读原著,使他更加认真地探索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等文章。马先生说,假如我没有掌握俄文这门工具,这些理论我就不能及时地发现,发现了也不能认识得这样深刻。如今,学界在评讲马寅初在北大的影响和贡献时说,北大精神的代表,前50年有蔡元培,后50年有马寅初。对于这个评价马寅初先生应当是当之无愧的。
陈玉龙(北京大学书法协会会长,教授)我就说,我们北大这个成立以来,前前后后要说校长的话,大学堂,监督,校长什么的,二十来个人都有,我想来想去,北大校长里面,大部分我都钦佩的,但也不是说个个都钦佩。但是最使我钦佩的前有蔡元培,后有马寅初,中间那个胡适。这两个,蔡元培和马寅初都是浙江人,给我们提供了榜样,而是在祖国由弱转强,由黑暗向光明,这些是代表人物。马老本身一辈子,一百年,他就是为祖国追求光明,追求解放,追求自由的一个代表人物。
早在1919年3月,马寅初在天安门广场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集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之希望在于劳动者的演讲》,热情讴歌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同时发表演讲的还有
李大钊,蔡元培。而李大钊的演讲就是那篇光耀千秋,举世闻名的《庶民的胜利》。而这一天,从天安门发出的声音就是当时北大思想的一种发扬。过了两年,北京学生就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领导下,发动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同年六月,马寅初等其他六人向北洋军阀交涉,要求释放五·四运动种被关押的学生,与封建军阀进行了面对面的艰苦斗争。马寅初在反动统治时期,从未停止过与腐朽与邪恶的斗争。
田雪莲(中国人口协会常务副会长)抗战以后这个时期,他是坚决地反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这个事情他原来也在国民党政府里做过事情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呢,他认为就是这个问题上,他和蒋介石的观点 不一致,也闹翻了。他也不管你是谁,只要是他认为是真理,别人不行,他也不惧怕这些东西。后来到我们抗战以后,他就反饥饿,反内战,他本身带着学生去旅行,他事先写好了遗嘱。就准备我可能牺牲,然后毅然决然地去参加这个游行,走在这个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我想这个精神就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不屈不忍”。有一股正气精神。就是要为真理去斗争去。
黑暗的现实使马寅初深刻地认识到,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他的愿望无法实现。看到自己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种种努力成泡影之后,从1939年起,马寅初通过与中国领导人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交往,思想观点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此,他完全用另外一种思想方法来观察社会,用另外一种态度来对待生活,学术,战斗和人生,并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患难之交。后来,他自称道:“自从那一天起到现在,我 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1940年夏,马寅初在重庆,向国民党100多名将官发表演说。他说,在抗日战争中,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钱,上等人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专发国难财,还有一种猪狗不如的上上等人,他们利用手中大权,掌握国家的经济秘密,搞外汇投机,一夜之间,即可暴富,而且把钱存到国外,如果亡国,他们就可以到国外去吃喝玩乐。马寅初还毫不含糊地指出,这种上上等人,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对他们,不但要征税,而且要撤职。
杨建业(中国传统文学学会副会长)马寅初对四大家族是深恶痛绝。写了很多文章,就是发国难财嘛。这样的话就是到处演讲,当时他是重庆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当时就是与蒋介石闹翻了。闹翻以后,他是大义凛然呐,就是有几次,一次就是给他的信封里面装了一颗子弹。说是如果你再不骂我,不说什么坏话的话,咱们就拉倒了吧。还有一次就是说,财政部长万两黄金,你只要不骂我,到我这来就没事儿。马寅初不干,他是坚持真理的,一直就揭发四大家族侵吞中国人民的血汗,自己发财。完了以后,还有一次,蒋介石派了特务来准备在他那演讲的现场,在重庆就准备把他杀掉。其实这个消息马寅初就知道了,然后他穿着长袍马褂,然后到了台上一边讲,一边就把这个胸脯一下子弄开,说,你们有种就朝这打我。我遗嘱都写好了,我全家人都来了,我不怕,怕死就不来了,我就是要讲就不怕死。最后特务也没有办法,不敢开枪啊。很害怕他,又很崇敬他。最后没有办法,就是蒋介石下令把他抓起来。八年监狱,开始在贵州息烽集中营,以后在江西上饶集中营。这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新闻人物,轰动全世界的,美国总统派特使来找蒋介石,说你把马寅初关起来为什么。这中间共产党就跟他联系。周恩来就派人来营救他。最后还是共产党把他救出来的。
1949年初,马先生抵达北平,从此开始新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寅初又被委以北京大学新校长的职务,并担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职务,全心全意为新中国的成长日夜忙碌着。
决不向以理压人,以权压人,不以理服人的人屈服投降。
然而在那个年代,能够并且敢于听取《新人口论》之类的耳朵实在是太缺乏了。1960年3月,马寅初愤然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随后也离开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是他第二次离开北大。充分地表现了一个社会科学家维护学术尊严,舍命不舍理的非凡勇气和铮铮铁骨。他被禁止发表文章,失去了言论自由。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事物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错批一个,多生几亿。就在批判 马寅初的同时,中国的人口分分秒秒地猛增着,给国际名声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974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审阅《关于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地报告》时指示。人口非控制不行。这句话,竟与马寅初《新人口论》中的三个标题惊人的一致,不过,他却整整迟到了17年。历史有时是残酷的,但历史又是公正的。粉碎四人帮之后,在陈云,胡耀邦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中共中央开始为马寅初落实政策。
1979年秋,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的经济理论都是完全正确的。推翻了强加于马寅初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历史终于补偿了他,让他活到了101岁,最终,在他活着的时候,让我们有机会向他道歉。与此同时,马寅初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这是北大历史上惟一的名誉校长,也是马先生历史上第三次进入北大。这一个富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宣告,马寅初终于在今天的灾难中塑造了自己,又在极度的痛苦之中,练就了强者。古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今人当言,做人当学马寅初。
1982年5月10日下午5点,马寅初先生与世长辞,中国经济界,教育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这位勇敢而智慧的老人活了整整一个世纪,也战斗了整整一个世纪。在这漫长而又曲折的一百年中,他自始至终都是以战斗者和改革家的心态出现在近现代中国的学术论坛上;出现在争自由,争民主,争取祖国繁荣富强的民族运动中。马寅初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
《一代名师》:马寅初(1882-1982)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4日 19:13
主持人: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早在1957年,马寅初先生就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张。马寅初曾经三进北大,1979年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学界评价北大精神的代表,前50年是蔡元培,后50年就是马寅初。 简历:
字元善,浙江嵊县人
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博士
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
先后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和北京大学校长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提出控制我国人口的主张
1957年发表《新人口论》
1979年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十九世纪末年,在浙江省嵊县一个酿酒的小作坊里诞生了一位后来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的小男孩”,他就是在二十世纪在中国经济界,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界泰斗,一代师表——马寅初。
马寅初的童年是在两岸青树翠蔓,山光水色的家乡嵊县,他的青年时代正值中国打开二十世纪历史第一页之际。中国人民面临的是一副令人惊心动魄的悲惨图景。帝国主义列强的耀武扬威,封建专制统治的沉重把中国人民推入了苦难之中。
田雪原(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马老一生大家都在怀念他,都讲马老的精神那么马老最主要的精神是什么东西呢,我感到最突出的就是他对真理执着的追求,这点我是影响特别深刻。而且马老他本身他这个性格啊,我讲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的父亲就很想把他培养称
为管帐先生但是马老马寅初小的时候,就不愿意干这个事儿。他就喜欢读书,那么到最后父子两个闹得很不和,这个马老一气之下离家出去了。出去了家里也很着急,最后一看不行,经过朋友的帮助,马寅初就没干这个管帐先生,就到了北洋大学去读书,。当然以后,又到了美国耶鲁大学读了经济学。所以小时候他就这样,那么以后整个马寅初先生一生活了101岁,他的这样一个性格始终没有改变。
1914年,马寅初用英文写出了题为《纽约市的财政》的博士论文。在如潮的好评中,获得博士头衔。之后他的博士论文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级的教材,赢得了一片赞誉声。
1915年,马寅初谢绝了高薪高位的聘请怀着改革中国经济制度,富国强民的抱负,毅然回到了阔别十年,灾难深重的祖国,投入到为国效劳的大海里。开始,他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随即他发现,他所学的那套财政学说来这里毫无用武之地。这样,他便断然拒绝了军阀政府的拉拢,宣称“官场习俗非我所愿”,发誓一不做官,二不发财,义无反顾地进入了北京大学,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从此以后,马寅初先生与教育深深结缘,几乎做了一辈子的教授和校长。纵观其一生,他曾是北大历史上第一位教务长,又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任北大校长。文革结束后,又成为北大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名誉校长。他曾三进北大。成为北大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并在其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马寅初第一次进北大早在1916年,那个时候他受蔡元培的推荐,出任北大经济系教授,后又兼任经济系主任。1919年4月,马寅初在北大的竞争中击败胡适,被推选为北大的首任教务长。在北京大学,马寅初主要讲授银行学,货币学,保险学,交易所论,汇率论等保课程。这些课程都属于经济学范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朱正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老当时可以说是北大最早的经济学家,当时他是那个时候的经理,北大经济学系还是商学门,那个时候还不叫系,叫商学门。他在我们那里担任商学门的主任,那个时候学生又学生会,学生会经常邀请马老来给他们做演讲,而且还是马老的
学生办的银行的顾问,他跟学生常说,学生银行是你们的一个实验室,你们学经济学,学那个商学,你们要用那个形式,自己一边那个,一边练习,马老经常还给学生做讲座,讲座有时候学生提出,我们想搞一些实验的东西,马老师就说那你就搞学生银行,搞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形式,所以学生就办起这个学生银行。当时,这个学生银行和学生合作社在学校里还是很有影响的。马老因为他是一个银行专家,早期他还是中国银行的那个司卷,又是中国银行的董事长,又是那个司卷,那个时候叫司库。所以他对银行这个门类又特别熟悉,他最早的著作叫《中华银行论》,他又兼中国银行的理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割据东北,华北的军阀张作霖于8月6日下令撤消北京大学,将在北京的九所大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反动军阀制定了一套极端腐败的教育制度,使北京大学的办学道路,向封建主义倒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寅初愤然离开北大。
朱正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老就离开了北京。离开北京就到了上海。到了上海他后来就任交大的经济学系系主任。在上海期间,马老可以说对上海,浙江这方面调查研究比较多,而且发表演说也比较多。有些演说是很精彩的,特别是我记得的他早期,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表现是很突出的。最突出的表现在他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曾经发表过一篇,就是对中国很不友好的那些演讲,马老就写文章批驳他,批驳就是外国人认为中国现在意思是太落后,只有在外国人的帮助下,中国才能够有钱,马老就批驳这些观点。
等到马寅初第二次进北大时,已经是我们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事了。1951年,德高望重的马先生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北京大学。其实,他已年近古稀,但是却热情更高,干劲更足。在就职的第一天,他就告诫北大师生,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倘若故步自封,不肯赶上时代,必然落后,甚至被痛打。于是,马寅初在北大教师中倡导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的学习运动,得到了周恩来的重视和支持。后来,这项运动扩大到了全国,并为1952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他还积极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改革方针,也被后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是颇有见地,
十分正确的构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道路上,马寅初始终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为了钻研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这位已有70高龄,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居然决定沉下心来学习俄语。
陈玉龙(北京大学书法协会会长,教授)一解放,毛主席不是说以俄为师吗,他就在那里很苦心很刻苦地学习俄文,每天要读很多单词,他都很有计划的。老先生是年老心壮,年老志不衰,一定要学真理,学马列。马列学习的时候,他特别关心,而且特别提倡。教职员工在政治学习的时候,他都是在旁听的,非常关心,而且他自己说到做到,他自己带头学习真理,热爱共产党,逢人便说共产党是他的朋友,是他的救命恩人。见了周恩来就讲,总理啊,你是我的恩人啊,你是我的好朋友啊,我怎么忘不了共产党啊。马老就这个心理。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就是这样一片热忱。
通过阅读原著,使他更加认真地探索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等文章。马先生说,假如我没有掌握俄文这门工具,这些理论我就不能及时地发现,发现了也不能认识得这样深刻。如今,学界在评讲马寅初在北大的影响和贡献时说,北大精神的代表,前50年有蔡元培,后50年有马寅初。对于这个评价马寅初先生应当是当之无愧的。
陈玉龙(北京大学书法协会会长,教授)我就说,我们北大这个成立以来,前前后后要说校长的话,大学堂,监督,校长什么的,二十来个人都有,我想来想去,北大校长里面,大部分我都钦佩的,但也不是说个个都钦佩。但是最使我钦佩的前有蔡元培,后有马寅初,中间那个胡适。这两个,蔡元培和马寅初都是浙江人,给我们提供了榜样,而是在祖国由弱转强,由黑暗向光明,这些是代表人物。马老本身一辈子,一百年,他就是为祖国追求光明,追求解放,追求自由的一个代表人物。
早在1919年3月,马寅初在天安门广场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集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之希望在于劳动者的演讲》,热情讴歌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同时发表演讲的还有
李大钊,蔡元培。而李大钊的演讲就是那篇光耀千秋,举世闻名的《庶民的胜利》。而这一天,从天安门发出的声音就是当时北大思想的一种发扬。过了两年,北京学生就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领导下,发动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同年六月,马寅初等其他六人向北洋军阀交涉,要求释放五·四运动种被关押的学生,与封建军阀进行了面对面的艰苦斗争。马寅初在反动统治时期,从未停止过与腐朽与邪恶的斗争。
田雪莲(中国人口协会常务副会长)抗战以后这个时期,他是坚决地反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这个事情他原来也在国民党政府里做过事情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呢,他认为就是这个问题上,他和蒋介石的观点 不一致,也闹翻了。他也不管你是谁,只要是他认为是真理,别人不行,他也不惧怕这些东西。后来到我们抗战以后,他就反饥饿,反内战,他本身带着学生去旅行,他事先写好了遗嘱。就准备我可能牺牲,然后毅然决然地去参加这个游行,走在这个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我想这个精神就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不屈不忍”。有一股正气精神。就是要为真理去斗争去。
黑暗的现实使马寅初深刻地认识到,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他的愿望无法实现。看到自己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种种努力成泡影之后,从1939年起,马寅初通过与中国领导人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交往,思想观点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此,他完全用另外一种思想方法来观察社会,用另外一种态度来对待生活,学术,战斗和人生,并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患难之交。后来,他自称道:“自从那一天起到现在,我 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1940年夏,马寅初在重庆,向国民党100多名将官发表演说。他说,在抗日战争中,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钱,上等人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专发国难财,还有一种猪狗不如的上上等人,他们利用手中大权,掌握国家的经济秘密,搞外汇投机,一夜之间,即可暴富,而且把钱存到国外,如果亡国,他们就可以到国外去吃喝玩乐。马寅初还毫不含糊地指出,这种上上等人,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对他们,不但要征税,而且要撤职。
杨建业(中国传统文学学会副会长)马寅初对四大家族是深恶痛绝。写了很多文章,就是发国难财嘛。这样的话就是到处演讲,当时他是重庆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当时就是与蒋介石闹翻了。闹翻以后,他是大义凛然呐,就是有几次,一次就是给他的信封里面装了一颗子弹。说是如果你再不骂我,不说什么坏话的话,咱们就拉倒了吧。还有一次就是说,财政部长万两黄金,你只要不骂我,到我这来就没事儿。马寅初不干,他是坚持真理的,一直就揭发四大家族侵吞中国人民的血汗,自己发财。完了以后,还有一次,蒋介石派了特务来准备在他那演讲的现场,在重庆就准备把他杀掉。其实这个消息马寅初就知道了,然后他穿着长袍马褂,然后到了台上一边讲,一边就把这个胸脯一下子弄开,说,你们有种就朝这打我。我遗嘱都写好了,我全家人都来了,我不怕,怕死就不来了,我就是要讲就不怕死。最后特务也没有办法,不敢开枪啊。很害怕他,又很崇敬他。最后没有办法,就是蒋介石下令把他抓起来。八年监狱,开始在贵州息烽集中营,以后在江西上饶集中营。这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新闻人物,轰动全世界的,美国总统派特使来找蒋介石,说你把马寅初关起来为什么。这中间共产党就跟他联系。周恩来就派人来营救他。最后还是共产党把他救出来的。
1949年初,马先生抵达北平,从此开始新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寅初又被委以北京大学新校长的职务,并担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职务,全心全意为新中国的成长日夜忙碌着。
决不向以理压人,以权压人,不以理服人的人屈服投降。
然而在那个年代,能够并且敢于听取《新人口论》之类的耳朵实在是太缺乏了。1960年3月,马寅初愤然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随后也离开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是他第二次离开北大。充分地表现了一个社会科学家维护学术尊严,舍命不舍理的非凡勇气和铮铮铁骨。他被禁止发表文章,失去了言论自由。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事物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错批一个,多生几亿。就在批判 马寅初的同时,中国的人口分分秒秒地猛增着,给国际名声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974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审阅《关于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地报告》时指示。人口非控制不行。这句话,竟与马寅初《新人口论》中的三个标题惊人的一致,不过,他却整整迟到了17年。历史有时是残酷的,但历史又是公正的。粉碎四人帮之后,在陈云,胡耀邦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中共中央开始为马寅初落实政策。
1979年秋,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的经济理论都是完全正确的。推翻了强加于马寅初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历史终于补偿了他,让他活到了101岁,最终,在他活着的时候,让我们有机会向他道歉。与此同时,马寅初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这是北大历史上惟一的名誉校长,也是马先生历史上第三次进入北大。这一个富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宣告,马寅初终于在今天的灾难中塑造了自己,又在极度的痛苦之中,练就了强者。古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今人当言,做人当学马寅初。
1982年5月10日下午5点,马寅初先生与世长辞,中国经济界,教育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这位勇敢而智慧的老人活了整整一个世纪,也战斗了整整一个世纪。在这漫长而又曲折的一百年中,他自始至终都是以战斗者和改革家的心态出现在近现代中国的学术论坛上;出现在争自由,争民主,争取祖国繁荣富强的民族运动中。马寅初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