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高雅生活教学设计

追寻高雅生活教学设计

永年三中 刘利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

2、懂得正确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3、知道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是追寻高雅生活得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

1、自觉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

2、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过真正富有情趣的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树立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好奇与从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渴望生活中充满快乐,都向往着高雅的生活,那么怎样才能追寻到高雅的生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要求:认真看书思考,并用笔划出知识要点,完成后小组可以进行交流、讨论。

1、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哪里?

2、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陶冶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益处?

3、好奇心强是好事吗?我们应怎样全面地看待?

4、你是如何看待从众的心理?

5、丰富的文化生活对追求高雅生活情趣重要意义?

6、高尚情操有哪些表现?

7、我们应怎样去培养和陶冶高雅生活?

三、分目探究。

第一目: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1、教师讲一个有关乐观幽默生活态度的故事。

爱迪生在研究灯丝时失败了很多次。有人笑话他的失败,说:“先生,你已经失败1200次了。”爱迪生却说:“我已经证明1200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说完自己先哈哈大笑。

思考:

(1)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推荐班级中公认的乐观、幽默的一名同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一个幽默故事,一个滑稽动作,一个同学们生活中的开心片断均可)。

3、教师点评,进一步提出问题:那么,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于陶冶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

第二目:好奇与从众

继续往里参观,有一群人围在一起,很热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为什么想去看呢?

好奇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1、分析两组漫画。

2、我们应怎样对待好奇心?

延伸:

(1)、别人说好,我就要试试,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2)、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3)、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2、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4、教师提问:我们应当“怎样合理运用好奇、从众心理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呢?

5、教师总结(或学生总结)

第三目:丰富的文化生活

1、教师提问: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你参了哪些活动?你能谈一谈你参加这些活动有哪些收获吗?

2、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3、延伸:那么丰富的文化生活对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重要意义?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第四目: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1、歌曲欣赏:《我的中国心》

2、思考:你喜欢这首歌吗?你能简要评价一下这首歌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①喜欢,它的旋律很美。②喜欢,因为它的歌词写的很好。③喜欢,因为它唱出了海外游子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④喜欢,因为它表达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声。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授情趣与情操的区别。(听一首歌能听出它的旋律美、歌词美,这说明你已经有了高雅的情趣了,如果除此之外你还能获得一种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得到一种情感的升华,就说明你已经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了。)

4、教师总结: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还要努力把这种情趣升华为情操,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四、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堂检测:

1、2008年7月12日,教育网报道,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表明,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如好奇、盲目从众、上当受骗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好奇心会把青少年引向邪路 ②盲目从众会使青少年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 ③吸毒有悖于高雅生活情趣 ④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2、袁隆平在工作之余,经常听音乐,看书,打球,以此来调节自己,从而以饱满的精神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这说明( )

①高雅的情趣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②高雅的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

③高雅的情趣会使人成为科学家 ④高雅的情趣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张某在工作之余迷上了打扑克,先是打着玩,后来就赢香烟、糖果、瓜子等,再后来就开始赢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赌瘾越来越大,最后输光了家里的钱物。为了还赌债,就去偷。在偷窃他人钱物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这说明( )

①庸俗的情趣害己、害人、害社会 ②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③赌博是一种庸俗的情趣 ④赌博是快速致富的一种方法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体操王子”李宁在鸟巢点燃了主火炬。14个世界冠军,106枚国内外大赛的金牌,让李宁成为中国体育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李宁说他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平时的业余爱好,画画、写字等业余爱好对他的体操事业有很大帮助。

材料二:2008年8月19日,未成年人朱桦(化名)被依法逮捕。朱桦因沉迷于网络而辍学,前几天在网吧因盗用他人账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后被赶出网吧。怀恨在心的他纠集了两名男青年将网吧管理员打致残疾。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我们应如何向李宁学习,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3)同学们都应自觉培养高雅情趣,你有哪些高雅情趣?

六、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新课。

追寻高雅生活教学设计

永年三中 刘利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

2、懂得正确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3、知道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是追寻高雅生活得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

1、自觉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

2、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过真正富有情趣的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树立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好奇与从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渴望生活中充满快乐,都向往着高雅的生活,那么怎样才能追寻到高雅的生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要求:认真看书思考,并用笔划出知识要点,完成后小组可以进行交流、讨论。

1、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哪里?

2、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陶冶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益处?

3、好奇心强是好事吗?我们应怎样全面地看待?

4、你是如何看待从众的心理?

5、丰富的文化生活对追求高雅生活情趣重要意义?

6、高尚情操有哪些表现?

7、我们应怎样去培养和陶冶高雅生活?

三、分目探究。

第一目: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1、教师讲一个有关乐观幽默生活态度的故事。

爱迪生在研究灯丝时失败了很多次。有人笑话他的失败,说:“先生,你已经失败1200次了。”爱迪生却说:“我已经证明1200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说完自己先哈哈大笑。

思考:

(1)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推荐班级中公认的乐观、幽默的一名同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一个幽默故事,一个滑稽动作,一个同学们生活中的开心片断均可)。

3、教师点评,进一步提出问题:那么,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于陶冶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

第二目:好奇与从众

继续往里参观,有一群人围在一起,很热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为什么想去看呢?

好奇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1、分析两组漫画。

2、我们应怎样对待好奇心?

延伸:

(1)、别人说好,我就要试试,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2)、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3)、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2、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4、教师提问:我们应当“怎样合理运用好奇、从众心理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呢?

5、教师总结(或学生总结)

第三目:丰富的文化生活

1、教师提问: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你参了哪些活动?你能谈一谈你参加这些活动有哪些收获吗?

2、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3、延伸:那么丰富的文化生活对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重要意义?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第四目: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1、歌曲欣赏:《我的中国心》

2、思考:你喜欢这首歌吗?你能简要评价一下这首歌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①喜欢,它的旋律很美。②喜欢,因为它的歌词写的很好。③喜欢,因为它唱出了海外游子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④喜欢,因为它表达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声。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授情趣与情操的区别。(听一首歌能听出它的旋律美、歌词美,这说明你已经有了高雅的情趣了,如果除此之外你还能获得一种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得到一种情感的升华,就说明你已经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了。)

4、教师总结: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还要努力把这种情趣升华为情操,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四、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堂检测:

1、2008年7月12日,教育网报道,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表明,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如好奇、盲目从众、上当受骗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好奇心会把青少年引向邪路 ②盲目从众会使青少年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 ③吸毒有悖于高雅生活情趣 ④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2、袁隆平在工作之余,经常听音乐,看书,打球,以此来调节自己,从而以饱满的精神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这说明( )

①高雅的情趣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②高雅的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

③高雅的情趣会使人成为科学家 ④高雅的情趣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张某在工作之余迷上了打扑克,先是打着玩,后来就赢香烟、糖果、瓜子等,再后来就开始赢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赌瘾越来越大,最后输光了家里的钱物。为了还赌债,就去偷。在偷窃他人钱物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这说明( )

①庸俗的情趣害己、害人、害社会 ②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③赌博是一种庸俗的情趣 ④赌博是快速致富的一种方法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体操王子”李宁在鸟巢点燃了主火炬。14个世界冠军,106枚国内外大赛的金牌,让李宁成为中国体育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李宁说他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平时的业余爱好,画画、写字等业余爱好对他的体操事业有很大帮助。

材料二:2008年8月19日,未成年人朱桦(化名)被依法逮捕。朱桦因沉迷于网络而辍学,前几天在网吧因盗用他人账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后被赶出网吧。怀恨在心的他纠集了两名男青年将网吧管理员打致残疾。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我们应如何向李宁学习,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3)同学们都应自觉培养高雅情趣,你有哪些高雅情趣?

六、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新课。


相关文章

  • 追寻高雅生活的教案
  • 追寻高雅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高雅生活,那些属于高雅生活,追求高雅生活的途径.培养学生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自己自觉追寻高雅情趣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觉发展各种兴趣爱好的能力. ...查看


  • [追寻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
  • <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青铜峡市回民中学:郝立雅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课题: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开课班级:第五中学七(7)班 开课时间:2013.12.6 开课教师:郝立雅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 ...查看


  •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
  • 第七课 品 位 生 活 第二框 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知道自觉陶冶高雅情趣的不同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自觉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运用正 ...查看


  • 3多彩的生活情趣
  • <多彩的生活情趣>教学设计 北京市日坛中学 曾 辰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高雅情趣,抵制庸俗情趣:感受到培养自身文化底蕴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升分析概括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 ...查看


  • 高雅生活情趣的方式与意义
  • 高雅生活情趣的方式与意义. 二.明确问题 1.好奇心与从众心理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什么? 2.如何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师生合作学习 高雅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通过音乐的聆听和图片的欣赏,让大家懂得:其实,生活本 ...查看


  • 关于艺术作文600字
  • 篇一:窗上的艺术 如果我提到窗户,你肯定会说,这太无聊了,谁都知道.可是,你对窗上的艺术又知道多少呢? 今天早上,一件奇特的事出现在了我们家的窗户上.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精美艺术,大自然的杰作--窗花.她不但奇特还很美丽,千姿百态.最普遍的 ...查看


  • 七年级社政第二单元
  • 七上思品复习 知识提纲 1.如何创建新集体?①②③P7-8 2.与小学时期相比,初中学习有什么新的特点?P11 3.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对初中的学习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P12 4.如何做初中学习的管理者?(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①②③④ ...查看


  • 41关于开展红色文化年活动的通知1
  • 团江科大委[2011]41 号关于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践行崇高志向"-- 纪念建党 九十周年"红色校园文化年"活动的意见各学院(校区)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引导全校青 ...查看


  •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
  •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 1C 2.D 3.B 4.C 5.C 6.C 7.D 8.B9.C 10.C 11.D 12.B 13.B 14.A 15.B16.A 17.B 18.A 19.D 20.B 21. (1)漫画中的现象以夸张 ...查看


热门内容